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2.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有A .在a 中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 .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成了结构1D .1中内容物可以使b 产生兴奋或抑制 3.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B .胰岛素既能减少血糖的来源,又增加了血糖的去路C .胰岛素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4.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5.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6.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7.在抗体的形成过程中,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A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B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C .核糖体、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D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9.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生物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1.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的 pH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人的体温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快速调节的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在全身各种细胞起作用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答案:AB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 个小题,共55 分。
26.(13 分)请运用所学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
一般来说,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的。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2.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3.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4.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右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B.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5.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新物种2与原物种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6.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22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X页,第Ⅱ卷X至X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卷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对考号、姓名、班级和科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血浆蛋白C.尿素D.血红蛋白2.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B. 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C. TSH经血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从而调节甲状腺的活动D.切除甲状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3.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A.产生抗体细胞不同B.抗体化学本质不同C.抗体作用方式不同D.抗体作用结果不同4.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A.听、说、读、写B.写、读、说、听C.说、写、听、读D.读、听、写、说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婴儿会眨眼B.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C.看到酸梅流口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6.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一只幼年的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7.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8.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B.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9.常吃海带等海生植物可以防治( )A.糖尿病B.侏儒症C.地方性甲状腺肿D.心脏病10.切除狗的甲状腺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增加,代谢活动减弱B.增加,代谢活动加强C.减少,代谢活动减弱D.减少,代谢活动加强1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12.下列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血红蛋白B.载体蛋白C.血浆蛋白D.肌动蛋白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B.局部电流C.电势D.局部电场14.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5.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是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中刺激A点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的传递与化学信号有关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1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7.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2018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文档资料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期中考试是一次阶段性的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可以用样方法的是A.田鼠B.蚯蚓C.野兔D.猫头鹰2.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A.不同高度分布的动物不同B.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C.不同高度的光照不同D.不同高度的湿度不同3.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必须是生产者,原因是A.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B.生产者在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C.生产者的数量最多D.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4.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自然生态系统低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6.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食物网比甘蔗田更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8.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l 983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9.测得某生态系统含a、b、c、d4种生物,且构成的食物链为a b c d。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31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的剧变不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失衡2.不属于动物内环境成分的是( )A.乙酰胆碱B.胰岛素C.胰蛋白酶D.抗体3.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生长激素分泌进入血浆C.牛奶进入胃中 D.精子进入输卵管中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显著下降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C.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5. 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A.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B.淋巴管阻塞C.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 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6.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7.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 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10. 下列关于人类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B.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11.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抗体 B.吞噬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12. 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人体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 )A.生物节律的控制 B.血糖调节 C.语言、学习和记忆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13.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的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14. 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 (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15.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B.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成熟的苹果能催熟未成熟的香蕉,是由于苹果细胞产生乙烯16.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17. 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
高二年级必修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
高二年级必修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必修)学科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C.体液 D.组织液2.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B.植物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C.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D.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越强3.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B.外负内正C.外负内负D.外正内正4.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低温阴雨的天气会导致桃花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这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于花上,其目的是促进桃花的A.基因突变B.染色体加倍C.果实发育D.种子发育5.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6.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小脑B.下丘脑C.脑干D.大脑皮层7.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
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蜕皮激素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8.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A.记忆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吞噬细胞9.右面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稳定D.无法确定10.“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A.食物(养料)充足B.没有敌害C.没有竞争D.资源、空间有限11.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1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3.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 )A.沃泰默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D.斯他林和贝利斯14.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5.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16.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C.④⑤D.②③1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8.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19.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必修3第1~3章。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B.都从亲代细胞中得到遗传物质但不-定是DNAC.都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生物膜D.都通过核糖体合成肽链,但加工场所不-定都在内质网2.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几个细胞依次经过了甲、乙、丙三种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状态中,乙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高B.观察三种状态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C.观察三种状态过程中有低信镜转换成高倍镜的过程D.丙状态后细胞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3.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能顺利进行。
如果直接提供了ATP和[H,即使在黑暗中。
叶经体也可将CO2转变为糖。
由上述研究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CO2的固定可以不需要光照B. CO2转变为糖需要ATP和[H]的参与C.暗反应过程需要的直接能量来自化学能D.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并储存在ATP和[H]中4.为了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某学生取两支试管加入等量淀粉溶液后,分别放入冰水、沸水中保温5min后,再滴人唾液继续保温5 min,拿出试管等恢复到室温后分别加入3滴镶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
下列操作不需要改进的是A.取出试管后,不应该等恢复到室温再鉴定B.缺少温度为37 ℃的对照实验C.唾液不应该提前放入冰水或佛水中保温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一般不会发生在个体的幼年时期B造血干细胞生成多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良老的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所以代谢水平降低D.一般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将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6.基因型为AuluC的小麦,其中两对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另-对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2种,3:1 B.4种,1:1:1:1C.4种,9:3:3:1D.8种,1:1:1:1:1:1:1:17、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下列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的是A.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女性B.丈夫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C.妻子是患者,所怀脸儿是男性D.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8.下列关于稳态的实现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合成ATPRB.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C.肾肤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9.右图是反射强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A.a是效应器,可能会释放激素B.c是突触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C.d是神经中枢,可控制人的各种生命活动D.e是传出神经,与其末梢相连的是肌肉或腺体10.瓦院用氧井非纯氧,需要加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此举涉及的调节过程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11.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术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献后展的机制。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生物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迷信的基础。
