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检-真菌详解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真菌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单细胞酵母样或者分枝丝状。
环境中有5000多种的真菌,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不到200种,常见导致感染的仅20到25种。
真菌感染常由一种或几种真菌侵入组织造成,可导致浅部皮肤感染或严重的深部组织感染,血、肺部或全身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较常见,可导致指甲感染或者发痒红斑的皮肤感染,如众所周知的“脚癣”、皮肤发痒、皮肤癣,或酵母菌感染导致的口腔中的白斑(鹅口疮),或阴道发痒及分泌物增多。
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报道,大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真菌感染。
少见情况下,真菌可以从它们最初所在的位置蔓延到或侵入到深部组织,可侵犯机体的任意器官,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或全身性感染。
典型的真菌肺部感染通常是由于吸入微小的真菌孢子导致。
任何人群都有可能得严重的肺部或全身性真菌感染,但是大多数感染只表现为轻微到中度的流感样的症状。
但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如HIV/AIDS、器官移植术后,和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的患者发生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全身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真菌检查试验可检测和鉴定真菌,以协助诊断感染并指导治疗。
经典的真菌检查试验包括标本涂片显微镜检查,有时用前处理或者染色来帮助检查真菌。
镜检可以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充分的依据,若为浅部感染,就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了。
但对于持久的、深部的或全身性的等需要明确诊断的感染,还需要进行其它检测,如培养、敏感性试验、抗原和/或抗体试验。
真菌感染VS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常常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相区分,如细菌感染。
某些感染病例,真菌和细菌都存在。
需要一些试验来进行鉴别诊断:革兰染色 - 用显微镜检测标本中的细菌和/或真菌的一种快速试验细菌培养 - 用于排除细菌感染或确定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怀疑分枝杆菌感染如结核病血培养–怀疑为菌血症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旺盛,如公共游泳池和体育馆的储物柜,有汗的鞋子、紧身衣服和皮肤皱褶里。
检验真菌的方法
检验真菌的方法
1. 直接镜检法:将短柄棉签蘸取患部分泌物、皮屑、毛发等样本,涂于玻璃片上,用40倍至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真菌的形态和数量。
2. 细胞学检查法:可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包括涂片法、细胞学初筛法、细胞学制片法等。
3. 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点判定是否存在真菌的培养。
4. 核酸检测法:查找真菌的DNA或RNA序列,并使用PCR 技术的手段拓展浓度,最后用电泳技术侦察出真菌的情况。
5.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诸如ELISA和荧光法等方法,主要检测真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真菌是否存在。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真菌是微生物学中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了酵母菌、霉菌和伞菌等。
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学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从真菌的特点、真菌镜检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真菌的特点真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真菌在形态上多为菌丝状,有时也可以呈现为单细胞的酵母菌。
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壳聚糖构成,这也是真菌与细菌的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真菌在生物学上被归纳为真核生物,与人类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相似。
二、真菌镜检的方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和培养镜检两种。
1. 直接镜检直接镜检是一种简便的真菌镜检方法,适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该方法通常采用标本涂片,将待检标本制备成薄片,然后使用染色剂染色,使真菌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苏木精、甲苯酚蓝等。
直接镜检可以观察到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对于真菌感染的初步判断有很大帮助。
2. 培养镜检培养镜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真菌镜检方法,需要将待检标本进行培养,使真菌生长繁殖,然后再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培养镜检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三、真菌镜检的应用真菌镜检在临床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真菌镜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的患者,通过镜检可以迅速确定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科研领域,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基础方法之一,可以观察真菌的形态变化、生长规律和细胞结构,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四、真菌镜检的局限性尽管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真菌检验
