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白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
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⑴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⑵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预设:⑴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4三维目标: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西部,为建设西部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板书:白杨并画小白杨)课前交流:你在哪里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通的树,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白杨树的:(课件)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家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他只是赞美白杨树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车上,跟作家袁鹰一起,去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初识白杨提出问题:请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又长的怎样呢?(放课件)(环境恶劣,可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长的高、大、挺、秀。
(板书)二、理解白杨同学们刚才看的很入迷,列车上的人看得怎样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一遍文章,看看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生自由读)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出示课件:爸爸的话)默读,你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自由谈)“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究竟“哪儿”会需要白杨呢?2、你能按照这个句式说一说吗?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这句话可以看出白杨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杨》教案(优秀9篇)
《白杨》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
《白杨》教案篇一3 白杨(第二周完成)一、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体会写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一、听歌曲《小白杨》,谈感受。
二、揭示课题,释题。
三、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
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较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优秀教案设计(精品)
《白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感悟人物的言行。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4.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5.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声的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的几次神情变化和结尾处意味深长的描写。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采用了“变序”教学与“读、写”结合法【课学思路】利用在互联网中搜索资源,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文本的欲望,以及采取“变序”教学方法,从而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入题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戈壁吗?(出示茫茫戈壁的图片)然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树。
今天我们到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去看一看它们。
(板书:3.白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白杨的图片。
2、从刚才你欣赏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杨有哪些特点?(出示高大、挺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2)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在文中勾画出来。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自学效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学生相互补充)。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白杨》。
理解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白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白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一棵白杨树的成长过程。
课文通过白杨树的生长,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
课文传递了努力、坚持和成长的价值观。
2.2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白杨”、“茁壮”、“挺拔”等。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这些生字词的意思。
3.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白杨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可以分段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和意义。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生字词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书写和解释生字词。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
4.2 课文理解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2 课后拓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更多关于白杨树的信息,并分享给同学。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一、教材选取本次教学选取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白杨》。
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2、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3、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祖国的赞美;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5、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生活启示和文学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独立阅读法、讲授法、解读法和互动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文章,感受文中情感和气氛。
2、讲授:讲解文中生词、语言、情感等关键信息。
3、解读:分段解读文章,让学生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4、互动研讨: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植物、草木和自然风光。
2、让学生想象做一件事情时,突然发现身边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树,会有什么感受?3、导入小结: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部分:讲授1、根据文章的背景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对自然的热爱。
2、讲解生词、词语及情感色彩,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3、讲解文章的实质内涵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第三部分: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第四部分:解读引导学生分段解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第五部分:互动研讨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总结出本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第六部分:复习让学生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并深入分析写作者表达教育意义的语言和手法。
六、教学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与人自然的关系,还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力量,并理解了作者对祖国赞美的深情。
通过独立阅读、讲授、解读和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写作启示,并在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和牺牲精神,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白杨》是一篇描写父母爱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和父母在白杨树下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子、回忆、描写、对话和结尾。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如父母的爱和牺牲精神。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白杨树的照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使用互动式白板,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采用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2 评价内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和感受的作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白杨》的背景和作者。
2023最新-《白杨》教案优秀5篇
《白杨》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家人们找到的《白杨》教案优秀5篇,欢迎阅读。
《白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白杨》教学设计 5篇
《白杨》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一、引导性导入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出示课件: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
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
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
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
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
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
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
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
《白杨》教学教案设计
《白杨》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白杨》中的生词和短语。
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阅读技巧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的事物,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白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白杨树的散文,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阅读技巧来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讨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白杨》的内容和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0分钟分组讨论:15分钟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讨论和问题回答等。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练习题目的正确性和短文的质量。
《白杨》教案集锦五篇
《白杨》教案集锦五篇《白杨》教案篇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__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白杨二、导语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讨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____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____,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理解生字新词。
3、讲: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课文《白杨》,理解主旨内容。
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描绘形象。
3.能理解文章中的感情色彩,体会文字的魅力。
4.学会并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准备1.课文《白杨》教材或复印件。
2.课堂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学生课堂笔记本或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讲解白杨树的形态特征,让学生感受到白杨的生长环境。
