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赶海》的情节。

2.通过朗读、理解、分析等活动,养成愉悦的阅读体验。

3.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查找重要信息等。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情节。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

三、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的物品:茶几、挂图、布置环境等。

•学生需要准备的物品:课本、笔、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顽固”的字,从这个字出发,让学生们讨论一些“顽固”的事情,并引导学生们发现这些顽固的行为是否适应周围的环境。

例如:把头发弄乱、咬手指等。

然后,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在海边捉鱼的画面,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海洋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环节(40分钟)1.让学生阅读《赶海》这篇文章,并利用挂图向学生们大致介绍文章的主题。

2.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各个段落,并逐一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用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文章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

3.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针对每一段的具体情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详细的内容、情节、意义等,以达到对整篇文章的全面了解。

4.导引学生进行合作分组学习,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后感和问题意见。

在群体中互相探讨交流,养成愉悦的阅读体验。

3. 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获得学生的阅读反馈,结合自己的评价给出具体话语。

同时,鼓励大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换的方法,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组织与设计,学生们了解了作品的基本情节,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中间我们还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尝试交流感受,增强协作意识,为下次的教学活动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和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孩子和他的家人一起赶海捞鱼的故事。

本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它有着生动的形象、简单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赶海》也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赶海捞鱼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文本内容,准确阅读文本•掌握文本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加家庭情感•培养孩子们的勇敢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了解赶海捞鱼过程和方法•通过多次阅读和朗读,让孩子掌握文本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态度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老师首先可以和孩子们谈谈大海的神奇和美妙之处,引导孩子们对海洋产生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他们是否听说过赶海捞鱼这样的事情,以了解孩子们的预先知识储备情况。

最后,老师可以请孩子们翻阅一些图片,显示赶海捞鱼的情况,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阅读与理解老师可以将整篇文章分成几个段落进行解析,让孩子们逐段理解文章,掌握文本的大意和关键细节。

在孩子们理解每个段落之后,还可以与孩子们分享与自己相关的类似经历。

老师还可以要求孩子们朗读文章,让孩子们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

3.情感体验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并建立起情感共鸣,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如模拟赶海捞鱼的过程、制作赶海的海报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孩子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赶海捞鱼的方式,还能够增强对家庭团结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能体验到探索自然的乐趣。

4.知识总结在学习本篇课文的最后阶段,老师可以与孩子们共同总结文本的核心内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材基本情况《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材篇目,主要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沿海的沙滩上赶海捞海蟹的故事。

该篇的文本由张仲景所写,朱虹梅所画。

文章通俗易懂,讲述性强,文学特色突出。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学活动是依照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要求制定,并结合教材《赶海》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1.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听懂故事情节,领会文图的基本意义,初步感知文章中的文学形式;2.开发语言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实现阅读与口语表达的有效衔接;3.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丰富其课外生活,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与评析3.1 教学前准备1.教师获取教材及相关资源,并认真阅读教材;2.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并制定教学计划;3.教师检查教学制作、准备课件和教学PPT等教学辅助材料;3.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要旨在学生还未接触教材之前,教师先利用PPT图片或其它语言方式对本故事进行阐述、概括,使学生对于故事情节、主人公、文学特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3.3 阅读教材与视频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先观看配备海珍品的海滩。

接着,教师请学生深入阅读本文,比较故事中的场景与视频实景的异同,概括文章主要人物和环境,并进行情景复述,以便更好理解本文的特色。

3.4 分角色阅读与剖析文章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在分别出演“海边儿童”“海蟹”“寿水国王”等主要角色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让学生为角色设置形象化的台词,同时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情节规律和形象等情节。

3.5 互动体验并情感交流在理解文章主题及形式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捕捞的规律和技巧,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互动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情感交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选取的课文为《赶海》。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赶海的方法和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赶海的方法和知识,了解海产品的种类和用途。

2.能够初步识别出文中生词,完成生词表的记录。

3.能够朗读、背诵并理解文中内容。

4.能够就“是否需要赶海”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获得意义的信息。

3.将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辛苦和可贵,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赶海的方法和知识,了解海产品的种类和用途。

