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电影《Mulan I》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论文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论文中国文化对好莱坞的辐射影响已经持续了70个年头。
从最初生硬刻板的利用中国元素点缀电影,展现他们眼中负面的中国形象到对李小龙代表的中国功夫元素的着迷使用再到深入地探讨了解中国真实的传统文化、历史沉淀,努力展现中国人民认同的形象和文化符号。
这是一个文化认知的过程,好莱坞电影也成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
逐渐正确的解读中国元素,力图向世人展示一个更真实的东方中国形象。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好莱坞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读和趋同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近几年,中国元素逐渐变为必备要素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不仅成了好莱坞电影投资方在东方宣传的一个噱头,同时也勾起了东方观众的好奇求异心里。
从《阿凡达》中融入张家界奇幻美丽景观,《功夫熊猫》中音乐、词汇、服饰等充斥整部影片的东方元素,《黑衣人3》中对姚明等中国明星的调侃,以及2014年5月23日最新上映的《X 战警:逆转未来》中演员范冰冰作为中国面孔的出镜。
中国元素逐渐主动与被动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好莱坞电影这一媒介呈现于全世界人们的面前,传播中国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同时也利用这一元素特点即文化认同感吸引票房支撑大户――广大的中国受众。
而好莱坞电影中东方中国形象的建构也从起初的歪曲丑化即固定的“东方主义”烙印下西方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逐渐向反东方主义下民族真实传统文化的展现传承方向改变。
尽管无法避免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把握展现仍然存在着深层文化误读的现象,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霸权将渐弱,未来中美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趋同化势不可挡。
1 好莱坞电影中国元素梳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刻画华人形象的开始。
由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种族主义偏见根深蒂固,加之中国的开放程度未像如今这样发达,还有自我民族对外传播的力度较弱,在理解和塑造东方中国形象时出现认识上的错位和误读,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倾向于以负面形象为主,即欧美人想象中的东方:19世纪末,落后愚昧腐朽的中国形象,20世纪初,在贫困边缘挣扎的“未开化”中国形象,“”前后“妖魔化”中国形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为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为例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桥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首先,名字的翻译是文化差异体现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花木兰》中,主人公木兰的名字在中文中有寓意,表达了女性的坚毅和勇敢,而其英文名字"Mulan"与中文名字在音韵和意义上的差异,无法直接传达中文原著的文化内涵。
因此,翻译人员将其直接音译为"Mulan"以保留原著名字的韵味,但这对西方观众来说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文化解读误差。
其次,在《花木兰》中,贯穿始终的“孝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
在中国,孝道是一种传统的美德,对于整个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体主义被更为强调,家庭观念相对较弱。
因此,在翻译“孝道”这一概念时,翻译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将其传递给西方观众时,可能会采用其它相关概念,如“家庭价值观”等,以使西方观众更好地理解。
此外,字幕翻译中还涉及到幽默和文化隐喻的表达。
在《花木兰》中,幽默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常常依赖于特定文化的背景知识和语境。
在翻译幽默时,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保持作品的幽默效果。
例如,在电影中,当木兰的外公百年后展示自己时,他说:“我看到了明年的报纸,这个小男孩很棒。
”这句话在中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暗示着“外公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然而,在英文中,这样的幽默效果难以表现出来,因此翻译人员可能会采用同样具有幽默性质的替代表达方式,例如“外公可以透视未来”等。
此外,传达情感和价值观也是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中国文化强调社会和谐以及尊重长辈。
从Mulan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误读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本文就分 析美 国动画片 Mu l a n 中花木兰女性形象的有 意误读和美 国强势植入个体及女 性主义 的价值观来看美国的
文化 霸权 。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霸权
中 图 分类 号 : J 9 0 5
0引 言
个体主义 女权 主义
文 献标 识码 : A
只为父母尽孝道而 自己不愿 以英雄 的身份面世的女性形 象。
文 化 误读 就 是 人们 按 照 自身 的文化 传 统 、 思 维方 式和 自己 这 种 把 中 国传 统女 性 解 读 成 具 有 美 国“ 英 雄 主 义” 思 想 的美 国
所 熟 悉 的一 切 去 解 读 另 一种 文 化 。人 们 常 常 习 惯 于按 照 自身 女孩 体 现 了美 国试 图拯 救世 界成 为 “ 救世 主” 的 野 心 。 虽然
诗中的花木兰 温婉可人严格恪守妇道和忠孝之道,木兰 从军 驰骋沙场做男人做的事 , 这显然和中国传统等级观念不符。 影 只为替父分忧 。但美版 的花木兰完全颠覆 了原作 中的精神 ,
