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经络的临床辨治

合集下载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风病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18

中风病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18

xxx医院康复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中医病名:中风(中经络)(TCD:BNG080)西医病名:脑梗死(ICD10:I63)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 。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尚清,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014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分类(1)肝阳上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体瘦,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二、治疗方案(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1)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

中风病辨证施护

中风病辨证施护

中风病辨证施护中风是供应脑血流的血管发生显著的循环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是由于精血亏损、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引起肝风,风痰上扰;或因痰湿阻塞经络,蒙闭清窍,六神无主以至猝然昏倒,舌蹇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等后遗症。

西医学的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疾病恢复期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中脏腑1、主证:(1)风火闭窍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红目赤、手足拘急甚至抽搐舌红或绛,苔黄或黑,脉弦。

(2)痰火淤闭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痰湿蒙窍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搏沉滑而缓。

(4)元气败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搏细弱或脉搏微欲绝。

2、施护(1)病房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备好急救物品。

(2)绝对卧床休息,头略高偏向一侧,避免搬动。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色、舌苔、脉象变化,定时测量记录。

(4)痰火淤闭证,遵医嘱宜清热化痰之品,如安宫牛黄刃口服,宜食冬瓜汤、绿豆汤等清热之品。

(5),元气败脱证,遵医嘱予参附汤口服,周身湿冷者,注意保暖避风寒,做好二便护理,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二)中经络气虚血瘀1、主证: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施护(1)观察汗出、乏力、气短、舌苔、脉象变化。

(2)注意体息、勿劳累、避风寒、防外感,汗出多及时擦干。

(3)饮食宜益气补血之品,多食粗米、糯米、黄豆、牛肉、鲢鱼,红糖等。

阴虚风动1、主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2、施护(1)注意观察手足心热、烦热、失眠、舌苔、脉象的动态变化。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中风病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居1994年我国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为发达国家人口前三位死因之一。

根据80年代对上海市1个区整群抽样36万人的调查,每10万人中风病的年发病率为230人,年死亡率164人,患病率634人。

在本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有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还明确指出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

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

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

认为中风病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其创立的分证方法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

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

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开始,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我们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风的治法方剂(中经络/中脏腑)”相关内容,详细如下:1.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证候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稀莶草。

加减:语言不清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证候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加减: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证候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瞒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息风汤加减。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加减: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2.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证证候主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志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中医辨证治疗中经络型中风病168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中经络型中风病168例疗效观察

5例 。结 果 :治愈 3 6例 ;好 转 1 1例 ;无 效 9例 。 总 有效 率 8 .%。1 盆腔包 块 消失 ,4例 缩 小 ,9例 盆 腔 积 液全 部 39 2例
消失 。 病 案 举 例
患 者 ,尹某 ,3 2岁 。2 0 年 8月 1 01 2日初诊 , 自述下 腹
坠痛 , 白带 量多 、色 黄 3 月 ,一 月 前 曾静 脉 输 注 青 霉 素 、 个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中经 络 型 中风 病 1 8例 疗 效 观 察 6
陈德 宇’ 洪素 兰
( 郑 州市 中 医院 ,郑州 40 ̄ ; ’ 5( 河南 中医学 院 ,郑州 40 0 ) 5 03 自 19 始 ,我们 对 门 诊 中 风病 中经 络 型 18例 ,分 9 5年 6
者 5例 ,B超示 双 侧 包 块 者 6例 ,单 侧 包 块 者 1 0例 ,包 块 最大 为 7 2×5 6 (m) . . e ,最 小 4 3×3 8 (m) . . e ,合 并 盆 腔 积
液 者 9例 。 治 疗 方 法
金 刚藤 糖浆 2 r ,每 日 3次 口服 , 同时 嘱 患 者 每 晚 睡 Ol a
甲硝 唑 7 D,症状 减 轻 ,但 遇 劳 后 加 重 。妇 科 检 查 :外 阴经
产 型 , 阴 道 通 畅 ,宫 颈 光 滑 ,子 宫 后 位 正 常 大 小 , 压 痛 明
显 ,双 侧附 件 压 痛 ,右 侧 可 触 及 一 鸡 蛋 大 小 肿 物 ,活动 欠 佳 。B超 示 :子 宫 正 常 大 小 ,右 侧 探 及 一 5 3×4 2m大 小 . .e 囊 性肿 物 ,盆 腔 有 少 量 积 液 。 中 医诊 断 :带 下 病 ;西 医诊 断 :慢 性 盆 腔 炎 。给 予 金 刚藤 糖 浆 2 Tl 0n,每 日 3次 口服 ,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风中经络的辩证施护及预防

