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与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需要修改部分

合集下载

农田灌溉节水工程的实施要点

农田灌溉节水工程的实施要点

农田灌溉节水工程的实施要点摘要:有效解决灌溉工程中的问题,不仅仅可以提高节水工程的设计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保证灌溉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对现代农村灌溉技术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渐加快。

农业发展需要水资源,但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损失。

有效的灌溉和节水项目不仅满足了农业灌溉的需要,而且提高了用水效率,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可持续农业发展只有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才能更加有效。

关键词: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技术1、灌溉工程的精密设计及原则为了确保灌溉的正常运行和不污染环境,工人应考虑通过工业渠道分配水。

因此,建议遵守以下规则:1.1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与规划环境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原则,通常使用高空灌溉渠道模型和低空灌溉渠道模型。

如果可能,应建立单独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来处理废水,灌溉系统不得影响家庭和农田。

1.2在开发灌溉渠道时,必须首先遵循安全原则,并尽可能避免修建最困难的场地。

对于山区,灌溉渠道不应靠近河流和其他区域,以防止洪水影响灌溉系统。

1.3设计必须考虑水库和池塘的功能,充分利用现有水源,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

2、灌溉工程中水资源保护计划2.1渠道渗漏预防计划浪费灌溉水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防止灌溉渠道渗漏的措施。

农村地区中小型灌溉工程,灌溉渠道陈旧,长期未修复,严重损坏,导致供水功能下降。

水在运输中的泄漏和蒸发更为严重。

农业灌溉项目质量下降,这不仅浪费了水,而且影响了作物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设计人员应在灌溉项目完成前正确设计渠道,减少水损失,确保渠道供水的流动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灌溉项目的节水率。

下水道防水工程主要考虑防止渠道下部渗漏和倾斜。

使用混凝土、水泥管和其他材料可以提高防水效果。

另外,防止通路泄漏所需的材料廉价,能够比较容易地实施。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需要修改部分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需要修改部分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2014年12月目录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 (3)五、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现状 (5)六、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 (8)七、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0)八、水资源平衡分析技术方法 (17)九、总结 (30)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国家,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而农业灌溉工程是灌溉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载体。

至2012年底,我国灌溉面积10。

17亿亩,其中耕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

37亿亩,仅占耕地面积18.26亿亩的51.3%,全国不同规模的灌溉工程有一半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迫切需要在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条件下,完善和节水改造农业灌溉工程。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几年全国农业用水量约占用水总量的62%,但农业用水效率并不高。

我国未来用水总量虽呈增加趋势,但灌溉用水量增加空间有限,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实现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需要生产足够的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而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是粮食生产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农田灌溉的发展、有效发挥现有灌溉工程的作用。

受水土资源的约束,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将主要通过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在适宜地区适度发展灌溉面积、灌溉工程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等措施来解决.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明确指出“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分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节水灌溉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入手,结合实施要点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不降低农业产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管理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用水效率的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改进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灌溉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基础设施改造技术通过加固、修复或更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渠道、水闸、水泵等设施的改造,提高设施的耐损性和使用寿命,减少漏水和浪费现象,实现灌溉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灌溉方式改进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技术的应用,通过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减少水资源的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减少水分蒸发和浸出,节约用水的目的。

(3)灌溉管理优化技术包括灌溉制度改革、灌溉时间控制、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使灌溉水与作物需水量相匹配,减少浪费,实现节水。

1.科学规划设计科学规划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重要环节。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生态环境需求,合理确定灌溉区划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设计灌溉水利工程设施,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基础。

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设施的完善性和稳定性,减少漏水和浪费现象,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供应和利用。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1. 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1)合理确定灌溉时机: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干旱季节大量灌溉和连续灌溉,重视适时适量施灌。

(3)采用调控灌溉技术:如定量灌溉技术和滴灌技术,通过对灌溉水量进行精确控制,减少因过量灌溉而造成的农田水分浪费。

(1)加强水源保护:保护和恢复水源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灌溉水的供应。

(2)改善灌溉系统效能:对灌溉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改造,提高灌溉设施的效能,减少水分损失和漏失,确保灌溉水有序供应。

