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对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的探索
共青团怎样在职业院校做好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论文
浅谈共青团如何在职业院校做好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职业院校的共青团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团委在新形势下,积极转变观念,并通过深入研究青年思想特点,创新开拓工作思路,展开了旗帜鲜明的共青团工作,实现了对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共青团分类引导活动社团近年来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共青团组织究竟应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培养良好的素质养成,已成为职业技术类院校共青团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改革目标。
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团委从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探索组织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和新方法。
1.认清新形势下,转变新观念团委组织各总支书记集体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大中学生暑期见习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等内容。
这要求我们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见习等工作;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要加强学生代表大会建设,这为学院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会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都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深入研究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共青团要在团结和服务青年方面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积极向上、思想活跃、渴望成才的主流特点,以及理想淡化、缺乏自律等非主流特点,完成分类引导的“六、五、四、三、二、一”战略。
2.1明确六个工作重点(1)提高共青团的活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成才的学习热情和广大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2)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认真做好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工作。
加强各级团干部、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努力建设素质高、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的团干部和学生干部队伍。
分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团学组织
分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团学组织
易雯
【期刊名称】《神州(中旬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团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大学生对团学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
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分析对团学组织认识上产生偏颇的原因,明确当下挑战并把握引导关键,并从新引导路径、机制健全、干部培养及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1页(P254-254)
【作者】易雯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4
【相关文献】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研究的重要参考——评《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思政教育进行分类引导的研究》 [J], 胡晓渝
2.分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团学组织 [J], 易雯
3.论大学生群体分类引导思想的价值追求和路径 [J], 贾龙
4.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分类引导思想的理论逻辑探析 [J], 贾龙
5.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分类引导思想的理论逻辑探析 [J], 贾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
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10.11•【文号】中青发[2010]17号•【施行日期】2010.1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10]17号2010年11月)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
为更好地贯彻党对共青团的要求,切实履行团的基本职能,增强新形势下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在总结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目标任务1.主要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不同青年群体,生动有效地传播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着力引导青年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要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着力引导青年在保持合理物质追求的同时培养健康的精神追求,树立劳动创造生活、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生活方式。
2.基本任务针对不同类别青年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和具体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地落实到不同青年群体身上。
--对于大学生,要着重引导他们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理性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在方法上,要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结合方式,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注重将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融合。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作用,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方面展开探讨。
现行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及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部分青年学生缺乏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对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对此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模式究竟怎样才能深入青年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团组织在高校拥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我们需要思考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进行何种样的探索?我认为,在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时,首要的是要抓住青年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在共青团组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不仅包括在团组织中组织开展一些充满时代气息和充满吸引力的活动,还包括在思想教育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积极参与到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也应该通过团组织的宣传和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样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之路,相信会更加的有效和长久。
通过上述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提出了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优化方案。
要注重学生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团组织感受团结力量和主人翁意识,创设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组织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增强学生的组织意识和责任感。
要通过宣传和实际行动,提高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团组织,并愿意为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力。
在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模式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共青团组织将成为引领青年学生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引领与创新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引领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时代发展方向。
在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以引领和创新为主要任务,推动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全面服务学生,并在生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一、引领引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共青团,我们要敢于担当,引领新时代的青年群体。