风中经络的辩证施护及预防

风中经络的辩证施护及预防中风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是减少病死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标签:风中经络;护理;预防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歪,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嗜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

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快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的的风邪特征相似,因此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

临证时,以半身不遂为主证,神志清楚者属中经络。

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1 辨证分型及病机分析①1.1 肝阳亢暴,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口粘痰多,心烦易怒,溲赤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病机分析由于平素气恼劳碌,致使阴阳失调,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印情志相激,易于肝阳上亢,进而内风旋动,风火相煽,窜扰脉络,则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证,便干便秘是由风火上攻二清浊升降失常,胃肠腑气不畅所致。

治宜清肝散风。

1.2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手足麻木,肌肤不仁,舌质黯淡,舌苔滑腻,脉弦滑。

病机分析其病多因久病体弱,劳累伤气或卫外不固,风寒之邪入中经络。

阴虚则内风易动,气虚则痰湿内生,风痰相搏,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则出现肌肤不仁,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等证。

舌质黯淡是血瘀之象,内蕴痰湿则苔白腻。

治宜祛风通络。

1.3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黯淡,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或偏侧弦滑而大。

病机分析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偏好肥甘厚味,嗜烟酒过度,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进而内风旋动,挟火挟痰上扰经络而引起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若痰热挟湿阻于中焦,则升降功能失常,下则腑气不通而便秘,上则清阳不升而眩晕,痰多,风痰阻于舌本,则语言蹇涩或不语,痰热则苔黄腻,脉弦滑。

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

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

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男性,7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收入我科。

既往有吸烟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

Brunnstrom 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

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诊断依据: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摘要:患者男性,岁,神清,精神一般,左侧肢体乏力,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无寒热汗出。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辨病依据: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故证属"痰瘀阻络"。

辩证依据:因患者年老体弱且偏嗜肥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

若脾虚肝郁,易化生内风及痰浊,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故见肢体乏力,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属"痰瘀阻络"之证。

中风(中经络)后遗症期的辨证施护临床护理及体会

中风(中经络)后遗症期的辨证施护临床护理及体会
中 国实 用 医 药 2 1 0 0年 4月 第 5卷第 1 l期
C iaPa d, p 0 0,o. , o 1 hn reMe A r 1 V 15 N . 1 2

2 41 ・
[ 中华神经科学会 , 2] 中华 神经外科 学会. 各种 脑血 管疾病诊 断要 点. 中华神经杂志 ,9 6,6 6 3 9 0 19 2 ( ):7  ̄8 . [ ] 朱庸 连. 3 神经康复科. 人民军医出版社 ,0 123 9 20 :-2 .
患者生活 自理能力和生存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中风( 中经络) 后遗症期 ; 辨证施护 ; 体会
中风又名“ 中”, 由忧怒 , 食不 节 , 卒 多 饮 恣酒 纵欲 等 因,
以致阴 阳失调 , 脏腑气偏 , 血错乱所致 … 。是 以突然 昏仆 , 气 3 1 4 此症 多见 手足肿胀 或肤 色紫暗 , .. 可用温水浸泡 以消肿 化瘀 , 并在浸泡后 自动 或被动做 屈伸运 动 , 以疏通经 络 , 于 利 消肿 。
腔以解毒 , 菊花水洗双眼以明 目, 生姜水擦洗全身皮肤 以祛 风
散寒 , 血通络。 活
3 33 饮食宜清淡甘 寒 , .. 如绿 豆、 菜 、 芹 菠菜 、 冬瓜 、 瓜、 黄 丝
瓜 、 忌食羊 肉、 梨、 狗肉 、 肉、 鱼 , 鸡 鲢 韭菜 、 大蒜 、 葱等辛香走 窜
t n i n e d s i l a y u p rlmb t e a y p g a e st i tr icp i r p e i h r p r r mme f l wig a y n o ol n - o
ct s oei poeoto e CiR hbl2 0 ,7 6 :7 -8 . ue t k m rv ucm . l eai,0 3 1 ( ) 5959 r n

