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横流动能力有限的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层内油水分异性大、油井产能低、初采效益差等特点,开发低渗透油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开发方法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储层圈闭和油藏物性等方面。

1. 储层岩性低渗透油田的储层岩性普遍为致密砂岩或致密碳酸盐岩。

致密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01毫达西以下,孔隙度较低,储集空间非常有限。

2. 储层圈闭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物性差异大,常规的圈闭形态如构造圈闭、断层圈闭等在低渗透油田中常常不存在或者较弱。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垂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边界限制。

3. 油藏物性低渗透油田的油藏物性复杂,主要表现为原油黏度大、水化物含量高、油层水混产等。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需要通过控制油藏的开采压力、注水压力等参数来保证油水分离和有效驱替。

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法需要经过精细评价和合理设计。

1. 精细评价低渗透油田的精细评价是指对储集层的岩石组分、孔隙结构、渗透率分布、油藏物性等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和地质调查研究。

通过精细评价,可以准确划分油藏、揭示开发难点,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注水,可以增加油藏中的水压,从而提高油藏中的油水分离效果,增大油井产能。

注水开发需要根据不同地层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注水方式。

3. 气体驱替开发气体驱替开发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注入CO2等气体,可以改善油藏中的饱和度,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排油能力。

气体驱替开发需要根据油藏物性和开发要求选择合适的气体类型和注入压力。

在低渗透油田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

1. 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模拟低渗透油藏的物理过程,研究开采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油气难以流出的油田。

由于储层条件差、开发难度大,低渗透油田一直被称为“石油工业的最后一块净土”。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开发技术、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探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

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点、孔隙结构和岩石性质。

首先是储层特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通常由致密砂岩、钙质岩、页岩等组成,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储层非均质性强。

其次是孔隙结构,低渗透储层中的孔隙多为微孔和裂缝,且孔隙连通性差,储层渗流路径复杂。

再者是岩石性质,由于低渗透储层中的岩石多为致密岩石,机械性质好,导致油气固溶程度高,开采难度大。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表现为储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岩石性质良好。

开发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开发技术,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

常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水驱开采、聚合物驱、化学驱等,通过注入一定的压力和添加剂改变储层条件,增加油气渗流能力,实现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

而非常规开发技术则主要包括压裂增产、水平井开采、CO2驱等,通过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技术手段,使得低渗透油田能够更有效地释放油气资源。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如微观尺度的渗流研究、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等,也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是在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上,通过钻井、取心等野外调查手段,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开采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其次是在开发技术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实验,不断改进现有的开采技术,提高了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最后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如水力压裂技术的优化设计、复合驱油技术的研发应用等,为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石油开采已有一定历史的油田,由于多年来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降低等原因,使得开采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堵塞现象,这会导致油井产能下降,进而影响整个油田的生产。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综合介绍解堵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 油层物理结构因素低渗透老油田的石油储层渗透率低,常常经历长时间的开采,导致油层物理结构受到破坏,并且沉积物堆积在孔隙中,使油层渗透率变得更低。

由于长期水驱采油对孔隙结构的破坏,也会造成孔隙喉道的闭塞,降低渗透率。

2. 油井管柱堵塞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管柱内壁会积聚大量的沉积物,包括钙镁矿物、铁锈等,堵塞了管柱孔隙和孔隙喉道,造成油井产能下降。

3. 油井地层压力差引起油层混砂地层压力差大会造成油层混砂,导致管柱内积聚沉积物更加明显,影响油田正常开采。

4. 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植物和微生物在地下油藏中会形成沉积物和粘胶物,使得地下岩石表面产生胶层,从而引起了堵塞现象。

5. 油藏中的化学因素由于油藏中存在硫、铁等化学物质的影响,会引起沉积物的沉积和结晶,堵塞油井和管柱孔隙。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是多方面的,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堵塞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二、综合解堵技术1. 酸化技术酸化技术是通过在油田中注入酸性溶液,对堵塞物进行溶解和破坏,从而清除管柱中的沉积物和胶层。

酸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管柱堵塞问题,提高油井产能。

2. 压裂技术在低渗透老油田中,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将地层岩石进行压裂破碎,增加油层孔隙中的裂缝和孔隙度,提高渗透率,从而解决油层物理结构因素造成的堵塞问题。

