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县域经济建设经验总结
县人民政府2010年工作总结
&&&县人民政府2012年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12月29日)2010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转型跨越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名县和文化品牌大县”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435”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创先争优、“爱、树、建”和“三个年”活动,加快推进年初既定的55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件实事,使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梯队”。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经济社会五大类44项考核指标基本完成目标进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超额完成全年市定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4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同比增长12.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2元,同比增长12.05%;特别是财政总收入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40.35%,在提前115天完成市定全年任务之后,又提前28天完成市第二次下达的收入目标任务。
一、项目建设在强势推动中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总抓手,“跳起来摘果子”,抢抓中央、省、市扩大投资的政策机遇,精心筛选,全面铺开了总投资21.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6亿元的55项重点工程。
其中:以西里水电站、沁河沿岸万亩自流灌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类工程项目10个,以永鑫百万吨焦化、&&&迎宾馆为代表的结构调整类工程项目22个,以沁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县城污水处理为代表的城市建设类工程项目12个,以新&&&一中、新中医院为代表的民生社会事业类工程项目11个。
2010年工作总结4
2010年工作总结一、2010年工作总结2010年,**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十三届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开发区建设,打造**新城”的战略部署,结合双服务、清洁家园、创先争优等活动,系统谋划新城功能,认真设计工作载体,相继实施了“百日春耕” 、“工程建设竞赛”、“秋季攻坚”等活动,较好地完成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拉开新城建设序幕。
1、实现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0年新开发土地407亩,完成工业性投入4.8亿元,厂房竣工面积24.96万平方米,新开工企业16家,投产企业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5.15亿元,同比增长48.25 %;销售收入52.61亿元,同比增长47.78%;上交税收2.49亿元。
2、强势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在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区坚持系统谋划,有序推进,重点是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勾勒新城初步形态,积极打造城市化新平台。
2010年在建工程共50多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11个,全年完成投资8.5亿元。
房建工程,开发区办公楼按照原定计划今年年初投入使用;**新城规划展示馆完成了布展工程,并对外开放;环湖小区通过竣工验收,于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科技大楼完成了桩基工程,正实施裙楼工程,占总工程量的33%;污水预处理中心工程正全力加速,完成总工程量80%。
道路工程:开发区南区“内联外通”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相继完成明珠大道东段、工业大道中东段,一号路东段,9、10、11号路等道路工程,深浦隧道至新城接线全线贯通。
目前在建道路7条,即将启动4条,其中,工业大道路面工程基本完成;滨江南北线有序推进,滨江南线路基成形、南塘桥基本完成,滨江北线2号桥完成93%, 1号桥启动建设;漩城大道、银河大道(76省道南延开发区段)、南区1号、2号路等已启动路面工程。
石渣回填临时钢栈桥全面完工,通过竣工验收。
水电管网工程,排水方面实施雨污分流,全面完成工业大道、漩城大道等7条道路的排水工程并通过竣工验收。
汉寿县人民政府2010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汉寿县人民政府2010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一、回顾过去一年,在总结成绩中提振发展信心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们经受的考验比预期的要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
在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区域竞争加剧、维稳压力加重等困难与挑战夹击的情况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客观评价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经济发展难中求进。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2亿元,增长12.3%。
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14亿元,其中税收1.23亿元,增长23.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首次过半。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5092元,增长11.3%。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5亿元,增长29%。
面对年初工业经济明显下滑的严峻形势,一方面,加强企业帮扶,与企业共渡难关。
县优化办、县政务中心等单位完善“一卡制”收费和涉企检查登记备案等制度,宽松了发展环境,县政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县工业局、开发区等单位和军山铺、毛家滩、岩嘴等乡镇推行企业事务“帮办”模式,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县工业局、发改局、科技局加大争资力度,为企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80万元;县财政局为企业实施财政担保贷款3300万元,县农行、建行、工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个多亿。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康利来、裕兴纺织、煤机等一批企业实施技改扩规项目26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05亿元,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
康普药业内强管理、外拓市场,股改工作基本完成,上市步伐明显加快,税收达1300多万元,成为汉寿县首家税收过千万的企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增收,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狠抓政策惠农,县纪委、农经局等单位强化涉负监管,查处典型案件15起,处理涉案人员35名;岩嘴、洲口、鸭子港、大南湖、龙潭桥等乡镇和教育、国土、公安等部门服从大局、狠抓整改,涉农违规收费全面清理,农民负担切实减轻。
2010年--推进县域工业化工作总结