浅谈中风“中经络”辨证施护

浅谈中风“中经络”辨证施护

浅谈中风“中经络”辨证施护摘要:中风中经络病证复杂,临床上一般辩证分为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五型,根据其病证特点辩证施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风;中经络;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80-01中经络即中风中经、中络的总称,系因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犯于脑所引起的半身不遂,舌歪斜, 言语不利, 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一般无神志改变[1]。

本证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病人健康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院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时根据病变特征进行辨证施护,得了满意效果。

1基本资料选取武汉市某中医医院脑病科近三年病员100例,年龄段为53~86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

按体质分型:中医辨证肝阳暴亢21例、痰热腑实18例、风痰阻络26例、气虚血瘀19例、阴虚风动证16例;治愈43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转归中脏腑7例、无并发症发生。

2一般护理2.1起居护理:中风病人需静卧休息, 避免频繁搬动,中经络患者头部宜平放,各种护理操作都要轻柔,不宜多次打扰患者;天气骤变, 炎热、寒流等气候变化对中风患者影响较明显,因此要保持病房适宜温度;引导病人做适当康复运动,以保持气血畅通,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失去正常功能,但切忌剧烈运动,预防过度劳累致阳气弛张。

2.2预防褥疮:由于中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其肩胛部、臀部、足根等肢体隆突部位受到压迫较重,部气血运行不畅,易发生褥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经常翻身,换体位,并采用5%红花酒精按摩,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床铺要平整松软,及时更换衣被。

3辨证施护3.1肝阳暴亢证。

证见:身不遂,舌歪斜,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弦有力。

浅谈中风病的临床治验

浅谈中风病的临床治验
3缺血性中风 的治疗
对中风的病 因病机的认识, 曾经历了从外因到内因的发展 过程 ,唐宋 以后,特 别金元时期 以 “ 内风 ”立论,认为 中风发 病 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平素气血亏虚 , 脏腑 阴阳失调。目前多数 学者认为,凡 相当于西医脑血管 的中风,皆由内因所致 ,风、 火 、虚、痰、瘀等 因素引起 肝风 内动 ,血气紊乱 ,上逆不下,
菀于髓海导致血溢脑脉之外,或瘀阻脑络而 发病 。 、 痰 、 风 火、
虚是 引起肝风 内 的关键所在, 动 血瘀髓海是中风病 机的主要环
节。 年中风 , 老 发病与体质 因素有关, 瘦人 中风 以中脏腑为多, 因瘦人 阴虚火旺,特别是人过 5 以后 ,肝 肾阴亏、虚火炎 O岁 上 、阳元风动、血随气逆 ,蒙敝清窍 ,横穿经络 ,卒倒无知 , 即为中脏腑, 种现象 多为现代医学 中的脑出血 。 这 胖人 中风 以 中经络为多,因胖人多痰湿气虚 , 气虚运血无力,痰湿阻滞经 络 皆可致血流缓慢 ,脑络瘀阻,出现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这 种现象 多为现代医学 中的脑血栓 形成 。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 , 肾虚为本 ,痰瘀交阻为标 ,三者相 关并存 , 究证 明,脑梗塞 研 病理 改变主要是脑动脉硬化、管腔狭窄 。 加之高血脂 、高黏血 症,故易形成血栓、堵塞脉道 ,发为中风 。
・1 0 ・ 2
其次保护脑组织 , 应用维生素 A C E 辅酶 QO 自由基清 、 、 、 I等
除剂和谷胱甘肽氧化酶促 防御药物 。 改善微循环和适 当用 降颅 压剂,以保护缺血半暗常也是至关重要的。亚急性期及恢复期 应选用 多种脑循环代谢改善剂 , 并加入康 复锻炼及针灸推拿疗
维普资讯