3. 物理解堵技术包括超声波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热水冲洗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管柱和油井中的沉积物和堵塞物,恢复油井产能。

4. 生物酶技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生物酶溶液,可以有效地分解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胶层,清除堵塞物。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开采多年,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导致油井产能骤减的油田。

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油井附近的油层孔隙度会因水的侵入和沉淀物的堆积而减小,当油井产量减少时,油层的渗透率也会下降。

2. 沉积物的堆积:在油井开采过程中,油井产出的油中会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或胶体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油的流动被携带到油层中,最终导致沉积物的堆积,进而堵塞油层孔隙。

3. 水包裹现象:当油井产出的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时,油会在水中形成胶体颗粒或微细乳化液滴,并包裹在水中,导致水的流动受阻,从而堵塞了油层孔隙。

4. 矿物沉淀物的生成:油层中的水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性盐类和矿物质,当水的温度、压力或pH值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溶解物质达到饱和度而沉淀,形成矿物沉淀物,堵塞了油层孔隙。

综合解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酸化处理:通过注入酸液溶解沉积物或矿物沉淀物,恢复油层孔隙的连通性。

常用的酸化剂有盐酸、硫酸等,酸化处理常与压裂技术结合使用。

2. 溶剂处理:通过注入溶剂溶解油层中的胶体颗粒或油包裹物,恢复油层孔隙的连通性。

常用的溶剂有丙酮、甲苯等,需根据油层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剂。

3. 热解处理:通过注入高温流体,提高油层温度,使矿物沉淀物溶解或胶体颗粒分解,恢复油层孔隙的连通性。

4. 微生物处理:通过注入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利用菌群代谢产生的酸或酶溶解堵塞物质,恢复油层孔隙的连通性。

5. 压裂处理: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打破堵塞物质,扩大油层孔隙的连通性。

常用的压裂剂有水、油基压裂液和气体。

综合来说,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复杂多样,解堵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恢复油层孔隙的连通性来提高油井产能。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储量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1. 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储量较低,且渗透率低,导致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性较差,难以有效开采。

油藏中的孔隙度、砂岩粒径、渗透率等特征也会直接影响油藏储量和开采效果。

2. 堆积相和岩性:低渗透油藏的堆积相和岩性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而言,粒度细、结构紧密的砂岩堆积相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对于开发的效果更好。

3. 开发方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案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开发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油藏的潜力,提高开采率和开采效果。

常用的开发方案包括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人工增透剂技术、水平井开发、多级压裂技术等。

4. 采油压力: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压力对于油藏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采油压力都会导致油田开采效果不佳。

过高的采油压力容易引起水窜,导致大量的水进入油井,降低了采油效果;过低的采油压力则难以使原油从储层中流动到井筒中。

5. 技术手段: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利用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的产能。

6.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构造和背景地层会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在选择开发区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的优劣,选择有利的开发区域。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特征、堆积相和岩性、开发方案、采油压力、技术手段以及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能力较差,油井产能低的一类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开发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征和构造特征两个方面。

首先是储层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一般具有比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到岩石的孔隙结构、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等因素的影响,孔隙度低导致储层中原油有效储量较少。

渗透率是指储层岩石中油气能够通过的能力,渗透率低意味着油气流动受阻,效果不佳。

其次是构造特征,低渗透油田的构造较复杂,存在裂缝、断层等地质构造,导致油藏的渗透性差、连通性差,使得油井产能不理想。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

物理方法包括水平井开发技术、酸化压裂技术等,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在低渗透油田中打出一条水平井段,扩大油井开采半径,增加产能。

酸化压裂技术则是通过注入酸液和液压破裂,改善储层渗透性。

化学方法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等,通过改变油水相互作用力,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井产能。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对油藏进行改造,例如微生物驱油技术。

这些开发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

低渗透油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储层评价、油藏数值模拟和增油技术研究等。

储层评价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等进行测定,评价储层的开发潜力。

油藏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油藏流动规律,预测油田的开发效果和选取合适的开发方案。

增油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酸化压裂技术研究、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等,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寻找提高低渗透油田产能的方法。

这些研究进展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将会逐步提升,为油气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油田开发难度大的一类油田。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老油田的堵塞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油田的正常生产。

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主要包括油层岩石孔隙结构破坏、沉积物堆积、油井残余油层压力下降等多种因素。

