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_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目标】1、分析自然带的形成,理解形成地域差异的原因,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以天山为例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方法,掌握垂直地域分异问题的分析思路。
3、能够分析区域差异,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评价设计】1.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活动,检测学生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程度,通过高考试题,根据语言表述的全面性、准确性进行评价,要求90%的达标率。
2.通过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提高综合思维能力,通过高考试题进行评价,要求达标率80%。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设计】平地域分异规律讲解自然带的形成【走访一带一路】小组交流2条线路:1、从西安到鹿特丹2、从福州到雅加达分别经历哪些自然带。
1、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规律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延伸方向自然带更替方向分异基础典型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链接高考】(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听讲并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目标,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然带的形成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夯实基础知识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做题,回答问题把握高考考查方式,注重答题规范性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天山为例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方法探究内容:(1)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关系(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根据所学地理规律,正确排列甲山地垂直自然带。
(找学生上黑板)思考回答问题难点内容重点剖析(3)读图观察“山地针叶林带”在博格达峰南北两坡分布的情况,并思考原因?(4)读图比较“高山草甸带”在博格达峰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高低,并思考原因?(5)[反复对比,研究变化](1)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天山博格达峰缺少的自然带有哪些?为什么?(2)珠穆朗玛峰哪一坡垂直带谱更复杂?为什么?规律总结及垂直带谱的判读方法【链接高考】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能辨别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4.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投影仪、图片、地图。
教学素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并结合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深入解释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了解,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4.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提问。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拓展(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深入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处差异,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保护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收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以展示形式呈现。
参考答案:1.山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比如在海拔不同的山区,气温、雨量和植被类型都会有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山地地理环境的高度和陡峭造成的,高处气温低,陡峭的山坡容易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1、前置限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属于资料型与案例型前置限定。
“图表”主要指可以反应地域分异规律的图表,如“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等;实例主要指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地域分异规律的例子,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等。
2、行为动词:“分析”“分析”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向、经向、垂直三个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这三个维度对地域分异规律加以考察。
3、学习内容:“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无论是纬向、经向、垂直三维都存在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全球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规律。
在掌握差异性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予以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的教材,辅以鲁教版的相关内容。
教材首先从常见的地域差异现象入手,情境设计中的天山景观就是一个“引子”,对地域差异做了相关阐述,系统地介绍了地域差异是什么、有何特点和如何形成等问题,为下文做铺垫,然后分别以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为标题,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视角,从全球尺度到山地尺度,深入和系统地讲解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教材共包含四大框题: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除正文内容外,共包括一个情境导入(天山)、六幅图片(一幅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四幅植被景观图、一幅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两个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草原上的盐碱地)、一个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栏目内容功能取舍/二次开发情境导入利用多种景观并存的天山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利用垂直地带性表现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故舍弃此导入,利用油菜花开放时间差异进行导入框题一:地域差异正文: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表现(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维度)利用文字解释地域差异,为下文地域分异规律做铺垫地域差异部分辅以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尺度差异在学完整节课后进行说明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解释降水、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时的阅读材料框题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体现自然地带的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并且辅以鲁教版的两个针对此图的探究任务图5.8苔原景观、图5.9热丰富内容由于不知道图片的地点,故带雨林景观、图5.10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图 5.11温带荒漠景观替换为知道地点的图片框题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垂直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框题四:地方性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地方性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地方性分异规律,体现非地带性采用案例:草原上的盐碱地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采用自学窗从分布特点推测成因开拓视野学生课下自学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气候、植被、土壤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还未将三者联系起来并且放在不同的区域加以考察;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体验、网络、电视等对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图还需要加以引导得出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概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和特点;3.了解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比较。
教学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分类;-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
3.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球系统的差异性,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如高山、河流、湖泊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实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地区,如地中海地区或黄土高原,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中国或巴西,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探究该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让学生提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具体分类。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理环境差异明显的地区进行研究,如阿拉斯加、撒哈拉沙漠等,进行资料收集,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和特点。
4.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选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不同要素对该地区的影响。
第三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球系统的差异性,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球系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3.群体讨论:以全球气候带为例,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带特点,探究气候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总结: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
教学资源:1.地图和地球仪;2.图片和视频资料;3.书籍和参考资料。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对于教师来说,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一个差异性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包括地形、气候、生物等要素;2.理解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概念和特点;2.全球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如高山地区、河流平原、沙漠地区、季风地区等;3.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农业、工业、交通等;4.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变化原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如登山、观测河流、参观沙漠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差异性。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观察实验:设置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实地考察和观察实验的记录,评价他们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小组展示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展示和交流的质量和深度,评估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他们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环境差异性 导学案
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因素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篇导学案将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地理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影响1. 气候的差异性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宜植被茂盛,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2. 土壤的特点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各异。