(3)合理利用降雨水: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化排水系统,合理收集和利用降雨水,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

3. 优化土壤水分管理(1)加强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分布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水量和时机,减少农田水分浪费。

(2)改善土壤保水能力:加强土壤改良和保育,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水分的流失。

4. 促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1)加强农民培训:通过农技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水平,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提供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农民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支持和补贴,鼓励农民积极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对节水灌溉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技术措施,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和应用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包括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灌溉水的供应效率、优化土壤水分管理和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灌溉系统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改善对策

农田灌溉系统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改善对策

农田灌溉系统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改善对策灌溉系统是农田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农田灌溉系统的特点、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特点分析农田灌溉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样性:农田灌溉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包括传统的表面灌溉、滴灌、喷灌等。

不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情况。

2. 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田灌溉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自动进行灌溉调节,提高灌溉效率。

3. 节水性: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已经越来越注重节水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和技术手段,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水的利用率。

重点分析农田灌溉系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计划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是农田灌溉系统的关键,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制定,以确保灌溉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2. 水资源管理:农田灌溉系统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3. 智能控制技术:农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提高灌溉的准确性和效果。

难点分析农田灌溉系统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和作物异质性:不同的土壤和作物对灌溉的需水量和灌溉方式有所不同,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管理,是一个难点。

2. 水资源供给限制:农田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供给,但水资源供给受到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质问题等制约,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限制是一个难题。

3. 维护和管理成本:农田灌溉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包括设备检修、管道清洗等工作,但这些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

改善对策为了改善农田灌溉系统的效果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灌溉需求的研究,为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和节水措施

浅谈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和节水措施

浅谈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和节水措施农田灌溉用水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当前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水浪费、水资源紧张等。

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采取节水措施,以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农田灌溉用水情况。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降水和水利工程供应。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南方地区降水相对充沛,灌溉用水相对较少;而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灌溉用水需求相对较高。

然而,在南方地区也存在过度利用地下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问题。

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使用在稻田、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上,其中比较耗水的稻作面积较大。

其次,需要采取的节水措施。

首先,可以合理规划农田,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如秸秆覆盖、轮作休耕等。

这种耕作制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改善农田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农田水分滞留和土壤盐碱化。

此外,还可以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浪费和淋溢。

这些关键技术对于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非常重要。

还可以在农田旁边的河道上设置水闸,对灌溉水进行分流和调节,使灌溉用水更有效率。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科学合理的排灌调度,根据作物生长需水量和水资源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当然,单纯的技术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参与。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田灌溉用水的管理力度和投入,提高供水设施建设水平,加强用水监控和水资源调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节水知识和技术,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节水活动中。

可以通过设立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等,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总之,农田灌溉用水情况紧张,需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利用。

这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农民的参与和意识提升。

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下面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一、合理规划和设计灌溉系统。

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灌溉系统,确保灌溉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过度浪费水资源。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监控。

建立灌溉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实施全程监控,对水资源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

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的大量浪费和不必要的流失。

三、加强农田水分管理。

通过加强农田水分监测,及时掌握土壤含水量、作物需水量等信息,科学制定灌溉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采用适度大水量和小水量交替灌溉的方式,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和干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四、改善土壤性质和保持土壤湿度。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采取适当的覆盖措施,如覆盖农膜、秸秆等,减少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

保持土壤湿度对作物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可通过土壤保湿剂等方式增加土壤湿度。

五、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

选择合适的灌溉设施和工具,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的散失和浪费。

合理配置和使用灌溉设备,确保灌溉水均匀分布,提高灌溉效果。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水的漏失和浪费。

六、加强科学管理和培训。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效果。

灌区灌溉水质及排水处理状况分析

灌区灌溉水质及排水处理状况分析

灌区灌溉水质及排水处理状况分析灌区灌溉水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作物生长、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灌溉活动也会导致排水问题,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灌区灌溉水质及排水处理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灌区灌溉水质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水质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该分析可包括以下内容:1.水质监测:通过对灌区水源的采样和测试,了解水中的主要成分和污染物含量,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物、营养物质等。

