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近代史 线索
理论依据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
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经世致用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
[3](p450)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话题很快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
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名誉所长刘大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
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
”“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
”他还说过:“中国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
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
”胡绳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题目。
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5](p8)两位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两个过程论”和“三次革命高潮说”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现代化论”。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图
初中历史线索图:中国近现代史列强侵略 :工业革命后,英国、法国主凶美国、俄国帮凶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840年—1842年 1856年—1862年 1865年 1894年-1895年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美德俄意日奥 倾销产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 阿古柏入侵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39年虎门销烟 除伊犁外,新疆回归 林则徐 结果: 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895年 1901年 1842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抗: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抗击洋枪队 黄海战役(邓世昌) 义和团运动扶(扶清灭洋) 抗日战争:1931年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7年12月 1938年 1940年8月 1945年4月 1945年8月15日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占领东北 张学良杨虎城 (七七事变) 李宗仁 八路军 彭德怀 延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局部抗战开始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解放战争:国民党假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政府覆灭 1978年1945年10月10日 1946年6月 1947年3月 1947年夏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产党真和平 转入战略进攻 1948.9-1949.1 1949.4 1949.10.1 对内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开放“特区。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只有 社会 主义 才能 发展 中国
中国现代史
认识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 曲折漫长的过程, 认识2、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 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信念。
中国现代史
1、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历史。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 国 现 代 史
过渡时期(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 (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 化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1978-今)
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抗战) 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
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37-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侵华史探索史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族危机开始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年义和团运动18981900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开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
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
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
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线索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主要侵华方式(1)阶段特征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主要侵华方式①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③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④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⑤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⑦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线索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1)革命道路探索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有关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几种观点
有关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几种观点一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1.“两个过程论”。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
2.“三次革命高潮说”。
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3.“两种趋向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
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
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强调要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
中 国 近 代 史 线 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1949、4 也叫:民主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中共成立1927P58中(二)国土地革命时期近(1927、8代1937、7、7史19311936、12、1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7、7日本的侵略 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12做法:工农红军改变为新四军、八路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三)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1937、7、7—— 中国军队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 1945、8、15) 中国的反抗 的三次大捷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内容:P83 1945、4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中 1945年 加速日本投降的五件事:P84 国近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 代 也回到祖国怀抱史准备内战——重庆谈判 原 因(1945、8-——1945、10)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四) 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转战陕北 陕北战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1945、8、15-—— (1946、6——1947年夏) 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1949、9) 领导人、军队——刘邓大军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意义:P94党主力收缩,决战时机成熟主力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概况:P96—P98(1948、9——1949、1) 意义:P99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到长江北岸政权垮台——渡江战役 概况:解放军三路进攻,占领南京,政权垮台, (1949、4) 国民党一败涂地退往台湾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A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B 、蒋为赢得时间,欺骗人民C 、中共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8、15)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1945、8——1949、4)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整理
一、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856-1860 英国、法国 马神甫、亚罗号 1894-1895 日本 1900 英法美俄等8国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无 完全陷入半半 深渊;清政府 沦为帝工具
时间 国家 借口 条约 割地 影响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逆流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
动摇封建思想地位,使人 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建国前的中共党史
会议/重要事件 1921 1922 1923 1927 1928 1935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长 征胜利 主要内容
1860-1895 二鸦期间西 洋坚船利炮 的威力 求强求富; 中体西用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舰队;轮船 招商局、京师同 文馆 中国现代化的 开端;不可能 实现富强 1895-1898 《马关条 约》;德国 强占胶州湾 资产阶级 民权思想 冲击封建主 义旧思想 1901-1911 义和团、八 国联军 维新;自 我拯救 “新政”措施; 预备立宪 1911-1912 皇族内阁
四、建国后的中共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 制定反帝反封建 最低纲领 确定第一次国共合 作方式 周、贺、叶、朱、 刘领导 朱毛会师,合编为中 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纠正错误的军事路 线;36年会宁会师
影响
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共 产主义组织凝聚在一起 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 的武装力量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成功转移主力红军续表会议/重要事件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六)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历史影响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国家才会富裕。
党对农村政策调整必须遵循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外交成就原因:①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政策③中国外交家努力(周恩来)④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祖国统一和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更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八年级历史(原因/目的/导火线)知识汇编(一)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7.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妥协退让。
8.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9.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10.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2.辛亥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4.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5.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1.时间类型分期: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革命类型分期:(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也叫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形态分期: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统治类型分期:(1)1840—1912年:清王朝统治时期。
