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故里珠玑巷(导游词)
漫话珠玑巷
漫话珠玑巷
nanxiong 发表于 2007-6-20 10:06:07
一、古巷的沧桑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明末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云:“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从史料看,本来珠玑巷只是沙水镇的一部分。阮元编的《广东通志》云:“珠玑巷在沙水寺前”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抄录诸族谱中,多称:“沙水村珠玑巷”。可见珠玑巷原属沙水镇。据考察,原来珠玑巷大体在沙水镇的南端,即从《珠玑古巷》门楼起向北走经石塔到石桥这一段,约长二百米。再向北走则是其他巷、里、坊。如今之“珠玑楼”,过去并不属珠玑巷。据乾隆十二年建楼碑记载,(此石碑现仍镶于“珠玑楼”)“珠玑楼”原为沙水镇翔凤坊之楼,早塌,乾隆十二年重建时才题名为“珠玑楼”。《南迁记》中记述沙水镇还有“儒林里”“沙水塘”等旧址。后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富庶,来这里寻根问祖的人越来越多,珠玑巷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沙水镇的里、巷、坊,都象翔凤坊那样,逐步被珠玑这个名称所代替,整个沙水镇也叫珠玑巷了。但历代行政区域,一直沿用沙水这个名称。宋嘉定中称沙水驿,后又改沙角巡检司,清名沙水塘,民国为沙水圩。民国29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个区28个乡,第一区均平乡改为珠玑乡。以珠玑为行政区域从此始。今名珠玑镇,辖110多个自然村,3万余人口。
珠玑巷离南雄城九公里,一条街道从南到北,(从珠玑古巷门楼到珠玑街门楼)长7 6 1米,宽3米多。在古代,它是南雄的一个重要商
珠玑古巷来历
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井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上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在杭州被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从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胡妃就在井旁建了“胡妃塔”。这是广东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塔高3.5米,实心,七层八角,由17块精雕细刻的红砂岩砌成。这次也是珠玑巷内居民最大的一次迁移,共有97户人、141个姓。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汉族,今浙江苎萝村人(在诸暨城南)。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春秋末越国苎萝。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
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又闻“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地区)。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旅游类实习报告4篇
旅游类实习报告4篇
旅游类实习报告篇1
第一站—南华寺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明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南华寺是一座完整古建筑群,建筑面积有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钟、鼓楼等组成,寺后有卓锡桌,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周围环境幽美,鸟语花香,九株古老而稀有的水松,直插云天,更是引人入胜。
这座千年古刹还珍藏许多历史文艺物,如古建筑、碑铭、木雕、泥塑、刺绣、铜铸、冶炼等,都是国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南华寺镇山之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五百罗汉等。六祖即慧能大师。相传慧能(638-713年)本上一个樵夫,目不识丁,一日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而悟道,於是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於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提倡顿悟法门,传承很广,为禅
珠玑古巷——广府人的发祥地
珠玑古巷——广府人的发祥地
岭南有四大古镇,这些古镇都有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每座古镇都有它的传奇和故事,这四大古镇分别是:梅县松口、潮汕澄海、顺德杏坛、南雄珠玑。
今天趁前往南雄观赏银杏的机会,专程到珠玑古巷走走,了解这座号称“广府人的发祥地”的千年小巷。通过半天的游玩我搞清楚了有关“珠玑古巷”的几个故事,它们分别是:
梅关古道与珠玑古巷的关系: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的珠玑村,始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玄宗时期。当时为了打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唐玄宗命丞相张九龄率人开凿大庾岭梅关道。在现在江西和广东交界的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一条能通马车的大道,使岭南地区与北方沟通,这条大道就是“梅关古道”,它的开通成为了岭南重要的交通要道,是著名的“粤赣走廊”。
珠玑巷距离古县城15公里,大庾岭2.5公里,处于梅关古道夹道上,所以无论从梅关南下或者从古镇北上,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必须在此歇脚下榻。于是在现代交通形成之前珠玑古巷就成了古代岭南主要的驿站。据说当时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夜夜笙歌”。唐末和北宋末年以及以后的若干年,若干朝代,因为战乱,中原的百姓通过梅关古道逃离战火,来到岭南的人们越来越多,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这些地方又成了逃难人们的集散地。当然在修建“梅关古道”之前,这里是一条羊肠小道,也是北方人进入岭南的主要道路。
珠玑巷名称的来历:
“珠玑巷”以前叫“敬宗巷”而不叫珠玑巷,是唐敬宗去世之后为了避讳而改名的。它的名字来源也有一段故事,故事要从“张昌”这个人说起。据《直隶南雄州志》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堂。敬宗宝历因有巷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堂,唐帝李湛闻听后,赏赐给他们家族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这条广东第一巷韶关人都知道,但这三座门楼的历史却少有人了解!