小编预备了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45题每题1分,46-53题每题0.5分,共49分)1.经过改动原有基因结构而招致新种类出现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多倍体育种D.诱变育种2.太空育种是指应用太空综合要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作变异,然后停止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太空育种发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太空育种发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实质上是一样的3.以下关于育种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用物理要素诱变处置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构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取得的突变体少数表现出优秀性状4.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小型环状④蛋白质⑤RNA分子⑥DNA分子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⑥⑦D.②③⑥⑦5.质粒上的标志基因如下图,经过标志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能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拔出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上天位(拔出点有a, b, c),请依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状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拔出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①能生长能生长②能生长不能生长③不能生长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D.①是c;②是a;③是b6.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 Bb为灰身,bb为黑身。
假定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集体,20%为bb的集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 25%B. 32%C. 50%D. 64%7.现代退化实际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山西省太原市太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太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效应器是肌肉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α--银环蛇毒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可推测α--银环蛇毒素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最可能是A.前者持续性收缩,后者持续性舒张B.前者持续性舒张,后者持续性收缩C.前者、后者均持续性收缩D.前者、后者均持续性舒张参考答案:C2.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吟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A.24%,22% B.22%,28% C.26%,24% D.23%,27%参考答案:A【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已知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即A+T=54%,则A=T=27%、C=G=50%﹣27%=23%.一条链中鸟嘌吟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即G1=22%、T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则G2=24%;而mRNA中的胞嘧啶与模板链中的鸟嘌呤配对,所以其含量与模板链中的鸟嘌呤含量相等,即为2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首先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DNA中的G所占的比例;其次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G所占的比例.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临汾一中校园内所有的银杏树是一个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村某院落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滨河近岸区和河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参考答案:C【考点】群落的演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解答】解:A、临汾一中校园内所有的银杏树是一个种群,A正确;B、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正确;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C错误;D、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C.4.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①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③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C5.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这表明()A.大脑高级中枢受损 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功能受损C.脊髓排尿中枢受损 D.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参考答案:D6. 将燕麦胚芽鞘甲(自然状态)、乙(尖端套上锡箔小帽)和丙(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小帽)均置于单侧光下,一段时间后乙直立生长,甲、丙弯向光源生长。
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3.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4.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是患者,12名未婚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A.7.5%B.6%C.5.6%D.8.1%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6.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镰刀型贫血B.手足抽搐C.组织水肿D.尿毒症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8.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减少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发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图中的(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A. B. C.D.9.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有6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B.0.3和0.5C.0.2和0.5D.0.3和0.310.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1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12.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13.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15.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C.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16.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7.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 20 2乙地区64 32 4丙地区84 15 1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子代C.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都可能引起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19.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能产生的变异是()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基因重组C.非同源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变异20.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请分析选择正确说法()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氨基酸位置227 228 229 230 A.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21.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2.在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的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从而()A.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为下一次突触传递做好准备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D.使一个反射过程得以完成23.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24.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25.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A. B. C.D.26.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内流形成的2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物种29.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卵细胞B.初级性母细胞C.第一极体D.普通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30.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31.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3种,比例为1:1:2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3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33.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青蛙和蟾蜍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东北虎和华南虎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3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35.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基因型TT Tt tt对维生素E依赖性高度中度无对灭鼠强的抗性抗性抗性敏感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TT:Tt=1:1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36.以下是某同学对高中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其中最恰当的是()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裂增殖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C.生物出现新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37.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种现象在遗传与进化上属于()A.细胞识别B.抗性C.生殖隔离D.应激性38.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适者生存的结果39.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A.大肠杆菌B.质粒C.植物病毒D.噬菌体40.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出内环境的实例是()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42.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4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D.血浆中Na+的含量45.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①葡萄糖②血浆蛋白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尿素⑥血红蛋白⑦激素⑧水.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⑧C.②④⑤⑦⑧D.④⑥⑦⑧46.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淋巴、组织液47.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氧气是直接从()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B.周围的水中得到的C.组织液中得到D.血浆中得到48.下列腺体产生的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外液的是()A.唾液腺B.皮脂腺C.甲状腺D.胃腺49.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D.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减少,水分过量渗入淋巴管50.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尿和汗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速率加快二、非选择题5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52.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该四人5号和18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正常人甲乙丙5号染色体GAA GTA GAA GTA18号染色体TAA TAA CAA TAA(1)表中所示甲的5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变为GTA的根本原因是的结果.准确地讲是基因结构中发生了(2)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①突变后的基因为基因;②突变后的基因不变.(3)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4)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概率为.53.如图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写出两个不同的缺点).(4)在实际生活中可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以上缺点:.54.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性发生变化,离子大量流向膜,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段.(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错误;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D正确.故选:A.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比较如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确定性动物中难以实现【解答】解:A、诱变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A正确;B、单倍体育种过程: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而其本身缺少抗病基因,因此不适宜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其它生物的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C正确;D、杂交育种能将不同植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因此该方法也能用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D正确.故选:B.3.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本题是对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频率改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回忆与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频率改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因此一种生物灭绝,不一定引起另一个物种的灭绝,A错误;B、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必然互为选择因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物种基因突变与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的联系,C 错误;D、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存在突变或选择,基因频率就会发生改变,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二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持平衡,不能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4.