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逼空案
一汽贪腐窝案:销售江湖中的超级大佬
一汽贪腐窝案:销售江湖中的超级大佬张伟【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25-26)【作者】张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2年6月,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静国松因经济问题被吉林省纪检部门带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静国松涉案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
从静国松案开始,三年来,多名一汽高管被调查,一汽高管贪腐内幕渐次浮出水面。
无论是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代,还是这几年供大于求、总体产能过剩的时期,由于资源稀缺,合资品牌和进口豪华车在中国车市持续热销,4S店一直保持超高的投资回报,奥迪4S店更是公认的“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想要通过厂家的经销商资质审批,拿到销售权,开一家奥迪4S店,非常不容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想开4S店,必须“多方打点”厂家,申请一家奥迪4S店,“多方打点”的花费一般在600万~1200万元不等。
需要打点的对象,既包括具有最终签字批准权力的厂家最高负责人,也有合资外方、“掮客”等。
作为长期掌管一汽-大众销售公司销售大权的副总经理,静国松无疑是需要“打点”的关键人物。
据媒体报道,2011年春夏之间,南方某省一家大型汽车城的董事长,为了能够开设奥迪4S店,组织了一支数十人的庞大队伍,对口公关一汽-大众奥迪的渠道建设部门,历经数百万元的运作费用和持续近一年的公关努力,“上天入地,各方求告,最终才得以成功。
”有媒体报道称,静国松大概就是因为收了钱而没有办成事,最终被举报才东窗事发的。
静国松被调查后,媒体对一汽-大众内部通过4S店渠道非法渔利的情况进行了挖掘、曝光,称之为“各有各的高招”。
比如,实权层面的人物有权力批条子(大批量直接提供紧俏货于指定4S店)、批车型(给指定4S店特批畅销车型)、批折扣(比如一汽-大众所有车型的8折金卡),并将“非商品车”化为商品车,或者将“商品车”化为磕板车(即碰撞残次车),以次充好,或者以好充次,从而长期固定从某些4S店经销商手里获得隐蔽回报。
风险管理的案例
风险管理的案例最近几年,全球风险管理乃至金融业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风险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本文将分享一个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案例。
在2016年,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曝出了一起严重的风险事件。
这起事件是因为该公司操纵尾气排放数据,其柴油汽车在排放测试中使用了禁止排放的控制设备。
这个问题首次被揭发时,大众集团正在美国市场销售数百万辆柴油汽车,其实际排放超过了美国环保标准。
这个事件对大众集团造成了巨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由于被揭发的操纵数据违反了美国的环保法规,大众不得不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并为受影响的车主进行修复或回购汽车。
此外,这个事件还导致了大众的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大众集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大众集团存在的问题是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可以操纵尾气排放数据的漏洞存在。
在尾气排放数据的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大众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监控机制,从而导致了这个错误可以长期存在而不被发现。
其次,大众集团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它没有有效地评估和管理操纵尾气排放数据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在管理层中存在不透明或不完善的决策和沟通机制,导致风险无法及时被发现和应对。
为了避免类似的风险事件,大众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首先,该公司加强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查和改进。
它投资了数百万欧元来改善尾气排放测试的可靠性,并加强了对数据报告的监督和审查。
其次,大众集团改善了其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它建立了一个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管部门,并采用了更加透明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以确保风险能够及时被发现和应对。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防止潜在的风险,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监控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
作假丑闻后,大众车卖得怎么样?
作假丑闻后,大众车卖得怎么样?10 月中旬,“尾气门”事件持续发酵,功勋老臣范安德拒绝调任大众北美区并决意离开,再加上可能面临的 180 亿美元巨额罚款,一度有悲观论调预测大众集团可能面临破产。
不过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作假丑闻事件尚未对该集团销量产生较大影响。
今年 9 月,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 88.53 万辆,去年同期为 89.87 万辆,同比下滑 1.5%。
其中美国销量同比提升 7.3% 至 4.81 万辆,在华销量同比微跌 0.8% 至 31.84 万辆。
丑闻之后,大众 CEO 文德恩将带着 6,900 万美元退休“投资者担心大众排放丑闻不仅会导致一次性的罚款和费用,而且会因为品牌受损导致销售额下降,丧失盈利能力。
我们认为,这些担忧很可能放错了地方。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说。
市场调研公司 Prophet 本周一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1,000 人中,调查中 60% 的人认为长期来看德国制造品牌不会被损害,63% 的人认为本次丑闻事件将会很快被遗忘。
从访谈反馈来看,最为沮丧的是德国消费者,他们认为大众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德国的品牌形象以及其它行业业务。
大众集团目前已确认柴油车排放数据作弊事件涉及车辆约 1,100 万辆,并宣布将对这批汽车进行召回,其中大众品牌涉及约 500 万辆。
本次将召回搭载 EA189 发动机的柴油车型,包括 500 万辆大众品牌、210 万辆奥迪、120 万辆斯柯达以及 180 万辆轻型商用车。
