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十大财务理论
12大财务理论的出处及核心思想
现代公司控制理论:出处:Berle and Mean s (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掀开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讨论,成为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先导,奠定了现代公司控制理论的基础。
核心思想:他们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现代公司由“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他们的主张主要有:(1)所谓与企业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是指无论通过行使法定权利(right)还是通过施加压力,在事实上所拥有的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即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
(2)指出很多公司【美国大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的小股东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导致了现代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不可避免的会使企业管理权从私人资产所有者转移到有管理技术的人手中。
这种“股权分散”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逐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
(3)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
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
(4)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不仅让职业经理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也能让股东运用资本市场的保险机制分散化风险。
决策功能的分离和对职业经理的依赖(源于分工的专业化优势)迫使股东必然要给予经理更大的管理选择权。
管理决策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分散化股东与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石。
代理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为获取某种服务而雇佣代理人、并对另外一方提供相应的报酬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
股东与经理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将企业的资产和经营委托给经理管理,经理是代理人,为股东经营并领取报酬。
股东和经理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各有其目标和激励,股东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经理则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十大财务理论2
十大财务理论2一、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后来进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 y)。
契约成本理论假定。
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治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职员等的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托付人多,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阻碍托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托付人的利益服务。
它还假定托付人和代理人差不多上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宝。
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财宝。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
例如,为自己修建豪华办公室、购置高级轿车,去闻名旅行区做与企业经营联系不大的商务旅行等。
当在托付人(业主)和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没有一方能以损害他人的财宝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财宝,即达到“帕雷托最优化”状态。
或者讲,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被市场证明采纳机会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的人或集团,最终要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例如,一个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者将难以借到款项或必须以更高的成本取得借款;一个声望不佳的经理。
将专门难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取得一个好的职位;在会计服务市场上,一家被中注协或中国证监会通报批判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专门短的时刻内会丢失大量客户。
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托付人和代理人都会发生契约”成本。
为了降低代理人“磨洋工”的风险。
托付人将支付监督费用,如财务报表通过外部审计的成本。
另一方面,代理人也会发生守约成本。
例如,为了向托付人(业主)证明他们有效、诚实地履行了代理职责。
经理需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相应地就会发生内部审计费用。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让股东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行为,使股东对经理人员更加倍任,这能够关心经理巩固他们在公司中的位置,从而坚持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
【财经】十大财务理论大全
十大财务理论一、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后来发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y)。
契约成本理论假定。
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管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的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
按照代理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
代理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他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
但是,当管理人员通过发行股票方式,从外部吸取新的经济资源,管理人员就有一种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
显然,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理性经济人。
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将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企业不是通过发行股票、而是通过举债方式取得资本,也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这就形成了简森和梅克林的所说的代理问题。
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
其中。
监督成本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管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耗费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出(如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经营情况、聘请外部独立审计等),称为守约成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其它损失,就是剩余损失。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并且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它还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富。
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财富。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一、概述在我国,财务最初是指人们经营财产业务的简称。
经营财产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个人、家庭、企业,也有国家政府部门。
在这些主体里边,企业是经营财产业务效率最高的经济组织,因而,企业财务是财务学的核心和主体。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先进形式是公司制企业,因此,企业财务又常以公司财务称谓来替代。
接下来要描述的财务学十大理论其实就是公司财务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研究的是人们因资本运行而引起的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以及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西方对公司财务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资产定价理论、公司筹资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下面我将结合西方对财务学的研究与我国对财务学的研究进行十大财务学理论的描述。
二、财务学理论(一)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本结构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馅饼模型。
所谓的馅饼为公司的筹资权之和,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定义公司的价值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
下图表示了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划分的两种可能方式:60%:40%;40%:60%。
如果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使公司增值,那么公司应选择使馅饼——公司总价值尽可能大的负债-权益比。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MM理论、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净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用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
