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物质的变化

合集下载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酒精、汽油挥发、气球、轮胎爆炸、石蜡融化、灯泡发光、玻璃破碎、干冰升华、活性炭吸附、冰雪融化、海水晒盐、水蒸发、水果榨汁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蜡烛燃烧、钢铁生锈、鞭炮、汽油爆炸、食物腐败、粮食酿酒、食物的消化、吸收,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发光、吸(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导电、导热性,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
(2)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脱水性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有“能”、“易”“不易”、“难”、“可以”的字样】(2)变化是一个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放出气体、产生沉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新物质。

2.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点1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2 酸碱指示剂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2.紫色的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红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使指示剂变色,不能说成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因为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4.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3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

2.化学上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3.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物质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物质碱性越强。

4.pH=0的溶液是酸性溶液,但不是酸性最强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1物质分类 ................................................................................................................... - 1 -1.2物质的转化 ............................................................................................................... - 7 -2离子反应 .................................................................................................................... - 13 -3.1氧化还原反应 ......................................................................................................... - 17 -3.2氧化剂、还原剂...................................................................................................... - 21 -1.1物质分类【教学目标】1.从基本的物质分类出发,认识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学习化学的分类观。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3.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区别。

4.认识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化学知识点讲解1:物质的变化(共28张PPT)

化学知识点讲解1:物质的变化(共28张PPT)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大理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图1-3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硫酸铜溶液
蓝色沉淀(氢Leabharlann 化铜固体)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序号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蓝色
蓝色的
实验1-3 硫酸铜溶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 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 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潺潺的流水 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 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铁矿石能冶炼 成钢铁,而钢铁可能变成铁锈;煤能燃烧,剩余一堆灰 烬。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 界里,因此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 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以提高。 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些变化发生的实质是否相 同?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联系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燃烧 蜡烛熔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提示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 中却不一定燃烧。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
研磨 分析: 胆矾晶体
粉末状胆矾 图1-2 胆矾的研碎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2-1物质的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

2-1物质的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

2)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 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它们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折断 没有产生新物质。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1 我们的 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 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 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声音可以看作是振动的物体, 声波相当于把振动进行传送。
• 其实,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物质会发生变化吗?
物质在变化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 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 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 气消失在空中; 4. 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 1. 2. 3.
让物质发生变化
• 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 发生变化?
一 张 纸 的 变 化
一 支 蜡 烛 的 变 化
• 上面的几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 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
简答题 1)自然界的岩石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 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 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 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 化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 我们还能说出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 吗?
•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
•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
•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吗?

2021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2物质的转化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2021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2物质的转化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答案:C
解析: A项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项中
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均不能反应;D项中乙与丙、丙与丁均
不能反应,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反应可依次为
1.钙转化为硫酸钙的流程
O2
H2O
H2SO4
Ca CaO Ca(OH)2 CaSO4
氧气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2.碳转化为碳酸钠的流程
O2
H2O
NaOH
C CO2 H2CO3 Na2CO3
氧气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可以依据其 组成进行分类, 而组成相似的物 质在性质上也有 相似性。可以基 于这种规律预测 物质间的转化关 系。
2.能溶于水的碱 (NH3•H2O除外), 对应的碱性氧化物 一般都能与H2O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如 NaOH: Na2O+H2O=2NaOH。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 应不一定是中和反 应,如酸性氧化物 与碱性氧化物、碱 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均有盐和水生成, 但不是中和反应。
金属单质到盐、非金属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序号
反应
⑪ 金属单质+氧气→碱性氧化物
⑫ 碱性氧化物→金属单质
⑬ 非金属单质+氧气→酸性氧化物
⑯ 碱性氧化物+水→碱
⑰ 酸性氧化物+水→酸
续上
实例
点燃 2Mg O2 2MgO
点燃 2Fe2O3+3C 4Fe 3CO2
点燃
C O2
CO2
Na2O H2O 2NaOH
SO3 H2O H2SO4
反应类型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1.重点: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变化方式和实验操作。

2.难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3.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引出物质的分类。

(Teacher:同学们,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有很多种, 例如: 水、铁、木头、石头等。

这些物体在科学上被称为物质。

请问, 你们知道物质有哪些分类吗? )2.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分类。

(Teacher: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几个例子, 看看这些物体属于哪种物质。

)3.总结物质的分类。

(Teacher:根据刚才的例子, 我们可以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Step 2.讲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引入物质变化的概念。

(Teacher:同学们,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 经常会看到一些物质发生变化, 比如说水蒸发了, 铁生锈了等等。

这些就是物质的变化。

)2.讲解物质的性质。

(Teacher:同学们, 你们可能会问, 物质变化之后, 它的性质会不会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物质的性质有哪些。

)3.总结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Teacher:根据上面所说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Step 3.让学生进行实验1.设计实验: 水的蒸发实验。

(Teacher:同学们, 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观察水蒸发的过程。

)2.实验操作。

(Teacher:现在我将水倒入一个杯子里, 请大家注意观察。

)3.让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Teacher:同学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4.总结实验结果。

