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静息电位( ) 静息电位 ①概念: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 概念: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 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膜外为正、 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膜外为正、膜内 为负的极化状态)称~或膜电位。 或膜电位。 R.P.为内负外正,如规定膜外为0,则 为内负外正,如规定膜外为 , 为内负外正 膜内就是负值。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R.P. 膜内就是负值。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 约为-70mV至-90mV之间。 之间。 约为 至 之间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 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 ——1975年提出 年提出 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或抵御能 称为细胞保护。 力,称为细胞保护。 1.直接细胞保护:某些细胞合成物或药物对细 .直接细胞保护: 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2.适应性细胞保护:各种弱刺激不断作用后, .适应性细胞保护:各种弱刺激不断作用后, 可增强抵抗力,从而防止强刺激的攻击。 可增强抵抗力,从而防止强刺激的攻击。
第四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生物电与细胞的兴奋 (一)相关概念 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活动弱 ①兴奋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活动弱 变为活动强的过程。 变为活动强的过程。 抑制: ②抑制:由显著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活动强 变为活动弱的过程。 变为活动弱的过程。 刺激: ③刺激:能被生物体感受并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环境 变化。 变化。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④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 神经细胞、 ⑤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某些 神经细胞 腺细胞
第二章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2.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 2.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 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 3.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4.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细胞膜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简单扩散( ) 一些脂溶性物质能够依靠分子运动从高浓度 浓度侧扩散的现象,也称单纯扩散, 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也称单纯扩散,如: 二氧化碳。 氧,二氧化碳。 特点: 特点:1. 依靠单纯扩散的物质少 2. 无饱和现象
由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由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由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由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Na+,K+,Ca2+
特点:(1)速度快 特点: ) (2)具有选择性 )
由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 )
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 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 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低浓度侧 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特点: 特点:a. 需载体 b. 需能量 c . 逆浓度差
钾的主动转运( 钾泵 钾泵, 例:钠-钾的主动转运(钠-钾泵,Na+ 泵): 钾的主动转运 每水解一分子ATP,便有 个Na+流出和 ,便有3个 流出和2 每水解一分子 进入细胞。 个K+进入细胞。 Na+的泵出伴随着泵的磷酸化,K+泵 的泵出伴随着泵的磷酸化, 入是继酶脱磷酸反应之后的一个反应过 程。 ——构象改变,亲合力改变。 构象改变,亲合力改变。 构象改变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神经肌肉标本 1.刺激神经引起组织兴奋 . 2. 兴奋沿神经干传导 3.兴奋从神经到肌肉 . 4. 肌肉收缩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强度 强度 阈强度:在一定的时间内, 阈强度 在一定的时间内,引起组织兴奋 在一定的时间内 的最低刺激强度,也叫阈值,阈刺激。 的最低刺激强度,也叫阈值,阈刺激。 有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 有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 2. 时间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 )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 载体)的帮助下, (载体)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扩散到低浓度 侧的现象,称易化扩散。 侧的现象,称易化扩散。 1.由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 由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由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特点: 特点:(1)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 (2)饱和现象 ) (3)竞争性抑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wk.baidu.com功能
(二)特征
1. 特异性 与特定物质结合,产生特定效应 特异性: 与特定物质结合, 2. 饱和性 受体数量有限 饱和性: 3. 可逆性 非共价键结合 可逆性:
(三)激动剂和阻断剂
1.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特定生物学效 激动剂: 激动剂 应的物质。 应的物质。 2.阻断剂:可与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特定的生 阻断剂: 阻断剂 可与受体结合, 物学效应。 物学效应。
奋,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给第二个电刺激(检 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给第二个电刺激( 验电刺激),用来检验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用来检验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验电刺激),用来检验神经兴奋性的变化,即求 出第二个刺激的阈强度, 出第二个刺激的阈强度,发现神经受刺激后兴奋 性的变化分为四个时期。 性的变化分为四个时期。 1.绝对不应期:兴奋性 = 0 .绝对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兴奋性 < 正常 .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兴奋性 > 正常 .超常期: 4.低常期:兴奋性 < 正常 .低常期:
第三节 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与保护
