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中国古代景观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看法

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看法


• •

• •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 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 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 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 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 “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 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 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 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 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 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 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 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 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 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 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 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 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中国园林和其它类型的建筑无论从情趣上或构图原则上,所呈现的则是一种 强烈对比的关系。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 (2)构图的原则不同。 (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 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 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 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 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 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 个方面。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一.昆仑神话(神木信仰)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 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山海经·地形训》:上有木禾,其修五寻, 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 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建 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二.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 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 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 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 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西汉都城长安
东汉
东都洛阳,皇家园林规模较小,也建造 “上林苑”,但是规模较小
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一.昆仑神话(神山信仰)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 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 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 赤水之际。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福喜 研究员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 早的园林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史书上关于 阿房宫是在秦皇游幸的上林苑的基础上扩 建而成的记载,从而证实了秦阿房宫不仅 有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前殿,而且是由一系 列宫殿组成的宏伟建筑集群。特别是宫殿 红烧土和火焚墙体残块的首次发现,否定 了以往关于阿房宫未被焚烧的说法,找到 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但是否由项羽 焚烧,还有待进一步探查和研究。
经过秦始皇时代与汉武帝时代的发展,蓬 莱神话种于确立了它在中国园林中的不可 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 固定模式。并对我国园林与日本造园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五.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形 式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 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 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 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 山龟鱼之属。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
护考古所联合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最近通过 考古发掘发现,在阿房宫前殿遗址正面1150米处, 发现一大型黄土遗址建筑台基,东西长250米、 南北宽45米,距地面高度7米,距秦代地面高9米。
黄土台基中下部有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说明这
个黄土台基上曾有过被人使用过的大型宫殿建筑。 在这 一 黄土台基北部3.8米处地下,发现一“矩” 字型石渠遗存,东侧向南长17.4米,西侧向北长 4.9米,东西长9米,水渠宽40厘米,深12至15厘 米,水渠底层铺大鹅卵石, 上铺小鹅卵石,水渠
2、夏商周时期
夏:BC2100年,启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有锛、凿、刀、锥、 戈等工具,为营造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因此在夏朝已经出现了 宫殿建筑
商:(BC17世纪-BC11世纪)殷(河南安阳)青 铜文化和甲骨文
而甲骨文中又有园、圃、囿等字的出现,也就引起了园林的营造活动 和最初形式到底是开始于商朝还是周朝,以及最初形式是园、圃,还 是囿的讨论。
有史记载最早的是商代殷纣王所建的“沙台苑台”
西周的版图
3、西周
宫室制度的完备于西周 1)“囿”中有囿人分职定责 2)周文王时期,已经有了囿、台、沼的结合 3)城郭建筑的确立——分封各诸侯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匠人城中有明堂、辟雍(泮宫) “如壁之园,雍之以水,像教化流行”
影响园林的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因素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神仙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汉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和贵族的庭院,因此特点是建筑简单、色彩淡雅。

代表作品有今天的西园、云台山久仰,园林各项设施多从云台山式壁廊木栏衍化出来。

唐朝是中国园林的黄金时期,以雁塔、水绞丝为代表。

在唐朝,人们开始追求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风格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注重景观和强调与人的交互作用。

唐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山水融合、林木花卉装点、水势饱满,取景方式由远及近,给人以“饱览之艳、登琳之嵩”的美感。

宋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拙政园、秋瑾园。

在宋朝,人们开始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布局和造景的理论。

宋代古典园林改变了以往的园林模式,注重空间变化、山水构建中的平衡和对人的情感诱导。

秋瑾园是园林中首次引入庭院内涵的代表,其经营者按情感和权力要求进行景观变换,以借景、夹局、影轴、穿庭镜等手法,营造出了极富诗意和感染力的景观。

元代的园林艺术延续了宋代的传统,注重园林的布局美学和建筑的装饰艺术。

元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取景方式独特,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南锣鼓巷、北海公园。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突出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精致、规模宏大,建筑多为经典的宫殿式,装饰偏重于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末期,其特点是在对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来元素。