此外西雅特品牌约有 70 万辆车受到影响。
这将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
去年 7 月,通用汽车曾因为点火开关缺陷问题发布超过 840 万车辆召回,一度登上全球汽车召回榜首。
近几年来,丰田也因为方向盘支架、座椅滑轨、发动机起动器和安全气囊等等问题,频频召回汽车。
目前大众相关涉事车型在欧洲西班牙、瑞士、意大利、荷兰以及比利时等国已经停售。
该公司并未公布召回后的具体修正计划,以及修正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将受到多大影响,这也是消费者较为关心的问题。
品牌危机案例
品牌危机案例
一桩严重的品牌危机可以对于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
在全球市场竞争
加剧的今天,公司的声誉是建立和维持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出
现品牌危机,消费者很快便会认为该公司已经失去了信誉,进而造成灾难
性的后果。
在下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个著名的品牌危机案例。
1.汇源果汁
2008年,中国汇源果汁公司被曝出 adding 涉嫌添加工业用氯化钠、柠檬酸和甜味剂等非果汁成分。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抨击和质疑,汇源果
汁的股票开始急剧下跌。
尽管该公司随后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整改,包括
更换高品质的原材料以及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控制,但是品牌形象和公司价
值已经沦为质疑和争议的对象。
2.大众汽车
在2015年,大众汽车被曝出了一项严重的排放作弊事件。
大众汽车
被指控在汽车尾气测试中安装了一种被称为“作弊软件”的程序,可以在
测试期间减少其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量。
这一事件导致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大众汽车的股票价值一度急剧下跌,甚至导致了公司总裁的辞职。
大众汽
车随后组织了一次全球召回,卖出了数百万辆搭载作弊程序发动机的汽车,并向车主赔偿了几十亿美元的费用。
这些品牌危机事件说明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企业如何处理品牌危机
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在品牌战略和管理上加强预防。
企业应该制定紧急
预案,采取措施尽快进行纠正和赔偿,建立透明度和诚信,重塑消费者的
信任。
在做好这些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对于产品的生产、运营和管理过程
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大众造假事件解析
为什么要造假
执法不严的监督 按照美国目前的规定,汽车制造商可以自行对本 公司生产的汽车进行检测,只要把结果提交给美 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审核即可。而“审核其实就是 走个形式,几乎无一例外会被通过。 在我国《大气防治法》形同虚设,央视就报道过 任何车只要花300元就能通过检测,获得绿标。 行业造假成风,企业业绩驱动,监管水平低下寻 租泛滥,无论哪一方面,国内的环境都要更为恶 劣。想办法对付“企业作弊竞赛”,对于中国人 来说,是个更大的课题。
造假的团队
一、大众CEO文德恩离职; 二、大众质量总监停职; 三、大众集团动力总成电子系统负责人Hanno Jelden停职;担任柴油发动机研发负责人的鲁道 夫(Falko Rudolph)已被停职。 四、路透社透露,在大众公司的一次内部调查中, 有10多位高管被停职,并提供了其中6人的名字, 其中包括3名品牌负责人。然而,此次的消息指 出,“排放门事件涉及人数不在少数,在10到20 人之间。” CEO+质量总监+研发+品牌负责人
造 假 后 的 后 果
造 假 后 的 后 果
为什么是在美国发现
一、木秀于林,风必催之:2014年大众的销售额达到整个 汽车行业的第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那个时候 美国的福特、通用都快死了,突然又冒出个日本丰田刹车 事故。日本人被美国揭露后,鞠躬认错一番,生死线上的 美国汽车复苏了。 二、阴谋论: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德国一直是“独秀于 林”。搞垮大众,就等于搞垮德国,搞垮德国就等于搞垮 欧洲。 1、欧元没有统一时,大量的欧洲金融资本为了规避风险而 涌入美国,使得美国股市极速飙升,出现了世界最大的 “泡沫经济”。2000年,欧元即将横空出世,如果欧元走 稳了,欧洲资本就会回流欧元区,美国经济就可能随时陷 入股市崩溃、美元大幅度贬值和经济衰退的危险。为了阻 止欧洲金融资本回流,美国在欧洲点燃了科索沃战争之火。
汽车行业反垄断案例分析
汽车行业反垄断案例分析近年来,汽车行业反垄断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汽车行业反垄断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案件背景、法律依据以及结果对行业和市场的影响。
一、欧洲汽车领域的反垄断案例——大众“尾气门”事件大众“尾气门”事件是近年来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反垄断案例之一。
该案源于大众汽车被曝光在其柴油发动机中使用了非法的排放控制装置,导致车辆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规定标准,给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随后,欧洲多国监管机构对大众展开了调查,最终以反垄断罚款和召回车辆等措施作为惩罚。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涉及到反垄断、环境保护、企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从反垄断的角度看,大众使用非法设备欺骗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其他汽车厂商形成不公平竞争。
因此,相关监管机构对大众实施反垄断处罚是合理合法的行为。
二、美国汽车领域的反垄断案例——“三大车队”案在美国,汽车大型销售企业间的合并与垄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曾对“三大车队”(The Big Three)展开调查,目的是为了防止汽车零售市场形成垄断。
据调查,这三家汽车公司在美国南部地区控制了近80%的零售市场份额,对其他零售商形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反垄断部门要求这三家公司采取措施放宽对独立经销商的限制,并接受监管机构的市场竞争调查。
这一案件的结果不仅扭转了汽车市场的局面,还为零售商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同时,也为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中国汽车领域的反垄断案例——汽车垄断价格案中国汽车行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曾发生过几起引人瞩目的汽车垄断价格案。
