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企业也
在这一趋势下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新路径。然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当中还面临一
些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选择正确的国际化战略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国
际化进程。那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中国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路径时需考虑自身的实力和优势。由于中国企业多
数并不具备同类外国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先进优势,因此在选择国际化战略
路径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适合自身实力的战略路径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中国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情况,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状况,以制定适
合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路径。在国际市场经营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经济
和政治背景等差异,中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路
径。
再次,中国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路径时需要考虑公司经济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企业
的国际化过程可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投资回报率高的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应当选择的。以绿地集团为例,其通过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路径开拓国际市场,并将资金投入到
土地、物流等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投资回报。
最后,中国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路径时需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及风险管理,以减少企业操作中的风险。例如,小米选择在欧洲销售其产品时需要遵守欧盟规定的法律
法规,并通过与当地运营商合作减少货币汇兑产生的风险。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实力、市场情况、资本回报率以及风险管理,并以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导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国际化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现状出发,探讨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路径选择。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不仅在海外市场开拓出现新的成果,而且在技术、品牌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推进“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海外布局;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
不断深化国际化进程,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
复杂性和多变性,中国企业面临着各种制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其次是国
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和合作,提高自
身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以选择市场导向、资源导向和能力导向三种战略路径。
1. 市场导向战略路径
市场导向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营销策略、渠道建
设等,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中国企业通过市场导向战略,可以更好
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前布局和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全球化。
市场导向战略路径的关键是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通过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手段,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战略路径选择。
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国际化。这是一种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取资源的
方式。通过收购外国企业,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客户资源,并且可
以通过整合和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来获取技术、品牌等核心资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跨国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文化差异、管理融合等问题,需
要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做好各种准备和应对措施。
企业可以选择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国际化。绿地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兴办企
业或项目的方式。通过绿地投资,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构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
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本地资源和市场优势。与跨国并购相比,绿地投资更加灵活和可控,
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绿地投资需要企业具备更多的国际化经验和资源,同时
还需要面对市场竞争、政策风险等问题。
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合作与合资来实现国际化。合作与合资是指企业与国外企业共同合
作开展业务,共享技术、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作与合资,企业可以借助国外
企业的资源和经验,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和成本。合作与合资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
风险分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合作与合资也需要企业在合作伙伴的选
择和管理上进行谨慎考虑,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合作纠纷。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主要包括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合作与合资。选择不同的路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进行权衡和选择。无论是哪种战略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整理日期:2003-10-2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博士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博士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TOB,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市
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但是要想在国际市
场上取得成功,需要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本文将从战略路径选择的角度,浅谈当前中国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一、不同类型企业适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路径
1. 传统企业
传统企业通常是指那些在中国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和业务规模的企业,如制造业、建筑
业等。这类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受到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
的影响,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对于这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可以考虑通
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选择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进行海外市场
开拓,也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实现国际化经营。
2. 新兴科技企业
3. 服务型企业
1. 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资源投入,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一种方式。这是一
种相对比较稳健和安全的方式,可以有选择地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和合适的国际合作伙伴,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发展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和
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需要有较长时间的耐心和持续的投入。对于一些实力较
弱的企业来说,自主发展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2. 合作联盟