片 中木 兰 身 上 所 体 现 的 女 权 主 义 强调 女性 主 体 意 识 ,否 定 了 倒颇 像 是 部讲 述 一 个 玩 世 不 恭 、性 格 叛 逆 的 小 人物 发迹 史 的 我国传统 的性别秩序 , 这正是美 国女权主义的核心。 2结 语 电 影 。片 中还 加 入 原作 中本 没 有 的情 节 : 木兰投机取巧 , 为 了 应试把 “ 三 从 四德 ” 写在 手 臂上 。影 片 在 展 示 这 一 情 节 时 , 木 经 过 迪 士 尼 公 司解 读后 的花 木 兰 俨 然 已是 个 美 国现 代 女 兰 用 的 是 左手 写字 ,这 在 惯 于 用 右 手 写 字 的 中 国人 眼里 是不 孩 。 中 国传 统 思 想 的影 子 在 她 身 上 已经消 逝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能 理 解 的 。 即 便 是这 样 一个 行 为 不 羁 的女 孩 ,经 历 一 些世 事 美 式 的个 体 及 女权 主 义 的彰 显 。这 种 隐藏 于 东方 韵 昧 下 ,把 终 成 国 家 英 雄 。迪 士尼 的编 导 们 将 中 国的 花 木 兰 按 照 美 国 的 中国传统思想置换为美式价值观 的有意误读,是美 国推行的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_木兰_与乐府诗_木兰辞_之比较
青年文学家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木兰》与乐府诗《木兰辞》之比较冯延燕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3-0216-01《木兰辞》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的女英雄形象。
首先,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花木兰替父从军所表现出的忠孝两全是以男性身份去实现的,等于是承认了男权的主导地位。
虽然她英勇善战的才能可与男性相媲美,甚至胜过很多男性,但她还是不得不借助男性身份去体现自己的才干。
其次,她的替父从军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弟弟年龄尚小,而并非完全是她自己的自我意识的萌发,想去刻意证明自己确实和男性一样有才干,去实现男女平等。
最后,从军回来,她拒绝统治者的封赏而选择回归家庭,这说明她明白一个女性即使再优秀也很难在男权社会中真正立足的,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
在结构安排上,作品着重塑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形象,对其回家之后的具体生活,并未用太多笔墨,这就加强了花木兰这一形象的英雄性,使这一形象免于落入俗套而有所损害。
一方面,花木兰保家卫国,替父从军的美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努力争取自身的权利,追求男女平等。
另一方面,从男性角度来看,花木兰建功立业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男性身份来实现的,等于承认了男性的主导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花木兰这一形象才在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木兰》(Mulan)是美国迪斯尼1998年推出的动画影片,2005年,该公司又推出续集《木兰2》(Mulan 2)。
两部影片情节相对独立且又衔接自然,故事从第一部的木兰从军到第二部的以木兰和李翔的美满结合为结尾,对中国《木兰辞》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塑造了一个具有美国精神的中国木兰形象。
从故事情节来看,迪斯尼的《木兰》不再是中国传统故事,而是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内核的中国故事。
木兰被改变后的性格,体现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西方电影对中国的“文化误读”研究——以电影Mulan为例
西方电影对中国的“文化误读”研究——以电影Mulan为例西方电影对中国的“文化误读”研究——以电影《花木兰》为例导言:中国文化深厚而复杂,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然而,在西方电影中,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往往存在着误读和误解。
本文将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为例,探讨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一、《花木兰》中的人物角色建构存在误读《花木兰》是根据中国古代传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然而,在电影中出现的部分人物角色被西方影片处理成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与中国真实文化背景存在偏差。
例如,《花木兰》中的女性角色多是西方化的,她们展现出追求个人独立、坚强自主的特点,与中国传统女性崇尚顺从、贞洁的形象相去甚远。
这种人物角色的误设不仅扭曲了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也导致了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二、《花木兰》中的情节叙述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存在着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和错误呈现。
电影中描绘的军装、建筑以及战斗场景多与中国的古代文化背景不符。
中国的军装、传统建筑和军旗等与电影中呈现的西方化元素结合,给观众产生了混淆的视觉效果。
这种混淆不仅令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存在障碍,也错过了展示中国独特魅力的机会。
三、《花木兰》中的文化符号的误用与误解电影中使用的一些中国文化符号,往往被西方电影用于附庸风雅的秀丽景象,追求观影感官的享受,而失去了这些符号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被电影修改成了华丽的绘画风格,忽视了水墨画所追求的简洁、含蓄与意境表达。
这种对文化符号的误用和误解,使得中国文化在西方电影中的表达更符合西方审美观,而不是真实的中国文化。
四、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背后的原因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并非无中生有,它背后通常有多种原因。
首先,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了解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文化差异和信息的有限性,在处理中国文化时往往存在偏见和误解。