为了解决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解堵技术,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堵塞成因分析和综合解堵技术的选择,以确保油田的正常生产。

本文将从堵塞成因分析和综合解堵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油层岩石孔隙结构破坏在低渗透老油田中,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由于开采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发生破坏,导致孔隙度减小、孔隙连通性降低。

这种破坏会导致油井产能下降、油水混合和沉积物积聚等问题,从而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2.沉积物堆积随着油田开采的推进,地层中的沉积物可能会随着油水流向油井,堆积在油井管道和地层孔隙中,导致管道内径减小、产能下降,甚至堵塞管道、影响油井生产。

3.油井残余油层压力下降随着油田的开采,油井残余油层压力逐渐下降,油层的原有压力不足以推动油藏中的油向井口流动,导致产能下降,最终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二、综合解堵技术1.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清除油井管道和地层孔隙中的沉积物,恢复油井产能。

这种技术包括高压水冲洗、超声波清洗、机械刮除等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管道和地层中的沉积物,恢复通道的畅通。

化学解堵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地层孔隙结构,促进原油流动,恢复产能。

该技术包括酸化处理、聚合物驱油等方法,可以刺激原油的流动,解决地层孔隙堵塞的问题。

生物解堵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在地层中的生长作用,清除地层孔隙中的有机物质和沉积物,恢复地层通道。

这种技术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地层孔隙的堵塞问题。

综合上述,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问题需要采取综合解堵技术进行处理。

通过物理解堵、化学解堵、热解堵和生物解堵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清除油井管道和地层孔隙中的沉积物,恢复产能,确保油田的正常生产。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低、油田开采难度大的油田。

在长期的油田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堵塞现象,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甚至无法生产。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地层物性、流体性质、油井操作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就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综合解堵技术。

一、堵塞成因分析1. 地层物性低渗透老油田通常地层物性复杂,存在非均质性和多孔隙结构。

当地层内含有多种杂质、胶粘物质或有机物质时,会影响油井内流体的流动性,导致堵塞。

2. 油藏压力低渗透老油田油藏常常受到严重的压力耗竭,油井产出压力不足,导致地层渗透率降低,油藏孔隙中的油水混合物粘稠度增加,造成堵塞。

3. 油井操作不当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管道堵塞、泵被垃圾卡住或井底垃圾积聚等问题,最终导致油井无法正常产出。

4. 沉积物堵塞由于油田内存在大量的沉积物,如泥浆、沙粒等,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些沉积物容易在管道和井底积聚,形成堵塞。

5. 化学物质影响油田地层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如硫化物、铁化合物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固体产物,导致管道和孔隙堵塞。

二、综合解堵技术1. 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主要包括液压冲洗、机械拔油、酸化处理等。

通过高压水冲洗、高效机械设备以及化学酸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管道和井底的堵塞物质,恢复油井产能。

2. 化学解堵技术化学解堵技术采用一定的化学药剂,通过改变堵塞物质的物化性质,使其分散、溶解或凝聚,进而实现堵塞物质的清除和排除。

3. 生物解堵技术生物解堵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酶及生物材料等,对地层内的沉积物进行生物降解或生物改良,以达到清除堵塞物质及改善地层渗透性的目的。

4. 热解堵技术通过高温、蒸汽等热力作用,可以改变地层内物质的性质,分解和清除管道和井底的堵塞物质。

5. 气解堵技术气解堵技术通过注入一定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改变地层内流体性质,溶解和驱出管道和井底的堵塞物质。

关于油田低渗储层特征的研究

关于油田低渗储层特征的研究

关于油田低渗储层特征的研究【摘要】低渗资源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储量在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研究油田低渗储层的类型、特征、成因对于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低渗储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其低渗储层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油田低渗储层类型特征成因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为940×108吨,其中低渗资源总量为210108吨,低渗资源总量占我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2.41%,可见低渗资源是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随着未来石油勘探规模的扩大和勘探程度的加深,低渗资源在石油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大。

因而对低渗储层的研究、开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石油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热点。

强化对低渗油田的认识,加深对低渗储层的研究,分析低渗储层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我国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低渗储层的主要类型、特征,及低渗储层的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低渗储层的类型及其特征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直接关系到低渗透储层的形成,地质因素不同在低渗透储层的形成中控制能力也不相同,根据控制作用的大小可以把低渗透砂储层大致分为三类,即原生低渗透储层、次生低渗透储层和裂缝性低渗透储层。