2010年推进县域工业化工作总结市促进农民增收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促进农民增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指导下,我们紧紧抓国家宏观调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以增加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扩大企业规模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为重点,紧扣全年目标任务,抓生产、上项目、调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全市县域工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县域工业发展情况(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0年实现县域工业增加值55.25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29亿元的190.51%,工业企业数发展到6341户(含个体工业),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310.68%,支付农民工资25.96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18%。
(二)发展特点1、规模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水平, 全年有11个月产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被省工信厅授予全省工业增速先进市区。
工业生产总量快速增加,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绝对额均超过去年同期,并且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
2、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迅猛。
我市工业产品产销状况有所改善,其中有色金属类产品、铁精粉、球团矿、工业硅、化工类、黄金、农副产品加工类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大幅增长。
以锌锭、钼精矿为代表的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
预计全年锌锭产量13.5万吨、增长47%,钼精矿产量6900吨、增长61%,铁精粉产量150万吨、增长45%,黄金产量1300千克,增长75%,其它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也不同程度加快。
3、工业产销状况趋好。
工业产品销售产值、产销率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
全市规模工业预计实现销售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87%,产销率90%,较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产值效益双提升。
4、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2010年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考
2010年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考兴文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平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兴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拓展空间上新台阶,我们必须强化“五个突出、五个抓”的工作思路。
一、突出工业,抓三产联动(一)着力培育支柱工业。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按照“一区三园”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模式,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重点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产业规划进程,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在产业规划上下功夫,抓实我们的产业规划,真正构建好我县园区的产业模式,确定园区产业定位;二是大力培育骨干规模企业。
加快推进宜宾瑞兴实业公司、地奥集团兴文宏能和仙峰宏能、攀钢宜宾矿业、华福集团、锦巍集团、五星集团等重大工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鼓励其他企业通过扩大投资、联合、资产重组、收购等形式做强做大,积极引进新的企业入驻,努力增加规上企业数量和增加值;三是鼓励发展中小企业。
充分挖掘我县特色资源,积极谋划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重点解决发展中资金、土地、电力等相应的要素配套问题;四是抓好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争创品牌。
这是我们兴文的弱项,要立足现在,抓好未来,我们要在企业进步、科技创新和争创品牌上要下功夫,争取有新突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挥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的步伐,着力在高效特色农业上寻求新突破。
力争全年种植烤烟4万亩,蚕业发种2万张,猕猴桃种植4000亩,发展竹产业基地2万亩,出栏生猪52万头,出栏家禽450万只,实现劳动力输出10万人以上,劳务总收入10.5亿元,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兴文特有的山地乌鸡品牌,积极打造“中国乌鸡市场”和“中国乌鸡网”,以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和培养农产品经纪人,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逐步完善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2010年经济工作汇报
在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之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的奋斗目标,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下大力气进行招商引资,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一、经济发展状况1、农业状况今年,我们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日光温室、钢架拱棚、产业示范点等重点农业项目的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设施农业、高效精细蔬菜面积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上半年,共落实粮食播种面积3115亩,其中:小麦1315亩,玉米1800亩;落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382亩,饲草面积510亩。
2、二、三产业状况1-5月份,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49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完成2096万元。
完成营业收入770万元,利润91万元,上交税金95万元。
通过农民技能培训及搭建信息平台,加大劳务输转力度,积极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
截止5月底,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02人,农民累计从非农产业获得收入1104万元,实现非农产业增加值1104万元,人均从非农产业收入1162元,占全年农民预计纯收入7800元的14.9%。
3、招商引资状况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重点工作来抓,整合方方面面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同时,注重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以项目促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果。
