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牧区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因地制宜,上好高原牧区科学课
因地制宜,上好高原牧区科学课我校坐落在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川西北高原,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纯牧区多民族聚居地,学校在校学生百分之七十五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通信状况、气候、宗教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给小学自然学科这门包罗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人体生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加之边远闭塞的环境直接影响外部世界信息的传入,造成学生见到的新事物少,视野及知识面狭窄,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常识,接受能力低;对在内地许多看起来非常平常的现象和事物缺乏认识,甚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对许多事物的观察不知所措,找不到观察点,不会进行比较,难以进行归类,加之语言障碍的影响使其认识、接受事物的过程极慢,这样就给以观察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结论为主要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正是民族学生学习中的这一难,体现在学生学习中出现概念的混淆,比如,动物知识中,讲解有关动物“腿”特别是前“腿”或前“足”,许多学生则惯用“手”这一人体器官词来描述,对于新概念、新名词接受和运用很慢。
由于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学生基本上不会动手解剖青蛙,甚至不愿饲养小动物,哪怕是养一只蜗牛或是一只蝗虫。
相当部分学生受多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愿读书学习,人虽坐在教室里可心思却没用在课堂上,可谓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而大部分学生则受过去科学课是副科的旧观念的影响,始终抱着语文、数学是主科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由社会、家长影响学生,挫伤和制约了学生学习科学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
以上诸多原因对科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发挥现有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兴趣学习科学知识,就是科学课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幼儿园孩子的科学知识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孩子的科学知识与实践探索科学是一种求真、探索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索等活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孩子的科学知识与实践探索,并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幼儿园孩子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通过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幼儿喜欢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的科学知识学习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自然科学、生活科学、物理科学等。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科学概念和科学思维方式。
例如,在自然科学方面,幼儿可以学习关于动物、植物、天气等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生活科学方面,幼儿可以学习关于健康、饮食、安全等的知识,明白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安全。
在物理科学方面,幼儿可以学习关于力、光、声等基本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践探索的重要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幼儿园孩子探索和发展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身实践,幼儿可以观察和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通过种植植物、观察昆虫、制作简单机械等实践活动,幼儿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昆虫的特点,体会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这些实践探索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科学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和机会进行实践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通过实践方法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牧区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牧区小学科学教学作者:阿旺旦增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8期新课标实施以来,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必须要围绕课改要求开展有效教学。
以下是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牧区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一、探究与传授探究与传授是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也不能排斥传授的作用。
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传授式教学也非一无是处。
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能够培养学生自律性和自省力。
在一堂科学课中探究和传授可以并存,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存在传授,两者并不矛盾。
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与传授的运用要适时适度。
当探究的问题过于难时,需要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传授;在一些操作性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性的传授;当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时,可以采取传授式教学。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主,按照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过程安排教学流程(也可以是其中的几个环节)。
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探究的意识,在让学生思考和得出答案时最好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提倡“做中学”或“动手做”由于受到环境和其他方面的限制,以前的科学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
现在我们提倡通过“做中学”或“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
但是有些教师甚至专家对于“动手做”有些片面理解,认为凡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但与此同时学生动脑的机会却少了很多。
在一堂热热闹闹的科学课之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让学生在科学素养上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和训练。
关于农村小学科学课的现状及如何上好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科学课的现状及如何上好的思考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中心小学曾利娟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
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现行小学科学教材,对大多乡村教师来说要上好是比较困难的。
我也有同感。
现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及建议。
一、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一)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任何时候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调动基础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必定遇到失败。
很多教师对科学课的认识不够,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小学课程的辅助课程没有真正是认识到其的价值。
出现轻视的现象,或简单的认为是组要课程的辅助,没有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新课程强化了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目前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比较少。
而许多教育专家则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他们的理论,二者没有有机结合。
二、农村科学课程实施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评价改革的滞后在实践中发现,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尤其在小学。
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介学校的工作。
浅析牧区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浅析牧区孩子眼中的科学课我们生活在北方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这儿的孩子们朴实纯洁,但接触面极为狭小,家长忙于种植忙于放牧常常忽略孩子的学习,甚至很难全面地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这种单一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思维定式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群群孩子在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有很多他们所不理解不为所知的内容,在授小学科学课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的迷惑。
那么我们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就这十几年的教学中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到“科学”两个字,我们这儿的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神秘,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例如: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比晾在室内干得快;天气太热了,巧克力就会容易熔化;毛毛虫长大了,就会变成花蝴蝶……因此,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景趋向生活化,打消学生对科学课的畏惧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打乒乓球是小学生最喜欢进行的一项运动,把乒乓球弄瘪了也是孩子们很常见的事情。