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3.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获得意义的信息。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初步识别出文中生词,完成生词表的记录。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介绍赶海的方法和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学习环节1.学生朗读课文《赶海》2.教师讲解生词,并由学生进行生词表的记录3.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语言、情感等进行分析和概括4.教师向学生介绍赶海的方法和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等资料进行说明和解释5.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对赶海进行口语交流,并记录一些关于赶海的感想和心得3. 巩固环节1.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朗读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3.学生展示自己记录的生词表和感想心得4. 拓展环节1.学生自由阅读相关的文章或杂志2.学生小组分别进行赶海体验或海产品的制作实践3.学生小组进行赶海小报或手抄报制作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学习生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能够较为流畅地阅读课文,对赶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了解大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赶海的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感受大海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场景的想象与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赶海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赶海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大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边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赶海的了解和经历。

(3)简介课文《赶海》,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 深入理解(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赶海活动有哪些习俗和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大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一、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方式。

•能够感受到海洋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爱护意识。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海洋环境和生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赶海》文章中的生物和环境。

•学会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生物和环境。

难点•在口语表达时能够准确使用描述生物和环境的形容词和动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可使用海洋或赶海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的美丽,引导学生捕捉图片或视频中的生物和环境。

2. 学习新知识(20分钟)a) 阅读课文•请学生认真阅读本课文,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海洋和生物。

•找出文中的特定词语并进行解释和概括。

•引导学生体验小林叔叔和爷爷在海边赶海的情境,了解到人类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b) 学习互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学生的手册中给出课文中出现的生物描述,让学生进行匹配,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的印象和认识。

•教师提问:什么是海藻?海星是什么动物?3. 基础巩固(2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在练习册上回答“填空”、“连线”、“选择”等简单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拓展延伸(30分钟)a) 让学生动手制作海洋生物•学生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作海洋生物模型或贴画等,模拟出不同的海洋生物形态和特征,以此来加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记忆。

b) 小组讨论与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讨论并描述所制作的海洋生物的形态、习性和生存方式等知识。

•学生可以共同想出描述贴在制作的模型上的形容词和动词等词汇,以此来巩固学习成果。

5. 总结回顾(15分钟)•教师根据所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再次梳理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考核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如练习册、制作的海洋生物模型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赶海”是指利用退潮时,赶去海边用各种方式捕捞海产品;(2)理解文中的词语“要紧”的含义;(3)学会读懂文中的内容,强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提高听、说、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思维能力;(3)注重学生合作与分享精神,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欢乐与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大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对集体生活的认同感,将小组意识与互帮互助意识植入学生心中。

二、教学内容:《赶海》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赶海”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词语“要紧”的含义。

2.难点:帮助学生读懂文中的内容,掌握文本的主旨。

三、教学步骤:1.铺设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赶海,”,并询问学生“赶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利用想象自由想象,并向同学交流。

2.导入教学(1)在情境中播放海边的音乐,使学生感到仿佛在海边,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介绍“赶海”,学生听根据课文介绍。

(2)老师宣读文章,让同学跟读,关注故事情节。

(3)教师呈现图片,“要紧”是什么意思?大声念一遍,并提供一些实际例子,盼望学生理解。

3.阅读理解(1)每组一名学生从课文中选出一个词语解释,并将其贴到相应的海洋生物图像上。

(2)小组协作,就“赶海”这段内容进行讨论,并归纳出10条与“赶海”相关的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4.练习与拓展(1)学生们利用课文中的信息,在小组里编写另一篇文章,介绍当地的一个节日,鼓励学生要好好加油,有序分工、协作完成此项任务。

(2)提醒学生“应试”并不是读并知道词语的头脑中,而是深刻懂得并能应用英语,教育你们追求能力而不是分数。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把学生们带入到“赶海”的实境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六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六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六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八个生字词:浪、升、降、汹、涛、退、潮、岸;2.能够理解并朗读整篇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和基本信息;3.能够模仿和朗读作者的语调和节奏,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和寓意;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发现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例如对自然的敬畏和善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寓意;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将其所想载入语言与文本之中。

三、教学内容1.整体教学策略通过朗读、讲解、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寓意。

2.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让学生再次回溯文章描写的情境,回忆海浪拍击海岸、涛声不止的场面,为学生连接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朗读教师或学生以流畅的语调朗读全文,注意语调和节奏,引导学生模仿尽可能地还原文本的情感和氛围。