清代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规模宏伟、以及变幻多样的花园设计,代表作品有北京圆明园、苏州狮子林。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无论是唐代的山水融合、宋代的情感诱导、明代的文化内涵,还是清代的变幻多样,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 14 -
三明学院
圆明园的平面布局是倒置的“品”字形(长春园在东,圆明园在西,万春园居南, 福海居于中央)。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集我国古代造园 艺术精华,有的兼取欧洲古典宫苑的富丽豪华,构成了当时举世罕见的园林建筑 群。全国无数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堆山导水,以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 意组织于变化万千的景象之中。先后共构筑各类木石桥梁一百多座,园林景区一 百四十多处,楼、台、殿、阁、亭、榭、轩、馆、廊等建筑16万多平方米,比故 宫还多1万平方米。圆明园是三园中面积最大的,前后共有四十八景,每景中又可 分若干景,园中有皇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宴会用的九洲清晏殿,祭祀用的安佑 宫,藏书用的文源阁,仿西湖景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等等。
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1-
三明学院
-2-
三明学院
-3-
三明学院
-4-
三明学院
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16CenB.C.——220年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先秦、两汉。
二、转折期(220-589)自然山水园兴起: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589-960)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 相当于隋唐。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
三明学院
四、成熟时期——两宋、清初(960-1736)
△经济: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 经济空前繁荣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文化: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 细节的自我完善市民文化兴起
△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 地
-9-
内倾淡雅
三明学院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末叶(1736-1911)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 明清时期,苏州、扬州、杭州和南京等地建有私宅园林 数以千计,形成了舒雅精巧的江南私宅园林风格。
• 这些私宅园林具有唐宋写意山水园的遗风,重视掇(duo) 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亭台楼阁 众多,花草树木繁盛,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空间艺术的 变化,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 北京历经明清营建的皇家园林有西苑三海(北海、中海、 南海)、紫禁城御花园、三山五园(万寿山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i园,香 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和承德避 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宫城,其西北部开凿有水池——太 液池,池中堆筑3座岛屿,象征东海的蓬莱、方壶、瀛洲 3座仙山。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 之筑的范例。
• 秦汉时期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 普遍称谓。“宫”和“苑”又分别代表两种类别:
•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在总体布 局上突出了“宫”与“苑”的浑然一体,这类皇家园林多建置 在都城或其近郊。
• 隋唐虽然短暂,但在洛阳大力营建了宫殿苑囿(yòu)。
• 隋炀帝所修的西苑,是继西汉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皇 家园林,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西安大明宫
• 唐朝国力强盛,皇家造园活动频繁。
• 唐朝皇家园林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因功能不同可分为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有著名的华清宫、九成 宫等。
• 后者呈现了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相对城市私园的华丽 精致,具有淳朴自然的气息,对后世私宅园林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嵩(sōng)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
年)建造的河南封县嵩岳 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 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 边形平面的塔。
• 南北朝时,佛教、道教迅速发展、佛寺、道观纷纷涌现。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与自然融合的建筑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商周时期的宫殿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起源。

商周时期的宫殿园林借鉴了中原地区的山水风景,采用大量的湖泊和岩石来打造宫廷园林。

这些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贵族们进行祭祀和祈福的场所。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秦始皇帝借鉴了各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大型的皇陵园林。

这些园林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和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而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隋唐时期的帝王们非常重视宫廷园林的建设,他们在长安和洛阳建设了大量的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心的布局而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巅峰之作。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山水的表现,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秩序。

元代的园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建筑的装饰性,其主要特点是布局灵活多变,注重水景和建筑的相互配合。

明代的园林则更加重视建筑的造型和审美,注重园林的艺术性和娱乐功能。

清代的园林则融汇了前代园林的精华,以其宏伟壮丽和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受到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园林艺术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

西方的花坛、草坪和噪音设备等元素进入了中国的园林设计,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1949年以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园林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大量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近年来,一些新的古典园林景观也开发建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也开始向国际传播,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赞赏。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

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

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另U,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中国园林课题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课题一----中国古典园林