其次,商业利益的推动也是造成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误读的原因之一。
从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看文化误读及积极意义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in high speed,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main route fo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e important mean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both the Disney animation Mulan and the Chinese domestic movie Hua Mulan originate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ballad Ode of Mulan. Thus, studi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Mulan and Hua Mulan are comparable in this sense.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feminism and communication, but not from cultural valu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dep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values.Based on qualitative stud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Mulan and Chinese Hua Mulan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cal appearance, personality traits, moral norms and love concepts. In the Disney animation, Mulan is shaped as a vivacious, bold and self-centered western-style girl. However, the domestic film Hua Mulan brings a reserved, filial, loyal and conventional oriental woman to Chinese viewer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ot of the image differences, the paper adopts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thics. First, in term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Disney Mulan takes self-realization as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interprets the individualistic heroism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 Chinese Hua Mulan has become the perfect incarnation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econd, concern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e Disney Mulan has shown the courage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 and challenge all difficulties, while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icks to conventions and is always seeking for the harmony of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ird, in terms of social status, the Disney Mulan’s journey to glory isfilled with the spiri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rictly abides by the feudal order and has fulfilled her duties to her father and the country. Finally, in terms of gender roles, the Disney Mulan presents the typical American male traits such as assertiveness and aggressiveness,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rictly complies with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After return as a girl again, Hua Mulan continues to live a simple and conventional life taking care of the household.Undoubtedly, it was Disney animation that made Mulan well known by the world. The domestic movie has deepen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ends. Valuable experience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tremendous success through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Under the trend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develop multicultural values to promote our national cultural brand to the world.Key words:Reader response theory; Idioms’ translation; Images ’Transformation摘要在当今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媒介已成为各国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影视作品则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从电影《木兰》中“龙”的形象及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25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从电影《木兰》中“龙”的形象及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安徽外国语学院/赵锐【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在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可见一斑。