十大财务概念
十大财务概念第一篇:十大财务概念会计科目表: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还应在对会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为每个会计项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组成一个编码机构,称为会计科目表。
该编码结构用于报告总账目表中的财务信息。
该编码结构是工作分解结构要素的唯一编码。
PMP考试必须掌握的十大财务概念----本博客内链接:1、现值:2、净现值:3、内部收益率:4、收益成本比率:5、投资回收期:6、三种折旧法:7、成本帐户:8、收益递减律:9、全生命周期成本:10、会计科目表:第二篇:财务风险概念综述财务风险概念综述财务081 第六组组员:200800706026 潘贞苗 200800706027 张丽铮200800706028 胡敏 200800706029 许秋城 200800706030 卢浩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财务风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各行业领域的关注,更多的人对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本文以财务风险的定义为中心,顺承财务风险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财务风险的原因,并针对这几项原因分析解决和预防的方法,同时还介绍现今常用解决财务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财务风险;理论发展;原因;防治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产生财务风险。
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财务风险最毫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国富论》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斯密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分工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的、无中央指导的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商品的生产。
他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经济活动,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并通过竞争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自由贸易是斯密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通过开放市场,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和交换商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斯密的分工理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劳动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国家的财富。
分工的程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国家的财富也就越大。
斯密的这一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和组织学奠定了基础。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通论》可以说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总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失业和萧条的困扰,而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调节总需求的水平。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
凯恩斯的《通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观点对于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的《通往奴役之路》是对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批判。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的实施会导致个人自由和经济效率的丧失。
财务管理制度基本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1.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公司的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而非资本结构。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提供了指导。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
该模型认为,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提供了风险收益评估的依据。
4. 期权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期权价值取决于标的资产的价格、行权价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和标的资产波动率等因素。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期权投资决策中提供了理论支持。
5.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提供了参考。
6.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财务管理中要关注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7.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提供了防范信息不对称的思路。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践应用1. 筹资管理企业在筹资管理中,应遵循资本结构理论,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2. 投资管理企业在投资管理中,应遵循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20230821管理者的财务思维:十大金科玉律,把握财富之源
管理者的财务思维:十大金科玉律,把握财富之源2023/8/21在数字化时代,财务思维已成为现代管理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盘点了十大财务思维,揭示管理者如何运用财务智慧,抓住财富之源。
1、成本收益思维管理者必须具备成本收益思维,充分理解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在决策时,要对各项成本进行仔细权衡,确保预期收益超过投入。
例如,某公司考虑投资一款新产品,在评估生产成本后,还需预测市场前景和预期销售额。
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投资决策才能成立。
2、风险收益平衡思维管理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时,需关注风险收益的平衡。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低风险则可能意味着较小的收益。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选择将资金投入保守的投资项目,以获得稳定回报,但收益率可能较低;反之,如果投资高风险项目,收益率可能较高,但需承担相应的风险。
管理者应根据公司战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点。
3、资金时间价值思维资金时间价值思维强调未来收益的折现价值。
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有价值,因为今天的钱可以用于投资,获得一定的收益率。
例如,在评估一项长期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时,管理者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通过对未来收益进行折现,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项目的经济价值。
4、资本结构思维资本结构思维关注负债与权益的组合对公司的价值影响。
适度的负债可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而过高的负债则会增加财务风险,降低公司价值。
例如,一家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综合考虑资本结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等因素。
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可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5、税务管理思维税务管理思维要求管理者合法合理地降低税负,从而提高公司利润。
例如,某公司在进行采购时,选择与具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降低增值税支出。
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6、预算管理思维预算管理思维要求管理者通过预算规划和控制公司的财务资源。
通过预算,可以明确公司的目标、任务和资源分配,确保公司在预算范围内实现目标。
12大财务理论的出处及核心思想
现代公司控制理论:出处:Berle and Mean s (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掀开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讨论,成为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先导,奠定了现代公司控制理论的基础。
核心思想:他们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现代公司由“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他们的主张主要有:(1)所谓与企业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是指无论通过行使法定权利(right)还是通过施加压力,在事实上所拥有的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即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
(2)指出很多公司【美国大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的小股东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导致了现代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不可避免的会使企业管理权从私人资产所有者转移到有管理技术的人手中。
这种“股权分散”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逐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
