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后五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pptx

(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pptx

3.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
从记忆的目的看: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
从记忆的内容看: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逐渐发展;
3
从记忆的方法看: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
元记忆在高年级有初步发展。
4.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 抽象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不自觉性;
图式:来源于遗传,是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不同的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 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改变、丰 富,形成更高级的图式。
同化:是指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 式。
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
至善原则
4.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包含哪几个方面。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哪几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
学海无涯
儿童心理发展观包含的方面: 1)强调动作的重要性
认为动作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通过动作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2 儿童总是依赖现有的认知图式认识世界,并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 会不断改变、丰富,形成更高级的图式。 3 适应的形式有:同化与顺应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 感知运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依赖于眼前的人 和事物。
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6.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心理矛盾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简答题1、教育、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

2、学习与发展:1)学生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2)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教育、学习、发展: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学习理论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强化:强化是伴随者行为之后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3、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先由动物作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4、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而简介的产生学习。

5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即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6、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

8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9、替代强化:学习者本人没有受到直接强化,而是观察到榜样作出某些行为后受到直接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类似于强化的效果。

简答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者必须产生某些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单选题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A.环境B.成熟C.遗传D.教育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A.积累B.迁移C.学习D.领会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A.发展B.发育C.遗传D.成熟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C.特纳氏综合症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A.高尔顿法B.基因突变法C.消除法D.孟德尔法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B.灌输C.传授D.接受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A.学习B.发展C.遗传D.成熟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A.唐氏综合症B.特纳氏综合症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D.杭亭顿舞蹈症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 )P62A.孟德尔法B.高尔顿法C.家谱分析法D.基因突变法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A.华生B.霍尔C.埃里克森D.格塞尔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A.遗传的作用B.环境的影响C.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D.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18. 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P62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19. 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C )P65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教育 D.心理发展20. 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D )P74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21. 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的是( B )P79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22.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前言一、心理发展是什么:概念: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发展是一种内部、持久、稳定的变化。

其次,发展还要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遗传环境要素的作用:⑴遗传是物质前提和基础。

使人生而有异;⑵遗传范围内,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是主导;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第一,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出生后的环境对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

身高、体重、成熟提前。

第二,遗传素质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教学对儿童起作用因人而异。

三、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的动物“印刻”效应。

)0-2:亲子依恋1-3:口语学习4-5:书面语学习0-4:形象视觉3-6:想象力5岁以前:音乐学习4-5:数概念10岁以前:动作技能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概念: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四大板块:学生心理:认知、情感发展、个体差异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威信、教师的特征、教师的能力学习心理:行为、认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品德形成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三、发展:(一)初创时期桑代克1903 教育心理大纲(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专著)“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起因。

1.动物和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即所谓不学而会的本能,如好斗、乌合、残忍、好奇、建设和游戏等。

这些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

在他将要遇到的情境和他将要发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预已形成的绾结。

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所规定。

境遇改变人性,只是受改变的本性有所不同,改变就不能一致。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题教育⼼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西⽅教育⼼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的标志是什么?答: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理学》,使西⽅第⼀本以“教育⼼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发展为三⼤卷《教育⼼理学⼤纲》;2、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⑴宽泛的定义⑵⾮宽泛的定义:①以学⽣的学习为主线;②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线;⑶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的基本理论②具体的学习⼼理③教学⼼理④学⽣⼼理和教师⼼理)3、教育⼼理学的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⑴客观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章⼼理发展与教育1、⽪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其认知结构思想吸取了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认知和组织的观点,但是他更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取得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童获得知识和道德价值观都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来建构知识;2、什么是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答:关键区:这是个体⽣命早期⼀个⽐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独⾃解决问题的⽔平之间的差异;3、埃⾥克杰⼈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教育含义?答:主要内容:⑴同⼀性成功⑵同⼀性拒斥⑶同⼀性混乱⑷同⼀性延迟;教育含义:⑴帮助幼⼉适应主动感与内疚感危机⑵帮助学⽣适应勤奋和⾃卑危机⑶帮助学⽣适应同⼀性和⾓⾊混乱危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答: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为,能⼒或⼼理倾向的⽐较持久的变化;2、斯⾦纳把学习分为哪两种类型?答:⑴⽐较反射学习(S<刺激>-R<反应>过程)⑵操作学习((S)-R-S的过程);3、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答:正强化: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消除或中⽌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能够减弱⾏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4、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答:⑴注意过程⑵保持过程⑶动作再现过程⑷动机过程5、什么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答:外部强化:直接体验到⾃⼰⾏为后果⽽受到的强化;(笔记是写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物的⾏为受到奖励或赞扬⽽间接受到的强化;⾃我强化:⾃⼰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标准:⑴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⑵新旧知识的⾮⼈为联系条件:⑴外部条件(材料本⾝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⑵内部条件: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地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地旧知识发⽣相互作⽤;类型:⑴表征学习⑵概念学习⑶命题学习7、什么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答:上位学习:即总括学习;新学习地内容包摄性较⼴,可以把⼀系列已有观念类属于其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B、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逐渐加快D、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B、、5±2C、7±2D、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二、填空题: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

