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局外视角解决企业现实中的税收难题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案例一:乐迪嘉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并在英国、法国、中国分设怀德公司、赛尔公司、双喜公司三家子公司。

怀德公司为在法国的赛尔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怀德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格,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赛尔公司;再由赛尔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中国的双喜公司,赛尔公司利润率20%;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英国50%,法国60%,中国30%。

乐迪嘉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怀德公司以每匹布2800元的价格卖给中国的双喜公司,再由双喜公司以每匹3400元的价格转售给法国的赛尔公司,再由法国赛尔公司按价格36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

(一)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 =360000(元) 则对此项交易,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360000=560000(元) (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 =120000(元) 双喜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 =180000(元) 则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 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560000-400000=160000(元) 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英、法、中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税法案例分析

税法案例分析

税法案例分析概述税法案例分析是对国内外实际发生的税收争议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税法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法的规定和适用,探讨各种税收争议的解决方法,为税务从业人员和纳税人提供经验和启示。

案例一:企业所得税争议案例某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将一笔巨额费用归为研发费用,并享受税收优惠。

税务机关质疑该企业的研发费用是否真实,认为其存在虚假抵扣行为。

经过多轮审理和调查,法院最终认定该企业的研发费用属于虚假抵扣,要求其重新缴纳企业所得税和罚款。

该案例引发了对企业所得税抵扣政策的关注和探讨。

一方面,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税法规定,确保抵扣的费用真实有效;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应加强对企业申报的监督,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案例二:增值税发票管理案例某公司在购买商品时,使用虚假增值税发票报销,并获得了相应的税额退还。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的虚假增值税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该案例揭示了增值税发票管理中的问题,包括增值税发票的真伪鉴别、税务机关的监督能力、企业自查自纠的重要性等。

通过该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完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的建议,提高增值税征管水平。

案例三:个人所得税逃税案例某个体工商户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故意隐瞒部分收入,以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税务机关通过核对其银行流水和相关交易记录,最终查实了该个体工商户的逃税行为,要求其补缴个人所得税和罚款。

个人所得税逃税案例常见且具有普遍性。

这一案例提示了纳税人要诚实守信,按照税法规定申报个人所得税,避免逃税行为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结论税法案例的分析对于深入理解税法的规定和适用,探索税收争议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有效的税收管理措施,提高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意识,增强税务机关的监管能力,为税收征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档要求:1200字以上,无图片和网址,不涉及邮箱地址。

税法中的税收争议案例分析

税法中的税收争议案例分析

税法中的税收争议案例分析税收作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征收和管理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关系,因此在税法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税收争议案例。

本文将通过分析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探讨税法中的税收争议,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企业所得税税收争议甲公司是一家IT企业,甲公司为了避免高企业所得税负担,将一部分利润通过高额的技术服务费用转移到乙公司名下。

税务机关发现了这种行为,并对甲公司征收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甲公司不服税务机关的决定,提起了行政诉讼。

该案例中的税收争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分成安排是否符合税法规定;二是税务机关是否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税收规定。

解决这一争议的方法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加强税法的明确性和适用性,明确企业利润分成的原则和标准,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争议点;二是增加税务机关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税法的解释和执行,避免对纳税人的不当征收。

案例二:增值税税收争议某国家规定了一项新的增值税政策,将农产品的销售税率从13%降低到11%。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税务机关却错误地将某些农产品的税率提高到15%,导致农民们无法享受新政策带来的减税效果。

农民们为此向税务机关提出了抗议,并要求重新调整税率。

该案例中的税收争议主要涉及税务机关的错误操作和执行问题。

为解决这一争议,应加强税务机关的专业培训和事前事后的监管,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准确理解税法的能力。

同时,对税法进行细化和规范,明确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细则和操作标准,避免税收规定的模糊性和漏洞所导致的税收争议。

案例三:个人所得税税收争议乙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他通过公司的股票期权计划获得了一笔巨额收入。

然而,税务机关认为乙先生的股票期权收入应当计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并对其征收了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乙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合法收益,不应纳税。

该案例中的税收争议存在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的界定上。

建筑企业疑难问题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案例解析

建筑企业疑难问题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案例解析

建筑企业疑难问题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案例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建筑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实体经济企业,其涉税处理和司法实践往往备受关注。

在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其中涉税问题尤为重要。

合理处理涉税问题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可以避免因税务风险而带来的法律纠纷。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进行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的解析。

一、案例一:建筑企业虚开发票案某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应纳税额,存在虚开发票的行为。

