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生物毒素的检测与鉴定
生物毒素的检测与鉴定生物毒素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生物合成的能够引起中毒或损伤人体细胞的化合物。
经常接触或食用生物毒素的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和鉴定生物毒素对于保障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生物毒素的检测和鉴定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各种类型的生物毒素。
此外,对于某些毒素,如藻毒素等,还需要对食品、水源等进行采样和处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就从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的常用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常用的检测和鉴定方法1.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专门的抗体分子与目标毒素结合,从而进行检测和鉴定。
免疫学检测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检测时间短、成本低,对于一些特定的生物毒素,如肉毒、百日咳和梭菌毒素等,免疫学检测法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2. PCR 检测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 DNA 引物将目标序列扩增,并利用电泳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
PCR 检测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种类型的生物毒素,如水生环境中的藻毒素、肠道细菌的毒素等。
3. 质谱检测法质谱检测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质谱仪对样品分子进行高精度的分析。
质谱检测法可以准确地分析和识别分子结构,对于那些无法用传统技术检测的生物毒素,如病毒和寄生虫等,质谱检测法具有极高的检测准确性。
二、应用领域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水、环境、医疗、生物工程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介绍。
1.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因此,食品安全检测一直是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的重点领域。
生物毒素检测和鉴定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食物中的各类毒素,为食品加工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内毒素检测方法
内毒素检测方法内毒素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有毒物质,其存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及早发现和检测内毒素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是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结果快速。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将待测样品加入试剂盒中,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就能得到内毒素的检测结果。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区分内毒素的具体种类,只能判断内毒素的存在与否。
其次,内毒素检测的另一种方法是内毒素生物学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生物学特性来检测内毒素的存在,例如利用小鼠或大鼠来进行生物学反应检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检测到不同种类的内毒素,并且结果比较准确。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且对实验动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伦理争议。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是内毒素生化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内毒素与特定生化试剂的反应来进行检测,例如内毒素与内毒素结合蛋白的结合反应等。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定量检测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比较准确。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操作技术要求严格等。
综上所述,内毒素检测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内毒素检测方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以提高内毒素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保障人体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毒素检测方法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实验人员有所帮助,促进内毒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毒素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毒素的分离及鉴定方法毒素是指一类能够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同时也可以被人工制造出来。
毒素是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分离和鉴定毒素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毒素分离和鉴定方法。
一、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毒素含量较低的情况。
典型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层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法等。
免疫层析是一种使用抗体选择性地将毒素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抗体会结合特定的毒素,并经过一系列层析步骤后,达到纯化目的。
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法则是基于抗体与毒素结合的反应,可以用于确定毒素的含量。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可以高度灵敏地检测毒素。
它基于毒素的化学性质和分子质量的差异,通过将分离的毒素精确地测量其质量,最终确定毒素的结构和类型。
分析前,质谱法通常需要将毒素样品离子化并加速,需要借助于多个离子谱仪进行分析。
三、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且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它基于特定序列PCR技术来检测和分离特定的寄生虫和毒素。
与传统方法相比,核酸检测方法不需要成分分离,可以通过简单的DNA自由形态放在样品中的不同信号来鉴定。