这条广东第一巷韶关人都知道,但这三座门楼的历史却少有人
了解!
每个人心中对于南雄珠玑古巷
都有一种乡愁的情怀
来这里寻根的人
都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
历经风雨,充满故事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
穿过千年古巷
去了解那三大门楼的故事
珠玑巷中门楼
横跨巷北段中央,原为翔凤坊楼。《建珠玑楼碑记》载:“沙水镇翔凤坊之楼,先辈每欲建之第,徒竖石脚而弗克,厥成者非无因而止。迨后见其石基犹存,相顾而言曰:前人既遗起楼之基,吾侪何不共体先志乎。斯时,一唱众和,以数十年未成之宇,忽而振拔于崇朝,其适情玩志,虽不如古之岳阳、黄鹤等楼,而题曰珠玑,则其名亦可
相传于两粤、两京,为后世之遗迹云耳。彭统端题并书,清乾隆十二年菊月。”
1985年重修,南接驿道通路的驷马桥,北至凤凰桥。高、宽均5米,近似正方形,进深1米。圆形拱门,拱高3.3米,宽2.8米,进深1米。歇山顶二层绿琉璃瓦,正脊3米长案造形,垂吻两只朝天翘起,近0.5米长的犀牛角造形,生动形象。
比中央建筑低1米的两端脊与中央造型相同,通体洁白如玉。楼
中心竖镶长1米,宽0.3米的方形青石匾“珠玑古巷,吾之故乡”,落款:“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副师长蒙志,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中瀚”,下方横镶长0.4米,宽0.2米红砂岩浮雕“珠玑楼”匾。
上层北侧有1米高的木栏杆,内放1尊0.5米高的铜质太子菩萨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珠玑巷北门楼
稳踞巷北端,乾隆年间建,1983年重修,歇山式绿琉璃瓦面。
通高8.6米,正脊长2米葫芦刹顶,正吻朝内回首神兽;垂脊1.3米长翘首犀角。拱形门,高3米,宽2米,进深0.3米,北镶横匾“珠玑街”,镇守北入珠玑巷第1关。
千年传说——珠玑古巷
千年传说——珠玑古巷
珠玑古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城北9公里的梅关古驿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是海内外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共5000多万居民的发祥地和祖居地。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唐敬宗时,张昌一家人七代同居,非常和睦,朝廷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为避敬宗庙谥,敬宗巷便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得名距今有1100多年。是过去南来北往商贾游览胜地,古时文人赴试多由此经古道、过梅关、入赣上京,至唐代以后,便十分繁荣。
现在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巷风貌依稀可辨。珠玑古巷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转站,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许多珠江三角洲人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珠玑巷,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乃至昌兴世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近代史上的多次移民浪潮,珠玑巷后裔,跨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各地。今天的珠玑巷后裔繁衍达5000万之众,遍布海内外。珠玑一脉,可以说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在当今寻根问祖热潮中,珠玑巷成为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是民族凝聚力的磁场。其田园风光足以使人回归自然,古朴的民俗民风,是地方乡土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珠玑巷人珍藏的一本本族谱,记载着姓氏的渊源;保存完好和修茸一新的座座宗祠,蕴藏着历史的轨迹,人们喜爱的舞龙、舞狮,飘色等民间艺术,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便于珠玑巷后裔回乡寻根问
祖和海内外人士到珠玑巷观光旅游,更好地了解珠玑巷的历史,多年来,南雄市政府拨款重修了南、中、北三座清代门楼和巷道。1995年11月,南雄市通过召开珠玑巷后裔首次联谊大会,筹措资金数千万元,建成了沙水湖、张昌故居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
珠玑巷人南迁后裔在高要地分布
珠玑巷人南迁后裔在高要的分布
摘要: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粤北的南雄市北部,在国道323线的南雄至江西省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珠玑镇沙水村。唐代,巷内住着张氏人家,族长张昌。张家人兴、财旺、孝义,远近闻名。且七
