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直接镜检

合集下载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

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和毛霉等。

这些致病真菌引发的疾病临床特征迥异;新发致病菌及多药耐药菌种不断出现,增加了诊疗难度。

侵袭性真菌病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国内外近期推出的针对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或共识指出,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均需依靠适宜的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方法[1, 2, 3, 4]。

2020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和真菌病研究组教育研究协会(MSGERC)发布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共识修订版,该版共识除上述常规方法外,更强调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价值[1]。

我国医院内进行真菌相关微生物检查的实验室主要为检验科微生物室。

近期对全国348家医院微生物室真菌检验能力的调查显示,我国常规真菌检验项目(真菌涂片染色、真菌培养)及部分血清学检查(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覆盖率在70%以上,但真菌其他检验方法以及整体诊断能力较为欠缺,与国外差距较大[5]。

在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基础上,也需要将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方法介绍给广大临床医师,帮助大家加深认识,合理应用,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水平。

为此,我们邀请来自感染、呼吸、血液、重症等领域专家与医学真菌和临床微生物专家们共同参与制定本共识。

检验科真菌检验流程PIM

检验科真菌检验流程PIM
常菌群,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等一定 条件下才会致病。是目前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且 呈增长趋势。
深部感染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腐败有机物、粮食和饲料等,有时也存在 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表面。
(一)分类和命名
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 丝孢菌目、丛梗孢科,少数种具有性阶段归入子囊菌亚门、不整子囊菌 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其中对人致病的曲霉主要有烟曲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真菌病原学检验程序
临床标本
直接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直接镜检
经固定标本染色 墨汁法 法:亚甲蓝染色 染色法 法、革兰染色法、 P法A。S、荧光染色脑 痰 脓
脊 液汁 液

分离培养


沙氏培养基 验
KOH法
25°C 37°C
毛发 指甲 皮屑 脓汁 痰液
观察菌落 菌丝型 酵母型
镜 小生 检 培化
曲霉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引起肺曲霉病。曲霉可局限在肺内感 染也可播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曲霉还可诱发超敏反应引起过敏性 支气管肺曲霉病。
有些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 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养反 应














葡聚糖
PAS
HE 甘露聚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783页图4-6-1
2015年3月第一版
真菌鉴定程序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检验真菌的方法

检验真菌的方法

检验真菌的方法
1. 直接镜检法:将短柄棉签蘸取患部分泌物、皮屑、毛发等样本,涂于玻璃片上,用40倍至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真菌的形态和数量。

2. 细胞学检查法:可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包括涂片法、细胞学初筛法、细胞学制片法等。

3. 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点判定是否存在真菌的培养。

4. 核酸检测法:查找真菌的DNA或RNA序列,并使用PCR 技术的手段拓展浓度,最后用电泳技术侦察出真菌的情况。

5.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诸如ELISA和荧光法等方法,主要检测真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真菌是否存在。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真菌是微生物学中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了酵母菌、霉菌和伞菌等。

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学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从真菌的特点、真菌镜检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真菌的特点真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真菌在形态上多为菌丝状,有时也可以呈现为单细胞的酵母菌。

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壳聚糖构成,这也是真菌与细菌的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真菌在生物学上被归纳为真核生物,与人类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相似。

二、真菌镜检的方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和培养镜检两种。

1. 直接镜检直接镜检是一种简便的真菌镜检方法,适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该方法通常采用标本涂片,将待检标本制备成薄片,然后使用染色剂染色,使真菌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苏木精、甲苯酚蓝等。

直接镜检可以观察到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对于真菌感染的初步判断有很大帮助。

2. 培养镜检培养镜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真菌镜检方法,需要将待检标本进行培养,使真菌生长繁殖,然后再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培养镜检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三、真菌镜检的应用真菌镜检在临床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真菌镜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的患者,通过镜检可以迅速确定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科研领域,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基础方法之一,可以观察真菌的形态变化、生长规律和细胞结构,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四、真菌镜检的局限性尽管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真菌镜检 实验报告