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是患者,12名未婚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A.7.5%B.6%C.5.6%D.8.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该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的色盲基因÷(2女性个体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100%.【解答】解:由题意知,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说明这18名女性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调查的人群中,色盲女性是10人,色携带者是12+18=30人,色盲男性是22人,因此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10×2+30+22)÷×100%=6%.故选:B.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组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A.抗体、载体、血红蛋白B.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C.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D.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2.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2)②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不会引起③pH 发生大幅度(3)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4)变化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 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其pH 会维持相对恒定A.0项B.1项C.2项D.3项3.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对照组应设为()A.用一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4.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①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②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和垂体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③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④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5.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不正确的选项()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e、f、gB.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C.B物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⑤完全恢复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7. 某人右侧下肢因受外伤造成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3.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4.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是患者,12名未婚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A.7.5%B.6%C.5.6%D.8.1%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 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6.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镰刀型贫血B.手足抽搐C.组织水肿D.尿毒症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8.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减少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发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图中的(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A .B .C .D .9.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有2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 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A .0.2和0.3B .0.3和0.5C .0.2和0.5D .0.3和0.310.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11.如图为DNA 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 .DNA 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 连接酶C .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12.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13.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C .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 .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15.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C.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16.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7.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子代C.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都可能引起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19.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能产生的变异是()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基因重组C.非同源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变异20.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21.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2.在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的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从而()A.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为下一次突触传递做好准备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D.使一个反射过程得以完成23.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24.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25.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A.B.C.D.26.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内流形成的2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物种29.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卵细胞B.初级性母细胞C.第一极体D.普通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30.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31.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3种,比例为1:1:2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3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33.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青蛙和蟾蜍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东北虎和华南虎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3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35.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36.以下是某同学对高中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其中最恰当的是()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裂增殖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C.生物出现新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37.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种现象在遗传与进化上属于()A.细胞识别B.抗性C.生殖隔离D.应激性38.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适者生存的结果39.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A.大肠杆菌B.质粒C.植物病毒D.噬菌体40.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出内环境的实例是()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42.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4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D.血浆中Na+的含量45.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①葡萄糖②血浆蛋白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尿素⑥血红蛋白⑦激素⑧水.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⑧C.②④⑤⑦⑧D.④⑥⑦⑧46.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淋巴、组织液47.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氧气是直接从()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B.周围的水中得到的C.组织液中得到D.血浆中得到48.下列腺体产生的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外液的是()A.唾液腺B.皮脂腺C.甲状腺D.胃腺49.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主要由于()A.淋巴管处发炎,管壁细胞大量凋亡B.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量增加D.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减少,水分过量渗入淋巴管50.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尿和汗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速率加快二、非选择题5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52.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该四人5号18的根本原因是的结果.准确地讲是基因结构中发生了(2)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①突变后的基因为基因;②突变后的基因不变.(3)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4)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概率为.53.如图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写出两个不同的缺点).(4)在实际生活中可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以上缺点:.54.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性发生变化,离子大量流向膜,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段.(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2017-2018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错误;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D正确.故选:A.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B、单倍体育种过程: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而其本身缺少抗病基因,因此不适宜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其它生物的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C正确;D、杂交育种能将不同植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因此该方法也能用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D正确.故选:B.3.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本题是对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频率改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回忆与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频率改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因此一种生物灭绝,不一定引起另一个物种的灭绝,A错误;B、生物是共同进化的,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必然互为选择因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物种基因突变与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的联系,C 错误;D、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存在突变或选择,基因频率就会发生改变,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二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持平衡,不能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B.4.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是患者,12名未婚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A.7.5%B.6%C.5.6%D.8.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该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的色盲基因÷(2女性个体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100%.【解答】解:由题意知,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说明这18名女性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调查的人群中,色盲女性是10人,色携带者是12+18=30人,色盲男性是22人,因此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10×2+30+22)÷×100%=6%.故选:B.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 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本题是考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回忆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T的基因频率为:T=20%+×60%=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t个体全部死亡,该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20%+60%)×100%=25%,Tt=60%÷(20%+60%)×100%=75%,因此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T=25%+×75%=62.5%.故选:B.6.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镰刀型贫血B.手足抽搐C.组织水肿D.尿毒症【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健康的保障.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若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则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血钙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而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解答】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发生改变,因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A正确;B、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含量过低导致,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B错误;C、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引起的,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C错误;D、尿毒症是肾功能异常导致尿素不能排出体外,肾功能衰竭导致,肾功能异常导致尿素不能排出体外,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D错误.故选:A.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