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检测方法
荧光染色查真菌操作方法
荧光染色查真菌操作方法
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荧光染色剂将真菌细胞染上荧光,从而方便观察和检测真菌的存在。
以下是荧光染色查真菌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将需要检测的样品取出,并用无菌的培养基悬浮液或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当的浓度。
- 准备好荧光染色剂,常用的有荧光素、DAPI等。
2. 取适量的样品制作涂片:
- 取一小滴样品悬浮液放在已经清洁的玻璃片上。
- 用另一片玻璃片将悬浮液平均涂抹开。
3. 固定样品:
- 将制作好的涂片放在37摄氏度的烘箱中加热10-15分钟,或用85%乙醇固定1分钟,然后晾干。
4. 染色:
- 取适量的荧光染色剂滴在固定好的涂片上,使其均匀覆盖全部菌体。
- 静置染色剂滴在涂片上,时间根据染色剂的要求进行。
-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过度干燥。
5. 清洗:
- 将涂片放在PBS缓冲液中轻轻漂洗几秒钟。
- 用纯净水或PBS缓冲液冲洗涂片几次,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6. 封片:
- 用无菌的液体封片剂将涂片封闭,避免其干燥。
7. 观察:
- 将封好的涂片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以通过激发光照射样品,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
- 使用荧光滤光片、滤光镜等设备调整和增强荧光观测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将真菌细胞染上荧光,并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真菌。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步骤,以避免外部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真菌显色操作方法有哪些
真菌显色操作方法有哪些
1. 石蜡切片染色法:将真菌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后,利用不同染色剂如甲苯胺蓝、格里姆萨染色等,可以观察到真菌结构和形态。
2. 孢子染色法:利用孢子染色剂如印度墨、墨汁等,可以染色真菌产生的孢子,从而观察孢子的形态和颜色。
3. 真菌培养液显色法:将真菌培养在特定培养基上,加入染色剂(如丙酮、甘油、苏木精等)后,可以观察到真菌的颜色和形态。
4. 酶标法(ELISA):利用酶标法可以通过特定抗体和酶标记物来检测真菌的存在和数量,从而进行显色操作。
5. 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色剂如DAPI等,可以染色真菌的细胞核或细胞质,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结构和形态。
检验真菌的方法
检验真菌的方法
1. 直接镜检法:将短柄棉签蘸取患部分泌物、皮屑、毛发等样本,涂于玻璃片上,用40倍至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真菌的形态和数量。
2. 细胞学检查法:可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包括涂片法、细胞学初筛法、细胞学制片法等。
3. 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点判定是否存在真菌的培养。
4. 核酸检测法:查找真菌的DNA或RNA序列,并使用PCR 技术的手段拓展浓度,最后用电泳技术侦察出真菌的情况。
5.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诸如ELISA和荧光法等方法,主要检测真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真菌是否存在。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以供参阅。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
1、直接鉴定法。
2、通过筛子检验。
3、比重检验法。
4、染色检验法。
5、洗涤检验法。
6、保湿萌芽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
真菌是细菌的一种吗
真菌主要是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三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就是表形观察,霉菌和大型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的颜色,孢子的形态进行区分,辅以23srRNA就基本ok,酵母可以通过发酵代谢观察辅以23rRNA进行鉴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大多数人知道细菌可以导致疾病,并习惯用“有病菌”或“有细菌”来形容一个脏的环境或物品。那么,真菌又是怎么回事,是细菌的一种吗?的确,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和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生微生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其中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的仅占极少部分,约300种。很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面粉发
酵,做酱油、醋、酒和霉豆腐等都要用真菌来发酵。工业上许多酶制剂、农业上的饲料发酵都离不开真菌。许多真菌还可食用,如蘑菇、银耳、香菇、木耳等。真菌还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冬虫夏草等。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空气、水体和生物体表面等各种环境中。在人类生活中,真菌也是一
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真菌
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常见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是培养法。培养法是一种传统
的真菌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在
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特性,观察并鉴定培养出的真菌。这种方法
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且仅能检测出能够
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真菌,对于某些难以培养的真菌可能无法
检测出来。
其次,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真菌检测
方法。PCR法利用特定引物扩增样品中的真菌DNA,然后通过电泳等
手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和鉴定。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和较快的检测速度等优点,能够检测出即使是微量的真菌,但其操
作复杂,需要较为专业的实验技能和设备,且易受到外界污染的影响。
另外,生物传感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检测领域。生物传