首先,要深度发掘学生的潜力,打造“有温度”的学生组织。
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其次,加强学生社团的培训和管理,以优良品质引领学生社团发展。
促进学生社团与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积极引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的发展。
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
具体而言,可以在校园贴士、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上,多发表一些富有标志性和示范性的文章、观点,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精神内容,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创新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动力。
高校共青团要勇于创新,积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推动共青团工作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实现创新发展,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效益化水平。
具体地,高校共青团还应创新自身工作模式,引入高科技手段,采用更加先进的工作方式进行组织和协调,不断完善共青团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高校共青团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例如,创新公益事业的形式。
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环保、慰问贫困家庭、文化传承和疫情防控等,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推动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另外,可以创新“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线上学生社团、线上教育活动、线上学术研讨会等学生组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关于共青团对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提 出 了 改进 思 想 引领 效 果 的 方 法 。
关键词 :共青 团 高校
一
思 想 引领 的 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 2 0 1 3年 6月在 同团 中央 新一届 领导班 子成员 集体 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 代表广 大青年 ,赢得 广大青 年,依 靠广 大青年 , 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重要保证 。共青 团要 紧跟党 走在 时代前列 、走在青年前列 ,紧紧围绕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 找准工作 切入点 、结合点 、着力点 ,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生力军作 用,团结带领 广大青年在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征途 中续 写新 的光荣 。 ” 这就告 诉我们 , 共青 团引导青年的 目标主要 有二点 :一是为实现 党的任务努 力奋 斗 ;二是造就忠诚可靠的党的事业接班人 。显然 ,达 到这两大 目 标的根本保证是要加强思想的引领。 二、现 阶段高校共青 团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引领效果 新时期 高校共青 团活动呈现出内容 、 形式日 益 多样 化的特点 ,但 部分高校对 大学生 思想 引领方 面 尚存 在效 果不佳 、方法途 径不 够有 效 、影响力有 限等 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高校共青 团对青 年学生的思想 弓 1 领工作还有长足进步空 间。据孙体 楠在 2 0 0 9年 2月至 4月 ,以调 查问卷 、 个别访谈形式对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理工大学等 1 2所 高校进行 的调研 结果显示 ,比较受 大学 生欢迎 的团 的活 动排在 前 四 位 的是 校 园文 化 活 动 6 0 %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5 6 . 8 % 、团 E l 主 题 教 育活动 4 4 . 3 % 、理 论 学 习 活 动 4 8 . 7 % 。有 4 9 . 5 % 的学 生 认 为 团 组 织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贴 近和 比较贴近大学生实际 ,6 6 . 3 %的学生认为开 展党团知识教育很有或较有必要 ,4 8 . 1 % 的学生参 与组 织过有关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面的活动 ,3 9 . 6 %的学生认为 自己组 织或参与组织 的活动时 ,学生参 与的 积极性 很高 或较高 ,4 9 . % 的学生 认 为一般 ; 在 回答您组织或参 与组织这些活动 的初衷时 ,有 4 3 . 9 % 的学生选择领 导或老师安排 ,有 3 4 . 6 %的学生选择认 为活动很有必 要 、主动组织 , 只有 1 5 . 7 % 的学 生 选 择 学 生 迫 切 需 求 。 大 学生 对 共 青 团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效 果 的总体 评 价 ,回答 很好 和 较 好 只 占 3 7 . 6 % ,回答 一 般 占 5 0 . 7 % ,回答 较 差 占 l 1 . 7 %。 三 、高 校 共 青 团 活 动对 大学 生思 想 引 领 效 果 未 达预 期 原 因探 讨
高校共青团对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的探索——以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为例
分类 引导 大学生的有效途径是 , 以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为指导 , 以校 园先进 文化 建设 为抓手 , 以就业为导 向, 加强社会 实践 工作 , 不断探 索
分类引导新方法 , 促进 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 长成才。 【 关键词 】 共 青团; 分类引导 ; 大学生工作 ; 有效途径
1 、 分 类引导 大 学生是 学生工作 的现 实需 求
学 发展 观 的客 观 要求 。不 同群 体 的学 生需 求 是不 一样 的 , 学习、 生 活、 工作 所 需要 的 指导 和 帮助 也是 不 同的 , 针对 不 同 的学 生群 体进 行 分类 引 导 , 进 一 步落 实 了科 学发 展观 , 更 大 程度 的 帮助 学生 展的 目标 , 大大 降低 了思想 政 治教育 工作
的实 效性 。进行 分类 引导 , 加 强思 想 政 治工 作 的针对 性 , 高 校做 好 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根 本需 求 。 3 、 分类 引导 大学生有助 于构建 更具 活力的 学生工作体 制机 制 在构 建更 具活 力的 学生 工作体 制机 制的 过程 中 , 要 求 以就业 为 导向, 实现 学 生工 作 思维 方式 、 教 育方 式 、 工作 方 式的 转 变 , 要 实 现 学 生 管理 从服 从 管理 到 自主 管理 的转 型 。这 就要 求 我们 深入 了 解 学 生 的需 求 , 从 学 生 的实 际 出发 , 不 断更新 工 作理 念 和万 法 。分 类 引 导 可以 针对 不 同的 学生 群 体 , 制 定 不 同的 教育 方 式和 活动 模 式 , 为学 生提 供 各种 需求 , 为 学生 成长 长 才提 供 各种 帮助 , 不 断 探索 针 对 不 同学生 群体 的工作 模式 和方 法 , 促 进学 生管理 工作 由服 从管 理 到自主 管理的转 型 , 构 建更具 活力 的学生工 作体制 机制 。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一、引言共青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是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青年群众组织。
共青团组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先锋组织,其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探索和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模式,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内涵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内涵和现状(一)内涵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任务,依托学校教学管理和社会实践等资源,通过选树骨干、建设平台、提供服务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育人活动,以增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二)现状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存在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育人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组织文艺演出、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少数形式;二是育人内容单一,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艺术培训、科技创新等传统教育内容;三是组织管理模式相对僵化,缺乏针对青年学生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四是育人成效难以量化、评价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检验和激励育人工作的成果。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一)理论不够成熟、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对于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研究较少,理论体系不够完备。
这导致对于育人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缺乏科学指导,大多数育人活动依然停留在经验积累和应试培训的层面。
(二)育人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主要的育人活动形式仍然以传统的演讲、讲座、实践等方式为主,对于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培养。
育人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科技教育,对于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不足。