四、生物测定法生物测定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根据监测生物对毒素的反应来评估其毒性。
这种方法是根据生物的代谢和超标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的,通常衡量某种毒素的生物活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它利用化学分离方法将毒素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分离后物质的吸收系数来确定其结构和种类。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毒素的分离,还可以对样品中其他有机物分析。
要分离和鉴定毒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高度的实验技能。
不同的毒素分离和鉴定方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它可以对人体和动物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内毒素,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细菌内毒素,本文将介绍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首先,生物学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动物(如小鼠、大鼠等)或细胞培养物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毒性。
通过观察动物或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判断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浓度。
生物学法的优点是对多种类型的细菌内毒素都能进行检测,但缺点是需要动物实验,操作复杂且耗时。
其次,生化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试剂对细菌内毒素进行特异性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
常用的生化法包括凝集素试验、ELISA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的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的细菌内毒素的特异性有一定要求。
另外,分子生物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通过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基因序列来进行检测。
分子生物学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准确检测,但需要专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支持。
最后,质谱法是一种新兴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质谱仪对细菌内毒素进行分析,通过质谱图谱来确定细菌内毒素的种类和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对微量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综上所述,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有所帮助。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74. 赤霉病麦(呕吐毒素)中毒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
赤霉病麦〔呕吐毒素〕中毒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
1 适用范围:快速筛查粮食或饲料中呕吐毒素是否超标以及食物中毒发生后快速筛查中毒因子是否为呕吐毒素。
2 检测原理:基于竞争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液中如果含有呕吐毒素,其浓度又高于检测试纸的灵敏度,那么会与试纸卡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应该在试纸上出现的红色T线不显色,结果判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
3 灵敏度:100L常量稀释液,用力振荡2分钟。
静置或离心得到样品上清液。
5测试步骤:取出测试卡,开封后平放在桌面,用滴管逐滴参加3滴样品提取液于测试卡椭圆形孔中,如到30秒时在长方形观测窗中无液体移行,可补加1滴样液,在5~10分钟内判断结果。
6 结果判断
阳性:C线显色,T线不显色,判为阳性。
阴性:C线显色,T线肉眼可见,无论颜色深浅均判为阴性。
无效:C线不显色,无论T线是否显色,该试纸均判为无效。
7 备注与考前须知
所有试纸启封后1小时内使用。
本品为一次性产品,请勿重复使用;请勿使用非本品随附的稀释液。
本品为筛选试剂,任何可疑结果请用其它方法作进一步确认。
8 产品包装:试纸卡5片,2021缩稀释液1瓶,15mL离心管1支〔清洗后可反复使用〕。
9 产品保存:4~30℃阴凉枯燥处保存,不可冷冻,防止阳光直晒,有效期18个月。
食品生物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96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12月T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畜禽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源毒素是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肽类毒素、脂多糖内毒素、醛类化合物等各种类型的相关毒素。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物毒素检测过程中各层面出现的问题的概率较高,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我国食品微生物源毒素检测中使用到的方式方法和技术,并提出应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在进入人畜体内后会对生物机能造成破坏,从而使人畜出现中毒现象。
微生物源毒素是食品中一种危害程度较高的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中的肽类毒素肽类毒素主要包括是溶血素、肠毒素等各种类型的相关毒素,其中构成溶血素的细菌主要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乱弧菌等。
溶血素在进入人畜体内后的主要致病原理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使细胞的具体构成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大量的细胞内的成分排至细胞外,导致人畜体内的细胞大量的死亡,构成肠毒素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肠毒素是一种在细胞外进行作用的毒素,通过外界吸收或在肠道中自然产生,与肠粘膜相互作用,导致人体出现腹泻等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物源毒素检测中使用到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所用的受检物质的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特点,在很多类型的相关物质检测的过程中都能使用。
由现阶段国内对该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可知,该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应用的范围较小。