税务机关对该企业展开了调查,最终认定其虚开发票的事实,并依法进行了涉税处罚。

分析:虚开发票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属于偷税漏税行为。

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虚开发票等行为,不仅损害了税收利益,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建筑企业在涉税处理中,务必做到合规经营,如实申报税款,合法避税。

二、案例二:建筑企业项目款挪用案某建筑企业负责人在经营过程中,将项目款挪用于个人用途,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被业主发现后,对企业提起了民事诉讼。

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项目款挪用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信誉,还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在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中,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监督资金流向,确保项目款使用合规。

如遇到项目款挪用等问题,应积极与相关方沟通解决,尽量避免法律纠纷。

三、案例三:建筑企业合同纠纷案某建筑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合同,但在交货过程中发生了纠纷,导致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最终,供应商提起了诉讼,企业被判定违约并赔偿损失。

建筑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应明确权利义务、交货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发生纠纷。

在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中,企业应认真履行合同约定,如遇纠纷应及时协商解决,避免涉及司法程序。

总结:建筑企业在涉税处理与司法实践中,应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内部管理,注重合规经营,预防风险,防止发生法律纠纷。

只有通过合规经营、规范管理,建筑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跨境投资税务筹划案例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跨境投资税务筹划案例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跨境投资税务筹划案例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进行跨境投资。

然而,跨境投资所涉及的税务问题却往往复杂多变,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享一些跨境投资税务筹划的成功案例,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

案例一:公司A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公司A是一家中国企业,想要在某国外市场进行投资。

根据该国的税法,外国投资者需要缴纳所得税。

公司A找到了专业的税务顾问,根据对该国税法的了解,他们采取了以下筹划方案:1. 利用本国与目标国家之间的双重征税协定,避免重复征税。

2. 在目标国家设立子公司,将该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降低纳税额度。

3. 结合目标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负担。

通过上述筹划方案,公司A成功实现了在目标国市场的投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案例二:个人B海外收入申报个人B是一位中国高级经理,工作期间在国外公司工作超过6个月。

根据中国税法,个人B需要将海外收入进行申报和缴税。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额,个人B咨询了专业税务顾问,并采取了以下筹划方案:1. 利用中国的居民个人所得税协定,避免重复纳税。

2. 合理申报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如海外住房租金等。

3. 在符合法律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个人所得税规划,尽量降低税负。

通过上述筹划方案,个人B成功减少了海外收入的纳税金额,既满足了法律要求,又降低了经济负担。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1. 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至关重要。

他们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法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策划方案。

2. 充分利用双重征税协定和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协议和政策为跨境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减税利好,合理规划可以最大化地享受这些优惠。

3. 了解申报义务和纳税规定。

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目标国家和本国的税务法规,遵守相关的申报义务和纳税规定,避免出现纳税违规的风险。

4. 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税务筹划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务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的设备购置税务筹划某制造业企业计划购置一批价值 500 万元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企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直接购买设备;二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取设备。

如果直接购买设备,根据相关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在购置当年一次性扣除设备价款的一定比例作为成本,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1000 万元,设备购置可扣除 50%的价款,即 250 万元。

那么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减少为 750 万元,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将减少 250×25% = 625 万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若选择融资租赁方式获取设备,租赁期为 5 年,每年支付租金 120万元。

根据税收政策,融资租赁的租金可以在支付当年全额扣除。

在租赁的前 5 年,每年企业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120 万元,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每年减少 120×25% = 30 万元。

5 年累计减少企业所得税 150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短期内,直接购买设备一次性扣除的税收优惠更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融资租赁方式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减少企业的税负。

最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状况、现金流需求以及长期发展规划等因素。

案例二: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务筹划某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创新。

在税务筹划方面,企业充分利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

根据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在税前摊销。

假设该企业当年研发费用为 300 万元,其中 100 万元形成无形资产,200 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税务工作教程之税收征管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教程之税收征管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教程之税收征管案例分析税收征管是税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税收的准确征收和及时缴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税收征管案例,探讨税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税收征管的实践操作。

案例一:企业逃税行为的应对策略背景:某公司A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逃税手段,恶意避税,并实施了虚假报税等行为。

分析:通过对该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司A的利润异常波动,且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其纳税金额较低。

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初步判断该企业存在逃税行为。

解决方法:首先,我们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享信息并形成合力,同时加大对涉税企业的监管力度。

其次,通过税务数据分析,可追溯该企业的交易记录,查明其逃税行为的具体细节。

最后,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案例二:跨境电商平台的税收征管问题背景:某跨境电商平台B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外国商品,并通过跨境支付结算平台C进行在线支付,但C平台未按规定行使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