一.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1.细胞生长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加 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加 2 .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的增加 二.细胞凋亡(apoptosis)——1972年提出 细胞凋亡( ) 年提出 1.概念: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 概念: 概念 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PCD)。 )。 2.特征 特征——自然死亡 特征 自然死亡 遗传控制的衰老死亡或生理调节性死亡。 遗传控制的衰老死亡或生理调节性死亡。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各种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时, 各种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时,通常并不需要 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细胞内过程,只需作用于细胞膜, 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细胞内过程,只需作用于细胞膜, 通过引起细胞膜上一种或数种特异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 用,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一种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 膜内,再引起被作用细胞(靶细胞)相应功能的改变, 膜内,再引起被作用细胞(靶细胞)相应功能的改变, 包括细胞出现的电反应或其它功能改变, 包括细胞出现的电反应或其它功能改变,这一过程称细 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2. 肌醇信号转导系统 3. 与酪氨酸激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强度的关系◆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强度-时间曲线 强度 时间曲线: 时间曲线 把能够引起 兴奋的不同刺 激强度和它们 相对应的作用 时间描绘在坐 标纸上得到的 一 条 曲 线 , 称~。
(四)
兴奋性的变化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例:首先给神经一个阈上刺激以引起神经的兴 首先给神经一个阈上刺激以引起神经的兴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同状况, ②产生机制——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同状况,是膜电位 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同状况 产生的决定因素。 产生的决定因素。 a: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K+]内> [K+]外=20-40倍,[A-]内 :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 倍 >[A-]外=10倍, 倍 [Na+]外>[Na+]内=20倍,[Cl-]外>[Cl-]内=10-20倍 倍 倍 b:膜上有微孔,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膜上有直径约为 :膜上有微孔,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 3-4埃的含水微孔,含水 +直径 埃的含水微孔, 埃的含水微孔 含水K 直径=3.96埃,含水 +直径 埃 含水Na =5.12埃 埃 c:膜内外 +浓度差(K+外流动力)与电位差(K+外流 :膜内外K 浓度差( 外流动力)与电位差( 阻力)达平衡时, 跨膜净转运等于0, 阻力)达平衡时,K+跨膜净转运等于 ,膜内外电位动 态稳定于一定水平,即形成R.P.。 态稳定于一定水平,即形成 。 —R.P.实质上是 +外流的跨膜电位(or称K+的平衡电位) 实质上是K 实质上是 外流的跨膜电位( 称 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形成及其记录方法
3.阈电位与峰电位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阈电位:外加刺激能使细胞膜上 +通透性突然 )阈电位:外加刺激能使细胞膜上Na 增大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增大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阈电位是可兴 奋细胞的一项重要功能指标, 奋细胞的一项重要功能指标,一般比正常静息电位 低10-15mv。 。 (2)峰电位:快速去极化和快速复极化形成的一个短 )峰电位: 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3)“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 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但刺激达到阈强度时,可产生动作电位, 但刺激达到阈强度时,可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度与 刺激强度无关。 刺激强度无关。★ (4)局部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微弱反应但 )局部兴奋: 局限于局部,不能传向远处。 局限于局部,不能传向远处。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功能 液态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以液 细胞膜的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 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1.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双分子层 疏水端——二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 疏水端 二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 亲水端——磷酸和碱基 亲水端 磷酸和碱基 2.蛋白质 蛋白质 与膜的物质转运有关(载体蛋白, ①与膜的物质转运有关(载体蛋白,通道 蛋白) 蛋白) ②受体蛋白 ③识别蛋白 ④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枪乌贼巨大轴突及脊椎动物神经元的 跨膜浓度及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动作电位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①概念: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概念: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a.去极化 去极化 b.反极化 反极化 c.复极化 复极化 产生机制——实质上是 +的跨膜电位。 实质上是Na 的跨膜电位。 ②产生机制 实质上是 a.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 膜对 +的通透性突 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 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 膜对Na 然增大→ 迅速内流→去极化和反极化 去极化和反极化。 然增大 Na+迅速内流 去极化和反极化。 b.膜对 K+通透性增大 K+外流 复极化。 复极化。 膜对 通透性增大→ 外流→复极化
钠钾泵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钠-钾-ATP依赖式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四)出胞与入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 固态或液态) (固态或液态)能通过更 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变化通 过细胞膜,包括: 过细胞膜,包括: 1.入胞 入胞 固体——吞噬 吞噬 固体 液体——吞饮 液体 吞饮 2.出胞:如内分泌腺分泌H。 出胞:如内分泌腺分泌 。 出胞
分泌物的出胞过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一)分子结构 膜受体( 膜受体(receptor)是镶嵌在细胞膜上能够识别和选 ) 择性结合某种配体(化学物质)的蛋白质大分子。 择性结合某种配体(化学物质)的蛋白质大分子。 包括: 包括: (1)分辨部或识别器 ) (2)效应部或效应器 ) (3)转换部或传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