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生态农业转型路径探索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农业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产值有限等问题,亟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文将探索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帮助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特点,科学合理划分产业,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可以加大高品质农产品的种植力度,提高利润空间,同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附加值。
二、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是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要鼓励农民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政府也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转化。
以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等技术为主导,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三、农业合作社发展发展农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农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共享,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
同时,农业合作社还可以整合产销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
通过建立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赢得消费者信任,增加销售渠道。
同时,品牌建设也可以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科学规划产业链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闭环发展。
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环节都要有合理的规划和配套措施。
鼓励企业投身农村产业链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六、提高质量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是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
同时,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规模化、精细化生产水平。
七、加强市场开拓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农产品电商、农村淘宝等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农村乡村旅游等新兴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
探索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路径
探索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对于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
一、理清乡村产业布局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理清乡村产业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要根据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各类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特色农产品推动产业发展。
二、促进农工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农工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衔接,可以有效提升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工培训基地、发展家庭农场等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石。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加附加值,可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可以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可以探索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五、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农村振兴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整合农民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可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实现农村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农业、观光、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乡村教育和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加强乡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面临着人口减少、资源流失和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创新、提升农业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迅猛,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农民面临着转产转业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但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文化传承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贷款支持、优化政策环境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企业应该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市场拓展等途径,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最后,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农民应当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农民也应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经济师考试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3个案例题,第一题20分,其他每题25分,共70分)第一题案例材料:某县地处山区,农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推动乡村振兴,该县决定实施“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手段,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以下是该县在推进这一战略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和措施:1.智能监测与精准管理:在主要农田区域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无人机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情况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机茶叶、高山蔬菜、林下经济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
3.农旅融合发展: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如田园综合体、农家乐、农事体验等,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增加农民收入。
4.农民技能培训与人才引进: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电商达人等传授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问题:1、分析该县实施“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和意义。
答案:主要目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意义:有助于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
2、请列举并简要说明该县在推进“智慧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答案:•智能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无人机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农田环境数据,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河南农业2021年第16期程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村务报账制度等,对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和督导,定期公开,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对制度不落实、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从严追责问责。
(三)多渠道提升“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县、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对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乡镇、村两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整体“三资”管理水平。
村级组织要选拔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负责从事“三资”管理工作和财务,对于称职的农村财务人员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对村两委干部要加强“三资”管理重要性的学习教育,加强对“三资”管理制度的培训以及违规违纪追责的警示教育,从而提升“三资”管理相关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三资”工作监督监管机制县政府、乡政府要强化对“三资”管理的监督监管,积极构建好民主理财、审计监督和监察问责“三位一体”的监督监管机制,让“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做到“三资”管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一是要落实农村民主理财制度。
农村要建立完善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定期进行民主理财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要推进审计监督,建议把农村财务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乡镇政府结合审计部门每年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换届前进行离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要强化监督问责。
对一些问题突出、违纪违法的村干部要及时移交纪检部门,执法问责,推进“三资”管理工作健康运行。
河南农业2021年第16期农业纵横层设计,出台大企业在农村落户的优惠政策,依托大企业在农村的落户帮助农村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使农村劳动力在企业工作,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助力农村特色企业的创办,依托政府、企业、社会三条主线的通力协作,通过帮扶农村企业的发展,助力农业经济的发展。
乡村统筹发展要以城市发展为核心,通过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以农业为本,推动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均衡,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实施路径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大力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支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到位,从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制定并实施政策。
2.提高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补贴力度,采取贴息、税收、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民创业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项目。