首先来说原生低渗透储层,原生低渗透储层包括原生孔低渗型与中高孔低渗型。

沉积作用对原生渗透储层有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原生孔的主要特点包括沉积物粒度细、泥质含量较高、分选较差等。

中高孔低渗型主要特点包括埋藏浅、没有经过成岩作用、岩石坚硬、裂缝未发育、孔隙度高但渗透率低等。

其次,次生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过程是原先的常规储层经过强烈的成岩作用,在压实、胶结等作用下形成低渗透储层。

它的主要特点是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原生孔隙残留较少。

最后是裂缝性低渗透储层,这类储层受构造作用的影响使得岩石自身压实程度增加,另外,压实度的增加使得岩石发生破裂产生一定的裂缝,这样一来岩石自身的渗透率将大大增加,低渗透储层由此就形成了。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藏能够储存的原油量较少,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人们长期以来在渗吸采油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渗吸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主要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低、原油粘度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油藏中的原油无法自然流出,需要通过人工采取措施将油藏中的原油采出。

目前常用的渗吸采油技术包括:水驱、气驱和压裂等。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通常采用注水的方式来提高油井周围地层的渗透率,从而改善原油流动性。

水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水驱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与油的相溶性、水对油藏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渗吸采油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人们将加强对低渗透油藏特性的研究,提高对原油渗流机理的理解,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渗吸采油技术。

人们将不断提高渗吸采油技术的应用水平,应对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油田开发多年,地层裂缝闭合,油气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开采难度增加的油田。

在这种油田中,常常会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油井产能和延缓油田的开发进程。

对于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现有的综合解堵技术,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 地层裂缝闭合低渗透老油田的地层裂缝由于长期的开采和浸润作用,容易发生闭合现象。

地层裂缝闭合会导致原有的渗流通道减少,油井产能降低,甚至导致油井停产。

2. 油气凝析在低渗透老油田中,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是变化较大的,当油气流经到低于凝析压力的地层后,会发生凝析现象,导致管道和地层堵塞。

3. 油气结垢油井开采过程中,地层油气中还会伴随有一定量的水和盐类物质,当水蒸发后,沉淀的盐类物质易形成结垢,在地层和管道中沉积结垢堵塞孔隙,降低油气渗流能力。

4. 地层渗透性降低长期开采会导致地层渗透性下降,不仅地层中含有的有效渗透通道减少,而且老化岩石中也容易出现渗透性降低,从而降低油井产能。

二、低渗透老油田综合解堵技术1. 清洗技术针对地层裂缝闭合和结垢堵塞问题,可以采用清洗技术进行解堵。

清洗技术包括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通过注入酸类溶液或高压水对地层进行冲洗,清除结垢物质,恢复地层渗透通道。

2. 热解决技术针对油气凝析问题,可采用热解决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高温热流体,提高地层温度,避免油气凝析,恢复油气的流动性。

3. 酸化技术对于地层渗透性降低的问题,可采用酸化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酸类溶液,对老化岩石进行酸化处理,恢复渗透通道,提高地层渗透性。

4. 爆破技术对于地层裂缝闭合问题,可采用爆破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爆破药剂,对地层进行爆破,重新打开地层裂缝,恢复渗流通道。

5. 微生物治理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通过注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地层中的结垢物质进行分解,恢复地层渗透性。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在采油过程中,由于渗透率较低,油藏对流体的运移和渗透特性较差,导致采油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成为解决低渗透油藏采油难题的关键。

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具有以下特点:渗透率低、孔隙度小、黏度大、浸润性差、大渗透压力梯度等。

这些特点使得低渗透油藏在采油过程中的渗透性能较差,使原油开采率较低,且开采难度大,需要进行渗吸采油技术。

1.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指在油藏中设置水平井,通过水平井的穿越和开采,实现水平井内的油层开发。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减少开采难度,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将人工高压水射入油层,使油层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层的渗透性能,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3.地面采油工艺技术地面采油工艺技术是指通过改良地面采油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地面采油工艺技术可以通过提高采油设备的效率和减少采油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采油效率。