(3)了解生字词教师为学生依次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并告知其用法和含义。

(4)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如:文章主要在讲什么?用什么句型、用词传递了什么感觉?(5)讨论文章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自由写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收获经验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并流利朗读;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文章背后的情感和寓意并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并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引导学生走向了生动、优秀的体验式学习之中,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局限和束缚,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真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真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真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赶海》这篇课文的基本意思。

2.学习《赶海》中的生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意思,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将该故事讲述出来。

难点:1.学习生词,并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它们。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并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自学环节老师课前准备好课文资料,将其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独立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标注不理解的生词或需要提问的部分。

学生在自己阅读后,老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组织阅读环节老师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中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理解,解答生词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在小组讨论后,老师可以再安排学生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分享彼此学习的体验。

在班级讨论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下问题:•你们如何评价文章?有哪些语言表达让你们感触特别深?•你们对文中“捉蟹”的部分有何体验?有没有类似的活动去过?•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孩的聪明才智?•本篇课文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3. 思考输出环节每个小组提供一份思考分享报告。

在报告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课文学习中的收获和观点,并与同学分享彼此思考和感受。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传达了哪些思想和价值观?2.除了语言表达,文中还有哪些引人注目的艺术手法?3.你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有了哪些感悟,从而对生活有什么启示?四、学生作业阅读并加深对《赶海》的理解,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中学习,撰写一份感悟总结。

每个学生提交一个500到1000字的作文,内容可以是自己的阅读感受或对课文中某个情节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对于学生而言,本节课呈现了一种几乎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故事情节,概括文中人物2.能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3.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赶海的情景,丰富课文意境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和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故事情节2.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赶海的情景难点1.纠正发音错误2.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和编写一篇短文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2.电脑或平板电脑课前准备1.复印课件教材2.准备好教学PPT四、教学内容及流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海边的风景画面,营造出赶海的场景氛围。

2.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也在海边赶海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错误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让学生跟读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2.教师在辅导学生跟读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 分组合作,理解课文故事情节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讨论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讨论水平和合作能力。

4. 教师导读和点拨,丰富课文意境1.教师结合多媒体PPT,对课文情节进行详细阐述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增加课文的艺术魅力。

2.教师注重言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效果。

5. 扩展课程1.利用多媒体PPT展示海洋生物图片、海浪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神奇和潮水的浪漫。

2.鼓励学生口述和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用意和灵活运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记忆、口述和写作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且还增进了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悟和认识。

同时,也证明了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赶海》的故事情节及主题;2.学习认读生僻字“海螺”、“蛤蜊”、“海胆”;3.学会用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4.能够借助阅读理解题目,了解故事细节。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僻字“海螺”、“蛤蜊”、“海胆”。

2.使用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海螺”、“蛤蜊”、“海胆”这些生僻字汇。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故事阅读法、情感价值教学法。

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故事讲解要点;2.确定教学材料:故事《赶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二)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富有分析含量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课堂引出下面的问题:1.图片中的人物有哪些不同,分别在做什么?2.这些人物与我们有没有相似之处?(三)核心教学环节1.新词认读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表现,让学生学会认读“海螺”、“蛤蜊”、“海胆”这些生僻字汇。

2.故事阅读教师讲解课文,让学生跟读,加深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阅读后,师生讨论一下故事的主题与道理。

3.主题思考学生通过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以下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是如何展现的?•故事最后的意义是什么?4.阅读理解给出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细节,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让学生创设一个学习任务,借助生活中的故事、事例,体验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

(五)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所学,进行总结性发言,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我们学到了什么? 3、我们还要怎么学?(六)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当课后作业发下去,进一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课程背景《赶海》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讲述小女孩和父亲赶海的故事,呈现了大海的广阔和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同时也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赶海》一文,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赶海的意义、过程与技巧,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3.掌握故事情节语言文字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概括。

4.熟练掌握新词和生字词,并加强对语音、语义及语用的理解。

能力目标1.能够理性思考、感性体验,从一篇故事中提取信息、推理、归纳和总结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语文活动促进孩子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领略海洋、自然之美,提高海洋环保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亲情意识,激发学生与父母促进良好感情的愿望和动机。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导入,将学生的思维紧密地与“赶海”这个主题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赶海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1.挑选一幅赶海的场景图片向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就此图片分类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2.引发学生对赶海的好奇心,带领学生了解赶海是干什么事情,有哪些好处和意义。

