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改变)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2)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
(3)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演示、图片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
(2)利用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方法,探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及其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细胞生活环境的模型或图片。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数据资料。
(3)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学具:(1)笔记本。
(2)测量工具(如温度计、pH试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问题导入:什么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2)利用图片导入:展示细胞生活环境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胞与环境的联系。
2. 教学新课:(1)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如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2)讲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3)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稳态的调节机制。
3. 课堂互动:(1)提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2)小组讨论:内环境稳态对细胞的生活有何重要性?4. 实例分析:(1)分析疾病案例,如糖尿病、酸中毒等,引导学生了解内环境失调导致的疾病。
(2)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饮食、运动等。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和稳态的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对健康的重要性。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等内容。
课标要求:“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阐述机体细胞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本章是《稳态与调节》的第1章,是后几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本节又是第1章第1节,是本书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描述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及酸碱度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3.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
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_______体液________ 血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血细胞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________等_______约占1/3)2.内环境: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观点,了解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
2.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滴管等,以进行实验操作。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内容,以便于讲解。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课题。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讲授新课(1)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教师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图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强调知识点。
(3)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压的观点。
同时,教师介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差别,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3. 教室互动,答疑解惑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到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启发学生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的开篇第一节课,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了解到体内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特点以及细胞外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将内环境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建立联系,最终为建立“稳态与平衡观”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节课为学生理解选择性必修一中“稳态与平衡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刚刚步入高二学生,他们经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形成了一定的生命观念,但是对于“稳态与平衡观”还了解甚少。
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课程标准中“1.1 内环境为机体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展开,为学生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与“稳态与平衡观”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物质交换。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难点:理解唾液、汗液等液体不属于体液;理解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与细胞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 掌握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物适应。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 环境因素影响细胞生存条件。
3. 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四、教学难点1. 细胞对环境的适应。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介绍环境与细胞之间互动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理解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学习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六、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因素,经常接触到哪些环境。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介绍生物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生活的基本情况。
(2)讲解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引入适应性变化的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
3. 讨论互动(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讲述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4. 案例教学(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对环境影响很大的行为,以此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了解了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并研究了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应该注意科学性、启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篇: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功能单位。
细胞的正常生活、传代繁衍,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细胞的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细胞所处的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照、压力、重力等等。
不同细胞对这些因素的适应能力不同,比如,极端嗜热菌的生长温度可以高达80℃以上,而人体细胞的生长温度则在37℃左右。
光照条件对植物细胞的生长非常重要,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形态都会有所不同。
化学环境是指细胞所处的各种化学因素,包括pH值、离子浓度、氧气含量、有机物质浓度等等。
不同细胞需要的化学环境不同,比如,人体细胞需要pH值稳定在7.4左右,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而细菌可以在较酸或较碱的环境中生长。
细胞的环境还包括周围细胞的影响。
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调节各自的生理状态和功能,维持稳态。
同时,细胞外基质也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细胞需要适宜的基质支持细胞的正常活动。
细胞的环境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保证细胞的健康和正常活动。
第二篇:细胞生活的环境(二)细胞的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细胞生活的环境不仅涉及到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还和基质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生物体内,细胞在基质中生长和繁殖。
细胞外基质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外基质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质可以为细胞提供支撑,调节细胞信号转导,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
基质的成分也因细胞的需求而变化,比如骨骼细胞生长需要骨基质的支持,而血管内皮细胞则需要血管壁内的基质。
另一方面,细胞也可以分泌基质分子,为周围的细胞提供支持和信号,从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等生物结构。
人体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细胞都有自己独特的基质分子组成,这些基质分子不仅为细胞提供支撑,还参与了信号转导和生长调控等生命过程。
除了细胞外基质,还有细胞间联系的影响。
细胞生活的环境
动脉: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
静脉:把全身的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
淋巴管 淋
巴
淋巴结
系
统
淋巴器官
扁桃体 胸腺
脾
淋巴循环的意义: 1、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 平衡。 2、可以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 出的蛋白质和由小肠绒毛吸 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 液。 3、淋巴流经淋巴结,还具有 防御保护作用。(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左右锁骨 下静脉
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10%是蛋 白质(7%~9%),糖类,无机盐类(1%),代谢产 物等.