这些案件往往涉嫌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携手垄断市场,通过限制销售价格、抬高零部件价格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依法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罚款。
这一行动有力地震慑了汽车行业的不正当垄断行为,推动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和透明。
公关失败的案例
公关失败的案例
1. United Airlines事件:2017年,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揭露了一名乘客被强行拖下机的事件。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慨和抵制行动,对公司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该公司的公关团队没有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事件,导致事件进一步升级。
2. Volkswagen尾气排放丑闻: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被曝出
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作弊的丑闻。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对该公司的可信度和信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公关团队没有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回应,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
3. Pepsi广告失误:2017年,Pepsi发布了一则广告,试图利用社会活动和示威行动的主题来传达其产品的“和平团结”形象。
然而,广告中的描绘和处理方式被广泛批评为对现实问题的轻视和利润驱动的商业行为。
这一广告由于其不敏感和无视真实情况的特点,最终导致了公关危机。
4. Uber性骚扰丑闻:2017年,一位前Uber员工在一篇博客中
爆料了Uber公司内存在的性骚扰和不公平待遇问题。
这一指
控引发了公众的愤慨和抵制行动,对Uber的品牌形象造成了
严重的损害。
公司公关团队没有能够及时回应和有效处理这一事件,导致其声誉进一步受损。
5. Facebook数据泄露风波:2018年,Facebook被曝出在2016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泄露用户个人数据给第三方公司的丑闻。
这一事件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并引发了公众对
Facebook数据保护能力的质疑。
公司公关团队没有能够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这一事件,导致其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大众汽车逼空案
大众汽车“逼空”案一、案例简要2008年10月27日到28日,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仅两个交易日其股价由210.85欧元狂涨至近1000欧元,市值一度跃居全球第一.这场疯狂的轧空(short squeeze)战使保时捷获利颇丰,然而,那些持有空头头寸的投资者面临着逼空带来的巨亏。
大众的规模远大于保时捷,2007年大众公司营业额是保时捷的十倍之多,但净利润前者为41.2亿欧元,后者却达43.8亿。
这种“蛇吞象”并非市场偶然。
保时捷收购大众起于2005年,直到2009年保时捷因亏欠银行到期债务而“被迫”收购终止,纵观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案,大众的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动,这一切的正是保时捷一手策划的。
这里,笔者认为,保时捷正是凭借适当的时机建仓,并将大众的股价炒到高位,这种自己炒作自己家股票的方式,获取了丰厚收益,并能有效防止大众被恶意并购。
这里的大众汽车逼空案算是保时捷一场资本运作的高潮部分。
二、背景资料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和保时捷公司(porsche)同属德国汽车制造商,并且,其创始人均为费迪南德-保时捷,1960年,德国通过大众法案,以此来防止这家汽车企业被敌意收购,大众法案规定,大众公司普通股东的股票最高拥有20%的投票权;只有控股80%才能实现控股和利润上缴母公司。
由于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20%的股权,大众法有效地防止了被敌意收购。
然而,2007年10月,因为大众法“阻止资本自由流动”,欧盟委员会正式废止大众法,下萨克森州政府也必须抛售它的非流通股。
一旦法律保护伞失效,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大众很可能引来国际资本的追逐。
为了确保大众的控制权留在德国公司手中,保时捷增持大众的股权也就有了舆论支持。
三、时间脉络2004年,欧洲委员会因为大众法违背欧盟法律,要求德国修改该法案。
2005年9月25日以前,保时捷已经持有大众近5%的股权,为了规避德国法律要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超过5%必须披露的规定,保时捷在美林,德意志银行的帮助下,实现了在当年持股18.5%,并且持有3.4%的期权。
广告宣传不实案例
广告宣传不实案例广告宣传不实案例:一汽大众虚假宣传事件事件概述:2010年12月,一汽大众在其汽车广告中发布了一条不实宣传。
他们声称,旗下某款车型的油耗性能远远超过同类竞品,并在广告中夸大了该车型的燃油经济性,误导了消费者。
事件细节:1.时间:2010年12月10日一汽大众发布了一则电视广告,声称其旗下某款车型的油耗性能为每100公里5.3升。
广告中还宣称,该车型是市场上最节油的车辆,并将其与其他竞品车型进行了对比,声称其他品牌的车辆油耗性能不及其车型。
2.时间:2011年1月15日一汽大众发布了一则印刷广告,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仍然声称该车型的油耗性能为每100公里5.3升,并再次夸大了其在市场上的节油优势。
3.时间:2011年2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多起消费者投诉,称一汽大众广告中所宣称的油耗性能与实际相差悬殊。
消费者认为,一汽大众的广告不仅误导了消费者,同时也让消费者对该车型的性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4.时间:2011年6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消费者们的投诉,对一汽大众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该款车型的实际油耗性能达到每100公里7.0升,明显高于广告中的宣传数字。
5.时间:2011年7月1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一汽大众告上法庭,指控其发布虚假广告,并要求一汽大众公开承认错误、向受影响的消费者赔偿,并支付相应的法定损害赔偿金。
律师点评:经调查和证据收集后,可以确定一汽大众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在宣传中应当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确保广告内容与实际产品性能相符合。