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对特定分子进行识别和转换的技术,通过
测定生物材料的生物学响应来实现对真菌的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
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
受到样品复杂性、干扰物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此外,近年来,基于光学、电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原理的光谱分
析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真菌检测领域。这些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真菌特
定成分的光谱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实现对真菌的快速、准确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以下是真
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例如,对于皮肤真
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
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
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接种后将培
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
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有时
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
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步骤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步骤
1.样品采集:使用无菌工具(如消毒棉签、无菌采样袋等),在待测环境中采集样品。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如室内表面、土壤、空气或水源等。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分离和培养细菌和真菌。处理过程可能包括样品的稀释、研磨或加入适当的缓冲液。
3.培养细菌和真菌: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以有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培养基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抗生素或选择性剂,以抑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4.孵育: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菌和真菌。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
5.观察和鉴定: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可以使用一些生化试剂或基因检测方法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6.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可以统计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等。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等环境中。
在生活和生产中,真菌不仅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真菌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检测方法。
首先,传统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是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样品
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特性,观察和统计培养基上的真菌数量和种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一些真菌种类的检测效果较好,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并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种类可能无法进行检测。
其次,PCR法是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真菌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扩增真菌DNA或R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样品中的真菌数量
和种类。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真菌检测,尤其适用于对样品中真菌种类进行快速筛查和鉴定。
另外,生物传感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检测领域。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
生物元件(如酶、抗体、细胞等)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通过生物元件与目标真菌的特异性反应,可以实现对真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对于一些需要快速检测的场合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最后,近年来,基于光学技术的真菌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例如,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观察样品中真菌的荧光特性来进行检测;激光散射技术则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真菌颗粒的散射光信号来实现真菌的快速检测。这些基于光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对于真菌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真菌学中,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文将详细介
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镜检法
直接镜检法是最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
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检测并鉴定真菌的
存在。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迅速获取初步结果,但其只能观察到菌丝、孢子等大型的真菌结构,对于微小的真菌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二、培养法
培养法是真菌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待检样品放置