蒸馏水100 ml配制:用蒸馏水将氯化钠溶解即可。 25、观察菌落形态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菌落形态时应注意:(1)菌落性质,是酵母菌还是霉菌;(2) 菌落大小,一般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3) 菌落颜色,一般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4)致病性 真菌菌落下沉,污染性真菌菌落不下沉;致病性真菌有时使培养基 开列,但污染霉菌很少引起培养基开列。 26、分离皮肤真菌的皮肤真菌实验培养基是什么? 培养基是:(DTM)含蛋白胨、葡萄糖、酚红、放线菌酮、庆大霉素、 四环素等成分。由于皮肤真菌的代谢产物呈碱性,以致其生长周围 的培养基呈红色。 27、分离新生隐球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什么? 分离新生隐球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 基,因新生隐球菌有酚氧化霉(Plrno oxidase)活性,此霉与左旋 多巴和枸橼算铁反映时,能氧化O-联苯酚形成黑素而呈褐色至黑色, 或酚氧化霉和咖啡酸作用而显棕色菌落。 28、真菌培养的方法有几种?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培养方法有平皿培养、大试管培养和玻片培养等。平皿培养的优点 是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但水分易蒸发,只 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如假丝酵母菌、隐球菌。大试管培养 的优点是水分不易蒸发,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和真菌菌种的保 存。玻片培养(为量培养、小培养)是将培养皿的真菌培养切成一 个1cm*1cm的小方块在无菌载玻片中央,然后将真菌点种于小方块培 养基的一侧,再盖上无菌盖玻片后培养,培养后将其盖玻片放入另 一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 29、真菌的生化反映有哪些? 检验真菌常用的生化反映有糖(酵)类发酵试验、同化碳源试验、 同化氮源试验或利用硝酸钾试验、牛乳分解试验、酚氧化酶试验、 明胶液化试验和脲酶试验等。主要用于检验深部感染的真菌。 30、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按要求称取脱水培养基,倒入所要求量的蒸馏水中,反复搅拌 使各成分混合成均匀混悬液。(2)各成分混合均匀后以文火缓慢加 热并不断搅拌,煮沸1 min,不能过热,以免破坏有效成分。(3) 分装试管应在高压灭菌前,而分装平皿应在高压灭菌后,均待培养 基冷却至45-50度时分装。(4)高压灭菌一般为118-121度,6.81kg
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的专家共识
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的专家共识一、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1.1 涂片制备涂片制备是细菌和真菌镜检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微生物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以便于观察。
制备涂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载玻片:载玻片应干燥、无油脂、无污染,并且表面光滑。
- 样本处理:样本应该充分混匀,避免出现大块的微生物聚集。
- 涂片技巧:使用无菌棉签或者铁环将样本平均地涂抹在载玻片上,避免过度压力和反复擦拭。
1.2 镜检方法镜检是判断细菌和真菌种类、数量和形态等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镜检方法有:- 直接涂片法:将制备好的载玻片直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革兰染色法:通过革兰染色反应来区分细菌类型。
革兰阳性细菌会呈现紫色或蓝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会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 培养涂片法:将制备好的涂片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再进行镜检。
1.3 注意事项在进行细菌和真菌涂片镜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操作环境: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污染。
- 操作技巧:操作时要轻柔、细致,避免对微生物造成损伤。
- 结果判断:结果判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细菌与真菌培养2.1 培养基选择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基有:- 营养琼脂平板:用于常规的微生物生长和鉴定。
- 血琼脂平板: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
- 麦康凯琼脂平板:用于快速检测肠道致病菌。
- 青霉素素碳水化合物琼脂平板:用于分离和鉴定革兰阳性细菌。
2.2 培养方法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环境卫生:操作环境需要保持无菌。
- 培养条件: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湿度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 培养时间: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时间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3 结果判断细菌和真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数量和颜色等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种类,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真菌镜检 实验报告
真菌镜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镜检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真菌镜检的操作步骤;3.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真菌。
实验原理真菌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识别真菌的一种常见方法。
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发酵菌和霉菌等多种生物的总称。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源、植物和动物体内等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镜检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待观察的样品制备成薄片,然后利用显微镜放大观察。
真菌镜检主要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产孢方式来进行鉴别和分类。