悬浮芯片技术具有操作简易、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的特点,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现阶段我国肽类生物源毒素检测中使用到的技术和方法ELISA法ELISA法是利用酶所标记的同抗原体复合物质的免疫反应和酶进行的催化放大作用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偶联物和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相互反应,得到的产物就会被酶催化水解或者氧化还原从而呈现出颜色发生变化。
反应后所形成的颜色的深浅和检测样品中肽类生物源毒素的含量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分析出食品中所含的肽类生物源毒素的性质和含量。
毒素检测技术和样本处理流程
毒素检测技术和样本处理流程
1.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毒素检测技术和样本处理流程。
2. 毒素检测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毒素检测技术:
- 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免疫电泳等。
这些技术基于特定的抗体-抗原反应,可以高效地检测目标毒素。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实时荧光PCR等。
这些技术通过检测目标毒素的基因序列,能够准确、敏感地检测目标毒素。
-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检测毒素在样本中的浓度和鉴定目标毒素的结构。
3. 样本处理流程
以下是常用的样本处理流程:
1. 样本收集:确保采集的样本代表性,避免污染。
2. 样本预处理:包括样本的去除杂质和切割等处理,以提高检测效果。
3. 提取:将目标毒素从样本中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蛋白酶解等。
4. 净化:通过膜过滤、固相萃取等方法去除干扰物质。
5. 检测:使用前述的毒素检测技术进行目标毒素的定量或定性检测。
6.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
4. 总结
毒素检测技术和样本处理流程是毒素检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毒素检测技术和科学的样本处理流程,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残留 限量
免疫化学分 析方 法, 是 利用抗 原和 体 按不同的步骤 与酶标板表面的抗原反
目前 世界上有1 0 0 多个国家或地区 抗体 的特 异性 反应 为基 础建 立起 来 的 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酶标板 上形成 的抗
已经制定了 食品和饲料中 真菌毒素的限量 特异 性高 、 灵敏 度 高、 成 本低 . 对 操作 原一 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 后结
直 是制 约真 菌毒 素与人 类疾 病研 究 进 亲和 柱 ( 1 mmu n o a 素典型检测方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I A C ) 、 法包括 : 高 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毛细 管 电泳法 、 液质联 用法等 。 随着科 技 的进 步. 也衍生 出了其他 各种检 测方 化 学 发 光 免 疫 分 析
具 有灵敏 精确 的优 点 , 但普遍 存在 着
维德维康真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e . 倒掉板孔中液体 在每孔加入洗涤
以黄曲霉毒素M1 为例介绍维德维康 工作液 充分洗涤4 次;
f 倒 掉 板 孔 中液体 将 酶标 板 倒 置 于
成本 昂贵 操作 繁琐、 人员要求高 耗 费 食品中真菌毒素解决方案 :
s t r l P . 1 C A
,
也 称L a t e r a l —
f I O W C O I I O i d aI g OI d —
主要检 测方法
b a s e d i m mu n o a s s a y
,
俗
食 品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称胶 体金 试 纸条 ) 、 免疫
订了 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在一定程度上
L i n k e d I m mu n o s o r b e n t As s a y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与检测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摘要:毒物检验工作是法医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法医通过对毒物进行检验从而侦破刑事案件,并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有力的证据。
法医对受害人检验中毒物质时还需要熟悉了解相关中毒急救方面知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法医对中毒物质检验方法以及检验速度也逐渐完善提高,检验有毒物质所需时间也越来越短,同时不断提高检验毒物准确率,从而有效提高毒物检验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文通过对法医如何快速检验中毒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检验方法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快速筛查与检测1、毒物快速筛选和检测类型分析1.1碱性毒物快速检验以往刑事案件中常见毒物类型是碱性毒物,碱性毒物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分子,由于不同的碱性毒物中含有不同等级性毒素,而这些毒素中含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化学物质,毒物在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后会发生反应。
目前,我国法医主要通过利用阳离子交换柱与反相柱检测方式对碱性有毒物质进行检测。
阳离子交换柱与反相柱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便于回收利用。
法医在对碱性有毒物质进行检验筛查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合的酸碱度值,让有毒物质保持叫完整的疏水性,从而有效提高碱性有毒物品检测概率,从而提高有毒物质检测效率[1]。
1.2酸性毒物快速检验酸性有毒物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溶解与有机溶剂中,但不溶于水。
酸性有毒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可以保持游离状态;在碱性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可溶性盐。
法医在检测酸性有毒物质时,选择合适的酸碱度值,有效预防酸性有毒物质自带电荷从而影响检测结果,降低筛查效率[2]。
1.3对常见农药进行快速检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农药种类以及型号有很多,有一些农药本身具有剧毒。
根据中毒案件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有60%以上中毒案件都是与农药有关,农药中有大量的有机磷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由于农药种类繁多,因此法医对毒物的检验和筛选具有一定的难度性。
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
分析与检测Tlogy科技40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10月真菌毒素,又称霉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真菌毒素可通过饮食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进而损害机体,造成肝脏、肾脏及神经组织等的伤害。