3.推进工业化发展。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大企业进入乡村,打造高端制造业、智能化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振兴乡村经济。
4.促进土地整合。
政府应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整合,增加农村经济效益。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包括道路、水电和通信等各方面。
二、实施策略1.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针对不同地域、种植条件,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种植特色作物和养殖特色畜禽,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并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发展乡村旅游。
各地应加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适应旅游的度假村、民宿、文化观光农庄、田园综合体等类型,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3.壮大县域农业龙头企业。
政府应该加强对县域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协作,壮大乡村经济主力军。
4.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水平,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动力。
5.推进生态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实现绿色化、有机化、节水化等生态化发展。
推广生物技术技术、有机肥制作技术、除草剂使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值。
总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工业化发展,土地整合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入手,同时应注重多元化助力,包括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县域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推进生态农业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农村地区则不断失去人口。
这些人口流失不仅导致农村地区经济活力的减弱,也导致农业产业在某种程度上的瓦解。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议题。
其中,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就是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向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模式转型。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支撑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环保的优势。
针对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科技改进,使机械化装备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益;综合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二、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现代农业发展有许多路径,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产业链优化等多种因素。
其中比较重要的路径包括:1、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
比如,研发新型肥料、种植技术、新品种等,可以促进高质量、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同时也能提升农业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
2、优化产业链农业在生产各个环节上都需要设备、技术等条件的支撑,而现代农业更需要各个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优化整合。
因此,优化农业生产链和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要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不仅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还要从政策层面出发,建立以农产品质量和可追溯性为核心的质量体系,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等。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5个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5个路径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社会问题的全面解决与统筹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可行的发展路径。
其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如今,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技术要求,而一些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又仍处于发展初期。
因此,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
其二,以创新驱动森林生态经济为主导。
森林生态经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颗明珠。
应积极探索森林生态经济及其衍生产业的技术模式,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并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养护的基础上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其三,推进乡村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乡村建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以数字化经济为中心,构建乡村数字平台、实现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数字化农业扶贫发展,构建乡村数字化监管平台,促进优质商品进入城市市场以及提升农民收入。
其四,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
乡村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深厚的文化资源,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又是非常优秀的文化资源。
应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融合,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其五,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搭建创新型乡村社会组织,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推进乡村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多个方面的联合努力。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起更多新型的乡村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一整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农村建设、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新型乡村发展路线。
这将促进乡村振兴举步向前,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乡村、城市同步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使得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考验。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的具体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的具体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产业扶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实施产业兴旺,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供优质农业技术和培训,帮助农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合作社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民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
三、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信贷支持和金融创新产品,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同时,政府还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实现商品价值。
四、人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村产业进行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生态保护和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乡村环境建设。
政府应制定和贯彻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同时,倡导农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让农民从中受益。
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政府提出的一项强调农村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措施,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特色产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息息相关,特色产业可以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旅游等产业,可以有效地吸引外界流入资金,扩大当地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的支持,但也需要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融合。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粮食、蔬菜等为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需要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传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产业结构。
三、推动科技创新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现在农村金融的投入仍有待提高。
通过建设农村信贷体系、农村保险体系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融资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科学的规划与管控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科学的规划与管控,农村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需要建立健全的规划、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发展效果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多种因素,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农村金融的发展、科学的规划与管控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探寻共富之路_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探寻共富之路_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进程中,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理念与目标乡村振兴的理念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基础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
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浙江省政府也具备很强的发展意识和能力。
三、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1. 联合发展农业和现代工业浙江省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农业和工业的联合发展。
