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
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汇总
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实验学校东校刘鹏教学目标:1. 理解葛云飞“知不可奈何而舍生取义”的宝贵品质,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体会本文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感受葛云飞悲壮的英雄形象,理解作者对以葛云飞为代表的广大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碑→丰碑→血染的丰碑指导学生析读文题,根据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捕捉信息,还原历史浏览课文,捕捉相关信息,概括第二次定海战役的过程。
二、品读语言,走近人物1.自读思考:你认为葛云飞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内容得出了这一印象?预设:忠肝义胆,勇猛过人,不怕牺牲等,集中体现在“忠”“勇”二字一般而言,学生自读的重点在13—15自然段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场面的描写;也会有学生会对前文中葛云飞捐俸、誓师等材料中表现出的忠义等品质感兴趣。
2. 朗读交流:请同学们朗读自己找出的语句,注意用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葛云飞的忠勇给将士们、百姓带来的感动与振奋,给英军带来的震撼。
3. 深入理解:葛云飞如此忠勇,但是第二次定海战役依然悲壮失败,葛云飞的忠勇究竟意义何在?(1)如此忠勇,军民团结一心,定海战役为何仍然悲壮失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原因。
(2)葛云飞是否知道自己的忠勇其实难以换来战争的胜利?相关链接:“夷匪一案,未发之前,文武大吏漠不关心;夫事之后,仓皇无措,殊可痛恨!乃迟延日久,群议蜂起,或矜意气,或图便松。
既无切中要害之论,并无公忠体国之心。
时事至此,殊堪长叹。
弟自上年六月到镇,九月受事。
将剿办事宜分析条陈,而当事诸公咸以为难。
自后局势屡变,忽剿忽抚,总无定见。
现虽收复,而善后事宜更无把握。
弟一武人,仰荷圣明破格起用,惟不畏艰危,务尽我心而已。
”三、整体把握,总结课堂1.再读文章的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丰碑》教案2则(2课时、简案)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2.看插图。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2.分析句子。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血染的丰碑 教案 [四年级教案-丰碑]
血染的丰碑教案[四年级教案:丰碑]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
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
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血染的丰碑教案
血染的丰碑教案教案标题:《血染的丰碑》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血染的丰碑》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拓展文化视野,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血染的丰碑》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血染的丰碑》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运用批判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思考;4. 运用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准备:1. 小说《血染的丰碑》的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3. 学生阅读材料和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话题,介绍《血染的丰碑》的背景和主题;2.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血染的丰碑》的指定章节;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历史事件。
三、批判思维训练(20分钟)1. 教师提出几个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2.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就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辩驳;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意识培养(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历史事件,展开创新性思考;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可以是绘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3. 教师评价学生的创新作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三篇【精选】《丰碑》教案三篇《丰碑》教案篇1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化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xx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吼叫,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老师板书课题〕〔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以下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沉着不迫。
考验:通过详细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场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考虑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展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了解历史,感受先烈的爱国情怀,学习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斗志和崇高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血染的丰碑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血染的丰碑》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梳理概括事件,把握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战争失败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概括事件,把握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讨战争失败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教学流程:一、导入1、“碑”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2、什么是“丰碑”?丰碑的基本解释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3、“血染的丰碑”这个短语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基调?悲壮、崇高的情感基调二、了解背景,聚焦人物1、课文标题“血染的丰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被称作“血染的丰碑”的原因是什么?定海的竹山门这里发生过惨烈悲壮的定海战役2、这篇文章反映是哪一段悲壮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事件:第三段、第六段——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定海战役。