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粤北的南雄市北部,在国道323线的南雄至江西省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珠玑镇沙水村。唐代,巷内住着张氏人家,族长张昌。张家人兴、财旺、孝义,远近闻名。且七代同堂,人人称颂,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敬宗皇帝为表彰张家孝义,亲赐珠玑绦环。由于敬宗巷与敬宗皇帝同名,为避讳,改名为珠玑巷。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梅关新路之后,梅关路成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珠玑巷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成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歇息之地。珠玑巷外,土地肥沃,沙水河蜿蜓流过,灌溉便利,宜牧宜农。历代中原人南迁,往往于此驻足留连,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有的就在此落户、谋生、繁衍,成了珠玑巷人。从此,珠玑巷便逐渐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风风雨雨的珠玑巷人,由于战乱、苛政、天灾、人祸等诸原因,几度南迁,散居在清远、高要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区。
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书的《高要县志》记载,高要全县共有96姓(端州、鼎湖两区除外),来自南雄珠玑巷的就有58姓氏:孔、王、文、邓、区、某、叶、龙、帅、卢、冯、江、朱、伍、吕、刘、许、汤、何、余、杜、岑、李、吴、张、陈、苏、冼、林、金、罗、胡、赵、钟、容、徐、涂、唐、莫、郭、夏、宾、梁、黄、萧、温、曾、焦、鲁、谢、蓝、谭、廖、翟、蔡、黎、霍、慕容。现就其迁入年代及聚居地分列如下:
珠玑巷:中国姓氏宗祠博物馆
塑 ” 宗门 、 ; 青云巷 、 衬祠 、 屋脊及宗 祠装饰等均按岭南风格建造 ; 祠内六 条大柱高大圆粗, 全用 “ 波萝格” 整木
还有珠玑 巷梁 氏大宗祠, 其主体建筑
高昂、 派; 进、 气 三 两天 井,“ 三雕 、 两
铭记祖先的功德 。 多姓氏的宗祠 , 许 都设有专门的展览室, 游客在参观中,
可 以了解 中国汉族 各姓 氏 的起 源 及其 开 枝 散 叶的 迁 徙 路径 , 了解从 古到 今
各姓 氏历史 名人 的感 人事 迹 。 玑 巷 珠
仿 古祠堂 岭南风格
苏氏大宗祠重建后 , 珠玑巷后裔
其他 姓 氏的宗 亲也一 呼 百应 , 纷 发 纷 动捐 资 , 珠 玑 巷重修 或 重 建本 姓 纪 在 念馆 、 宗祠 。 l 多 年 来 , 乎 每 隔 近 0 几 几个月 , 就会 有一 座 修 缮 一 新 的大 宗 祠迎 接 来 自四面 八方 的 宗亲 , 些 仿 这 古宗祠 , 多具有 宋 、 、 等时 代的 大 明 清
“ 广东南雄珠玑巷苏氏联 谊会” 每年
都接 待 数千 宗亲 前来 寻 根 问祖 , 查找 本族 的 源头 。
大宗祠的仿宋建筑 ; 黄氏大宗祠门前
的 华 表 和马 车 造型 的 “ 训 ” 碑 ; 祖 石
黎氏大宗祠外广场 “ 报恩” 方亭、“ 尚
贤” 方亭 、 坊 式 照 壁 、“ 名碑 ” 牌 功 等 都 具有 很高 的参观价 值 。
珠玑古巷简介
珠玑古巷简介
门票:
40元A.免票政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白叟持身份证或老年证免票;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B.优惠政策:身高1.2-1.5米之间儿童购景区优惠票;学生持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60-69岁之间白叟持身份证或老年证购景区优惠票(上述优惠政策,需到景区自行购买)。开放时间:
07:00-18:00 交通概况:
自驾路线:①广州出发→京珠高速→赣韶高速(珠玑出口)→直行过红绿灯200米—左转→珠玑古巷景区(全程历时3—4小时)②江西赣州出发→赣州绕城高速→赣定高速、大广高速→赣韶高速(珠玑出口)→直行过红绿灯200米—左转→珠玑古巷景区③湖南郴州出发→京珠高速→乐广高速→韶关北环高速→赣韶高速(珠玑出口)→直行过红绿灯200米—左转→珠玑古巷景区
珠玑巷简介:
闻名遐迩的珠玑古巷,原名敬宗苍巷。唐敬宗时,张昌一家人七代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生气勃勃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谥,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珠玑巷长1500米,宽5米,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毗相联,曲直有致,弯凸自然,巷内有古榕、古楼、古塔、古桥、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古迹及不雅光景点。