阅读(25分钟)阅读一文,告诉学生海洋之美,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教师读几段文中常见的新生字词、生词,由学生进行词义推理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汇,“赶海”、“捕蟹”、“螃蟹”、“海神庙”等。

3.将阅读内容分段进行介绍和概括,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词语等观察型的方式理解课文。

感悟(30分钟)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感悟海洋之美,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1.通过让学生用丰富绘画的形式感受海洋之美,自行绘画自己理解赶海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常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天赋。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12个生字词,会念绿线格中的8个生字。

3.设置情境,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及自己入情入境的体会,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师:大海这么美丽,这么有趣,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大海的动态画面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畅所欲言,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板书:赶海(师把赶用红粉笔写,海用蓝粉笔写)师:同学也许会纳闷,老师为什么把赶写成红色,海写成蓝色呢?谁能猜透老师的心思?(理解赶海的意思)[教师故弄玄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主动探索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1.通过刚才学生对赶海一词理解的回答,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回去预习得可真认真,接下来老师可要好好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

首先请大家告诉老师,你回去是怎么预习的呢?2.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

老师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有自己的预习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

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检查预习情况。

(1)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生字:暑舅努甘夹痒虾捏俘虏偏载(用多种方式朗读,重点指出夹和载是多音字,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该读什么音。

)(2)师:接下来我们要增大点难度,大家能接受挑战吗?分组出示词语:暑假舅舅偏西满载而归哼螃蟹嘿努努嘴儿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哎哟大螯夹住大虾咦痒痒的一捏俘虏(分三部分指名学生读,连起来读,让学生了解老师分组出示的用意,初步熟悉课文。

)(3)指导难写易错的字:如:舅、俘、虏,并让学生讲讲如何识记。

[识字是最基础的东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教师用激励教学,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运用词语分类,初步了解课文,一举两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

其中,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教案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册《读写故事·识字篇》的教材内容《赶海》为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1.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3.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积极关注。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学内容《赶海》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小男孩和爷爷一起去赶海的过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沿海生活,知道海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海洋知识和词汇。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通过投影软件或者其他多媒体方式播放一段与海洋、沿海生活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阅读故事教师与学生一起读《赶海》这个故事,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印象深刻。

随着教师的解读,让学生逐渐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并让学生读几段语篇,及时核对理解情况。

Step 3:复述故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嘱咐学生注意筛选重点,形成文本概括。

Step 4:学习重点词汇教师根据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点,总结不熟悉的词汇及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Step 5:讨论和思考教师引领学生针对这个故事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Step 6:写作根据教师给出的写作指令,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切实地应用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一、教学目标1.了解赶海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相关海洋知识,激发学生对赶海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2.理解赶海的意义,品味生活中的小幸福,在情感与心理上得到满足;3.加深对汉字积累的理解,掌握汉字写作的技巧,在读懂与写作中进行自我表达;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赶海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相关海洋知识,理解赶海的意义,加深对汉字的认知与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赶海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和课堂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教学设计1. 导入(10分钟)1.利用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2.列举赶海的活动场景,问学生这些场景出现在哪个时间段?有什么意义?3.引导学生兴奋情绪,了解赶海对于海边村庄的重要性。

2. 课中(25分钟)1.读课文,呈现多样式的重要印象,带领学生产生目光和感受;2.解释汉字的意义,展示汉字的书写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用笔的认知和练习;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赶海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赶海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激发学生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分享个人感受和切身体验。

3. 独立写作(20分钟)1.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合作构思;2.通过一定的课堂小组互动,让学生发表个人关于赶海的看法,并组合成几段独立的叙述,加深对汉字的认知;3.让学生一起完成自己的感想和想象,然后进行分享和点评,增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 课堂互动(20分钟)1.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分享,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2.两个小组可以互相评判,为对方提供意见和感性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自由思考;3.教师与学生集体反思,或者通过小组展示,呈现学生的写作成果,以便学生评判自己的汉字级别。

5. 课堂总结(5分钟)1.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看法;2.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评价;3.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巩固所学的汉字和语言知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习俗和乐趣,了解大海的壮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赶海的看法和体验。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赶海的习俗和乐趣,感受大海的壮丽景色。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赶海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赶海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自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景的作文。

