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老师们的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也是会说话的工具,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手势的 表达功能。可以借助于手势加强某些言语信息,可以 体现要表达某些态度和情感,可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 服力。
教学建议:1、教师的手势没有统一的样式,很难说哪 种手势语是最为恰当的,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教 学风格等运用手势,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景, 运用不同的手势,如食指放在嘴巴上,表示安静。 2、手势要做到自然舒展、优美大方,手势不能杂乱,让 人眼花缭乱,摆动幅度不能过大,讲课不能手舞足蹈, 或把手插入口袋。
问题分析:
1、老师提出问题后,需要有学生应答,这样 教学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节课预设的教学 程序才能“有序推进”。
2、老师提出问题后正在寻找能够回答问题的 学生和那些高高举手想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拍 即合”。 3、老师提出问题后,有回答的学生才能活跃 课堂气氛,那些胸有成竹、高高举手的同学答 对问题才能体现老师的课堂效果。
1、说明这个问题的答案与解题思路是以教师讲授 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 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对话者。
2、说明这个问题的提出体现的是教师对自己讲解的 不自信,有点类似于去菜市场买菜,总是问问卖菜的 人”这菜新鲜吗?“
3、一般情况下,课堂上对某个问题总有听不懂的同 学,那么在”听懂了“的”大潮“中也不太适宜发出” 听不懂”,只能随声附和,或默不作声。
3、要注意克服不良手势,如挖耳朵、柔鼻子、擦嘴巴、 搓指头等。
六、“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说明了什么?
有时候老师问:”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学生齐答:”听懂了“。这样的师生对话在我们 的课堂上并不少见。老师为了验证学生对问题的理 解情况,向全体同学提出这一问题,而我们看到学 生的回答也大多一致,总是听懂了,回答听不懂的 几乎没有,没听懂的一般也不会说听不懂。 问题分析:
3 16 23 43 29 40 4 27 39 31 38 6 12 42 32 20 19
5 1 41 18 14 36 7
17
8
24 11
35 26
30
13
15 28 21 22 9 25 33 34 37 2
10
说明:该图是某班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全班43名学生中有 4名没有 加入到集体讨论,班内有5个讨论中心,其中29名学生可以全部连通。 图中椭圆表示女生、矩形表示男生,数字是学号;箭头的方向表明该 学生愿意主动和另一学生讨论。
4、候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把握时间的长短。踩着铃声进教室不是候课, 上一节课刚刚下课就跨进教室候课也是不合适的, 候课时间以3分钟左右比较合适,这既保证了学生的 课间休息,又有时间和学生交流。 二要避免集体讲话。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会 利用课前几分钟总结班级工作或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批 评教育,可能会压抑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要避免候课变相为提前上课。候课不是上课,而是 等候上课,有的老师提前到教室讲评作业中的问题、 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无形地延长了教学时间,加重 了学生的负担。
问题分析:候课是教师课堂活动的一种预备状态, 指教师上课提前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等候上课。 这是一堂课的序曲,是上课的准备,是课堂活动 的第一个段落。
教学建议:
1、提前三分钟进课堂,进行教学设备检查。看看黑 板是不是干净,多媒体好不好用,重温一下备课的 内容等等,会减少上课时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提前三分钟进课堂,有利调整教学心态。老师带 着“紧张心情”进入课堂,就有心慌意乱之感,教 学程序就有可能发生混乱,造成课堂失控,甚至出 现明显的失误。所以,提前进课堂可以稳定情绪, 控制消极情绪,以饱满快乐的心情投入教学。 3、提前三分钟进课堂,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有意 识地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走过去聊聊对新知识的 了解程度,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作业的订正情况, 并进行亲切、平等的交流,联络师生情感,特别是 公开课的借班上课。
(3)教师问候“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 好”,老师再回应“为同学们服务”,虽然能 反映教育理念,但象首长检阅部队那么严肃。 (4)用英语问候,good morning students good afternoon students please sit
八、合作学习中关注处于“边缘状态”的学 生 在“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择伴,结队 学习”等合作中,经常能发现有一些处在 “边缘状态”的学生,既不主动找别人,也 没有其他同学来找他,以至于在合作中成了 孤孤单单一个人,成了旁观者,游离于合作 讨论之外。 老师给学生布臵好任务后,也好像就完成 了任务,要么立于讲台,眼望窗外,要么忙 于板书、操作电脑,要么在教室绕两圈,不 参与学生的讨论,对游离的学生也不指导。 听课时可以绘制学生讨论学习关系图。
七、课前语-----有气无力的“老师好”
“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这样 的课前问候语我们每天都说,学生每节课都重复。我 听课时,发现有些课前用语正越来越流于形式,尤其 是学生回答“老师好”时有气无力,为了应付,有些 同学左顾右盼、有些同学低头不语,而老师的问候也 是漫不经心、视而不见,没有发挥课前用语的真正作 用。 问题分析:课前问候其实是一种仪式,而任何仪式都 有其存在的意义。一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和融洽,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 氛围,二是在学生起立的时候,老师要环视一下教室 的每个角落,让学生体会到:“啊,老师看到我 了!”,从而起到组织教学,掌控课堂的作用。
合理的细节,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产生良 好的教学效果;不规范、不科学的细节,就会抑 制学生思维,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有效教 学的实施。 当前的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细节往往被忽略;
一些习以为常的课堂习惯没有引起重视;
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却没有发现问题;
一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细节却经常发生; 反思我们课堂里日常的教学行为,在熟悉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在好像没有问题的细节中捕捉问 题,今天讨论的18个细节就是18条教学建议。
二、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不均衡
每次听课,我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有 时相差很大,有的同学一堂课回答问题达五、 六次,多的甚至达到十余次,而有的同学始 终在课堂上是听众,是观众,没有回答问题 的机会,课堂上存在着回答问题机会不均衡, 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 果,回答问题的大部分是一些发言大胆、能 完成老师任务的好同学。听课时可以绘制回 答问题学生的位臵图。
有效课堂应从细节入手
