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镜检的实验室操作精编版共20页
真菌检验
• 掌握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 • • • 菌种:白假丝酵母菌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血琼脂 试剂:革兰染液, 其他:载玻片、小试管、 温箱等。
1.分离培养、菌落检查:将白假丝酵母菌和接种于 沙氏平板和血平板上,室温( 25 ℃ 左右)培养后 观察其菌落特征。白假丝酵母菌的菌落均为酵母 型,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灰白色或奶酪色。
2.显微镜检查:取白假丝酵母菌培养物制片, 经革兰染色,镜下观察其芽生孢子及是否有 假菌丝
3.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5ml人或动 物血清中,37℃孵育1.5-4h,显微镜观察有无芽管形 成。白假丝酵母菌可由孢子长出短小的芽管。
五、实验结果
• 记录所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染色情况 及相关试验结果。 • 完成实验报告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安排同学留下值日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而是独立成为一个界。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如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
本实验旨在观察真菌的生长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真菌培养基:包括蔗糖、琼脂和酵母粉等成分。
- 真菌菌种: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霉菌菌种。
- 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蔗糖、琼脂和酵母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 接种真菌:用移液管将真菌菌种均匀地滴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盖好。
- 观察生长过程: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显微镜观察:在适当的时间点,取出培养皿中的真菌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开始实验后,我们观察到真菌在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一片均匀的菌丝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网络逐渐扩展,形成了更大的菌落。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发现真菌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在较高的温度下,真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则相对缓慢。
这表明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另外,适宜的湿度也对真菌的生长起到重要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适宜的湿度则促进了其菌丝的扩展。
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菌的细胞结构。
真菌的细胞由菌丝组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结构,具有分枝和交叉的特点。
菌丝的末端通常会形成孢子或孢子团,这是真菌繁殖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样本,我们发现孢子的数量逐渐增加,这说明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真菌对光线的敏感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培养皿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而另一部分则放置在黑暗中。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用于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规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二、样品收集1. 样品选择:根据产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
2. 样品采集:采用无菌技术收集样品,避免外部污染。
3. 样品存储:将样品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真菌生长和样品变质。
三、实验室分析1. 样品准备:将样品进行处理,如研磨、稀释等,以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2. 真菌培养:将样品接种于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促使真菌生长。
3. 真菌分离:从培养物中分离出单个真菌菌株,避免混杂现象。
4. 真菌鉴定: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属属。
5. 真菌计数:使用显微镜和计数室,对样品中的真菌进行计数,得出真菌数量。
四、结果解读1. 标准值设定: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真菌数量的合理范围。
2. 结果比较: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3. 结果报告: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品信息、实验方法、结果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4. 异常处理:如果样品超过标准值,需要进行异常处理,如重新采集样品、改进生产工艺等。
五、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使用标准菌株进行日常验证、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培训人员等。
2.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相关质量控制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仪器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校准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六、结论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参与外部质量评估,不断提高真菌检测水平。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标题: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引言概述:真菌检测在医疗、食品、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真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流程对于真菌检测至关重要。
一、样本采集与标识1.1 确保样本采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污染和误差。
1.2 样本采集前需对采样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源性污染。
1.3 样本采集完成后,需对样本进行准确标识,包括采样时间、地点、编号等信息。
二、实验室前处理与操作2.1 样本接收后需及时进行前处理,如样本的分离、纯化等。
2.2 实验室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2.3 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干净,避免外源真菌的污染。
三、实验方法的选择与验证3.1 根据检测需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如PCR、培养法等。
3.2 对所选实验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定期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及时修正和更新方法。
四、质控样品的使用与监测4.1 使用质控样品对实验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2 定期对质控样品进行监测,评估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3 对质控样品的使用要有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5.1 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客观的分析,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5.2 结果报告要清晰明了,包括检测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
5.3 结果报告需要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建立科学严谨的真菌检测质量控制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惟独做好质量控制,才干更好地应对真菌检测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例如,对于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
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
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
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等环节。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
例如,如果是室内环境真菌检测,可以选择空气、尘埃或建筑材料等样品。
2.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
例如,对于空气样品,可以使用活性气溶胶采样器进行采样;对于表面样品,可以使用刷子或粘贴式采样器进行采样。
3. 采样数量:根据标准要求,确定采样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统计学可靠性。
4. 采样记录:在采样过程中,详细记录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操作1. 样品接收和登记: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及时进行接收和登记,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粉碎等。
3.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真菌,如液体培养、过滤、离心等。
4. PCR扩增: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提取的样品进行扩增,以增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5.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真菌的存在和数量。
6. 阳性对照:同时进行阳性对照实验,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和观察,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整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包括真菌种类、数量等信息。
2. 质控样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加入质控样品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验证:对数据进行验证,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质控样品和实验室标准符合。