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
1960年,英国10万多只火鸡因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死亡,此事件发生后,真菌毒素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受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食用和饲用农产品受真菌毒素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世界各地对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报道也日渐增多,玉米、小麦、大麦、花生等谷物以及干果、水果、中药材、牛奶等都容易被真菌毒素污染。
因此,为减少霉菌污染,真菌毒素检测手段必不可少,本文全面介绍了真菌毒素的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的常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法(LC-MS/MS)具有分辨率高、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使用较多的也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较为常用,其流动相主要为甲醇、乙腈和水或三者组成的混合溶液。
HPLC 可结合多种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u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荧光检测器(FLD)、质谱检测器(MS)以及电化学检测器(EC)等。
薄层色谱法:又叫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1968年AOAC 首次提出利用微柱、薄层色谱法测定花生和花生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此后许多国家也采用此法作为标准方法,它也是我国的标准方法。
TLC 根据真菌毒素能在紫外区域发出特殊荧光的特点来检测真菌毒素,样品经过提取、柱层析、洗脱、浓缩及TLC 分离后,在特定波长紫外灯下照射,可观察到荧光。
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谷物加工品及谷物碾磨加工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
2 原理试样中呕吐毒素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结合后,抑制了层析过程中抗体与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上呕吐毒素-BSA偶联物的免疫反应,使检测线颜色发生变化,根据检测线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
3试剂及耗材除非另有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
3.1 试剂3.1.1 提取液: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专用提取液。
3.1.2 甲醇:分析纯3.2 参考物质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度≥99%。
表1 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 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适量的呕吐毒素参考物质(精确至0.0001g),用甲醇溶解,配成0.1mg/mL 的标准储备液,-20 ℃保存,有效期3个月。
3.4 材料3.4.1 呕吐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
3.4.2 中速定性滤纸。
3.4.3 离心管。
3.4.4 滤膜:0.45 µm 水相滤膜。
4 仪器及设备4.1 天平:感量0.01~0.0001 g。
4.2 粉碎机。
4.3 样品筛:0.9 mm。
4.4 漩涡混合器:1500 rpm/min。
4.5 移液器:100 μL,200 μL,1.0 mL。
4.6 恒温装置:(37.0±2.0)℃。
4.7 设备或方法使用环境条件:温度15 ℃~30 ℃,湿度≤80%。
5 分析步骤5.1 扦样和分样,按GB 5491 执行。
5.2 试样制备5.2.1 样品粉碎:将被测样品(5.1)粉碎,过0.9 mm样品筛,充分混合均匀,备用。
5.2.2 质控样品制备:选取经标准方法确认不含呕吐毒素的样品,称取2份平行样,其中一份作为阴性质控样品,另一份添加标准溶液使其样品中呕吐毒素含量为1.0 mg/kg,作为阳性质控样品。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胆毒鱼类
鱼类毒素简介
中毒原因:胆汁中含有组胺、胆盐 及氧化物。
鱼胆中毒主要是胆汁毒素严重损伤 肝、肾,造成肝脏变性坏死和肾小 管损害。脑细胞、心血管与神经系 统亦有改变。
肝毒鱼类
鱼类毒素简介
原因:维生素A中毒。
症状:初期为胃肠道症状,以后有 皮肤症状,如鳞状脱皮,自口唇周 围及鼻部开始,逐渐蔓及四肢和躯 干,重者毛发脱落。此外,还有结 膜充血、剧烈头痛等症状。
(此时味最美)
河豚毒素的毒性
(1)机制:抑制神经细胞膜的Na+离子 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肌肉麻痹。
(2)潜伏期:10min~3h,一般为 30~60min。
唇、舌、手指逐渐变得麻痹,进而加重, 恶心、呕吐;随后说话困难,运动失调, 血压、体温下降;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二.河豚毒素的毒性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 2.外形:
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 或色彩,体表无鳞,口腔内有明显的2对门牙。
河豚鱼
身体浑圆,头胸 部大,腹尾部小
河豚毒素的分布
(1)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皮肤、
血液,肌肉中含量低。
(2)河豚毒素含量依季节而变: 春夏季:毒性最强 冬季:卵巢、鱼卵中毒素浓度最高
第二节 真菌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概述
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 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
已发现300种真菌毒素,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曲霉毒素, 赫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生物碱等。
真菌毒素中毒症及其特点
定义
人、畜禽食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 后发生的中毒现象,称真菌毒素中毒症,包括肝 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毒素成为食品危害的一大问题,因此,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首先,什么是毒素?毒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或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有害物质。
常见的毒素有致癌物、致畸物、致敏物、神经毒素、血液毒素等多种类型。
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引起不同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毒素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毒素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