同时,还需关注水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等指标,以评估水质的适宜度。

2.污染源评估:对灌区周边的潜在污染源进行评估,如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养殖业和工业企业的排放等。

通过了解这些污染源的性质和程度,可判断灌溉水质受到的潜在影响。

3.作物生长情况观察:观察灌区内作物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地块或灌溉水源的作物品质和产量。

借助可视化的观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灌溉水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其次,对灌区排水处理状况进行分析是为了评估当前的排水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该分析可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量测定:通过监测和记录灌区的排水量,了解排水的总量和排放速率。

这有助于评估排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排水能力。

2.水质监测:对排水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水质指标。

评估排水中的污染物是否超出环境负荷标准,并判断对周边水体的潜在影响。

3.排水处理方式评估:对排水处理设施进行评估,包括排水沟、水体净化设备等。

考察这些设施的运行状况、效率和处理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维护和管理问题。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改善灌区灌溉水质和排水处理状况。

针对灌区灌溉水质,可能的管理措施包括:1.优化施肥计划:合理安排化肥使用的时间和量,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渗漏,减少对灌溉水质的影响。

2.加强农药管理: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合理施药方式,减少农药对水源的污染。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农业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粮食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紧张和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灌溉的节水和高效利用,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1. 传统灌溉模式传统的农业水利灌溉主要是以地面灌溉和泵沿河引水灌溉为主,这种模式主要依靠自然水源或者地下水进行灌溉,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由于土壤透水性差,灌溉水利用率偏低,已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现代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多种技术,这些新型的灌溉方式具有灌水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等特点。

滴灌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灌溉方式,它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系下方,直接将水滴到植株根系区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而喷灌则是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在植物叶面,能够迅速湿润土壤、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提高土壤湿度,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节水技术措施智能化灌溉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灌溉的系统,它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性,自动控制灌溉的时间、水量和频率,实现对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灌溉中存在的过度灌溉、缺水灌溉等问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2.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需水量的技术,借助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根据土壤墒情数据调整灌溉水量和时间,保证作物的生长需要。

这种技术能够精准判断土壤是否需要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中“有水不灌、无水乱灌”的问题,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农业水利灌溉的效率。

3. 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通过覆盖秸秆或者地膜来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降低作物对水分的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

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实际的生产中,农田水利灌溉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针对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质量。

一、问题分析1. 水源不足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农田灌溉面临水源不足的问题。

在干旱季节,水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农田灌溉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导致了农田灌溉无法及时进行,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 灌溉设施老化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间较早,设备老化严重,导致灌溉系统不稳定,使用效率低下。

老化的设施容易出现漏水、断裂等问题,影响了农田灌溉的正常进行。

3. 灌溉方式落后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方式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人工引水、挖渠灌溉等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

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4. 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的效果,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

5. 缺乏科学管理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不到位,影响了灌溉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提高农田灌溉的水利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和水坝等方式,解决农田灌溉的水源问题。

2. 更新灌溉设施针对灌溉设施老化的问题,可以着手更新和维护农田灌溉设施,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灌溉的效率。

3. 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推广现代化的灌溉技术是提高灌溉效率的重要途径。

可以引进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减少浪费的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效果。

4. 调整灌溉结构基于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水需求,合理调整灌溉结构,减少地下水位的过度下降,降低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

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

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灌区灌溉管理是农田灌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水、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农田灌溉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评估1.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评估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灌溉用水的减耗情况、灌溉效果的水分分配情况以及用水的经济效益。

通过监测灌溉系统的水位、水流速度和排水量等指标,计算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同时,考虑到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差异,对不同作物的灌溉管理进行个别评估。

2. 农田作物生长情况评估:评估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作物的生长速度、农田土壤湿度和作物状况等。

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作物进行取样测量,分析作物生长和土壤水分关系,评估灌溉系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壤质地,预测作物的产量和产值,为灌溉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灌溉设备运行效率评估:评估灌溉设备的运行效率,包括水泵的效率、水管的输水率以及喷灌设备的均匀性等。