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跨境电商平台应当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即在消费者支付购买商品款项时,平台应当代扣税款并及时缴纳给税务部门。

然而,C平台未按规定行使该职责,导致税款未能及时上缴。

解决方法:首先,税务部门应与相关平台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并监督其履行。

其次,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技术手段的升级,实现对跨境支付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税款代扣代缴的有效实施。

此外,对于未按规定行使代扣代缴义务的平台,应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处罚,并追缴税款。

案例三:个体户纳税申报不实问题的处理背景:某个体户D在纳税申报中故意填报虚假信息,将实际利润大幅度减少,以逃避支付应纳税款。

分析:通过对该个体户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反复核对,我们发现其申报信息和经营活动不一致,存在明显的虚假情况。

在纳税申报中,D将利润抬高的项目减少,甚至填报了不存在的支出等。

解决方法:税务部门应定期开展税务稽查工作,加强对个体户申报信息的核实和监测,进一步发挥税务稽查人员的职能作用。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

税收风险分析典型案例在当今社会,税收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税收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税收风险案例,来探讨税收风险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背景。

某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存在税收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跨境业务的税收合规风险,二是因贸易结构复杂导致的税收风险。

分析与影响。

首先,跨境业务的税收合规风险主要源于税法法规的不确定性和跨国税收政策的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各国税收法规的要求,容易导致税收合规方面的风险。

其次,贸易结构复杂也是导致税收风险的重要原因。

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可能涉及多个国家的关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贸易结构一旦复杂起来,就容易出现税收计算错误、漏报、滞纳等问题,进而产生税收风险。

对企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税收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罚款和滞纳金,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税收风险也会给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被列入税收信用不良名单,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税收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对跨境税收政策的研究和了解,及时调整企业贸易结构,降低税收风险。

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税收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税收合规意识,避免因员工的疏忽而导致税收风险的发生。

总结。

税收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应对税收风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税务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以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税收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税收风险对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同时也看到了企业应对税收风险的一些有效措施。

企业税务优化的最佳实践与案例

企业税务优化的最佳实践与案例

企业税务优化的最佳实践与案例企业税务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税务管理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过程。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务优化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企业税务优化的最佳实践与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税务优化策略。

实践一: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为鼓励企业发展而提供的特殊政策。

合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税负。

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通常会提供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创新贷款利息补贴等。

通过申请这些政策,企业可以减少研发投入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案例一:某高新技术企业A通过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成功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不仅成功开发出多个高新技术产品,还享受到了政府的贷款利息补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实践二:跨境税务筹划跨境税务筹划是指通过优化企业在境内外各国家之间的税收安排,降低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和税负。

这需要企业深入了解各国的税法体系,制定合理的跨国税务策略,合规地避免双重征税等问题。

案例二:某汽车制造企业B在跨境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征税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国家税法,企业利用税法规定的合法安排,成功解决了双重征税问题,实现了合规经营,确保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实践三:完善内部税务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是税务优化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税务岗位设置和人员培训,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此外,积极参与税务部门的政策宣导和对话,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税务筹划建议。

案例三:某大型酒店集团C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建立了由专业税务人员组成的税务团队。

通过与税务部门的密切沟通和合作,企业及时获得各项税收政策的更新信息,并根据政策变化调整企业税务筹划,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提高了利润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税务优化的最佳实践包括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跨境税务筹划和完善内部税务管理。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际贸易和跨国企业而言,税收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公平和透明的税收制度,各国都会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税收案例和经验。

本文将分析几个国际税收案例,并就这些案例提出一些经验借鉴。

案例一:跨境电商征税问题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如何征收税收面临着新的挑战。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出台了“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对于进口跨境电商商品实行综合税率征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提高了税收收入。

经验借鉴:(1)针对新兴行业,需要制定相关税收政策以适应发展需求。

(2)将税收政策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

案例二:税收避免与逃避问题许多跨国企业利用税收漏洞进行避税和逃税,给各国财政带来了巨大损失。

欧盟于2016年启动“反逃避税共同行动计划”,通过加强税收合作和信息交流,减少跨国企业的税收避免和逃避行为。

经验借鉴:(1)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和信息交流,打破国界限制,形成共同打击避税行为的力量。

(2)建立全球税收规则,避免大规模税收避免和逃避,实现税收公平。

案例三:税收争端解决机制税收争端是国际税收领域常见的问题,解决税收争端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