(3)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
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
(4)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不仅让职业经理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也能让股东运用资本市场的保险机制分散化风险。
决策功能的分离和对职业经理的依赖(源于分工的专业化优势)迫使股东必然要给予经理更大的管理选择权。
管理决策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分散化股东与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石。
代理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为获取某种服务而雇佣代理人、并对另外一方提供相应的报酬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
股东与经理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将企业的资产和经营委托给经理管理,经理是代理人,为股东经营并领取报酬。
股东和经理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各有其目标和激励,股东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经理则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企业总裁应具备的十大财务会计理念
企业总裁应具备的十大财务会计理念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而作为企业总裁,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理念,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引领公司的财务工作。
下面将介绍企业总裁应具备的十大财务会计理念。
一、财务透明度财务透明度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重要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状况以清晰透明的方式呈现给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才能建立起信任,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风险管理企业总裁应具备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估的财务会计理念。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企业总裁,应具备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财务会计理念,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四、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合理进行资本预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差异化成本差异化成本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通过对不同成本的分析和区分,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六、现金流管理现金流管理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总裁应具备有效的财务会计理念,合理规划和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确保企业的资金供应稳定。
七、利润管理利润管理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通过合理管理和优化利润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八、会计准则遵守企业总裁应具备遵守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理念。
遵守会计准则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可信依据。
九、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决策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通过科学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十、持续学习和创新持续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总裁应具备的财务会计理念之一。
漫谈十大财务理论
漫谈十大财务理论引言财务理论是研究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资本配置等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财务理论,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实现财务目标。
本文将会介绍十大财务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时间价值理论时间价值理论是财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金钱在不同时间段的价值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的应用包括贴现现金流量、计算净现值等。
时间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 资本预算理论资本预算理论是研究如何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的理论。
它关注于如何确定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并通过计算现值、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资本预算理论的应用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资本配置非常重要。
3. 经济利润理论经济利润理论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盈利情况的理论。
它不仅考虑了会计利润,还考虑了机会成本,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错失的利润。
经济利润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评估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4.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即债务和股本的比例。
它通过分析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风险和成本的影响,来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的应用可以指导企业在融资决策中的选择,实现财务稳定和最大化股东价值。
5. 风险与收益理论风险与收益理论研究了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它帮助投资者在面临风险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寻找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点。
风险与收益理论的应用不仅限于个人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 现金流量理论现金流量理论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它强调了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大小、时间分布和质量等因素来评估企业的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预测现金流量、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规划。
7. 分散投资理论分散投资理论研究了如何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完整word版)财务管理理论
几个重要财务管理理论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它是由威廉·夏普、约翰·林特纳一起创造发展的,以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按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进行投资,对期望收益、方差和协方差等估计完全相同,投资人可以自由借贷。
基于这样的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的报酬率。
⑵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亦称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分散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
该理论由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该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主要解决投资者如何衡量不同的投资风险以及如何合理组合自己的资金以取得最大收益问题。
该理论认为组合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殊关系,投资风险的分散具有规律性。
⑶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s Theory)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
该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科斯(Coase)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
由于经济体系中使用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相对偏高,而企业机制的专业分工能够有效地降低市场机制带来的交易成本。
该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产生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即交易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交易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其中交易的频率越高,交易成本也就越高,这也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之一。
财务-绪论补充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在各 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 有效的配置,以求得人类无限 欲望之最大满足为目的的一种 社会科学。
经济学定义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
进行配置的科学。
所有的经济学定义几乎都强调两点: 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有限) 2、选择的重要性(有效利用)
财务-绪论补充十大原理
2021年8月6日星期五
什么是会计?什么是财务管理?