一、毒素分析技术毒素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1.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毒素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将混合物区分成各个组分的分离技术。
主要分离原理是分子在具有吸附、分配和大小排斥作用的介质上移动时产生的分离效应。
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2.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毒素分析的高级技术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微量的毒素。
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时间飞行质谱、电喷雾质谱等多种方法。
应用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分析毒素。
3. 光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毒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荧光分析、发光分析、吸收分析等多种方法。
光学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毒素的快速检测,同时还可以通过荧光标记、共振散射等手段提高检测灵敏度,提高检测效率。
二、毒素检测技术毒素检测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1.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毒素与特定抗体的结合作用,进行毒素的检测。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检测等。
免疫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快速、简单的优点,成为毒素检测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毒素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共14单元)11 原料中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
课程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常用方法。 3.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
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2.熟练查找食品快速检测的相关标准。 3.熟练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数据处理。
项目三 原料中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 任务1 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4.结果判断
采用便携式赭曲霉毒素A检测仪进行读数,打印 检测报告。
任务3 龙葵碱的快速检测 实操 马铃薯中龙葵碱的化学显色法快速检测
1.适用范围 适用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食品。
2.检测原理
龙葵碱能与钒酸铵,硒酸钠显色,且随着时间变 化,颜色变化多样,是龙葵碱的特征性反应。同 时龙葵碱也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显 色反应。
3.操作方法
(1)称取5 g 具有代表性的粉碎样品于100 mL 带塞三角瓶内,准确加入25 mL 60%(v/v, 60:40)甲醇水溶液。
(2)将加入了甲醇水溶液的样品放入振荡器内 (或用手强力振荡),充分振荡3分钟后,用滤纸 过滤,收集滤液。
(3)取滤液2mL,加入6 mL 20%(v/v, 20:80)甲醇水溶液,混匀,用滤纸过滤,此为样 品待检液。
(3)洗板:甩出孔中的液体,用洗瓶或移液器 将洗涤液加入各孔中(满孔),再次甩出孔中液体, 将酶标板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以除去孔中的液体, 再重复操作洗涤步骤三次(共洗四次)。
(4)加酶标二抗:将洗好的酶标板平放,加入 酶标二抗100μL/孔,置于湿盒内,37℃温育30 分钟。
(5)洗板,参照步骤(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模块三 食品企业的快速检测
模块介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企业对产品的自检自控体系的特点就是其控制的时效性和 经济性,对检 测的要求是快速、灵敏、简便、经济,尽可能体 现在线测量的效果,以提高响应 速度,保证体系的可操作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一般体现在短时间、简化操 作、自动化、 可进行多项目或多样品的同时检测,非常适合食品企业的检测 要求。 可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食品企业检测体系的需要和 发展趋势。
毒理学领域中的毒素检测技术
毒理学领域中的毒素检测技术毒素是指任何种类的有毒物质,可以对生命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毒素可以存在于食物、药品、环境、化妆品等各种物质中,其毒性程度千差万别。
因此,检测毒素的能力对于保障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毒理学是研究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毒素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毒素检测技术包括分析样品中毒素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确定在各种化学和生物条件下毒素的行为。
毒素检测技术的种类毒素检测技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来检测毒素的技术。
这些技术通常使用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技术来测量样品中毒素的浓度。
这些技术对于检测低浓度的毒素非常有效。
2. 生物分析技术生物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来检测毒素的技术。
这些技术通常利用从动物和植物中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或利用人工合成的生物分子来检测毒素。
例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来检测毒素的存在。
3. 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学方法来检测毒素的技术。
这些技术利用抗毒素和抗体来检测毒素的存在。
这些技术常用于检测微量污染物。
4. 光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光学方法来检测毒素的技术。
这些技术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毒素。
此外,光学传感器还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检测毒素。
毒素检测技术的应用毒素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1. 食品安全毒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毒素,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常用于检测的毒素包括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