珠玑巷位于南雄城北九公里,是古代中原人拓展南疆的中转站,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历史上,珠玑巷居民为避战乱,大量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或海外。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乃至昌兴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珠玑巷后裔繁衍数千万人,遍布海表里。
沿珠玑巷可以看到,石雕群像,南、中、北门楼,贵妃塔、千年古榕、>沙水湖、胡妃玉像、沙水寺、张昌纪念馆、珠玑巷博物馆、祖居纪念区等。珠玑巷已成为广东省旅游不雅光的新热点。
南雄市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介绍
南雄市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简介
一、景区概况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珠玑古巷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在南雄市区9公里的珠玑镇,它南至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祖先的发祥地和祖居地,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粤人故里”。是中原人南迁开拓的驿站;全国三大姓氏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梅关古道是南粤古驿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全长40多公里,是一条用碎石砌成的千年古道,离南雄市区26公里,与江西省大余县交界,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道。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交通要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唯一交接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到达景区交通非常便捷,全国各地均有列车、高速铁路到达韶关、赣州直达南雄,珠三角各城市均有高速公路通往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由南雄市旅游公司运营管理,是南雄市唯一的国有旅游企业,景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展示面积8.6万平方米景区,旅游
配套设施完善,景区设立有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医务室、多媒体影视大厅等,能为游客、旅行团队、学生研学旅行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指引、导游讲解等服务。
景区内导游全景图、各类标识牌、景观介绍牌、警示牌等各种旅游和交通标识系统清晰、明了。景区全年对外开放,有极强的接待能力(珠玑景区最大承载量30000人,瞬时承载量10000人,梅岭景区最大承载量10000人,瞬时承载量3000人)。
梅关古道导游词
梅关古道导游词
2020全新梅关古道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恪尽职守的导游员,常常会必须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景区讲解员同游人交流信息,向游人散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麼理应要怎么写导游词呢?下列是我搜集整理的梅关古道导游词范文,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诸位游人,各位好!!我是xx旅游社的导游员,大伙儿能够要我xx。
今日我们去参观考察间距南雄市区20多少公里的梅关和梅岭古驿道。西汉以降,广东岭南与中华北方交通日趋经常,以西江、北江和惠州东江为框架的海上交通网络往北、西2个方位,翻过五岭中间偏矮分界点或立即由谷地进到广东岭南全国各地,辐辏于广州番禺,产生网状结构道路网。而广东岭南古朝最关键空陆交通网络梅岭古道,下浈水循北江南地区下广州番禺。知名中西方交通史权威专家张星烺强调:“广州市者,海舶登岸处也。唐时广州市之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生意人,北进扬州市者,必取道大庾岭,再沿赣江而下,顺湘江而扬州市也。”两宋时每日来回梅关伕力下不来上千人。岭下名镇珠玑巷,为客货空陆装运关键港口,两侧茶楼民宿客栈、各种各样店面,星罗棋布。明万历年里酉洋传道士利玛窦取道珠玑巷逾岭北进,他见到“很多省区的很多富贾到达这儿,越山南运;一样地,也从另一侧翻过山头,运到反过来的方位。运输广东省的国外货品,也经过同一条路面输往国内。游客骑着马或乘轿越岭,商货则用驮兽或挑夫运输。这类持续沟通交流的結果,使山两边的二座大城市真真正正变成工业生产管理中心,并且纪律整然,使大量的人连着数不胜数的行囊,在短期内内获得运输”。利氏所说二座大城市,在南者即河源州城,“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水陆交通极其便捷。欧洲地区、印尼、马六甲、西班牙与别的地区的货品,这儿可说一应俱全。它和中国各地一大半皆有来往,很多货品经此而输往他省,因而船舶来往绵绵不绝”。直至同治年间湛江籍秀才杨廷桂《南还日记》仍载:古径“行旅如蚁,挤拥如观剧”。