2、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这种现象叫做序列位置效应。

3、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感受阈限。

《发展教育心理学》试题(五)

《发展教育心理学》试题(五)

第五章习题一、选择题1. 布鲁纳提倡。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指导学习2. 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律。

A.准备率B.练习率C.强化率D.效果率3.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动物只对特定的强化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

A.消退B.维持C.分化D.泛化4. 当一个受过处分的学生持续表现出良好行为时,校方就撤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做法属于。

A.消退B.负强化C.泛化D.正强化5.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符合。

A.人本主义思想B.建构主义思想C.认知同化思想D.行为主义思想6.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A.注意过程B.动机过程C.认同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7. 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信息加工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C.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D.产生顿悟的过程8.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喜爱的活动去强化不喜爱的活动,这是。

A.普雷马克原理B.经典条件作用原理C.泛化原理D.皮格马利翁原理9.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10.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A.直接强化B.正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11. 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属于。

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学派12. 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并列学习B.组合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13. 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14.下列哪种学习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学习准备、心理发展、注意、感觉、知觉、记忆、遗忘规律、思维、想象、情绪、动机、需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学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学设计、品德、心理健康、变式二、单项选择: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C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专心投入于某件事时,会对周围的人或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体现了注意的( B )。

A、稳定性B、集中性C、广度D、分配3.动画的原理是每秒以数十幅画面连续播放,在我们的( A )作用下,造成一种流畅的运动效果。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情景记忆D、内隐记忆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先多后少B、先慢后快,先多后少C、先快后慢,先少后多D、先慢后快,先少后多5.刘老师讲课时,迟到的李珊突然破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她。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

A、随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6.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C )。

A、间接性B、相像性C、概括性D、稳定性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B )。

A、聚合思维B、分散思维C、常规思维D、理性思维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某个阶段的情况是“儿童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不合逻辑”,这是( B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10.小林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

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难度适中,一件很难。

如果小林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他会( C )。

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C、挑选难度中等的那一件D、寻求老板的意见来选择11.儿童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是( C )。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一、叙述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原理去培养、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考研真题)答案要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

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

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予以强化,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2)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

(3)除了强化来,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不愉快刺激。

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举例: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比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

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了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该再给予强化,所以不去强化而去淡化就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

例: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他饭后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属于正强化;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父母就减少他10分钟练琴的时间(假设该儿童不喜欢练琴),这属于负强化。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慎重对待惩罚二、根据强化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考研真题)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大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大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2017德州经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 学生B. 教师C.学习D. 教学2、( 2017德州;2014枣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 学生 B. 教师 C.教学过程 D. 学习过程3、( 2015菏泽)在教育心理学看来,(B)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 教学内容B. 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 教学过程4、(2017德州经开)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B)A. 皮亚杰B. 桑代克C.布鲁纳D. 维果茨基5、( 2017德州经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 1877年 B. 1879年 C.1903年D. 1913年6、( 2016单选)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C)。

A.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B.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C. 赞科夫--《人是教育的对象》D.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7、(2017德州经开/2014德州平原)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D)A. 陶行知B. 蔡元培C.潘菽D. 廖世承8、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B)A. 皮亚杰B. 桑代克C.布鲁纳D. 维果茨基9、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D)A. 个案研究法B. 调查法C.测验法D. 观察法10、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C)A. 观察法B. 测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11、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A. 简便易行B. 严格控制C. 定量研究D. 探讨相关关系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D)A.学习 .B.模仿 .C.强化 .D.适应2、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3、“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 C )A.永久客体性B.不恒常性C.自我中心D.不可逆性4、[2015年真题·单选] 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或交谈,皮亚杰称之为( B)A 角色扮演B 集体的独白C 泛灵论D 平衡5、[2015年真题·单选] 自我中心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培训资料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培训资料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教育 心理学也逐渐从普通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的 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同时强调跨文化 、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 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 ,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 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
方面的意志品质。
意志过程的影响因素
01
遗传因素
个体的遗传基因可能对意志过程产生影响,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与个体的
冲动控制、决策制定等意志过程相关。
02 03
环境因素
个体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意志过程产生影响。例如,教育 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价值观等都可能塑造个体的意志品质和决策 风格。
记忆保持与复习策略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方法,利用间隔复习、交叉复习等 技巧,增强记忆保持的效果。
记忆提取与应用策略
训练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 题解决的能力。
思维过程与教学策略
分析性思维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识别关 键信息和提出解决方案。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家庭氛围等对学生学习动 机也有显著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制度、社会舆论等也会对 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体验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难度,让学生获 得成功体验,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后五章)教育心理复习材料第六章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了某种稳定的变化;2.学习是学习者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3.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了解】1.依据学习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依据学习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3.依据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4.依据学习结果: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5.依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1.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四、学习的意义【了解】1.生物适应意义2.个体成长意义3.社会发展意义五、学习观(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掌握】基本观点是,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早期行为主义的学习观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②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总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

