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将从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历史渊源、操作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药煎汤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敷于患者皮肤表面,通过热力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患者皮肤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二、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历史渊源中药湿热敷技术源于中国古代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熨”的记载,即指用发热的物体在人体表面进行热敷。
到了明清时期,中药湿热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三、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中药煎汤、纱布或毛巾、热水袋或毛巾、浴巾等。
2、操作步骤:将中药煎汤后,将纱布或毛巾浸湿,拧干至不滴水为止。
将纱布或毛巾敷于患者皮肤表面,再将其用热水袋或毛巾包裹,保持一定温度。
一般每次敷药时间约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纱布或毛巾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同时,在敷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药。
四、中药湿热敷技术的适应症中药湿热敷技术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等。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五、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注意事项1、对于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3、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皮肤。
4、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总结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的中医外治法。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中医院护理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医院护理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对热的耐受程度。
4.局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
3.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药液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
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
5.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外伤后患处有伤口、皮肤急性传染病等忌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湿敷液应现配现用,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病室环境、主要症状 、 既
往史、药物过敏史、对热 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 况
治疗盘、38 -43"C药液、 敷料、水温计、镊子 2 把、 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 风等
测试温度 ,将敷料浸于 38 43°C 药液中,拧干后
敷于患处
清洁皮肤,取舒适体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核对医嘱 评估 告知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敷药 观察及询问
整理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 床症状及操作部位
湿热敷的作用、时间、简 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皮 肤感觉、皮肤颜色改变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 部位
及时更换敷料或频频淋药
液于敷料上,以保持热敷 部位的湿度及温度,询问 患者的感受,观察皮肤反
应
记录
记录湿热敷时间、部位及
பைடு நூலகம்皮肤情况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在进行中药湿热敷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1.仪表在操作前,需要保持端庄,并佩戴表。
2.核对在操作开始前,需要核对医嘱以确保准确性。
例如,对于XXX女士,30岁,住院号为,诊断为湿疹(湿热内蕴型),医嘱为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核对无误后,可以开始操作。
3.评估在进入病室前,需要敲门并口述身份。
在进入病房后,需要核对床头卡,并询问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开始进行中药湿热敷操作。
在操作前,需要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4.告知在操作前,需要告知患者中药湿热敷的操作流程和目的。
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
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温热感,操作时间为20-30分钟。
5.用物准备在操作前,需要检查手消毒液和其他操作用品,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并符合要求。
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
同时,需要准备好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和回收桶。
6.环境与患者准备在操作前,需要评估病室环境,确保其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并遮挡必要的部分。
同时,需要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操作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7.操作过程在操作开始前,需要再次核对医嘱。
药液需要测量温度,并浸湿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宜。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的感觉,并使用镊子将纱布放入回收桶。
操作时间为30分钟,需要定时过来淋药。
六)我倒入药液并测量了温度,口述温度为40度。
七)我将弯盘放在患者手臂下方,药碗放在旁边。
然后我告诉XXX我要为她淋药,询问她是否有任何不适。
在淋药的过程中,我观察了局部皮肤,并询问她是否感觉痒痛。
因为使用的是中药,可能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但这会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她不需要担心。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简介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将煮熟的中药敷于特定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本操作手册将为您介绍中药湿热敷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准备材料: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和煮药的器具。
2. 清洁处理: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并根据需要进行研磨或切割处理。
3. 煎药: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添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煎,煎至汤色黄褐,并确保中药效果释放完全。
4. 温度控制:在药汤煮制的同时,确认药汤的温度,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发挥疗效,又不会烫伤患者的皮肤。
5. 敷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将药汤滤出,将药渣去掉,轻轻敷于目标部位。
6. 压迫固定:用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湿热敷的位置,确保药效的渗透和吸收。
注意事项
1. 熟悉中药材性能: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性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2. 温度把握:药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3. 卫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消毒工具准备湿热敷需要的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4. 适用范围:中药湿热敷适用于某些湿热方面的症状,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就是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手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9A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16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
1. 准备材料:需要准备干净的毛巾、中药等材料。
2. 制备中药:根据需要制备相应的中药,一般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中药。
3. 将中药浸泡:将制好的中药浸泡在热水中,约10分钟。
4. 准备毛巾:将毛巾浸泡到温水中,待毛巾充分吸水后,拧干。
5. 盛装中药:将浸泡好的中药放入毛巾中,将毛巾两端扎紧。
6. 敷贴部位:将湿热毛巾敷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一般要敷贴约20分钟左右,直到毛巾冷却。
7. 拆卸毛巾:取下毛巾,用温水擦拭敷贴部位,再用干毛巾擦干。
8. 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湿热敷时,需要注意保持敷贴部位的卫生,并确保中药在温水中充分浸泡,避免烫伤或过敏等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016版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 刮痧技术 ---------------------- P2. 拔罐技术 ---------------------- P3. 麦粒灸技术 -------------------- P4. 隔物灸技术 -------------------- P5. 悬灸技术 ---------------------- P6. 蜡疗技术 ---------------------- P7. 穴位敷贴技术 ------------------ P8. 中药泡洗技术 ------------------ P9. 中药冷敷技术 ------------------ P10. 中药湿热敷技术 --------------- P11. 中药涂药技术 ----------------- P12. 中药熏蒸技术 ----------------- P13. 中药热熨敷技术 --------------- P14.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 P15. 穴位注射技术 ----------------- P16. 耳穴贴压技术 ----------------- P17. 经穴推拿技术 ----------------- P18. 中药灌肠技术 ----------------- P 3-9 10-14 15-17 18-21 22-25 26-29 30-33 34-36 37-39 40-42 43-46 47-49 50-53 54-56 57-59 60-63 64-69 70-73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沿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必定部位频频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经过其疏导腠理,驱邪出门;疏导经络,通调营卫,友善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中药湿热敷操纵规范之欧侯瑞魂创作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纵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流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坚持湿润及温度。
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陈述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欠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分歧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坚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医护理中药湿敷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中药湿敷法技术操作规程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温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减轻局部肿胀、头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温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
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中药湿热敷操纵规范之吉白夕凡创作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办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避免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纵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流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坚持湿润及温度.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传染.
治疗过程中不雅察局部皮肤反响,如出现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陈述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欠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避免烫伤.
3.药物组成可按照不合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按照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坚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中药湿热敷操纵规范之樊仲川亿创作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办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避免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纵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流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坚持湿润及温度.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传染.
治疗过程中不雅察局部皮肤反响,如出现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陈述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欠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避免烫伤.
3.药物组成可按照不合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按照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坚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湿热敷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 (2)
六、注意事项 (3)
附: (4)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4)
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对热的耐受程度。
4.局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