通过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计算设备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了解设备运行中的故障情况和维修保养状况,为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二、灌区灌溉管理的改进措施1. 提升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设备,提升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对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溉频率的精确控制。

建立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实现对整个灌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灌溉计划和减少人工干预。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旱地稻田灌溉等,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水分蒸发。

结合作物需水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达到精准灌溉的目的。

同时,加强灌水管道和设备的维护,减少管道漏水和设备损坏,提高灌溉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3. 强化灌溉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意识:加强对灌区灌溉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灌溉管理技术和水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农田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建议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1. 合理规划水源:合理规划灌溉源头,选择高效取水设备,减少取水损耗。

2. 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槽灌等技术,可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 土地整理和改良:通过土地整理和改良,提高土壤蓄水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4. 管理土壤水分: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方法,如覆盖耕作、亩平灌溉、大田垄壅等,在保证作物需水的尽量减少土壤蒸发和淋失水。

5. 围墙护根:在果园和蔬菜田等地方要采取围墙护根的措施,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

6. 循环利用灌溉水:将灌溉用水通过处理再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科学制定灌溉计划1. 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浇水。

2. 定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进行灌溉调整,避免缺水或过湿。

3. 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量,充分利用降雨水源,避免重复灌溉和浪费。

4.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和气象预测,科学测算农田需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灌溉的盲目性和浪费。

三、推广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2. 推广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灌溉。

3. 加快推广新型覆膜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直接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

4. 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配套设施,如渠道、水塘、水泵、喷头等设施的改造提升。

四、加强节水灌溉政策支持与扶持1. 优化农田节水灌溉政策支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其市场化和制度化程度。

2. 加大农田节水灌溉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成本。

3. 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则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展开论述,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1. 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态,合理选择灌溉方式。

对于流动水资源有限的地区,可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在保证作物需水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资源浪费。

2. 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选择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灌溉管道、自动控制系统等,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时,应合理布局灌溉设施,避免重复覆盖和浪费。

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情况,进行精准施灌,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与节约1.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和储水设施,在降雨季节及时收集和储存雨水资源,以应对旱季的灌溉需求。

2. 实施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水资源利用监测系统、实施水资源配额管理、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监管等,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应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合理施肥和科学浇水的结合,提高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肥浪费。

三、科学管理与技术支持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研究:开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

2.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通过开展农业水资源利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技能,使农民充分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四大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四大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四大要点分析1.引水节水:引水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节约水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水节水。

首先,可以通过降低引水管道的阻力,减小水流摩擦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

其次,可以采用时段供水、适量供水等方式,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供水,避免水流过剩造成浪费。

此外,可以采用涵江、灌坝等措施,通过水资源的调度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的损失。

2.灌溉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节约用水,可以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例如,可以选用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方式,将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灌水量控制和灌水时机调整的方法,合理控制灌水量和频次,减少过量灌溉和水分浪费。

3.排水节水: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保证农田良好的水环境,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节约用水,可以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

例如,可以修建排水渠、排水沟等,疏通排水管道,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透水性和通气性,防止水分滞留和蒸发。

此外,可以采用分层排水、植物自身的水分调节能力等措施,减轻水分对土壤和作物的水浸作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节约用水,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首先,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和配置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采取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措施,及时掌握水的供需情况,调整水的分配和使用。

此外,可以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损失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四大要点是引水节水、灌溉节水、排水节水和水资源管理。

通过合理的引水引用、高效的灌溉方式、适当的排水措施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田的合理供水,达到提高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的目的。

农田灌溉项目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农田灌溉项目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农田灌溉项目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及合理化建议一、重点和难点1. 供水稳定:农田灌溉项目的施工关注点之一是确保供水稳定。

这涉及到合理规划和设计供水系统,以确保农田灌溉所需的水源能够持续供应。

2. 设备选型和安装:农田灌溉工程涉及到各种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如水泵、喷灌设备等。

在选择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工程要求、水源特点和使用效果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合理运行并满足灌溉需求。