截止目前,引进投资1500元的文殊水泥厂粉磨站扩建工程和投资130万元的华岳菜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招商引资1630万元,占年计划的20.4%。
二、采取有效措施,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减免、村集体土地的资源紧缺、上级拨款资金的匮乏,导致我镇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
因此,探索建立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成为了当前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2010年重点工作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及2011年重点项目谋划
2010年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及2011年重点工作、项目谋划周国强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县十五届四次人代会精神,坚持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全面实施“融入中心、基础先行、项目支撑、优势带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以科技抗旱为中心,全面提升农业质量;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努力改善乡域基本条件;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2010年的重点工作及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一)调结构,保增收2010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推广全膜覆盖种植46130亩,扩大马铃薯种植、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粮播面积在8.9万亩以上;加快了规模养殖步伐,以牛、羊、猪等为主的养殖小区已建立3个,饲草加工点3个,新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小杂粮购销协会1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年内输出务工人员5300人;全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6:25:35;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资金1175.73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8元,较2009年净增328元,人均产粮达490公斤。
(二)抓项目,夯基础。
1、农田水利建设。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落脚在丁沟,国家投资1000万元,省级配套200万元,群众自筹786万元,机修梯田2.2万亩,配套田间道路67公里,治理荒山荒坡41.58平方公里,绿化村庄道路16.7公里。
2、道路建设。
投资76.8万元,群众自筹180万元,硬化梁庄村、慢湾村村组道路6公里;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财政奖补资金25万元,群众自筹95万元新修郝川张庄及郝川组翻水桥2座,打通郝川村村组道路8公里。
3、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
投资158.2万元,完成272座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4、农村户用沼气项目。
利用国家补助资金58.5万元,结合群众自筹126万元,完成户用沼气建设450座。
某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0年度工作总结
某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0年度工作总结某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0年度工作总结某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10年度工作总结:2010-12-22 14:45:17 县2010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2009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双优”创建为工作主线,以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逐步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狠抓公开承诺兑现,认真查处投诉案件,促进了机关办事作风明显改变,办事效率明显提升。
现就要主工作总结如下:一“双优”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成效明显。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双优”创建公开承诺工作。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4-5月份组织了县国土局等47个县直部门和县交通局运管所等20个相关二级机构开展了公开承诺工作,县直单位的公开承诺以书面的形式在县电视台图文信息频道、县公众信息网和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二级机构的公开承诺以视频的方式在县电视台《政展环境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双优”创建活动宗旨,联系“滨水新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滨水新区规划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预防和惩治阻工闹事强揽工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主要内容。
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邀请了我县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授课。
同时在学习结束后,以全体村(社区)党组负责人的名义向全县广大村干部和党员发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倡议书。
通过这期培训班的开展,影响深远,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如格塘乡柏叶村运用所学的知识规范村级附属工程管理效果明显,乌山镇八曲河村不断夯实村党组强建设,采取每个党员联系一户农户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星城镇黄田村发动党员干部上户耐心做拆迁户工作,拆迁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我县潇湘北延线重点工程的有序推进。
三、提高投诉案件办理力度,积极协调重点工程项目。
重庆市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5-20]一、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县域经济总体企稳回升,个别区县形势不容乐观全年31个区县(不含主城九区,以下同)共实现GDP3652.26亿元、同比增长17.0%,有20个区县经济增速高于全市14.9%的经济增速,总体上呈现出逐季回暖态势。
其中:万州区、酉阳县在狠抓园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等举措的促进下,全年经济增速分别增长25.7%、20.8%,分列全市第一、第二位。
此外,长寿区、綦江县、梁平县、垫江县、云阳县、巫溪县经济增长也高于2008年增速。
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锰等矿产资源加工业萎缩,城口县经济增速仅6.8%;受上汽依维柯红岩公司搬迁等因素影响,双桥区经济增速仅6.6%;彭水县由于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电站投资主要在往年)导致经济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仍达12.3%)。