3. 调查了解家乡的赶海习俗,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团队讨论的结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海边或渔村,亲身体验赶海的活动。

2. 邀请当地渔民或海边的居民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赶海经验和故事。

3. 开展赶海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赶海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九、课程资源1. 与赶海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articles。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朗读《赶海》课文,理解语文大意,掌握词语“海滨”、“船夫”等,感受节约粮食的正确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心、节约意识;3.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朗读《赶海》课文,掌握词语“海滨”、“船夫”等;2.教学难点:感受节约粮食的正确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老师为学生展示一张鱼市场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去过鱼市场吗?在鱼市场里你们看到过什么?(在这个问题引导下,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海鲜市场”、“渔民”等概念)2.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渔民,鱼市场会是什么样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出《赶海》的主题)3.引导学生背诵一句话:“生产是第一需要”,让学生了解节约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并理解(30分钟)1.教师读一遍《赶海》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生词:“海滨”、“船夫”等。

3.让学生自主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教师出示PPT展示《赶海》中人物形象,通过图片说明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情感丰富和不同情感的表现方法。

3. 朗读课文(20分钟)1.教师再次读一遍《赶海》课文。

2.让学生分组读课文,进行角色分配。

每组读完之后,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氛围和人物情感表现课文。

4. 感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20分钟)1.教师为学生展示肝脏和两个月内消耗的食物量,让学生了解食物对人身体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节约粮食?3.通过事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餐厅浪费粮食的行为和粮食的浪费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4.让学生召开环保会议,进行讨论节约粮食的方法和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5分钟)1.作业一:默写《赶海》中的生词,并总结出同义词、反义词。

2.作业二:写一篇100字文章,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简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次《赶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语言环境,通过图片、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赶海》中情节,感知课文情感,进而达到掌握词语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赶海》的内容和意义,明确故事情节。

2.能在老师指导下朗读课文,为营造生动活泼的赶海场景创造氛围。

3.能根据课文提供的语境,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短语,并能在造句时使用它们。

4.能书写字词:海、桥、岸、钓竿、有趣、社会主义等。

二、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和描述课文的情节。

2.熟练掌握重点词汇及短语的意思,并在造句时使用。

3.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生动活泼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生僻字,如“嵩”,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解读。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如“家财万贯”等,为学生理解故事提供帮助。

四、教学材料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赶海》一文,黑板、彩笔、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口述:“大家都是海边长大的小朋友,一定和我一样喜欢去海边捉鱼、玩耍吧。

你们知道有什么职业是和海相关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故事,讲述的就是和海相关的故事。

”(2)教师出示板书,引导学生思考标题“赶海”的含义。

(3)教师将学生引导到地图上,见于海、山、河、城市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些海边的事情,如海浪、海鸥等。

(4)教师指出在课文中会提到很多与海有关的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讲授(1)教师朗读《赶海》故事,然后让学生跟读,从头到尾的朗读一遍,目的是要让学生熟悉故事背景和情节。

(2)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海边的画面,并向学生介绍钓鱼的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关注其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如“海燕”、“嵩”,并且为学生解释故事中的一些成语,如“家财万贯”等。

(三)小结和评价(1)教师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赶海》故事,故事中让我们了解了钓鱼的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的词汇。

同时,在我们阅读故事时,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成语,如威风凛凛、家财万贯等。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采用拨轮评价法或其他教学评价方法。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设计(精选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实力目标培育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实力和阅读想象实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酷爱大海、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干脆导入:同学们,今日俺们接着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日,老师就满意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家乡》。

同学观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

真壮丽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觉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日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沟通。

老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好玩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老师巡察。

5、读后沟通,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好玩?好玩在哪?选一件你最感爱好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好玩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老师巡察。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觉大家刚才读得都特别仔细。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爱的句子。

2、指名沟通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依次来讲)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时常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逐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爱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仔细,摸得细致)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兴奋的心情?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特点本篇教案是针对小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小学生读物《赶海》进行的设计。

