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季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是生理学课程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人体生理、理解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掌握生理实验方法。
本文将以引言、五个大点和总结的形式,详细阐述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
正文:一、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代谢、分裂和增殖、信号传导3.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组织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二、人体的运输系统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及其调节3.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循环4. 营养与代谢:消化系统、代谢与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 排泄与水盐平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体液与电解质平衡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官2. 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调节机制、感觉和运动的调节3.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体及其激素、激素的合成和调节4.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反应机制、炎症和免疫疾病5. 生物节律和睡眠: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的调节机制四、人体的感觉与运动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平衡、嗅觉、味觉和触觉2. 神经系统与运动:运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的控制和调节3. 运动的能量供应和调节:肌肉收缩、运动代谢、运动补偿机制4. 运动与协调:运动学习、运动记忆、运动技能的发展5. 运动与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运动康复的原则五、人体的发育与遗传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2.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器官形成3. 遗传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突变和突变潜能4. 生殖与生长:生殖周期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生殖健康和生育技术5. 人体发育与衰老:生育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和再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运输系统、人体的调节与协调、人体的感觉与运动以及人体的发育与遗传。
生理学教学大纲-
式,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特点,钠、氯、水、碳酸氢根、
钾、葡萄糖的重吸收特点及机制,氢的分泌,肾糖阈,
肾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16
髓袢中的物质转运特点: Na+、Cl-、K+的同 向转运。远端小管和合管的物质转运特点:钠、 氯、水重吸收的特点,钾、氢与氨的分泌。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
3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量。 血液的功能。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血液的理 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的pH。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红细胞 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的通透性,红细胞的可 塑性变形性,红细胞的叠连、悬浮稳定性和红细 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渗透脆性与溶血,红 细胞的生成调节:生成原料、调节因子;红细胞 的破坏。
嵌模型,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包括载体、
通道的作用)。主动转运,钠泵的作用,继发性主动
转运。出胞和入胞。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锋电位和后电位,极化、
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平衡电位,兴奋性和兴奋;动作电位的特点。
局部兴奋和阈电位在兴奋引起过程中的作用。阈
强度(阈值)与兴奋及阈电位的关系。局部兴奋的特
性凝血过程。抗疑系统: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抗
凝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的作用。纤
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血型和输血: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输血原则。
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 过程(心脏的舒缩、压力变化、瓣膜开闭、血流方向 间的关系)和机制,心房、心室在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心音。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11006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0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5 学分:4.5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含专升本)、医学影像、麻醉、法医、眼视光(含七年制)、口腔、预防等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 2 2 0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10 0 三血液 4 4 0 四血液循环 12 12 0 五呼吸 6 6 0 六消化和吸收5 5 0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2 2 0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7 7 0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5 5 0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2 12 0 十一内分泌 6 6 0 十二生殖 1 1 0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生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人体功能。
在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少而精”原则,适当联系临床实践,采用讲授、自学等形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 1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
本课程为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临床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形态学与机能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分工、衔接和配合,防止知识点的遗漏。
处理好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既要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又要保证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整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
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
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
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乡村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科以及护理本科等专业。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本门课程成绩:理论考核80%;实验成绩占10%;出勤率占10%。
理论考核范围:掌握约占60%;熟悉约占30%;了解约占10% 。
考核题型:单项选择题、填充、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白生理学这门课程与医学的相互关系,理解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维持稳态调节的三种基本途径。
同时能熟练应用生理学中几个常用的概念。
课程内容一、兴奋性二、人体与环境三、人体功能的调节考核知识点一、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二、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三、人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四、控制系统的分类考核要求一、兴奋性掌握: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二、人体与环境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三、人体功能的调节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
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不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理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课内容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
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将理论课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大纲中用横线标记的,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内容。
大纲中规定的熟悉和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概括性认识。
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二版为基准制定的。
生理学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分配表目次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4第三章血液2第四章血液循环10第五章呼吸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4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2第八章排泄6第九章感觉器官2第十章神经系统6第十一章内分泌6第十二章生殖2总学时52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掌握:生理学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效刺激的三个条件;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阈强度或阈值、兴奋性概念及其关系;反射、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其意义。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水平。