意义:第二段、第十六段——竹山门扼守东海通往大陆的水道。
3、同为定海战役,前后两次定海战役有哪些不同?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表面:两军交战的时间长短不同、战士的战场表现和精神面貌不同。
深层:表现将领葛云飞的带兵有方三、概括事件,分析葛云飞的人物形象1、课文是围绕清军将领葛云飞来写的,文章选取哪些重要情节来表现葛云飞的治军有方?用四字短语概括并批注在相应小节边.阵前誓师冒雨巡逻忍饥守城亲自操炮沉着指挥掇炮射击血战殉国2、文章反映出葛云飞怎样的人物形象?忠肝义胆、有勇有谋、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四、探讨战争失败原因,深入把握人物1、虽然葛云飞治军有方,忠勇善战,然而战争还是失败了。
从文中看,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几点?水师失败工事被毁装备落后缺乏军费援军不至2、是否克服了这些弊端,战争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呢?结果仍然相同,这是由两国的国家实力决定的。
初中语文(上海沪教五四制)八年级下册《19血染的丰碑》word教案
9血染的丰碑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刻画来突出主题的表达手法。
2、理解本文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崇尚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阅读、圈画文中人物刻画的语句,分析其对课文中心的表达作用。
难点: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增强我们爱国情感。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一提到1840年,同学们都知道那年发生了——鸦片战争。
那么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意味着什么吗?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当时的中国,就好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身怀巨宝,又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西方的列强们怎么会不生抢夺之心。
而当时的中国呢?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思想沉旧,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
可是,参与抗击侵略者的军民,却表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心,镇江战役、定海战役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可是,中国军民却打出了自己的气节。
据现在的很多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浙成写的《血染的丰碑》,感受这最激烈的战斗。
二、初读课文(5’)1、课前借助工具书明确下列字词的字音、字义:耸峙(zhì);扼守(è);饷给(xiǎng)(jǐ);麾下(huī);同仇敌忾(kài);响遏(è)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嘹亮。
)2、交流概括的层次内容。
第一段(1-3节)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
第二段(4-15节)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
第一层(4-5节)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前准备;第二层(6-7节)将士们阵前誓师;第三层(8-9节)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第四层(10-15节)在救援无果的情况下,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第三段(16节)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
三、圈划讨论(5’)1、指导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圈画、批注):⑴为什么作者开头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⑵课文是怎样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⑶怎样感悟课文结尾“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的作者情感。
2021年实用的《丰碑》教案4篇
2021年实用的《丰碑》教案4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出示板书《丰碑》。
二、认定目标: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
《丰碑》教案合集6篇
《丰碑》教案合集6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__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血染的丰碑 教学设计
血染的丰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血染的丰碑》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血染的丰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2.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及重要句子。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线索,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投影仪;2.复印《血染的丰碑》的核心章节和关键词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血染的丰碑》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简介。
2.展示小说中的关键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猜测其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解读情节(30分钟)1.学生阅读小说的核心章节,并找出重要人物及其关系,梳理故事线索。
2.共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引导学生组织思维,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强调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并做相应解释。
第三课时:探讨主题(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故事情节,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提问学生他们对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和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思想启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价(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血染的丰碑》的艺术魅力。
2.小组代表分享各组的评价,全班展现整体的认识水平。
