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气体整体流动
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 的气体运动,称为整体流动。 温度、气压、降水、灌溉水的挤压等都可以引起 气体的整体流动。
4.3 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一)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的发育 ①种子萌发需水分与氧气、氧气不足烂种;②根系生长需一定氧气, 氧气含量低不长新根,氧气少烂根;③不同作物缺氧的忍耐力不同。
在三相组成中,土壤水分的热容量最大,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最 小,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热容量介于两者之间(较稳定)。 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土壤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湿(水多气 少),土壤热容量大,温度变化愈慢; 土壤愈干燥(水少气多),土壤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变化愈大。
2、土壤导热率
土壤热量由热量高处向热量低处传导。土壤传导 热量的性能即土壤导热性。 导热率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 面积土壤传导的热量,单位J/cm.s.℃
二、土壤水、气、热的调控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水、气、热状况 (1)完善田间排灌系统 (2)建立防护林带 (3)培肥土壤:改善结构,水气并存
(二)合理排灌,控制水分,调节气、热 ---早春秧田“日排夜灌”,有利于保温,防止 冻害; ---炎夏“日灌夜排”,可降低土温 ---稻田管理中有“浅水灌溉”、“排水晒田” 等措施,有利于调节土温,兼有调节空气的效 果
(三)合理耕作、轮作、蓄水、通气、增温 1、深耕: 使耕层疏松,减弱毛管作用,增大孔隙,因此 增加透水蓄水能力,减少土壤蒸发,改善土壤 通气状况,降低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有利于 土壤增温
2、中耕 中耕可以疏松表土,切断毛管,减少蒸发, 有助于表土升温 3、轮作和垄作 ---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垄作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增加了土壤接受 阳光的表面积,增加土壤蒸发,有利于土壤升 温,是低湿地改善水、气、热状况的有效措施 之一。
3. 土壤导温性(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的变化决定于土壤的导热性和热容量。 那么在一定的热量供给下,能使土温升高的快慢 和难易则决定于其热扩散率。
指在标准状态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1cm的距离内 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截面的热量。 用K表示。
3. 土壤导温性(土壤热扩散率)
热扩散率可以用来衡量土温的变幅。 土壤热扩散 率与导热率和热容量的关系如下:
• 直接测定这些物质的绝对数量十分困难,一般 都通过测定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电位(EH) 来衡量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Eh E 0
[ 氧化态] 59 log (mv) n [ 还原态]
4.5 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土壤通气性能取决于土壤中通气孔隙的大小和多少。 从植物生长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来看,要求土壤 中孔隙大小分配适当,即能保证土壤有适量的水分,又 要有足够的空气以保证植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
三、土壤热量平衡
土壤热量平衡也就指土壤热量的收支情况。 土壤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部分以太阳辐射形式返 回大气,部分消耗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部分向下层土壤传 导,剩余的热量用于提高土壤温度。
地表辐射 水分蒸发
• • • • • •
提高土温
Q=E-Q1-Q2-Q3 Q→用于土壤增温的热量 Q1→地表辐射损失的热量 Q2→土壤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Q3→其它方面的热量损失 E→土壤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在一定的地区E值一般是固定的, 所以在Q1、Q2、Q3 等方面的 支出减少,土壤温度增加, 否则土温下降。
(二)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因素
• 1.土壤颜色
• 深色土壤吸热快,反射少,升温快。
• 2.土壤质地
• 砂土孔隙多,热容量和导热率都低,故增温冷却剧烈,群 众称之为“热性土”,所以早春砂性土可较一般土地提早 播种。 • 粘土孔隙少,热容量和导热率都大,故增温冷却缓和,群 众称之为“冷性土”,播种必须推迟。 • 3.土壤松紧与孔隙状况
• 疏松多孔的土壤,增温冷却剧烈。紧实少孔的土壤增温冷 却缓和。
四、土壤水气热的调控
一、土壤水、气、热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土壤水、气之间的相互关系 水多气少,水少气多 2、土壤水、热之间的相互关系 含水量高时,土壤热容量大,土温不易变化,稳温。
3、土壤热量与空气之间的关系 土壤空气的扩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 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地影响土壤 空气的组成。
二、土壤的热量平衡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 ①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这是土壤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也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最初来源,太阳辐射能是极其巨大的, 达到地球的只是太阳总辐射能的很小一部分,大约是20亿分 之一。
• ②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是一个放热过程,释放出的热 量,一部分被微生物自身利用,大部分用来提高土温。 • ③地热: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传导作用达到地表热量,地热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极小,但地热异常地区,比如温泉、火山 口附近,地热对土温的影响就比较大。
4.5 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 措施: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过高,土壤 水分过多 土壤过湿,表土板结 质地粘重,通气孔隙数量不足 排水 中耕、松土 增施有机肥料
第五节 土壤的热性质
☻ 一、土壤的热量来源 ☻ 二、土壤的热特性 ☻ 三、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及其调节
一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热量对土壤微生物活动,植物的生长、土壤物理、 化学过程均有较大影响。 因此,土壤热量是土壤肥力四大要素之一。
第四节、土壤空气
2.4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也是土壤的肥力因素之一。