[学习容]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人体与环境:人体体液与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英文名称:Physiology总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自主学习:2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生理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二、熟悉: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了解:1.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理学教学大纲(1)
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医学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
基本内容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功能活动的发生过程和机制。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生理学教学中,对学生着重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并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独立工作能力及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同时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理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1.本课程教学工作由生理学教研室承担。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相关实验教学。
2.主要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法,案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一、绪论[目的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掌握生理学、内环境与稳态、反馈等概念,内稳态的意义及其维持,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理学概念,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不同水平,生理学实验对生理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2.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内稳态的意义及其维持。
3.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以及各自在整体中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4. 控制系统,生理功能的前馈和反馈控制原理,负反馈和正反馈概念及意义。
[计划学时] 2学时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细胞的信号转导,局部兴奋及特征,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熟悉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因素。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阈刺激和阈电位的概念,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兴奋-收缩耦联,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概念。
《生理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2. 学分:33. 学时数:讲课30 学时,自学14学时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5. 开课对象:护理学专业学生6. 内容提要:生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
人体生理学的形成与临床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总结积累起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著名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则是关于生命的科学。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以及机制。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结合临床医疗和护理实践的需要,进行定向学习。
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会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春、夏学期或秋、冬学期,授课每周4学时,共8周;自学由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0 神经系统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脑的高级功能,睡眠觉醒机制。
掌握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原理,中枢抑制的形式与原理,主要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中枢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睡眠的时相。
5 311 内分泌了解激素的一般特征,下丘脑与腺垂体的细胞分类和机能联系。
掌握下丘脑、腺垂体、神经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激素及调节钙磷代谢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了解松果体激素与前列腺素。
3 312 生殖与性生理了解睾丸与卵巢的主要生理功能,妊娠期间的激素及其临床意义,性生理。
掌握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机能的基本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2. 掌握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3. 了解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神经生理学(10学时)-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3. 心血管生理学(8学时)-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血压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心脏电生理和心电图分析4. 呼吸生理学(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和肺活量测定- 呼吸调节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治疗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8学时)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食物消耗- 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6. 泌尿生理学(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脏调节和体液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评估7.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8学时) - 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周期- 内分泌调节和性激素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和生殖健康8. 感官生理学(6学时)-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 感官系统的疾病和康复9. 植物生理学(6学时)-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理调节与环境适应- 植物生理与农业生产四、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设计- 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内容- 神经生理学实验- 心血管生理学实验- 呼吸生理学实验-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实验- 泌尿生理学实验-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实验- 感官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20%)- 课堂参与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 课堂考试(40%)-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3. 期末综合实验报告(40%)-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生理学导论》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教程》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参考书目:- 《生理学》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技术》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七、教学团队与资源保障本课程由生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障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理I--教学大纲
生理学Ⅰ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教学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018年05月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Ⅰ课程号:501074050课程类别:校级平台课学时:80学分: 5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三、教学内容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见后;重点内容为掌握部分,难点用下划线标注。
四、教材1. 生理学,王庭槐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Berne &Levy Physiology, 6th,Koeppen BM, Stanton BA.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五、主要参考资料1.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 Hall JE. Elsevier 20162.Physiology. 6th ed, Costanzo LS. Elsevier 20173.人体生理学,姚泰等主编,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生理学,朱大年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生理科学进展,第1版,王建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六、成绩评定期终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前言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生理功能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功能活动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理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学生只有在首先了解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的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变化,一个器官的病变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进一步理解治疗这些疾病所采用的各种医疗措施。
