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7

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森林锐减的原因。

②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③理解森林生态功能。

①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森林的主要分布及成因。

②通过视频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森林的功能。

③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说出不同角色会对森林造成哪些破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增强学生关心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2.森林的生态功能。

难点: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由此可见,森林对于我们地球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产生之后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森林的开采、破坏,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大家能说说你们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森林破坏带来的后果吗?(比如:我们感觉夏天越来越热了、空气越来越差了、河流越来越浑浊了、需要保护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了)所以,保护森林使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章第一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巩固基础•梳理知识1、森林的特点(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最强大____、最复杂、最能②__长久存在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物种库__,尤其是④___热带___和亚热带森林。

(3)⑤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2、森林锐减(1)森林面积的变化:8000年前,原始森林占陆地面积的47.7%,现代世界森林覆盖率仅为①30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时代原因②刀耕火种、游耕制度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变化趋势③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面积逐渐减少面积锐减(3)世界:全球现存天然林中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不足④_40%_,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⑤__俄罗斯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A.直接提供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娱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答案】 (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 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级关系。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一节

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一节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 (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 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 (3)降水 风 地形 土壤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要点二 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问题 和对策
知识精析 1.森林的破坏原因及后果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目标定位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的分布示意图,说明世界森林 的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 意识.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森林的特点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1.特点:是陆地上__最__强__大__、__最__复__杂__、最能长 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保护森林、_植__树__造__林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 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 导致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会 _热__带__雨__林_面积锐减 机械采伐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2.森林的生态功能 _保__持__水__土_、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调 节气候、涵__养__水___源__;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__净__化__空__气___;丰富的物种库;提供__旅__游__休__闲__ 最佳场所. 3.毁林的危害:洪水频发、__水__土__流__失__加剧、 土地沙化、河道淤塞、__温__室__效__应___增强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复习课件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 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解析】 (1)~(3)根据图Ⅰ读出全球风电 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再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 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原因。甲地位于我国的内陆 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而且远离东部 的消费市场。
【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 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 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图1
图2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
,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
的区域是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

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方人均耕地最少,北方水土配合 最差。第(2)题,南方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我国各地水资源短缺
命题视角2 能源问题及对策 例2 (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读图和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1: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
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 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 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 日军占领华 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 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 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2: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 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 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 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 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 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 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 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 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 政状况的恶化。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知识结构环境概念环境及其分类分类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发生先后顺序及机制环境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展问题及其实质巨大的人口压力原因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原因和实质实质全球性环境问题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二、典型例题1、(05·山西实验中学4月)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1)一(2)题。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阻挡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1)从表中可看出,甲在山西最严重,四川、广东都有,而新疆最轻;丙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山西较弱;结合这四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则水土流失最严重,而新疆干旱则荒漠化最严重、水土流失很轻,广东由于经济发达酸雨严重;故甲应是水土流失,丙是土地荒漠化。

(2)乙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由于纬度偏南,以及南岭的阻挡,寒潮到达时已很弱。

答案:(1)B(2)B2、(2004年河北、山东八省高考试题)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阅读P1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 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避免污染的产生和蔓延。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决定开发活动是否进行和如何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1.主要意义: 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确保
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政策体系: 在环境政策体系中,最高层次是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和环境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④环境管理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 4.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D.②④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课堂练习
2016年11月,在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
A.环境保护综合性法规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C.环境保护标准
D.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课堂练习
我国已将“保护环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
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3~4 题。
C 3.“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如今,芬兰被誉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最好的国 家之一,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清洁技术应用和输出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理解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①森林覆盖率低。

②人均拥有量少: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左右。

③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较少。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①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②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1.水土流失(1)我国的水土流失①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水土流失面积:2002年全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1%。

③类型:水蚀、风蚀。

(2)形成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3)危害①直接危害: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

②间接危害: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

2.土地荒漠化(1)分布: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2)成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其作用的过程缓慢。

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是主导因素。

(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②形成沙尘暴a.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

b.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人们的出行,破坏生态环境。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6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6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由。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绘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针对某一世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及其作用。