国际上最著名的税收争端解决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

DSB通过争端解决程序和专家组的参与,帮助各国解决税收争端问题,维护国际税收秩序。

经验借鉴:(1)建立有效的税收争端解决机制,促进各国之间税收纠纷的及时解决。

(2)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仲裁服务,确保公正和公平。

案例四: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各国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对于改进税收制度和提高公共财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经验借鉴:(1)定期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加强税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税务工作中的困难案例解决方案分享

税务工作中的困难案例解决方案分享

税务工作中的困难案例解决方案分享税务工作是一项关乎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政策的重要工作。

然而,税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见的税务工作中的困难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逃税问题企业逃税是税务工作中常见的困难之一。

一些企业通过虚报成本、偷逃税收等手段规避纳税义务,给税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查处难度。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税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信息共享: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高效的数据对接机制,以提高逃税企业的查处率。

2. 强化税务稽查力度:加大对高风险企业的税务稽查力度,加强对账、对票核查等工作,确保企业的报税行为合规。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企业税法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二、个人税收申报难题个人税收申报是税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也常常面临一些难题。

例如,一些个人可能因为对税法法规不熟悉而出现税收申报错误,导致税收征管不完善。

为解决这一问题,税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简化申报流程:通过优化申报系统,简化税收申报流程,提供清晰的提示和说明,降低个人申报的错误率。

2. 加强培训与辅导:加大对纳税人的培训和辅导力度,提高纳税人对税法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开展合规奖励机制:针对个人纳税人按时、准确完成税收申报的行为,开展相应的合规奖励机制,提高纳税人的自觉性和合规性。

三、跨境税务合规难题跨境税务合规是税务工作中的一项复杂任务。

跨境交易涉及多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给税务部门带来许多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税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的税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分享信息、打击跨境逃税行为,提高合规水平。

2. 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跨境税务方面的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此领域的疑问,帮助他们合规经营。

3. 完善法规建设:加强对跨境税务合规方面的法规建设,及时修订和发布相关法规,为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提供更清晰的指导。

企业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

企业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

企业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编者按:企业税务筹划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税务筹划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以某企业为例,进行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税务筹划来优化企业的财务表现。

I. 案例背景某企业是一家中小型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家居用品。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环境不稳定,该企业的利润稳步下滑,税负逐年增加。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企业开始考虑进行税务筹划。

II. 目标设定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该企业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1. 减少税负: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 提高竞争力:通过税务筹划,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III. 税务筹划方案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该企业生产的家居用品属于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所在地区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企业可以合理利用降低企业的税负。

例如,充分利用研发费用抵扣、税收减免和优惠税率等政策,有效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2. 跨区域布局该企业在国内有多个销售分支机构,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分支机构的产品定价和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税务筹划的效果。

例如,将高利润产品销售分配到税负较低的地区,降低整体的税收负担。

3. 合理利用资产负债表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组成,来降低纳税基础。

例如,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等方式,将应税利润转化为非税收收入,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

IV. 税务筹划效果评估1. 税负降低通过合理的筹划方案,该企业成功降低了税负。

企业税前利润在筹划前为100万元,税率为25%,税负为25万元;而在筹划后,税负下降到20万元,税负率降至20%。

2. 经营效益改善通过税务筹划,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原本亏损的产品线,通过筹划后实现盈利,并且全年利润增加20%。

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税务工作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税务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税收是政府运转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满足民生需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税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案例,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税务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案例一:企业逃税行为分析某公司在申报税款时,故意隐瞒一部分收入,以此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这种行为通常称为逃税。

逃税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税务部门可以进行税收稽查,对涉嫌逃税的企业进行核实和调查。

通过仔细查看企业的账簿和财务报表,可以发现是否存在收入隐瞒的行为。

同时,税务部门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记录,对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进行检查。

其次,税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比对来发现逃税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税务部门可以将企业报税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发现企业申报的信息与实际数据不一致,就可以进一步深入核实,寻找到逃税违法行为的线索。

最后,税务部门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监管。

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于涉嫌逃税的企业,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追缴逃税款项并处以相应的罚款,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申报错误问题分析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有时个人会因为疏忽或者不了解相关法规而发生申报错误的情况。

例如,个人漏报收入、虚报扣除等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税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

首先,税务部门可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发布宣传资料、开展宣讲会等方式,提高个人对个人所得税申报的认知和了解,明确申报要求和操作步骤,避免因为不了解而发生错误。

其次,税务部门可以建立纳税申报监控系统。

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个人所得税申报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联动,及时发现申报数据的异常情况。