(三)指导思想过于僵化。
在指导思想上,以往主要注重“上面安排、下面执行”的工作模式,缺少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引导。
高校共青团工作探析
高校共青团工作探析摘要: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引导力,不断更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应现代青年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工作思路。
本文从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方面对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特色品牌活动高校共青团工作围绕学校育人为本这一中心工作,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己任,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作用1.加强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
专职团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大力加强专职团干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分析认清当前形势,以确保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眼光审时度势、积极团结广大团员青年。
2.加强学生组织建设。
学生组织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丰富课外生活、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多采用“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是指团组织,两翼是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
学生团体要重视学生干部队的选拔培训工作,选拔时要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
学生干部的培训要体系化、多样化、常规化,要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3.加强团组织思想建设。
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课堂是共青团活动的大舞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青团组织必须转变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面向青年学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引言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育人工作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共青团作为高校中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进行探索和优化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共青团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优化育人模式的途径以及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提升高校育人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育人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传统模式下过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不断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模式下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关注,一刀切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传统模式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急需探索一种适应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工作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计划;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育人模式,高校共青团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2. 正文2.1 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单一教育方式。
传统育人模式下,教育方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并缺乏实践环节和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下降。
二、缺乏专业指导。
传统育人模式中,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专业选择缺乏指导,学生容易迷茫和走向误区。
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模式探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团校“三个三培养模式”为例
查 和研究 的基础上 ,变革传统 “ 教式” “ 一化” 说 、单 、 “ 而空 ” 大 的教育 方法 , 步探 索出适 合大学生思想教 初
育分类引导 的团校新模 式 , 三个三培养模式” 即“ 。 “ 三个三培养模式 ”包括 “ 三大 平台” ——核心
第 1 期
方
垄等 : 大学 生思 想 教育 分类 引 导模 式探 究
6 3
度和积极 的热情参加 团校的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 团校 各培 训班 设 立 “ 小组 长 岗位 、 委 会 岗位 、 主 任 岗 班 班 位 ” 三大 岗位确保分类教学 的正常进 行 。 , 在学业结束 后, 对全体学 员进 行考核 , 合格 者结业 , 就其表现给 并 予奖励或惩戒 , 记 录个人 素质学分 网上 登记表 。在 并 学 习过程 中存 在特 殊情况 导致学 员不 能正 常结业 的 可 在团校教务部 统一办理相关 手续 , 并进行 跟踪教育
操作路 径 : 以大学 生的需 求为核心 , “ 个结合 ” 坚持 三 原则 , 索“ 探 差异化 引导” 实现 形式 , “ 再造 ” 的 尝试 流程 的管理模 式 。
关键词 : 大学生; 思想教 育; 分类引导; 三个三培养模 式” “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2 9 4 ( 0 1O 一 02 0 17 — 7 92 1 )l0 6 — 3
思主义理论体 系武装青年头脑 , 发挥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
基 金 项 目 : 青 团湖 北 省 委 青 少 年思 想 文 化 建 设研 究 重 点 项 目“ 学 生 分类 引导 与 校 园 文 化 构建 研 究 ”H 1 1 ) 共 大 ( S 08
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
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07-09 19:41:09 | 作者: | 来源: | 浏览:983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把握不同青年学生的特点,着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能力,努力提升对不同青年群体的引导水平,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团省委《关于印发〈共青团湖南省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委结合湖南大学共青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一、工作目的贯彻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显著差异,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年学生身上,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试点对象和试点单位本次试点工作主要面向我校青年学生。
试点单位为校内28个二级单位具体名单见附件1。
三、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龚完全校团委书记副组长:陈义红校团委副书记孙炜校团委副书记成员:彭嘉芬韩峰关军周敬淙各学院团委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组织宣传部。
四、试点内容(一)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类别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
通过具体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试点单位青年都关心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和思想困惑。
把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摸清摸透,找准青年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是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调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二是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为便于汇总分析,四类问卷由团中央统一设计提供,由团省委部门联系人安排试点单位组织填写。
面对面的深度访谈由团省委各部门与试点单位团委共同开展。
(二)释疑解惑,努力形成思想共识。
紧扣调研中了解掌握的四类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关键点,尤其是要针对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象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存在的一些反差,坚持“对症下药”,运用各类青年群体习惯的语言和逻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对他们的模糊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想症结,走出认识误区。
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团员思想引领中的作用探讨
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团员思想引领中的作用探讨作者:郭良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2期郭良(内蒙古包头市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对于高校的共青团来说,团员的思想引领就是其首要的工作并且也是最为核心的工作。
这份工作是我党对共青团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
