必修二专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
1.(2009年7月新疆会考14 题)下列表述反映了民国时期服装特点的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2.(2007年浙江会考13题)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的服饰,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时尚的列宁装的是
A.图4
B.图5
C.图6
D.图7
3.(2010年浙江会考23题)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地铁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4.(2010年广东会考55 题)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
”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
B.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国力
D.禁绝西方文化
5.(2009年黑龙江会考10题)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汀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13.(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18题)下列服饰中体现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15.(2010年天津会考18题)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 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
17.(2009年6月福建会考16题)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B.台湾C.山东D.新疆
19.(2010年山西会考14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一套直翻领、袋盖为倒笔架形的服装,服装前襟的纽扣为五粒,象征着国家的五种权力,袖口的三颗纽扣则象征着三民主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套服装称为中山装
B.服装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服装设计反映了民主共和已经实现
D.服装设计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0.(2011年1月河南会考24题)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
张有才的爷爷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 )
A.对襟褂子B.唐装
C.西装D.长袍马褂
25.(2010年江苏会考8题)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8.(2008年天津会考20 题)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变革婚俗
32.(2007年浙江会考14题)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3.(2009年安徽会考29题)近来,大陆与台湾的政界人士的交往对话中,双方多以“先生”“女士”相称。
近代以来中国人际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女士”的称呼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46.(2011年1月福建会考33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
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分)
48.(2008年8月福建会考33题)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分)
49.(2010年6月福建会考33题)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1851 年,英国伦教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
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 万人。
14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蒸汽机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摘编自“互动百科”
材料二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有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机械设备等,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场馆标志性建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两次博览会各自所处的时代。
(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动力方面的发明和应用成果各一例。
(2 分)
(3)小芳同学暑假计划从厦门到上海参现世博会,她可选择哪几种便捷的交通工具?( 2 分)(4)小明同学在家中,可通过哪些传媒了解上海世博会?( 2 分)
50.(2010年1月山东会考22题)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
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女子衷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
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4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5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
(4分)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解析:A是旗袍,B是改良后的旗袍,D是模特的新时装。
3.B 4.C 5.A 6.C 7.B 8.D 9.D 10.C 11.C 12.C
13.D 14.B 15.B 16.C 17.B
18.A 19.C 20.C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西装开始流行,根据材料“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可知是西装。
21.C 22.A
解析:报刊杂志是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
23.C 24.D 25.A 26.B 27.C 28.D 29.B 30.B 31.A 32.D
解析:题目问的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是近代以前就有的传统的代步工具。
排除①②.
33.C 34.A 35.A 36.D 37.D 38.C 39.D 40.B 41.A 42.D 43.B 44.B 45.D
二、非选择题
46.(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3分。
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
)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1分。
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2分)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2分。
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
47.(1)学生所列渊舾只要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用方面变化的即可;(2分)
(2)①网上查蚓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2分,答出2点即得分)
②确定研刊课题;研究课题开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研究课题结题。
(2分,答出二点即捌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的即可得分)
48.(1)服饰(装) 婚姻礼俗(2分)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
(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
(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9.(1)蒸汽时代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1 分)电气时代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1 分)
(2)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l 分。
任答一项即可)
应用: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汽车。
(l 分。
任答一项即可)
(3)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2 分。
任答两项即可)
(4)电视、广播、网络、报刊。
(2 分。
任答两项即可)
50.(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
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
(4分)
(2)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若回答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社会习俗逐步近代化等内容也可得分)。
(2分)
西方文化的传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3分)
(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