于培养基上,促使真菌生长繁殖,从而观察和鉴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培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如真菌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鉴定。然而,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
数天至数周,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PCR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
真菌学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真菌DNA,从而确定真菌的
存在和种类。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性,能够快速检
测到微量真菌,并且可以对样品中的复杂菌群进行分析。然而,PCR
技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且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四、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真菌学中的检测
和鉴定。通过将待检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真菌的分子质谱图谱,进一步进行真菌的鉴定和分类。质谱分析具有高灵敏性和高分辨
率的特点,可以准确地确定真菌的种类。然而,质谱分析设备昂贵且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综上所述,真菌学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培养法、PCR技术和质谱分析。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方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
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
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以下是真菌直接镜检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标本,常见的包括鳞屑、毛发、指甲等。确保标本是新鲜的,尽量避免污染。
2. 处理标本:将标本置于干燥的载玻片上,对于鳞屑标本可以用剪刀剪成较小的碎片。如果标本潮湿,可以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适当湿润。
3. 将另一片玻片放在标本上,用夹子夹紧两片玻片,然后用旋钮将两片玻片压紧,使标本尽量均匀分布在玻片上。
4. 将标本进行石蜡染色:用吸水纸涂抹石蜡染料,然后将涂有石蜡的吸水纸放置在玻片上,用旋钮压紧,待石蜡渗透到标本中。
5. 将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真菌有利于生长。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90%以上。
6. 观察载玻片:在1-2周的时间内,检查载玻片上的真菌生长情况。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真菌通常呈菌丝状、孢子状或毛发状。
7. 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初步的排查方法,结果可靠性有限。如果结果呈阳性或怀疑结果不准确,还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和其他进一步检测方法的确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 步骤
真菌镜检的操作方法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要检测的真菌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准备好所需的显微镜设备和其他实验用具。
2. 准备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光源,确保透射光之间的均匀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3. 取样:使用无菌针或无菌棉签,在所需区域收集真菌样品。如果是从液体中取样,可以用无菌移液管小心地吸取样品。
4. 制片:将取得的样品轻轻涂抹在玻璃载片上,然后用另一张玻璃载片将样品压平,使其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气泡。
5. 干燥:将制成的玻璃载片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让样品完全干燥。这一步可用来杀灭样品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 染色: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真菌特异性染色剂进行染色,以增加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准确性和可视度。
7. 定位:将制片好的玻璃载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片夹上,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镜头移动,找到感兴趣的区域。
8.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在适当的放大倍数下,仔细浏览样品并搜索是否存在真菌结构。
9. 记录:根据实验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真菌特征,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10.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特征和已有知识,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真菌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
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和环境。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真菌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是清洁的,无尘、无杂质。检查前,清洁各种实验器具,并将其消毒。
2. 样本采集
准备好被检样本。常见的样本包括皮肤、指甲、毛发等。如果是皮肤样本,应该清洁皮肤并擦干。指甲样本需将指甲切下后清洗干净。毛发样本需切下一截并清洗。
3. 处理样本
对于皮肤样本,可以用刀片刮取一些组织,或者用预先湿润好的拭片进行擦拭。对于指甲样本,可以将被检指甲横切成薄片,然后用刀片刮取内部的组织。对于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一个已经消毒过的容器中。
4. 准备标本盖片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干燥、无尘的标本盖片。可以用煤油或消毒酒精擦洗盖片,以保证其干净。
5. 准备显微镜及荧光染色试剂
准备好显微镜,并根据需要准备好荧光染色试剂。这些试剂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6. 涂片制备
将样本悬浮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生理盐水或10% KOH 溶液。取一滴悬浮液,在标本盖片上放置一滴。用另一只标本盖片平行于第一只标本盖片,将两者压在一起,使液体均匀分布。用无菌医用胶带固定盖玻片。