3.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美感,强调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考和情感的影响。
第五课时:课堂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推荐与《血染的丰碑》相关的文学作品。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主题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
3.学生可以自主撰写续篇或意境图片,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对《血染的丰碑》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要求学生总结和整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学生作业:听取学生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3.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意见表达,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血染的丰碑(全国一等奖)
血染的丰碑
【学习目标】
1.重温历史,感受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了解课文抓住主要人物的事迹反映重大事件的写作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行为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课文抓住主要人物的事迹反映重大事件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行为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1.查阅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富庶.()扼.守()
踏勘.()深谙.()
同仇敌忾.()响遏.行云()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2)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指军队要打仗,有充分的战斗准备。
(3)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4)形容精神振奋,气质昂扬。
3.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并进行相应概括:
本文一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染的丰碑 教案 [四年级教案丰碑]
《血染的丰碑教案 [四年级教案:丰碑]》摘要: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不思想感情,这些神态、动作描写体现了将军心巨震动,朗8然段要把描写将军不神态词句得重些要从不神态描写体会出将军感情变化、教材说明这精课是根据名说改写叙述了风雪交加行军途位红军军处长因衣单薄被严寒冻死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高贵品质以将军思想感情发展线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和考验思下所发生事情作了必要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位老战士冻僵雪地上激怒和对军处长责备;然写将军得知冻僵老战士正是军处长震惊和对军处长崇敬;写军处长崇高精神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选编这课图是体会课叙述顺序;二是体会课所表达深刻思想感情从军处长崇高品质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是懂课理容基础上体会课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先抑扬及侧面描写表现手法难是理丰碑含义二、学习目标学会课3生正确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有感情地朗课背诵己喜欢段落3深刻领会所表达思想容从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丰碑含义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脉络进行记叙方法三、教学建议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课了故事梗概能够说出讲了件什么事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反复朗描写军处长和将军神态讨论从这些描写体会到了什么描写军处长神态集体现7然段重要让学生领会从军处长那种坦然若神态所表现出坚韧刚强把生命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泰然忘我精神描写将军神态要让学生准确地出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不思想感情看到位冻僵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头发怒豹子两腮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情感有对军处长工作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爱当得知这位冻僵老战士正是军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雪地里他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处向那位跟云山化体军处长敬了军礼这些神态、动作描写体现了将军心巨震动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思想感情是因错怪军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处长崇高敬将军不神态及所表现感情变化要让学生细课程仔细揣摩体会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己思考问题3作者了表现军处长克己奉公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手法将军开始责备军处长什么不给冻僵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处长没有很尽职尽责及至到下原冻僵战士正是军处长我们不能不军处长忘我精神所感动课主人公虽然是军处长但对军处长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处长高形象却有关环境和将军描写突现出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处长产生更加感人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回味余地教学要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提出这样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这样写法处假如警卫员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不什么?谁是故事主人公?学生回答是军处长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处长是主人公?