真菌镜检 实验报告

真菌镜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镜检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真菌镜检的操作步骤;3.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真菌。

实验原理真菌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识别真菌的一种常见方法。

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发酵菌和霉菌等多种生物的总称。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源、植物和动物体内等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镜检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待观察的样品制备成薄片,然后利用显微镜放大观察。

真菌镜检主要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产孢方式来进行鉴别和分类。

实验材料和设备- 真菌样品(包括酵母菌、发酵菌和霉菌等)- 显微镜- 盖玻片、载玻片和显微镜镜片- 物镜(包括10倍、40倍和100倍)- 碘溶液、甲苯、无水乙醇、硝酸和无菌水等试剂- 夹子和移液器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 取一小部分真菌样品,加入一滴无菌水,用移液器均匀混合。

2. 取一片盖玻片,用无菌吸棉球擦拭表面消毒。

3. 用无菌夹子将混合液滴在盖玻片上,待干燥后加盖载玻片。

2. 显微镜观察1. 打开显微镜,调节光源亮度,放置载玻片。

2. 先用10倍物镜观察整体样貌,再逐步增大倍数进行细节观察。

3. 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例如菌丝的细长与否、分支情况,孢子的形状和颜色等。

4.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观察,可将载玻片移到显微镜的移动平台上,进行特定区域的观察。

3. 真菌鉴定1. 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将真菌样品进行初步分类。

2. 如果需要进一步鉴定,可进行染色实验。

- 涂抹法:将盖玻片中的样品涂抹到另一片盖玻片上,然后加一滴碘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变化。

- 梅林蓝染色法:将盖玻片中的样品加一滴梅林蓝染液,用无菌夹子拌匀,待干燥后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识别出了样品中的真菌,并初步鉴定了其类别。

在进一步的染色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真菌对染料的反应不同,有的样品在加入碘溶液后呈现深蓝色,有的呈现紫色,还有的几乎没有变化。

两种浮载液真菌直接镜检效果比较

两种浮载液真菌直接镜检效果比较
20 0 8年 1 2月 第 3卷 第 6期
C i c l D c m e 0 8, l , o 6 hn JMv o , ee b r 0 Vo 3 N . 2

短篇论著 ・
两种 浮载 液 真 菌 直 接 镜 检 效 果 比较
帅丽华。 宋秋荷 孙 晓红 周 会祥 张英 张 萍 (. 1 江西九 江 学院 附属 医院检 验 科 , 江 3 20 ;. 西九 江学 院 附属 医院皮肤科 , 江 320 ) 九 3 002 江 九 300
率 , 我们 关注 的焦 点 。现 就 我 院 20 是 0 8年 2~7月 间的 58例 皮肤 癣 菌 病 的直 1 材 料和 方法
将所 取样本 刮 在 4张载玻 片上 , 张玻 片上 的 每 样本分 左 右两 等份 , 左边加 1 1% K H水 溶 液 , 滴 0 O 右边 加 1 1% K H二 甲亚 砜 甘 油 溶 液 , 上 盖 滴 0 O 盖 玻片 ( 禁左 右两边 载液 相混 )并做 好 标记 , 后 严 , 先 置于 4 、5 、7 、5C恒 温箱 中 5mi 立 即 ℃ 2℃ 3℃ 5 ̄ n后 镜检 , 以观 察环境 温度 对结 果 的影 响。
16 浮载液 作用 时 间的影 响 .
1 1 标 本来 源 .
所 有皮 屑 、 发或 甲屑 标本均 来 源 于我 院皮 肤 病 科 门诊 20 0 8年 2~7月 间就 诊 的 5 8例 皮 肤 癣 病 7 ( 花斑糠 疹 12例 , 癣 17例 , 癣 8 例 , 0 体 1 股 1 头癣 2 6 例, 脓癣 8例 , 手足癣 25例 , 0 甲癣 3 9例 ) 患者 。其 中男 30例 , 18例 , 龄 5个 月 ~8 。 8 女 9 年 3岁
@ 1 3. o 6 cr n