该篇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语言简单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内容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叙述顺序清晰,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程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海”这一主题的相关词汇和知识,包括认识海的概念、海洋生物、海上工作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常识;•能力目标:通过品尝鲜活的语言和情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赶海》这篇文章了解勤劳、勇敢、诚实、乐观、合作等美德,激发学生对这些美德的喜爱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本篇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领略大海的广阔壮丽和海洋生物的神奇多样,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敬畏和理解。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2 教学难点本篇教材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舢板”、“海涂”、“乐此不疲”等词汇的认识和运用。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描述等方式进行书写。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看图说话法、问答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等。

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描述等方式进行书写。

3.2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如,教师可以问道:“同学们,你们见过海吗?海是什么?就在海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猜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2:阅读教材在我们让学生开心安排好情感的同时,学生也在这种快乐中不知不觉地从中学到了关于海、关于勤劳的一些知识,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多媒体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赶海是一件趣事。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满载而归束手就擒等,并了解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2.能力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利用媒体插图抓住空白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1 / 7
凭借媒体加强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了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文章开头巧妙地引用歌词,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我的第一次赶海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蟹,捉虾是记叙的重点,写得具体生动。

结尾再一次引用题词,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课文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范文最新推荐------------------------------------------------------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

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有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传播媒体结合应用,有雄伟壮观的视频,有激情震撼的背景音乐,有生动清晰的背景图象,营造氛围,辅助讲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种教学软件,利用Webzip下载Intener网上的大海风光图片,以及歌曲《大海啊,故乡》,利用Frontpapge2000,进行图片处理,利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堂课就是利用多媒体唤起学生记忆之中已有的表象,展示教材的内涵部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
3 / 7
的创新思维迸出火花。

通过环境或学习对象的再现。

(一)再现情景,激发共鸣
教师行为:
提问:1你们喜欢大海吗?王老师有个朋友刚从青岛回来,他带回了许多漂亮的海景照片,大家想看吗?2提问:能说一说看后的感受吗?
学生行为:1观看屏幕、感受海之美 2学生谈感受
设计思路及分析: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好开头,对于生活在武进地区的学生,海是陌生的,为了激起他们与小作家的共鸣,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组大海的风光图,并以歌曲《大海啊,故乡》为背景音乐,产生了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热爱大海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课伊始,情亦生,为学习的深入搭建了感情的平台。

(二)想象场景,读中体验
---------------------------------------------------------------范文最新推荐------------------------------------------------------ 教师行为: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几句话写出了我热爱大海?2刚巧,赶上退潮,退潮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能读出海浪的哗哗声吗?3小作者见到这么美的情景,多么兴奋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去分享小作者的快乐
学生行为:1交流找出闹兴奋两个词 2听海浪声,个别朗读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及分析:构成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造型、功能和表现功能,学生美读后形成融会了朗读者情感的体验,并对这一体验进行再加工深化,使之更加丰满鲜明。

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大海的形象,体会小作者着急去海边的急切的心情。

(三)观察场景,读中感悟
教师行为: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来到大海边,只见远处----。

这时,沙滩上----。

近处----。

1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吗?2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有趣味,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可以小组交流。

3(媒体出示捉螃蟹和捉小虾的句子),你能读得有趣,让大家听得有趣吗?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
5 / 7
读一读,同学们愿意和我合作吗?
学生行为:观看屏幕,感受赶海的乐趣,组织语言,练习说一段话。

2小组交流趣事。

3练读
设计思路及分析:把课文插图搬上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反复朗读来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有序地说一段话,并从中感悟到大海的乐趣。

通过文字幻灯片来理解重点词句,我制作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句话的文字幻灯片在讲解时,让重点词武将改变成醒目的颜色,点击它,文字下面立刻出现京剧中武将的舞台形象,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武将的借代意义,对这一讲半天也说不清的舞台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从而更易感悟出捉虾的乐趣。

(四)回归整阅,升华情感
教师行为:1播放课文录音(最后两节),我的战利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2赶海有那么多的收获,大家高兴吗?一起来体会这份喜悦之情吧!3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行为:1听课文录音,想象还会有哪些战利品理解满载而归2莫读最后两节,跟唱歌曲。

---------------------------------------------------------------范文最新推荐------------------------------------------------------
设计思路及评析:采用很自然的过度语引出课文录音,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而是在欣赏一场演出。

自然合理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了战利品,通过默读升华情感,从而激起学生对大海的无限热爱。

歌曲首尾呼应,深刻地体味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