4. 数据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样品中真菌的种类、数量等进行解读,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五、报告编写1. 报告结构:按照标准的报告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 报告内容: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镜检操作规程
镜检操作规程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革兰氏染液香柏油,自来水,95%酒精;载玻片,插镜纸,接种环,镊子,酒精灯;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未知菌12小时的液体培养液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平板1.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冷却后从试管中去菌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上做一涂膜;从固体斜面或平板上取菌时,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抹均匀于玻片上预先滴有的一滴自来水中;2.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在火焰快速通过干燥(与热固定同步进行).3.热固定用镊子夹住涂片一端, 在火焰上连续通过几次;以载玻片在手背上试感觉不烫为宜.4.染色在固定的标本上加结晶紫染液1-2滴,染色1min,轻轻滴加水洗; 吸干, 加半滴水, 盖上盖玻片, 滴上半滴镜油油镜检。
(到此实际上即为细菌普通染色)5.注意标本中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显微镜操作规程1、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
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
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
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
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引言概述:真菌检测在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
为了确保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报告。
一、样本采集1.1 选择适当的采样点:根据检测目的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选择生产线上的关键点进行采样。
1.2 采集样本: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本,并确保样本收集过程无菌。
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刷拭法、切割法或吸尘法。
1.3 样本保存和运输:将采集的样本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标明采样时间、地点和编号等信息。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样本的低温和无菌状态,以防止真菌生长和污染。
二、实验室准备2.1 实验室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真菌检测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方面。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清洁。
2.2 试剂和设备准备:根据检测方法和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确保试剂的有效期限和储存条件,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2.3 人员培训和质量手册: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真菌检测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编制和更新质量手册,明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
三、实验操作3.1 样本制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样本进行制备处理,如样品分离、培养基制备等。
确保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3.2 真菌检测方法:选择适当的真菌检测方法,如培养法、PCR法或荧光显微镜法等。
根据方法要求进行操作,包括菌种接种、培养条件控制和实验参数设定等。
3.3 质量控制样品: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样品应包括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记录和整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样本信息、实验参数和结果等。
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数据分析和解释: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一、引言真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活动,用于确保产品或环境中的真菌污染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本文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代表性的样品,如空气、土壤、水、食品或药品等。
2. 采样设备和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和方法,确保采样过程不会引入外部真菌污染。
3. 采样点位和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位和频率,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实验室分析1. 样品接收和登记: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及时登记并确认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点位等。
2.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分离培养、DNA提取等。
3. 真菌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真菌检测方法,如培养法、PCR法、荧光定量PCR法等,根据样品特点和检测目的进行选择。
4. 质控样品: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仪器设备校准: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将实验结果录入电子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方法和标准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判断真菌污染的程度和趋势。
3. 异常数据处理: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 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内部质量控制要求,设定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指标,如阳性对照样品的阈值、质控样品的回收率等。
五、结果报告1. 报告编制:根据实验结果,编制真菌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报告审核:报告应经过实验室主管或质量管理人员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报告发送:将审核通过的报告发送给委托单位或客户,并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六、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和验证:定期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真菌直接镜检法
真菌直接镜检法
取病变处的皮屑、毛发、甲屑放玻片上,加10%-20%的KOH,覆盖片,放火焰上微加温,直接镜检。
在弱光下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可找到菌丝或孢子。
常见真菌形态分布如下:1.皮屑可见细长的分枝分节菌丝或分隔菌丝及成串的孢子。
2.甲屑标本可见有成串小孢子或由孢子排列成的链状菌丝。
3.毛发内或发外周围可见有小孢子成链状排列,孢子可呈卵圆形或圆形镶嵌状包绕毛干可密集成群。
有的发内可见较粗的菌丝,与毛发长轴一致,发内常有大小不一的气泡。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一、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真菌检测。
三、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程序(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1.皮屑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涂片。
2.甲屑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作KOH涂片。
3.毛发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
4.脓液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寻找。
可作革兰染色,常规的KOH涂片。
5.CSF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
置冰箱不宜超过1h。
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
6.血液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
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7.体液、痰液、尿液、粪便①体液标本量10ml 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
②晨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
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
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
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
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 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8.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的小块,KOH涂片培养。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1.设立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在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前,首先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
SOP应该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试剂、操作步骤、质量控制要求、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等详细信息。
制定SOP有助于确保实验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2.确认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在真菌检查中,确定一些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标准菌株通常用于检验实验室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对照菌株则用于验证其中一实验的可靠性。