3. 工程质量控制:农田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

确保工程质量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4. 施工安全:农田灌溉项目的施工涉及到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

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施工现场管理,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保证措施1. 严格合同管理:在农田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与承包商签订合同,并明确合同条款与施工要求。

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确保承包商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

2. 强化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团队,对农田灌溉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督。

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和工程进度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3. 加强沟通协调:在农田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与相关单位和村民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反馈工程进展情况,积极解答疑惑,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合理化建议1. 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在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工作任务。

通过合理的工程施工计划,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推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3. 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农田灌溉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水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灌溉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的效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非常必要,这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以下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一、灌溉水量控制灌溉水量控制是灌溉节水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的作物生长需要、土壤质地、地形地貌等因素,掌握合理的灌溉量及灌溉周期,确保作物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灌溉水用量。

二、合理灌溉时间选择尽量选择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灌溉,清晨或晚上灌溉,避免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或下午进行灌溉,这样有利于降低灌溉的水分蒸发量,减少水分浪费,降低灌溉成本。

三、科学排水科学合理的排水是节水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土壤水分饱和时,应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来,避免过多浸泡,浪费灌溉量,造成土壤肥力消耗和污染。

四、利用降雨灌溉利用降雨灌溉,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节水技术。

如果能够抓住降雨时机,尽可能多地利用降雨水源来灌溉作物,则可以避免浪费水资源和降低灌溉成本。

人工设置雨水收集设备和灌溉水库,发展雨水灌溉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五、灌溉系统优化对于现有的灌溉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浇头、调整灌溉管道、提高管道埋深、升级管道材质等措施来提高其灌溉效率。

另外,尽可能地采用水位计、瞬时流量计等灌溉精准测量装备,提高流量的测定和记录精度,确保灌溉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六、科学施肥科学施肥也是增产节水的重要手段。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减少农作物水分的消耗也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每块土壤的特性和不同时期各类施肥物质的需求,合理的多元、周期施肥,保证施肥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并非银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通常存在较大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水分不足的问题,因此提高农田灌溉的水利效率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课题。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减少灌溉水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本文将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灌溉方法。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通过管网和滴头把水滴灌到植物根际的灌溉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喷灌和渠道灌溉,滴灌技术具有水分利用效率高、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的优势。

滴灌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水量进行精准浇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了由于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滴灌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的量,节约灌溉水的成本,对于节水和增产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指通过设置雨水管道和蓄水池等设施,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灌溉农田的一种节水技术。

雨水是天然的淡水资源,对农田的灌溉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和利用,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实现节水灌溉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

三、植物节水灌溉技术植物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选用节水作物、改善种植结构、合理配置灌溉水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一种节水技术。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应性强、耐旱耐涝的节水作物,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改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起到显著的作用。

植物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不降低农田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四、提高灌溉系统效率的技术为了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可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提高灌溉管道和喷头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改进灌溉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加强灌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技术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技术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技术要点分析摘要:相比其他国家,我国仍然属于农业大国,并且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比较大。

因此,保障农村居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是我国政府重点管制的内容之一。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技术人员也遇到很多问题。

想要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充分应用好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就需要我们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想要真正充分利用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就需要技术人员从设计、建设、管理第三个方面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目前来说,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容易出现经验主义现行的问题,从而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达不到理想的节水效果。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对节水设计和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技术融合的切入点,提出更为有效的技术应用方案。

一、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节水设计现存问题(一)工程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效果不佳的原因与工程规划优者密切的关系。

具体来说,在规划过程中,当地政府盲目建设水利设施,导致当地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例如,很多设施在建设之前没有对当地土壤环境以及水文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设施与当地实际水文情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匹配的问题,进而影响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节水能力。

其次,很多地区在建设相应设施之前,也没有对当地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调查,不了解当地生长的植物类型。

例如,部分地区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植物,在对这些植物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水资源使用倾斜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进而增大水源浪费的几率。

第三,很多地区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的投入有效,因此很难有效普及滴管、喷灌等设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农田采用漫灌的方式。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原因均与工程规划不合理有关。