(二)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增长,内需拉动发展作用显现实施扩内需政策以来,31个区县争取中央新增投资58.5亿元(不包括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区县实施的项目),项目实施较好带动了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
全年31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7.83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丰都县、酉阳县、巫溪县、潼南县、长寿区、万盛区投资增长超过50.0%,为后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双桥区、璧山县、彭水县投资增速低于10.0%,可能对后续经济增长带来不利。
全年31个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19.5%,有8个区县增幅超过20.0%,保持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三)农业和旅游保持平稳,工业支撑作用有所增强粮食、油菜等传统农业基本稳定,铜梁、潼南、璧山、武隆等核心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忠县柑橘、石柱辣椒、涪陵榨菜、江津花椒、丰都肉牛等一批区县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库区旅游开发继续推进,中山古镇、涞滩古镇等10个名镇旅游专题年活动项目启动建设。
县域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423.79亿元,同比增长23.2%,大大高于同期一、三产业的增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0%。
永登县2006-2010总结分析(定稿)
永登县2006-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总结“十一五”期间,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永登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齐心协力,锐意进取,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永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负重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72.3亿元、2.5亿元、50.26亿元、10.7亿元,分别在全省各县中排在第2位、第2位、第6位、第14位。
经济增速年均达到12.1%,高于全市(11.8%)和全省(11.1%)平均水平。
不断增强的经济综合实力为打好“十二五”开局之年、促进“十二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再造兰州”战略,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按照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我们按照规划相统一、政策相协调、项目相承接、产业相互补的要求,以兰州新区和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切入点,确定了“跨越永登、融入中心,放大优势、组团崛起,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东西并进、中部崛起”的开发思路和“一城二区三园”的开发布局,全力打造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川产业园、庄浪河川产业园和兰州新区树屏产业园,使其成为永登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龙头区域和强大引擎。
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川产业园:以河桥镇、连城镇为核心,着力打造“工业+旅游服务业”园区。
重点依托大企业比较集中,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延伸区域内大企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优势工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区域内富集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佛教文化、河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造以山川田园文化、历史民俗风情等为主的旅游产业;依托大型企业和旅游业,发展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业,使其成为旅游、服务和优势工业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
2010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报道(系列之二)——双流:县域经济铸辉煌
出 的 发 展 新 要 求 :紧 紧 围 绕 国 内 一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1 64 5 .3亿 元 、 增 长 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3 .% :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04
3 25 7 .2亿 元 ,增 长 2 . % ;社 会 消 05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1 67 2 .8亿 元 , 增 长
作先进 县 、全 国信息 化综 合竞 争力 百强 县 、全 省教 育工 作先 进县 、 全 国农 村 中 医工作 先 进县 ” 称 号 的名县 。到底有 着 怎样 神 秘而 强大 的力量 ,是 什么推 动 着双 流独 领风 骚 、遥 遥领 先 ?本干
流 ,为读 者揭 晓双流 县域经 济飞 速发展 的秘密 。
临 空经 经 济 为 引 领
的 成 都 重 要 的 现 代 服 务 业 基 地 是 个 。
双 流牢 牢把 握 的 定位 。充分发挥紧
邻 国 际 航 空 枢 纽 的 优 势 ,加 快 建 设
在 临空体 育 赛事 产 业方 面 ,已
建 成 四 川 国 际 网 球 赛 事 中 心 、 县 体
技 制 造 、 临 空 总 部 经 济 、 临 空会 展 、
紧 推 进 世 界 现 代 五 项 赛 事 中 心 、 国
家 羽 毛 球 训 练 基 地 等 5个 大 型 体 育
项 目完 善 ,2 1 0 0年 已承 办 现 代 五 项
10 0 0亿 元 、2 0 0 0亿 元 。 这 样 的 目标 并 非 遥 不 可 及 , 双 流 已制 定 新 能 源 产 业 中 期 发 展 规 划
15 2 0亿 元 、 力 争 达 到 1 0 0亿 元 , 5
重点县2010年度工程总结
重点县2010年度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总结一、2010年度重点县建设任务及目标完成情况(一)建设任务1.建设范围及布局:涉及杨集乡的东桑庄、西桑庄、西牛桥、中牛桥、中李桥、北李桥、位堂、后王庄、罗楼、唐梁庄、丁胡庄、杨庄、邢庄、杨集前街、杨集后街、东场、刘庄、前后店、灵奶奶庙、任庄、李马桥、前马桥、付马厂、齐马厂等25个村庄、人口18207人;陈庄乡的大小辛、胡庄、潘庄、韩庄、高佀庄等5个村庄、人口31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2.6万亩末级渠系节水工程。
(1).衬砌斗渠 88条长67990米;(2).衬砌农渠484条 91050米;(3).新建各类建筑物10433座,其中渠上建筑物10228 座,包括桥梁678座,闸门 9550座(包括毛门7960个);各类排沟建筑物205座。
(4).清挖、疏浚主要灌溉沟(渠)7条长95.78 千米;清挖斗级及以下排水沟178条长77.2千米。
3.工程量:土方227.7万m3,砌体0.71万m3,砼及钢筋混凝土2.64万m3。
(二)目标完成情况截止2010年底,已完成投资1610万元,占总投资的81%,整修清淤沟渠172公里,衬砌渠道128.79公里,建各类建筑物1550座,完成土方227.7万方,砼2.14万方,砌体3600方。
二、重点县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和使用管理情况1.计划下达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工程总投资1987.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800万元,省配套资金800万元,县配套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27.7万元。