4.化学驱油技术5.地质改造技术地质改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油藏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提高油层的渗透性能,实现采油效果。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地质改造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油藏的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提高采油效率。

6.工程措施技术三、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1.技术不成熟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相对成熟度较低,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2.成本较高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需要较大的投资和成本支出,增加了开采成本。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风险在低渗透油藏采油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风险,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管理,减少环境风险。

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和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地下水储层渗透率较低、水驱效果差、开采压差低的油田。

堵塞是指油井或地下水储层中的管道、孔隙等部位被沉积物、颗粒物、矿物物质等物质阻塞导致油藏流动通道减小或堵塞而产生的问题。

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沉积物堵塞:油田开采后产生的沉积物会随着油水流动而沉积在孔隙、管道等部位,逐渐造成渗透率降低和通道减小。

2. 颗粒物堵塞:地下水储层中存在着一定的颗粒物,如粘土颗粒、砂粒等,随着油水流动,颗粒物会逐渐聚集在孔隙中,形成堵塞。

3. 矿物物质沉积:地下水中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如钙、硅酸盐等,随着水分蒸发,矿物质会沉积在油井管道及孔隙中,逐渐形成堵塞。

4. 油膜堵塞:在低渗透老油田的开采过程中,部分油会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地下水储层的孔隙及管道表面,导致渗透率降低。

为了解决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问题,需要采用综合解堵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酸化处理:通过注入酸液,酸化油藏中的沉积物、颗粒物和矿物物质,使其溶解或起到表面活化的作用,恢复油藏的渗透率。

2. 气体驱替:通过注入合适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使其在地下水储层中扩散和溶解,降低油膜的粘度,提高渗透率。

3. 注水压裂: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和流量,将高压水注入地下水储层,利用水的高压力分散和冲击堵塞物质,恢复油藏的渗透率。

4. 真空吸附:通过在油井中制造真空环境,利用真空效应将沉积在孔隙中的沉积物、颗粒物等物质吸附移除,恢复油藏的渗透率。

5. 微生物处理:通过注入适量的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利用其代谢作用分解堵塞物质,恢复油藏的渗透率。

综合解堵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油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进行综合施工。

还需要结合油井的检查、维修和管理工作,定期清洗油井和管道,保持油藏的通道畅通,提高油田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石油储层渗透率低于1毫达西,属于难开发油田的一种。

由于储层渗透率低、油层粘度大、含水量高等特点,使得低渗透老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堵塞问题的产生与油田地质特征、开采工艺、油藏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将结合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综合解堵技术,以期为低渗透老油田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储层地质特征低渗透老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油气密度高,岩石成分复杂,易产生堵塞。

储层孔隙度小是导致堵塞的根本因素之一。

孔隙度小使得油气在储层中难以运移,容易形成死角,沉积物在孔隙中容易堵塞。

2.含水量高低渗透老油田通常含水量较高,含水量增加会导致孔隙度减小,使得原有的油气通道变窄,增加了油气流动的阻力,导致堵塞。

3.油藏流体性质低渗透老油田中油藏流体的粘度较大,粘度大使得流体在储层中运移速度减慢,易产生堵塞。

4.开采工艺因素低渗透老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常采用的注采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导致油藏中的沉积物溶解或聚集,从而产生油田堵塞问题。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地质特征、油藏流体性质和开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综合解堵技术1.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是通过人为介入实施解堵,包括水力压裂、超声波传输等方式,以改变储层渗透率、破坏岩心结构等方式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水力压裂是将高压液体注入储层,破坏储层孔隙中的沉积物,增加储层渗透率,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化学解堵技术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化学药剂来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或污染物等,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解堵技术包括酸化解堵、碱化解堵等,通过注入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来改变储层物理性质,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热力解堵技术是通过注入高温或高压流体来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解除堵塞。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

2019年08月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惠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地质大队静态室,黑龙江大庆163517)摘要:低渗透油藏资源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储量相当大,因此拥有非常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开采价值。

但是与其它种类的油藏资源相比,低渗透油藏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地质特点独特、单井产能低等,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文章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特点对其开发对策做出了探讨,目的在于提高读者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开发1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低渗透油层由于拥有独特的低渗透度特点,因此在开发时和其它中渗透度与高渗透度油藏是不同的。