英文翻译“龙”为“dragon”,其形象及象征意义皆与中国龙不符。
本文借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来探讨中西方文化中龙的翻译及差异。
【关键词】龙 dragon 翻译 文化差异迪斯尼电影《木兰》脱胎于中国乐府民歌《木兰辞》,通过美国成熟的剧本改编及技术加工,是一部成长于海外市场的中国外壳、西方内核的电影。
《木兰辞》原文仅三百多字,电影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效果,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情节,如对木兰形象的重塑、人物内心的剖析、配角的形象与设定等。
这些新增内容中,最直观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就是片中出现的龙的形象。
一、《木兰》中的龙《木兰》中龙以两种形象出现:第一种是木须龙(Mushu),长相与中国文化中的龙相似,但身量矮小,形容猥琐,通身红色,在祠堂负责打杂,后来为木兰的跟班。
无论从形象还是角色设定上,木须龙都是剧中的搞笑担当,与国人认知中的龙的形象完全相反。
如,木兰对木须龙的第一印象是“a little lizard”(小蜥蜴),突出了木须龙的小身板;木兰的先祖们要找一位家族守护神去帮助木兰赢得家族声誉时,木须龙毛遂自荐,但先祖们说:“We will be sending a real dragon to retrieve Mulan.”(我们要派一条真正的龙去帮助木兰),说明先祖们也不认可木须龙的能力;木须龙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时,妄图喷出一个火球,但因先天能力不足,只能吐出一个花生大小的火星,而且转瞬既灭,没有任何的威力可言等情节,更加证明了木须龙在剧中的能力倒数,地位低下。
而先祖们口中的“real dragon”便是电影中的第二种龙,石像神龙(the great stone dragon)。
它是木兰家族的守护者,天神一般的存在。
论迪士尼动画MuLan里中国元素的文学意蕴
论迪士尼动画MuLan里中国元素的文学意蕴作者:梁江华武玥来源:《今传媒》2021年第11期摘要:迪士尼出品的动漫MuLan对南北朝时期的叙事长诗《木兰辞》进行了美国式的改造,木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都进行了新的阐述。
影片中呈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加入了美式思维的改编,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动画中的中国元素所隐藏的文学意蕴及其叙事意义。
关键词:木兰;中国元素;文学意蕴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92-04目前对于迪士尼动画MuLa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外文化差异、木兰人物形象、对中国元素的误读、动画取得高票房的原因等方面,但对动画中中国元素的文化意蕴,如系统分析中国元素中某些意象的文化含义及其叙事意义等视角的探究较少,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动画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文以“中国元素”作为切入点,进而探讨蕴含其中的文化意蕴与叙事意义。
一、动画中的中国元素木兰的故事随着叙事长诗《木兰辞》的出现被广泛传播,木兰对国家的忠、对父亲的孝更是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
迪士尼选取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正是基于木兰是当之无愧的女性力量的典型代表。
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迪士尼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被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风俗习惯”的元素,我们称其为中国元素。
该动画中的中国元素可以从符号、观念、文化等三个层面进行分类。
符号层面,影片中出现了中国的特有建筑:长城、烽火台、宫殿以及深受外国人喜爱的瓷器、红灯笼等中国元素,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发展。
长城在中国古代是用来抵御少数民族侵略的防御工事,能够延缓敌军的侵略,而烽火台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侦查,在敌人入侵時,可点燃稻草等易燃物,利用散发出的烟火通报敌情,以让下一个岗哨提前做好御敌准备。
此外,烽火台最重要的作用则是传递军情,是长城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浅析迪士尼真人电影Mulan英文台词体现的文化挪用
2462021年11期总第555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迪士尼公司将动画片花木兰改编成为真人电影Mulan 。
本片从策划、选角、宣传到上映都备受国内外的关注。
但电影也暴露出不少西方视角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显现出文化挪用的端倪。
本文选取电影的部分英文台词,分析文化挪用在片中的具体体现,向中国文化的热爱者和创作者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迪士尼;花木兰;文化挪用【作者简介】曹莹雪,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常见形式。
迪士尼公司打造的公主电影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观众的青睐。
2020年,迪士尼将动画片《花木兰》改编成为真人电影Mulan ,这也是迪士尼推出的第一位中国公主,但同时影片也饱受争议。
在花木兰的家乡中国,影片却遭到冷遇,与上映前的热烈反响对比鲜明。
迪士尼惯用的商业叙事模式似乎遭遇了审美疲劳。
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故事讲述者站在西方文化的视角,对于中国文化错误的解读和挪用。
