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和基本观点(高考必考!)
高考历史主线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主线知识点总结历史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
高考历史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尤为重要。
在备战高考历史考试时,掌握历史的主线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主线知识点做一总结,以供备考者参考。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古代的主线。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线是从远古时代的夏、商、周三代开始,然后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阶段,最终进入现代时期。
这段历史发展的主线可以概括为统一割据与中央集权的辨证发展。
这一主线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上。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最早的统一朝代。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周朝则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这段时期,政权不断更替,经济也逐渐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则是纷乱的割据时代,百家争鸣,国家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这一时期的主线是政权由大一统向诸侯割据转变。
秦汉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崛起,战国割据局面被打破,初步形成了单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统一的实现,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的主线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辩证运动。
例如,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央的统治非常强大,随后五代十国时期,中央政权割据,国内政治混乱。
到了宋朝,中央集权再度加强,形成了质朴文化的南宋时期。
元朝则是一个外族政权,统治者是蒙古族。
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的主线是中央集权再度强化。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强调士人政治,通过科举选拔官员。
而清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由满洲人建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最终未能改变社会的封建性质。
除了政治制度的变革之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国历史的主要线索。
古代中国经济的主线是农业的发展与商业的兴起。
从商朝时期起,农业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
到了宋朝,中国农业达到了一个高峰,商业也十分繁荣。
而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
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2、原因:
(1)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2)巩固统治的需要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一)、商朝经济 1、手工业:青铜冶炼和青铜器制造业
“世界青铜器之王”-司母戊鼎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尊等青铜器的用途?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一)、商朝经济 1、手工业:青铜冶炼和青铜器制造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 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 障。
考古资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最迟至距 今5000-4000年前,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 起。
一、原始农耕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
生产工具:新石器 生产: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生活: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中国特色:南稻北粟,黍稷大豆 典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社会组织:原始社会阶段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队、监狱、刑法
考古中的夏文化
a) 背景:寻找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b)地点:中原地区的考古发掘引人瞩目。
c)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 i. 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ii. 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iii. 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礼器和祭器 d)折射的历史 i.社会分化已经很明显 ii.居民的生活以农业为主 iii.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iv. 具有了显著的国家特征 e)作用: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约公元前
1300年
约公元前
殷
商 1600年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基本线索
明太祖(1368-1398)清太祖努尔哈赤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魏 蜀
十六国
吴
西 晋
北朝:北魏分东西, 北齐、北周 南朝:宋、齐、梁、陈
东晋
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1、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其速亡后, 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 2、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 要影响的举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 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 的选官制度。 3、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 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 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超 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 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4、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荣。安史之乱后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5、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学技术走在世 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 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秦创立皇帝制、三公 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 得到强化。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 位。 2、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 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3、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丝绸之路 开辟。 4、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秦的统一和统一 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 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此 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 着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我们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条线索进行一些分析和提示:一、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古代政治史在20C历年高考中比较突出的地位已经作了提示。
从教材看,古代政治主要呈现为两个主要问题,当然,从这两个主要问题中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扎实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以后,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
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
这些问题教材中没有展开,我们只需将它作为理解下面的问题的背景即可。
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
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战国时期,统一的因素更加明显。
在政治上,教材涉及了两点: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
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
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
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高考攻略必知常考的中国通史脉络,全掌握后考试无忧!
高考攻略必知常考的中国通史脉络,全掌握后考试无忧!二轮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为了巩固大家的知识结构,历史君做了进一步的知识梳理及考点连接,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学习边练习边记忆!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高考历史大事线索
知识线索表中国古代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原始农具如耒耜;集体耕作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世袭制确立,国家出现商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年甲骨文,松散的内外服制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分封制宗法制金文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道家老子;儒家孔子;铁器牛耕出现;《诗经》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土地私有制出现,租佃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都江堰郑国渠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重农抑商;楚辞,百家争鸣,孟子,荀子,庄子,法家韩非子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书同文(小篆隶书);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朝”刺史察举制推恩令董仲舒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耦犁丝绸之路用煤作燃料冶铁纸的发明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西汉结束东汉(25年——220年)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水排鼓风冶铁三国两晋(220年——420年)南北朝(420年——589年)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隋(581年到618)科举制创三省六部制唐(618年——907年)627年-649年贞观之治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唐诗713年-741年开元盛世火药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筒车曲辕犁草市青瓷白瓷五代(907年——960年)北宋(960年——1127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城市打破市坊界限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用于军事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南宋(1127年——1276年)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朱熹理学元(1271年——1368年)行省制;元曲;转轮排字盘明(1368年——1644年)废丞相、设内阁;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李贽(明后期)清(1636年——1911年)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清初);军机处;闭关锁国;小说京剧中国近代史晚清(1840——1912)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导火线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大门被迫打开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进一步深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工业化)开端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8年戊戌变法,改良的君主立宪道路走不通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1915年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1934——1936年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中共开始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结束1946-1949年解放战争开始1948年-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决战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开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大事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双百”方针提出;中共八大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内蒙新疆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左”倾错误严重后果1960年八字方针,部分纠“左”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66——1976年文革,建国以来最大挫折,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极大阻碍经济建设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中美建交;《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1980年“一国两制”构想深圳等4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加入亚太合作组织1997年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1999年“依法治国”进宪法澳门回归2000年“三个代表”提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世界史古代史公元前7世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万物皆由水组成”,最早的哲学诞生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雅典走上民主制道路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重视知识,提倡理性精神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罗马基本法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元首”,罗马走向帝制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成熟近代史十四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五世纪晚期圈地运动开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国内市场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517-1570西欧宗教改革,打击了封建代表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构建资本主义政治蓝图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极大提高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787 