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课件4: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4: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存在的严重弊端。



大 林
说一说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 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C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 C )
A.戈尔巴乔夫时期 B.列宁时期
C.斯大林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新宪法的制定。
苏联新宪法: 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新宪法的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快速浏览找一找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 “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 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快速思考比一比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1)--第六章第2课社会主义从一国的探索到多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1)--第六章第2课社会主义从一国的探索到多国的发展
( 二 )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 索
15
苏联模式形成的理论根源
联共(布)党内的思想争论 ( 1924 年— 1929 年)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一社国会能主否义建?成
“ 如主何义建”设之社争会
16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形成的过程
13
战时共产主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经济政策
越过资本主义直接 过渡到共产主义。
最大区别
通过利用资本主义, 通过市场向社会主义渐
进地发展。
实质在于利用市场、商业把社会主义 经济同小农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
建设牢固的工农联盟。
1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非均衡的经济结构,排斥 价值规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以高度集中的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
1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政治方面
一党制、高度集权,建立以党代政的领导体制,领导 干部实行自上而下的委派制和终身制。 缺少民主和法制,没有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 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党和国家政府之上,成为个别领 导人控制党和社会、维护个人权位的工具。 个人迷信盛行。
2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苏联模式对于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实现速 度和产量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阻碍了经济 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堵塞了提高生产效率 和质量的途径。

12、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2、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授课日期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使用教具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勤二、复习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知识老师总结并板书教师举例解说并板书1.点名检查人数。

2.巡视课堂,绕课堂走一圈,看看是否每位同学书本和纸以及笔准备情况,提醒每位同学将课本打开准备上课。

回到讲台上宣布上课。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九下历史笔记(第1、2、3、4课)

九下历史笔记(第1、2、3、4课)

第1课 苏俄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17—1925)一、俄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叫十月革命) 1、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原因/背景:①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加剧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导致二月革命的爆发②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使俄国经济相对落后(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其政党逐渐成熟④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胜利方向。

2.经过:①标志:“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②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③结果: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意义:①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二、列宁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春)原因: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1918—1920俄国三年内战);用国家命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余粮收集制(农业);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近似单一公有制);取消自由贸易(排斥商品、货币、市场与价值规律);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分配) 评价:(积极)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农民利益2、退一步,进两步——新经济政策(1921春—1925)原因: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为解决经济困难,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调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内容:实行粮食税,余粮可自由买卖(承认市场)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部分发展资本主义) 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部分发展市场经济);按劳分配评价/作用:调动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历史作用 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
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 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 说明我们错了。”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 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列宁说这番话时,苏俄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
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 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 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农业集体 化开始于哪年?农 业集体化过程中存 在什么问题?
化农 宣业 传集 画体
加个 入体 集农 体户 农申 庄请
农庄成员把粮食送到收购站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成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 到了什么作用?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 实施目的 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⒈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 收农民的余粮;⒉把大中小 主要内容 企业全部收归国有;⒊取消 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冶金工厂建设工地
生机勃勃的工厂
农民欢庆水利工程建设完工
新经济政策为什 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通过改革和调整调 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三)苏联成立——1922年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 (共25张PPT)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 (共25张PPT)