4、隋唐宋: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生活与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审美需要结合 起来。在自然山水中,人们已经大规模的建造离宫别馆和亭台楼阁了。经 过千百年的积累,人工建筑景观将自然山水点染得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和 民族精神,具有点上添花之妙。 中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殿、堂、厅、馆、轩、榭、亭、台、楼、 阁、廊、桥等,以及他们的各种组合形式,不论其性质与功能如何,都能 与山水、树木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互为借取。有 的建筑能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成为构图中心,有的建筑对自然风景其画 龙点睛的作用。
(四)榭 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 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水谢则要三面临水。
(五)轩 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 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
(六)舫 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南方和岭南园林常在园 中造防,如南京煦园不系舟,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物,苏州拙政园的香 洲是舫中使使者。大多将船的造型建筑化,在体量上模仿船头、船仓的形 式,便于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
(二)楼阁 是园林较高层的建筑。一般如作房间,须回环窈窕;作藏书画,须 爽皑高深;供登眺,在视野要有可赏之景。楼和阁体量处理要适宜,避 免造成空间尺度的不和谐而损坏全园景观。阁,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 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观景。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章-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章-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不仅有皇亲贵戚、大官僚的绮丽豪华格调,也不乏士 人们清幽雅致的格调
❖筑山理水追求缩移摹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 ❖不仅有叠石为山或单块置石,还有土堆筑的土山
第三十四页,共48页。
洛阳
❖私家园林以水景取胜,颇多出现摹拟江南水乡的景观 ❖叠石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平 ❖与长安一样,纤丽与清雅两种格调并存
❖代表人物:中唐的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元稹、李 德裕、牛僧儒等
❖因此,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具有的清沁雅致格调被附 上了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的概念
❖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 情表现隐逸者
❖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 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团体笼统和群体规划丰厚多样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浸透诗画的情味末尾构成中轴线自北向南经过皇城和朱雀门大街中转大城正南门构成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路途系统构成寓居区坊和市市坊严峻分开开凿四条水渠处置城市供水为城市的风景园林树立提供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皇家园林展开隋炀帝在洛阳另建新都唐代那么以洛阳为东都以长安为西京正式树立两京制城内水道密布如网供水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促进洛阳兴盛的一个重要条件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两京以外的中央也有建置隋唐的皇室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别的区分就比拟清楚它们各自的规划规划特点也比拟突出宫与苑彼此交叉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成分苑林区内有宫殿的建置位于长安禁苑西北的龙首原上是一座相对独唐代大明宫恢复图西安博物馆里的大明宫含元殿模型大明宫含元殿3d恢复图大明宫含元殿3d恢复图2单层单结构大明宫麟德殿3d恢复图唐大明宫玄武门恢复图在长安宫城西南即隋朝的大兴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三局部故又名三苑北宫南苑格式苑林区的面积稍大于宫廷区以牡丹花之盛而名重京华也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欣赏牡丹的中央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特征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少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如骊山天台山终南山这些宫苑都很注重修建基址的选择不只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用为他们创设了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同时反映出唐人在宫苑树立与风景树立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西苑历史变化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那么天时叫神都苑面积已收缩大半重要意义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修建营建的工程都极为浩荡西苑不只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详细细节大体上仍因循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方式总体规划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修建但仅具有求仙的意味意义实为游赏景点海北有十六组修建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有五个小湖苑内不少景点均以修建为中心用十六组修建群结合水道的交叉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苑内植物配置范围普遍移栽种类极多在长安的近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鳞次栉比仙游宫白居易依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今仙游寺法王塔华清宫在今西安以东规划规划基本上以长安城为蓝本北宫南苑是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长,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中断的进展进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光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那个园林体系并非像同一时期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期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转变和各个地域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阻碍、复合变异。

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阻碍甚微。

因此,它的进展表现为极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进程。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即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稳和再平稳,它的慢慢完善的要紧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依照那个情形,咱们能够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数进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度封采邑制度取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的政体演变成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慢慢取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庭园林计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那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中国最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叙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计划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进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散布着宫室建筑。

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留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

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住持、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8
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 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 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 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 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 局促。南方园林的代;大多集中于南 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 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9
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 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 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 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 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 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荣 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顺 德 清 晖 园
东 莞 可 园
番禺余荫山房
佛山十二石斋
3、其它名园
扬州个园(清):叠石立意,四季假山。 无锡寄畅园(明):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此建。
上海豫园(明):明代潘允端为“豫(愉)悦老 亲”而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 “ 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冠)。
寄 畅 园 凤 谷 山 庄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 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 有指导性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坊: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街市,市中店铺:坊间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 义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 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 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 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 形等多种形状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 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 息、避雨。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 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大内御苑一般规模较为宏大, 多为庭院形式,布局受宫城 影响,往往比较规整。
园林中的内容一般说来都具 有双重意义,兼具功能性和 艺术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类型
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类型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中原和江南两 大地区,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 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规模较小,建筑小巧玲珑,利用自 然环境或者人工造价与园中建筑融 为一体,营造天然之趣。 追求园林上的意境美。
发展史
高峰期:明清时期
• 随着城市的繁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 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园林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强调“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的建筑思想。 • 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 乐的园林。
拙政园中的“谁与同坐轩” ——源自苏轼《点绛唇·杭州》中的词 句“谁与同坐,清风、明月、我”。
由洞门营造的空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诗画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某种真景,反 映真境,同时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等为园林增色,反映虚境,共同创 造富于诗情画意的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2.堆山叠石
• 掇山叠石能营造宛若自然的山林氛围,通过山石的形态、布局、 构筑方式、题词命名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意境。如《园冶》所说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山石于中国传统园林有点睛之用。 • 山石在园林布局中, 可起到分隔空间与点景引 线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3.庭园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类型
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特点和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特点和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特点和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在于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的独特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画为主要参考,注重创造出一种高度压缩的自然景观,通过布局、造景和景物的搭配,使整个园林拥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追求以小见大、以微观展示宏观的审美效果,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的呼应,创造出一种幽静、宁谧的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得到心灵的抚慰和舒缓。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根据其布局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布局特点,可以分为四合院园林、综合式园林和山水式园林。