实验材料和设备- 真菌样品(包括酵母菌、发酵菌和霉菌等)- 显微镜- 盖玻片、载玻片和显微镜镜片- 物镜(包括10倍、40倍和100倍)- 碘溶液、甲苯、无水乙醇、硝酸和无菌水等试剂- 夹子和移液器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 取一小部分真菌样品,加入一滴无菌水,用移液器均匀混合。
2. 取一片盖玻片,用无菌吸棉球擦拭表面消毒。
3. 用无菌夹子将混合液滴在盖玻片上,待干燥后加盖载玻片。
2. 显微镜观察1. 打开显微镜,调节光源亮度,放置载玻片。
2. 先用10倍物镜观察整体样貌,再逐步增大倍数进行细节观察。
3. 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例如菌丝的细长与否、分支情况,孢子的形状和颜色等。
4.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观察,可将载玻片移到显微镜的移动平台上,进行特定区域的观察。
3. 真菌鉴定1. 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将真菌样品进行初步分类。
2. 如果需要进一步鉴定,可进行染色实验。
- 涂抹法:将盖玻片中的样品涂抹到另一片盖玻片上,然后加一滴碘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变化。
- 梅林蓝染色法:将盖玻片中的样品加一滴梅林蓝染液,用无菌夹子拌匀,待干燥后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识别出了样品中的真菌,并初步鉴定了其类别。
在进一步的染色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真菌对染料的反应不同,有的样品在加入碘溶液后呈现深蓝色,有的呈现紫色,还有的几乎没有变化。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真菌学中,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镜检法直接镜检法是最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检测并鉴定真菌的存在。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迅速获取初步结果,但其只能观察到菌丝、孢子等大型的真菌结构,对于微小的真菌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二、培养法培养法是真菌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待检样品放置于培养基上,促使真菌生长繁殖,从而观察和鉴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培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如真菌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鉴定。
然而,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在真菌学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真菌DNA,从而确定真菌的存在和种类。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性,能够快速检测到微量真菌,并且可以对样品中的复杂菌群进行分析。
然而,PCR技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且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真菌学中的检测和鉴定。
通过将待检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真菌的分子质谱图谱,进一步进行真菌的鉴定和分类。
质谱分析具有高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准确地确定真菌的种类。
然而,质谱分析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综上所述,真菌学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培养法、PCR技术和质谱分析。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在真菌学研究和检测过程中,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真菌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真菌镜检实验室操作
真菌镜检的实验室操作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2015年12月16日
பைடு நூலகம்
真菌镜检的实验流程
采集标本 标本处理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标本的采集原则
躯干
一 般
皮
四肢
损 的
选
头皮及毛发
取
创伤性采集
大小 新旧 位 置
小 新 相对内侧
柔软细腻
避免摩擦
标本的采集方法
第一步:消毒
采集刀 采集部位 特殊部位
2、水泡丘疹性皮损
皮损内侧(水疱型)、分泌物(毛囊炎)
3、毛囊虫
面部(鼻翼)背部(脊柱旁)
标本处理
10%-15%KOHθ溶解角质细胞 加盖玻片,压薄涂片
压片厚 角质未溶
如果有必要可酒精灯上微热促溶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真菌镜检的报告为临床定性实验 镜下只有糠秕孢子无菌丝的标本应慎重 痰类标本应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 口腔标本应排除长杆菌及放线菌的干扰
1
2
3
4
醋酸白试验
方法:
用5%冰醋酸水溶液涂抹待检部位,3-5分钟观察,尖锐湿 疣病变处可观察到均匀的白色,以此作为一种筛查试验来鉴别 不典型病变及亚临床的皮疹。
要点:
1、醋酸白试验并非HPV感染的特异性试验,有假阳、阴性。
(非特异性龟头包皮炎、上皮增厚、外伤擦伤、尿道口炎)
2、醋酸白试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尚未确定
醋酸白试验
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
涂抹处白色均匀 白色部位界限清楚 临近正常皮肤对比
阴性结果:
排除患者中途部位变化 不能排除HPV感染
北大真菌室开展项目
真菌培养 真菌鉴定
真菌直接镜检法
真菌直接镜检法
取病变处的皮屑、毛发、甲屑放玻片上,加10%-20%的KOH,覆盖片,放火焰上微加温,直接镜检。
在弱光下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可找到菌丝或孢子。
常见真菌形态分布如下:1.皮屑可见细长的分枝分节菌丝或分隔菌丝及成串的孢子。
2.甲屑标本可见有成串小孢子或由孢子排列成的链状菌丝。
3.毛发内或发外周围可见有小孢子成链状排列,孢子可呈卵圆形或圆形镶嵌状包绕毛干可密集成群。
有的发内可见较粗的菌丝,与毛发长轴一致,发内常有大小不一的气泡。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皮肤真菌镜检介绍: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
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皮肤真菌镜检正常值:阴性,即无致病菌生长。