目前国家及省配套资金资金已全部落实。
县配套资金县政府已落实。
群众自筹资金以筹劳折资的形式由所在乡镇统筹后用于清挖疏浚沟渠,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2.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进度计量进行拨款,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投资的95%给施工企业,留5%的质保金,待工程保修期满一年后再拨付。
重点县的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工程完工后,由县水务部门审定施工单位的提款申请,再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
全县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共12页】
全县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全县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内容摘要】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县gdp完成277300万元,增速14、5%,(一)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二)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增长,(三)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定,(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运行稳定,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2、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3、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4、财政收入乏力,收支矛盾突出,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河南煤化中新化工40万吨甲醇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设备订购完成100%,到位95%,部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10月份将实现联动试车。
今年以来,新乡市XX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部署,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突出工业经济一条主线,重大项目一个重点,招商引资一个抓手,产业集聚区一个平台,统筹兼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县GDP完成277300万元,增速14、5%。
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55900万元,159900万元和61500万元,分别增长5%、20%和11%。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巩固基础,调整结构,建设品牌,壮大龙头,培育组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元至5月份,实现农业总产值46338万元,同比增长5、5 %。
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量增价好的拉动。
元至5月份,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1710亩,同比增5、0%,产量135760吨,增长2、8%,蔬菜产值11837万元,可比价增幅3、6%;花卉种植面积增加2715亩,同比增长14、5%,产值2550万元,可比价增幅为14、6%。
县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
##县发展改革局关于##县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各位主任、各位委员: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重返30强”的目标,攻坚克难,全县经济呈企稳向上的增长态势。
一、2010年计划执行情况预计到2010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73.4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6.7%;非农产业比重为84.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万元,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5万元,同比增长12%。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7%,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2010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是:1、农业经济发展平稳。
一是粮食总产趋于稳定,总产量32.28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
二是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
三是畜牧业继续支撑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预计2010年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5.44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34万吨、6.96万吨、8.61万吨。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预计2010年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5亿元,同比增长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6%。
3、服务业快速发展。
预计2010年我县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7.0亿元,同比增长16.7%,服务业比重为28.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2010年,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18%。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2010年,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推进项目85个,总投资75.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35亿元,截至目前,全县重点推进项目已完成投资16.65亿元。
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成就【精品】
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成就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就显著的五年。
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前十强、构建和谐安阳”的总体目标,坚持“做强工业、抓好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6.38亿元,同比增长1%;人均生产总值32118元,增长15%。
其中,一产增加值27.8亿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196.亿元,增长16%;三产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3%。
(二)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6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预计增长26%。
沙钢永兴、顺成焦化、诚晨焦化3家企业入围全省企业百强,数量在全市最多。