3. 跨国并购
4. 技术输出
三、总结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不同类型的企业适合不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路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能力,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自主发展、合作联盟、跨国并购和技术输出都是可以考虑的战
麦肯锡:《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
麦肯锡:《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
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新的行业能力,以及新一波技术浪潮,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
即使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问题占据头条新闻,但全球化本质上的重要结构性变化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在《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报告中,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发现了一直隐藏在视线中的结构性变化。
虽然产出和贸易的绝对值继续增加,但在几乎每一个商品生产价值链中,贸易强度(即贸易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都在下降。现在,服务和数据的流动在将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服务贸易不仅比货物贸易增长得快,而且服务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国民经济核算的价值。使用替代指标,我们发现服务在全球贸易中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商品。此外,所有全球价值链正变得越来越知识密集。作为生产要素,低技能劳动力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与普遍看法相反,目前全球商品贸易中仅有约18%受到劳动力成本套利的驱动。
有三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些变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消费更多的产品;这些国家更加全面的国内供应链的增长,减少了对中间产品进口的依赖;以及新技术的影响。
全球化正处于转型之中。然而,关于贸易的公开辩论往往是回顾过去,而不是展望未来。在下一个时代中,获益的国家、公司和工人的组合正在发生变化。了解形势如何变化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为全球化的下一篇章及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
一、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五次结构性转变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复杂价值链在全球扩张。但生产网络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继续进化。我们观察到过去十年全球价值链的五大转变
国际化经营的四大策略
国际化经营的四大策略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国际化经营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化经营需要企业具备更高的经营水平和全球化视野,同时需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将介绍国际化经营的四大策略。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境外企业,以获取其市场份额、技术、品牌和渠道等资源,从而实现在国际市场的扩张。跨国并购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缩短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和成本,同时降低市场风险。
跨国并购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财务能力,同时需要在跨文化交流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企业需要明确收购目标、制定清晰的并购计划、并购后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以确保跨国并购的成功。
二、跨国合作
跨国合作是指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跨国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跨国合作需要企业具备灵活的合作机制和高效的合作平台,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企业需要在合作前进行充分的市场和合作伙伴调研,确保合作的稳定和利益最大化。
三、跨国营销
跨国营销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包括产品推广、宣传、品牌建设、市场分析等。跨国营销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跨国营销需要企业具备深入了解所在国市场的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者需求。企业需要制定专门的跨国营销策略,实施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拓展营销渠道,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四、跨国生产
跨国生产是指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或与国际供应商合作,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跨国生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以最低成本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国际化方案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五个关键步骤
国际化方案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五个关键步骤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有效的国
际化方案。下面是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市场研究和分析
在进行国际化之前,企业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分析。这
包括对目标市场的经济、文化、法律及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了解目标市场的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竞争格局等因素,企业可
以确定其在该市场上的机会和挑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步:制定国际化战略
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可以制定一套适应该市场的国
际化战略。这些战略可以涉及产品定位、定价策略、渠道选择、市场
推广等方面。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本土化适应策略,即在目标市场
上进行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步:组建跨国团队
国际化需要跨国合作和资源整合。因此,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
需要组建一支跨国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来自不同国家的职员组成,
他们具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该团队将负责推动国
际化项目的实施,协调各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国际化过程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合作伙伴
可以是当地的分销商、代理商、供应商或其他类似的关键合作伙伴。
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和商
业环境,并借助其在当地的资源和网络来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分销。
第五步:监测和评估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跟踪国际化战略的执行情况
企业进入国际化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化的方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如何进入国际化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进入国际化市场带来的机遇与风险都不可忽视。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将探讨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市场风险。
模式一: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国际化经营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将商品出口到国外市场,实现产品销售。这种方式相对其他模式风险较小,但受限于企业规模和产品特性等因素。
为了成功的进行出口贸易,企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市场定位,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还需要买家信用保障,以降低贸易风险。
模式二: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指企业与海外伙伴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经验,又不想独立承担风险。
合资企业需要考虑合作方的信誉、管理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合资协议的签订应当对各方权益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模式三:独立投资
独立投资是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的一种主动方式,企业与独立承担风险,自行独立开拓市场。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本和资源优势,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和取得优势地位。
在进行独立投资时,企业需要对海外市场有足够的了解,研究市场规律和竞争情况,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市场调研、产品推广等手段,实现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化市场并获得成功。