工业——全民大炼钢铁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评价: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 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一曰大 二曰公 简称“一大二公”
读材料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 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 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 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 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 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 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 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浮夸风
农 业 : 虚 报 产 量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 风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刻舟称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浮夸风
9000万吨
工 业 : 大 炼 钢 铁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3000万吨
1070万吨
535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高指标
材料:为使钢 铁产量翻一番,全 国各地共组织9000 万人上山找矿,建 小锅炉,用土法炼 钢。到年底,产量 指标完成,但300 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第2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2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故事情节三:浮夸风与经济困难
刘建国听说妹妹 被选中去照相,就去 看。只见妹妹坐在高 高的稻草堆上,一个 记者正在给她拍照。 一旁还有人在介绍: “记者同志,这块地 亩产一万六千斤。我 们是采用深耕密植的 方法,你看地里那庄 稼密密麻麻挨着,多 喜人啊!”
思考:深耕密植的做法科学吗?
瞎指挥、浮夸风
“铁人”王进喜1963年跳入 泥浆池搅拌水泥、制服井 喷的经典照片
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焦裕禄纪念馆题 词“为人民服务。”
总路线
中共八大 的召开
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
良好 开端
雷锋 王进喜 焦裕禄
探索
模范人物
纠正“左 倾错误”
经济逐渐 得到恢复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最能概况我国在中共八大后十年间特点的是 (B )
A.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摸索阶段
B.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 D.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重挫折
课堂练习
4.某报报道: “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 7620斤。” (C ) A.“一五”计划期间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 “文革”时期
比较、分析 1958年的总路 线与1956年的 建设方针有何 不同 ?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八大提出的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 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漫画说明: “中国好比巨龙,英 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 千里,臭虫爬也爬不 动。” 设想要在15年左右 的时间里超过英国。
课堂练习
4. 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左”倾错误 的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参与学习活动
答: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答: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探索新知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但是,这当中好像出现过一些问题,有没有同学查到?
这样的结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列宁的思路”、“后来苏联的模式”。
答:1928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于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五”计划开始于1933年,重点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简述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很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斯大林模式”。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讨论回答: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浙教版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浙教版[1]〕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课俄国十月革命知识要点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土地法令莫斯科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主义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 A 解析: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俄历10月)。

2. B 解析: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 B 解析: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 A 解析:1917年11月,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附近,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中起义的工人、士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猛攻。

5. 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6. A 解析:注意“及时”一词。

苏联的成立时间是1922年,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

7. C 解析:经过3年(1917~1920)的艰苦战争,粉碎了来自国内外的反革命武装干涉。

8. C 解析: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各种武装力量破坏新生政权;国际上,帝国主义集团一方面出兵直接侵犯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9. B 解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10. C 解析: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11. D 解析:4幅图从左至右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宁。

12. 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催化剂。

13. D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

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4. C 解析:A、B、D三项均属于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点,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十月革命的特点。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陈桂美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陈桂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 中学 □小学 2,学科:历史 ,初步了解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 状况 ⑵通过搜索建国以来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图片,认识到即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科技依然取 得了一定的成就。 ⑶搜集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历史故事 ⑷观看电影《焦裕禄》 ⑸自主预习,完成预习学案 二、 教学课题
──毛泽东 1957 年 11 月 8 日在 64 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二:“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和超过美国,我们应当在同一时 期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刘少奇 1957 年 12 月 2 日的讲话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毛泽东、刘少奇提出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3)总路线的提出和以上讲话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P27 第二自然段———P28,由一名学生向大家展示 “大跃进”时期的有关图片, 然后让结合图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认&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4%F3%D4 %BE%BD%F8%D0%FB%B4%AB%BB%AD
2、展示目标
让学生进行朗读,明确学习目标和知识重难点,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3、图文导学 知识探点(一)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1、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提高学5eefdc8d333df.html 【 百 度 搜 索 】 /s?bs=%C1%F5%C9%D9%C6%E6%B5%C4%D6%D0%B9%FA%B9%B2%B2%FA%B5%B3%D6%D0%D1%E B%CE%AF%D4%B1%BB%E1%CF%F2%B5%DA%B0%CB%B4%CE%C8%AB%B9%FA%B4%FA%B1%ED%B4%F3%BB%E1%B5%C4%D5%FE %D6%CE%B1%A8%B8%E6&f=8&rsv_bp=1&wd=%C3%AB%D4%F3%B6%AB%B5%C4%D6%D0%B9%FA%B9%B2%B2%FA%B5%B3%B 5%DA%B0%CB%B4%CE%C8%AB%B9%FA%B4%FA%B1%ED%B4%F3%BB%E1%BF%AA%C4%BB%B4%CA&rsv_n=2&inputT=93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 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 „„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 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中共“八大”于何时召开? (2)八大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二)探索中的失误 2、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P27 第二自然段,然后完成教师提供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有关材料分析题,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钢产量等方面) “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 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 年 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 15 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国有 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 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 商业 由国家集中分配 方面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 复自由贸易,商品通过市场用 货币自由交换等
4、特点:在认识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 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 其他农产品;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 品。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1918-1920年 1921年
1922年底 1928-1937年 1936年
第一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 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 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 和影响是不同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时间:。