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和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的双增长。
浙江省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浙江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
浙江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省注重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
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省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在乡村振兴中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
同时,还注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5. 建设美丽乡村浙江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农村的吸引力。
四、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成果浙江省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思考
本刊特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思考张子媛(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湾碧傣族Z[族乡人民政府,云南楚雄67541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问题已经成为深受国家及大众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始终牵动着大众的心。
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与基层学者共同探讨和学习,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对策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措施尚未落实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及大众密切关注的问题。
对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实,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方、生活富裕的农村环境,对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1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首先,要在农村地区构建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1)东春良.荷兰、日本、以色列设施农业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启示政策瞭望,2016(47) +850.[22]郑光华.美国设施农业发展概况()农业机械,2001(06)+1-42.[23[Cho S E.The realization of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auto control system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fungus propagation prevention in leaf of crop]J)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9,5:28-34.[24]Jin N,Qiao X J,Wang C,et al.Development of voicewarning system forthe environmentalinformation in greenhous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04+20(3)+1002-6819. [25]Venkites w ar a n J J,Schiff S L,St.Louis V L.Processesaffecting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in experimental boreal reservoirs[J].Glon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13,27(2)+567-577&[26]秦柳.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世界农业,2015(8)+143-146&[27]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启[J]ߛ#17(6)+97-101&[28]骆飞,徐海斌,左志宇,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0)+762.帮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自身战斗堡垒作用,使整治功能全面凸显,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互联网+党建”体系。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三、生态宜居评价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
13、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主体应鼓励农民发挥主 体作用积极参与绿色产业的发展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农村 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 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 计,2022年贵州省农村电商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农村电 商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宽,从最初的农产品销售,到现在的农村旅游、农业科技、 农村金融等。然而,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如基础设施建设 不足、人才缺乏、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内容摘要
4、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绿色 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转型。
内容摘要
5、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宜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乡村振兴。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提出的重大战 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振兴。农村电商作为互联网技 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次演示以 贵州省为例,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探讨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 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 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 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
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目录
01 一、引言
三、生态宜居评价对
03 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 启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思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怎样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希望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农民收入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规模化生产、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特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在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农业产业居多,缺乏多元化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在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找相应的发展路径加以解决。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1.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不健全是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的保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径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减少,传统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农业生产的高效性要求,传统农业必须向现代农业转型。
那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径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农业的工具、耕种方式、灌溉以及施肥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以信息技术、智能化装备为代表的新一代农业技术已经逐渐被引进到了农业领域,为传统农业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例如,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农民需要学习和掌握以测土配方、有机菜园、绿色食品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工具和技术,以更高效和更环保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
二、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可以为传统农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新时代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的推动下,政府可以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将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和科研相关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程。
三、物资供给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大量的物资供给。
为了顺应现代农业向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型,农业生产必须做有效的区分和选择。
传统农业主要以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为主要生产物料,但这些物质的使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代农业则注重以生态、循环、绿色为主要原则,推崇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之类的低耗、绿色节能生产方式。
这些物料的供应必须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需求,因此农资供应链条必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得到重视。
四、市场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
因此,传统农业必须要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转型。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中国发展的重点之一,农村发展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发展路径。
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村的需求,农村产业需要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行业,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农村土地制度革新农村发展需要更加合理的土地制度。
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使农民能够稳定地享有土地权益,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应以高效、绿色和可持续为导向,推动农村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