模式四:对外并购
对外并购是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或资源,获取先进的技术、产品、品牌、营销网络等,并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强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全面评估海外企业的实力、风险和市场情况。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大,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开始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中国企
业也不例外。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条路径是通过传统出口做大做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就是劳
动力资源的价格优势,这也是中国企业生产初始并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国经
济的稳步发展,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具
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走向海外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企业通过保持价格优势和
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出口额,通过不断拓展对国际市场的出口量,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影
响力。但是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传统的出口模式不再是长期可行
的路径。
第二条路径是通过海外并购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快速输送。这一路径是在国内市场遭遇
竞争压力,产品收益率迅速下滑、产品的技术、品牌等价值不断被削弱时,企业选择通过
战略收购海外企业来实现增长。这条路径不仅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取海外市场的资源和优势,还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外市场的适应瓶颈。
第三条路径是通过“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直接获
取海外市场的地位和资源,实现巨大的成长潜力。该路径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全球化和去产能,包括其他全球化的产业重组,这将为国外市场的竞争和策略方式提供更多机会。
最后,企业家可以适时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其中包括进一
步加强在现有市场中的定位和升级产品等。这也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资本战略等方式来
企业进入国际化的方式
第二节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供选择的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
贸易出口进入、合同进入、投资进入三大类。
一、贸易出口进入方式
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企业通过设在本国的各种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设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自己的产品和效劳。
特点:经营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相别离。〔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开展过程。〕
销售渠道:1、外驻机构
2、大型贸易公司
3、出口管理公司
4、借助具有外贸自主经营权的企业
间接出口的优势:投资少,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投资的前提下开展国际业务;风险小,利用其他企业的专有知识、经历资源少犯错误。缺点:存在中间商,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效益;中间商对企业生产情况、产品工艺、技术特征等了解不深刻,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困难;不能迅速准确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不能获取国际经营经历,很难再国际市场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和信誉。
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企业不经过中间机构,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客户或者最终客户。
1、国出口处
2、公司驻外办事处
3、国外销售子公司
4、 直接卖给最终客户
5、 外国的经销商或代理商
优势:可以直接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开展动态,方便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响;直接销售产品可以加强品牌的市场渗透,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风险小,潜在收益也大。缺点:如果在海外有更低本钱的制造地点,则从本国制造出口的模式并不理想;运输本钱可能使出口缺乏经济性,特别是大宗产品;关税壁垒也会使出口丧失经济性。
补偿贸易进入方式
补偿贸易进入方式:一种与信贷相结合的贸易形式。买方以信贷的方式,从卖方进口设备和技术,然后用产品和劳务予以归还。 这种贸易方式,买方可以利用外资和技术开展本国经济;卖方可以突破进口国外汇支付能力的限制,夸张了商品和技术出口。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浅谈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
路径选择有多种,本文就此进行简要探讨。
首先,一种选择是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国际化。并购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快速获得海外市
场份额、技术、人才等资源,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际化。例如,中国的海尔集团
通过收购德国的百乐公司、卡萨加瑞公司等企业,拥有了更广泛的产品线、更先进的技术
以及稳定的海外市场份额。但是并购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如文化差异、国际法规等问题,
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应对。
其次,另一种选择是通过创新型发展实现国际化。创新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转移等手段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核心竞
争力,确保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例如,华为、小米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
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再次,一种选择是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国际化。品牌是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品牌的
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占有率和忠诚度,并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和信誉。例如,海信、TCL等中国家电品牌在海外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
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路径选择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
况进行选择,通过不断地创新前进。不论选择何种方式,企业都需要具备稳健的财务管理、先进的营销策略以及灵活的组织机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速。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稳步入门时期(1978-198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
通过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等措施促进企业国际化。同时,也有一些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开始涉足国际化领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这一时期中的典型企业之一。该公司于1980年代
初期开始了海外勘探,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此外,中国酒类和烟草等行业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85-1991)
在1985年至1991年的时间段内,中国企业进一步探索国际市场,寻找和开
拓新的商机。在这个时期,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出口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另外,与国外企业合作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
例如,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商海尔电器于1985年开始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这一举措引领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大趋势。
第三阶段:迎来黄金发展时期(1992-2001)
在1992年至2001年的时间段内,中国企业国际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
此期间,中国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窗口。许多改革先行者,在
这个时期站在了国际舞台上。联想、华为、海尔等企业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指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和市场份额,进
而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国际化发展,以获得更多的机
会和资源。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模式。