丹霞山阳元石导游词范文
丹霞山阳元石导游词范文
位于丹霞山西部、酷似男根的阳元石,确实令人浮想翩翩,但其中还有一个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
从前,宇宙混沌一片,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延生在其中,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后,鸡蛋破开了,阳清的一半轻飘在上,为天;阴浊的一半沉落,为地。
盘古渐渐长大,一日九变。
此时,神仙住在天上,圣贤住在地上。
天每天高一丈,盘古也每天随着长一丈,越长越高,成为人类的始祖。
终有一天,盘古的生命到了尽头,他横躺在天地间,头朝西,脚朝东,渐渐的,他的肢体发生了变化,变成高山、平原、峡谷,他的头发茂盛成草木、森林,他的血液变成河流和湖泊,从此天地不再荒芜,有了生气。
更为奇特的是,他那个硕大的阳具,仍然坚挺着,几万年不倒,它蕴天地之精华,育万物众生,使地上有了人类。
后来,这个阳具经风吹雨打,渐渐变成一块石头,它就是现在屹立在丹霞山景区那根形态逼真的阳元石。
盘古开天的故事广为流传,具体可以查阅《太平御览二》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经》和南朝梁任方的《述异记》(上)。
笔者把阳元山与盘古联系在一起,并非完全没有根据,据《粤北民俗大观》介绍,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始得安居乐业,故民间奉其为最高神灵。
在粤北自古就有原始崇拜,南雄境内千年历史的村庄,如全安乡杨历岩村、珠玑巷、梅岭红,梅驿、邓坊乡等皆建有盘古王庙,邓坊乡还有盘古王山。
盘古王的塑像为三头六臂,高大威严,每年五月二十日为其诞辰,建国前盛行酬神演戏
的庆祝庙会活动。
除了汉族,粤北瑶族也非常崇拜盘古王,把它奉为瑶族的祖先。
所谓盘古王,即是指开天辟地的盘古。
瑶族的民间盛会跳王,又叫起歌堂,就是用以拜祭盘古等祖先的。
珠玑巷得名及珠玑巷人南迁原因考王集门
珠玑巷得名及珠玑巷人南迁原因考□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集门海南出版社伍君之
珠玑巷这片土地位于梅岭南麓,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沙水河贯穿其中,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人群聚居的胜地。加上秦汉时期就已开通的通道,横贯南北,加速了这片土地的开发。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有文字记载的大概始于东晋,到了唐朝,张九龄奉旨开通梅岭新路,使这片土地更加发达兴旺。唐朝中期,这片土地已繁荣昌盛。据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谥,因改所居为珠玑巷。”我们认真解读这段话:首先说明这片土地在唐朝中期就有一个较大的村镇,这个村镇有一条街巷叫“敬宗巷”,敬宗巷有一个叫“孝义门”的地方,那里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已经在这里住了七代,没有分居。这家人有多少人口?七代啊,那真是豪门望族,“钟鸣鼎食之家”啊!张家仅是“孝义门”的一户,那么整个“孝义门”有多少人口?孝义门仅是敬宗巷的—个地方,那么整个敬宗巷又有多少人口?整个这片土地又有多少人口?这就说明这里已经是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其次这里有两个地名:“敬宗”和“孝义”。这是儒家道德的表述。这是谁命名的呢?看来命名的人是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的。张家七代同居之事完全符合“敬宗”和“孝义”的名称,可见这里的文化底蕴之深厚。这事儿又是谁上报给朝庭的呢?当然是官府上报的,可见这片土地已经是官府管辖的重地,因而朝廷赏赐“珠玑绦环”表彰张家。这片土地因而扬名四海。
广东人的祖先在南雄珠玑巷
广东人的祖先在南雄珠玑巷
提起珠玑巷,我们这一代人不甚了解,可是却经常被父辈带去韶关南雄珠玑巷寻根问祖。
对,珠玑巷位于广东最北边,可以说是穷山恶水,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富庶的珠三角的人来说,是不太愿意相信我们的祖先来自穷山区的。
别笑这种心理,你得承认,没人喜欢穷亲戚。
可是,我家的族谱上写得清清楚楚来自南雄珠玑巷,后来我才发现珠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人家的族谱都是记载着来自南雄珠玑巷,证明我家不是特例。
这是巧合?