皮肤真菌镜检临床意义:当真菌侵犯人体后,医生将按它们对人体的侵犯部位来划分,因此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
浅部真菌主要会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感染;深部真菌则可侵犯全身器官和组织,如严重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致死性疾患。
引起这些疾病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热带念珠菌等。
异常结果:真菌检查方法常采用直接检查(包括不染色直接涂片镜检、负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
异常结果如下:1.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
2.检出新型隐球菌,可见于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肺部感染,也可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淋巴结及肠道等处,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
不管发生哪类隐球菌感染,最后中枢神经系统终将受染。
3.检出真菌(包括深部真菌和浅部真菌)。
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真菌、条件致病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暗色孢科真菌、曲霉菌、毛霉菌。
浅部真菌指寄生或腐生在表皮、毛发、甲板等部位的真菌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称为癣,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疑似真菌感染症状的患者皮肤真菌镜检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未发现检查前禁忌: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吃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
检查时要求: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
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直。
如创口有渗出物或脱落的组织块,应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真菌镜检和培养
真菌镜检和培养
【目的】
真菌镜检和培养(fungus examination and culture)是为了确定皮损部位是否有真菌感染及菌种种类。
【适应证】
各种真菌性皮肤病。
【准备工作】
酒精灯、刀片、10%KOH溶液、玻片、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温箱。
【操作方法】
1.真菌镜检
(1)先用75%乙醇擦洗皮损,以便清除杂菌和污物,并将刀片用酒精灯火焰灭菌,待刀片变凉后开始取材。
(2)用刀片从可疑皮损边缘刮取痂皮、鳞屑,病甲的甲屑或者断发,将其置于载玻片上。
(3)加1滴10%的KOH溶液,加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在玻片底部快速加热2~3次,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吸水纸或棉棒吸取周围多余溶液。
(4)在显微镜下寻找孢子或菌丝。
2.真菌培养
(1)在无菌条件下,将标本接种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SDA)上。
(2)将培养基置于25℃温箱内培养(有些标本需分别置于25℃和37℃温箱内培养)。
(3)待1周左右即见菌落生长,当发现菌落开始生长时,需每天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当直接镜检结果阴性而不能完全排除诊断时可反复镜检,并进一步做培养。
2.加热玻片时应快速通过酒精灯,以免KOH结晶,影响镜检。
3.真菌培养应遵循严格无菌原则。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
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
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
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
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
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
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真菌的类型和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鉴定具体的真菌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镜检方法主要适用于检测表浅皮肤感染以及一些黏膜和体液样本。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特定真菌种类的检测,可能需要其他的实验室技术和检测方法,如真菌培养、PCR检测等。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真菌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是清洁的,无尘、无杂质。
检查前,清洁各种实验器具,并将其消毒。
2. 样本采集准备好被检样本。
常见的样本包括皮肤、指甲、毛发等。
如果是皮肤样本,应该清洁皮肤并擦干。
指甲样本需将指甲切下后清洗干净。
毛发样本需切下一截并清洗。
3. 处理样本对于皮肤样本,可以用刀片刮取一些组织,或者用预先湿润好的拭片进行擦拭。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将被检指甲横切成薄片,然后用刀片刮取内部的组织。
对于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一个已经消毒过的容器中。
4. 准备标本盖片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干燥、无尘的标本盖片。
可以用煤油或消毒酒精擦洗盖片,以保证其干净。
5. 准备显微镜及荧光染色试剂准备好显微镜,并根据需要准备好荧光染色试剂。
这些试剂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6. 涂片制备将样本悬浮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生理盐水或10% KOH 溶液。
取一滴悬浮液,在标本盖片上放置一滴。
用另一只标本盖片平行于第一只标本盖片,将两者压在一起,使液体均匀分布。
用无菌医用胶带固定盖玻片。
7. 用荧光染色荧光染色试剂将涂片上的真菌染成绿色。
取一滴荧光染色试剂,滴在涂片上,并用盖玻片压平。
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荧光染色试剂,以免造成污染。
8. 使用显微镜观察将涂片放在显微镜检查台上,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对焦,以观察样本。