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纳税人,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为社会贡献税收的责任。

同时,他们也是税务机构服务的对象,享受着税务机构提供的专业、高效、公平的税收服务。

税务机构和相关政策应关注纳税人的需求和问题,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税务机构如何解决纳税人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培训建议。

一、案例介绍1. 问题一:误报与漏报某公司由于财务人员疏忽,误将本应计入工资总额的某些津贴、补贴等未纳入申报,导致申报不实。

税务机关在审核该公司提交的申报表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2. 问题二:未及时缴纳税款某个体工商户因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理解有误,导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税款。

税务机关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醒该个体工商户及时履行纳税义务。

二、解决措施1. 对于误报、漏报问题,税务机关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税收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纳税人普及税收政策,让他们充分了解应尽的纳税义务。

(2)优化信息录入系统。

简化信息录入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人为错误。

(3)加强审核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和机制,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对于未及时缴纳税款问题,税务机关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2)提供多元化的缴税方式。

积极推广网上税务局、手机APP等便捷的缴税方式,方便纳税人随时随地完成缴税操作。

(3)建立提醒服务机制。

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纳税人按时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因遗忘导致逾期。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税务机构在解决纳税人遇到的实际问题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政策调整、技术手段应用、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利益,又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

经典涉税案例解析摘要:一、引言二、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三、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四、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2.个人税收合规意识3.政府部门监管措施五、结语正文:【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税收法规,企图逃税。

本文将介绍几则经典涉税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广大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意识。

【经典涉税案例介绍】1.案例一:企业增值税逃税案某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等手段,涉嫌增值税逃税。

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虚假发票、虚假进项等问题。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案例二:个人所得税逃税案一名高收入个体工商户,通过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等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

税务机关在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其税收违法行为。

最终,该个体工商户被罚款,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案例三:进出口税收违规案某进出口企业为降低税收成本,采用低报价格、隐瞒收入等手段,涉嫌走私。

海关在对企业进行查验时,发现货物价格与申报价格严重不符。

最终,企业被罚款,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1.税收法律法规解析本文涉及的案例均为企业或个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税收。

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

2.税务机关查处过程及方法税务机关和海关在查处涉税案件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线索排查、实地调查等手段,揭示涉案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

3.涉案主体法律后果涉案企业和相关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刑事责任等。

【税收合规建议】1.企业税收合规策略企业应加强税收合规意识,开展税收知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

企业税务管理实践案例分享

企业税务管理实践案例分享

企业税务管理实践案例分享税务是企业不可避免的财务重要环节,税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在税务管理上也需投入精力。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享企业税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

案例一:企业申报增值税某公司生产销售电视机,每个月需要申报增值税。

该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记录收入和支出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准确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

同时,企业也不清楚如何管理好增值税发票。

这时,该公司引入了一款税务管理软件,通过记录每笔交易的发票,实时计算并自动申报增值税。

此外,该软件还可以分类管理,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案例二:企业合理避税某公司在营销过程中通过投放广告进行宣传,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广告投放产生的费用其实是非必要的。

该公司通过咨询税务专业人员得知,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避税措施来节约税费。

该公司开始对广告投放费用进行限制,并在税务申报上认真落实抵扣,成功节约了大量税费。

案例三:企业合理报销某公司的销售人员需要进行市场拓展,开展拜访客户的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经常外出,因此产生了大量差旅费。

该公司通过规定差旅费领取的限额和标准,避免了员工恶意套取差旅费,同时,在税务申报时更加便捷、准确地报销差旅费,这使得公司在税务上符合规定合理报销合理支出,没有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案例四:企业降低税费某公司通过年末结算发现,应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为了减少负担和降低税费,该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一、调整经营方式,减少营业税负担;二、对营业额的规模进行控制和调整;三、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调整和管理,降低税负压力。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在税务管理上成功降低了税费。

总结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财务环节,不合理的税务管理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因此,在税务管理上,企业需要投入精力并且按照政策要求进行认真合理的报税,才能实现企业财务效益的合理化和最大化。

通过上述案例和实践措施,希望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为企业税务管理带来更好的发展。

税费调解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税费调解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税费调解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税费问题一直是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

税费调解是指在税费征收过程中,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因税费问题产生的争议,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的过程。

本案例分析报告以一家制造企业A公司与税务机关B局之间的税费争议为例,探讨税费调解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二、案例概述A公司是一家生产机械设备的制造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压力增大。

在202X年度的税务审查中,B局认为A公司存在逃税行为,要求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200万元。