一、出口贸易模式
出口贸易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早和最常见的模式之一、中国企业通
过出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全球买家进行贸易交易。出口贸易模式能迅
速为中国企业带来外汇收入和国际经验,相对来说风险较低。出口贸易模
式可以通过建立自有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拓展新的市场
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海外直接投资模式
海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迅速国际化的另一种模式。中国企业通过直
接投资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分公司或合资企业,参与当地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海外直接投资模式可以通过获得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
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来扩大企业的国际业务。这种模式相对来说风险较高,同时也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
三、并购重组模式
并购重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一种常见模式。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同
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海外企业,以增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并购重组
模式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和资源,并帮助企业进入新市场和新领域。但
并购重组模式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资金、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并且还需
要克服文化差异等各种挑战。
四、合作伙伴模式
合作伙伴模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一种重要模式。中国企业通过与
海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业务和拓展市场。合作伙伴模
式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并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模式
麦肯锡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之路:三个注意
麦肯锡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之路:
三个注意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破冰之路究竟何在?麦肯锡公司在经过大量实例研究后,给出了一些对症下药的药方。
毫无疑问,任何高科技企业都必须首先成为所在区域内的领先公司,然后寻求全球化。然而,这仅意味着他们在世界各地有了分公司,接下来需要打造为具有真正全球竞争力的成功企业。
中国企业的优劣势
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大都非常注意发展自己的it产业,培养跨国企业。这些潜在的跨国公司也都把it业务放置到了他们的战略计划当中,并且占有重要地位。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有众多优势,但这些优势大都体现在企业的投入成本低(包括劳动力成本),这包括其中的低融资成本DD中国企业有时候会获得政府的贷款或者补助,某些战略投资还会得到低息贷款的支撑。同时,中国企业吸纳大量的低成本研发人才,他们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非常有效果,面对世界最新科技反应迅速,且有较高效率和创新。
然而,中国企业的劣势和优势一样明显。首要严峻的问题是国际管理人才的极度匮乏。中国的企业精英中少有人掌握娴熟外
语交流能力,这极大地妨碍了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其次,中国企业缺乏建立自主业务的耐心,缺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强势品牌的耐心。海尔、长虹和康佳等公司虽然在国内有很强的品牌优势,但在欧洲家电市场品牌排行中的位次基本位于20名开外,这是一种劣势地位,消费者极少会关注排名这样靠后的品牌;第三,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市场细分、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售后服务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技能。
成为全球竞争者的两个阶段
麦肯锡做过大量市场调查,分析了一些公司的情况,并且同许多大公司的ceo进行交流,从而确信跨国企业走向成功必须经历如下两个重要阶段(这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同样有效)。locALHOSt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的选择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
—中国企业应如何走出国门?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企业自身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一部分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实行国际化战略,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在这些企业中,既有首钢集团、海尔集团、格力电器、格兰仕集团等著名的大公司,也有一些新兴发展的中小企业。然而,在中国经济已经自证为奇迹的同时,中国企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有着国际化战略组合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到底,在全球性通货紧缩逐渐逼近的年代,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怎么进行下去?
一、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可行性研究
这里的海外目标市场不仅是指在众多国家中选择某个或某些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也是指在一国众多的子市场中选择某个产业、行业或某些产品作为目标市场。一个可选的海外目标市场应基本具备下列条件:第一,具备没有满足的需求;第二,本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第三,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注意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顾问公司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的真实资料,特别是在境外企业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那些政局稳定、劳动力丰富、产品有出口配额的地区。
二、海外合作伙伴的选择——与海外华商合作共赢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中国企业一旦走出国门,就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地的法律、法规、经营环境、市场信息、文化差异,乃至工商注册、盖房用地、原料选购、置车雇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都必须有熟悉当地的诚心诚意的合作伙伴。毫无疑问,海外华商是理想的合作伙伴。遍及海外的华商,熟知中国与所在国的国情,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拥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商业网络。如今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可以与华商携手合作,借助他们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三、海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整理日期:2003-10-2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博士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博士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TOB,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中集在并购上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徐继续分析道,中集选的是具有大量贸易逆差的地区,进行大量战略上的并购、业务布局很合理。这对他降低运输成本很关键。因为集装箱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高,如果制造地货源不足,空箱率高,那么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而贸易逆差大的地区,运输量也大,运输成本就肯定底。这样,中集集团在获得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同时,运输成本还比其他对手低不少。
当然,中集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让自己有钱赚,还要让该倒闭的对手倒闭,这样自己就可以去整合整个行业。
第径二:收购与兼并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徐博士看来,兼并与收购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徐浩洵认为,中国企业在利用收购与兼并的途径进军国际市场,在选择行业时,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行业结构,还有就是进入壁垒比较高。不仅获得成本上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进入的价值。
中国企业通过收购进入一个行业,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成本结构,就不能排除竞争对手用同样的方式跑到中国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收购,改变它的成本结构、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最终被人家以牙还牙。
在什么样的行业才能取胜呢?品牌、技术、进入壁垒比较高,同时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高,不仅仅在组装上的成本优势,而且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都很高,如果组装、元器件的叠加成本占了整个成本的50—60%,那么就具有非常好的并购基础。为什么?