1 会计(accounting)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 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并以此为基础对 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2 会计(accounting)是一个信息系统
原因1: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动对他人福利的影响
环境污染 假冒伪劣 公共物品
市场本身也不能 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
原因2:市场势力
一个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市场垄断 不正当竞争
资源
土地、劳动力、资本
分配
人类需要
食品、住房、服务等
按照机会成本
中央计划
国家、政府
选择
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
家庭、厂商
经济学十大原理(8、9、10)
分配理论
弹性分析 成本利润分析
19世纪中叶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1776年的著作
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五大基本经济抉择 问题
产出 问题
投入 问题
分配 问题
就业 问题
增长 问题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 济学?
十大财务理论1
十大财务理论一、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是1952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 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 由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成本, 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 且负债程度越高, 综合资金成本就越低, 企业价值就越大。
按照该理论, 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 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企业价值最大。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是荒谬的。
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s(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2)企业能以固定利率Kd无限额融资。
因为Ks和Kd固定不变,且Kd < Ks,企业可以多多举债。
(3)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式:,随着债务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渐趋下降,当债务融资达到100%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注:该理论假设在实际中很难成立。
首先,债务资本的增加,意味着财务风险增大,作为理性人的股东会要求增加报酬率Ks;其次,由于债务增加,债权人的债券保障程度下降,风险增大,Kd也会增加。
净收益理论是早期企业价值理论中的一种极端形式。
根据这种理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完全是通过债务资本的增加和企业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来实现的。
这个理论之所以成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条件,这就是,假定债务资本的增加和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不至于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债权人也认为企业的信用能力毋庸置疑。
在这样一个假定前提下,随着企业债务资本价值的不断上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逐步逼近了。
但是,在增加企业债务资本和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风险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净收益理论的假定条件与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因为,根据该理论的假定,当企业全部资金都来自债务资本融资时,企业价值就实现了最大化。
然而,当企业全部资本都由债务资本构成时,企业信用能力如何确立确实该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理解(读后感)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权衡:思考多个决定中,哪个决定的利益最大化;或者哪个决定更有利。
多个决定中或有可互补、参考的价值。
(可以作为权衡的决策都不会是有弊无利!)2.成本。
最大成本:时间。
(所以必须有效利用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机会成本: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所以必须权衡,将利益最大化。
)3.边际量。
边际变动:决策出现微小变动(任何决策之外,影响决策本身的事),产生边际量。
边际量:边际量出现则计算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思考如何做出最优抉择。
边际成本:边际变动时做出有利情况的成本。
边际利益:边际变动时做出有利情况的收益。
4.激励的反应。
当一个决策改变了某一个(群)人的成本或利益时,人们改变行为。
思考决策改变时人们的行为,权衡利与弊。
5.交易。
交易会出现竞争,结果胜负都将获得利益。
(不同的是利益的大小和定义)6.市场。
市场指引经济活动,市场价格反应出物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成本。
(清楚知道这一点有利于投资生意。
)7.政府。
政府的决策会改变社会价值与社会成本,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考虑政府的决策会造成的影响,做出最优决策。
有时候市场出现外部性情况时,政府也会做出决策;调整市场经济。
外部性指市场失灵与市场势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势力:市场价格被不适当的影响,而无法保持公平的交易。
8.生产率和劳务量。
生产率和劳务量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生产率:更好的生产工具能增加生产效率。
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务量提高。
劳务量:劳务量取决于生产率,劳务量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好的劳务工具来减少劳务的时间,提高劳务效率。
(劳务时间减少,或能提高生产率。
)9.物价上升,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当发行过多的货币时,货币价值下降,物资价值上升;通货膨胀出现。
10通货膨胀与失业。
货币发行过多时,引发通货膨胀。
但短期内失业率下降。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曲线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是第一个研究通货膨胀与失业之前关系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财务理论一、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后来进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y)。
契约成本理论假定。