组织液,淋巴液: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液和淋巴 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770kPa、37℃时)
特性: 酸碱度(pH:7.35~7.45)
温度(37℃左右)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存在细胞内,占2/3
细胞外液:存在细胞外,占1/3 血浆(1/5)
包括 组织液(4/5) 淋巴液(少量)
红细胞 粒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单核细胞
血
血小板 淋巴细胞
液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含有纤维蛋白原
动脉血:在肺内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含氧较多, 含二氧化碳较少的血液。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液
毛 细 淋 巴 管 壁
毛细血管壁 血液循环
淋巴液
血浆
淋 巴 循 环
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 机整体-内环境.
二.内环境的作用: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定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生物
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概念
细 胞 内 液 细 胞 外 液
1.体液
成分
细胞内液(2/3):细胞质基质、核液、 分类 线粒体基质等。 血 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1/3) 淋 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
成 分 水 含 量(%) 90.7 成 分 含 量(%) 0.2
蛋 白 质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4.4
2.1 0.4 0.005 0.012
脂 质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0.22
0.38 0.02 0.01 0.0035
泌尿系统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 人体有用的物质,如绝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析图
物质 类别 转移途径 相关系统 穿膜层数 进上皮细胞⑵+进出毛细 血管壁细胞⑷+组织细胞 ⑴=7层
养料( 消化(外环境)→吸收(内 消化系统循 如葡 环境)→血液循环→组织 环系统 萄糖) 液→组织细胞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 、先确定该成分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 与淋巴,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 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 分解递质/激素的酶、纤维蛋白原等。 均可看做内环境成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与微粒的数目有关 (吸水能力)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细胞的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并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和水分。
以下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细胞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从外部环境中获得,例如通过食物或培养基。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质之间的通道进入细胞内部。
其次,氧气也是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
细胞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等。
氧气可以通过呼吸系统通过肺吸入,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
另一个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因素是维持适当的温度。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但一般来说,细胞在体温下生长最佳。
当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细胞的代谢功能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还需要适当的 pH 值。
pH 值是指环境的酸碱度,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影响的。
如果 pH 值过高或过低,细胞的功能将受到影响。
对于许多细胞而言,维持 pH 值在 7.2至 7.4 的范围内最为适宜。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的可用性。
细胞中的所有反应都需要水作为介质。
水不仅是在细胞内部进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
如果水分缺乏,细胞将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总之,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营养、氧气、温度、pH 值和水分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这些因素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时,细胞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和执行其功能。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共34张PPT)
阅读课本第5页右下角图1-3,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第6页思考讨论的内容“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回答下面的问题。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思考问题)
细胞质基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体液的组成
组织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内液
淋巴液等
血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体液的组成
体液的组成示意图
细胞外液的组成(阅读课本第3页上面三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①红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有哪些?