•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白杨树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2. 导入课文•朗读课文《白杨》,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音乐与情感。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中描述的环境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白杨的感受。
•学生就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自然景物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情境还原•设定情境,让学生模拟白杨主人公的心情和行为,增进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学生分组表演或描述情境,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2. 语言分析•教学并讲解文中较难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字遣词,理解作者表达感情的技巧。
第三课时1. 文学鉴赏•分析《白杨》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文中语言之美,加深对文学欣赏的理解。
2. 创作体验•让学生围绕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创作,写一篇自己的感悟或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白杨》的理解和体会更为深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时,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白杨》教案(人教版)
《白杨》教案(人教版)《白杨》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理解。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了解课文背景,包括作者和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
3.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二、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
2.引入课文主题,介绍作者和边疆建设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白杨与他们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语气。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白杨表达的象征意义。
3.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深入研读1.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分析课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白杨和边疆建设者的象征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白杨的精神品质和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五、拓展延伸1.介绍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或动物,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所代表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白杨的精神品质和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3.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对于某种植物或动物的感受和思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优秀教案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
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三篇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三篇篇一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这篇经典散文的作者以及散文的主题和思想。
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文章整体结构和情感内涵。
3.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记忆,唤起对家乡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尊重生命,珍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闻一多先生的诗文思想表达;2.《白杨》的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3.学生对于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感受表达。
三、教学过程1.引入师生互动,介绍养老院的经历,悄悄告诉学生今天要讲白杨这篇文章,看看学生知道不知道这颗白杨树。
2.导入让学生先欣赏这首由黄元御作词,叶挺作曲的歌曲《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山寺梦魂惊,桥边日色斜。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霜。
3.阅读教师读一遍课文《白杨》,让学生跟读。
然后放音乐《小城故事》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叙事中。
4.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首先按照文中情节讲述顺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新学校与旧学校的对比介绍,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部分,白杨树成为当地的象征,让全村有了紧密的联系。
•第三部分,当白杨树倒下时,引起了全村的哀悼和警觉,激起对白杨树的深刻感悟。
2.闻一多先生的诗文思想表达交由同学来阅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然后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诗文思想表达,引导学生理解《白杨》这篇文章。
3.生词解读向学生解释生词“敦”,“语惊四座”,促进学生掌握汉语词语的正确用法。
4.情感表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谈谈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一些特殊地方。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对自己家乡、乡土和家庭的感情与热爱;同时也让学生对自然风光现象及自然风景的变化,提高自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总结1.让学生自己试着串连文章,模仿创作一段文章。
2.让学生读《山海经》的山海经简介,理解自然对我们的影响。
3.教师提问:如果这颗白杨树是今天的珊瑚树,我们要怎么保护珊瑚树呢?四、板书设计《白杨》•结构•闻一多先生的诗文思想表达•生词解读•情感表达五、作业1.复习课文《白杨》,整理答题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父亲的心愿能实现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4.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高大的白杨”指什么?“迎着风沙成长的小树”指什么?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特点三:不怕风沙雨雪,不怕干旱与洪水(板书:生命力强)。
②师: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可是爸爸只是在赞美白杨吗?
不,他还在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那就是像白杨一样无私奉献、坚强、不怕困难的人。
师: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人?(板书:边疆工作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父亲其实是在通过介绍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父亲表白的是什么样的心呢?(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课题
3.白杨
教学内容
第十页——第十三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预习要求
自学生字,熟读课文,提出质疑。
学法指导
读、议.相结合,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读、|议.
教具准备
白杨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新课导入
1.祖国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白杨去了解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②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课文表面上是写白杨的,实际上是借白杨来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无私奉献,不怕困难,顽强的边疆工作者们。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板书: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全文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2.全文人物的描写也非常传神。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描写。请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想想:这些词语是描写谁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师:从父亲神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心情的变化。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次因为父亲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因为听到孩子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同时他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三次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感情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用“——”画出来。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那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呆会提出来大家讨论。
2.齐读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保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ຫໍສະໝຸດ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白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请找出书中的句子来回答。
理解句子: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自然环境的恶劣,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爸爸心中的白杨 不择环境 坚强
白杨 爸爸眼中的白杨 直 高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喻人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3.分角色朗读全文。
思考:诗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他们与课文中的父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地质队员们与边疆建设者们一样,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有许许多多像文中爸爸那样的人,他们服从祖国的需要,为祖国甘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全班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仔细读这段话,说你体会到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特点一:直、粗壮(板书:高大挺秀);
特点二: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板书:无私奉献);
3.对于父亲的表白孩子们能理解吗?(不理解)他们只知道些什么?
出示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那他们不知道什么?(学生自由阐述)
引读课文。他们只知道——。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只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念书。只知道——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
指名回答
有感情地朗读板书出的词、句。
1.默读课文
交流讨论,
朗读出示的句子。
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默读全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句子。
吗j分角色朗读全文
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去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戈壁滩上的白杨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借物
2.交流讨论,并朗读相关段落。
讨论问句1: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感悟体会:闪过的白杨树说明列车在飞驰。
理解词语: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讨论问句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出示白杨图片,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高大挺秀,高大笔直。
讨论问句3: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词语:表白,解释说明。
感悟体会: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爸爸不仅仅在介绍白杨,他还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在表白着自己什么样的心呢?下节课继续讨论。
齐读课题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回答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的三个问句。
1.默读课文
2.交流讨论,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爸爸在介绍白杨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么白杨究竟有什么特点?爸爸又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