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治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职员等的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要紧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
按照代理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托付人:负责使用以及操纵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
代理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确实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他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
然而,当治理人员通过发行股票方式,从外部吸取新的经济资源,治理人员就有一种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
显然,假如企业的治理者是一个理性经济人。
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将有显著的差不。
假如企业不是通过发行股票、而是通过举债方式取得资本,也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只只是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这就形成了简森和梅克林的所讲的代理问题。
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
其中。
监督成本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治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耗费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出(如定期向托付人报告经营情况、聘请外部独立审计等),称为守约成本;由于托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其它损失,确实是剩余损失。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托付人多,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阻碍托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托付人的利益服务。
它还假定托付人和代理人差不多上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宝。
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财宝。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
例如,为自己修建豪华办公室、购置高级轿车,去闻名旅游区做与企业经营联系不大的商务旅行等。
当在托付人(业主)和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没有一方能以损害他人的财宝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财宝,即达到“帕雷托最优化”状态。
或者讲,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被市场证明采纳机会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的人或集团,最终要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比如,一个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者将难以借到款项或必须以更高的成本取得借款;一个声望不佳的经理。
将专门难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取得一个好的职位;在会计服务市场上,一家被中注协或中国证监会通报批判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专门短的时刻内会丢失大量客户。
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托付人和代理人都会发生契约”成本。
为了降低代理人“磨洋工”的风险。
托付人将支付监督费用,如财务报表通过外部审计的成本。
另一方面,代理人也会发生守约成本。
例如,为了向托付人(业主)证明他们有效、老实地履行了代理职责。
经理需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相应地就会发生内部审计费用。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让股东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行为,使股东对经理人员更加倍任,这能够关心经理巩固他们在公司中的位置,从而维持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
西方的一些实证研究文献表明(转引自Adams,1991),托付人监督代理人的费用,体现在代理人所取得的工资薪水中。
这些研究还表明,代理人出于自利的考虑,需要设置诸如内部审计之类的监督服务,让托付人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以降低托付人对治理酬劳作出逆向调整的风险。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三人(相对人)。
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被代理人是代理人替自己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第三人是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
二、早期的“MM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米勒的“MM理论”,在财务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于它与传统财务理论的大相径庭。
早期的“MM理论”(“无关论”)包括如下三个重要结论:1、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和公司价值无关。
“MM理论”认为,假如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和破产风险,且资本市场充分发育并有效运行,则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资本总成本和公司价值无关,或者讲,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可不能阻碍公司加权平均的资金总成本,也可不能阻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这是因为,尽管负债资金成本低,但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因而公司的股权资金成本也会上升,也确实是讲,由于负债增加所降低的资金成本,会由于股权资金成本的上升所抵销,更多的负债无助于降低资金总成本。
2、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MM理论”认为,对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本向高收益公司自由地流淌,最终会使不同资本结构的公司价值相等。
例如A公司没有负债时,财务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率也较高,而B公司负债较多,财务风险较大,股价也较低,那么其股东可能出售其股票,转而购买A公司的股票,以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这种追求高收益的资本流淌短期内看会造成A公司股价上涨、B公司股票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当投资者发觉以较高的股价投资A公司的收益还不及投资B公司的收益时,情况却会相反,从而导致A公司股票价值下跌而B公司股票价格上升。