因此,生理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各门临床课程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3、生理性止血血管内皮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4、血型和输血原则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3、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唾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3、胃肠道的运动胃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4、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六)能量代谢与体温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机制(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6、清除率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7、尿的排放排尿反射排尿异常(八)感觉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现象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3、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听神经动作电位4、平衡感觉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九)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的分类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的分类和反射弧的组成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传入通路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痛觉6、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7、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8、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十)内分泌1、内分泌与激素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下丘脑垂体系统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腺垂体的激素神经垂体的激素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和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 D3 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6、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胰岛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8、其他激素松果体激素胸腺激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生理过程。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英文名称:Physiology总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自主学习:2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生理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二、熟悉: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了解:1.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
2、掌握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反馈控制系统,正、负反馈;前馈控制系统。
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
4、了解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生物节律;生理学发展的历史;生理学展望。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掌握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1、单纯扩散:定义及扩散物质2、易化扩散:定义、扩散的两种类型及特点、Na+、K+通道的阻断剂3、主动转运:定义及特点,Na+-K+泵的本质、功能及钠泵活动的意义4、了解出胞和入胞物质转运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和产生机制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⑴静息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⑵动作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⑶兴奋的引起:掌握阈电位的概念、锋电位的引起及阈电位和阈强度在概念上的区别⑷局部兴奋:掌握其定义、产生机制及特点2、掌握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3、掌握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及特点三、肌肉的兴奋和收缩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传递⑴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⑵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⑶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2、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⑴肌小节的概念和肌管系统的作用⑵肌丝的分子组成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⑴掌握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主要步骤⑵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4、了解前、后负荷及等张(长)收缩的概念第三章血液一、概念1、掌握血液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浆、血量和红细胞比容的概念2、掌握血量、血液的比重、血清的概念3、掌握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的定义、形成机理及血浆渗透压的作用4、掌握血液的酸碱度及正常值以及血浆和红细胞中主要的缓冲对。
5、掌握血浆蛋白的基本功能二、血细胞的生理1、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成与破坏,掌握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概念2、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了解白细胞的数量、分类及基本功能三、血小板1、了解血小板的来源和数量1、了解血小板的生理特性2、了解血小板的生理功能⑴止血功能⑵参与凝血⑶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四、血凝和纤溶1、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2、了解凝血因子的概念和主要的凝血因子3、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特点及区别4、了解血液中抗凝物质及作用五、血量、血型和输血1、掌握血量和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原则2、了解输血原则和Rh血型系统的概念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功能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2、掌握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3、了解第一、二心音产生的机制及意义4、掌握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5、掌握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⑴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⑵心指数(含静息心指数)⑶射血分数⑷了解心脏作功量6、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前负荷搏出量后负荷每分钟输出量心肌收缩能力心率7、了解心脏泵功能的贮备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点1、了解心肌细胞的分类2、掌握心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机制及其特征3、掌握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机制及其特点⑴浦肯野细胞⑵窦房结细胞4、了解窦房结细胞自动节律性起搏的机制5、心肌的电生理特点⑴掌握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⑵掌握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⑶掌握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⑷掌握窦性心律、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概念及产生期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的机制6、心肌的自动节律性⑴掌握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⑵了解心肌细胞自律性的等级差异7、心肌的传导性⑴了解心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⑵了解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8、了解正常心电图的波形三、血管生理1、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了解血流量和血流阻力的概念3、血压⑴掌握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概念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机制⑶掌握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⑴掌握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特点⑵掌握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⑶掌握中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⑷掌握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微循环了解微循环的定义、组成及功能6、掌握组织液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7、了解淋巴的生成及回流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⑴掌握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⑵掌握缩血管神经纤维的概念、分布及作用2、心血管中枢⑴了解心血管中枢的概念⑵了解延髓心血管中枢在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及基本作用3、心血管反射⑴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掌握动脉压力感受器的种类及适宜刺激掌握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掌握反射效应掌握反射过程掌握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⑵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及适宜刺激掌握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掌握反射效应⑶了解其它类型的心血管反射4、体液调节⑴掌握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⑵掌握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⑶掌握血管升压素对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⑷了解其它体液因素对血管活动的作用五、器官循环1、了解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冠脉血流量的