接下来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做出具体分析。

1.1渗透率低、储层物性差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在渗透方面的连续性非常不良,整体砂体呈现透镜状或者椭圆状,储层物性在平面上以及纵向上看连续性差、差异较大,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质性。

孔隙类型方面,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的泥质含量较大,孔隙之间的喉道类型包括缩颈式喉道和管束状喉道以及片状喉道,半径均较小,表面的粗糙程度也较大,流体的渗透能力较差。

1.2产能低低渗透油藏的油气储层的压力与其它类型的油藏相比较小,所蕴含的能量少,这就导致储层内流体的情况不佳,一旦展开开采工作,开采的效率和油藏内的压力会很快进行下降,导致自然产能较低,低渗透油藏的油量一旦见水,很容易出现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与油藏的原油饱和度不高有关,产量非常不稳定。

1.3注水效果不良从注水效果来看,由于油藏的渗透度低,使得吸水的能力较差,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需要相当大的压力,并且注水的效果也很低,如果注水时间过长甚至会无法注入任何水量,导致油井开采不出产量,极大影响了开采的效率。

除此以外,低渗透油藏内部的天然缝隙较为复杂,人工操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量的缝隙,导致水会不受控制的淹窜,这种情况也大大降低了注水效率。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10-3μm2的油田,由于其储层渗透率低,地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各国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研究日益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不断推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一、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主要包括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方面。

1. 储层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储层通常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由于岩石孔隙度低,岩石脆性高,导致储层裂缝较少,储层中的原油难以流出。

低渗透油田中储层产状复杂,孔隙结构不规则,孔隙中的流体受到限制,原油流动性差,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2. 流体性质低渗透油田的流体一般为粘稠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较大,随着采收程度的增加,残留油粘度增大,导致采收率降低。

3. 地质构造低渗透油田多分布在复杂的构造地质背景下,通常存在断裂带、隆起带、坳陷带等多种构造形式,地层变化大,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对储层的形成和原油的运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1. 地质调查研究针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研究,包括地层分析、储层岩性研究、构造形态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等,为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原油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 成像技术应用利用成像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测井成像等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成像探测,分析地下构造和储层变化,为合理布井、优化开发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3. 储层改造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特点,开发具有低渗透油田特色的水平井、多级压裂、酸化增产等技术,改造和提高储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4.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储层性质进行研究,优化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开发工艺和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5. 油藏数值模拟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油藏数值模拟平台,通过对油藏动态响应的研究,优化开发方案,指导油田开发工作。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与开发对策探讨摘要:近几年,在油藏开发中最受重视的就是低渗透油藏,并且该油藏也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储备油量。

该油藏在开发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难处理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些问题,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中的特征和困难进行深入的探究,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对策;油田开发1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想要把低渗透油藏开采的效率提升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注采井网不断改善和使用合理措施使其变得更加优秀。

但是该井网想要进行改变,目前要做的工作就是熟练知晓此油藏的开发现况。

1.1注采井网考虑不周安置注采井网的时候,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而忽略掉沉积微相的类别以及分布特点。

1.2裂缝分布情况该井网没有关注裂缝的分布情况。

开采油田时,不了解缝隙分布的状况,并且注入水流线的规律也不清楚。

1.3注采井网分布不均衡在开发过程中,少部分的开发区域会受限,导致注采不够均衡。

确切说,在开发工作前期时,注采井网还是比较完好,经过漫长开发过程之后,有的油水井套已经出现破损现象。

1.4不了解部分油量分布开采过程中,油量的分布情况不够了解。

开采低渗透油藏的通道很狭小,流出的油会在界面上以固态形式出现,造成液体的油量无规律流动。

1.5渗透性无规律此油藏在渗透的过程中没有规律。

一般油层在渗入透过的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这样开采油田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依照所了解的油层渗透规律,对其进行开采工作,这样不仅提升了石油的开采效率,而且还把石油的质量提高。

然而低渗透油藏就截然不同,渗入透过没有规律的同时渗透率还比较低,无形之中给油田开发带来困难。

2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见问题开发低渗透油藏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所渗透概率跟开启的压力成反比;②渗透概率和开采概率成正比;③地层的非均质性因素其一就是天然形成的缝隙;④开采此石油的速度一般都在1.6%以下;⑤当储存水动力连接性比较差时,会影响到单井的把控泄油范畴。