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发展状况,结合笔者的观点探索共青团在当前我国高校中的思想引领意义,并希望借此机会探索如何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引导高校青年学生思想上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团员思想引领作用高校的共青团和思想政治工作从来就是紧紧连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直紧紧抓住的核心教育要点之一,同时这个也是我党对高校的共青团所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高校的共青团就是整个高校的党组织进行领导和维护下的先进青年的一个组织,对于高校的团员青年来说,共青团就是一个对自己根本利益进行维护的代表者。
同时高校的团组织也是高校的团员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合处。
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担负着培养我们国家各类高级政治人才的重担,是我们国家的党组织中的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预备队,也是我们国家党组织中最忠诚可靠的帮手。
高校的团组织是联系学生和党组织的最有力的纽带和桥梁。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高校共青团在对学生团员的思想引导中所发挥的作用。
1 通过思想教育团员袁深入发展以及落实青年团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高校的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思想进行启发和引领,通过各种手段使得高校的青年团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整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巨大的变化当中,青年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长理念以及价值观念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巨大变化应对的推进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责就已经被确定了。
对于高校大学生和高校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和移动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义不容辞职的责任。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
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也在逐步改变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及优化。
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为主要目标,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读书会、组织实践等方式进行。
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传统育人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如下:(一)过于注重红色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红色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育人的重要内容,但过于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也会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产生思想脱离实际的情况。
(二)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呆板,缺乏多样性。
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注重灌输理论知识,但是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学习兴趣。
(三)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环节。
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通常以“输送”为主,学生仅仅扮演被动的接受者角色,缺乏积极的互动交流环节。
针对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创新育人模式,以更加实用、多样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育人。
(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共青团组织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实践课程、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二)增加内容的多样性。
共青团组织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如音乐、体育、旅游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团组织的工作中来。
(三)建立互动交流的平台。
共青团组织应该建立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自由地思想交流、讨论、分享,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各种公告、活动信息。
(四)以个性化方式进行育人。
共青团组织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育人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赛事和竞赛等活动,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三、优化育人模式的效果对于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其实现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
以下是几个优化育人模式的方向,以提高其效果。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成为了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可行的探索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不仅仅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而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就业指导服务,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对于共青团组织而言,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的组织优势和指导作用,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虽然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但现实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该项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很多共青团组织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难以质量保证。
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需求多样化,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这要求共青团组织具备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专业知识。
就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学生往往缺乏对于就业市场的真实了解,导致就业目标模糊,就业能力不足。
一些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可行的探索方向针对以上的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共青团组织应该加强对于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培养。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或者组织内部培训等方式,增强指导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
高职院校共青团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共青团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的构建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共青团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共青团工作,建设高职院校共青团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构建思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
一、引言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共青团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织。
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分层分类思想引领体系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将共青团工作分为不同层次和类别,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构建分层分类思想引领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层次分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等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即新生团,主要包括大一新生,重点是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级层次即普通团,主要包括大二和大三学生,重点是加强组织和培训,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志愿服务类、文艺体育类和学术科技类三个类别。
志愿服务类即社区志愿者团,主要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文艺体育类即文体团队,主要开展文艺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素质。
学术科技类即科技创新团队,主要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分层分类思想引领体系的前提是完善组织架构。
可以设立学校共青团委员会,并设立学生新生团、志愿者服务团、文体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等分工明确的组织。