我倒宁愿相信这是巧合,因为我相信我的祖宗不可能来自穷山恶水的地方。
一般来说,巧合不会三番两次的发生,广州有珠玑路,东莞有珠玑街,南海九江有珠玑冈,广西平南县亦有珠玑街。
这些以珠玑命名的街道,是否暗示了族谱的真实性。
种种巧合不约而同的凑在一起,富庶的珠三角地区的祖宗真的来自穷山恶水的珠玑巷?
【天下广府人寻根到珠玑】
寻根问祖源自人类对我来自哪里的好奇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不断的追问,不断的探究,从没有间断过,一句话非要找到一个答案不可。
由此发展出了祖先崇拜的文化,并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强烈信仰,其实归根结底是宗族结合的精神支柱,使宗族形成强大的凝聚
力,也很好的解决了我来自哪里的天生的疑问。
所以我们频频听说看到某某领导团某某侨胞团到访南雄珠玑古巷寻根问祖,这正是祖先崇拜文化的强烈表现,要不然为何社会各界名流会不远万里奔赴珠玑巷寻根问祖,可见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根在哪里相当的重视。
自前广州市长黎子流1995年到南雄珠玑古巷寻根问祖后,就不断有社会各界名流相继赴珠玑寻根问祖,目前,遍布全球共有4000多万珠玑巷后裔,每年有30多万人回来寻根问祖。
寻根珠玑巷
寻根珠玑巷
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始建于南宋,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东地区保存较好的古巷古道之一。
珠玑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古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00多米,巷道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古建筑遗址、湖水、池塘、小河等文物古迹。
历史沿革
从秦代开始,珠玑巷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大量中原移民经过这条古驿道进入岭南地区,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珠玑巷聚族而居,然后再向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等地区继续迁移。
秦始皇开发岭南八百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盛唐。此时的岭南,经过数百年的开发,早已不再是荒蛮之地。特别是广州,已经成为海上运输的物资集散地,而“水陆联运”的梅关古道,也成为了广州与中原之间的最佳通道。然而,如此重要的梅关古道,此时仍只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无论官民,无不是肩挑手提,单枪匹马过境。“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由于货物量不断增加,梅岭渐渐不堪重负。
唐开元四年(716年),岭南曲江人士张九龄功成回乡,备感道路之艰难,因此向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大庾岭新路”,改善南北交通。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同。两年之后,古道告别了“人苦峻极”翻山越岭的时代,变成了可并行两辆马车的大山路,两旁移植了大量的梅花,“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盛唐开元而下,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梅关古道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珠玑巷梅关古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大道。
梅关(导游词)
梅关
沿途游览线路:
【古驿道历史地位】—【梅岭得名】—【梅关概况】—【凭吊古驿道】—【梅关的历史贡献】—【杨贵妃食荔枝史实】—【张九龄开驿道】—【梅花品性】
【梅关古驿道历史地位】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去参观距离南雄市区20多公里的梅关和梅岭古驿道。秦汉以降,岭南与中原北方交通日渐频繁,以西江、北江和东江为骨架的水上交通线以北、西两个方向,越过五岭之间低矮分水岭或直接由河谷进入岭南各地,辐辏于番禺,形成树枝状交通网络。而岭南古代最主要水陆交通线梅岭古道,下浈水循北江南下番禺。著名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指出:“广州者,海舶登岸处也。唐时广州之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扬州者,必取道大庾岭,再沿赣江而下,顺长江而扬州也。”两宋时每天往返梅关伕力不下千人。岭下重镇珠玑巷,为客货水陆转运主要口岸,两旁茶坊客栈、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明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取道珠玑巷逾岭北上,他看到“许多省份的大量商贾抵达这里,越山南运;同样地,也从另一侧越过山岭,运往相反的方向。