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

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

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背景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农业作为用水量最大的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不平衡,从而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农业用水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应运而生。

方案概述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是一种将农业用水进行有效调解、优化和管理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和节约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灌溉水资源评估在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中,首先需要对灌溉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对区域内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分布情况、季节性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灌溉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可以为后续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2. 灌溉用水管理针对灌溉用水的管理,本方案主要采用分层次、分类别管理的方式。

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分为灌溉用水的计划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管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灌溉用水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 灌溉用水分配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灌溉用水的分配。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而水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对灌溉用水进行分配。

本方案主要采用基于作物需水量的灌溉用水分配方法。

通过对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评估,合理分配灌溉用水,实现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4. 使用新技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还将采用新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技术,以减少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对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起到应有的效果。

优势农业灌溉用水调解方案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利用本方案主要针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管理和调解,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分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分析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其发展水平关乎国计民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即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

而影响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即为耕地的数量及质量,而目前耕地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其次,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再次,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水资源储量有限,而实施节水灌溉,对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1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需求分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主要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农田灌溉,使用较少的水资源达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农业水利技术相融合,在保证农田用水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政策下,节水灌溉是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并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尚未形成规模,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模式,均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防止水资源运输或是使用中的严重浪费,还将大部分水资源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相比于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既保留了传统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对传统灌溉技术劣势进行优化和完善。

从宏观角度上看,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领域中的水资源过度浪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善,进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2.1喷灌喷灌是通过对水施加一定压力,通过管道将水喷到空中形成小水滴或者水雾的形态,对地面或地面上的植物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

喷灌一般应用在适合区域化管理控制的大田密植作物中。

2.2微灌微灌是按照农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和管道系统末端的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浇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2014年12月目录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 (3)五、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现状 (5)六、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 (8)七、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0)八、水资源平衡分析技术方法 (17)九、总结 (30)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国家,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而农业灌溉工程是灌溉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载体。

至2012年底,我国灌溉面积10.17亿亩,其中耕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37亿亩,仅占耕地面积18.26亿亩的51.3%,全国不同规模的灌溉工程有一半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迫切需要在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条件下,完善和节水改造农业灌溉工程。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几年全国农业用水量约占用水总量的62%,但农业用水效率并不高。

我国未来用水总量虽呈增加趋势,但灌溉用水量增加空间有限,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实现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需要生产足够的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而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是粮食生产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农田灌溉的发展、有效发挥现有灌溉工程的作用。

受水土资源的约束,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将主要通过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在适宜地区适度发展灌溉面积、灌溉工程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等措施来解决。

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明确指出“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

”。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提出“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国办发〔2012〕55号)指出“各地区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水利改革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凸显了水利的战略地位,必须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着力增强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构建民生水利发展格局。

在用水总量控制上,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在用水效率控制上,要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实施计划用水管理,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等,以此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五、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现状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要求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紧缺的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现阶段,对工业、生活用水开展水资源论证做得多,对农业灌溉工程做得很少。

全国在农业灌溉工程上,新建的工程很少,主要是改、扩建农业灌溉工程。

我国各类灌溉工程数量众多,大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当时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较低,以及维护管理不善,现大多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亟需节水改造。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水利高度重视,水利投入大幅增加,各类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改造项目逐年增多。

目前,在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上,主要是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但在灌区的节水改造规划和建设中,并没有对灌区的水资源开展专项论证工作。

农业灌溉工程的节水改造项目一般都只是在相应的续建配套与节水规划报告中开展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水源取水量、用水量和节水量计算,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但对灌溉工程取用水合理性以及其它有关水资源论证的内容并不进行分析。

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农业灌溉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其它工业、生活等用水,农业灌溉工程可利用的数据资料少(特别是地下水)、工程类型多、范围广、项目内容复杂、采取的节水措施多、论证分析困难;二是现有灌区的建设年代绝大多数早于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时间,国家均认可其拥有取水许可和相应的取水量,现有农业灌溉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都有取水许可,这是灌区管理单位自己的资源,在开展节水改造时不需要重新开展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灌区单位也不希望把节下来的水资源从已有的许可中扣掉,仍然要把节下来的水保留在许可中,保护灌区自身已有的权益;三是在后续的节水改造项目中,由于历史许可取水的原因,以及节水改造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在灌区内部开展节水改造工作,且主要是恢复因水源来水减少和工程老化破损等导致已缩减了的灌溉面积;四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始于1998年,早于2005年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在实际工作中节水改造项目一直延续自身的要求,没有与导则相结合、没有按导则的新要求实施。

