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汇总
福建省高考语文2017年试卷附答案(word版)
福建省高考语文2017年试卷附答案(word版)没有秋霜的锤打,没有秋风的锻铸,秋天的枫叶怎会周身红彻?愿你像这火红的枫叶,在生活的风霜中染成鲜红的颜色!高考进行时,高考网为您提供的福建省高考语文2017年试卷附答案(word版),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点击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厦门市2017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味与妙悟是研究诗歌艺术的特殊要求。
中国古典诗歌多为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
那言外的韵味,尤其需要细细咀嚼。
所以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二字,并用以说诗。
诗歌艺术是极其精微的,得失往往只在一字之差。
而要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微,又决非易事,就连诗人自己也常为此感到困惑。
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曰:“余尝问诗于圣俞。
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
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
” 我们研究古人的诗歌艺术,如果拘于字句的表层意义,而不能品尝出声吻之间字句之外更多的滋味,就无法深入。
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诵涵泳的重要,在吟诵涵泳之际可以深深品味到诗的意蕴情趣,得诗人之用心。
诗歌的品味,既不能穿凿附会,也不能停留在字句上。
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
品味到风格,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
妙悟二字出自《涅槃无名论》,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把妙悟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
妙悟并不是甚么神秘的东西,我们不妨也借用一下,并赋予它以特定的涵义。
我们可以说妙悟是对诗歌的一种超常的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
诗歌创作需要妙悟,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诗歌艺术研究也需要妙悟。
这和诗的特点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和不同的接受方式。
我们有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集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小说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回忆录来读。
2017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2017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3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2分)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1)(1分)(2)(1分)(3)(1分)(4)(1分)(5)(1分)(6)(1分)(7)(1分)(8)(1分)(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2分)(10)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2分)(二)语言运用(8分)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8分)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甲】(A.寂静 B.清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áo()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即使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乙】(A.贪慕 B.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zhuó()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
——张晓风《行道树》(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4分)①苦áo()②污zhuó()③繁弦.(A.xián B.xuán)急管④冉.冉升起(A.lǎn B.rǎn)(2)语段【甲】【乙】两处中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是()和()。
(2分)(3)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5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厦门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厦门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原文中说“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有两层意思,一是各种部件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是对个体的要求;二是各种部件构成的整体要协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是对整体的要求。
D项的转述遗漏了其中的一种意思,不符合原文。
)2.A(原文第三段说“建筑艺术的造型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理想……建筑艺术对人的精神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不可低估”只是强调其重要性,不是强调其唯一性。
A项后半部分的分析,把中国佛教对人的精神影响的方式唯一化了,不符合原文。
)3.C(原文第五段阐述了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民族特点之间的关系,建筑艺术的造型体现民族审美理想,民族审美理想反过来影响建筑艺术的造型。
C项将这种关系推断为一种条件关系,不符合原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A(B项内心的“不安”错;C项“更要与人分享的道理”错;D项“年长者”不是民间老手艺人。
)5.(1)不同之处:①启磨工具(传统/现代);②叫卖声(方言的唱/普通话的讲);③启磨效果(闪着宝贵的银白/没有银光)。
(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用意:①通过两者的比较,突出表现了老手艺人对纯粹民间手艺的尊重和传承。