一汽大众的广告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要求,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这起案件中,一汽大众应承担法律责任,需要公开承认错误,并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赔偿金额包括已支付的购车费用和因虚假广告带来的其他直接损失。
大众柴油尾气排放丑闻企业道德案例分析
大众柴油尾气排放丑闻企业道德案例分析近年来,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柴油尾气排放丑闻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揭示了大众公司在企业道德方面的严重违规行为,对其声誉和信任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大众柴油尾气排放丑闻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道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背景和事件经过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一份报告,指控大众柴油车在尾气排放测试中存在作弊行为。
该报告显示,大众使用了一种“排放作弊装置”,该装置可以在监测过程中控制发动机的操作,以满足法定排放标准。
然而,在正常驾驶情况下,柴油车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规定的限制。
此后,大众公司承认在1100万辆柴油车中使用了这种违规装置,并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诉讼和金融损失。
此举不仅导致大量车辆召回,还对公司的声誉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道德问题分析大众柴油尾气排放丑闻涉及到一系列道德问题。
首先,其使用排放作弊装置的行为是背离了企业应该遵循的诚实和诚信原则。
使用此装置以达到符合法定排放标准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司对环境的尊重和遵守,但实际上是欺骗了监管机构和消费者。
其次,大众公司在事件曝光后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道德争议。
公司首先否认使用排放作弊装置,企图掩盖事实。
而随后的道歉和道歉之后的应对措施,显示了公司在事发初期的不诚信和缺乏责任感。
这种应对方式无疑加剧了企业声誉的损害,并给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失望。
解决方案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道德失范,大众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来修复其声誉和重建信任。
首先,公司应该对事件负责,公开承认错误,并竭尽全力与监管机构和消费者进行合作,以解决相关问题。
其次,大众公司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这包括增强企业内部的道德培训和合规程序,建立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控机制,以及加强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
另外,大众公司应该采取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受影响的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赔偿和解决方案,并确保类似的事件不会对他们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排放门的企业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排放门的企业文化背景及其影响自9月19日大众公司在美国销售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柴油汽车排放造假之事曝光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事的波及程度及影响之深远,将远胜于2022年丰田汽车在美国的“踏板门”事件。
因为前者是故意蓄谋的造假丑闻,而后者是属于产品技术问题,而且即使是到今天,其原因还是未弄清楚,甚至可能是一桩“冤假错案”。
因为在技术上根本说不通。
TheVWTDIScandalexposedon19thSeptembergavethewholeindustryash ock.TherangeofinfluenceandfurthereffectswillbewellbeyondtheToyot aacceleratorpedalrecallin2022.Thedifferencebetweenthemisthatthef ormerisdeliberatelycircumventingthelaw,whilethelatterwasjusttechnicalproblem.一个多月过去了,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正面临着“诉讼洪流”的危机。
此事在美国已被上纲上线至“公共安全事件”。
美联社统计并经过所谓计算机分析得出,由于柴油车超标排放造成死亡人数为每年5~20人。
据《南德意志报》报道,美国多家法院已受理了包括汽车经销商在内的37起针对大众公司的联名诉讼,并且众多律师事务所就像豺狼嗅到了猎物一样,号召大众柴油车的买主加入联名诉讼。
同时,美国至少有27个州的总检察长在9月24日启动了对大众汽车的调查。
由于大众汽车至少在欧洲也有280万辆柴油车(仅奥迪品牌在西欧就有142万辆)涉及排放造假,因此欧盟于9月25日敦促所有成员国参与调查此案。
挪威、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已开展了调查,瑞士甚至下达了禁售令。
不仅如此,欧盟以外的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也展开了相关调查。
另据报道,瑞典、英国和意大利的车主也可能向大众公司提出赔偿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版第八章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 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2、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 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 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 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 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 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 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司法部:女友和妈同时遇险 先救谁?