开采此油藏的时候,互相矛盾的地方就会显现出来,当开发油藏主要部分进入到一般含水量和高度含水量的时候,就要改善开采技术来配合工作,该油藏特别深的地方开采成效很低。

沉积作用对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影响

沉积作用对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影响

沉积作用对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影响【摘要】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要作用。

本文从沉积作用论述了对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影响,低渗透储层主要地质因素为:物源、粒度、碳酸盐含量和泥质含量【关键词】油泉子油田沉积低渗透油泉子油田属于青海油田,其位置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从构造上讲,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凹陷的断阶部位,其西南部与油油砂山构造相连,北部与南翼山构造相邻,其主要是以窄长的向斜相接,油泉子油田的西北部也是同咸水泉、干柴沟构造以向斜相隔;在油气的东南部是开特米里克、盐山构造,东南部的主要构造为平缓向斜构造。

油泉子油田主要的生油层位为油砂山组,但是油砂山组的储层类型很多样,储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储层空间分布较复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探讨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对油泉子油田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物源、粒度和碳酸盐含量和泥质含量论述沉积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影响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都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形成,但是沉积作用是其主要的作用。

沉积作用从宏观上控制着储层的规模、储层厚度、储层的空间分布,还控制着储层岩石的微观特征,这些微观特征主要体现在岩石颗粒成分、颗粒分选、颗粒间胶结物的成分和类型、充填物的类型和含量等特征上。

这些特征直接控制着成岩作用的方式、成岩强度和进程,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重要的内因。

1 沉积物源沉积物源就是沉积物搬运的原始地方,物源的类型决定了其特定的矿物组合方式,物源的类型是储层物性特点重要指标。

通常的目岩的类型有花岗片麻岩、火山岩、沉积岩和花岗岩等岩石,母岩的硬度和稳定性越高,其形成的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高,物性较好,石英是较稳点岩石,所以母岩为石英的储集层的物性都较好,火山岩中因为含有可塑性矿物成分,其变形较大,故沉积后较差,而其他的沉积物形成的储集层都是介于这两种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3期2009年5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30May No.3200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Q H KT/JL 2032013)资助。

作者简介:刘 伟,男,1981年11月生,200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低渗透储层和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E 2mail :jyblw _upc 2005@文章编号:025322697(2009)0320417205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刘 伟1 林承焰1 王国民2 刘 键2 蒋宇冰3(1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2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敦煌 736202;3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15)摘要: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储层特征及低渗透成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2微细喉道型。

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储层粒度细,碳酸盐和泥质含量高,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极易被压实,地下酸性流体难以进入,影响了溶蚀作用的进程。

成岩作用是储层低渗透成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空间不断缩小,储层孔隙渗透性降低,岩石致密。

溶蚀作用和微裂缝发育不充分,对储层没有明显的改造作用,也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低渗透储层;储层评价;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TE 11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of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s origin in Youquanzi Oilf ield in the northw est part of Q aidam B asinL IU Wei 1 L IN Chengyan 1 WAN G Guomin 2 L IU Jian 2 J IAN G Yubing 3(11College of Geo 2resources and I nf orm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Dongy ing 257061,China;21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 nstitute ,Pet roChina Qinghai Oil f iel d Com pany ,D unhuang 736202,China;31Research I nstitute of Geological S cience ,S inopec S hengli Oil f iel d Com pany ,Dongy ing 257015,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of Y oushashan Formation and its origin in Y ouquanzi Oilfield of Qaidam Basin were studied synthetically using data of core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re analysis in la 2boratory.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rvoir mainly developed remaining inter 2granular pores and emposieu with micro 2bore to fine porous throats.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s affected by some sediment factors ,including fine grade ,high content of carbonate and shale ,and undeveloped primary pores ,so it could be easily compacted ,which made the acid fluid difficultly pene 2trate into the reservoir where the dissolution was slow and weak.Diagenesis was the key factor for genesis of 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could reduce the primary pore and pore 2throat ,mak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res 2ervoir lower and make sandstone tighter.The denudation and undeveloped micro 2f ractures could not improve the porosity and perme 2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obviously ,which resulted in 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this area.K ey w ords :Qaidam Basin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reservoir evaluation ;sedimentary micro 2facies ;diagenesis1 地质概况油泉子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区,构造上处于盆地西部茫崖凹陷亚区,西北部同咸水泉、干柴沟构造以向斜相隔;北、西南分别与南翼山构造、油砂山构造以窄长的向斜相连接;东南分别与开特米里克、盐山构造以平缓向斜相接(图1)。