-----给老师们的18条建议
衢江区第一初中 舒盛花
一、教师以讲台为中心的行走路线
现在的课堂要么是老师手握鼠标,站在 讲台上,成了课件的放映员、解说员,要么 是以讲台为中心的左右直线运动,活动的区 域往往是教室的前面一块,或者是教室里离 讲台最近的一个过道来回走动,特别是公开 课,听课老师在后面坐的时候,教室后面的地 方或中间的过道一般很少涉足,形成了巡视 的空白区域,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绘制一 张老师的课堂移动图。
回答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位置图
讲台 前 门
43
37
31
25+
19 20++
13+ 14
7+ 8
1 2++
44+
38+
32+++ + 33+
26++
45
39+++
27
21
15++
9
3
46++
40+++ ++ 41
34+
28
22+
16
10+++ + 11+
4
47
35+
29+++
23
17
5+
48
42
36
30
24
18
12
6
后 门
“+”表示回答一个问题,数字是座位号
问题分析:1、如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 衡,经常是几个好同学回答问题,有些同学甚至很 少回答问题,长期下去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均衡只是相对的,不均衡则是绝对的,不可能所 有课堂,学生都获得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 提出的问题不同,能够对问题作出回答的学生可能 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学建议:老师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 的情况,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回答 问题的机会尽量均衡。
教学建议:1、课前问候时教师要带着自然亲切 的微笑,用饱含深情的眼神,目视到每一位同 学,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再说“请坐下”。 2、课前用语也不能千篇一律、模式化,要改变 内容和形式,常变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如: (1)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老师请同学们 简短地复述上一节学习的公式、概念等内容, 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2)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齐诵校训或格 言,反映学生的精神风貌,强化校风在学生头脑 中的印象。
五、手势---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课堂上这样的手势我们经常看到:“各位同学请 注意…”老师站在讲台上右手掌心冲下,从左到右, 横扫1800的扇形,覆盖全班每个同学;或者用手指随 意一指,“这位同学请回答”,这样的手势表示教 师有意无意将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臵,好像各位 同学都是自己的“臣民”一样,没有把学生放在平 等对话的位臵上。 问题分析:1、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 与人在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信息的30%靠言语 传递,而信息的70%靠手势、眼睛、表情和身姿等 体态语传递,而手势的表达能力仅次于脸。
你能回忆起一部看过的电影吗?
“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一部电影的过程,但却能记住 电影中某一感人的细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令人 难忘的细节就是一部好电影”--------张艺谋
什么叫教学细节
细节:“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 也。 广义的理解——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 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 狭义的理解——教学细节是处于关节点的教 学行为,它具有外显性,它可能是教师的一 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种师生互动 或一种课堂调控。
教师的移动位置图
问题分析:如果一节课老师始终站在讲台上,围着 讲桌转的话,常常意味着这节课主要是突出教师讲 学生听,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体现的是以教师 为中心的思想,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教学建议:教师要走到教室的每个区域,要关注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 发现学生练习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继 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教师是否一定要走下讲台,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讲述时一般都在讲台上,在练习和讨论时一定要 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
教学建议:
1、 对于这部分边缘状态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分析 和对待,分析不愿意和人合作的原因,是能力问题 还是性格问题,或是分组不合理造成的,发现问题 可以适当地进行重组。 2、老师也要参与到讨论中,对个别同学进行一些 指导,使这些边缘状态的学生走到课堂讨论交流的 核心地带中。
教学建议:
1、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要合理,难度要适中, 必要时老师作适当的提醒,鼓励学生大胆举手 发言、回答问题。 2、提问不要光顾那些高高举手的同学,让他们 回答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举手不高,对问题把 握不大,回答意愿不是很强的同学也要提问, 甚至于专门提问那些不愿意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问题。
四、上课前需要不需要候课
4、实际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每个学生不一定都能完 全“听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听不懂的疑问与同学 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或是冷静思考,自己探究把问 题弄懂。 5、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不一定问“听懂了吗?, 而是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活动状态和提问中等察言观 色,作出相应的判断。
教学建议: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铃声响,老师动,铃声停,老师进”,一般情 况下我们老师们都是踩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的,打 铃以后有时候我们看到教室里的学生并没有进入状态, 教室里是乱糟糟的,铃声对于学生来说好像不是命令, 有时候老师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整顿。特别是现在上课 都用课件,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操作,若碰上电脑死 机、病毒干扰,急急忙忙,麻烦就更大啦。
三、高高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几率高
现在课堂上存在着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的现象:那些高高举起手来的学生,常常要比 那些举手“斯文”、“低调”的学生获准回答 问题的几率要高。特别是公开课,老师提出问 题后,环视四周,首先进入老师的视野是那些 高高举手甚至嘴里忍不住发出急促声音的学生, 老师也常叫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