第52题的题目是:“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 确的?”并给出了四个备选答案: 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 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 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无义务救助落水的妻 子,致妻子溺水身亡的,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C.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 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 因担心罪行败露,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 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 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族出身、 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 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 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权利功能有所不同。 选举权保障的是每一个公民通过平等地享 有投票权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通过保障公民的被提名权和候 选人的当选权来保障公民享有直接参与社 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
国外企业伦理案例
国外企业伦理案例:Volkswagen排放门事件背景Volkswagen(大众汽车)是德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然而,在2015年,这家声誉卓越的公司卷入了一场严重的伦理丑闻,被称为“排放门事件”。
过程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一份报告,指控Volkswagen柴油车在尾气排放测试中存在作弊行为。
根据测试结果,Volkswagen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时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远远超过法定标准。
经过调查,发现Volkswagen使用了一种被称为“作弊软件”的设备,在尾气排放测试中操纵车辆控制系统以达到合规标准。
当车辆检测到正在进行尾气排放测试时,作弊软件会自动启动,并降低发动机功率和尾气排放量。
这项作弊行为持续了数年之久,并涉及约1100万辆柴油车。
此外,Volkswagen还被指控销售非法修改后的柴油车辆,这些车辆在正常道路行驶时尾气排放量远超法定标准。
结果排放门事件曝光后,Volkswagen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公司股价暴跌,市值蒸发了数百亿美元。
Volkswagen不得不承认作弊行为,并道歉向全球消费者、政府和股东致歉。
随后,Volkswagen面临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和调查。
美国政府对其进行了罚款,并要求召回所有涉及的车辆。
其他国家也对Volkswagen展开了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作为应对措施,Volkswagen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调整和管理改革。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被迫辞职或被解雇,新的管理团队上任并开始推动公司文化和伦理规范的改变。
此外,Volkswagen还承诺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其环保形象,并逐步减少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依赖。
启示1.企业伦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排放门事件让我们看到,企业伦理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保持诚信和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2.透明度和问责制的重要性:Volkswagen作弊行为的曝光表明,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可能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严重的违规行为。
央视曝光大众途锐的事件发展始末
央视曝光大众途锐的事件发展始末一、事件起因9月10日,由闻视频和贵州卫视联合打造,《中国经营报》、易车、优酷联合主办的大型汽车评测节目《汽车评中评》对进口大众途锐进行了聚焦,这款售价高达60万~90万元的SUV,近期因进气系统进水遭到了车主集体投诉,引发“进水门”,更被车主戏称“只能在晴天开的神车”。
在200余位车主的声讨下,进口大众发布声明称,会为已售的部分2015~2017款途锐车型进行全面检测并拆除不必要的排水阀以强化排水功能。
部分车主接受了大众进口车提出的方案,但仍然有不少车主并不认可这样的处理方式。
尤其是因“进水门”导致车辆受损的车主,对进口大众以及经销商解决事情的态度极其不满,认为其遮遮掩掩、没有诚意。
当《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进口大众相关负责人咨询与车主沟通进展时,对方以“不方便”严词拒绝了采访。
而通过与维权车主的沟通,记者了解到,目前有近百位车辆受损车主已经筹集了30多万元的资金,聘请了律师,正在做起诉前的准备工作。
且筹集的资金还在不断增加,预计会达到50万~60万元。
进口大众要面临的,或将是国内进口车品牌首起车主集体诉讼。
巧合的是,上一次国内被消费者提出集体诉讼的车型,同样归属于大众品牌旗下——一汽-大众速腾。
二、中期发展近日,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8月汽车质量缺陷投诉榜显示,排在榜首的途锐8月投诉量为161起,超过第二名科鲁兹两倍之多。
事实上,这已经是途锐自今年6月以来连续3个月占据汽车缺陷投诉车型排行榜首了。
而引起大批车主投诉的原因,是进气管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发动机易在雨天进水损坏,最终导致常见的拉缸(轻微的拉缸后会有较大的发动机噪声,冒烟烧机油;严重的拉缸会使缸体、活塞与活塞环黏结,发动机卡住无法运转)、熄火。
从6月23日到9月14日,在国家缺陷产品召回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投诉途锐汽车进气系统进水的车主多达280位。
据车主反映,自今年雨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位途锐车主在雨后发生过无法启动、行驶中熄火、空气滤芯潮湿等问题。
大众汽车的危机公关案例
大众汽车的危机公关案例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个竞争环境中,危机公关成为了大众汽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文将以大众汽车的某一特定危机公关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危机公关处理过程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大众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庞大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卓越的品牌形象。