第一这个行业肯定是制造行业,同时还具有品牌或专利上的进入壁垒,虽然现在行业利润可能只有5%,甚至更低。但如果放到中国可能还有30-40%的成本下降空间,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但关键是有一个好的行业结构,尽管竞争对手会跑到中国来,这个行业很可能只有少数几家来瓜分,彼此会有一个默契,价格不会杀到最低,还会有一个很好的利润空间。
这样的企业,在美国或欧洲,可能是相对比较小的、本地化的企业,因为很大的企业,可能早就跑到中国来了。由于长期的竞争已经提高了进入门槛,通过兼并和并购来进入这些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麦肯锡曾为中国一家企业做了这方面的咨询很成功,他们获得了很好的利润。”徐强调:“其实,这一点,在美国和欧洲还没有很好地去做。”
他建议,不要去找那些财富500强的公司,要找那些中小品牌、家族企业,有2亿至5亿美元的销售规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特定的市场上很有价值,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FederalMogul,要倒闭了,销售规模在50亿美元左右,有很好的品牌。对于汽车业来说,在5-6年的时间内,中国的整车企业要想成长为全球三大或六大家之一,现在看不太可能。但徐认为,汽车零部件,特别是进入壁垒比较高的零部件领域,是很有可能的。通过兼并并购,收购破产或即将破产的企业,企业规模在1亿-50亿美元左右。利用国外的技术、渠道、品牌,然后转移到中国生产,就可以做强。一旦在零部件拥有绝对优势,则可以反过来再进入整车领域。
据记者了解,鲁冠球的万向集团、德隆旗下的湘火炬正是走的这条路径。
德隆通过与美国DELPHL、DURA、EATON、韩国DELPHI、大宇、德国ZF、MAN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以及先后对国内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购并整合。目前,已经在大吨位重型变速箱占国内85%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火花塞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活塞销生产厂家,中国排名第二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家和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商。
对于兼并国外破产企业,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收购一个行将倒闭的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非常大,风险太大。但徐博士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并购破产企业恰恰是一个机会,如果是好企业,要转移到中国生产,就会面临很多阻力,而倒闭企业就不会有。因此,可以说风险与机会并存,但必须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
路径三:自创品牌、自建渠道
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日本和韩国的大企业,不论是松下、丰田、索尼,还是三星、现代、LG,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走向全球市场的。他们成功的条件,是因为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欧洲的制造企业还没有全球扩张,日本、韩国企业还拥有自己的成本优势。而今天,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已经在国外大量生产,有的已占到90%。甚至有的生产采购成本已经低于我们的企业。
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自建品牌、自建渠道这条路还能走通吗?
徐博士认真地说:“即使有的话,也已经非常少了。所以,中国企业在走这条路时,应该慎之又慎。”
全球化不仅仅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结构上的优势,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挑战和日本韩国企业当初走向世界时已完全不一样,我们有没有时间、资金、利润,来重复以前的道路。徐认为,中国企业不能仅仅根据历史来寻找自己的模式,应该有自己的路。
记者问:“这个机会还有吗?好像很悲观呐。”
“我倒不那么悲观。关键是要在一定的时期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路径”,徐说。另外,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公司要比美国公司有更多的全球化的原因之一。而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说,难就难在时代不一样了,环境也变了。路径四: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