(Teacher:通过这个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水会蒸发, 变成无形的水蒸气。

)Step 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1.回顾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Teacher:同学们, 我们今天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2.燃烧的秘密
1.A.把烧杯罩在蜡烛上方我会发现杯壁有水珠生成; B.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晃一晃在罩在蜡烛上方我会发现杯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2.如何预防生活中的烧烫伤? 远离明火防烧伤(不在火焰附近打闹,不在易燃物处使用明火,不 在火焰附近喷洒杀虫剂);免接触高温物体防烫伤(不接触热锅、 热水壶等);警惕热水和蒸汽防烫伤(不揭开冒着蒸汽的锅盖)
1.空气的成分
5.点燃两只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会发 生什么现象? 现象:没用集气瓶罩着的蜡烛继续燃烧,而用集气瓶罩着的蜡烛 慢慢熄灭了。 6.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 空气体积的21%;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 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它气体 。
课程结束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1.空气的成分 2.燃烧的秘密 3.变色游戏 4.生锈与防锈
1.空气的成分
1.空气由:氮气78% 氧气21%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 体1%组成。 2.空气中的氧气有助于助燃。 3.氧气的用途: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炼钢需要氧气; 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4.氮气的用途:用于储存食品;用于灯泡填充气;用于医疗 手术;用于生产氮肥。
4.生锈与防锈
1.铁生锈与空气、水、盐等因素有关。 2.铁锈为红褐色,导电性差,没有光泽,不能被磁 铁吸引。铁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 3.怎样防止生锈? 涂油、搪瓷、喷漆、电镀、擦干水分。
4.生锈与防锈
1.铁生锈与空气、水、盐等因素有关。 2.铁锈为红褐色,导电性差,没有光泽,不能被磁 铁吸引。铁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 3.怎样防止生锈? 涂油、搪瓷、喷漆、电镀、擦干水分。 4.铝锈:黑烫伤应急措施: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19火警电话。 急救法5步:冷水冲15分钟、剪开衣物、冷水浸泡、纱布 覆盖、送往医院。 4.物体燃烧后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都会生成新物质。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2.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①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②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③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④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3.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答:①物质之间相互混合;②物质加热;③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4.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2.3.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1.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把没有甜味的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

2.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颜色发生了变化(变蓝),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淀粉的食物:马铃薯、玉米、小麦、红薯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苹果、番茄、菠菜、洋葱、橘子、花菜、白萝卜、大头菜,白砂糖。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2 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册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2 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册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2.掌握并应用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3.熟悉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与应用.[预习新知]一、酸、碱、盐的性质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酸与活泼金属反应Zn+2HCl===ZnCl2+H2↑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2HCl===CaCl2+H2O酸与碱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酸与某些盐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3.上述酸、碱、盐的性质,涉及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二、物质的转化已知: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C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写出有关序号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2Ca+O2===2CaO;化合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C+O2错误!CO2;化合反应CO2+H2O===H2CO3;化合反应H2CO3+Ca(OH)2===CaCO3↓+2H2O;复分解反应[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酸、碱、盐都易溶于水,且水溶液为无色溶液.()(2)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 )(3)酸和碱发生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4)有酸味的物质都是酸,有咸味的物质都是盐。

( )(5)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6)2Na2O2+2H2O===4NaOH+O2↑是置换反应。

()答案:(1)×(2)×(3)√(4)×(5)√(6)×2.下列反应方程式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A.S+O2错误!SO2B.Na2CO3+CO2+H2O===2NaHCO3C.NH4HCO3错误!NH3↑+CO2↑+H2OD.CO2+C错误!2CO解析:考查反应类型,明显看出A、B、D三项都属于化合反应,而C项属于分解反应。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2《铁钉生锈》课件(36张PPT)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2《铁钉生锈》课件(36张PPT)
一、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生锈铁钉
放大镜
观察
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观察?
肉眼直接观察
借助放大镜观察
用手摸
注意:如果手有伤口,不要接触铁锈,容易得破伤风。
观察
观察交流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 氧化物。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 常松软。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层粉 末状的红褐色,用手一摸,这些红 褐色的铁锈就会粘到手上。
①有空隙②能导电③比较韧④比较脆⑤褐红色⑥银白色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课堂练习
4.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C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5.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 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C )
板书设计


空气
铁锈
两种不同物质
作业布置
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动手
怎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器生锈原因?
(1)铁器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验证本组的猜测,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3)实验中需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 (4)采取怎样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动手
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假设,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得出自己的结论。
动手
实验方案交流
铁钉生锈
苏教版 六年级上
导入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 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 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导入
铁生锈是一种什么物质变化?铁和锈是同一种物质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总结:(1)、(2)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状或者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3)、(4)共同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列表法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水滴石穿”、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酿酒(醋)、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毒、生米煮成熟饭等都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光现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冰雪融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木已成舟、日光灯通电发光等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列表法比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说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非得通过物质发生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物理变化定义中“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应该理解为2 层意思:①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蔗糖易溶于水,碘易溶于酒精等;②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直接由感觉器官感知的如,直接能看出来水是无色、透明、液体。