(三)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1—11月份,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79亿元,增长19.87%,高于目标7.9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排名分居全省第1位和第位,全年收入预计可突破10亿元,居全省第13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3亿元,增长12.2%。
1—10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28亿元,较年初增加20亿元,增长16.6%;居民储蓄存款102.,较年初增加7.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1.05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增长2.9%。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预计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9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8亿元,增长25%。
6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水冶镇实现“六连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2元,增长1.5%。
(五)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0.7元,增长8.5%。
2010年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2010年年度经济工作总结2006年,我县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抢抓机遇、整合资源,背水一战、突破重点,效益优先、全面发展”的工作原则,立足县情,紧扣要务,把握重点,分类指导,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竞先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2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一、二、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调整为*:*:*;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加*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引进项目*个,协议资金*亿元,到位资金*亿元;输出劳务*万人,实现收入*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一、农村经济特色凸显按照特色农业立支柱,调整结构壮产业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因地制宜种植,依据市场生产,以致富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农村经济活跃,发展势头较好。
1、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税率降低*个百分点,严格兑现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促增收。
二是狠抓优质粮油开发,扩大面积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产促增收。
全年粮食总产*万吨,同比增长*%,油料总产*万吨,同比增长*%。
三是积极开发劳务,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盲目外出向成建制输出转变,切实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本年度,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期,培训技工*万人,以师代徒培训技工*万人,输出劳务*万人,其中外派劳务*人,劳务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并与中国建工、重庆建工等*家国家级外派劳务企业达成*年内外派*人的合作意向,劳务促增收。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是大力种植优质水稻。
采取公司+收储企业+农户的方式,实行定单农业,狠抓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在立山、茶房等*个乡镇种植大山绿优质水稻*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积极培育农民自愿参加的合作经济组织,拉紧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链条,切实打通农产品流通瓶颈,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是抓项目、拓宽增收空间。
围绕抓好中药材一个主导产业和蚕桑、乌鸡、烤烟、核桃、食用菌五大骨干项目的总体思路,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域特色,优化项目布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专业化生产、相互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同时,大力发展养猪、蔬菜等优势项目,培育一批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带动了农民快速增收。
四是抓扶贫,增强发展后劲。
认真研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探索出了“三捆绑、四结合、五到村”的扶贫工作新机制,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近年来,先后启动实施了56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占全县125个重点贫困村的45%,实施“一建三改”3500户,移民搬迁1060户4650人,每年组织外出务工2万人以上,农民人均增收超过500元。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累计退耕还林33.2万亩,荒山造林2.4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263.7万亩,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五是抓统筹、协调推进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解决好退耕还林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适度向农村倾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自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尽最大努力激活和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培育壮大旅游业,做活商贸三产,努力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建县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宜人的自然、气候环境,造就了众多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全县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0余处,各级各类旅游景区18处,其中在人文景观方面有省级重点文保单位3处、市级2处、县级3处。
其中位于城南3.5公里处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被誉为“陕南小碑林”,珍藏有与《西狭颂》、《石门颂》并称“汉三颂”的汉隶八分石刻《甫阁颂》等历代摩崖碑刻130余方;城区嘉陵江畔的江神庙,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游牧民族氐羌文化遗址和古代戏院建筑群;城北48公里处,总面积5800公顷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险山、奇洞、茂林、幽水融为一体,是陕南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其它如紫云宫、响水沟生态园、王富沟溶洞以及沿309省道和八渡河流域的100余家“农家乐”,共同构成了我县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集群。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我们着眼于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朝阳”产业,再创县域经济发展新辉煌,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扬长避短,打造名牌,从规划论证编制、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位等基础工作入手,高起点、大手笔地做好旅游产业的培育开发工作,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亮点。