四、乡村教育与文化建设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传承乡村传统,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
五、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环境治理是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污染问题,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六、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通过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农民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七、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八、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能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
九、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探究--以“蔬菜之城”莘县为例
・152・山西农经/2021年9期DOI:10.16675/14-1065/f.2021.09.06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探究——以“蔬菜之城”莘县为例□王伟(中共莘县县委党校山东聊城252400)摘要:分析了“蔬菜之城”莘县农业产业概况及其短板,总结了当前莘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实践做法,探究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体系;莘县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9-0152-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指岀,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莘县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以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着力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山东省乡村振兴作岀了贡献。
1莘县农业产业发展概况莘县是聊城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岀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蔬菜第一县、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抱菇之乡、中国小肉食鸡之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蔬菜)基地。
2020年,莘县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县。
莘县农业产业特色鲜明,瓜菜菌产业资源优势突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山东省首位。
目前,莘县瓜菜菌常年播种面积6.67万hm(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650hm2),年产量500万t,有日光温室30万座、大中小拱棚1.33万hm2,建设了7条特色种养产业带,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销售有渠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莘县加快推进“鲁西种苗谷”建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建设智能化育苗基地30余处,育苗能力由"十三五”初的不足4亿株提高到2020年的15亿株。
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实施解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实施解析一、现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由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所决定的。
中国乡村地区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
但乡村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与优势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战略目标:实现全面发展与均衡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发展与均衡化。
全面发展包括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治理等各个方面,而均衡化则是指推动城乡发展协调,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权益。
三、战略路径: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主要包括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升级。
创新驱动则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四、产业转型:打造特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农村旅游也是重要的乡村振兴产业之一,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五、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田水利、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等方面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乡村的人力资源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六、农村治理:强化法治与公共服务乡村振兴还需要加强农村治理,包括强化法治意识和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通过建设健全农村法律制度、完善农村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提高乡村的整体服务水平。
七、政策支持:扶持政策与资金投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问题愈加凸显,因此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其一,技术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技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科研机构的支持,在农田管理、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存在着过度碎片化和占用问题,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明确,这对乡村振兴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因此,政府应加大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其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
乡村振兴需要有良好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通达性和便利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四,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
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培养农村地区的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其五,农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其六,产业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
政府应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和发展新兴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七,农村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不足,农民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络,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乡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人口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难题并寻找破解路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
首要问题是环境破坏。
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环境问题。
此外,乡村地区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的难题,包括能源浪费、水资源浪费、农产品浪费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阻碍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重要难题是人口流失。
由于乡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年轻人普遍选择向城市迁移,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等问题。
人口流失不仅限制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而且使农村社区面临生存困境。
针对这些难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破解路径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首先,环境保护是生态振兴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的监管,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方案,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耕作方式和可再生资源。
此外,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率。
其次,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重要的举措。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的水利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推动农村能源的转型,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减少农产品的浪费,促进食品安全。
最后,应对人口流失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此外,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可以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他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生态农业转型路径探索作者:张娟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6期摘要:本文对汉中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特征、机遇和挑战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政策的体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创新为动力,优化农业发展产业结构,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走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战略中图分类号:F2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6.0181 汉中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自古就有着农业资源优势的汉中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紧紧追随国家战略的发展,立足本区域的特点,推进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1.1 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过渡汉中盆地地处亚热带和暖湿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水利资源充沛,远在秦汉时期,农业水利灌溉就非常的发达,因此相对于纬度相同的农业生产区,它更占有独特优势。
在传统的以经验为主进行生产的农业社会,汉中地区是一个纯粹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区。
相应的还有一些农业副业,如纺织、磨粉、酿酒、榨油、榨糖等。
改革开放发展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调,顺应而起的现代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汉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开了大的步伐。