然而,该公司在近几年面临了一个声誉和信任危机。
该危机始于2015年,当时大众汽车被曝出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作弊的丑闻。
这一丑闻一经曝光,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谴责,给大众汽车的声誉带来了严重损害。
二、危机公关处理过程1. 及时而诚实地公开信息面对这一危机,大众汽车首先采取了一个重要的公关措施,即及时公开信息。
公司高层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向公众承认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存在作弊行为,并表示愿意全力配合相关机构的调查和处理。
这一举措体现了大众汽车的诚实和积极主动,赢得了一定的认可和理解。
2. 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为了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和恢复公众对大众汽车的信任,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大众汽车召回了受影响的柴油车辆,并进行了技术改进以符合排放标准。
其次,公司向受影响的车主提供了赔偿和补偿措施,以弥补其损失。
这些措施旨在强调大众汽车的责任感和对消费者利益的尊重。
3.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在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大众汽车高度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
公司积极与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并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大众汽车还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解释和说明问题的处理进展,以增加公众对公司的信任感。
三、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众汽车在危机公关处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公司成功地召回了受影响的车辆并进行了修复,消除了尾气排放问题。
其次,在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合作中,公司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
此外,大众汽车还通过加强对内部管理和监管的改进,提高了品牌形象的自身修复能力。
大众汽车的尾气排放丑闻汽车行业的案例
大众汽车的尾气排放丑闻汽车行业的案例大众汽车的尾气排放丑闻:汽车行业的案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尾气排放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然而,2015年大众汽车公司爆发的尾气排放丑闻彻底改变了公众对汽车制造商的信任。
这个案例不仅使大众汽车遭受了巨大的声誉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质疑。
尾气排放是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中包含一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符合环境保护法规,汽车制造商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尾气排放。
然而,大众汽车被发现通过软件作弊手段来掩盖其柴油车辆的真实尾气排放数据。
该丑闻最早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于2015年9月揭露的。
EPA发现大众柴油车搭载的“排放控制装置”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使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但在实际行驶中则远超标准。
这项技术作弊手段被称为“柴油门”,引起了数以百万计车主和政府的愤怒和不满。
大众汽车的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环境保护法规,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利益。
尾气排放超标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此外,消费者购买柴油车的决策也被大众的误导所影响,他们相信购买柴油车是为了环保和节能,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
大众汽车在丑闻曝光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挽回声誉。
首先,公司高层立即辞职并接受调查。
其次,大众汽车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召回,并承诺进行尾气排放系统的更新和改进。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环保基金来解决尾气排放问题带来的影响。
然而,大众汽车的努力仍然难以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
这次丑闻不仅在短期内给大众汽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了销量的下滑和市值的大幅缩水。
此外,法律诉讼和各种赔偿要求也给大众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众汽车的尾气排放丑闻不仅对该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敲响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警钟。
公众对汽车制造商的信任受到了严重动摇,对尾气排放和环保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技术和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合规。
关于大众和保时捷的恶意收购案
关于大众和保时捷的恶意收购案几年前,央视有档节目《商道》光头王凯老师主持~详细诠释了这个收购案的始末。
一,CCTV2《商道》大众豪战保时捷之一二,CCTV2《商道》大众豪战保时捷之二三,CCTV2《商道》大众豪战保时捷之三看完对整个收购印象颇为深刻,楼上没人提到,这个就引用一下。
2008年11月20号早上8点,我边吃早餐边看CNN转播美国汽车业三巨头要求政府纾困的听证会。
为了能在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中分到最后一杯羹,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三位CEO专程赶到国会哭穷,因为这三大汽车公司当时正濒临倒闭的边缘。
其实这笔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纾困金早已所剩无几,其中有一半要留给下任的奥巴马政府,而本届政府可用的一半中,已经大部分被用来纾困银行业,剩下的最后一点儿大家都想要。
可谁也没想到,三大汽车公司居然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伸手讨钱。
这点儿钱救助他们三家中的任何一家都还远远不够,真要全给了他们,其他行业还想雨露均沾吗?由此你可以想象,美国社会对此事的观感有多差。
所以,当有议员冒坏水儿,问这三位CEO有谁不是坐私人飞机来华盛顿时,估计所有的观众都跟我一样觉得特解气,因为这三位仁兄竟无一人举手,他们当即在国会殿堂上被讥讽为“世界上最富裕的乞丐”。