首先使用较低倍数,然后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不同层次的细菌。
9. 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真菌通常具有丝状、分支状的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10.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并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真菌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判断并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程度。
总之,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通过严格的操作步骤和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 步骤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要检测的真菌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准备好所需的显微镜设备和其他实验用具。
2. 准备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光源,确保透射光之间的均匀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3. 取样:使用无菌针或无菌棉签,在所需区域收集真菌样品。
如果是从液体中取样,可以用无菌移液管小心地吸取样品。
4. 制片:将取得的样品轻轻涂抹在玻璃载片上,然后用另一张玻璃载片将样品压平,使其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气泡。
5. 干燥:将制成的玻璃载片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让样品完全干燥。
这一步可用来杀灭样品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 染色: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真菌特异性染色剂进行染色,以增加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准确性和可视度。
7. 定位:将制片好的玻璃载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片夹上,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镜头移动,找到感兴趣的区域。
8.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在适当的放大倍数下,仔细浏览样品并搜索是否存在真菌结构。
9. 记录:根据实验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真菌特征,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10.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特征和已有知识,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真菌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
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和环境。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直接镜检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标本,常见的包括鳞屑、毛发、指甲等。
确保标本是新鲜的,尽量避免污染。
2. 处理标本:将标本置于干燥的载玻片上,对于鳞屑标本可以用剪刀剪成较小的碎片。
如果标本潮湿,可以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适当湿润。
3. 将另一片玻片放在标本上,用夹子夹紧两片玻片,然后用旋钮将两片玻片压紧,使标本尽量均匀分布在玻片上。
4. 将标本进行石蜡染色:用吸水纸涂抹石蜡染料,然后将涂有石蜡的吸水纸放置在玻片上,用旋钮压紧,待石蜡渗透到标本中。
5. 将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真菌有利于生长。
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90%以上。
6. 观察载玻片:在1-2周的时间内,检查载玻片上的真菌生长情况。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真菌通常呈菌丝状、孢子状或毛发状。
7. 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初步的排查方法,结果可靠性有限。
如果结果呈阳性或怀疑结果不准确,还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和其他进一步检测方法的确认。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真菌镜检
烟台开发区医院皮肤科
.
1
一. 采集标本
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 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乙醇处理。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 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 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
二. 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 墨汁涂片 染色 培养
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
6
墨汁涂片
.
7
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
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 瑞氏染色(美蓝-伊红Y 染料)适用于组织胞浆菌 PAS(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 )染色(糖原染色 )
常用于组织切片
.
8
革兰染色白色念珠菌
.
12
真菌培养
.
13
谢谢!
.
14
.
9
瑞氏染色组织胞浆菌
.
10
PAS染色甲真菌病黄曲霉甲床病理
.
11
培养检查
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方法: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Sabouraud agar/沙氏琼脂)上,置室温或37℃培 养1~3周。
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 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 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 物学方法确定。
.