2.加强培训和教育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团员,加强培训和教育。
可以开展入团仪式、主题培训、实践活动和辅导班等,提高团员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探索与提升路径的探析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探索与提升路径的探析引言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变革的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才能更好地引领青年学生成长。
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探索及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领导力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提升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力求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领导力的概念及特点领导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影响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通过对成员的激励、激励和引导,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领导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形成于实践。
领导力是通过领导者长期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来提升的。
2. 可塑性强。
领导力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进行提升和发展,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水平。
3. 多元化。
领导力在不同的组织和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方式。
4. 目标导向。
领导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
二、领导力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意义高校共青团是团结、教育、服务青年学生的组织,具有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
在这一使命中,领导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力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激励团员。
高校共青团组织中通常有众多的团员,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激励手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得团员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团体活动中来。
领导力有助于塑造团队的精神风貌。
一个团队的成员往往会受到领导者的言行所影响,良好的领导力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精神风貌。
领导力能够推动共青团工作的不断创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团员的需求和现实情况都在不断变化,领导者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领导力可以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
一个具有强大领导力的共青团组织,会更容易得到学校、社会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与认可,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探索与提升路径的探析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探索与提升路径的探析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提升,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价值探索和提升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价值探索1. 培养青年骨干人才高校共青团作为全国工委管理下的的组织,其领导干部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青年骨干人才。
共青团组织通过会员制度,精心培育具有优秀品行和理论素养的学生骨干,逐渐锤炼其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人才,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2.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下的精神旗帜,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共青团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以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高校共青团组织还通过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建设共青团组织在高校教育中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的任务。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括支教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国家建设充满信心和热情。
二、提升路径1. 提高团员质量高校共青团的核心是团员,因此提升团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提升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些方式让团员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 推行创新工作模式在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鼓励创新,推广数字化、智慧化工作模式,对团员和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统计。
同时,要注重与高校、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与合作,把团组织当做高校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加强对学生的招募和引导为了提高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行动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招募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共青团对学生进行分类引导的探索作者:彭臻喆等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分类引导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构建更具活力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
共青团组织分类引导大学生的有效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分类引导新方法,促进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共青团;分类引导;大学生工作;有效途径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
对于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长期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理性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1]。
大学生富有朝气和冲劲,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在新的形式下,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各高校的生源越来越广,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型分化,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秉着“热检一家,相亲相爱”的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引导大学生工作,探索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新形势下,分类引导大学生的必要性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思潮汹涌涌入我国,人们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边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大学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
新形式下,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分化,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大学中,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分类引导大学生是学生工作的现实需求(1)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学生素质差异较大。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原来的30人一个班级到2013年两个班级共90人。
另外,从2010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
学生人数增多,原先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素质的差异较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不同专业,学生发展要求不同。
学校有医学检验和环境科学两个专业。
这两个专业,无论从教学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就业导向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对专业的认识程度、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的发展的目标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思想存在一定差异。
(3)学生生源地较广,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性格也不相同。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生源地不断扩大。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着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程度和基础教育背景的不同。