比如,沙漠地区的土壤贫瘠,种植农作物困难;而河流两岸的沃土肥美,适宜农耕和养殖。
土壤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水平。
3.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
一些地区常年缺水,居民生活困难,甚至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和水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的水资源差异性造就了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居住地选择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
一些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城市建设发达;而一些地区因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居民多为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
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明显影响。
2. 经济活动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的经济活动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矿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促使人类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 文化传承的多样性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经济活动,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习俗。
例如,草原地区的牧民文化、海岛地区的渔猎文化、山区地区的农耕文化等都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学习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实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A.宇宙演化C.生物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2·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B.水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C.稳定性答案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B.差异性D.脆弱性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公开课)
总结课程重点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和影响 课程内容概述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概念定义
总结课程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地球运动、地形地貌、气候带、生态系统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等
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地球 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如森林、草原、沙漠和湖泊等, 这些生态系统为物种提供了多样
化的生存环境。
物种多样性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 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在生态系 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
土壤和植被的差异性
总结词
土壤和植被的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中 相互关联的表现之一,不同地区的土壤 和植被特征各异,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平 衡和土地利用方式。
VS
详细描述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与当地的气候、地形、 母质等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土壤对 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不同地 区的植被类型和特点差异很大,如森林、 草原、荒漠等。这些植被差异不仅对当地 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对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护等方面产生重要影 响。
加强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 进行研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研究价值提升
02
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区域发展
等领域提供科学指导
提高公众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03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球环境。
青藏高原的冻土研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1.师生互动: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点知识。
2.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布置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6.强化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现象。
步骤二:讲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概念和成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分析地球运动、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详细讲解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方面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4.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实例分析地理环境差异性对农业生产、城市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从而提高本章节的教学效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3.掌握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自然地理环境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境差异性的思考,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如气候环境、地形环境、土壤环境等。
3. 分组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使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延伸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不同地区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分类的准确性,对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的运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和分享讨论过程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2.研究材料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并组织好学生的小组研究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2)能够运用地图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全球视野。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2)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和成因。
2、教学难点(1)垂直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
(2)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新课讲授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关系?(2)讲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3)举例说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表现,如非洲大陆从赤道向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然带的分布与干湿地区的分布有什么关系?(2)讲解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设计【推荐】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设计【推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释陆地上不同的自然带。
3.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4.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课时安排2 课时第第1 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推进新课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1.2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介绍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1.3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如植被、动物分布、地貌等强调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特色第二章: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2.1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强调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气候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2.3 气候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气候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三章: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3.1 地形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强调不同地形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释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区域气候的差异性3.3 地形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介绍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强调地形因素对不同地区植被和动物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四章: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4.1 土壤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如黑土、红土、沙漠土等强调不同土壤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2 土壤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土壤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土壤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4.3 土壤对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介绍土壤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分布与发展强调土壤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和人类活动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五章: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5.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介绍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特点,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强调水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2 水文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水文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水文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5.3 水文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水文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水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六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6.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6.2 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多样性举例说明不同人类活动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6.3 人类活动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貌和土壤的特性,如填湖造地、土地开发等强调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7.