一、文化挪用的简介James O·Youny将文化挪用定义为“一种文化的成员(称为外来者)将另一种文化的成员(称为当地人)产生的文化作品占有或者使用的行为”。
其中,挪用可大体分为实体挪用(object appropriation)和非实体的挪用。
实体挪用主要指艺术品的所有权从原生文化成员转移到其他文化成员的手中。
本文探讨的将“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再现,属于非实体挪用。
非实体挪用又可以分为内容挪用(content appropriation)和题材挪用(subject appropriation)。
其中,题材挪用较为特殊,它并未真正拿走其他文化,而是由一种文化的成员以另一种文化“发声”,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其他文化成员的生活经历。
将非实体的文化成果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对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艺术家的作品观点再利用,则被称为内容挪用。
风格挪用(style appropriation)和母题挪用(motif appropriation)都是内容挪用的子类型。
从《木兰辞》到迪士尼电影《Mulan》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从《木兰辞》到迪士尼电影《Mulan》陈思佳 湖南师范大学摘 要:迪士尼电影《Mulan》取材于中国乐府民歌《木兰辞》,采用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题材,但迪士尼的创作者们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误读,使得影片中的“Mulan”徒为一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灵魂。
关键词:《木兰辞》;中国文化;美国灵魂[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65-01迪士尼电影《Mulan》取材于中国乐府民歌《木兰辞》,故事情节大体相同。
《Mulan》保留了《木兰辞》中木兰沙场征伐,建功立业,荣归故里的故事主线,塑造了相似的木兰形象。
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木兰却都以替父出征的巾帼形象出现。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这是《木兰辞》中的木兰,一个遵从孝道的巾帼女子,源自忠孝,出于无奈,代父从军。
反观迪士尼电影中的木兰,相亲失败之后,偷走了父亲的圣旨和盔甲,女扮男装,离家出走,机缘巧合之下,征战沙场,虽笑话频出,索幸爱情事业双丰收。
在女扮男装从军行的故事背景之下,经历相似的木兰形象是《Mulan》对《木兰辞》的继承。
《Mulan》与《木兰辞》虽有文化的继承,文化改写却占了大部分。
首先,是对故事情节的改写。
《Mulan》脱离了《木兰辞》设计的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将故事放在一个架空的虚构的环境中进行叙述,既有唐朝的开明开放,又杂糅着不同民族之间的战火纷飞。
在《木兰辞》中,对于木兰从军的历程只是寥寥数语以概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却倾注大量笔墨于木兰荣归故里的场面描写,对木兰回乡的描写占据了全诗的主要篇幅。
而《Mulan》则不同,电影着重朝廷征兵,父亲跛脚,木兰断发等镜头,补充了细节。
对于沙场,也有细致描绘,如,危难时刻射箭引发雪崩,带领战友们男扮女装营救皇帝等。
迪斯尼电影《花木兰》的文化误读研究
声屏世界2021/8“所谓文化误读,指的是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人们对于异族的一些文化现象所做出的与该民族截然不同的特殊解读”,[1]文化误读是伴着跨文化传播而存在的。
随着全球化趋势加深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影视媒介逐渐成为各国文化交流和竞争的重要形式,因此,其中的误读现象也较为普遍。
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取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由众多华人演员参与演绎,虽大量运用中国元素但从深层文化角度看还存在许多误读现象,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花木兰》文化误读的呈现形象塑造的夸张变异。
首先,在电影中国版的海报上,画面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设计风格,从当下的审美角度看过于陈旧,土气十足。
其次,在影片中木兰被安排去相亲时腮红浓艳、额头涂黄、眉毛粗黑,夸张了“对镜贴花黄”的妆容,接着出现的媒人脸上的胭脂涂得也十分浓。
而这种外在形象上的丑化在国外影片中也曾出现过,比如美国电影《上气》中满大人的反派扮相、《末代皇帝》中慈禧太后的形象等。
另外,片中木兰在从军前就活泼自由、无拘无束,在媒人面前的举动带有喜剧色彩,并不符合我国温婉的传统女性形象,而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可知,从军前的她应是一个勤劳淳朴、沉默孝顺、端庄善良的少女,这些内在形象也都被迪斯尼进行了主观变异。
中国元素的错误运用。
片中开始的镜头出现了水稻田地和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确实是中国建筑的文化符号之一,但《木兰辞》流行于北朝,水稻田地和客家土楼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木兰故事中人物应是北朝晚期的装扮,但在电影中,木兰相亲时的总体妆容服饰都类似于唐朝女子,皇帝等人的造型装扮也与北朝差别很大,是将历史元素错误地杂糅在一起形成的;还有灯笼、太极、凤凰等,都是刻意凸显出的中国元素,呈现出固定化、简单化的刻板印象。
文化价值的肆意改编。
一、“忠”“孝”意义的曲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即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孝”,即子女对父母的顺从敬仰。
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变异”
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变异”作者:袁旭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5期摘要:2017年底,迪士尼官方宣布全球海选结束,正式确定刘亦菲出演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中花木兰一角。
从1998年的美版《MuLan》,到2009年的国产赵薇版《花木兰》,两版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忠孝、女子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及强烈的家族意识,其中两版又在从军缘由、个人追求和伦理观念上存在很大不同。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对于相同文化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这种“文化的变异”。