经验交流 ・
20 年 1 08 月第 5 卷第 1 期 WolHel i s r d ahDg t t e

中风病中医诊疗规范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中医诊疗规范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愤怒、饮食不节等诱因,惹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以外;临床以忽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倾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痹为主症;拥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色;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有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洋溢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色的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别的,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语言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颤动不只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忽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倾斜,语言謇涩或不语,麻痹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此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倾斜、语言謇涩、偏身麻痹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实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一样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识诊断1.1 诊断重点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倾斜,语言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痹;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忽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向起病,快速达到症状的顶峰,而慢性中风常常寂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频频出现近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忽然,病情发展快速,伴有神志昏蒙。

i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预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忽然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或肢体麻痹,视物昏花,1日内发生数次,或几天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纪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联合起病形式、诱因、预兆症状、年纪即可诊断中风病。

联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 阳暴 亢 . 火 上抗 风 症见 : 身不遂 , 半 口舌 歪 斜 , 舌强 言蹇 或 不语 , 偏身 麻 木 . 晕 头 痛 , 红 耳 赤 . 眩 面 口苦 难 于. 心颤 易 怒 , 赤 便 于 , 尿 舌质 红 或 红 绛 , 苔 薄 黄 , 舌
若 蘸多 质粘 稠者 加川 贝 ] ,, 芩 1 g 天 竺 黄 6 , 化 C 黄 g 0. g清
属气 虚 血瘀 证者 则仿 照 王清 任 《 医林 改 错 》 阳还 五 汤 补
察 本 证急性 期在 发 生复 中以 前 先 以舌 象 的 变 化 最 为 突
出 , 质 红绛 , 苔渐 渐剥 脱 , 至 舌 面 光 净 无 苔 , 是 舌 舌 甚 过
加减 较 为合 适 。治法 : 通腑 化 痰 为 先 , 之 清 化痰 热 活 继 络 :方 药 : 活法 机 要 》 化 汤加 减 生 大 黄 1 ~ 1g 《 三 O 5, 芒 硝 6 l g 分 冲 ) 枳 实 ] g, 蒌 3 g 胆 南 星 6 ~ o( . 0 瓜 0, ~ ] g 羌话 6 。每 1 1剂 , 0, g 9 如果 服 药 一 煎 以 后 , 4 6 约 ~ h 能使 太便 通 泻 , 下 积 滞 酸 腐 , 至 臭 味 很 太 的 粪便 , 拇 甚 尔 后 又有 稀 便一 、 次 , 0 二 贝 不必 尽剂 如果 一剂 丈 便 未 通 , 以连 续服 ~二 剂 据 观 察 服 药 后 大 便 通 畅 . 腑 可 则 气 通 痰浊 减少 , 部 分 病人 半 身 不 遂 , 志不 靖 的 症 状 大 神 都 可 以 有一定 程 度好 转 。 总 观 中风一 病 , 属 本 虚 标 实 , 盛 下 虚 的证 候 。 是 上 在 急性 期 虽有 本 虚的 见 症 , 常 以 风 阳 、 热 、 实 血 而 痰 腑
脉弦 有 力 病 情 转 归 : 证 一 般 无 神 志 障 碍 而 以半 身 奉
不遂 为 主 , 属 中经 证 多 相 当 于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此 病 常在 起病 后 1周 之 内 变 化 较 多 如 调 治 得 当 t 肝 风得 熄 , 火 得 清 . 情 很 趋 向平 稳 . 是 头 痛 眩 晕 肝 病 先 诸症改 善 . 而后 半 身不 遂逐 渐 恢 复 , 在 1周 以 后 即进 约 人甑 复期 , 类 证 候 预 后 较 好 。 如 逢 重 症 虽 用 平 肝 蔼 此 火. 风通络药物治疗 . 风动越仍 然不能 平复. 1 熄 内 则
周之 内病 势 逐渐 恶 化 . 但 半 身 不 遂 加 重 , 至 出 现神 非 甚 思 恍 惚 , 识逃 朦 等症 , 神 转成 中脾 证 应 该 强 谓 本 证急 性 期 的病 人必 须 避免 七情 六 欲 所 伤 , 否则 由精 神 刺激 ,
情 志 火激 即 可 发 生 复 中 , 可பைடு நூலகம்突 发 中 脏 证 据 临 床 观 也
骑实 , 风痰 上扰 的证候 类 型 , 以认 为是 中经 和 中腑 的 可 移 行 型 如调 治 得 当 , 约在 2周 左 右 即 可 进 入 到 恢 复 期 。在治 疗 方面 可用 通 孵化 痰 为先 导 , 旦 太便 得 通 , 一
继之 可 用清 化痰 热活 络 , 判 痰 热渐 化 的时 候 , 该 给 等 应 以重 剂 活血 化 癀 . 以促 进 半 身 不 遂 诸 症 的好 转 但 是
中 风 病 中 经 络 的 临 床 辨 治
孙 中林
见 的证 候 . 无 神 志 障 碍 属 中经 证 其 本 虚 是 肝 肾 阴 多 虚 和心脾 气 虚 , 是发 病 的基 础 , 标 实 是 风 痰 瘵 血 阻 这 其 滞 经络 . 本证 是 以标 实 证 突 出 . 急 时 调 治 祛 风 除 痰 . 若 活 血通 终 . 2同之 后 即可 进 入恢 复期 , 部 分 病人 至 一 遮
痰 热病 群 . 可 以 伤 阴又 可 以耗 气 , 以 在 恢 复 期 厩 所
后 , 汪 的归 宿 转 变 为 气 虚 血 瘀 . 有 部 分 病 侧 是 其 多 也 属 阴虚 血瘀证 。无论 是气 虚血 瘀 还 是 阴 虚血 瘀 都 屑 本
虚标 实 而侧重 在 本 虚 , 时治 疗 或 益 气 或 育 阴兼 活 络 . 此
维普资讯
安 赣 中医 临床 袭 志 ? 0 0 2年 2月 第 1 4卷第 1期
至 卫 j 三
7 3
《 百 匹至王至 I
l 1
} 家 I I 至三至 I I