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3.样品采集和处理4.质量控制样品准备5.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校准和维护的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6.检测方法的验证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时,应验证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的验证包括可重复性和恢复率等。
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并与实验室要求进行比较。
7.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质量控制实验的数据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质控数据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应重新检查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8.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在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中,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实验室SOP的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记录的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认证等。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流程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验需求,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真菌荧光镜检操作流程
真菌荧光镜检操作流程English Answer: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fungi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volves the use of fluorescent dyes or stains that bind specifically to fungal structures, allowing for visu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fungus. Here's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fung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1. Sample Preparation: Collect the fungal sample and prepare it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is may involve fixing the sample in a fixative (e.g., formalin or ethanol) and then processing it through a series of dehydration steps.2. Staining: Apply a fluorescent dye or stain to the sample. The choice of stain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fungus being examined and the structures of interest. Some commonly used stains include calcofluor white (binds to chitin in fungal cell walls), DAPI (binds to DNA), andphalloidin (binds to actin filaments).3. Incubation: Incubate the sample with the stain for the recommended duration. The incubation time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tain and the specific protocol.4. Washing: Wash the sample thoroughly to remove any excess stain. This may involve rinsing the sample with water or a buffer solution.5. Mounting: Mount the stained sample on a microscope slide. A mounting medium is used to hold the sample in place and prevent it from drying out.6. Microscopy: Examine the sample under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Use the appropriat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for the specific fluorescent dye or stain used.7. Vis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bserve and interpret the fluorescent signal. The presenc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fluorescence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fungalstructures or molecules.中文回答:真菌荧光镜检操作流程:1. 样品制备:采集真菌样品,并通过以下步骤备妥显微镜检测:固定样品(如福尔马林或乙醇)。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
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
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
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
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
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
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真菌的类型和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鉴定具体的真菌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镜检方法主要适用于检测表浅皮肤感染以及一些黏膜和体液样本。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特定真菌种类的检测,可能需要其他的实验室技术和检测方法,如真菌培养、PCR检测等。
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原始版
常见皮肤科实验室检查技术操作常规一.真菌(癣菌)直接镜检【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头癣,体癣,股癣,足癣,甲癣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可见真菌菌丝和/或孢子,可判断为阳性。
二.疥螨虫镜检【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采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5-10%KOH(或加NS),加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三次以消化角质蛋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
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三.阴虱检查【方法】1.取材部位:临床医师夹取标本。
2.操作方法: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NS,加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见到以下任何一项均可判断为阳性。
1.成虫:低倍镜下看到完整或破碎的成虫。
如用NS,有可能发现活动的成虫。
2.虫卵:可以见到虫体的同时见到成堆或散在的虫卵。
四.毛囊虫(蠕螨)的检查【方法】临床医师采取,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刀片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加一滴液体石蜡或甘油,加盖片轻压使皮脂变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结果判断】低倍镜下发现活的毛囊虫,可判断为阳性。
五、淋球菌检查(一)淋球菌直接镜检【方法】1.男性患者:先用NS拭尽尿道口,手指挤出尿道内脓液,用无菌棉拭子沾取脓液涂在载物玻片上。
2.女性患者取宫颈口脓液,用无菌棉拭子沾取脓液涂在载物玻片上。
3.自然干燥后,革兰染色或美兰染色待检。
【结果判断】涂片中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球菌,呈卵圆形或圆形,成对排列。
为阳性结果。
(二)淋球菌培养【方法】临床取材后,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不得冷藏后再接种。
在5-10% CO2,37度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真菌的诊断需要了解真菌寄生的部位,完整的病史,包括职业、业余爱好和旅游史。
检查一般采用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两种方法即可确诊。
必要时再进行实验、血清学反应或动物接种等。
标本的采集用无菌操作收集适宜部位的标本,可疑浅部真菌感染应取病变部位的毛发、指(趾)甲屑及皮屑等,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取、脑脊液或分泌物、排泄物及痰液等并及时检查,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免变质污染。
真菌的直接镜检皮屑、指(趾)甲和毛发等致密而难以透明的标本应先用10%的KOH微加温处理,溶解角质层和细胞基质,然后进行镜检。
脓、痰或血标本可直接涂片镜检。
镜下观察是否有孢子、菌丝或假菌丝。
若怀疑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感染,根据所致疾病选取标本,经墨汁负染后镜检,见有芽生菌体外围绕着宽厚的荚膜即可做出诊断。
真菌的分离培养一般用于直接镜检不能确诊时。
病原性真菌培养用沙保弱培养基(pH5.6,不适宜生长)培养,为了防止细菌或腐生性真菌的污染,经常加入放线(菌)酮、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抑制性抗生素。
如果是皮肤、毛发和甲屑等标本,需经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2~3分钟杀死杂菌,再经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在25℃~28℃的条件下培养数日至数周,观察菌落特征。
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可接种于血平板、肉渣培养基或硫酸钠肉汤内,分别在室温和37℃培养数日至数周。
必要时可在玻片上做真菌小培养,能在光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便于鉴别。
阴道或口腔粘膜处标本可直接用棉拭子取材,在血平板上分离。
血液标本需事先增菌,脑脊液标本则取其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上,于37℃培养。
若疑为假丝酵母菌,可取菌落接种于0.5ml血清试管内,37℃1h后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见有假丝酵母菌细胞长出芽管即可初步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
血清学诊断可辅助检查深部真菌感染。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乳胶凝集和补体结合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