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建立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思想武器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61-1865美国内战,维护了统一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富国强兵1870-1871普法战争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187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1875 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议会共和制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大企业出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史(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1921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战争胜利1919.1-6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1920 国联成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921——1928 苏联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1925——1936 斯大林模式逐步建立,初期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3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8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6 苏德战争爆发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7-1943.2 斯大林斯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1943 开罗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确立战后新秩序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945.10联合国建立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1948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改革失败50——60年代初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20世纪60年代初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形成,联合国摆脱美国控制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20世纪60S中期—80S初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摆脱美国控制。
高考历史所有史实知识点
高考历史所有史实知识点中国的高考历史科目一直是考生们心中的一块巨石。
历史的知识点琳琅满目,考生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然而,只要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点,高考历史问题也并非难以解答。
接下来,我们将带领读者回顾高考历史所有的史实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史实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悠久而璀璨,包括pre-秦、秦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朝、辽金、西夏以及元明清等时期。
而其中的关键知识点有: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
进入近代史,我们将涵盖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近代史的史实知识点。
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道路。
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如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世界现代史的史实知识点。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世界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和重大变革。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这些事件对世界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内,还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一些史实知识点。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孔子和儒家思想、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繁荣等。
而世界文化史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运动、现代主义运动等,这些都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标志。
总结起来,高考历史科目的史实知识点非常繁多,但只要我们能够系统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就能够应对高考历史科目的考查要求。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课本、参加模拟考试、做历年试题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这些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历史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高考历史史实及基本知识点高考历史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考试科目,涉及到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
在备考高考历史时,熟悉历史史实和掌握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
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科技和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和欧洲中世纪。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以金字塔、法老和古埃及神话故事而闻名。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而著称。
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对欧洲和中东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时期,封建制度盛行,天主教教权达到了顶峰。
3.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主要涉及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大规模农民革命斗争,但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则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重要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重要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欧洲格局的巨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两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对峙,主要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持续了几十年。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从“多元一体”到“封邦建国”
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公共权力, 商朝时形成附属国联盟的行政结构,西周时 封邦建国体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天下共主的 局面。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 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终形成 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 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历程:
①初步形成(:战国)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法家思想; ②正式建立(:秦朝)②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③加强:(西汉) ③推行内外朝制、刺史制、“推恩
令”、 “独尊儒术”、察举制;
④完善:(隋唐) ⑤强化:(宋朝) ⑥发展:(元朝) ⑦顶峰:(明清)
三、选官制度的沿革
先秦:世袭制 秦朝:军功爵制
两汉:察举制
(乡举里选P39)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
法P53 ) 隋唐:科举制(P53 )
(2019年高考)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 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西周
汉③不断加强思想。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根源:
经济根是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 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 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 产。
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 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和平: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管辖、民族改 革;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3、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①友好交往是主流 ②中心是扩大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进程。 ③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 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④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 统一体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线索归纳(全)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线索归纳(全)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历史必修三 必考内容框架和线索的整理
2.性质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性质:
3.评价 3.评价: 评价: 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表达了资阶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表达了资阶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 的愿望。 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 革命纲领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
1)主张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社 主张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 经世致用 会现实问题) 会现实问题) 2)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众治” 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众治” 批判君主专制 取代“独治”的设想。 限制君权) 取代“独治”的设想。 (限制君权) 日知录》 4)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反封建神学, 启蒙运动 :反封建神学,神权和封建专制,构建未来 反封建神学 神权和封建专制, 法治社会
思想,科技文化( 2. 思想,科技文化(略) 现代物理学成就:20C量子理论, 现代物理学成就:20C量子理论,相对论 量子理论 19世纪来的文艺、 19世纪来的文艺、美术等 世纪来现代中国(1949— 三、 现代中国(1949—今)
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过渡时期(1949—1956); 过渡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中前进(56—66年); 年 文革( 文革(66—76年) 年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 年 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背景: 背景: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影响: 影响: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爱人” 核心思想( 仁,“爱人”——核心思想(克己复礼等); 核心思想 克己复礼等) 德治(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德治(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百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仁政; 仁义和王道, 仁政; 仁义和王道,礼法并施 民贵君轻;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善论; 性恶论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详解()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中国历史(一)古代史(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前)一、原始社会时期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分: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2、按社会组织形式来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血缘)(1)原始人群阶段:(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左右(2)氏族公社时期: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4000年----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殷奴隶制度确立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镐京(今西安附近)(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夏)、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西周)确立(2)经济上:井田制形成,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出现瓷器,商人出现,商业官控(工商食官)。