研究区自下而上依次钻遇新生界始新统路乐河组、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地层。

其中油泉子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上下油砂山组[1]。

储层类型多样,储层厚度变化大,空间分布复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418 石 油 学 报2009年 第30卷图1 油泉子油田工区位置Fig.1 Location of Youqu anzi Oilf ield2 储层特征211 储集层岩性特征油泉子浅层油藏地层岩性主要包括:颗粒灰岩,灰质粉砂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等。

厚度介于数十厘米到5~6m[2]。

地层岩性厚度最大的为泥灰岩占地层总厚度的7111%,其次为泥晶灰岩,占1813%;再次为灰质粉砂岩,占713%;颗粒灰岩厚度最小,占313%。

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分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并含有石膏、硬石膏、黄铁矿、沸石等矿物。

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有石英、长石和岩屑。

212 储集空间类型研究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由泥质杂基间孔隙和自生矿物晶间孔组成的微孔占有较大比例[3]。

油砂山组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

从孔隙形状看多以三角形或多边形粒间孔隙和一些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次生溶蚀孔隙为主。

粒间孔隙主要发育于灰质粉砂岩和颗粒灰岩的颗粒间。

研究区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得能保存下来的原生粒间孔减少。

粒间孔隙孔径最小值为5μm,最大值为90μm,平均孔径为30μm,占总孔隙的34124%[图2(a)]。

溶蚀孔隙主要有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两种类型。

包括由石膏、灰泥、泥质颗粒、生物体腔和骨架颗粒等溶蚀而形成的溶孔,以及由成岩缝经溶蚀扩大而形成的溶缝[图2(b)和图2(c)]。

溶蚀孔隙多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占总孔隙的44152%。

微孔隙主要包括晶间孔和晶间溶孔。

晶间孔主要发育在白云石化的岩石中,主要存在于白云石晶粒之间。

微孔隙空间一般非常微小,这类孔隙有的为原生孔隙,有图2 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储层微观照片Fig.2 The micrographs of Youshashan sandstone reservoir in Youqu anzi Oilf ield 第3期刘 伟等:柴西北地区油泉子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419 的为次生孔隙[图2(d )和图2(h )]。

微裂缝在研究区主要以压裂缝、层间缝和溶蚀缝等类型存在,呈弯曲状。

在铸体薄片中常可见到成岩缝呈尖灭现象。

裂缝宽度一般为0101~0103mm ,有的已被方解石完全充填,有的则为半充填或未充填[图2(e )、图2(f )和图2(g )]。

213 储集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区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17%~28%,峰值分布在16%。

储层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为(0101~10)×10-3μm 2,平均渗透率为2113×10-3μm 2,整体属于中孔隙特低渗透储层。

具有微孔2微细喉组合特征[4],这是导致该套储层物性差的原因。

通过对油砂山组储层33个样品压汞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对其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及各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将其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

(1)粗态型:孔隙平均排驱压力为1120MPa ,汞饱和度中值压力低,平均为5120M Pa ,最大汞饱和度值大于90%,饱和度中值半径平均为0115μm 。

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灰质粉砂岩中。

具有该类孔隙结构的储层物性较好,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和粒间孔隙为主,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图3(a )]。

(2)偏细态型:孔隙平均排驱压力为5160MPa ,汞饱和度中值压力平均为17190MPa ,最大汞饱和度值平均为8413%,饱和度中值半径平均为0105μm 。

主要发育在泥晶灰岩、灰质粉砂岩中。

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和微孔隙为主,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中等[图3(b )]。

(3)细态型:储层平均排驱压力为12120M Pa ,汞饱和度中值压力平均为37130M Pa ,最大汞饱和度值平均为6719%,饱和度中值半径平均为0102μm 。

主要发育在泥灰岩和泥晶灰岩中。

储集空间以微孔隙为主,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差[图3(c )]。

图3 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储层压汞及孔喉特征曲线Fig.3 The curves of mercury penetration and pore throat of Youshashan reservoir in Youqu anzi Oilf ield214 储层相对渗透率特征通过对油砂山组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表现出特低渗透和束缚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