} 8 1 园
iI ・ ll I
至 E至
北 京 同仁 堂 门诊 部
关键 词 中风 辨证 论 治
1 0 2 0 ,9 3
中 风病 是对 中 老 年 人 威 胁 较 大 . 病 率 、 残 率 、 发 致 死亡 率 均较 高 的 疾 病 . 9 H:2年 全 国脑 病 急 症 会 议 正 式
统一命 名 “ 中风 病 ” 并 根 据 神 志 障碍 有 无 分 为 中 经 络 . 中肚腑 . 现舟 绍 中 风病 中经络 比较 常见 的 3个 类 型 :
恢 复期 其 证 螓 多 向 气 虚 血 瘛 转 化 , 般 预 后 较 好 。治 一 法 : 肝熄 风 . 疲 通络 方 药 : 夏天 麻 白 术 汤加 减 。 平 化 半 法 半夏 ] g 生 白 术 l g 天 麻 I g 胆 南 星 6 , 参 0. e, C, g 丹 3 g 香 附 ] . 大 黄 6 :半 身 不 遂 加 重 者 可 加 天 仙 0, 豫 酒 g 藤 ] g 伸 筋草 ] 鸡 血 藤 1 8 以增强 活 血 通 络 之 力 ; 5, 5 5.
痰热。
痰 热腑 实 . 瘸 上 抗 风
症见 : 突然 半 身 不 遂 , 身 偏
麻木 . 口舌歪 斜 , 于或 便 秘 , 腹 胀 . 便 或 头晕 t 或痰 多 , 或 舌强 言蹇 . 兼有 神志 谜 朦 或 嗜 睡 . 苔 黄 、 可 舌 黄腻 、 弦 脉
滑 . 见偏 瘫 侧 脉 弦 滑 而 太 病 情 转 归 : 证 屑 中经 常 本 但痰 热 重 的 . 见 神 志 迷 朦 嗜 睡 则 属 腑 证 : 因此 痰 热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