真菌镜检实验室操作

真菌镜检实验室操作

真菌镜检的实验室操作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2015年12月16日
பைடு நூலகம்
真菌镜检的实验流程
采集标本 标本处理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标本的采集原则
躯干
一 般

四肢
损 的

头皮及毛发

创伤性采集
大小 新旧 位 置
小 新 相对内侧
柔软细腻
避免摩擦
标本的采集方法
第一步:消毒
采集刀 采集部位 特殊部位
2、水泡丘疹性皮损
皮损内侧(水疱型)、分泌物(毛囊炎)
3、毛囊虫
面部(鼻翼)背部(脊柱旁)
标本处理
10%-15%KOHθ溶解角质细胞 加盖玻片,压薄涂片
压片厚 角质未溶
如果有必要可酒精灯上微热促溶
真菌镜检
审核报告
真菌镜检的报告为临床定性实验 镜下只有糠秕孢子无菌丝的标本应慎重 痰类标本应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 口腔标本应排除长杆菌及放线菌的干扰
1
2
3
4
醋酸白试验
方法:
用5%冰醋酸水溶液涂抹待检部位,3-5分钟观察,尖锐湿 疣病变处可观察到均匀的白色,以此作为一种筛查试验来鉴别 不典型病变及亚临床的皮疹。
要点:
1、醋酸白试验并非HPV感染的特异性试验,有假阳、阴性。
(非特异性龟头包皮炎、上皮增厚、外伤擦伤、尿道口炎)
2、醋酸白试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尚未确定
醋酸白试验
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
涂抹处白色均匀 白色部位界限清楚 临近正常皮肤对比
阴性结果:
排除患者中途部位变化 不能排除HPV感染
北大真菌室开展项目
真菌培养 真菌鉴定

真菌直接镜检法

真菌直接镜检法

真菌直接镜检法
取病变处的皮屑、毛发、甲屑放玻片上,加10%-20%的KOH,覆盖片,放火焰上微加温,直接镜检。

在弱光下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可找到菌丝或孢子。

常见真菌形态分布如下:1.皮屑可见细长的分枝分节菌丝或分隔菌丝及成串的孢子。

2.甲屑标本可见有成串小孢子或由孢子排列成的链状菌丝。

3.毛发内或发外周围可见有小孢子成链状排列,孢子可呈卵圆形或圆形镶嵌状包绕毛干可密集成群。

有的发内可见较粗的菌丝,与毛发长轴一致,发内常有大小不一的气泡。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皮肤真菌镜检介绍: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

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皮肤真菌镜检正常值:阴性,即无致病菌生长。

皮肤真菌镜检临床意义:当真菌侵犯人体后,医生将按它们对人体的侵犯部位来划分,因此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

浅部真菌主要会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感染;深部真菌则可侵犯全身器官和组织,如严重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致死性疾患。

引起这些疾病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热带念珠菌等。

异常结果:真菌检查方法常采用直接检查(包括不染色直接涂片镜检、负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

异常结果如下:1.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

2.检出新型隐球菌,可见于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肺部感染,也可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淋巴结及肠道等处,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

不管发生哪类隐球菌感染,最后中枢神经系统终将受染。

3.检出真菌(包括深部真菌和浅部真菌)。

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真菌、条件致病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暗色孢科真菌、曲霉菌、毛霉菌。

浅部真菌指寄生或腐生在表皮、毛发、甲板等部位的真菌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称为癣,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疑似真菌感染症状的患者皮肤真菌镜检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未发现检查前禁忌: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吃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

检查时要求: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

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直。

如创口有渗出物或脱落的组织块,应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

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

常见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一.真菌(癣菌)直接镜检【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头癣,体癣,股癣,足癣,甲癣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可见真菌菌丝和/或孢子,可判断为阳性。