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概述介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方法,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等强调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7.2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应用强调实证研究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中的重要性7.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强调评价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第八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8.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强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8.2 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解释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8.3 区域发展规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调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九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案例分析9.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选择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分析该案例的方法和过程9.2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展示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中的重要性9.3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总结案例分析的启示,提出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建议强调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分析的必要性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总结总结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对实践的意义10.2 展望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挑战强调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重点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四: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五: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六: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七: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八: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重点环节九: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重点环节十: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
3. 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3.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地理环境?它有哪些特征?”2.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分析其特征,如地域性、差异性、动态性等。
3.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地域联系、要素相互作用等;分析其原因,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讲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如地形、气候、水文等;分析其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人类活动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案例,如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等,让学生分析其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导入阶段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理环境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地理环境演变、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等。
2. 结合现代科技,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实际应用。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环境调查,如对学校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内容及其解析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和各个圈层的主要特点,初步认识到个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
本单元进一步从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私利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分异规律。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较为普通的自然地理现象,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成上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所导致的。
第一部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和命名方法;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其中,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学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第二部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三个方面,其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目标解析1.认识地域差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自然带的概念、识记某种气候带下的相应的自然带名称;2.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包括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两个水平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一个垂直分布规律和一个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以及各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1.各种自然带的名称这部分涉及许多自然带的名称,学生容易混淆名称,因此,要强调对各种自然带名称的理解。
第一,总结自然带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
第二,将容易混淆的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以强化落实效果。
2.对各种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用植被和动物的相关景观图片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其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读图发现其条件的差异,并加深学生对各种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基础较差,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对地理事物额亲身感受的经验,从身边的地理出发落实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用景观图片引入。
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问题一】地理环境之间的地域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自然带”?自然带怎样命名?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自然带的命名。
[例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主要表现:地理环境及其上的差异。
2.自然带的形成:纬度位置→差异植被→水热组合→代表性的→自然带海陆位置→差异土壤3. 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通常是以植被类型来命名。
正确答案:各组成要素;组合;热量;水分;自然植被;[变式训练]1.形成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与环境B.热量和水分C.地形和水分D.土壤和植被2.自然带的命名往往用()A.气候类型B.土壤类型C.植被类型 D.地形类型【问题二】地理环境之间出现的分异包括哪些方面?各受什么条件的影响?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水平自然地域分异和垂直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问题1】什么是水平地域分异?分为哪两类?它的分异各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例二] 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 B CD E F(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问题2】什么是垂直地域分异?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例三]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
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 .N N ︒︒68~62B .N N ︒︒58~52C .N N ︒︒54~50D .N N ︒︒62~52(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 .逐渐升高B .保持不变C .逐渐降低D .变化无序[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0N1100—1800Km ;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际距离大约差111Km ,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0—580N 。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渐降低。
正确答案:(1)B (2)C[变式训练] 唐代诗人自居易游览庐山香炉峰大林寺时题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据此回答1-2题。
1.自然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明显,产生诗中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2.诗句反映了自然带存在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的分异六、课堂小结(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 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概念、表现和成因①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叫地域差异,又叫区域差异。
②表现: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也差异。
③成因:取决于不同地域,其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状况。
2.自然带的概念和命名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3.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下列有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B.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C.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D.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5.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八、配餐作业A组1. 右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下列自然带中,我国没有分布的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3.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A.地带性现象B.非地带性现象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4.下列草场属纬度地带性的有()A.柴达木盆地的草场B.川西的高山草甸C.非洲热带稀树草场D.河漫滩草甸5.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喜马拉雅山B.乞力马扎罗山C.阿尔泰山D.落基山6.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A. 气候B. 地形C. 水文D. 植被B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3.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4.关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主要位于纬度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大气环流6.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7.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B C(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C组1.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处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
(2)A处自然带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分布,如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个地区),B地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