A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
C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液、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液
1. 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
阅读课本第5页右下角图1-3,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第6页思考讨论的内容“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回答下面的问题。
无机物
有机物
水无机盐(钠、钾、钙、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CO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肌酐、尿酸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这个环境因不同的细胞而异,但有些基础条件是共通的。
在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温度、pH值、水分、氧气、营养物质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细胞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因为细胞内的酶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不同,但一般在37℃左右能达到最佳状态。
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细胞酶活性会降低或完全失活,造成细胞死亡。
pH值细胞内的pH值对其生长和发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绝大多数细胞生长在pH 7.2 - 7.4的中性环境中。
当环境的pH值偏离正常范围时,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甚至影响细胞内部的酶的结构和酶活性。
水分水是细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细胞内物质的传递和交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环境中缺水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大量丧失,从而影响到细胞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氧气氧气是组成生命体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的线粒体,而线粒体则需要氧气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当环境中缺氧时,细胞无法从氧气中获得肌肉,从而影响到细胞的生理活动。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础,每种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同。
在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也会对细胞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细胞生活的环境对其生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环境中的温度、pH值、水分、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因素都会对细胞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对应细胞的环境需求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节,以确保细胞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细胞生活的环境介绍
答案: C
02
考点二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考情解读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着重于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意义及调节机制,题目以选择题为主,也可通过生活实例及人体健康相关链接点与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相结合命制非选择题。结合新热点材料命题仍将是2013年对本知识点考查的主要趋势。
[做一题] [例2] (2011·上海高考)右图表 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内环境的成分和性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
内细胞代谢活动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4)在对内环境调节机制的认识方面,贝尔纳(法)、坎农(美)与 现代观点相同之处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①相同之处:均认为 。 ②不同之处:前者还强调了 ;而后者在前者观点的基础上又强调了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2.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血浆成分: 下表所示为血浆主要成分及含量。
物质名称
①
②
③
其他物质
含量
90%
7~9%
约1%
少量
上表中①为 ,②为 ,③为 ,上述成分中,含量上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的是 。
[做一题] [例1] 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1)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
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消化系统 O2
血液循环 循 环 系 统 淋巴循环
血浆
呼吸系统 CO2
淋巴
组 织 液
体 内 细 胞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外界环境
内环境
细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
K+
Mg2+ Fe 2+ Cl-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0。025
0。38 0。14
HPO42-
SO42- HCO3-
0。01
0。001 0。17
第1节
一、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分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成 分 含 量 0。2 0。2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0。36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Fe 2+ Cl-
H2O+CO2
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 2NaHCO3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不同人的体温比较:幼年>成年>老年 女性>男性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般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2010•深圳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 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 不会存在于A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乙酰胆碱是神 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血浆中的 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正常情况下,蛋白 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 答案:B
2+
分
含 量 0。2 0。2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0。36
血浆蛋白 0。025
乳酸
脂肪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HPO42- 0。025
SO42- HCO3-
Cl-
0。01
0。001 0。17
各种脂肪酸
第1节
一、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分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38 0。14 成 分 含 量 0。2 0。2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0。36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Fe 2+ Cl-
血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构建模型 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组成的细胞 请用箭头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联系。 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外液=内环境
血细胞
血浆
回流
双向渗透
大多数细胞
组织液
单向 渗入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细 胞
吞噬细胞
淋巴
资料分析与讨论
1、如何对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分类? 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2、除表中所列的成分外,血浆中还含有哪些物 质?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 生素)等;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 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 血浆渗透压。
见学案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先确定该成分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与淋 巴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 (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营养物质、 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做内环境 成分。
2、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①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 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 吸酶)及核酸等。
33%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67%
白细胞 血 浆 血 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的组成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液
血浆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称细胞间隙液
血浆中的许多物质 会透过毛细血管壁 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 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试试看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问 题 探 讨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上图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 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外界环境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即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O2,将CO2等代 谢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②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 尿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 消化液等)均不可看做内环境,因而其所含物质 也不可看做是内环境成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 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 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 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 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 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
3、血浆中的水来自( D ) A、 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其原因( B )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5、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 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④体内的一些液体如泪液、尿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怎样的呢?
► 下面以血浆为例分析一下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p4)
第1节
一、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葡萄糖 其他非蛋白氮 分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8 0。38 0。14 成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Fe
2.(2008•宁夏高考)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 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 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 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 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 (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答案:B
淋巴细胞
归纳与整理
①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 谓的内环境。
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的存在。
③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泪腺、膀胱等有外孔道 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⑤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 境而言,细胞外液是相对于人和动物的细胞内液而言。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并不是说只有这 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1)pH为7.35~7.45 2.酸碱度:
(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 Na2HPO4
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 H2CO3 NaL +H2CO3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非蛋白氮 0。025
HPO42-
SO42- HCO3-
0。01
0。001 0。17
第1节
一、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分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成 分 含 量 0。2 0。2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0。36 卵磷脂 胆固醇 Na+ Ca 其他有机物
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实质: 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血糖浓度和pH等保持相对稳定 。
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具体表现:
无机盐 0。08
0。025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25
0。38 0。14
HPO42-
SO42- 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