四合院园林是指庭院四周有建筑环绕,在中央布置一座小型的景观,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综合式园林是将山水、建筑和园林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环境。

山水式园林是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布局和景物的安排来仿真自然景观。

根据造型特点,可以分为山川(主要以山水景观为主)、水景(以水为主)、花园(以花卉为主)和文人园林(主要以文人雅士为主题)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当时已经有了一些园林的雏形。

到了宋代和元代,园林达到了全盛时期。

宋代的园林以竹、梅、菊为主要景观,注重布局的简洁和造景的自然。

元代的园林则更加注重建筑和造型的恢宏和豪华,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达到了顶峰。

明代和清代的园林则更加注重仿真自然景观的效果,同时融入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理念,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园林,发展成为一种寄托人们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创造出一种高度压缩的自然景观,通过布局和景物的搭配,创造出一种幽静、宁谧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根据其布局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类,有四合院园林、综合式园林和山水式园林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朝代的风格变化,但都保持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
三大园林类型---皇家、私家、寺观四个特点---出于高于自然、建筑自然融糅、诗画情趣、意境涵蕴
成熟后期
清中末期
皇家园林起落;
私家园林形成三大风格;功能上升
演进脉络
规模
由大到小
景观
由单纯的粗放宏观到精致微观为主
创作方法
由单纯写实过渡到写实写意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分类
名称
特点
代表名园
四、园林常见构景手法
抑景
弱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
园林进门第一景叫:障景
“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园入口
对景
强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有正对、侧对、单对与互对之分。
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互对;
豫园流觞亭与玉玲珑在引月洞两边互对互借
借景
远景的一种处理手法。
颐和园借西山群峰;
榭---凭借其周围的水景或花木景而构成的
建筑
基本单元
如:拙政园芙蓉榭、中山陵流徽榭
舫---建在水池中的船形建筑物,前半部三面临水,虽像船但不能动,亦名“不系舟”。
如:颐和园清晏舫、南京熙园不系舟、苏州拙政园香洲
桥---是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点缀水景。如:颐和园十七孔桥、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白墙最具审美价值如:熙园龙墙
滩---凭岸之浅水处。如:无锡寄畅园鹤步滩
植物
作用
观赏功能---姿、色、味、影、声
精神属性---四君子、岁寒三友、荷花红豆、石榴、牡丹、桂花
生态属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要求
花木选择,体现寓意: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
树影花姿,美感无限:曼陀罗花---山茶花、木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方性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 知识 (2)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 (3)当地材料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 (1)保护 (2)减量 (3)再利用 (4)再生
3、让自然做功 (1)自然界没有废物 (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3)边缘效应
(4)生物的多样性 4、显露自然
四、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低下,没有园林;——农 业出现——产生原始的园林,如中国的苑囿,古巴比伦 的猎苑;——城市出现——园林形成各自风格(古埃及 园林、古希腊园林)
3)人们的精神需要
园林的形成又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 求来自神话仙境,来自宗教信仰,来自文艺浪漫,来自 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和基督教的伊甸园,曾 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密林深处,在山谷水僭无忧无虑地 跳跃、嬉戏的欢乐场景;中国先秦神话产说中的皇帝悬 圃、王母瑶池、蓬莱琼岛,也为人们绘制了一幅山岳海 岛式云蒸霞蔚的风光。
规整式园林:对称均齐,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
系,着重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出人所控制的 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
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 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 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
移和模拟。
3、18世纪中叶开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恶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转变 为对应、敌斥。工业文明兴起,更有效地开发大自然, 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了自然保护对策和城市 园林方面的探索.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 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 一个供人们游赏、游憩的优美环境。(狭义) 从近、现代园林发展视角看,园林包括各类 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 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 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广义)
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3、实践中,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密不可分。
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 要和欲望,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
的纽带。
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适应,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 响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生态设计原理
人对大自然从感性适应到理性适应,仍保持亲和。生 产力发展,进入农耕经济阶段.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
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时代风格,民
族风格,地方风格。
• 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产生国家、阶级分化,城
镇出现——手工业、商业、建筑技术——大规模兴造园 林。 • 园林发展 :萌芽——成长——臻于兴旺——形成丰富 的风格和类型。(三大造园体系的分化)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河道)
大地景观(生态:农田)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保护区)
大地景观(生态:城市滨江防护绿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风景林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森林公园)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风景名胜区)
大地景观(地方文化)
大地景观(科学文化:植物科普)
二、园林的涵义及园林诸要素
1、园林概念的界定
1)国外的“园林”定义
西文的拼音文字如拉丁语系的Garden、Jardon等, 源出自古希伯来文的Gen和Eden两字的结合。前者的意 思是界墙、藩篱,后者即乐园。也就是《旧约•创世纪》 中所描述的充满着果树鲜花、潺潺流水的“伊甸园”。