A公司对此表示异议,认为税务机关的计算方法有误,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三、争议焦点1. 税款计算方法:A公司认为B局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未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导致税额计算过高。

2. 逃税行为认定:B局认为A公司存在故意逃税行为,而A公司则认为这是由于会计处理不当造成的误解。

四、调解过程1. 提出调解申请:A公司向B局提出税费调解申请,请求重新审查税款计算方法,并澄清逃税行为的认定问题。

2. 调解准备:B局接受申请后,组织专业团队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税务申报等资料进行复核。

3. 调解协商:双方在税务机关的主持下,就争议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协商。

4. 达成共识:经过多轮协商,双方就税款计算方法达成一致,并对逃税行为的认定进行了澄清。

五、调解结果1. 税款调整:经过重新计算,B局同意将A公司应补缴的税款从200万元调整至150万元。

2. 滞纳金减免:鉴于A公司在争议解决过程中的积极配合,B局决定对滞纳金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

3. 逃税行为澄清:B局最终确认A公司不存在故意逃税行为,之前的认定属于误解。

六、案例分析1. 税费调解的重要性:本案例显示,税费调解是解决税务争议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 沟通协商的作用: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为争议的解决创造条件。

3. 专业团队的作用:B局的专业团队在调解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税款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

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案例分析税款流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税款的流失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限制了政府开展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能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堵住税款流失的漏洞,各国都在努力加强相关的税收管理和监督,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杜绝各种逃税行为。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堵住税款流失漏洞。

案例一:中国的增值税改革中国的增值税改革是一项成功阻止税款流失的案例。

在改革之前,中国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和漏洞,导致大量政府税收无法收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于2012年开始实施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降低税率、扩大纳税范围、优化税收结构等措施。

通过降低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中国政府鼓励了企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加强了税基。

同时,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大幅度扩大了增值税纳税范围,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地堵住了税款流失的漏洞,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征收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强化税收监督和征收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税制改革是堵住税款流失漏洞的关键之一,需要政府积极推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税收体系。

案例二:美国的跨国企业税收管理近年来,跨国企业的税务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利润转移、虚假报税等行为,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无法从这些企业中获得应有的税收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通过改革税收法律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成功固化了税款流失漏洞。

首先,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法规,规定跨国企业必须根据实际经济活动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合理申报纳税。

并加大对虚假报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税务审计,追溯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国际税收流失的问题。

其次,美国积极参与国际税务合作,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税收协议,分享税务信息,加强了跨国税收的监管,防止了跨国企业通过在各国之间转移利润来逃避纳税的行为。

外资企业避税手法与反避税案例

外资企业避税手法与反避税案例

外资企业避税手法与反避税案例2009年7月29日,国税总局就曾发文要求各地国税局和地税局加强跨境关联交易的监控和调查,以防止跨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将境外企业的经营亏损转移至境内关联企业,导致国内税收的流失。

事实上,外资企业在我国的避税行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1~3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1亿美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延续了往年强劲的引进外资的势头。

但与这些闪光数字同时出现的却是超过一半的外商投资企业亏损。

一方面外企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不断涌入。

面对这一现象,税务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外资企业亏损是假,避税是真。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法中的漏洞或不明确之处,规避、减少或延迟纳税义务的一种行为。

长久以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中,一直存在很多企业“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现象。

基于许多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中国每年税收流失约有30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收入,中国俨然成为外资企业的避税重灾区。

外资企业在我国常用的避税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价格转让,利用关联交易控制纳税公司的成本和利润。

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交易价格。

深圳某港资子公司销售产品给母公司的时候售价为5美元,而母公司销售给深圳子公司的原材料价格为14美元。

(2)抬高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

高额的机器设备费用直接导致在华分支机构成本加大、利润下降。

(3)控制无形资产的转让和特许权使用费的价格。

一般为了增加子公司的成本,外资公司会抬高无形资产的价格或者提高特许权使用费。

但也有外资公司为了规避预提所得税,而采取压低特许权使用费的办法,然后将压低部分的款项以设备费用等名目变相收取。

(4)控制劳务费用。

往往子公司提供给母公司的劳务是免费的,而母公司提供给在华子公司的咨询、技术支持、培训等都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加大在华子公司成本,减少利润。

企业税务案例

企业税务案例

企业税务案例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家电产品。

在税务方面,该公司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和处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企业税务案例。