②通过对两个磨刀者传统与现代的比较,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对第①点得1分,答对第②点得2分,共3分。
意思答对即可)6.①取材集中,文中选材都是与刃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行文紧凑。
②领起下文,文章以这句话展开下文对匠铺、磨刀者、挑选刃具的叙写,自然流畅。
③深化主题,文章写生活日常中刃具的同时也再现了过去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和民间手艺,有助于文章主题的发掘与表现。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答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A(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
2017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
2017年厦门市普通高中年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
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
”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4)管弦呕哑,。
(杜牧《阿房宫赋》)(5),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
称疾不就。
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2017厦门质检语文试卷
2017质检(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局部,共23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那么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2分〕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出门东向看,。
〔《汉乐府·十五参军行》〕〔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淮》〕〔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天接云涛连晓雾,。
〔清照《渔家傲》〕〔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7〕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渊明《桃花源记》〕〔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10〕陆游《游村》中“,〞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二〕语言运用〔8分〕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8分〕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甲】〔A.寂静 B.清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áo〔〕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即使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污zhuó〔〕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
——晓风《行道树》〔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4分〕①苦áo〔〕②污zhuó〔〕③繁弦.〔A.xiánB.xuán〕急管④冉.冉升起〔A.lǎnB.rǎn〕〔2〕语段【甲】【乙】两处中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是〔〕和〔〕。
〔2分〕〔3〕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5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厦门市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 A (B项应该是发展共享经济需要削弱产品使用的竞争性”。
C项,文本的意思是共享平台出现之前,人们只能选择彼此信任度高的亲戚朋友范围内共享,共享评价机制出现,人们了解他人的信任程度更便捷,选择可信任的交易对象增多,共享范围就扩大了。
选项归因于“信用评价机制匮乏,人际信任程度不高”歪曲了愿意。
D 项“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太高”错,应该是收费成本太高,难以阻止盗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 C (文中举电影的例子虽也表明了其难以排他的特性,但主要目的是论证技术进步可以让原本难以排他的产品变得可以排他,进而有利于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3.D(D 项原文说的是降低排他成本可以就可以收取费用,就意味着有赢利的可能,从而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共享经济,但并不是收取更贵的费用。
企业收费成本变低,可能收费比原来便宜,但共享范围扩大,总收益更高。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4.B (对“叔叔”的表现均是侧面的。
)5.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
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 5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6 •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
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
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7. B (公会家族、网红经纪向直播平台输出主播而非内容)8.AC(B 项,解决直播内容低俗的问题主要靠监管,而不是靠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D 项,当前我国进入了”错,材料四表明是即将到来”,广泛运用”也错;E项,表明传统媒体正逐渐衰落”无中生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2017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厦门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在本质上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它首先满足人的实用需要。
由于大部分建筑不能脱离实用功能,其审美价值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还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如一般住宅、厂房、办公楼等。