而在国际化交流愈演愈烈的今天,影视作品更加扩大了这种“变异”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花木兰》;《MuLan》;传统文化;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1998年6月美版《MuLan》上映,这是由迪士尼改编中国题材的卡通片。
随后国产赵薇版《花木兰》于2009年上映,相同题材的两部影片的上映给了我们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十分有利的研究条件及方向,通过此次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希望能够给予我国电影工作者相关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国产《花木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国产《花木兰》中体现出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现总结如下:(一)忠与孝千年以前,孔子就提出了“忠”、“孝”的理念。
忠是立国之本,即受忠于君国;孝是立家之本,即孝顺于父母。
古往今来,“忠孝”二字,支撑着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下至家庭上至国家,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木兰诗》中这样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边疆的苦寒与作战的艰辛,无不表现出木兰的忠、勇,保家卫国,为国家而战,就算是牺牲也要死在战场上。
而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就是“孝”,在《木兰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花木兰》中在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夜,木兰的父亲这样对木兰说:“你发现天上多了一颗星星,那就是我找你娘去了。
传播视角下电影《花木兰》之中美文化价值差异
收稿日期:2021-04-21作者简介:宛君(1996-),女,安徽芜湖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9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影像传播。
袁智忠(1961-),男,重庆梁平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影视伦理、影视批评、影视传播。
2021年第4期第39卷(总第213期)NO.4,2021Vol.39General No.21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摘要:花木兰作为中华传统典故中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对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民歌《木兰辞》。
影像传播作为综合了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的主流传播形式,对于文化建构、传承和弘扬的作用不言而喻。
由美国华特·迪士尼电影公司出品的真人版《花木兰》在中国内地上映,这一糅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技术的“大IP ”电影,从形象情节的还原创新到故事内核的展现都传达出西方视角下对中国文化的曲解:《花木兰》在人物设置上呈现出对传统形象的颠覆、情节设置上存在叙事重点的偏离、主旨设置上传达出对东方文化的误读。
电影《花木兰》美式改编的实质只是西方的一种文化扩张行为。
关键词:传播学;《花木兰》;中美文化;人物设置;情节设置;主旨设置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21)04-0102-07传播视角下电影《花木兰花木兰》》之中美文化价值差异宛君,袁智忠(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花木兰与唐代樊梨花、北宋穆桂英和南宋梁红玉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她忠孝节义、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
被纳入中学课本的《木兰辞》叙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深入代代国人的记忆之中。
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兴盛,对“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的改编也从未停止,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代的民国时期。
1928年导演候曜首次将木兰故事搬上了荧屏,无声电影《木兰从军》作品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提升了木兰的巾帼形象。
论电影MuLan 与《木兰诗》的文化鸿沟
2021第14期《木兰诗》今见于宋郭茂倩《乐府古题》卷二十五,录有两首,主题叙事基本一致,以第一首最为知名,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流传甚广。
诗前有序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
[1]《古今乐录》为陈释智匠所撰,从郭茂倩将其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且诗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等地名、称谓来看,学者认为大致出自南北朝北魏后期。
[2]对于这位女扮男装的女英雄替父从军,载誉归来的中国故事,迪士尼表现出一直的偏好,1998年改编为动画片将之搬上银幕,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木兰”,2004年又拍摄了续集。
2018年再次开机重拍真人版电影,延续动画版木兰的主旨,于2020年9月全球上映。
新版电影MuLan 拼凑了众多中国元素,然而将“Mulan”植根于模糊文化时空的中国故事,必然与“缘事而发”的北朝乐府《木兰诗》有着明显差异。
“替父从军”的木兰并非是具备女性主义的觉醒者,也非有着“忠勇真孝”的“气”的传承人。
电影呈现从“鸡到凤凰”象征意味的飞越、“鸱与凤凰”的对比,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中意象和典故的误读。