运送广东的外国货物,也经由同一条道路输往内地。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则用驮兽或挑夫运送。这种不断交流的结果,使山两侧的两座城市真正成为工业中心,而且秩序整然,使大批的人连同无穷无尽的行装,在短时间内得到输送”。利氏所指两座城市,在南者即南雄州城,“是一个商业城市,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欧洲、印度、马六甲、摩洛哥与其他地方的货物,这里可说应有尽有。它和中国各地大半皆有往来,许多货物经此而输往他省,因此船只往来不绝”。直到同治年间茂名籍举人杨廷桂《南还日记》仍载:古道“行旅如蚁,挤拥如观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人故里珠玑巷
沿途游览路线【珠玑巷名的历史沿革】——【关于胡妃的历史故事】——【珠玑古巷、门楼与贵妃塔】——【珠玑古巷的历史意义】
各位团友,你们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到离韶关南雄市区9公里的珠玑巷参观游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它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地区广大居民和众多海外华人的祖居地。
【珠玑巷名的历史沿革】
南雄珠玑巷位于离南雄市9公里处的沙水村,原名叫“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在敬宗巷内有一位孝义门人名叫张昌,他一家大小相亲相敬,并且七世同堂。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孝义,特赐给他“珠玑绦环”。而为了避“敬宗庙”之讳,就将原来的那条巷改名为“珠玑巷”。还有另一种说法:南宋时期,中原开封祥符等地有许多官员为了躲避元人而纷纷南迁,在南雄这个地方住了下来。因为“祥符”这个地方有条“珠玑巷”,逃到南方来的中原人为怀念故里,因而将原来的“敬宗庙”改为“珠玑巷”。珠玑巷的住户后来又再南迁到了珠江三角洲的广大地区,他们便都成了广东许多族人的祖先。
大家知道,我国北方开发得比较早。南方呢,最初被称之为“南蛮之地”。自从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和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以后,广东开始发展起来了。而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战乱也往往影响到了广东。南雄珠玑巷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地,也是众多广东人祖先的发祥地,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据考,中国历史上,世居中原的汉族曾经几度大量南迁,踏足珠玑巷,唐宋时期尤为鼎盛。大概是从南宋末年开始吧,珠玑巷人为避战乱,一次又一次地大举南迁,一队又一队地结伴同行。珠玑巷南迁,大规模的有三次:宋室南渡时取道大庚岭下珠玑巷集体逃亡,首批“逃窜荔枝山下者万余人”,都是结筏顺水漂流而南迁;第二批集体南迁就是罗贵等33姓的97家人口;第三批集体南迁为元兵侵扰,逼迫南雄,导致珠玑巷人又再一次的举家出逃,出逃者当中,最出名的就是为避“胡妃之乱”的珠玑巷人。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并且十分动人的故事。
【关于胡妃的历史故事】
南宋度宗咸淳八年,也就是公元1272年的8月,宋朝度宗皇帝到景灵宫祭祀先皇之后,恰逢大雨。当朝宰相贾似道劝皇帝等雨后再由他用大辂车接回宫。但是胡贵妃的哥哥胡显祖已准备了一辆叫逍遥辇的小车把皇帝接走了,贾似道大怒,竟以“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为借口,以罢政要挟皇上,并诬说胡氏兄妹有夺权的野心,度宗皇帝没有办法,只得罢了显祖的官,再将胡妃贬为庶民,令其出宫为尼。至此,贾似道才答应上朝理政。之后,胡妃为避贾似道加害,乘隙溜出寺庙,扮作游妇,改苏姓,混迹京省,漂泊流离。适逢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运粮至临安(今杭州),在江边见一女子踉跄而至,哀求搭救。黄贮万便把她带返珠玑巷隐居下来,他俩后来结为夫妻。这事不料被家仆刘壮背主告发,官府即启奏朝廷。贾似道便以珠玑巷百姓要“造反”为名,于是发兵围剿珠玑巷。
因珠玑巷民预先得到罗贵女婿梁乔辉遣人密报。众人商议以为当时的南方土广人稀,易于分散以避官兵。于是纷纷逃离家园。他们以竹木结筏顺浈江南下,来到珠江三角洲等地。逃亡大军当中,尤其以珠玑村贡生罗贵首的33姓、97户的集体南迁影响最大。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南迁队伍。其中有麦氏一姓,“携家二百余口”,“至香山黄旗角乡”。后来散居到了珠江三角一带,并且开村立族,繁衍子孙。
后来,这些人及其后裔,都异口同声把南雄珠玑巷叫作是他们的“祖宗故居”。连有些