在规划编制上,围绕建设绿色汉中,深入研究和把握旅游消费趋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切实划准对接点和突破口,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旅游业发展管理办法》等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勾绘出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蓝图。
在旅游产业开发上,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大力实施景区(点)设施建设,相继推出了“农家乐”田园风光游、嘉陵江及八渡河——五龙洞生态游、嘉陵江大峡谷漂流、汉中《石门颂》——《甫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书法珍宝寻踪游、氐羌文化民俗风情游、汉——蜀(四川)——唐(西安)历史怀旧游等一系列各具特点的精品旅游项目,目前正在着手开发(灵岩寺、五龙洞)——甘肃天水(麦积山)——四川(九寨沟)——汉中(三国文化),集生态、山水、历史、古迹为一体的旅游圈,2005年“五一”前,举行了规模宏大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开园庆典活动,在省内外各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宣传,使***成为了旅游观光的又一焦点, 10月份,组团参加了川陕旅游年会,进一步推介旅游项目,加强了与周边毗邻地区的联系合作,使***的旅游业全面融入到陕甘川乃至全国
的“大旅游”中。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动员县域内的***等企业先后投入巨资,加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使略阳的山更青、水更绿。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落实资金,先后绿化美化了县城中心广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演艺为一体的嘉陵广场,于2002年建成了全市县区首家三星级宾馆,又相继建成了广厦大酒店、金亚大酒店等几家中高档宾馆和4家大型超市、30余家网吧、茶吧、歌厅等旅游、休闲、消费场所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同时,组织动员全县力量,加强城市、农村卫生、文化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城区、农村、景区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来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8万人(次),创收600余万元,今年将超过10万人(次),收入将达到800万元,朝阳产业优势已逐步显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迅速扩张,商品供销、交通运输、医药卫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金融保险等
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广泛链接21个乡镇183村、17个社区,连锁经营、加盟专营、大小超市等各种营销方式进入县域村镇,融入群众生活,“十五”期间,共发展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注册资本金万元,从业人员达到人,城乡市场供销两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今年将达到3.07亿元,各色商品进入寻常家庭,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扶弱扶困,努力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说,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在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同时,我们坚持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安民富民,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进步,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弱势群体解危济困,始终把基层作为工作的主阵地,从财力投入、工作力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向基层农村倾斜,把群众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自觉地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做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一件一件地抓落实、求实效、见成果,努力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特别是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高度重视抓实抓好,结合县情,研究出台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4050”人员就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等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创造、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取得了切实成效。
“十五”以来,县上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620人,“4050”人员21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560人,复员退伍军人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年均达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切实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城镇低保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全县城镇低保人员达到1985户5065人,年发低保金379万元,每人每月平均61.8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自筹资金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低保试点工作,解决无劳动能力、无住房、无依无靠的贫困弱势人口的基本生活,探索积累了有效经验,将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不断加大医疗、养老、失业保险金的征收、管理工作,逐步扩大工伤、生育等保险范围,目前全县累计参加医疗保险17710人、养老保险7180人、失业保险5998人、工伤保险3220人、生育保险3400人,共征收保险基金8390万元。
严格按政策兑现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费、现役军人家属优抚金、伤残军人、老红军等群体优待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脱贫工作,加强社会救助管理,努力让全社会弱势群体都得到优待照顾。
针对****地理、自然环境特殊,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低的实际,科学制定自然灾害救助预案,强化防灾抗灾、救灾救济工作,保证了受灾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全县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