(2)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1928—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期。
(4)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5.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线索总结:(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3年)。
(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也叫国民革命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也叫“十年内战”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其中,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界,分为土地革命战争中前期和后期。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也叫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也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三年内战”时期。
(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也叫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7)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
(8)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9)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前)。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当然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近代史的主题:bai中国人名在谋du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zhi 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ao,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
近代史阶段划分:
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
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
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2、1924--1927 大革命时期
3、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
4、1937--1945八年抗战
5、1945--1949解放战争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1 反对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2 近代一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3 近代一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通史线索
中国近代通史线索
宏观概要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三条线索:
1、屈辱史: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
一鸦《南京条约》两半社会开始形成,二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半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两半最终形成。
2、抗争史: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探索史:向西方学习,一步步走向近代社会的历史
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
②反帝反封任务与实现现代化目标同步进行。
③地域集中分布沿海沿江城市。
④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农村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深。
四、分期界标:
1、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资级领导)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无级领导)(任务:反帝反封)
2、晚清:1840—1912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1912.3 南京临时政府1912.4—1927 北洋政府1927—1949 南京国民政府
五、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大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现代史1、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新中国成立(2)巩固政权的斗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4)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新中国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1955的亚非会议2、1956—1966年全面建设十年)正确探索:①中共八大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②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曲折:①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忽视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和经济高速度。
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6年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新时期1、问答题试分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和二十世纪四十年找末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主义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腐败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
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中国有人民进行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
2、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试述各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主义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腐败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中国有人民进行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在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所有制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专题二列强六次侵华史一、侵略概况简表(自主完成)二、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事变1、侵华战争(有哪些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完全陷入半殖地的深渊。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取得反帝的伟大胜利,扭转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屡败局面。
问题探研: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其中在中国近找史上最危险的时候指什么吗?中华民族是怎样转危为安的,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日本制造事变(二)政治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
1、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丧失了领土、领海、司法、关税主权)《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关于条约的几个问题:(1)条约中同时具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2)赔款最多的条约:(3)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条约(最能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条约):(4)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条约:2、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以华治华。
(1)扶植清政府(2)扶植北洋军阀(3)扶植南京国民政府(4)扶植伪满州国政权和汪伪政权:3、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镇压义和团运动(3)破坏辛亥革命(4)破坏国民大革命(5)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反共反人民。
政治侵略的目的:条约确立统治的权利,扶植维护权利,镇压保障在华的权利。
4、文化侵略。
(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和资源1、商品输出2、资本输出 3 、掠夺原料和资源劳动力。
问题:请你说出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的关系。
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勾结和争夺1、勾结的原因:列强各国的利益一至性。
2、勾结的表现:(1)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暂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将德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3、争夺的原因:列强各自的利益不同。
4、争夺的表现:竞相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范围。
四、列强的侵华阶段特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商品输出为主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至国民大革命:列强帮助袁世凯取得胜利果实,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
第四阶段:国民大革命至抗战: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
第五阶段: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美国扶蒋反共,进而攫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权。
五、影响:(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
(2)社会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
(3)革命性质和任务上: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4)阶级结构上:从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
(5)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经济结构。
(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急剧下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
(7)外交国防观念逐步更新:由闭关自守走向世界,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向海陆并重。
(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
六、启示:1、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专题三、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1840--1919)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探究:清朝爱国官兵为什么要抵抗?(1、强大的爱国心驱使,民族正义精神的感召2、为维抗统治阶级的利益)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由于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加之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失败。
2、义和团运动(1898—1900)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说明:三、地主阶级的探索1、理论方面: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实践方面: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但由于只学技术而不学制度,没有触动封建根基而失败。
说明:在半殖半封的社会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革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也更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康梁主张在中国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不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但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目标,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手段,领导辛亥革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