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在一些纪念性建筑(纪念堂、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之中。
这些建筑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纪念、信仰、审美、娱乐等),因而在建造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其实用价值,而是其精神性价值,包括审美价值。
建筑的美主要在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的造型都是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理想的。
12世纪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具有超人的尺度,尖塔的房顶耸入云端,门窗多为尖拱形,表现着向上飞升,超脱尘世,符合教会以宗教观念影响群众的要求。
中国的寺庙建筑凝重阴森,窗户小少,光线暗淡,也显示了佛的神秘与庄严。
可见,建筑艺术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响。
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受到特定时代生产力的制约,也受到该时代审美理想和兴趣的制约,象征着时代的特点。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5月)质检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5月)质检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Ⅱ卷9 至10 页,共150 分。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 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为什么宋朝总打败仗,军费开支却多得惊人?宋朝的军费多,是因为实行幕兵制。
宋朝的幕兵制有两点特别突出,那就是军人的职业性和终身制。
所谓职业性,是指军人以当兵为谋生手段,靠当兵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
所谓终身制,是指军人自入伍后,直到死,都是军人。
由于军人的职业化,造成国家不但要养活军人本身,还要养活军人的家属。
为了改变军人终身制的不合理,官方一度想淘汰年老体弱的军人,后来发现行不通。
因为军人脱离农业时间长了以后,很难再让他重新务农;且淘汰老弱者,还会让正在服役者产生心理波动,加深军人对朝廷的不满。
官方也曾让戍边军人屯垦,以求既减少官方供给,又可以改善军兵的生活状况。
但同样因为军人不愿务农,遭到抵制,收效不佳。
在募兵制下,不可避免地要实行定期晋级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军队中有官者人数的增加,甚至出现某些部队官多兵少的现象。
募兵制下,军人当兵是为了谋生,他们缺乏保家卫国的信念,而军人普遍贫困,使他们产生拼命打仗究竟值不值得的疑问,导致战斗力下降。
对此,官方只好用增加人数的方法弥补战斗力不足的缺欠。
而在军费不变的情况下,军队人数增加又造成军人待遇更差,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宋朝军费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人数多。
因为军人除了参与军事活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直接参与军事活动的,这是由宋朝军队多方面的社会职能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在本质上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它首先满足人的实用需要。
由于大部分建筑不能脱离实用功能,其审美价值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还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如一般住宅、厂房、办公楼等。
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在一些纪念性建筑(纪念堂、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之中。
这些建筑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纪念、信仰、审美、娱乐等),因而在建造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其实用价值,而是其精神性价值,包括审美价值。
建筑的美主要在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的造型都是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理想的。
12世纪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具有超人的尺度,尖塔的房顶耸入云端,门窗多为尖拱形,表现着向上飞升,超脱尘世,符合教会以宗教观念影响群众的要求。
中国的寺庙建筑凝重阴森,窗户小少,光线暗淡,也显示了佛的神秘与庄严。
可见,建筑艺术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响。
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受到特定时代生产力的制约,也受到该时代审美理想和兴趣的制约,象征着时代的特点。
罗马式建筑在公元5世纪至14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反映着当时生产力尚不发达、封建庄园林立却互不往来的时代风尚。
北京历史上的一种典型建筑——四合院,封闭的空间,正侧房秩序井然,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封闭性、上下尊卑的秩序与安静缓慢的生活节奏等时代特点。
建筑艺术的造型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的审美理想。
如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为温柔敦厚、中和之美,在建筑上侧重于群体组合,意境含蓄,装饰注重整体效果。
在园林建筑上更是强调诗情画意,建筑与山水、花木组成综合的艺术体系,小巧、典雅的苏州园林和宏大、高贵的颐和园就是如此。
而西方人则更关注外部世界,其建筑明窗巨柱,希腊式的开放,纹饰纵横,表面外在。
如凡尔赛宫中花园,笔直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了次级轴线,与横轴线相交,构成花园骨架。
花园中出现一个个方格,形成巨大、清晰的几何网络,表现出欧洲人的审美理想与外在、暴露的文化精神。
建筑诚然能体现一定时代、民族的精神内容,但它只能表达一定的气氛、情绪,有极大的抽象性、朦胧性和象征性,不能强求它表现某种明确的观念或具体形象,否则总要失败。
————(摘编自王旭晓《美学原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部分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满足了人的实用需要,制约了审美价值,所以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
B.体现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宫殿、园林、神庙等,建造时首先考虑它的精神性价值,这是由它的建筑目的决定的。