因此,目前对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没有规定需要开展专项水资源论证工作,但对于新建的灌溉工程均需要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因地区差异、水源工程类型及其取水方式不同、工程类型千差万别、数据资料有无及可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等,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有关水平衡分析的内容详粗程度不等,差别很大,而且为了能够争取列入项目计划,在节水效果计算分析上往往较易高估,导致后续供水出现缺口;在工程改造完成后,也很少组织开展监测或后评估,不能很好地评价节水改造项目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效果。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我国出台了水资源管理政策,实行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包括农业用水在内的各类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当前,由于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以及水资源日益紧缺等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为控制未来灌溉总用水量保持稳定、没有大幅增长,迫切需要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条件下,发展农业灌溉工程。

对现有农业灌溉工程的节水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同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

对现有灌溉工程的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必须按照“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原则,要符合当地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和节水政策等;同时为确保一定水平的用水效率,对灌溉用水需要保证相应的用水水平。

因此,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节水改造,必须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复核灌溉工程原有的历史取用水,并结合当前的水资源规划和灌溉工程未来的发展规划要求,在延续历史许可的基础上,开展符合当前和未来灌溉工程发展的取用水合理性及供需水平衡分析等水资源论证工作,减少节水改造项目的盲目性、保证项目的合理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六、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取水影响及退水影响论证、水资源保护措施等。

对于新建的农业灌溉工程,则完全按照导则的要求和程序开展水资源论证。

而对于现有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改造的改建、扩建,一是由于是在已有灌溉工程的基础上开展节水改造,现有灌溉工程的水源位置、类型等一般不会改变,考虑到已有的取水许可和节水的要求,其取水量一般只会少于而不会多于历史许可的取水量;二是灌区灌溉控制范围作为一个整体,从建成到现在已运行数十年,就目前而言,取水及退水已形成一种自然常态,且因水资源短缺,大多数灌溉工程退水极少或不存在退水或退水水质基本未被污染,加上取水量一般维持稳定,节水改造是在灌区整体的内部进行,因此在实施节水改造前后,取水和退水对周边的影响一般也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三是节水改造主要通过改善输水和用水途径达到节水的目的,以节水的要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在原有灌溉历史基础上结合目前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要求对其取用水合理性进行复核论证,以及节水改造后的供需水平衡分析。

1、论证工作等级在开展论证前,首先确定论证工作的等级,对于农业灌溉工程根据水源类型、指标数据按下表确定分类等级,并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工作等级。

对于水资源丰沛地区的中小型农田灌溉、有少量人畜饮水的建设项目,其工作等级可降低一级(最低为三级)。

分类分类指标分类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地表水取水开发利用程度(%) ≥30 30~10 ≤10农业用水水量(m3/s) ≥20 20~3 ≤3灌区(万亩) 大型(≥30) 中型(30~1) 小型(≤1) 取水水源个数或类型≥3 2 1地下水取水开发利用程度(%) ≥70 70~50 ≤50 农业用水水量(万m3/d) ≥10 10~2 ≤2 供水水文地址条件复杂中等简单2、论证范围水资源论证范围包括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范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范围。

分析范围一般覆盖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范围。

对于农业灌溉工程而言,根据来水和用水数据、灌溉控制范围,结合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要求,确定分析范围;根据水文站网分布和水文资料、水源来水情况等,便于水量平衡分析和取水可靠性论证来确定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根据取水直接影响的水域、其他用水户和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确定取水影响范围;对于存在大量退水的农业灌溉工程应根据灌溉区域内对农作物施用农药化肥引起的污染随排水排出灌溉区域而影响到的范围来确定退水影响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