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朗进步体会作者叙述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思想感情朗7然段要怀着对冻死老战士崇敬、怀念情出种庄严、悲痛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8然段要把描写将军不神态词句得重些要从不神态描写体会出将军感情变化80然段要出种激怒感将军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口吻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战士正是军处长那种震惊、疚、敬仰复杂心情语速缓慢得深沉、庄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课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己喜欢段落5结合课容理下面词语冰坨坨是成块成堆东西冰坨就是冰堆是说整云山冰封雪冻看简直是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严峻思是严厉、严格常和考验形势态神色等词搭配比如严峻词出现了两次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受住这样严峻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严峻考验指重、不寻常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严峻起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丰碑指高石碑比喻不朽杰作或伟功绩碑刻着或图画竖立起作纪念物石头课丰碑是指冻僵了军处长写道雪很快地覆盖了军处长身体他成了座晶莹丰碑军处长是责军队所给养但他己却穿着单薄破旧衣以至冻死雪地里军处长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活体现从军处长形象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丰功伟绩所以说被雪覆盖军处长成了座晶莹丰碑晶莹光亮而透明写到被雪覆盖军处长成了座晶莹丰碑晶莹这里有两含义方面是说雪冻结身光亮而透明另方面它又喻指军处长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6课外开展丰碑写碑活动各人按己想法写班上朗、交流这选做题不做统要。
【《丰碑》的第二课时教案】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丰碑》的第二课时教案】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丰碑》二课教案设计教学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扳课题丰碑)二、品课出感情,)6、品、诵学习8-12段《丰碑》二课教案设计教学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雪山片断)老师旁白引入寒风呼啸雪纷飞白雪皑皑云山脚下动装备很差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步步前进着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这将军望着己前进队伍思着问题是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将军终有没有到这问题答案?(学生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体会反问句强调语气)3、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到答案?我们起走进那白雪皑皑云山吧(扳课题丰碑)二、品课出感情1、配乐(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课3-13然段2、主选你觉得这动人故事哪句话令你感动?给你印象深?请你起深情3、(课件出示军处长牺牲图图出示雪覆盖了军处长成了座晶莹丰碑)让我们像刚才学那样深情地这句(齐图里句话进步渲染气氛)4、重品七然段渡课哪然段描绘了这幅图?(1)你从这段哪些句子懂了这座晶莹丰碑?(课件出示学法1、)老师作释就是让我们、画画、再感受深词语、句子可以用笔写下批记下你感受有疑问地方可以标上记(2)位合作交流渡学完了以我们还可以相己感受深句子并说说己对某词语、句子体会这是品二方法说(课件出示学法说)(3)全班交流理谁汇报下己体会?重体会以下五掌管着整部队军处长竟然穿着这样单薄破烂衣连件破棉袄都没有这是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冻死是很痛苦这什么军处长冻死却还那么安祥?(镇定、安祥面向困难死也毫不畏惧)从他动作描写想像下他牺牲情景面对军处长你想说句话是什么?5、诵七然段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七然段?(课件出示学法1、;2、说;)对了这说就是老师常说品方法了以品就可以用这两方法了除了品还可以诵下遍其义见嘛(课件出示品1、;2、说诵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情诵这段(齐)6、品、诵学习8-12段渡当看到这情景候将军神态是怎么样?下面就请用先品、诵方法四人组合作学课件引导下检学情况(1)课件出示严竣、抽动、吼道、抖动让学生汇报品结请、二组诵两次发怒说话(2)引十二然段品将军军礼特别这深情军礼不仅是将军对战友沉痛哀悼也是对将军对军处长舍己人精神崇敬别再诵这段三、升华感情领会主旨1、渡军处长身体被雪覆盖了但他崇高形象像座无形丰碑矗立将军和战士们心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人刻你什么觉得胜利定属我们己队伍?(引十三段)2、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合作交流品结老师补充许许多多像军处长那样可亲可敬红军战士组成了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胜利从这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3、师生满怀信心齐诵段反复让多学生诵句(课件出示这段话并变红色句)4、总结全只要这座丰碑我们心立起我们面对种种挑战、重重困难难道还不能战胜吗?板1、品2、诵说胜利属我们己丰碑军处长崇敬将军毫不利己镇定视死如归发怒红军精神革命精神行军礼。
《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三篇《丰碑》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碑》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1、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2、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3、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二、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023最新-《丰碑》教学设计4篇
《丰碑》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壶知道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丰碑》教学设计4篇,欢迎参考阅读。
《丰碑》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
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⑴、外形。
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a、天气冷使他冻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血染的丰碑》教案实验学校东校刘鹏教学目标:1. 理解葛云飞“知不可奈何而舍生取义”的宝贵品质,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体会本文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感受葛云飞悲壮的英雄形象,理解作者对以葛云飞为代表的广大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碑→丰碑→血染的丰碑指导学生析读文题,根据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捕捉信息,还原历史浏览课文,捕捉相关信息,概括第二次定海战役的过程。
二、品读语言,走近人物1.自读思考:你认为葛云飞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内容得出了这一印象?预设:忠肝义胆,勇猛过人,不怕牺牲等,集中体现在“忠”“勇”二字一般而言,学生自读的重点在13—15自然段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场面的描写;也会有学生会对前文中葛云飞捐俸、誓师等材料中表现出的忠义等品质感兴趣。
2. 朗读交流:请同学们朗读自己找出的语句,注意用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葛云飞的忠勇给将士们、百姓带来的感动与振奋,给英军带来的震撼。