在乐府语境下的木兰,哪怕有着北方少数民族的背景,本质上依然是儒家诗教下有着家国情怀“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女性的标签只是北方尚武精神的体现。
迪士尼的曲解和现代阐释,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大众视角下的选择性解读,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鸿沟。
因此,通过还原文本并置于中国文学的传统语境下对比电影的主题、视角,可以看出两者在文化上的区别。
正视这种差异并知晓根源,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树立文化自信,也能更好的让世界了解和讲述中国故事。
一、女性主义和忠孝两全毋庸置疑,在《木兰诗》和电影MuLan 中,最大亮点都是一位年轻女性在战争中出现并由此带来的意义。
“若是用男性角色表现木兰的战绩和功劳,在效果上会略显平凡,正因为女性角色独特方才凸显木兰行为的突破性”[3]。
迪斯尼电影《Mulan I》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迪斯尼电影《Mulan I》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陈莉莉
【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8)6
【摘要】对比电影<Mulan I>和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主题、形象、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观、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了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发展境遇进行反思.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陈莉莉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2
【相关文献】
1.从“伪娘”现象来看“伪译”的存在价值--以迪斯尼电影Mulan的字幕翻译为例 [J], 杨春花
2.迪斯尼《木兰》(Mulan)对中国叙事的消解 [J], 刘慧敏
3.从迪斯尼动画电影的叙事变化看传播效果——以《木兰诗》和动画电影《MULAN》为例 [J], 谢稚;孙茜
4.迪斯尼电影《花木兰》的文化误读研究 [J], 王馨慧
5.从《木兰辞》到真人电影《Mulan》: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误读 [J], 王惠;张万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木兰》看迪斯尼对异国文化的误读
作者: 程瑜瑜[1]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511363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50-5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木兰辞》;木兰;迪斯尼卡通电影;东西文化;误读
摘要:迪斯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编各国原生态故事为卡通电影,重构异国作品的文学内蕴、故事节奏和戏剧冲突,是对异国文学与文化的接受和再创造。
《木兰辞》从诗作改编为卡通影片《木兰》,融入西方文化精神,糅合女性的独特视域与生命体验,使木兰成为美国精神和女性主义的代言人,是迪斯尼接受异国文化有代表性的作品。
影片对中国文化特征的拼凑、文化语境的重新定位,映射了迪斯尼改编过程中对异国文化的过滤、想象与误读。
迪士尼系列电影《花木兰》的话语共谋与文化误读
迪士尼系列电影《花木兰》的话语共谋与文化误读
傅守祥;袁丹
【期刊名称】《教育传媒研究》
【年(卷),期】2021()4
【摘要】本文围绕迪士尼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1》、2004年动画版《花木兰2》、2020年真人版《花木兰》展开比较分析,指出在处理跨文化素材时,特别是面对异国文化传统,迪士尼的改编暴露出一种滑坡式的话语共谋——从积极、善意的包容性解读到排他性误读。
真人版《花木兰》在银幕表述与文化诉求之间的多重错位,再次说明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存在多层面的障碍,而创造性的善意正读才是增进了解、化解文化隔阂、减少文化误解的正途。
【总页数】6页(P79-84)
【作者】傅守祥;袁丹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解读中美“文化交融”电影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和《金陵十三钗》为例
2.电影返销:全球文化工业与中国电影"走出去"——由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引发的思考
3.跨文化电影创作中的二度编码与文化霸权——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为例
4.从动画电影《花木兰》到真人版电影
《Mulan》--迪士尼改编电影对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构筑与拆解5.迪士尼嵌入电影的殖民主义和文化真实性解读--以电影《花木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行为被 封建 礼 教所 禁 锢 , 影 片 中 的木 兰却 是 大 胆 自 而
由 、 爱 敢 恨 的 自 由形 象 , 主 动 去 接 触 、 助 自己 的 心 上 敢 她 帮 人 , 终 找 到 如 意 郎 君 , 和 中 国 传 统 女 性 形 象 发 生 了 最 这
一
二 、Mua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误读 ( l I对 ( n 1 对 木 兰 形 象 的 误 读 . 《 兰 辞 》 我 们 树 立 了一 个 具 有 “ 劳 ” “ 事 ” “ 木 给 勤 、懂 、孝
直 充 当 着 木 兰 “ 护 神 ” 角 色 。 行 军 中 木 兰 想 要 放 弃 守 的
顺 ” “ 德 ” 优 秀 品 质 的 传 统 妇 女 , 电 影 中 的 花 木 兰 和 贤 等 而 却 被 塑 造 成 一 个 实 现 自我 、 抗 社 会 的 个 人 英 雄 主 义 的代 反
表 。相 亲 失 败 的 木 兰 欲 证 明 自己是 一 有 用 之 人 , 望 实 现 希 个 人 价 值 , 而 完 全 篡 改 了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木 兰 “ 孝 ” 从 忠 的文 化 内涵 。在 中 国古 代 封 建 社 会 , 国传 统 妇 女 的 思 想 中
第 8卷
第 6期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0F HU AI EIP B ROFE S ONAL S I AND TECH NI CAL COLLE GE
Vo. 1 8 No. 6
D e .2 09 c 0
20 0 9年 1 2月
3 对 史 实 的误 读 .