3
直接涂片
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
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溶解角质后, 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不能确定菌种。
真菌镜检报告
真菌镜检报告
报告编号:XXXXX
受检人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样本类型:XXX
检测项目及方法:
1.真菌镜检:对样本进行真菌孢子的镜检,以确定真菌感染的情况。
检测结果:
1.真菌镜检:在受检人样本中发现了真菌孢子,经专业鉴定为XXX真菌。
分析说明:
根据检测结果,受检人样本中出现了真菌孢子,经过专业鉴定为一种XXX真菌。
据研究,该真菌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对于感染者,可引起肺部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因此建议受检人尽快进行治疗。
诊断建议:
鉴于受检人样本中出现了某种真菌孢子,建议受检人前往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建议受检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的干燥和清洁,以避免再次感染。
声明说明:
本次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需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请前往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检测机构:XXX检测中心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报告人:XXX。
临床真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二、真菌分类及存在形式
1、Ainsworth(1973)分类系统 特点:成立菌物界,分2门,真菌门下分成5个亚门;取 消藻状菌纲,依据鞭毛的有无划分成鞭毛菌亚门、接合 菌亚门。
2、Alexopoulos & Mims (1979) 分类系统
特点:成立菌物界,菌物界Myceteae、Fungi分3个门; 真菌类依鞭毛的有无分2门。 3、菌物分别归属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分类系统
三、真菌的一般检查
(1)、一般镜检
B、胶带粘贴法
用透明胶带直接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揭 下,充分展平后,直接置贴于加有一滴浮液的载 玻片上此液可以是10%~20%的KOH,也可以采 用乳酸酚棉蓝染液(易于观察)。该法常用于花 斑癣患处的直接检查。
三、真菌的一般检查
(2)、常规染色
▪ 乳酸酚棉蓝染色
特点:将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分开成三个 独立的界属
➢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有四个亚门
接合亚门:毛霉、根霉等 子囊霉亚门:酵母菌属、小孢子霉属等 担子霉亚门:新生隐球菌、灵芝、食用菌等 半知霉亚门:假丝酵母菌属、球孢子菌属等
➢最新的真菌分类
接合菌门 子囊菌门 担子菌门 壶菌门
➢根据菌落形态分类:
酵母菌 酵母样菌 霉菌 双相真菌
3、现 代 形 态学技术, 如自动成像分析、电 子颗粒体积、分数几 何学分析形态学的特 点。
二、分子生物学鉴 定
1、表型 分 类 受限, 生理生化技术在丝状 真菌鉴定方面,或是 费时费事或是结果不 准。
2、PCR技术,可以分 析少量真菌细胞,甚 至单个真菌抱子。
3、选择通用寡核昔酸 对真菌种特异性引物, 测定其核昔酸序列。
菌 丝 和 孢 子
三、真菌的一般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
真菌直接镜检【方法】1.取材部位:(1)体癣、股癣:在皮损边缘部位刮取少许鳞屑;(2)足癣:在皮损边缘取水疱或鳞屑。
(3)甲癣:取正常甲与病甲交界部位的甲屑。
(4)头癣:拔取断发或失去光泽的病发。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10%KOH,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数秒钟以消化角质蛋白,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菌可判断为阳性。
过敏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为患者进行特异性过敏原的测定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依据,为患者提供预防意见。
(二)、适应症1.湿疹、特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痒疹、荨麻疹。
2.食物过敏症、药物过敏症、植物过敏。
3.过敏性紫癜、过敏性血管症。
4.可疑性皮肤过敏症。
(三)、禁忌症1.高敏体质患者2.六岁以下儿童3.抗敏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期间。
(四)、准备质量标准:1.操作人员穿着干净、室内消毒、外穿工作衣、洗手、剪指甲、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
2.准备皮试针管、针头、抗原、棉球、酒精、镊子、胶布、纱布等。
3.备用血压计、止血带、床、抢救用扑尔敏、异丙嗪、地米松、氢化可的松、付肾素、氧气瓶等用品。
4.了解患者过敏史、治疗经过、现病史、家族史。
5.患者充分暴露上臂。
(五)、操作质量标准:1.用碘伏、酒精消毒患者上臂。
2.用1ml皮试针管、换针头,抽相应抗原0.2ml。
3.在患者上臂部按顺序作皮内注射抗原0.02ml按要求作常规血或特过敏原依次皮试。
4.15分钟后观测所作皮试丘疹反应情况并认真作测试报告。
(六)、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应用一次性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2.各种抗原严格保存、定期检查,用品器具及时清洗消毒,保持良好性能。
3.对有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平卧,口服50%高糖、测血压,如有过敏反应,肌注扑尔敏10mg,地米松10mg,付肾素0.2mg吸氧,密切观察,调整抢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真菌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 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 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营养。大多数真菌 是由菌丝所构成的,菌丝内有细胞核。核物质由 DNA和蛋白质构成。 2、分布广泛。有益菌和致病菌。 3、分类: (一)酵母菌
(二)霉菌
3、分类:
• (一)酵母菌: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 各种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 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 “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极少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 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 形态、大小、结构、繁殖方式 • 分类
1、啤酒酵母 2、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 3、新型隐球菌
3、分类:
• (一)酵母菌 • 1、啤酒酵母 • (1)形态、大小、繁殖方式 • (2)菌落特征
3、分类:
• (一)酵母菌 • 2、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 • (1)形态、大小、繁殖方式 • (2)菌落特征,“假丝”