2. 药品安全毒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分析药物制剂中的杂质,以及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3. 环境监测毒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土壤、水、空气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保护环境并预防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毒素检测技术在毒理学领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
它们能够检测和分析存在于食品、药品和环境中的毒素,帮助我们保护公共健康并预防有害物质的影响。
基于光度式分析仪器的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优化
基于光度式分析仪器的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优化光度式分析仪器是一种常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检测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本文将讨论如何优化基于光度式分析仪器的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为了优化食品中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光度式分析仪器。
光度式分析仪器通常基于吸光度测量原理,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毒素的存在与浓度。
选择性能稳定、准确度高的仪器是提高检测方法可靠性的关键。
其次,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和反应体系也是优化方法的重要步骤。
不同的毒素在光度式分析仪器下具有特定的吸光度特征,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至关重要。
针对特定的毒素,我们可以优化反应体系,如选择合适的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以提高样品与毒素之间的反应速率和灵敏度。
进一步,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也能够优化食品中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通过多因素多水平的组合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
此外,正交试验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以便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
除了实验条件的优化,还可以通过样品预处理方法来提高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采用固相萃取、液液分配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目标毒素的浓缩效果,从而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此外,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优化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重要环节。
光度式分析仪器通常会提供检测结果的光谱图和测量曲线。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同时,还可以建立校正曲线,通过与标准物质的比较来定量分析样品中毒素的浓度。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我们可以进行多次复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多个样品的测试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修正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基于光度式分析仪器的食品中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仪器、优化检测指标和反应体系、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样品预处理、精确的数据处理和多次复现实验等多方面的方法实现。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也越来越成熟。
其中,毒素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毒素检测的定义、种类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毒素检测的定义和种类毒素是一种能够引起有害生理或生化效应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在食品中,常见的毒素包括霉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由于毒素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
对于霉菌毒素,其主要存在于一些容易受到霉菌污染的食品中,如谷物、豆类、肉制品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对于重金属,常见的有铅、汞、镉等,它们通常是由于环境污染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重金属元素的材料而导致食品中含有。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则是由于在农业及畜牧业中使用了农药和兽药,导致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食品中。
二、毒素检测技术毒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具体来讲,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毒素检测技术之一。
该检测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毒素样品与一系列分离柱分离后,利用检测器检测分离出来的物质,从而获得毒素检测结果。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水产品、肉制品等食品的毒素检测中。
2.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精确的毒素检测技术。
该检测方法将毒素样品分离并电离后,通过质谱仪分析被电离的离子,从而获得毒素检测结果。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多元化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技术之一。
3.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体系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特异性的生物体系针对毒素反应后,将反应的结果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电子检测仪器测量出来,从而获得毒素检测结果。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毒素检测技术。
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第一章:引言毒素是指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或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食品、饮水、环境中存在,或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对人体健康及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食品中毒通常由食品中含有的各种毒素引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化学检测是目前检测食品及环境中毒素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学检测方法响应慢、操作困难、需要专业技术等问题制约了毒素的检测速度和效率。