二.毛囊虫(蠕螨)的检查【方法】临床医师采取,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刀片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加一滴液体石蜡或甘油,加盖片轻压使皮脂变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低倍镜下发现活的毛囊虫,可判断为阳性。

三.疥螨虫镜检【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或加NS),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

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四.头,体,阴虱检查【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夹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NS,加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

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五.阴道毛滴虫直接镜检【方法】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温NS,用不涂润滑油的阴道窥器暴露子宫颈,在后穹隆,子宫颈等部位拭取分泌物混入温盐水中,立即在低倍镜下镜检。

或用棉拭子蘸取阴道分泌娶后置于2ml温盐水小瓶中,混匀后取一滴在玻片上镜检。

也可取男性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或尿沉渣同法镜检。

【结果判断】及镜下见到呈波状移动的毛滴虫为阳性。

有时可见到毛滴虫周围的白细胞被推移。

六.念珠菌涂片检查【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收集不同的标本。

如果检查体液标本(如尿液或脑脊液)应在离心后去沉淀物。

真菌镜检的注意事项

真菌镜检的注意事项

真菌镜检的注意事项
1. 样本采集:正确采集样本对于获得准确的镜检结果至关重要。

通常,采集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皮屑、指甲屑、毛发等样本。

确保在采样前清洁采样区域,并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如无菌棉签或手术刀。

2. 样本保存:采集的样本应尽快进行镜检,以避免真菌的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

如果无法立即镜检,可将样本保存在适当的培养基或保存液中,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

3. 显微镜操作:在进行镜检之前,确保显微镜的清洁和校准。

使用适当的物镜和目镜进行观察,并根据需要调整焦距和光线强度。

对于荧光染色的样本,确保正确使用荧光显微镜和相应的滤光片。

4. 染色方法: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荧光染色和特殊真菌染色。

按照染色试剂的说明进行操作,并确保染色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结果解读:在观察样本时,要仔细识别真菌的形态特征,如孢子、菌丝、分生孢子等。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的诊断。

6.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包括对照样本的使用和维护显微镜的清洁。

这有助于确保镜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安全注意事项:在处理样本和进行镜检时,遵循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污染。

总之,真菌镜检需要仔细的操作和专业的技能。

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以提高镜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如果对镜检结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微生物学家或感染科医生。

真菌镜检和培养

真菌镜检和培养

真菌镜检和培养
【目的】
真菌镜检和培养(fungus examination and culture)是为了确定皮损部位是否有真菌感染及菌种种类。

【适应证】
各种真菌性皮肤病。

【准备工作】
酒精灯、刀片、10%KOH溶液、玻片、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温箱。

【操作方法】
1.真菌镜检
(1)先用75%乙醇擦洗皮损,以便清除杂菌和污物,并将刀片用酒精灯火焰灭菌,待刀片变凉后开始取材。

(2)用刀片从可疑皮损边缘刮取痂皮、鳞屑,病甲的甲屑或者断发,将其置于载玻片上。

(3)加1滴10%的KOH溶液,加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在玻片底部快速加热2~3次,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吸水纸或棉棒吸取周围多余溶液。

(4)在显微镜下寻找孢子或菌丝。

2.真菌培养
(1)在无菌条件下,将标本接种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SDA)上。

(2)将培养基置于25℃温箱内培养(有些标本需分别置于25℃和37℃温箱内培养)。

(3)待1周左右即见菌落生长,当发现菌落开始生长时,需每天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当直接镜检结果阴性而不能完全排除诊断时可反复镜检,并进一步做培养。