同时,不同地区的学生的性格也不相同,有点学生相对内向,而有的较为外向;有的学生相对孤僻,有点个性相对较强,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有较强的个性。
学生性格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不同,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分类引导大学生有助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2]。
在现阶段,怎么样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贴近学生,富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面对学生的新需求,传统的“填鸭子式”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传统的课堂教育,针对的是整个班级,不是某个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大学生的思想触动不强,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进行分类引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需求。
3、分类引导大学生有助于构建更具活力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在构建更具活力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过程中,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学生工作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实现学生管理从服从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转型。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分类引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活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需求,为学生成长长才提供各种帮助,不断探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由服从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转型,构建更具活力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
4、分类引导大学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中,学生就是主体,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展开。
分类引导不同群体的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不同群体的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也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引导,进一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更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有效途径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1)加强新生入学思想教育。
引导的主要对象为大一新生。
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生活的起点和新的学习的开始,加强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可以让大一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方式,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中,尽快树立新的人生目标,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生入学思想教育中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为主的教育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党建带团建,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
一是推进党课、团课教育。
党课和团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举办业余党校和团校,推进党课、团课教育,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不断加强党课、团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重点培育学生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促进其成长成才。
二是不断完善“推优”工作。
“推优”工作是发展党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否把优秀的学生推荐入党,就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的机制。
在团员的培养、考察及推荐工作中,加强分类引导,逐个培养,因材施教,重点考察,集中推荐,同时树立典型,真正把“育优”环节和“推优”环节紧密结合,确实把优秀的人才推荐给党组织。
三是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2]。
真正落实把党支部建设在班级,由辅导员或党龄较高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在党的引领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一切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3)完善学生干部培训制度。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是分类引导学生的先头部队。
完善学生干部培训制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干部头脑,注重探索规律,创新思路,完善和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本领,引导广大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通过他们影响和引导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坚持用先进校园文化引导青年大学生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育人手段,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2]。
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追求。
(1)以“挑战杯”为契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挑战杯”活动,提倡和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实用型”人才。
通过学生的申请、参与、答辩、实践和“挑战杯”学生科研成果展等形式不断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成长成才。
(2)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依托,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努力宣传和加强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在不同的活动中学习和丰富不同的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生活习惯和竞争意识。
(3)以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为平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舞台。
在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增长才干,增长知识,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坚持实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毅力、培养其品格,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1)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中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这项活动一定要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各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渠道,促进其成长成才。
(2)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美德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4]。
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规模性的学生参与项目,是分类引导大学生的有效活动载体。
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大学生把志愿者服务作为长期的成长需求,养成长期的自觉志愿服务的习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4、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服务机制引导青年大学生(1)分类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认清自我、认识社会、合理定位、制定有效策略,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为止奋斗,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5]。
在大一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很必要的,对大一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不同专业的大一学生对其职业生涯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找准定位,合理规划。
作为老师就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建立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对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进行全程指导和帮助,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更合理,更容易更有下实施,进一步促进其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