• 毛霉还和红色酵母菌互利共生。在腐乳制作中,毛霉的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 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将其中的脂 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使腐乳产生芳香物质或具鲜味的蛋白质分解物。另 外毛霉具有较强的糖化力,可用于酒精,有机酸等工业原料的糖化。
2、根霉
• 根霉的菌丝无隔膜、有分枝和假根,营养 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 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 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 囊,囊内产生孢新型隐球菌 • (1)形态、大小、繁殖方式 • (2)菌落特征
3、分类
• (二)霉菌 • 丝状真菌,霉变, • 细胞结构,细胞壁成分,细胞器 • 结构,大小 • 分类:有隔菌丝/低等,无隔菌丝/高等 • 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 代表生物:毛,根,曲,青
• 曲霉属中的大多数仅发现了无性阶段,极少数可形成子囊 孢子,故在真菌学中仍归于半知菌类
4、青霉
• 形态 • 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细胞内通
常为多核.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 的气生菌丝.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简单的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以特殊的 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的方式分支,称为帚状枝.分支为多极的分生孢子梗最 后产生许多瓶梗,在瓶梗上着生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为球形至卵形,呈绿色, 蓝色或黄色,即通常看到的各种青霉菌落特有的颜色. • 生活史 •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青霉绝大多数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即分生孢子萌 发为菌丝体,在气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在分生孢子梗上串生许多分生 孢子,分生孢于在适宜环境中又萌发为菌丝体,以此循环反复. • 青霉中有极少数种类行有性生殖.其过程为:从营养菌丝上产生雄器和产囊体 →雄器顶端与产囊体接触处细胞壁溶解→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后(一般推 测)形成子囊.在此过程中,由产囊体周围营养菌丝逐步包围形成子囊果.当子 囊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在适宜环境中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但不同种青霉其性 行为变异很大.有些种雄器似乎没有功能,在原生质体互相接触后,没有发生 核的迁移,产囊体内成对的核起源于原来产囊体的核.
孢子:
• 生物(如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 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 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 “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 囊孢子、担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 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 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 等。
1、毛霉
• 毛霉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不产生定形淡黄色菌落。菌丝体上直接生出 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 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孢囊 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 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某些种产生厚垣孢子。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 色至黑色,这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毛霉菌丝体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生产 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毛霉的用途很广,常出现在酒药中,能糖化淀粉并 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 乳、豆豉。许多毛霉能产生草酸、乳酸、琥珀酸及甘油等,有的毛霉能产生 脂肪酶、果胶酶、凝乳酶等。常用的毛霉主要有鲁氏毛霉和总状毛霉。腐生, 广泛分布于酒曲、植物残体、腐败有机物、动物粪便和土壤中。有重要工业 应用,如利用其淀粉酶制曲、酿酒;利用其蛋白酶以酿制腐乳、豆豉等。代 表种如总状毛霉(M. racemosus )、高大毛霉(M. mucedo)、鲁氏毛霉 (M. rouxianus)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3、曲霉
• 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 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多年前,我国就 用它于制酱,它也是酿酒、制醋粬的主要菌种。 现代工业利用曲霉生产各种酶制剂(淀粉酶、蛋白 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五 倍子酸等),农业上用作糖化饲料菌种。
• 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和各种有机物 品上。生长在花生和大米上的曲霉,有的能产生 对人体有害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能导致 癌症,有的则引起水果、蔬菜、粮食霉腐
3、曲霉
• 曲霉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霉菌。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 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 顶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 (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 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孢子 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这些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 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 小梗着生是单轮还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 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