看着这三位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CEO,如今却要为“手背朝下”而饱受羞辱,不知怎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他们的欧洲同行保时捷。
专做跑车的保时捷,若论企业规模,只配做美国三大品牌的小老弟。
可论起捞钱本领和口袋深度,那它绝对是大哥大。
单在2007年,保时捷的纯利就高达64亿欧元,照此时通用与福特的市值,这笔钱足以把两家公司一起买下来。
实际上,攥着大把现金的保时捷还真是想收购,只不过它的目标可不是美国同行,而是德国大众。
要说保时捷打算收购大众,那也是由来已久,地球儿人都知道,这本无阴谋可言,可最后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一场举世关注的大阴谋呢?本文就来说说这件事儿。
由于保时捷是上市公司,收购举动必须公告,所以当它在2005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要收购大众时,保时捷未来将会大举买入大众股票,自然也就尽人皆知了。
吸取案例教训
吸取案例教训一、案例1:Wells Fargo账户开设丑闻2016年,美国第三大银行威尔斯·法戈爆发了一起丑闻,该银行被发现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为客户开设了大量未经授权的银行账户,以提高员工的销售业绩。
这一事件暴露了该银行内部监管机制的薄弱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谴责。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1.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确保员工行为符合法规和道德标准;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对客户隐私和授权的重视程度;3. 鼓励员工主动报告违规行为,建立举报机制,避免问题被掩盖。
二、案例2:大众尾气排放丑闻2015年,大众汽车被曝光在尾气排放测试中使用了作弊软件,以欺骗监管机构和消费者。
这一丑闻导致了大众汽车的声誉受损,巨额罚款以及大量的召回。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1. 坚守诚信原则,不得使用任何欺骗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2. 加强监管机构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遵守法规和道德标准;3.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重视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三、案例3:三菱汽车燃油效率数据篡改2016年,日本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被曝光篡改燃油效率数据,以提高其车型的竞争力。
这一丑闻引发了消费者的不信任和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质疑。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1. 企业应坚持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不得故意误导消费者;2. 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承诺;3. 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出现欺诈行为。
四、案例4: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事故2018年和2019年,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先后发生了两起空难事故,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这些事故与该型号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有关。
这一事件暴露了波音公司在飞机设计和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1. 企业应充分测试和验证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其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2. 对于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确保产品的安全性;3. 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汽车“逼空”案一、案例简要2008年10月27日到28日,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仅两个交易日其股价由210.85欧元狂涨至近1000欧元,市值一度跃居全球第一.这场疯狂的轧空(short squeeze)战使保时捷获利颇丰,然而,那些持有空头头寸的投资者面临着逼空带来的巨亏。
大众的规模远大于保时捷,2007年大众公司营业额是保时捷的十倍之多,但净利润前者为41.2亿欧元,后者却达43.8亿。
这种“蛇吞象”并非市场偶然。
保时捷收购大众起于2005年,直到2009年保时捷因亏欠银行到期债务而被迫宣布收购终止,纵观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案,大众的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动,这一切的正是保时捷一手策划的。
这里,笔者认为,保时捷正是凭借适当的时机建仓,并将大众的股价炒到高位,这种自己炒作自己家股票的方式,获取了丰厚收益,并能有效防止大众被恶意并购。
这里的大众汽车“逼空”案算是保时捷一场资本运作的高潮部分。
二、背景资料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和保时捷公司(Porsche)同属德国汽车制造商,并且,其创始人均为费迪南德-保时捷,1960年,德国通过大众法案,以此来防止这家汽车企业被敌意收购,大众法案规定,大众公司普通股东的股票最高拥有20%的投票权;只有控股80%才能实现控股和利润上缴母公司。
由于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20%的股权,大众法有效地防止了被敌意收购。
然而,2007年10月,因为大众法“阻止资本自由流动”,欧盟委员会正式废止大众法,下萨克森州政府也必须抛售它的非流通股。
一旦法律保护伞失效,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大众很可能引来国际资本的追逐。
为了确保大众的控制权留在德国公司手中,保时捷增持大众的股权也就有了舆论支持。
三、时间脉络2004年,欧洲委员会因为大众法违背欧盟法律,要求德国修改该法案。
2005年9月25日以前,保时捷已经持有大众近5%的股权,为了规避德国法律要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超过5%必须披露的规定,保时捷在美林,德意志银行的帮助下,实现了在当年持股18.5%,并且持有3.4%的期权。
2005年9月25日,保时捷宣布持股大众。
2006年11月,通过执行期权,对大众的持股比例达到27.4%。
2007年3月,通过执行期权,持股比例升为30.9%,成为大众第一大股东。
2007年10月,欧盟正式废止大众法。
2008年9月,保时捷持股大众35.14%,并且,大众董事会已经认同保时捷大股东地位。
2008年10月,保时捷持有大众42.6%的普通股,期权31.5%。
同时宣布,在两个月内持有50%的普通股,到09年增持大众汽车普通股至75%。
四、原理透析(一)空方的交易工具:卖空与裸卖空1.卖空交易卖空(short selling )是指投资者看空市场,并借入股票卖出,在一定时间内再买入股票以平仓,若股价在这段期间内下跌,其可以获得股价下跌带来的收益。