7. 用荧光染色荧光染色试剂将涂片上的真菌染成绿色。取一滴荧光染色试剂,滴在涂片上,并用盖玻片压平。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荧光染色试剂,以免造成污染。
8.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涂片放在显微镜检查台上,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对焦,以观察样本。首先使用较低倍数,然后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不同层次的细菌。
9. 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真菌通常具有丝状、分支状的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真菌概述和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泌尿生殖道真菌感染
定义:真菌感 染引起的泌尿
生殖道炎症
症状:尿频、 尿急、尿痛、 尿道瘙痒、灼
热感等
诊断方法:尿 常规检查、尿 培养、尿道分
泌物检查等
治疗措施:抗 真菌药物治疗、 局部清洁护理
等
血液系统真菌感染
添加标题
定义:血液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体血液,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 增
凝胶电泳检测
真菌DNA提取
测序及比对分析
皮肤真菌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的分 类:皮肤癣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真菌感染的症 状:瘙痒、红肿、 脱屑等
皮肤真菌感染的传 播途径: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等
皮肤真菌感染的治 疗方法: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呼吸道真菌感染
茅弟,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茅弟
目录
真菌的定义
真菌的定义和分类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形态特征
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形态:真菌有单细胞、多细胞和丝状等不同形态 结构: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组成 细胞壁成分:以几丁质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其他多糖类和蛋白质 细胞器的种类:包括线粒体、核糖体、质粒和过氧化氢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在暗视野下可见到大量的分隔菌丝,气囊上的
结节除可见到菌丝外,还可以见到散在的蓝色球状
孢子。
3.2.2分离培养挑取典型病变结节接种于血液琼
脂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 h后可
见到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绒毛状菌落,48 h后菌落增
大,60 h后转为淡绿色,72 h后菌落转为暗绿色,一
3检验原理
3.1真菌的染色结构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3.2经过革兰染色后变成紫色,体形较细菌大容易辨认。
4试剂:
4.1试剂厂家:珠海贝索生物科技公司
4.2包装规格:250ml×4
4.3试剂盒组成
4.3.1龙胆紫(龙胆紫、乙醇)
4.3.2碘溶液(碘、碘化钾)
4.3.3脱色液(丙酮、乙醇)
4.3.4沙黄溶液(沙黄、乙醇)
5最适计数范围
霉菌菌落由孢子和菌丝组成,相当扩散,在直径9cm的平皿里,菌落数稍多就相互交叉重叠,影响计数,但数量太少又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适当的稀释度计数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观察研究,首先是将实验菌株的斜面培养物制成含有约106个/ml的孢子悬液,并用血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准确计数,然后将饱子悬液作10-1~10-6倍稀释,吸取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接种于PDA,25℃培养5天后计数。30种常见霉菌的两种不同计数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显示,大部分菌株每平板含有10~50个菌落的稀释度时的计数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最接近;有近一半的菌株,每个平板含50~100个菌落已较难计数,而大部分菌株,超过100个/平皿或小于10个/平皿的计数结果就与显微计数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应尽量选择10~50个/平皿的稀释度进行霉菌计数。而对上述提及的菌丝很丰富、菌落特别扩散的毛霉、根霉、犁头霉等菌株,则应在更少的范围内计数(30个/平皿以内)。为控制霉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生长范围,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抗生素,如氯霉素(50~100mg/L),金霉素(20~100mg/L),庆大霉素(50mg/L),土霉素(100mg/L)等。
涂片找真菌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目的:用革兰染色找酵母样菌,为临床感染的初步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各种涂片标本(主要如白带等)
3检验原理
3.1真菌的染色结构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3.2经过革兰染色后变成紫色,体形较细菌大容1检验目的:用革兰染色找酵母样菌,为临床感染的初步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各种涂片标本(主要如白带等)
2接种百度文库式
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Beuchat和Matsuda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量比较试验后发现,对霉菌计数来说,涂抹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注法:①培养出的霉菌菌落数较多;②培养所需的时间较短;③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鉴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而且在培养基倾注时霉菌孢子易受热损伤。我们在自己的实验室也做了类似的比较试验,通过对30种常见霉菌的试验证实了上述的结论。因此,我们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既准确又省时,值得推广。
玻片培养又称小培养,小培养法可以随时观察真菌的生长形态(如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孢子柄等),还可以随时观察其生长发育的全部情况,有利于菌种的鉴定。
1、钢环法
(1)材料:白假丝酵母菌、沙保弱培养基、玻片培养又称小培养,小培养法可以随时观察真菌的生长形态(如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孢子柄等),还可以随时观察其生长发育的全部情况,有利于菌种的鉴定。