4、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洛邑(今洛阳)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瓦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制确立(1)经济上:春秋时: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鲁国税制改革,垄作法。
战国时: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土地私有确立(2)政治上: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商鞅变法、李悝、吴起)——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3)文化上: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核心是“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民舟水关系。
性恶论,法治。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追求“逍遥”贵族的利益(消极)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平民的利益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1)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秦朝(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中央:首创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历史高考知识点史实
历史高考知识点史实历史是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经验和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历史知识点和史实的掌握。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高考知识点史实,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并修建了万里长城、修订了法律等。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石。
二、汉朝东征西战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开创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帝国。
汉朝西征战争主要是与匈奴的战斗,而东征则是与朝鲜、日本的战争。
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汉朝东征西战的重要事件。
三、三国鼎立公元220年,东汉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个政权,成为三国的代表。
三国鼎立时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汉中之战等。
四、南北朝分裂公元420年,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最严重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等,北朝有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
这个时期,南北朝相互争夺,各地多发生战争和革命。
五、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强大的朝代之一。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广袤,经济繁荣。
唐代人口大幅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往频繁,文化繁荣,被誉为"盛世之治"。
唐朝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边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六、宋朝科技革新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
北宋时期,科技的发展引领了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宋朝开创了制造业的先河,出现了许多科技发明和创新,如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历史上的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七、明朝航海探险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事业的巅峰,出使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1)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建立者:禹时 间:前2070—前1600年夏朝 (1)开始有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概 况: (2)奴隶制建立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灭 亡: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者:商汤 时 间:前1600—前1046年 (1)前14世纪盘庚迁殷 概 况 (2)奴隶制的残酷和暴政,人牲 殉葬 炮烙之刑 商朝 (3)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发展) (4)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使用货币有海贝、骨贝、石贝、铜贝 灭 亡: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 建立者:周武王 都 镐京时 间: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 (1)经济上盛行井田制(强盛) 概况 (2)政治上盛行分封制和宗法制(3)前841年国人暴动 灭亡: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春秋 时间:前770年—前476年瓦解一、奴隶社会的进程(前2070——前476)二、封建社会王朝更替(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战国——————→秦朝————→(楚汉之争)————→西汉——→新—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前206—前202) (前202—8)(8—25)明朝—————→清朝(1368-1644) (1636—1912)十国979 结束辽916—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南宋1127—1276蒙古 元朝1206—1271—1368东汉439-581420-589三、中国近代史(110年)1840 1919 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新文化运动 ①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员和国民大革命运动(1919—1927年) ②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④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过渡时期 巩固新政权,恢复经济(1949~1952)(1949—1956年底 改造时期(1953—195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 国 近 代 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详解中国的高考历史科目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科目之一,考察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事件。
在备考高考历史科目时,了解和掌握必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并有效备考。
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端,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阶段,包括诸子百家等各种政治思想和学说的兴起与竞争。
3. 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严密的政治管理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闻名。
二、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3.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篇章。
三、现代史1. 五四运动及其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抗日战争及其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新中国成立及其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以上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详细解析,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5)汉朝(汉承秦制、布衣将相之局、汉武帝加强皇权):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及科举制的完善: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9)明朝的内阁制度: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1)原始农耕: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与考古、文明的特征、核心地区):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4)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6)明朝的心学: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文字狱: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东亚文化圈)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明朝中后期(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六、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线索:1)三国时的蜀汉和孙吴促进民族融合的举措: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3)唐朝时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4)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辽、金、西夏、宋之间的战与和):5)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政权(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卫与管辖,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七、中国古代的“清明之治”:1)西汉初文景之治:2)唐朝贞观之治:3)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八、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1)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206):2)明末农民战争(公元1629——1644年):九、中国传统史学:1)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史家辈出,史籍浩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⑦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③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8)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线索。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线索。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
建国初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问题。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结论就是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历史必修ll》
1.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
(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
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吃透民国时期这段历史。
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代表性尝试: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康有为、粱启超领导“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历史必修I》
1.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
(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和规律。
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
(3)商业。
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②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两面性,既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强有手段,也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5)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线索。
(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罗马法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线索,美国共和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发展线索,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线索。
(8)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线索,巴黎公社革命的线索,俄国十月革命的线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线索。
(9)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②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指的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存在。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但同时也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副业。
④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和规律。
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辛亥革命的线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
(4)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治建设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线索,“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线索。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两极格局的发展线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发展线索。
2.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这些观点对于分析和解答历史考题非常重要)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一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①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线索和规律。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
(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线索和规律。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线索,近现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线索。
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表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5Bibliotek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