C.建筑之美主要以造型为载体,其设计的原则要高度符合造型艺术的规范和要求,符合形式美的各种规律。
D.如果建筑的各个部件都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它就富有内在的节奏与神韵,往往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筑艺术的造型与一定的精神内容相联系,它会对人产生精神影响,中国的佛教就是通过寺庙的空间形式来影响人的精神。
B.四合院作为北京历史上的典型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封闭自足、等级秩序和慢生活等时代特点的影响。
C.建筑艺术的造型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公元5至14世纪欧洲各国的时代风尚,就在当时流行的罗马式建筑中有所体现。
D.凡尔赛宫中花园在造型上呈现出对称的几何网络式格局,与东方园林不同,这与东西方民族的审美习惯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古民居在建造之初首先考虑的是实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精神性价值不断凸显,也逐渐体现出建筑艺术。
B.若想理解12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造型的内涵,需要了解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心理习惯,也要了解西方宗教相关知识。
C.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造型上的这种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
D.一些仿古建筑要明确表达某种观念,又不能把人带入一定的气氛和情绪中,虽然形似,却不具有艺术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刃李新立突然想起“刃”,我被自己的这一闪念吓了一跳。
金属的刃,是技术高超的匠人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的,大凡削铁如泥的利刃,要有柔而坚的优良材质。
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刃似乎都沾了过多的血腥。
因此,我尽量避开血腥和与血腥相关的词语,只说生活的日常。
那年我十七岁,第一次进城。
从东关车站出来,避开纷杂的喧闹,朝西缓缓而行。
街道狭窄漫长,两侧的土台子上,摆满了高低不一的民房,这些房舍,檐子高挑,花格状的窗户裱糊了白纸,双扇大门钉了铜扣,笨拙得让人喜爱,而木质的材料上,全部涂了深红色的颜料,显得沉稳大气。
想必它们一定是民国的建筑风格吧。
临街的个别房子前,扬着商家的幌子,有酒有茶,有布有面,斗大的隶书是绣上去的,经年不会掉色。
先是听见“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极具节奏。
泥炉的火焰正好,一块铁在里面燃烧,支在一旁的砧台上,老师傅用钳子夹着一块已经打扁了的铁料,挥着小锤。
小锤打下去,抬起,年轻的徒弟抡起大锤砸了下去。
砧板上的铁,红星四溅,随后由红变黑,师傅又将它丢进泥炉。
如此反复,一把刀有了形状。
水槽里的水泛着浊红,带着高温的铁放了进去,雾气升腾而起,上面坐了神仙似的。
刀口处一抹白,与众不同,名叫铁白,那是一把利器的刃。
可惜的是,这个美妙的去处很快消失了,先是街道拓宽,土台子和那些建筑尽悉拆除,硬化了的人行道和楼房修筑而成时,民国遗风茫然无存,我也就不知道老手艺的去向。
现在想起这个,是因为我所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唱腔般的“启刀磨剪子喽”,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
这也是个老手艺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小巷子的出入口处摆了一条长凳,上面夹着他的家当。
他没有坐在长条凳子上,而是坐在旁边的可折合的小马扎子上,当时就想到,他这是出于对一种老手艺的尊重吧。
他用钢质铁器启磨菜刀时,肯定用力却捉拿得有些分寸,刀口卷起的铁屑,刨皮一般。
然后在磨石上稍加抛光,菜刀的刃口就闪着宝贵的银白。
无独有偶,不几日,又在巷口遇见了另一磨刀者。
其实他是出售磨刀工具的,属于现代科技产品。
叫卖声是从旁边的电喇叭里发出的,不是方言的唱,是普通话的讲。
我看清楚了,任何刀具,置于规定的磨口,只需拉几下,刀口就可变得锋利,以他的现场演示,吹发可断,落纸可削。
但不同的是,那个刃,有些粗糙,虽然发白,却不见银光划亮眼睛。
我仍然要说有刃的生活器具。
在老家农村,每一件有刃的家当都置放于指定的位置,比如,菜刀的刀背朝外或者朝下,出工的铁锨夹在腋下,锨头朝前,刃口向下,更不允许用有刃的家当直指他人。
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耕作者,要经得起许多磨练,要让它们熟悉你的体温和气息,你要有接近和使用它们的足够本领。
一次,我合刃具时,没有多少经验,加上用力过猛,刃具的偏锋划在手掌上,没有声响,没有疼痛,只见鲜血直流,因此而耽误了几天的劳作。
假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就连一把用以收割的刃具,也会有假货,即便是真货,也分三六九等。
其中奥妙只有经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知道。
我曾经跟着年长者去商店购买刃具,他拿过一沓,蹲在地上,抬起胳膊,逐一将手中的刃具摔到地面上去,将那种发出清脆声响的收到一边。
而后,又在这些刃具中用手指试着刃口。
这些,是生活累积的经验,口传无效。
假货材质不好,那只能算是一片硬铁,没有可用的刃口,就连裁纸可能都有些费力,更别说用来收割作物。
年长者对这样的东西当然不会鉴别不出来,并且十分不屑。
他们认为,那不过是一片“死铁”罢了。
由此,我认定一张好的刃具,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性的。
除了厨具和农具,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过有刃口的其它工具。
小时,我用过的就有削铅笔的小刀,村小学门口不远处就是代销点,包容了许多日常所需的商品。
我和许多同学一样,不是用现钱去购买的,是拿了可以当作钱花的鸡蛋,换一把铅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
现在回想起来,剔除物质上的匮乏,竟然觉得有些古风的味道。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作者第一次进城时看到古朴沉稳的民国风格建筑等景物,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民间老手艺的叙写。
B.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启刀磨剪子喽”,让作者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安。
C.读小学时用鸡蛋换铅笔刀和铅笔的经历,让作者在物质匮乏时期就懂得了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D.作品以“刃”为线索,叙写了匠铺制作刃、启磨刀刃以及年长者鉴别刃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老手艺人的尊重。
5.文中写了两位磨刀者,他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5分)6.第二段“只说生活的日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