2.加热玻片时应快速通过酒精灯,以免KOH结晶,影响镜检。

3.真菌培养应遵循严格无菌原则。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

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

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

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

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

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

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真菌的类型和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鉴定具体的真菌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镜检方法主要适用于检测表浅皮肤感染以及一些黏膜和体液样本。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特定真菌种类的检测,可能需要其他的实验室技术和检测方法,如真菌培养、PCR检测等。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 步骤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 步骤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要检测的真菌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准备好所需的显微镜设备和其他实验用具。

2. 准备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光源,确保透射光之间的均匀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3. 取样:使用无菌针或无菌棉签,在所需区域收集真菌样品。

如果是从液体中取样,可以用无菌移液管小心地吸取样品。

4. 制片:将取得的样品轻轻涂抹在玻璃载片上,然后用另一张玻璃载片将样品压平,使其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气泡。

5. 干燥:将制成的玻璃载片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让样品完全干燥。

这一步可用来杀灭样品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 染色: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真菌特异性染色剂进行染色,以增加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准确性和可视度。

7. 定位:将制片好的玻璃载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片夹上,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镜头移动,找到感兴趣的区域。

8.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在适当的放大倍数下,仔细浏览样品并搜索是否存在真菌结构。

9. 记录:根据实验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真菌特征,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10.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特征和已有知识,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真菌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

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和环境。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直接镜检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标本,常见的包括鳞屑、毛发、指甲等。

确保标本是新鲜的,尽量避免污染。

2. 处理标本:将标本置于干燥的载玻片上,对于鳞屑标本可以用剪刀剪成较小的碎片。

如果标本潮湿,可以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适当湿润。

3. 将另一片玻片放在标本上,用夹子夹紧两片玻片,然后用旋钮将两片玻片压紧,使标本尽量均匀分布在玻片上。

4. 将标本进行石蜡染色:用吸水纸涂抹石蜡染料,然后将涂有石蜡的吸水纸放置在玻片上,用旋钮压紧,待石蜡渗透到标本中。

5. 将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真菌有利于生长。

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90%以上。

6. 观察载玻片:在1-2周的时间内,检查载玻片上的真菌生长情况。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真菌通常呈菌丝状、孢子状或毛发状。

7. 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初步的排查方法,结果可靠性有限。

如果结果呈阳性或怀疑结果不准确,还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和其他进一步检测方法的确认。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真菌鉴定方法

真菌鉴定方法

真菌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墨汁涂片、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和培养检查12。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
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
焰上稍加热溶解角质后,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
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取一
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
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
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
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
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文章目录*一、皮肤真菌镜检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皮肤真菌镜检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皮肤真菌镜检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皮肤真菌镜检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皮肤真菌镜检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皮肤真菌镜检的基本信息1、定义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

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2、专科分类皮肤3、检查分类病原微生物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非空腹皮肤真菌镜检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阴性,即无致病菌生长。

2、临床意义当真菌侵犯人体后,医生将按它们对人体的侵犯部位来划分,因此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

浅部真菌主要会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感染;深部真菌则可侵犯全身器官和组织,如严重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致死性疾患。

引起这些疾病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热带念珠菌等。

异常结果: 真菌检查方法常采用直接检查(包括不染色直接涂片镜检、负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

异常结果如下: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

检出新型隐球菌,可见于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肺部感染,也可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淋巴结及肠道等处,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

不管发生哪类隐球菌感染,最后中枢神经系统终将受染。

检出真菌(包括深部真菌和浅部真菌)。

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真菌、条件致病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暗色孢科真菌、曲霉菌、毛霉菌。

浅部真菌指寄生或腐生在表皮、毛发、甲板等部位的真菌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称为癣,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需要检查的人群: 有疑似真菌感染症状的患者。

皮肤真菌镜检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直接镜检:采取标本是检验能否取得正确结果的关键。

真菌镜检报告

真菌镜检报告

真菌镜检报告
报告编号:XXXXX
受检人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样本类型:XXX
检测项目及方法:
1.真菌镜检:对样本进行真菌孢子的镜检,以确定真菌感染的情况。