内容:。

作用:。

2、苏联成立
全称:。

时间:。

最早的加盟共和
国:、、、。

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第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变成强盛的,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新宪法的制定: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
着。

2、斯大林模式
含义:指苏联政治体制。

标志:的制定。

背景:外有包围,国内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使和长期处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造成了产品的
、;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没有
,农业产量长期。

(4)经济发展,经济,大量和了资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末复习课件

7、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B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8、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
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C)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意义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实行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通过“赎买”政 策,实现和平过渡。(“赎买”政策是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时间: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性质: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 益的宪法。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止 制度。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1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C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5.标志中国结束了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D
()
A.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B.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原创1: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原创1: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逝世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 奇·斯大林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 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 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 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 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 的经济体制。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 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 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 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线

T-34。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 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 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 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 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 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方面 集到国家手中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
方面
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方面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 国家集中分配

毛概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概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主讲人: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 护。 国际: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 就。
3
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12月23日,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 素。
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4
5
6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注意的理论和实践。
2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 中共 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 扩大会议
9月底——大庆油田被发现,打破了地 质学界长期存在的“中国贫油论”。这 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胜 利。1960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国家 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大庆油田进行 开发,从而迈开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
10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 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管起门来搞建设,要借 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1

7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 中国国情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根本上说,造成失误的原因是: 照搬马克思,没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马克 思主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1)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1)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京郊区农民高举“三面红旗”参加国庆游行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1958年钢产量指标为1070万吨(较1957年翻一番)
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
河北省徐水县在大跃进时代修建的土高炉
北京居民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
全民大办钢铁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
最初计划的十大国庆工程项目是(1958年9月):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 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工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
1962年1月11~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会 议总结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这次会议 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纠正“左”的错误的努力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图为会议 期间,毛泽东、刘少奇、陈云在一起交谈。
全民大办钢铁以钢为纲可贵的建设热情但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秩序卫星田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卫星田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农业大跃进社社放卫星农业大跃进社社放卫星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纪录相夸耀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纪录相夸耀河南襄城人民公社员大翻卫星田深达一丈二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宣传画画中诗画中诗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了。” ——邓小平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 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 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1922 1940 年苏联成立 年加入的有 1929年加入的有 1925 年加入的有 俄罗斯联邦 爱沙尼亚 哈萨克 乌兹别克 外高加索联邦 拉脱维亚 塔吉克 乌克兰 土库曼 立陶宛 吉尔吉斯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 有15个加盟 共和国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 沙俄(1547年—1917年) • 苏俄(1917年—1922年) • 苏联(1922年—1991年) • 俄罗斯(1991年—至今)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 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 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 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 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 宁
斯 大 林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 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 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 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 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D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 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C
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1.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 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形成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战 拓展与延伸: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示意图) 时 新 斯 共 经 大 产 济 林 改革 解体 主 政 模 义 策 式 政 1991年 12月21日 策
1917年 11月7日
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
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
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 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 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 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 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 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 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由国家集中分配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
120
100 80 60 40 20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作用: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0
三、影响:
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 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 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 型经济发展道路
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 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 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 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政治危机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 战争破坏国民经济 经济危机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 先进的工业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 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 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 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工 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 时代的2.6%上升到 1937年的13.7%。
D
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 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 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 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
B
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 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 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发挥巨大 积极作用。
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
苏联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 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 个大问题。
B
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 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 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2.消极方面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 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 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④.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苏联加快了实现 农业集体化 的步伐。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③开始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④措施: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 庄,打击富农。
③完成时间: 1937年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 国基本完成农业集 体化,参加集体农 庄的农户,占全国 农户的93%,耕地 面积达99%,从而 使社会主义成份在 苏联的整个国民经 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 确立,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各行业协调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质量、产量、种类 并重。 ③ 从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要提高农民生产 积极性。 ④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总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课小结: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 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 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 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 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 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 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 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