首先,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

在税务方面,需要合理把握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扣关系,以及对应的增值税税率。

同时,对于生产设备的折旧、维修等费用,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

其次,该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着国内销售和出口销售两种情况。

对于国内销售,需要合理处理销售额和成本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

对于出口销售,需要了解相关的出口退税政策,并进行合理的申报和操作,以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另外,该公司在人员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税务问题。

比如员工的薪酬结构、福利待遇、个人所得税的处理等,都需要符合相关的税法规定,并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以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双重利益。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需要关注一些特殊的税务政策和减免政策。

比如对于科研开发费用、环保设施投资、技术进口等方面的支出,都可能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政策。

综上所述,对于这个制造业企业来说,税务规划和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税务管理意识,及时了解相关税法法规和政策,积极进行税务规划,以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成本。

同时,也需要与专业的税务机构合作,进行税务咨询和服务,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也可以了解到税务规划和处理的复杂性。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税务管理,加强税务规划,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局外视角解决企业现实中的税收难题的案例分析摘要传统的税收筹划往往局限于财务会计制度(准则)和税法(狭义)本身,但现实中的很多税收难题往往超出这个范畴,会更多地涉及到财务会计和税法以外的民商法,甚至行政法、刑法等,这就需要我们税务从业人员拓宽思路,能从税法以外的视角去寻找办法,以解决企业现实中的税收难题。

限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本文没有对税收筹划的理论问题做过多的阐述,仅以现实中的三个实际税收案例(略加改动)的分析为砖,希望能起到引玉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收税筹划局外视角案例分析1案例一:实质重于形式与课税要件齐备的冲突1.1案例基本情况介绍A公司位于上海,适用企业所得税率15%。

B公司位于北京,适用企业所得税率25%,B公司系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B公司代A公司持有C公司100%股权,A公司系C公司的隐名股东。

C公司的投资款实际为A公司所出资,A、B公司代持股权有协议和公证书的证明。

根据A公司指示,B公司将其持有的C公司股权全部转让予D公司,股权转让净所得为3亿元,由A公司直接收取。

A公司据此向上海市主管税务局申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款4500万元。

B公司所在地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认为,B公司应当就其股权转让净所得向其申报纳税。

双方遂起争议。

1.2各方观点1.2.1上海市主管税务机关观点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C公司股权实际为A公司所出资,B公司只是代持,股权转让净收益理应归A公司所有,所以应该由A公司向其所在地的上海市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万元。

A、B、C、D公司均认可上述事实,相关证据确凿,并且税款也已经实际缴纳。

1.2.2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观点根据工商登记显示,C公司股权由B公司持有,根据股权交易信息,股权系由B公司过户给D公司,并且D公司也已实际支付款项。

B公司的行为完全符合股权转让并取得收益的相关课税条件,证据确凿。

B公司应该向其所在地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7500万元企业所得税。

1.2.3A、B公司观点A公司已向上海市主管税务机关缴纳4500万元税款,既成事实。

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若再向B公司征税,将造成重复纳税,A、B公司均不接受。

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要求A公司向上海市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回所缴税款4500万元,再由B公司向其缴纳税款7500万元;上海市税务机关认为征税行为正确、有效,不同意退税(实际也是帮助A公司、因为A公司比B公司税率低,双赢)。

遂A、B公司请求上海市、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协商解决。

遂两市主管税务机关将该事项上报国家税务总局,请求裁决。

1.2.4总局观点两市的观点各有道理、且证据均确凿,遂裁决:A公司在上海市缴纳的4500万元税款有效,不需退还;B公司需再向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差额部分3000万元(7500-4500)。

各方表示接受,问题看似解决,但不然。

1.3问题出现根据总局的裁决,B公司同意向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3000万元,但前提是,请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出具3000万元的缴款书。

问题出现,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找不到征收3000万元税款的依据(3亿元的股权转让净收益,为什么只征收3000万元,没有税率10%的依据),无法出具3000万元税款的缴款书。

问题再次陷于僵局。

1.4最终解决办法B公司起诉A公司,诉求:因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要求B公司缴纳股权转让收益的税款,遂要求A公司返还B公司股权转让款3亿元。

法院当庭判决:B公司败诉,股权转让款应归A公司所有。

实际上这也正是A、B公司所需要的结果,双方配合,你情我愿,操作简单,皆大欢喜。

B公司遂持法院判决书向北京市主管税务机关申诉,因法院判决股权转让收益归A公司所有,跟自己无关,所以也不存在要缴税的问题。

税务机关表示认可,问题最终解决。

1.5补充:关于代持股(隐名股东)的有关规定所谓隐名股东(代持股)是指一方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资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的法律现象。

