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案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教材编写意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 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 立宪
辛亥革命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 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课内战烽火
近代化的起步
3课左宗棠收 复新疆
侵略与 反抗
1、2、4、5 课列强侵华
代 史 学 习 主 题
19、20、21、22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
历史意 义
戊戌变 法 洋务运 动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动
承担起自 己的责任
自觉守法 ,维护社 会秩序
立体式整合教材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四、立体式整合教材
作用
空前思想大解放运 推翻了清朝统治, 使民主共和观念 动,为马克思主义 传播准备了条件 深入民心
教 师 主 导
结合建议运用学案导学来落实教学
发学案 先自学 情境导 入,认 定目标 联系生 活,拓 展提升
盘点收 获,方 法归纳
学 生 自 主
自主学 习,合 作交流
组际展 示,质 疑解难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背 景 辛 亥 革 命 经 过 组织基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基础:各地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各地响应,清政府瓦解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袁世凯窃权
1912年3月袁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 亥 评 革 价 命 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 局限性(失败之处) 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
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011年考纲要求】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增加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增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史(说教材)
“历史导学案+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 成功之处
师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课中“导”的得法、学生参与有效,课 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 参与为主体,通过预习、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盘点收获、当堂 训练等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有效载体,为学 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 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最终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合 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我们实中历史组重点在七八年级推行这一模式,因为九年级需要 赶教学进度,所以不能完全实施。对于这一模式的运用,我们也 尚处于偿试阶段,还很不完善,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 好的教学方式,既不会因为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 来。
学生总结 谈收获, 设计知识 结构图, 填写知识 结构表
2.自主预习 分工合作 1.编写导学案
6.当堂训练
要求学 生在规定 时间内完 成训练题
【课标解读 【预习导航 【盘点收获 【当堂训练
感知目标】【重难点】【学法引路理清概念】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形成整体】【史海泛舟 拓展延伸】 检测效果】【学后反思 共同提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宏观把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在近代化探索中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二.综合归纳洋务实践活动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谈影响。 三.正确看待洋务派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四.了解戊戌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五.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联系的观 点,如辛亥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 六.掌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和文学改良的历史及其 现实意义。 七.注重对近代化探索内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性学习。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晚清时期第8讲1840_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第8讲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导火线:虎门销烟。
3.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中国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奋起抗争求索。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⒊思想科学化: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⒋生活西方化:西风东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六、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专题十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一、复习考点:1.了解洋务运动。
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
3.知道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思维导图:三、考点回顾: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思想:师夷长技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特点:学习西方的技术(军事器物)(中国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作用(近代化开端)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中央);(地方)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旨在口号是“”的洋务运动,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筹建新式新式海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舰队。
(2)洋务运动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发展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开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实践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的是。
(4)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性()2、戊戌变法:时间:1895年目的:变法图强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特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 世界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普文班全体▲重要提示:1、时间:公元1500年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 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 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五、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考纲阐释:(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本单元的复习,应该突出世界市场这个重点概念,并以它为展开的线索,串起整个专题内容。
并注意挖掘三课内容之间的联系。
要运用辨证的方法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行评价。
探究思考:1、请站在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到,分析世界近代史分为几个阶段。
请分析每个阶段列强对外扩张的原因、方式、及结果?2、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方式和影响。
知识梳理一、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八年级上册历史绩优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绩优学案苏教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求解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八国联军中日战争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求解甲午战争引起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痛击义和团发兵中日战争,结果签定《辛丑条约》,并使中国全然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讨论分后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导致的严重危害情感、态度价值观快乐国情感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思想要意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中日战争战争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非政府学生总结上学期研习过的线索,探讨提问问题: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割去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钱白银2亿两,新建通商口岸,容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到残害,中国孱弱更加轻微,强权不断扩大商品关税,还轻易步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增进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阶段:导言侧边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诵的。
帝国主义强权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深感恐慌,他们便堆砌八国联军发动了中日战争战争。
恳请大家写作新课,忘记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八国联军强占北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
(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攻占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年光绪、慈禧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3教学案: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初中历史_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复习》(第19-22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中考复习课,覆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第19、20、21、22课共四课的内容。
本课讲的是近代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变革,传统的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史实。
民族工业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着。
以及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光芒闪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在本课中应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的过程中,与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对之有一个合乎实际的认识和评价,对历史人物的成就与贡献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
复习目标:1、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掌握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5、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6、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7、掌握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复习重点:1、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2、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3、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低制碱法”;魏源和《海图志》;严复《天演论》4、科举制度的废除。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课件图片内容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师展示课件上的复习目标,完成复习学案,小组互助预习。
复习任务:认真梳理各课知识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他创办企业:纱厂、南通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院)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b. 从行业上看,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c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d. 艰难发展,道路曲折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历史教学计划(通用15篇)
历史教学计划(通用15篇)历史教学计划1经过初一这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
但还是有些学生似懂非懂,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
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能力目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本学期教学内容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重点:理清近代中国近代是的发展脉络。
难点: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在本栏内说明全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或篇目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综合实践:重走长征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
3.关注每一位学生,发觉他们的闪光点。
历史教学计划2一、教学内容: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4-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至2节【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懈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过本单元,对主要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个单元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学生容易混淆。
特别是上些概括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很难把握,如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学习的内容不同,它们在学习内容上有何变化?再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说明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师生共同探讨,或通过练习分析、讨论解决。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布置任务:同学们思考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请在时间轴上填注出来。
教师在学生填注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四次探索在背景上有何相同之处?归纳:1.民族危机不断加剧2. 政治腐朽3.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出示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并提出问题:在救亡主题之下,中国人民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的中国人民需要完成任务。
1.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独立2. 政治腐朽| 制度革新3.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思想解放过渡:面对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下面我们就一起回顾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梳理近代化探索的进程1. 洋务运动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
指导学生在解读材料的过程中,理解洋务运动使中国在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近代化的开端。
出示问题:所示内容是小军、小丽对中国代工业所起作用的评价:提出问题:小军、小丽对这一历史事件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出示时间轴,了解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社会形式并过渡到戊戌变法。
2. 戊戌变法出示习题: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教授新课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冋时除旧。
”能支撑此观点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B •创办新式学校C •实行政治改革D •编练新式军队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辛亥革命出示戊戌变法后的时间轴及孙中山实践活动时间轴,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贝献。
出示材料,概况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新文化运动出示民国初年政治形势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表格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回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三本专题围绕一个革命,两个阶段,三条线索展开。
(1)一个革命: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2)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三条线索:太平天国为民主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
纵向贯通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近代前期的抗争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1)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2)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思维训练】(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
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
”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愿望,故选A;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故排除B、C;该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排除D。
纵向贯通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演变过程: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集锦6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集锦6篇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