3、描述物质的时候要注明条件,常见描述性质的词语有:“(具)有”、“是”、“会”、“易”、“能”、“会”、“可以”及相应的反义词,等等。

4、实验1-2 需要注意的内容 a、闻气体气味的正确做法b、氧气(O2)与二氧化碳(CO2)的比较——色、味、态【物理性质】;助燃性(O2)与阻燃性(CO2)【化学性质,要学会与可燃性区别】;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O2 的存在】、CO2 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检验CO2 的存在】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举例说明。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通过寻找是否有描述性质的特征词语来进行区别2、联系——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1-1物质的变化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二、 。

三、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

___蓝色固体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 Na 2SO 4 +Cu(OH)2↓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白色固体逐渐变蓝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气味, 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实验1 物质的变化 实验报告

实验1  物质的变化 实验报告

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问题与讨论: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掌握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物质的溶解、融化、沉淀、浮力等变化现象的原理及相关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记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2.掌握物质溶解、融化、沉淀、浮力等基本变化现象的原理。

3.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将物质的变化归纳总结。

2.掌握实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物质变化现象。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Bunsen燃气灯等。

实验物品:小蜡烛、红石蜡、波尔多液、纱布、沙土、铁钉等。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PPT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活动: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冰块、水蒸气、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质的特征。

2.提问引导: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哪些?步骤二: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通过PPT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学生互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状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冰块会变成水?为什么水蒸气会变成水?3.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如将冰块放在容器中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用酒精灯加热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等。

步骤三:巩固(20分钟)1.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各自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述问题的答案: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固体的融化?液体与固体之间有无相互的转化过程?2.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共同讨论和验证。

步骤四:拓展(20分钟)1.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其他相关概念,如溶解、沉淀、浮力等,并通过PPT加以讲解。

1-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属性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
(2)变化是一个 过程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即性质决定 变化 ,变化体现性质 。
(3)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
一般描述 性质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
眼。
性质
如“镁条可以燃烧”是变化 ;
而“镁条燃烧”则是
)、
“两度”(密度 硬、度
性质内容 “六性”(

)、 可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 、
、溶解性 挥发性 导电性
性、酸碱性等
导热性 、延展性 吸、附性 )

性质和用 途的关系

用途
性质
而物质的
反映物质的

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稳定性等都属
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
物质的常见物理性质可 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性质
用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
A
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氧化膜
B
钨的导电性好
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CO2水溶液显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 气体肥料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0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 理性质。
我们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
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 的性质
判断依据
是否通过 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
中表现出来
色、态、味、 “两点”( 熔点 、沸点

高中化学2.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1)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2.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1)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2.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教材选择了一些能够被高中学生所理解的铵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是基于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同时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目的。

以“观察思考”的方式介绍了“焰色反应”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以“科学提炼”的形式总结了“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方法、顺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以“双氧水的分解实验”为探究实验,介绍了实验探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构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模型,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能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

Cl-、SO42—、NH4+、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2。

利用焰色反应检验K+、Na+离子3.能利用焰色反应、离子检验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多媒体课件焰色反应实验用品、知识回顾:1、氧气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新课: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测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即进行物质的检验.通常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进行粗略的判断,再根据物质的某些特征反应进行检验,以区分或鉴别不同的物质.例加,根据碳酸盐与盐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确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根据纤维燃烧散发的气味,确定该纤维的成分是否含有蛋白质.在含有离子的溶液体系中,常用化学反应来检验溶液所含的某些离子.根据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气味及其性质或沉淀的颜色、溶解性等来判断离子的种类。

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2、化学的作用:他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化学。

3、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的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

4、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的救治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5、材料的分类:①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②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的现象。

注意:(1)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也不一定会有这些现象(2)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支持燃烧)的性质。

(4)常见例子:①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②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等。

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轮胎爆炸为物理变化,炸药、燃气爆炸为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①新物质的含义: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三、物质的构成微粒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改 变了 物质 的形 态、 形状、 大小 这类 变化 是物 理变 化。
物质 变化 的变化 的因素
火柴燃烧 铁钉生锈 蜡烛燃烧
白糖加热
变化 变化后 的速度
快 慢 快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生成了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产生 了新 的物 质 这类 变化 是化 学变 化。
2、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变化的因素 变化的速度
把易拉罐压扁 水结冰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快 慢
变化后
改变了形状 改变了形态
弯折铁丝
一张纸的变化 沙豆混合与分离 水变成水蒸汽 岩石风化变成沙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快 快 慢 慢
改变了形状
改变了形状 无明显变化 改变了形态 改变大小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 变化的;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变 化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 个方面;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只 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的 这类变化称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 成的这类变化称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 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 化。
谢 谢 !
擂鼓镇小学:鲁順钦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2012.2.29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变化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 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 由物质构成的。
1、物质在变化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 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的物质变化比较 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比如: 烧饭的时候,米变成饭; 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字迹; 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 水蒸汽消失在空中;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