“ 里 赴 戎 机 , 山 度 若 飞 。朔 气 传 金 柝 , 光 照 铁 衣 。 万 关 寒 将 军 百 战死 , 士 十 年 归 ” 短 短 几 句 见 证 了木 兰 战 场 杀 敌 壮 , 时 “ 巾帼 不 让 须 眉 ” 的英 勇 和 胆识 。在 电 影 中 ,神 龙 ” 须 “ 木
关键 词 : 木 兰 ;中国 传 统 文 化 ; 读 ; 思 花 误 反
中 图 分 类 号 :9 2 J0
文献标识码 : —2 5 2 0 ) 60 5 —2
一
、
引 言
木 兰个 人 价 值 的 自我 实 现 过 程 , 将 爱 情 故 事 穿 插 其 中 , 并
给 木 兰 的 自我 价 值 实 现 镀 上 了 罗 曼 蒂 克 的 色 彩 , 片 以爱 影 情 喜 剧 而 告 终 , 明 显 有 别 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花 木 兰 的 主 这 题 , 得 其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所 代 表 的深 刻 文 化 内 涵 大 打 使
折扣 。 电影 《 l 》 Mua I 中增 加 了 “ 须 ” 样 一 个 “ ” 角 色 。 n 木 这 龙 的
时 ,神 龙 ” 旁 边 鼓 励 她 , 了木 兰 改 写 军 书 , 助 木 兰 大 “ 在 为 力
战 单 于 。影 片 在 成 功 塑 造 了 “ 须 ” 一 虚 构 形 象 的 同 时 木 这 易 使 观 众 误 认 为 “ 兰 的 成 功 得 益 于 上 帝 在 帮 助 ” 使 得 传 木 , 统 木 兰 的 巾 帼 英 雄 形 象 大 打 折 扣 , 一 定 程 度 上 曲 解 了 在
迪斯尼 电影( lnI对 中 国传统文化 的误读 ( a 》 Mu
陈 莉 莉
( 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江 金华 浙 浙 310) 2 0 4
摘 要 : 比 电影 《 lnI和 中 国 古代 民歌 《 兰辞 》 主题 、 象 、 化 等 方 面 , 以 看 出二 者 在 价 值 观 、 对 Mua 》 木 的 形 文 可 商业 文化 等 方 面 存在 许 多 差 异 , 致 了美 国 对 中国传 统 文 化 的误 读 , 导 必须 对 中 西 方 文化 发 展 境遇 进 行 反 思 。
背离 。 2 对 主题 的误 读 .
迪 斯 尼 电 影《 lnI改 编 自 中 国 南 北 朝 时 期 脍 炙 人 Mua 》 口的 乐 府 民 歌 《 兰 辞 》 引用 了“ 兰 代 父 从 军 ” 木 , 木 的典 故 , 融 合 了 中西 方 的 思 想 文 化 , 以其 生 动 有 趣 、 谐 幽 默 , 人 人 诙 引 胜等特点 , 在美 国受 到 热 烈 欢 迎 和极 高 的 票 房 收 入 。 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输 出 的 角 度 来 看 , 影 片 是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该 继 承 和 发 扬 , 该 影 片在 不 同 层 面 上 反 映 了美 国文 化 工 作 但 者 对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误 读 , 此 所 引 发 的 关 于 中 国 传 统 文 由 化 输 出存 在 的 种 种 问 题 值 得 我 们 反 思 。 本 文 就 影 片 本 身 所 表 现 的 各 种 基 于 两 国文 化 差 异 上 而 引 起 的 误 读 进 行 分 析 , 出产 生 误 读 的 原 因 , 后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发 展 境 找 最 遇与存在问题 进行 反思 , 弘扬 中 国传统 文化 , 持 鲜 明 就 保
的文化特色提出建议 。
龙 作 为 中华 民 族 的 象 征 , 着 兴 云 降 雨 、 福 人 类 的 深 刻 有 造 内涵和作 用 , 电影 中龙却被 换成 “ 蜴” 而 蜥 的形 象 , 显 然 这 违背 了 中国传 统 文 化 中龙 的文 化 意 向。影 片在 刻 画 “ 木 须 ” 一 形 象 的 同时 对 中 国 文 化 中 的 “ ” 形 象 进 行 了篡 这 龙 的 改 , 们 也 不 得 不 担 忧 其 他 民族 对 “ ” 化 的误 解 。 我 龙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