与看跌期权相比,卖空交易的损失理论上是无限大的,因为,股票上涨的理论空间是无限大。
损益图如下:图4-1 卖空和看跌期权多头损益图 2.裸卖空交易裸卖空(naked short selling)是指投资者卖出股票时,并不需要借入股票,由于裸卖空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票,因此,相对于卖空而言,成交量可能会非常大,对股价也会造成剧烈冲击。
直到2010年5月,德国出台禁止“裸卖空”禁令,之前,裸卖空交易一直是被允许的。
由2010年美国地方法院纽约南区曼哈顿法庭受理的起诉案的最终法庭决议案可知,当时空方包括以Elliott Associates,L.P.和Black Diamond Offshore Ltd.代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前者代表了35家全球对冲基金,其中有17家注册在美国,后者代表了4家对冲基金,他们都共同宣称交易的是“基于证券的卖空协议”(“security-based swap agreement”)。
(二)多方交易工具:看涨期权多头和看跌期权空头1.看涨期权看涨期权(call option)是指赋予期权的购买者在预先规定的时间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出售者手中买入一定的股票的权利的合约。
投资者购买看涨期权(long call)的收益可能为无限大,损失最多为期权费。
深度虚值的看涨期权是指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远高于股票现价,该期权价格较实值期权要低,这是因为投资者买入。
2.看跌期权看跌期权(put option)是赋予期权的购买者在预先规定的时间以执行价格向该期权出售者卖出一定的股票的权利的合约。
投资者卖出看跌期权(short put)的收益最多为期权费,而损失可能达到股票价格。
深度实值的看跌期权是指看跌期权的执行价远高于股票现价,该期权的价格会非常高,因而,投资者若坚信股价上涨到执行价以上,卖出深度实值的看跌期权将会在现期获得较大的收入。
(三)保时捷的投资组合(1)股票现货:保时捷的股票现货成本价格位于相对低位的2005-2008年,并且,它大多数股票的买入是通过执行看涨期权来实现,因此,对于07年末到08年度,大众股价在相对高位时,其仍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股票现货。
(2)看涨期权:保时捷从05年起通过持有3.4%的看涨期权,直到08年10月一度达31.5%。
该看涨期权结构包括执行价格较低的美式看涨期权和执行价格较高(深度虚值)、到期时间较长的欧式看涨期权,并且,这种期权是现金结算(cash-settled),即,期权的购买者在股价上升到执行价以上时,获得的是市价与期权执行价的差价,这种期权有利于那些不愿在高位建仓的投资者。
现在假如第一份看涨期权为执行价较低的美式看涨期权,第二份为执行价较高的欧式看涨期权,第一份执行价格为70欧元,期权费15欧元;第二份执行价130欧元,期权费10欧元。
损益图如下:图4-2:两份看涨期权损益图(3)看跌期权:保时捷沽空的是深度实值的欧式无担保看跌期权(deep in-the-money naked puts),该期权的期权费高于相同到期日、执行价较低的欧式看跌期权,并且,假设股价能上涨至行权价以上,则保时捷的对手必不会行权,因而,其必将损失期权费,更为总要的是,保时捷在看跌期权的对手大多数是银行,银行均持有股票现货,他们不愿意以低于看跌期权执行的价格卖出。
即使没有现货,也会通过购买现货以平仓。
若股价到执行价以下,银行仍能以较高价格卖出,若没现货,则会向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来平仓,这样维持了股票市价的高位;若股价上升至执行价以上,银行不执行期权,保时捷也能获得既得的期权费。
保时捷以此控制并锁定了大众股价。
损益如下图:图4-3:深度实值的看跌期权空头假设保时捷卖出的看跌期权执行价是130欧元,期权费30欧元,这意味着保时捷不需花一分钱就可以建立多头头寸。
并且,根据欧洲期货交易所的规定,持有无担保的看跌期权(naked put)没有持仓限制,相反,持有看涨期权多头却有25%的限制。
从保时捷07年公布的数据看出,其57亿欧元的利润中有36亿欧元来自于大众汽车期权投资,而在06到07年度之股东的信中可得出07年上半年通过持有大众期权盈利30亿欧元,由于大众07年1月开于85欧元,7月收于132欧元,其相当于持有65万份期权合约,这些期权费大多通过卖出深度实值的无担保的看跌期权来弥补。
(四)空方做空理由1. 07年度到08年度,拥有投票权的大众普通股从30 欧元飚高到240 欧元左右,而没有投票权的优先股仍然在每股40欧元左右。
通常而言应该在20 欧元左右的差价达到了200欧元。
一个几乎是铁定的事实便是,在保时捷拿到绝对控股权之后,两者的差距必然会回归。
国际基金巨头们盯上了这个机会,他们选择做空普通股,做多优先股,这样等两者价格逼近时,基金将两头获益。
2. 外界预测保时捷增持越过50%的界线后将会停止增持动作,一些机构见此情景料定大众汽车股票已无上涨潜力,许多对冲基金对大众汽车股票进行了裸卖空。
3. 次贷危机在07年已经显露端倪,并且,汽车业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必然受到重创。
在保时捷宣布将其持有的大众汽车股权提高到75%的消息公布以前,大众汽车已有近13%的流通股被融券卖空。
2008年10月26日,保时捷宣布2009年将会继续增持股份直到75%增持消息一公布,意味着未来大众将只有6%的流通股可供交易,这使得卖空机构一时恐慌至极,空方的一支主力雷曼兄弟在08年9月的破产也加剧了事件恶化,他们纷纷高价回补自己的头寸以平仓,大众汽车公司的股价在27日28日两天之内狂飙了四倍多,其市值瞬间超过埃克森美孚而跃居全球第一。
同时,大众股价的飙涨还带动德国DAX指数上涨11%,并刺激了美国道琼斯指数周二也狂飙了11%。
(五)多方成功逼空的原因分析1. 早在05年已经开始隐蔽建仓,其成本价非常低,这也能说明保时捷并不是真心要收购大众,因为,它在05年相对低位就可以实现控股,保时捷处心积虑,恰当的把握了欧盟废除大众法给其收购大众带来舆论支持,并运用金融危机中空方的贪婪将计就计。
2. 大众汽车并未全部实现流通,有20%被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据测算,实际流通的股票只有41.4%。
保时捷早在05年已隐蔽建仓,并且,通过期权的运作,其持有成本远低于100欧元每股。
图4-4:大众汽车股价图图4-5 2005年大众汽车公司股权结构图3. 大众汽车是“支持”保时捷收购的。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一直是保时捷收购大众的积极支持者。
这里暗含着利益的输送,若保时捷未成功收购,大众肯定也不会被其他海外公司恶意并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时捷家族可以此来赚取巨额利润,从保时捷07年公布的数据看出,其57亿欧元的利润中有36亿欧元来自于大众汽车期权投资,若保时捷被大众反向收购(事实确实如此),其获取的利润仍可以输送到大众母公司。
五、事件影响与借鉴(一)事件影响1. 保时捷在这次逼空案件中成功地狙击了那些对冲基金,并获得了巨额利润。
在金融危机中提升了公司的市值,防止了大众被敌意收购,有效提高了市场关注度,并为公司带来大量现金流。
2. 以Elliott Associates,L.P.和Black Diamond Offshore Ltd.为代表的39家对冲基金,在这次交易中损失惨重,一些投资银行也被牵连了进去。
由于许多银行被认为是做保时捷的对手盘,因此这次也赔了大钱。
受相关传言影响,法兴银行股价在08年10月大众股价暴涨中大跌17.5%,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同日也分别下跌了11%和8%。
一些小型对冲基金甚至破产倒闭,比如,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的VEM控股公司在大众股票“逼空”案损失高达数亿欧元,随之而来的资金链断裂和巨额负债迫使这位亿万富豪走上了自杀之路。
(二)反思与借鉴1. 作为投资者一定要顺应市场趋势,但不能盲目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