调节2、了解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及肺血流量的调节3、了解脑循环的生理特点及脑血流量的调节4、掌握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概念第五章呼吸一、掌握呼吸的概念二、肺通气1、掌握肺通气的概念2、掌握肺通气的原理3、了解平静呼吸、用力呼吸和胸式(腹式)呼吸的概念4、胸内压⑴掌握其定义、特点、形成机制⑵掌握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5、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及顺应性的概念6、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及作用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1、掌握潮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2、掌握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3、了解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生理无效腔的概念四、气体的交换1、掌握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2、掌握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过程3、掌握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气的运输⑴掌握氧气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⑵掌握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⑶掌握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⑷掌握氧离曲线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2、二氧化碳的运输掌握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六、呼吸运动的调节1、了解呼吸中枢的概念2、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3、了解肺扩张反射的定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及反射的生理学作用4、掌握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浓度水平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概述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以及消化的两种方式2、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⑴一般特性⑵电生理特性3、了解胃肠的神经支配及作用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⑵内在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4、胃肠激素⑴了解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⑵掌握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⑶掌握常见的胃肠激素种类⑷掌握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口腔内消化1、了解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了解唾液的作用3、了解唾液分泌的调节4、了解食管-胃括约肌的概念以及生理意义三、胃内消化1、胃液⑴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⑵掌握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概念⑶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2、胃的运动⑴掌握胃运动的形式⑵掌握胃排空的概念、促进胃排空和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四、小肠内的消化(一)胰液1、掌握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掌握胰液分泌的调节⑴神经调节:迷走神经的作用及特点,交感神经的作用⑵体液调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的作用及特点(二)胆汁1、掌握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掌握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小肠液1、了解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2、了解小肠液的作用(四)小肠的运动1、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功能意义2、了解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五)大肠内的消化1、了解大肠液的作用2、了解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六)吸收1、了解小肠作为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2、了解吸收的途径和方法3、了解小肠内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能量代谢1、掌握能量代谢的概念2、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3、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4、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5、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6、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7、了解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意义二、体温及其调节1、了解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2、了解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形式3、了解体温调节中枢的概念4、了解体温相对恒定的调定点学说第八章肾脏的功能一、掌握肾脏的功能及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二、肾脏的结构特征及其血液循环1、掌握肾单位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了解近球小体的组成及作用3、了解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4、了解肾血流量的调节⑴自身调节⑵神经和体液调节三、尿的生成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⑴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的组成及通透性⑵掌握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及与滤过的关系⑶掌握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⑷掌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⑴掌握重吸收和分泌的概念及重吸收的形式⑵掌握钠离子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⑶了解氯离子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⑷掌握水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⑸了解HCO3-的重吸收机理⑹了解葡萄糖的重吸收机理:部位及机理⑺掌握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⑻了解氨基酸的重吸收机理⑼了解H+、K+和NH3的分泌及生理意义四、尿的浓缩与稀释1、了解肾髓质高渗透梯度的形成与维持2、了解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五、肾脏泌尿功能1、掌握ADH的生理学作用及分泌调节2、掌握水利尿的概念及产生机制3、掌握醛固酮的生理学作用及分泌调节六、血浆清除率了解清除率的概念及测定的生理意义第九章感觉器官一、概述1、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视觉器官1、眼的折光成像功能⑴了解眼内物像的形成及简化眼的概念⑵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⑶掌握瞳孔对光反射和瞳孔近反射的概念⑷掌握近(远)视及散光眼的成因和矫正2、眼的感光换能作用⑴了解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功能⑵了解感光色素的组成3、掌握视力、视野、盲点、明(暗)适应的概念三、听觉器官1、掌握听阈和听域的概念2、了解外耳的作用3、了解中耳的组成及鼓膜、听骨链和咽鼓管的作用4、了解声波的气传导和骨传导途径5、了解耳蜗的结构及行波学说6、了解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四、前庭器官1、了解前庭器官的组成及作用2、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3、了解眼震颤的概念第十章神经系统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1、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有(无)髓神经纤维的概念及神经纤维的功能3、掌握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4、掌握突触的概念及组成5、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6、掌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概念、意义和产生机制7、神经递质⑴掌握神经递质的概念⑵掌握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⑶掌握胆碱能神经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定义及分布⑷掌握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⑸了解递质与调质的概念⑹掌握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概念及分类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掌握反射的概念2、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作用3、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4、掌握反射弧在中枢部分兴奋传播的特点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了解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2、丘脑的感觉功能⑴了解丘脑核团的分类⑵掌握特(非)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及两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⑶了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概念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⑴掌握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及其投射规律⑵了解视、听的大脑皮层代表区四、痛觉1、了解痛觉的概念2、了解皮肤痛觉的概念3、掌握内脏痛和牵涉痛的概念和特点五、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掌握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的概念2、了解脊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3、了解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的概念4、牵张反射⑴掌握牵张反射的概念⑵了解牵张反射的反射弧⑶掌握牵张反射的类型及生理意义5、了解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6、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了解小脑的结构⑵掌握小脑的主要功能7、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了解基底神经节的组成⑵了解基底神经节的功能⑶了解基底神经节的损伤的临床表现8、