2)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观(P274)2.新行为主义的学习观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观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①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P278-279)②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二)认知主义的学习观【掌握】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观他认为有意义得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加涅的信息加工观学习的信息加工观点是一种计算机模拟的思想,是把人的学习过程比喻为计算机的加工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重点】1.知识观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强调的是知识对现实世界描述的客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信息加工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师观信息加工认知主义更多的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建构主义则更愿意把教师看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四)精神分析主义的学习观【了解】(P289—291)1.学习实质、结果从精神分析主义的角度看人类的学习,人格即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又是有效学习的结果,其关键是强大的自我的形成。

2.学习过程、动力从精神分析主义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和动力,学习过程就是人格的形成过程,冲突则是学习发展的动力。

3.人格化的教学精神分析主义把健康的人格视为德智体美的心理基础,在具体的学习问题上提倡人格化教学。

包括知识的学习、品德的学习、情感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了解】(P291—293)在学习观上,人本主义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集中地体现在罗杰斯的学习观中,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

第七章学习动机六、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的产生的两个因素是需要和诱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即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刺激或情境。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一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当动机强度超过某一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反而不断下降。

一般而言,最佳动机水平为中等强度。

七、学习动机的分类【重点】(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引发的动机。

它是由学习者本人自行产生的,动机的满足在于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动机的满足不在于活动过程本身,而在活动之外。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P304—305)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阐明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对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三种动机成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自我提高内驱力,即因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而赢得的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即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

八、学习动机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所谓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人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相关心理学家:默里、阿特金森、麦克里兰。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重点】4.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果期待,另一种是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

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吗、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5.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个体的努力和对待困难的态度3)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6.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掌握】1)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和生理状态(三)归因理论【了解】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

1.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认为能力、努力、认为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分为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度三个维度。

内外源:所知觉到的原因是个人因素还是环境因素;稳定性:所知觉到的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可控度:所知觉到的原因是个人自身能控制的还是不能控制的。

其中稳定性维度与期望有关,内外源、可控度维度与情感有关。

2.归因与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在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1)动机缺失;2)认知缺失;3)情绪缺失。

3.我国中小学生的归因特点1)倾向与做努力归因;2)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存在明显的年纪差异。

(四)成就目标理论【了解】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1.德威客的成就目标德威客指出,儿童主要追求的成就目标具体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

不同的目标定向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

学习目标导致有利于学习的动机模式,成绩目标导致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的动机模式。

2.影响成就目标的课堂结构因素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课堂结构因素主要有:课堂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课堂中的责任定位。

3.成就目标的发展(五)自我决定论【了解】自我决定论由徳西、瑞安提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类这种天然的自我动机发展和个性整合的关键。

内在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

自我决定论包括两个分支理论:1.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个体总是要对外部事件进行一定的认知评价,这种评价将会导致自主感和胜任感发生变化,今儿影响内部动机。

2.有机整合理论有机整合理论根据个体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把外部动机分为四种类型1)外在调节型2)内摄调节型3)认同调节型4)整合调节型第八章学习策略九、学习策略的涵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

1.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谋略;2.学习策略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3.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4.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标志。

十、学习策略与学习【了解】(P345--349)十一、学习策略的类型(一)二分法单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苛比把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特异性的微观策略和具有普遍性的宏观策略;斯滕伯格把学习策略分为:用于实际操作的执行策略和非执行策略。

(二)三分法【重点】尼斯波特和斯科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包含三个因素:与态度和动机有关的一般策略;包括调控、审核与修正等功能的宏观策略;与质疑和计划有关的微观策略。

博隆把学习策略分为三个层级:关系搜索策略;刺激分析策略;检查策略。

迈克卡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具体成分如下:【重点】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做记录、画线等;粗细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调节策略,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3.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方等;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寻求帮助,如寻求教师、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三)四分法温斯坦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应试策略。

十二、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宏观掌握】(一)有意注意策略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当前任务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发展形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1)目的明确策略2)内心宁静策略3)提升广度策略4)资源分配策略5)劳逸结合策略6)反思策略(二)认知过程的学习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

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其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有:1.感知策略感知策略是在学习中所采取的提高感知效率的学习方法或程序。

1)目的明确策略2)程序性策略3)精确性策略4)精细加工策略2.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记忆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1)有意识记与意义识记策略2)积极思考策略3)感官并用策略4)自我激励策略5)复习策略:包括及时复习、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策略、尝试记忆策略、追加记忆策略。

3.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为达成既定的目标而选用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案、计划或操作方法。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表征2)制定计划3)实施执行4)评价结果(三)元认知策略1.元认知的结构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体自身认知状况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策略根据元认知在认知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大致可以把元认知分为:1)规划策略2)监督策略3)调控策略十三、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看要点】(一)策略学习的特点1)内隐性2)长期性3)与元认知协同发展4)动力性(二)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归因、动机和元认知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