2.4.1 土壤空气的组成 土壤组成的特点如下: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 倍; (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 (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 • • •
向下传导
四、土壤热性质
土壤接受热量后,土温升降的速率及变化
幅度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热性质,土壤的热 性质主要包括热容量、导热性与导温性。
1、土壤热容量 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
或降低1 º C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焦耳数 叫做土壤热容量 。
四、土壤热性质
K=
λ Cv
土壤热扩散率的大小反应土壤导热引起土壤温度 变化性能的强弱,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土壤含水量 ,干土易升温,湿土不易升温。
三、土壤温度变化
• 土壤热量基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 所以土温也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 • (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 1.概念 • 土表日间增热和夜间冷却所引起的土温昼夜变化,称土温日变化。 • 2.特点 • (1)土表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3-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晨5-6点。 • (2)土温的日变化幅度以表土最大,愈向深层变幅愈小,到40cm处已 没有太大的变化。 • (3)白天表层土温高于底层,晚间底层土温高于表层。
• (3)在升温阶段,表土温度高,底土温度低,热量由土表向下传导;在 降温阶段,则相反。
四、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条件 (一)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环境因素
• 1.纬度 • 高纬地区,由于太阳照射倾斜度大,地面上单位面积上接受太阳辐射能就 少,土温低。而在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在地面上,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太 阳能较多,故土温较高。 • 2.地形 • 高山大气流动频繁,气温较平地低。原因是土壤接受辐身能虽强,但由于 与大气热交换平衡结果,土温仍低于平地。 • 3.坡向 • 一般南坡、东南及西南坡照射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大,受热多,土温高。 • 4.大气透明度 • 透明度好,白天地面吸收辐射能较多,土温上升快,夜间土壤散热也多, 因此昼夜温差大;反之,情况正好与上述相反。 • 5.地面覆盖和雪覆盖 • 地面有覆盖时,土温变化小。(原因是白天可阻止太阳直接照射,夜间可减 少地面散热)。
• 铁、锰等变价金属元素,当土壤处于氧化 态时(即Eh较高),主要以三价铁存在, 运动性差,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Eh低时, 以溶解度较大的二价铁存在,对植物有效 性高。
• 金属元素如果以氧化态存在,则有效性降 低。
• 土壤含水量少,呈氧化态时、有机质矿化 速率较快,养分释放快,不利于有机质保 存。 • 土壤含水量多,呈还原态时、有机质矿化 速率较慢,养分释放慢,还原性物质积累 过多,不利于植物生长。
(二)土壤通气性的机制
1、气体扩散 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 这是土壤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形式。 土壤呼吸: O2(大气) 土壤 CO2(土壤) 大气
其原理服从气体扩散公式: F = -D〃dc/dx 式中: F是单位时间气体扩散通过单位面积的数量; dc/dx是气体浓度梯度或气体分压梯度; D是扩散系数,负号表示其从气体分压高处向低 处扩散。 由上式可知,气体分压梯度是引起土壤空气扩散 的主要动力。
土壤热的传导总是由土温高处向土温低处。
土壤的导热率也和土壤的三相物质比率有关。
土壤组成
导热率 [cal/(cm·s·℃)]
表 6-16 土壤各组成成分的导热率 矿物质 水分 空气
0.004-0.005 0.0014 0.00005
干燥土壤
0.0003-0.0005
矿物质的导热率最大,约为空气导热率100倍,其次是土壤水分, 比空气大25倍,土壤空气的导热率最小。 影响土壤导热率大小因素是: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松紧度和 孔隙状况。 • 当土壤干燥时,孔隙被空气所占领,导热率就低。 • 当土壤湿润时,孔隙被水所占领,导热率增大。
(二)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 1.概念 • 土温以一年为周期的变化。 • 2.特点 • (1)土表的月平均最高温度在七月或八月,最低在一月或二月。 • 一月(二月)至七月(八月)为升温阶段,七月(八月)至次年一月(二月)降 温阶段。 • (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的年变幅逐渐减小以至不变,最高、最 低温度的出现时间也逐渐推迟。
4.4土壤通气性的衡量
比较使用的衡量指标有二: (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2)土壤的通气孔隙度(土壤容气量)
• 1、土壤通气孔隙度(%) • 一般非毛管孔隙度15-20%为良好,<10通气不 良,10-15中等。 •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 在土壤中,通气条件越好, Eh值越大,土壤的 氧化性越强。 • 如水分含量较高,Eh就小,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二)土壤空气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①氧气多少影响矿化,影响养分供给;②影响根对养分吸收,如玉 米缺氧对养分吸收能力依下列次序递减:K>Ca>Mg >N >P; ③影响养分存在形态,一般氧化态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三)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抗病性 通气不良产生还原性气体H2S、CH4、H2等会严重危害作物生长, CO2过多致使土壤酸度增高,致使霉菌发育,植株生病
以重量为土壤计量单位时,叫重量热
容量,用C表示,单位为J/Kg· K。
用容积为土壤计量单位时,叫容积热
容量,用Cv表示,换算:Cv=C×ρ
ρ:土壤容重
土壤热容量的数值,与土壤三相物质组成比例 以及各相的热容量有密切关系。
土壤组成 重(质)量热容量 [J(g· K)-1] 容积热容量[J(cm3· K)-1] 土壤空气 1.0048 0.0013 土壤水分 4.1868 4.1868 砂粒和粘粒 0.75—0.96 2.05—2.43 有机质 2.01 2.51
2.4.2 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 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
(一)土壤通气性的重要意义
其重要性在于补充氧气。 如果没有大气氧气的补充,土壤中的氧气将迅速 被耗尽,缺氧将严重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影响 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一些有毒的还原性物质的累积将毒害根系,严重 时会使植物死亡。 因此,土壤必须具有一定的通气性。
• 一般旱地土壤Eh值在200-700mv之间, 养分供应正常; • Eh>700mv土壤处于完全氧化状态,有机 质迅速分解,铁、锰等微量元素氧化析出, 植物易患缺绿症; • Eh<200mv土壤进行强烈还原作用,硝酸 盐开始消失,出现大量NO2-和Mn2+,严 重影响作物生长。
• 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 养分转化和养分形态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