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大脑皮层运动区⑵掌握主要运动区的定位及支配特征⑶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及功能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2、掌握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征3、了解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掌握下丘脑的主要功能七、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掌握条件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2、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泛化和分化3、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和意义4、了解第一、二信号系统的概念5、了解学习记忆的有关概念6、了解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7、了解脑电图的概念和常见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8、了解睡眠和觉醒的一般概念第十一章内分泌一、概述1、掌握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2、了解激素的作用与传递方式3、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4、了解激素的分类5、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二、下丘脑与垂体1、了解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升压素和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3、了解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的概念4、掌握调节性多肽的概念及重要的调节性多肽的名称及作用5、掌握重要的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⑴生长素⑵催乳素⑶促甲状腺激素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甲状腺1、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合成原料2、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掌握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四、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1、了解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了解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五、肾上腺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六、胰岛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了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1. 男性生殖(1) 熟悉:睾丸的生精作用(2) 掌握:睾丸的内分泌功能(3) 掌握:睾丸功能的调节2. 女性生殖(1) 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2) 掌握:卵巢的内分泌功能(3) 掌握: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4) 熟悉:妊娠过程。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药物制剂、药品检验、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Ⅰ前言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正常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生理学的目的是掌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各门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教学内容着重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应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上具有重要作用,并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药物制剂、药品检验、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本课程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2学时,即理论60学时,实验12学时,理论与实验之比5:1,四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姚泰主編,6版,2006年。
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负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二)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掌握神经调节,熟悉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三) 掌握体内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了解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内容(一)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二) 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三) 体内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教学目的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稳态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5.自身调节
6.反射
7.反馈
8.负反馈
9.正反馈
细胞
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原发性主动转运 3.继发性主动转运 4.兴奋性 5.resting potential (RP) 6.action potential (AP) 7.阈强度 8.阈电位 9.去极化 10.超极化 11.复极化 12.绝对不应期 13.相对不应期 14.兴奋-收缩耦联 15.单纯扩散
问答题
1.单纯扩散跨膜转运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扩散方向和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哪些特点?
3.何谓原发性主动转运?有何特点。
4.何谓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5.何谓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画图并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6.简述钠-钾泵的本质、活动特点及主要功能。
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
3.等容舒张期 4.每搏输出量 5.每分输出量 6.心指数 7.射血分数 8. 心力储备 9.窦性节律10.房-室延搁 11. 血压 12.收缩压13.舒张压 1
4.平均动脉压 1
5.中心静脉压 1
6.微循环
问答题
1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开、关和血流方向有何变化?
2.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理。
3.试述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理。
4.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5.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6.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
7.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心肌自律性?
8.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9.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0.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1.体位由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会产生直立性低血压。
试述其产生机制。
12.试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3.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脑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
利用压力感受性反射阐述其恢复机制。
呼吸
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肺换气
4.呼吸运动
5.潮气量
6.肺活量
7.胸膜腔内压 8.肺泡通气量 9.生理无效腔 10.通气/血流比值 11.Hb氧容量12.Hb氧含量 13.Hb氧饱和度 14.波尔效应 15.肺牵张反射 16何尔登效应
问答题
1.何为氧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2.CO2、H+、缺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途径如何?各途径作用有何不同?
消化和吸收
名词解释
1.消化 2.机械性消化 3.化学性消化 4.吸收 5.容受性舒张
6.胃排空 7.分节运动
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GFR)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4.重吸收
5.分泌
6.球-管平衡
7.肾糖阈 8.渗透性利尿
问答题
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2.试论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静脉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4.静脉注射20%甘露醇100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5.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0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6.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后, 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7.大量饮清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8.试分析大量失血造成低血压休克病人尿量减少的原因。
神经系统的功能
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4.神经递质
5.受体
6.突触后抑制
7.传入侧支性抑制
8.回返性抑制
9.突触前抑制
10.特异投射系统11.非特异投射系统 12.牵涉痛 13.运动单位 14.脊休克
15.牵张反射 16.腱反射 17.肌紧张 18.去大脑僵直
问答题
1.试比较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试述经典的突触传递的过程。
3.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异同点。
4.突触后抑制有哪两种形式?举例说明这两种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机制及生理意义。
5.何为突触前抑制?绘图说明其产生机制
6.试比较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的异同点。
7.试述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区别。
8.简述内脏痛的特点。
9.试述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反射过程以及临床意义
10.试述脊休克的概念、表现和产生机制
11.在哪个部位切断脑干可出现去大脑僵直?简述其表现和产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