教课目标:1.运用世界主要草地散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散布。

2.认识草地的特色和退化的原由、过程、危害以及防治举措。

3.理解草场资源的价值和保护草地的举措、方法,并建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要点:1.草地特色、种类和散布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举措和方法难点:草场退化的原由、过程及危害教课方法:讲解法、事例剖析法、研究教课法等教课过程:新课导入:用我国内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的景观图进行设问,剖析草地退化的原由及影响,导入新课——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课前自主学习:一、草地退化1.环境特色:草原地域一般雨量_____,自然环境比较______,易受______损坏。

2.世界主要草地的散布(1)地带性散布:_______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

(2)非地带性散布:草山、草坡、草滩等。

3.载畜量:必定面积牧场所能__________牲口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饲养的牲口数一旦超出了该牧场的__________,就会致使牧场退化,以致损坏。

4.退化的原由:__________→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口数目→________________→牧场退化。

5.退化的表现:草群变得__________,产草量减少,草质__________。

6.退化结果:使整个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惹起土地沙化和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__受到损坏。

(1)物种濒于灭绝。

7.地域差别地域退化状况欧洲状况较好北美经历开发、滥用___________三个阶段,当前好转和澳大利亚曾____________,最近几年来有所改良其余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大多数牧场因为牧场超载,面对8.中国牧场(1)现状:______________状况严重。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2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4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2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二节 森林及其保护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了解草地的种类及世界草地、森林的分布。

2.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及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重点) 3.通过材料讨论保护森林的措施。

(难点)一、森林及其保护 1.森林的特点(1)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2/3以上,可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导致森林覆盖面积有所变化。

(2)人为原因: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②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

③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4.保护森林(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①政府⎩⎪⎨⎪⎧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②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1)草地概况①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草山、草坡、草滩。

②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①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

②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③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恶化。

(3)地区差异地区退化状况欧洲情况较好北美经历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好转澳大利亚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有所改善其余大洲大部分牧场因为超载,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问题中国牧场:退化、沙化情况严重。

2.保护草地(1)草地退化的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2)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②改善经济结构,③加速经济发展。

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思维导图】
• 【答案】(1)合理利用水资源。
•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3)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 用太阳能和风能。
•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 (1)发展生态农业。 • ①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 组装、调整、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 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 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
• ②主要措施。
• 加强政策引导措施主要是从政府政策方面出发, 引导农民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道路,制定生态建设 和开发的激励政策和补偿政策,制定的政策要着眼 于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住区建设主要是从农村能 源利用角度出发,既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又要从 农民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农民能源使用问题。生态 环境保护既要堵更要疏,不许农民破坏森林的同时,
• 读下面“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 (1)多年来,昆仑山麓的绿洲逐渐向河流上游移 动,河流下游地区荒漠化现象加剧,扭转这种局面 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什么?
• (3)近年来,绿洲周围地区由于过度樵采而加剧 了荒漠化,对此可采取哪些改善措施?
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 2.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 暖的措施: 总体的原则是: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见图2)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2.如果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 自我调节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提 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角度归纳)
【提示】 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 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 气湿度降低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越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 力越强。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引起生态失衡,乃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 动态平衡 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自然 人为
因素 因素
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
生态系统的组成
【问题导思】 材料 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 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
1.材料中所有生物能否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什 么?
【提示】 能。因为生态系统是在空间和时间内,各种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它的范围可大可小。阴 湿山洼的草丛中,堆放着长满苔藓的腐木并生活着多种动 物,它们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生物多样性与食物链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作为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网)构成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 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食物链(网)靠生物的多样性来 维持,任何一种生物的减少或消失,都会“牵一发而动全 身”,影响整个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 系统的平衡。生物种群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六环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石油污染1、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1)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耕地日渐减少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2、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3、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土地退化的防治▲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2、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西气东输是21世纪初中国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生态环境保护▲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草地概念区分:(1)草原——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2)草场: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5)草地是一种泛指,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