2)中国的园林定义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二分” (季羡林)说相对立。“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 思想在西周就已经出现。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 天是可以与人 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 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 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 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 (天命之天);5. 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 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陶渊明)。这一时期的 园林多指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的乡间庭园,如“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 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在漫长的园林历史发展中,“园林”的含义有了 较大的丰富与发展,人们似乎都明白它的意思,却又 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境呈现出亲和的关系。
后期,出现果木蔬圃,但客观上已经接近园
林雏形,开始园林的萌芽。
• 原始文明初期没有园林 • 原始文明后期,园林处于萌芽状态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 客观有观赏功能 ————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艺术,并带有承担土地管理职能
的概念。
3、中西方比较 狭义的园林:
传统古典园林(中国)
传统古典园林(法国)
传统城市绿化(广场)
传统城市绿化(道路)
传统城市绿化
传统城市绿化(居住区)
传统城市绿化(公园)
传统城市绿化(屋顶花园)
传统城市绿化(垂直绿化)
广义的园林:
大地景观(生态:湿地景观)
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信息时代 “可持续发展”战略
1、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
地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结
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 市在园林中”已变为广泛理想。
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 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 科学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伸到郊外,与外围营造
前者强调是综合艺术品,后者更为全面,说明了 园林创造的基本手段,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并
指出了园林作为观赏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特点。
所以后一种定义是我国学术界对“园林”的一种 较为普遍和容易接受的认识,作为园林的定义。
2、在西方: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造园学、景园建筑学、景观建筑学、 风景建筑学等。
此阶段共同特点: 1、绝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 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 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世界各个地区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园林风格,若按照园林四大要素的构配方式 加以归纳,则无非两种基本形式: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 是美的天使。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 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 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 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 的境界。
景观设计的历史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
颐和园 –十七孔桥
苏州古典园林
枯山水
公 园
印度-泰姬陵
一、 园林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园林
1、在中国:
(1) 陈从周《说园》称:中国园林是
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 术品,富诗情画意”。
(2)汪菊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 筑·园林·城市规划》称: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艺 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 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 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美的自 然和游憩境域”,叫做园林。
2)山石
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 石,而后注重人工掇山技艺。掇山是中国造园的特有传 统。其形象构思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真山。注重“外师造 化、内法心源”。 欧洲伊斯兰园林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才,进行人工 改造,或者将巨石加工成建筑石才或打造成人物雕像。
3)水体
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理水与建筑气机 相承,使得水无尽意,山容水色,意境幽深,形断意 连,使人有绵延不尽之感。中国山水园林,都离不开 山,更不可无水。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 无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以各种水喷 为胜;伊斯兰园林中的涌泉和滴灌亦是颇具特色的水 景。
3、园林诸要素
• • • • 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1)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式建筑散布于园林之中,使它 具有双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取景特点,种类繁 多。如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 轩、廊等。 在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园林建筑往往作 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园林建筑密集高大,讲究对称,装 饰豪华。
公共园林、开放性的
空间和绿地系统,使 城市趋于园林化。
霍华德: 田园城市 生态学:为现代园林的规划
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阶段的特点: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 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限制,从封闭的内向转变为开放的 外向型。 3、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着重发挥环境 效益、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
4)植物
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 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 物命名。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 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 随年龄而异的有生命物。
三、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时期 人对大自然处于感性适应状态,人与自然环
英国哲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 则愈达到真美境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 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 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