因此,“MM理论”认为,若以股票市价总值来衡量公司价值,那么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3、假如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那么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
“MM理论”认为,公司价值完全由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或投资组合决定,股息与保留盈余之间的分配比例不阻碍公司价值,因为股息支付虽能临时提高股票市价,但公司必须为此而扩大筹资,如此会使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和财务风险上升,从而引起公司股价下跌,两者将会相互抵销。
因此,米勒认为,股息政策仅能反映目前收入与以后期望收入的关系,其本身并不能决定股票市价或公司价值,这一论断与传统财务理论也是大相径庭的。
“MM理论”的前提是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资本的自由流淌,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然而现实中不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且还有许多阻碍资本流淌的因素,尤其是所得税对各个公司而言差不多上存在的,因此,米勒等人后来又对“MM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他们认为:考虑所得税因素后,尽管股权资金成本会随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却会慢于负债比率的提高,因此,修正后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后,公司使用的负债越高,其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公司收益乃至价值就越高,这确实是修正后的“MM理论”,又称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的相关论(简称“相关论”)。
按照修正后的“MM理论”,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是100%的负债,但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显然不合理,因此,后来有些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成本、财务桔据成本(因偿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
首先是斯蒂格利兹(Stiglitz)等人将市场均衡理论(Market Equilibrium)引入资本结构研究,他们认为,提高公司负债比率,会使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破产风险加大,从而迫使公司不选择最大负债率(100%)的筹资方案而选择次优筹资方案;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负债比率的上升,债权人因承受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利率回报,从而导致负债成本上升,筹资难度加大,如此也会限制公司过度负债。
在此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将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等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研究,结论是:当公司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界限之前(如50%),举债的减税收益将大大超过股权资金成本上升的损失,随着负债比率的升高,举债的减税收益与股权资金成本的增加将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超过此点后,财务桔据成本和代理成本会上升,在达到另一个峰值时(如80%),举债减税的边际收益正好被负债提高的损失(包括股本成本、财务桔据成本、代理成本的提高)所抵销,超过此峰值后,负债提高的损失将超过举债的减税收益。
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但也不是负债越高越好,从而使资本结构理论更趋完善。
三、“在手之鸟”理论在手之鸟”理论是依照对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分析而提出的。
他们认为,由于投资者对风险有天生的反感,同时认为风险将随时刻延长而增大,因而在他们心目中,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再投资而获得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要高于股利支付的不确定性,从而股利的增加是现实的,至关重要的。
实际能拿到手的股利,同增加留存收益后再投资得到的以后收益相比,后者的风险性大得多。
因此,投资者宁愿目前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等到今后再收回不确定的较大的股利或获得较高的股票出售价格。
而投资者的上述思想又会产生下述结果:公司假如保留利润用于再投资,那么以后的收益必须按正常的市场回报率和风险溢价之和进行贴现,也确实是讲,投资者不仅要求获得市场水平的投资回报,而且还要求公司为他们承担的风险支付酬劳。
否则,在同样价值的现金股利与资本增值之间,投资者将选择前者。
也确实是讲,在股票预期酬劳率的公式(ks=D1/p0+g)中,由于预期股利收益率(D1/p0)的风险小于其成长率(g),因此,在投资者心目中,一元钞票现金股利的价值超过了一元钞票资本增值的价值。
这一观点也因此被形象地概括为“在手之鸟”理论。
在手之鸟”理论强调了股利发放的重要性,认为“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是由股利重要论进展而来的。
戈登与林特纳依照对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分析而提出的。
他们认为投资者对风险有天生的反感,同时认为风险将随时刻延长而增大,实际能拿到手的股利,同增加留存收益后再投资得到的以后收益相比,后者的风险性大得多。
因而在他们心目中,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再投资而获得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要高于股利支付的不确定性,从而股利的增加是现实的,至关重要的。
因此,投资者宁愿目前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等到今后再收回不确定的较大的股利或获得较高的股票出售价格。
这种理论反映了传统的股利政策,为股利政策的多元化进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手之鸟"理论是股利理论的一种定性描述,是实务界普遍持有的观点,然而这一理论无法确切地描述股利是如何阻碍股价的。
四、信息与信号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Information and Signaling Theory)Desai和Kim (1983,1988)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同时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
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常常成为收购的目标,在并购公告日市场会调整原先偏低的可能,从而导致累计超额收益显著大于零。
企业并购传递给市场参与者一定的信息或信号,表明目标企业的以后价值可能提高,从而促使市场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或激励目标企业的治理层贯彻更有效的竞争战略。
因兼并收购行为发生的信息将推动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市场价值重新作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