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的毒素检测技术,是当前毒素检测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二章:毒素检测技术现状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生物传感器等,但这些方法具有响应慢,操作困难、需要专业技术等缺陷。
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快速检测毒素的技术。
二、1免疫金纳米颗粒检测技术免疫金纳米颗粒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兴快速检测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纳米黄金颗粒表面的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在毒素的检测中,先将毒素样品与抗体进行反应,再通过添加纳米颗粒进行颜色判断。
该技术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多种毒素,且灵敏度较高。
二、2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的毒素检测技术。
该技术利用一些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实现对毒素信号的检测。
相对于其他技术,电化学传感器特点是响应时间快,精度高,使用方便。
但是,电化学传感器对样品的制备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
二、3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分析和确定分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应用已涵盖了食品食品安全检测、中药质量控制、环境污染物检测等领域。
质谱分析技术响应快、能够检测多种毒素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但是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质谱技术的普及度,实现更快速、更便捷的毒素检测。
第三章: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针对毒素检测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毒素检测技术。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优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类毒素简介
神经性贝类毒素
危害范围较小。
活性成分为短裸甲藻毒素A,B,半短 裸甲藻毒素。
贝类毒素简介
神经性贝类毒素
中毒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包括反胃、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 随着畏寒、头痛、发热等,症状至多 持续2-3天。一般并不会造成死亡, 其愈后良好。
贝类毒素简介
健忘性贝类毒素
鱼类毒素简介
胆毒鱼类
中毒原因:胆汁中含有组胺、胆盐 及氧化物。
鱼胆中毒主要是胆汁毒素严重损伤 肝、肾,造成肝脏变性坏死和肾小 管损害。脑细胞、心血管与神经系 统亦有改变。
鱼类毒素简介
肝毒鱼类
原因:维生素A中毒。 症状:初期为胃肠道症状,以后有 皮肤症状,如鳞状脱皮,自口唇周 围及鼻部开始,逐渐蔓及四肢和躯 干,重者毛发脱落。此外,还有结 膜充血、剧烈头痛等症状。
免疫亲和柱法-最新国标法
该法可以采用配套的荧光仪进行检测,也可 以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解决标准物污染和操
作过程繁复等问题。
免疫亲和柱法
该种方法有着较好的权威性和通用性,且为 国外多个组织认可,被列为标准方法,如:
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测中心(FGIS)、国际 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美国食品药品 行政署(US-FDA)、美国农业部(USDA) 在国内被认证的机构: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CIQ)、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伏马毒素
伏马毒素的存在极其广泛。主要污染玉米及 其制品,偶尔在高粱、大米和豌豆中发现。 伏马毒素与疯牛病病毒、二恶英、O-157大 肠杆菌和氯丙酮五种污染物被当今世界认为 是危及人类食品安全的五大热点。
伏马毒素
危害
主要损害肝肾功能,能引起马脑白质软
பைடு நூலகம்
化症和猪肺水肿等,并能诱发大鼠肝癌
,与我国和南非部分地区高发的食道癌
加入封闭蛋白溶液以封闭载体 表面残留的蛋白结合位点
洗涤并除去未结合的封闭蛋白
加受检标本(抗原)形成 固相抗体-抗原复合物 洗涤除去其他 未结合的物质
加酶标抗体生成 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 的复合物 彻底洗涤 未结合的 酶标抗体
加底物进行 酶催化反应
根据颜色反应的 程度进行该抗原 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第二节 真菌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概述
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 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 已发现300种真菌毒素,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曲霉毒素, 赫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生物碱等。
真菌毒素中毒症及其特点
定义
人、畜禽食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 后发生的中毒现象,称真菌毒素中毒症,包括肝 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鱼类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
苏轼:“拼死吃河豚”
一.河豚毒素的分布 1.河豚鱼全球200多种,我国70多种,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 2.外形:
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 或色彩,体表无鳞,口腔内有明显的2对门牙。
河豚鱼
身体浑圆,头胸 部大,腹尾部小
河豚毒素的分布
B 阳性
C 阴性
金标试纸法
金标试纸法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而设计的固相免 疫分析法,可一步式检测AFT。对黄曲霉毒素定 性检测准确度在85 %以上,灵敏度为4ng/mL。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定义:用酶标记抗原或 抗体检测液体中未知抗 体或抗原的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理: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 酶连接。 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 测定。 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原也可以是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