3. 深入理解:葛云飞如此忠勇,但是第二次定海战役依然悲壮失败,葛云飞的忠勇究竟意义何在?(1)如此忠勇,军民团结一心,定海战役为何仍然悲壮失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原因。
(2)葛云飞是否知道自己的忠勇其实难以换来战争的胜利?相关链接:“夷匪一案,未发之前,文武大吏漠不关心;夫事之后,仓皇无措,殊可痛恨!乃迟延日久,群议蜂起,或矜意气,或图便松。
既无切中要害之论,并无公忠体国之心。
时事至此,殊堪长叹。
弟自上年六月到镇,九月受事。
将剿办事宜分析条陈,而当事诸公咸以为难。
自后局势屡变,忽剿忽抚,总无定见。
现虽收复,而善后事宜更无把握。
弟一武人,仰荷圣明破格起用,惟不畏艰危,务尽我心而已。
”三、整体把握,总结课堂1.再读文章的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师赋词,总结课堂四、布置作业,延伸思考1.本文选入教材时进行了删改,原文的最后是这样结尾的:这一仗深深打痛了所有中国心。
康乾盛世的天朝中国,从此开始了屈辱的挨打历史。
这一仗也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睛,从此将目光投向世界,踏上追寻强国富民的探求之路。
竹山门呵,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划时代的大门!你认为那一种结尾更恰当?谈谈自己的看法。
2.比较本文与《清史稿》中对此役的记载,具体体会本文作者运用想象进行叙事和描写的方法之表达效果。
云飞以定海三面皆山,前临海无蔽,请於道头筑土城,竹山、晓峰岭增炮台,而道头南五奎山、吉祥门、毛港悉置防为犄角。
裕谦以费钜未尽许,则请借三年廉俸兴筑,益忤裕谦。
寻至定海,见云飞青布帕首、短衣草履,奔走烈日中;又闻其巡洋捕盗伤臂,夺盗刃刺之,始服其忠勇。
迨英兵复来犯,炮击敌舰於竹山门、东港浦,迭卻之,加提督衔。
於是云飞屯道头土城,锡朋、国鸿分防晓峰、竹山。
云飞独当敌冲,敌连樯进突,登五奎山,炮击红衣夷目,乃退。
次日,敌蔽山后发炮仰击,亦隔山应之。
夜,敌乘雾至,直逼土城,炮中载药敌船,轰歼甚众。
越日,乃肉搏来夺晓峰岭,分攻竹山门,锡朋、国鸿皆战殁,县城遂陷。
敌萃攻土城,云飞知不可为,出敕印付营弁,率亲兵二百,持刀步入敌中,转斗二里许,格杀无算。
至竹山麓,头面右手被斫,犹血战,身受四十馀创,炮洞胸背,植立崖石而死。
定海义勇徐保夜负其尸,浮舟渡海。
是役连战六昼夜,毙敌千馀,卒以众寡不敌,三镇同殉。
(摘自《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九》《秋天的怀念》简案长宁区教育学院魏新磊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品、读文章,走近作者的心灵。
2、初步掌握一种重要的欣赏方法——对比。
教学难点语言细微之处的大不同。
教学重点母亲的“苦”和“我”的“悔”。
教学过程1、读课文。
重点品读第二段母子的短话。
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悄悄地”进来或出去,为什么在“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句话中没有用“悄悄地”?母亲一直在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当看到我独自看着落叶出神时,内心不安,急步进来,找话题转移我的注意力。
2、母亲为什么看到我砸玻璃摔东西却悄悄地躲出去?看到我独自看落叶却走进来?而且前者是“悄悄地”,后者是“进来了”(没有“悄悄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我”的话到底该怎么读才能更切近当时的情景?3、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向小心翼翼的母亲居然说出“跑”“踩”这样敏感的字眼儿?——母亲太高兴了。
为什么如此高兴?因为母亲多次劝我去北海看花,我都拒绝了。
今天原本只是为了把我的注意力从落叶上移开说出的话,居然得到了“我”的响应,意料之外的喜悦。
引出前文: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两句话对比。
4、“我”知道母亲有病吗?21岁的“我”为什么不知道母亲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以上两句话从原文中删去上下文衔接得似乎更紧密更连贯,如何看?5、全文的语言风格沉痛压抑,但有一处却显然有变化,在哪里?好不好?“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对比前文望归雁砸玻璃,为什么是看风景,反应却不同?幡然醒悟,告慰母亲。
是作者走向新生活的宣言。
6、最后再读文章。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学校: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梅陇实验学校学科:语文课型:基础型班级:六(3)班课题:六在那颗星子下授课老师:陈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和真切教诲,以及“我”对老师的敬爱。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和真切教诲,以及“我”对老师的敬爱。
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分析课题1.作者介绍设计:制作有关舒婷图片的PPT,以时间为顺序,从她的现在到中学时代。
目的:引出课题——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在那颗星子下。
2.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预设:(1)学生对正副标题的理解,书上P34有相关的知识点。
(2)正标题用了比喻,喻指林老师。
目的:对于正标题的理解是关键,由此转入课文点题的句子。
二、研读课文1.学生讨论:为什么林老师如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设计:小组讨论,如果场地限制,那么左右讨论。
目的: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遍,便于更好地在全班面前表达。
2.学生交流预设:(1)第14小节,林老师要求“我”重考,而后重打分数——47分。
林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2)第15小节,林老师递给“我”成绩单仍然是“优”,林老师对“我”真诚的帮助和关心、爱护。
(3)第16小节,林老师对“我”说的一段话,对“我”的启发引导,对“我”的良苦用心。
(4)第17小节,林老师把手搁在“我”的肩上,对“我”的信任、充满关切。
可与第五课的句子作比较。
(5)第10小节,林老师站立在旁边看“我”测试,是个有心之人,一个考前还溜出来看电影的学生究竟考得怎样?目的: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估计是会从林老师的角度切入,那么这只是对课文初步的理解,当然这也是作者要明确告诉我们的。
但是作者花了了很多的笔墨来写中学时代的自己,是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当时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要深入的是,对于“我”的分析,更容易理解“我”至今难以忘记林老师,把林老师赞誉有加。
3.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惟独对林老师念念不忘呢?“我”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4.学生交流预设:(1)第3小节,写“我”的贪玩,调皮,无所顾忌。
关注“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句式,以后写作有机会可以采用;(2)第4小节,写“我”的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很狡猾的一面。
关注“大摇大摆”这个词语。
(3)第7小节,写“我”的对林老师的挑衅。
(4)第9、10、11小节写“我”凭借小聪明,强记能力英语考试第一名。
目的:这些内容不能单独看,和林老师的举动一起看,就明白“我”当时是个很特别的学生,有头脑,头想法,有自己的所谓主见,叛逆,如果教育不好就有可能这样糊里糊涂下去,而没有长进。
而林老师的出现,她所持的态度,她所用的方法,她所说的话,她的出现使“我”的考试一波三折,充满意外,但都是用心良苦之举,这些都敲击到“我”的内心深处。
或者说,“我”这么一个特别的学生也只有这位特别的老师调教好了。
三、总结课文1.知识梳理2.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