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中国古代景观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低下,没有园林;——农 业出现——产生原始的园林,如中国的苑囿,古巴比伦 的猎苑;——城市出现——园林形成各自风格(古埃及 园林、古希腊园林)
3)人们的精神需要
园林的形成又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 求来自神话仙境,来自宗教信仰,来自文艺浪漫,来自 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和基督教的伊甸园,曾 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密林深处,在山谷水僭无忧无虑地 跳跃、嬉戏的欢乐场景;中国先秦神话产说中的皇帝悬 圃、王母瑶池、蓬莱琼岛,也为人们绘制了一幅山岳海 岛式云蒸霞蔚的风光。
公共园林、开放性的
空间和绿地系统,使 城市趋于园林化。
霍华德: 田园城市 生态学:为现代园林的规划
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阶段的特点: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 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限制,从封闭的内向转变为开放的 外向型。 3、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着重发挥环境 效益、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的历史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
颐和园 –十七孔桥
苏州古典园林
枯山水
公 园
印度-泰姬陵
一、 园林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园林
1、在中国:
(1) 陈从周《说园》称:中国园林是
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 术品,富诗情画意”。
(2)汪菊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 筑·园林·城市规划》称: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艺 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 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 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美的自 然和游憩境域”,叫做园林。
2)山石
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 石,而后注重人工掇山技艺。掇山是中国造园的特有传 统。其形象构思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真山。注重“外师造 化、内法心源”。 欧洲伊斯兰园林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才,进行人工 改造,或者将巨石加工成建筑石才或打造成人物雕像。
3)水体
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理水与建筑气机 相承,使得水无尽意,山容水色,意境幽深,形断意 连,使人有绵延不尽之感。中国山水园林,都离不开 山,更不可无水。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 无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以各种水喷 为胜;伊斯兰园林中的涌泉和滴灌亦是颇具特色的水 景。
各民族对自然美或自然造化的认识存在着较 显著的差异。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 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 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 。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 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 提炼和升华。
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艺术,并带有承担土地管理职能
的概念。
3、中西方比较 狭义的园林:
传统古典园林(中国)
传统古典园林(法国)
传统城市绿化(广场)
传统城市绿化(道路)
传统城市绿化
传统城市绿化(居住区)
传统城市绿化(公园)
传统城市绿化(屋顶花园)
传统城市绿化(垂直绿化)
广义的园林:
大地景观(生态:湿地景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二分” (季羡林)说相对立。“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 思想在西周就已经出现。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 天是可以与人 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 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 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 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 (天命之天);5. 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 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2、园林形成背景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 千奇百态。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1)自然造化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园林艺术共同追 求的东西,每个优秀民族似乎都经过自然崇拜——自 然模拟与利用——自然超越等三个阶段,到达自然超 越阶段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园林也就完全形成了。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河道)
大地景观(生态:农田)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保护区)
大地景观(生态:城市滨江防护绿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风景林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森林公园)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风景名胜区)
大地景观(地方文化)
大地景观(科学文化:植物科普)
二、园林的涵义及园林诸要素
3、园林诸要素
• • • • 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1)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式建筑散布于园林之中,使它 具有双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取景特点,种类繁 多。如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 轩、廊等。 在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园林建筑往往作 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园林建筑密集高大,讲究对称,装 饰豪华。
美国,当代风景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提出:单一
的优美景观不易得,多种景观要素组合更不易,发现美的规律, 人为地将各组要素组合,创造出的形体,即可看作风景园林,这
一门学科即叫做景园建筑学。
1900年,美国哈佛大学,第一个LA本科专业
1909年ASLA(美国景园建筑师协会)定义 :
景园建筑学是使土地适合人类利用和享受的艺术。 其后在本世纪六十年代: 由于环境运动的影响,专业的定义作了一些调整。景 园建筑学是为了公众的健康和福利,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土
人对大自然从感性适应到理性适应,仍保持亲和。生 产力发展,进入农耕经济阶段.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
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时代风格,民
族风格,地方风格。
• 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产生国家、阶级分化,城
镇出现——手工业、商业、建筑技术——大规模兴造园 林。 • 园林发展 :萌芽——成长——臻于兴旺——形成丰富 的风格和类型。(三大造园体系的分化)
英国哲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 则愈达到真美境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 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 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
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 的标志。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同 时,社会历史的变迁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 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规整式园林:对称均齐,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
系,着重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出人所控制的 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
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 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 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
移和模拟。
3、18世纪中叶开始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恶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转变 为对应、敌斥。工业文明兴起,更有效地开发大自然, 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了自然保护对策和城市 园林方面的探索.
工业文明——经济盲目无序地发展——自然环境严重
破坏——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化的探索
奥来自百度文库斯特德:
开创自然保护和 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的先驱者之一。
中 央 公 园
1、针对掠夺性开
发自然资源的
情况,要求人 们通过合理的 规划来保护它、 管理它。
2、针对大城市的污秽、 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 补救的办法,即建立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 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 一个供人们游赏、游憩的优美环境。(狭义) 从近、现代园林发展视角看,园林包括各类 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 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 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广义)
4)植物
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 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 物命名。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 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 随年龄而异的有生命物。
三、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时期 人对大自然处于感性适应状态,人与自然环
此阶段共同特点: 1、绝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 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 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世界各个地区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园林风格,若按照园林四大要素的构配方式 加以归纳,则无非两种基本形式:
1、园林概念的界定
1)国外的“园林”定义
西文的拼音文字如拉丁语系的Garden、Jardon等, 源出自古希伯来文的Gen和Eden两字的结合。前者的意 思是界墙、藩篱,后者即乐园。也就是《旧约•创世纪》 中所描述的充满着果树鲜花、潺潺流水的“伊甸园”。
2)中国的园林定义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陶渊明)。这一时期的 园林多指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的乡间庭园,如“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 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在漫长的园林历史发展中,“园林”的含义有了 较大的丰富与发展,人们似乎都明白它的意思,却又 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前者强调是综合艺术品,后者更为全面,说明了 园林创造的基本手段,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并
指出了园林作为观赏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特点。
所以后一种定义是我国学术界对“园林”的一种 较为普遍和容易接受的认识,作为园林的定义。
2、在西方: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造园学、景园建筑学、景观建筑学、 风景建筑学等。
• 自然:锦绣山川、气候带(大陆海洋)、海岸线,国土地势(宏观轮
廓、系列),山脉岩性特征类型、山系、河湖、植物(纬度、垂直带 )、自然生态景观类型。
• 人文:经济、政治、意识形态 1、经济:耕读世家”田园风光“
2、政治:皇家气派、学而仕则优——文人园林
3、意识形态:儒、道、释学说——传统哲学的主流。 “天人合一” “寄情山水” “崇尚隐逸”
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3、实践中,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密不可分。
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 要和欲望,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
的纽带。
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适应,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 响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生态设计原理
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信息时代 “可持续发展”战略
1、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
地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结
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 市在园林中”已变为广泛理想。
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 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 科学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伸到郊外,与外围营造
境呈现出亲和的关系。
后期,出现果木蔬圃,但客观上已经接近园
林雏形,开始园林的萌芽。
• 原始文明初期没有园林 • 原始文明后期,园林处于萌芽状态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 客观有观赏功能 ————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1、地方性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 知识 (2)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 (3)当地材料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 (1)保护 (2)减量 (3)再利用 (4)再生
3、让自然做功 (1)自然界没有废物 (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3)边缘效应
(4)生物的多样性 4、显露自然
四、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 是美的天使。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 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 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 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 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