最高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或“本解释”),对隐名股东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表明了我国法律对隐名股东资格的确认。

《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司法解释第25条第1款承认了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的合同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的效力,并在第2款规定了当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因投资权益归属发生纠纷时,以实际出资为主张权利的标准,而不以股东名册、公司登记等外部公示否认实际出资人的权利。

第三人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存在,并从实际出资人处受让股权时,如果名义股东并未提出反对时,则可以认定该转让有效,此时在实际出资人和第三人之间转让的不是股权,因为此时股权仍然归名义股东享有,其转让的仅仅是实际出资人的隐名投资地位。

如果第三人欲取得股东身份,还需通过隐名股东显名化的程序,经过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就可以成为显名股东。

2例二:突破思路解决难题2.1案例基本情况介绍1997年,甲公司从A房产公司通过预售方式购买某大楼一至二层,总金额3000万元。

2001年,A房产公司因资金等问题,将该大楼以在建工程形式专卖给B房产公司继续开发。

2005年,大楼竣工。

甲公司遂向房产交易中心申办产权,但房产中心以初始登记人(B公司)与发票开具人(A公司)不一致为由,不予办理。

2.2甲公司的艰难困苦历程甲公司想找当初的A公司,但时过多年,A公司早已解散。

甲公司找到B房产公司,请求开具发票,但B公司以实际没有收到甲公司的购房款,没有交易行为虚开发票存在税收风险为由,予以拒绝。

甲公司起诉房产交易中心,要求其办理产权证,但法院判决甲公司败诉:甲公司所持资料,不符合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证的有关要求,确认无法办理。

甲公司几乎想尽各种办法,前后折腾了近四年,花费时间、精力、成本无数,仍未能取得房产证。

这事最终竟然惊动了政府区长。

2.3领导协调之下依旧未能解决区长遂召集房产交易中心、税务局、甲公司、B公司,专题会议共同协商此事。

在领导的极力促成之下,各方口头达成一致意见:B公司给甲公司开3000万元发票、税务局不就此事征收B公司税款、房产交易中心见发票后为甲公司办理产证。

事情看似将要解决,但不然。

会后,进入操作程序,甲公司请求B公司开具发票:B公司(财务):既然税务局答应不征税,发票可以开;但因金额较大税务局得给出一个书面证明才行;要求合理;税务局:既然是区长同意办的,事实也很清楚,证明可以出,但区里得给个会议纪要作为以后备查的依据才行;要求合理;区里:会议纪要可以出,但不给盖章!问题再次陷入僵局,甲公司欲哭无泪。

2.4最终解决办法甲公司给B公司缴纳3000万元款项后,B公司给甲公司开具发票。

3天后,甲公司将发票退回给B公司;B公司遂将该发票作废,3000万元款项退还给甲公司。

3天内,甲公司取得了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房产证,几乎不费一毫。

3案例三:合理利用法律空间改变业务模型3.1案例基本情况介绍A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前景大好,但周转资金临时出现严重困难,由于担保资源已用尽,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A公司遂决定以不高于30%的年利率通过民间渠道融资5000万元。

B公司愿意向A公司借款5000万元,借期1年,并同意年利率按30%(同期贷款利率5%)。

但在企业决策流程的评审过程中遇到问题。

3.2不同意见A、B公司的法律部门对此均有不同意见。

A公司法律顾问:尽管A公司只需按30%向B公司支付1500万元利息,但A 公司只能税前列支250万元,相当于需税后支付1250万元B公司法律顾问: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可能只能取得1000万元。

操作路径受阻。

3.3解决办法:改变业务模型由借贷模型改变为投资模型,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双赢:由B公司向A公司投资5000万元,双方通过修改A公司章程,约定一年后:(1)A向B分红1100万元;若到期不能分红,以后B公司享有A公司100%的分红权;(2)A公司以5000万元回购B股权;若A分红后,B到期不转让,以后B 公司享有A公司的分红权为0%。

改变模式取得的效果:通过投资及分红安排,A公司支付1100万元税后代价,比原1250万元节约了150万元;B公司实际取得1100万元,高于原四倍利息1000万元,并且取得的分红不用缴税。

同时,双方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进而保障了B公司能取得分红和分红后的股权原件退出,这是双赢的结局。

3.4作为支撑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9月23日发布《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7月2日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6条第2款(1)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5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第43条规定:“股东会会议决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26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结束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税务从业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不能单纯为了税务筹划而税务筹划。

有时候局外视角,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