1、将已知抗体吸附于载体上 2、温育后清洗 3、加入可能含特异性抗原的待检液和酶标记的已知抗原液 4、温育后清洗
5、加入酶作用底物
6、测定颜色反应深浅(分别测定两管的吸光度值,计算标
本中待测抗原含量)
E E E E E
固相抗体
酶标抗原待 测抗原
E E E E E E
底物
显色反应(弱)
真菌毒素
赭曲霉毒素
由多种生长在霉变粮食(玉米、 小麦、大米、燕麦等)、花生、 蔬菜、水果和饲料中的青霉属和 曲霉属的一些种产生的毒素。
真菌毒素
赭曲霉毒素
该类毒素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包
括赭曲霉素A、B、C、D等,其中以赭曲
霉素A毒性最大。
溶于极性溶剂和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里, 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赭曲霉毒素
危害
主要对肾产生危害,造成肾肿大,当浓度超 过5mg/kg时,就会对肝脏组织和肠产生破坏, 引起肠炎、肝肿大,此外具有免疫抑制、神经毒 性以及致畸性。
限量标准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规定 赭曲霉毒素A在谷类、豆类中的限量为5ug/kg。
真菌毒素
伏马毒素
串珠镰孢、轮状链孢等链孢菌产生,1988年 首次分离出来。 目前发现37种衍生物,包括FA1、FA2、FB2 、FB3、FB4、FC1等,其中FB1是主要组分。 FB1为水溶性霉菌毒素,对热稳定,不易被 蒸煮破坏。
特点
中毒与某些食物有联系 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对真菌毒素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免疫
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Deoxynivlenol,
DON)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F-2))
黄曲霉毒素(AFT)
(1)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皮肤、 血液,肌肉中含量低。
(2)河豚毒素含量依季节而变: 春夏季:毒性最强 冬季:卵巢、鱼卵中毒素浓度最高 (此时味最美)
河豚毒素的毒性
(1)机制:抑制神经细胞膜的Na+离子 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肌肉麻痹。 (2)潜伏期:10min~3h,一般为 30~60min。 唇、舌、手指逐渐变得麻痹,进而加重, 恶心、呕吐;随后说话困难,运动失调, 血压、体温下降;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第三章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第一节 自然产生的毒素
第二节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自然产生的毒素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在体内 累积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这类毒素统称为贝类毒素。 常见的有毒贝类主要由哈类、螺类、鲍类,毒素一般积 存于贝类的肝脏、消化腺体、中肠腺等内脏器官。
病原藻: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 和菱形藻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
骨藻酸(DA)为主。
健忘性贝类毒素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 经系统症状则约48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 记忆丧失、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 则会产生痉挛及昏迷;老年且出现严重神经 症状患者易导致死亡,死亡率约2%。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产毒条件
产毒微生物 黄曲霉:60-94%菌株产毒 寄生曲霉:产毒菌株可达100%
产毒条件 菌体形成孢子 温度范围12-42℃,最适产毒温度33℃ 粮食水分为18.5%。
黄曲霉毒素危害
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使得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
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
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呕吐、厌食、发热、
有关。
对人、畜是一种致癌物。
真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首次从玉米赤霉病病粒中分离到此毒素。禾谷 镰刀菌也产生此种毒素。 主要污染玉米、小麦等谷物。 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具有雌性激素作用,妊 娠期动物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 胎和畸胎。
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症,如恶心、发冷、 头疼等。
免疫亲和柱法
认证机构广泛,通用性强。 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0-15分钟。 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泛(0-300ppb),用荧光计可以 测定0.1ppb的黄曲霉毒素M1,用HPLC可以检测出10ppt 的黄曲霉毒素M1。 采用单克隆免疫技术,分离效率和回收率高,正确性和 可靠性强。 仪器轻便容易携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直接读 出测试结果,对实验操作人员要求不高,可以在小型实 验场所使用。 不需要标准物来标定,绝对安全可靠。
膝沟藻毒素(GTX)
麻痹性毒素中毒症状
主要为神经性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感、皮 肤刺痛、晕眩、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热 感等。严重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衰 竭而致死。 常见于淡菜、哈利、扇贝等双壳贝类。
贝类毒素简介
腹泻性贝类毒素
误食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效应。 腹泻性贝毒常见于淡菜、牡蛎、日月贝等 贝类。
薄层层析法(TLC)
原理: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 365 nm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黄曲霉毒素B1、 B2产生紫色荧光,G1、G2产生绿色荧光。 特点:灵敏度低,定量困难。
高效液相(HPLC)法
主要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在适宜的流 动相条件下,采用反相C18柱作为固 定相,使多种毒素同时得到分离。
来源 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 实际上指是一组化学成分相似的毒素。
分布 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谷 物、调味品、奶制品、食用油等。
黄曲霉素特点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一般特性:几乎无色,相对分子质量312346,熔点为268-269℃。 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 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 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