其表现为农业经营主体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产品加工基地的现代体系形成。
传统农业的种植业、养殖业朝着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延伸。
体现“三生融合”的乡村旅游,因其符合汉中绿色资源的特点,休闲农业、度假农业、观光农业在汉中实现了跨越的发展。
1.2 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状况汉中市自古就是以农业而闻名于世,凭借的是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现代循环理念指引下,汉中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2019年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公报显示:2018年,汉中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增加值212.81亿元,增长3.8%。
其中,农业产值231.30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16.45亿元,增长7.2%;牧业产值95.70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6.64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15亿元,增长0.9%。
通过调研相关数据发现,与全省的比较来看,粮食增速略低于全省,中药材、茶叶、水果、猪肉、家禽年末出栏等指标增速都高于全省的指标量。
养殖业除了家禽,其余都低于全省的增速。
当地优势的种植业,尤其是中药材、茶叶乃是龙头产业,增速分别高达9.1%,7.1%。
1.3 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汉中农业的主导产业稳步发展,首先,主导产业发展突出,形成了以“猪、药、茶、蔬果”四大支柱产业。
其次,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
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截至2018年汉中拥有现代农业园区314个,建成面积3.16万公顷,实现产值62.8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
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13816元,是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
再者,农业科技不断运用,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汉中市采用“政产学研用”的模式,园区与科研院、高校合作,开发新的品种,9个水稻种子还搭乘上了“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进行育种实验。
最后,现代农业的主体不断壮大。
以农业园区为主体,通过政府支持、科研合作、招商引资的方式,不断聚合要素,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实力。
1.4 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合理利用农村资源。
一是规模迅速扩大。
汉中农业土地的形式多样,山区土地较为分散,流转较为漫。
地处平川的汉台、勉县、城固、洋县等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较为迅速,流转的土地面积也较为大。
如汉台区的流转可达上万亩土地。
二是形式多样化。
土地流转呈现转包经营、互换经营、出租经营、代种经营等形式。
在一些农业示范园区,采取“企业+园区+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园区+农户”等形式。
三是流转多元化。
流转最初多来自农民自身。
现在一些城市资本也参与到土地流转中。
1.5 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民增收显著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農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数据显示,全市农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3.23亿元,比1978年增长366.5亿元,较2012年增长96.67亿元。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9666元,比1978年增长9587元,较2012年增长3485元。
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9.98亿元,较2012年增长31.7%。
三次产业比重为15.8:46.3:37.9,一产比重较2012年下降4.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 汉中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更加显著。
一是表现为耕地资源紧缺,土地碎化。
汉中市土地流转率仅12.1%,低于全省水平的23%。
农民人均耕地1.05亩,加之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农业资源过度开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现代农业生产中,有一个不可忽视问题,就是对农药、化肥、薄膜的使用量,它们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消灭虫害,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也给生产环境带来面源污染。
(2)农村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严重。
在汉中农村普遍还存在着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现象。
根据汉中统计抽样调查资料,年龄在54岁以下的年龄段的人群,大部分都在外面务工。
农村老龄化问题还是较为严重。
这样的状况还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4%,高中或中专占22.7%,初中、小学占62.4%,未上过学占4.5%。
(3)农业生产安全难度加大。
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一般来说,有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自然风险。
二氧化碳的排放已致使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端气候使农业生产遭到大的破坏。
二是市场风险,也是经济风险。
农户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前景预测不准等,农业产品难以销售出去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
三是社会风险。
表现为伪劣种子、工业污染给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
四是管理风险。
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分散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软实力发展不足。
表现为:思想理念不够解放,方式方法不够创新,技术支撑不够过硬,装备设施不够现代,管理方式不够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加之汉中地处内陆,农产品外销运距半径较大,连接国内外大市场成本较高,外向型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低。
2.2 面临的发展机遇尽管汉中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新时期却有着良好的机遇。
(1)国家战略把农村、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于中央的精神汉中出台了《汉中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汉中市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汉中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
(2)新型农业现代化更符合汉中区域特征。
汉中市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被公认为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
森林覆盖率达5818%,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
汉中的生物资源有“天然药库”“天然物种基因库” 之称。
土地资源多样,水利化程度高。
发达的水系为最大的亮点,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
优越的生态资源正是现代绿色农业的良好资源。
(3)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
汉中的发展,受制于交通是最为显著的因素。
继西汉高速公路的贯通和十天、宝巴高速公路、西汉蓉高速铁路及军民合用机场的相继建成后,西安——成都高铁的通车,改善了我们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等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积聚提供了便利。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汉中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新选择近年来,汉中农业发展秉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现代农业绿色循环、融合发展。
3.1 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资源和地域条件是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硬支撑条件。
汉中区域化的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当前,农业发展正处在新阶段的转折期,面对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双重任务。
农业经济发展需用绿色发展理念,调整其产业结构。
一是发挥区域资源特色,抓好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把绿色生态农业做大做强。
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是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
三是发展高效的农业经济作物。
西乡的茶叶、城固橘柑、优质猕猴桃等,都是汉中的优势农产品,中药材、菌类都需要用现代农业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技术改造,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良好生态结构。
四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打造以“汉水”为品牌的乡村旅游项目。
3.2 以创新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方式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农业生产方式是持续改变。
一是规模经营。
这就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要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从而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把分散的农户按照产业链、产品特征和品牌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和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三是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让普通农户适应市场、有助于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3.3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首先,突出产业重点。
汉中的区域特征,应该立足农业生态类型,以生态有机为方向,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生猪基地、茶叶基地。
以柑桔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优质水稻基地、优质双低油菜基地、中草药基地、魔芋种植基地、优质食用菌基地。
其次,建设现代畜牧业。
以生猪为重點,发展优质肉牛肉羊产业和家禽产业,推进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协调发展。
构建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再者,做大做强茶产业。
树立“优质、绿色、环保、健康”的汉中茶形象,打造知名品牌。
推进以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等为主的茶旅游开发,推进茶产业延伸。
3.4 以绿色引领循环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首先,引进普及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技术,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工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对大型畜禽养殖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等畜禽粪污治理设施。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废旧地膜棚膜回收利用新技术。
最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