1、钢环法
(1)材料:白假丝酵母菌、沙保弱培养基、无菌玻片、盖玻片、钢环(带有缺 口)、石蜡。
(2)方法
①用无菌镊子取无菌小培养钢环,环的两面分别蘸取熔化的固体石蜡,平置于无菌载玻片上,另取一无菌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覆盖于钢环上,待冷后,小培养钢圈即被固定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
②用毛细滴管吸取融化的培养基,从钢环上端孔注入,注入量占容积的1/2即可。
3培养温度
经对多种常见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作了调查发现,大部分菌种的最适温度为25~30℃。但一些产曲霉毒素的菌株或动物致病菌则需要更高的温度,如黄曲霉35℃、构巢曲霉33℃、烟曲霉37℃、小孢子菌35℃。因此,培养温度也应根据培养目的而定,一般情况下都采用25~28℃培养,若有特殊培养目的,则应适当调节培养温度。
4培养时间
我们对30种常见霉菌的生长速度作了调查,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3~4天的菌落数与5~7天的基本相同,但菌种的特征不明显,因此,如果只要作霉菌计数,培养3~4天已基本达到目的,但如果还要进一步分类鉴定,则需要培养更长的时间(7~14天)。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有几类生长特别快、菌丝很多的菌,则必需在48小时以内计数,否则菌丝就会覆盖整个平皿,无法准确计数。这类菌主要有:毛霉、根霉、犁头霉、共头霉、木霉等湿度较大的样品,这类菌污染较多,检测这类样品,应提早观察记录。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个星期后呈黑褐色[4]。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涂片镜检,
可见到曲霉菌的形态结构(菌丝有隔,末端膨大成球
状,球上有小梗,有的梗上有孢子存在,状如花冠),
符合曲霉菌的特点。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再结合病史调查、现场观
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确诊为禽曲霉菌病。
(一)直接检查是最简单而重要方法,浅部感染真菌的病变标本如毛发、皮屑、甲屑置玻片上,滴加10%KOH,覆盖玻片微热熔化角质层,再将玻片压紧,用吸水纸吸去周围多余碱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见皮屑甲屑中有菌丝,或毛发内部或外部有成串孢子,即可初步诊断为癣菌感染,但不能确定菌种。深部感染真菌标本如痰,脑脊液亦可做涂片用革兰氏染色(白色念珠菌)或愚汁负染色(隐球菌)观察形态特征。(二)培养检查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不足,通常用沙保氏培养基(22~28℃),深部真菌可用血琼脂或脑心葡萄糖血琼脂37℃培养,或根据不同菌种运用不同培养基,如孢子丝菌可用胱氨酸血液葡萄糖琼脂,必要时运用鉴别培养基和生化反应,同化试验等进行鉴定。(三)免疫学试验近年来有许多方法用于检测深部感染真菌的抗体,作辅助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念珠菌、曲霉菌。但系统性感染患者常因免疫功能降低不出现抗体;而且许多真菌间抗原性有交叉反应;有的产生抗体后维护时间较长,正常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则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分析结果才能作出恰当的诊断。由于上述检测抗体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及深部真菌感染时,早期培养阳性率甚低,晚期则多于失去治疗时机,因此用免疫学方法从血清或其他部位检测真菌抗原,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乳胶凝集法检测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荚膜多糖抗原,ELISA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甘露聚糖抗原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孢子丝菌病患者的可溶性抗原等,均为早期,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四)动物试验其些真菌对实验动物有致病性,如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可在小白鼠,豚鼠体内生长,白色念珠接种家兔小白鼠可发生肾脏脓肿致死。四、防治原则真菌感染尚无特异预防,主要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碘化物治疗孢子丝菌病、毛霉菌病有一定疗效。制霉素、灰黄霉素、克霉唑(三苯甲霉唑)等外用或内服过癣症和白色念珠菌病等有较好疗效。近年服道5-氟胞嘧啶(5-FC)治疗单细胞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二性霉素B可用于深部全身真菌感染。
(3)结果:镜下观察可见到有胞壁增厚的厚膜孢子及假菌丝。
2、小块琼脂玻片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法将制好的待用琼脂平板用无菌接种针或接种环切成大约1cm2的方块,将其放置于灭菌的载玻片上。将标本或待检菌接种于琼脂块四周边缘靠上方部位,然后用无菌镊子取一无菌的盖玻片盖在琼脂上。在无菌平皿内放入少量无菌水和一个无菌U形(或V形)玻璃棒。将此载玻片置于玻璃棒上,盖上平皿盖培养。每日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特点。
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上30℃培养2~3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针对不同样品,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6.3实验前应认真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操作人员手指、实验室空间、实验台等,实验后应第一时间将有霉菌的培养物高压灭菌,防止进一步扩散。
6.4对使用的菌株的生理、生态、形态、毒理、致病性必需有充分的了解,并作好相应的防扩措施,防止污染其它物品。
3.2.1涂片镜检分别取l5羽鸡肺部或气囊有结节
的病料,将结节用2片载玻片压碎后分开,再用镊子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③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接种针挑取材料,由上端孔接种于环内培养基上。
④置湿盒内,室温或37℃下培养2—3d后,逐日观察,镜下可连续看到真菌生长过程及菌丝、孢子等特征,一般7d左右即可长好。
⑤也可不用小培养钢环,直接将融化的培养基滴于无菌玻片上,待冷凝后从周边接种材料,用盖玻片覆盖后培养,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生长情况。
6霉菌检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6.1由于霉菌检测所需的时间较长,中间又需要多次观察,因此实验前一定要作好实验计划,明确观察记录的时间。
6.2霉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平静,减少空气流通;操作时手脚要快,动作要轻,特别是培养过程中,如果观察时动作过大,早期生长出的霉菌孢子就会在培养基内扩散,形成新的菌落,导致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