检测结果:
1.真菌镜检:在受检人样本中发现了真菌孢子,经专业鉴定为XXX真菌。

分析说明:
根据检测结果,受检人样本中出现了真菌孢子,经过专业鉴定为一种XXX真菌。

据研究,该真菌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对于感染者,可引起肺部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因此建议受检人尽快进行治疗。

诊断建议:
鉴于受检人样本中出现了某种真菌孢子,建议受检人前往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建议受检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的干燥和清洁,以避免再次感染。

声明说明:
本次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需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请前往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检测机构:XXX检测中心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报告人:XXX。

二相性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二相性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二相性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1.组织胞浆菌属(1)标本直接检查1)显微镜检查:大多数真菌病通过KOH制备标本直接镜检观察。

但对于组织胞浆菌病来说,这种检查很难确定是否找到真菌细胞,应涂片染色后检查。

痰液等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分钟,再用吉姆萨染色镜检,如在油镜下发现典型菌体结构,通常在大单核细胞或多形核细胞,有时在组织细胞外,多聚集成群,应怀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

皮损、脓液等标本用20%KOH涂片后镜检,可见12~15μm直径的厚壁酵母细胞,细胞内可见脂肪小滴,可疑为杜波组织胞浆菌。

2)抗原检测:取患者痰液作免疫荧光法染色后镜检,可快速检测其抗原,但特异性差,仅作组织胞浆菌初筛试验。

现有学者提出用一种巢氏PCR检测组织胞浆菌中特异性100-KD蛋白质以诊断组织胞浆菌病。

(2)分离培养: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含抗菌药物的沙保弱培养基上,25℃培养,生长缓慢,有时需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

当转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很快形成酵母型菌落,形态特征与直接镜检所见相同。

(3)鉴定: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做脲酶试验和明胶液化试验。

荚膜组织胞浆菌能分解尿素,而杜波组织胞浆菌则不分解尿素;杜波组织胞浆菌在24~96小时内可液化明胶,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则不能液化明胶=另外,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扩散、乳胶凝集试验等检测血清中组织胞浆菌抗体,其中以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2.马尔尼菲青霉(1)标本直接检查1)涂片染色镜检:取骨髓涂片、皮肤印片或淋巴结活体组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横隔的孢子,常在巨噬细胞内(图23-20)。

2)抗原检测:用荧光素标记纯化的兔超免疫球蛋白G,通过ELISA定量检测患者尿中马尔尼菲青霉抗原,可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并可作为该病流行的常规诊断方法。

(2)分离培养:将标本直接接种在4%沙保弱培养基上,约3~4天开始生长。

茵落最初呈浅灰褐色膜样或淡黄色绒毛状,中央气生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向周围扩展,逐渐形成淡灰褐色微带淡红色绒毛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钝刀刮取皮损边缘部的皮屑,或用小刀刮取变色松脆的甲屑,用拔毛镊拔取病发,置载玻片上,加1滴10%的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真菌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3.典型真菌镜检所见
(1)花斑癣:短粗、两头钝圆、稍弯曲的菌丝,成堆的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有时有芽胞。

(2)头癣
①黄癣:黄癣痂,发内孢子、鹿角状菌丝,可见气沟、气泡。

②白癣:断发外菌鞘由镶嵌或成堆圆形孢子组成。

③黑癣:发内链状孢子。

(3)体股癣、手足癣:分支分隔的长菌丝。

(4)甲癣:分支分隔的长菌丝,常断裂为关节孢子样。

(5)念珠菌病:假菌丝、圆形或椭圆形芽胞。

(6)隐球菌病:圆形或椭圆形双壁孢子,外围有一层透光荚膜,在黑色背景下极为明亮。

(7)着色芽生菌病:棕色圆形厚壁分隔孢子。

(8)暗色丝孢霉病:棕色分支分隔菌丝或酵母样细胞。

(9)链状芽生菌病:链状出芽孢子。

(10)毛霉病:宽大菌丝,不分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