远离故国他乡的广东人寻根觅祖,也自然要到南雄珠玑巷一游。广州市荔湾区有一条内街叫“珠玑巷”的,据说也是由南雄“珠玑巷”南迁来的人聚居而得其名。可知这次南迁人口之多,及对珠三角开发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随着移民的兴起,珠玑巷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开拓创新精神,也作为珠三角宗族势力强盛的表现,逐渐使得珠江三角洲成为祖国的鱼米之乡和富庶之区。另外这些迁民中多有资财,部分人进入广州、佛山等城镇经商后,对珠江三角洲商业文化建立和繁荣也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还说回刚才我们讲到的那段故事。据南雄珠玑巷人相传,当年那位皇妃嫁到此地,被官兵追索得急,深怕株连乡人,见村中人家纷纷逃亡南迁,她在悲愤中投井自尽。至今,珠玑古塔下有一口古井,就是皇妃当年葬身之所。她死后,乡人怕她的鬼魂作祟,便建一石塔盖住井口,用意是压住她的冤魂,可见那位“皇妃”命运之悲惨。后人为怀念胡妃,便在她当年所投的井上筑了一个“塔”来作纪念,这就是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的“胡妃塔”,亦称为“珠玑石塔”。古塔在宋亡时曾毁于战火,元代重建。这是在广东地区十分罕见的元代石塔。【珠玑古巷、门楼与贵妃塔】
团友们,刚才所提到的珠玑古巷、门楼与贵妃塔马上就到了,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沿着巷道去寻祖找根吧。
车过驷马桥,就到了珠玑巷硅门牌坊广场,大家请随我下车,到各处景点去参观。眼前我们所看到的驷马桥,始建于宋嘉定九年,也就是公元的1216年,桥全长13.8米,宽5.4米,是单拱砖混结构。而珠玑巷的硅门牌坊则建成于1995年10月,石材全部取于珠玑巷附近。牌坊前方两座巨型雕塑是珠玑人南迁的群像,过了广场,著名的参观景点有大雄禅寺、胡妃纪念馆、南门楼、黄贮万故居遗址、贵妃塔、胡妃玉像、沙水湖、双龙桥、千年古榕、中门楼、北门楼、各大姓宗祠等。在此,我先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最为著名的景点,其余则在解散之后各自去“寻宗”和自由参观游览。自由参观游览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
团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珠玑古巷,是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和古道。小巷全长1500多米,它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宽4米多,是一条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古驿道。道路两旁,民宅、宗祠、店铺、古楼、古塔、古榕遍布。小巷目前尚存有北门楼、中门楼、南门楼和元代的石塔各一座,还有池塘和小河。两旁夹道延伸的是众多的民宅与祠堂。巷内现计有居民20多姓,350多户,1800多人,这里民俗淳厚,犹存古风。一条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的南、中、北三座门楼均为清初时期的建筑。
门楼内约20米处的这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该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下的这一口古井,传说是当年胡妃投井自尽的地方。珠玑巷内,古楼牌上至今还嵌写着前人的碑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在沙水湖北畔,还有一个“祖居纪念”区。华坊上所书的“祖居纪念”四个字是珠玑后裔、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先生所题。区内有已建好的陈、黄、梁、罗、林、高、何、孙广东八大姓等几十姓宗祠,各姓宗祠独具特色,且风格各异。其实,南雄珠玑巷文化主要就是广东历史悠久的宗族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珠玑巷外,是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这里土地肥沃,有沙水河的灌溉润泽。北边不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有茂密的森林和丰美的草地,而史料所载的牛田坊58村,也就分布在这块土地上。这里就是广府人的桑梓之地、发祥之乡。而从这条古老小巷走出来的广府人的祖先,是最先走向珠江三角洲的。他们的后裔又再跨出中国大陆,越过大洋,走向世界。到现在,已遍布海内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是一个领导风骚的民系,这是一个成就骄人的民系,这也是一个秉承改革开放之风、锐意创新与图强的民系。这一段悲酸而雄壮的历史,是值得我们好好地探索和寻味的。
趁此机会,我再给大家介绍珠玑巷内保留的三座门楼和著名的胡妃石塔。
珠玑巷内的门楼共有三座。南门楼位于珠玑巷的南端,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拱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