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拿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这个球还能用吗?”学生们都很遗憾地摇着头说:“球都瘪了,肯定不能用啦!”“真的不能用了吗?让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吧!”我一边说一边把乒乓球放进一盆课前准备好的热水里。
“哇!可真神啦!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啦!”看着瘪了的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呢?看了老师刚才做的实验,学生们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这个疑问。
于是,我从学生的疑问引出该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热胀冷缩》这一课去寻找答案。
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
经 验 交 流283 都市家教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
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
国家教育部决定将把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但是,民族地区如何开展好小学科学教育?愚以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在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各学校对科学课程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则不认同。
认为“科学课程”不是主科,有不同程度的忽略甚至反对,影响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对科学课是喜欢的,喜欢科学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科学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科学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
我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学习了《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后,要求小朋友们饲养一些小动物,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小朋友们兴趣盎然,有的饲养了“小蝌蚪”、有的尝试饲养“苍蝇”等等。
结果,我受到很多家长的非议!甚至在学生家长座谈会上受到个别家长的指责:“养苍蝇”是一件很肮脏的事,学生不做正事。
由此,我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是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大力加强师资培训。
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师。
针对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学历层次的情况,需要对进行科学教学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其在科学教学中胜任愉快。
农牧区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浅析
101学习版摘 要:数学是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但由于其抽象性、逻辑性强,让许多农牧区孩子望而生畏。
在我任教的甘孜州炉霍县二完小,学生全部为农牧民子女,学生汉语沟通能力差,学前教育缺失,家庭辅导跟不上,知识储备不丰富,致使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学科枯燥无味。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越来越重要。
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成功地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主要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实施两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前行。
关键词:农牧区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式课堂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事半功倍。
农牧区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很有益处。
一、浅析探究式课堂教学:(一)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探究式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到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探究得出验证探究结论最后练习与运用。
每个人在接受新事物时,先是由不了解而产生好奇,然后是对新事物有些初步的认识。
当然,这时的认识不会十分透彻,总需要一个深入再学习的过程。
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在这种模式中学习。
探究式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是农牧区孩子喜欢的教学模式。
(二)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科特点。
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系统环环相扣,要求考虑问题要缜密,且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强。
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学习知识,条理清楚。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协作关系,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来学习。
(三)探究式教学追求简约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简化了教学结构,以精练的语言、精练的引导、精练的应用来概括和表述教学过程。
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认知水平
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认知水平2023年,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未来的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无限,因此对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引起我们重视。
首先,我们来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目前,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些变化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游戏、电视、互联网等科技产品已经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些科技产品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快乐。
其中,电视节目让孩子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其次,我们来谈谈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水平。
从概念上来说,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和理解。
在自然科学上,认知更是关乎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因此,加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至关重要。
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是能够区分不同现象和事物,并对其有较多的掌握和了解,且懂得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的过程。
况且,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实验和观察相结合是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深入的,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水平。
再者,教育环境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教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在日常教育中发现、引导、培养这些新鲜有趣的科学知识。
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让学生体验到科技的创造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然科学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会受到科技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并走向更高的成就,从而使整个学校和社区更加和谐、理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科技创新。
浅谈西藏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浅谈西藏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西藏牧区小学数学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西藏的牧区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恶劣,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思考,探讨在西藏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西藏牧区,很多学生的日常生活都与农牧业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度量农田的面积,计算牲畜的数量,设计牧民的收入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
在西藏牧区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美妙,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西藏牧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学生对数学教学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入一些数学应用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数学思想和发明的纪录片,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西藏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协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蒙古族“春花”:让科技教育的花朵,在草原上盛开绽放
蒙古族“春花”:让科技教育的花朵,在草原上盛开绽放在草原的辽阔地带,生活着一支勇敢、坚强的民族——蒙古族。
他们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如今,在科技教育的风潮下,蒙古族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春花”在草原上盛开绽放。
蒙古族历来以骑马、射箭、放歌、跳舞著称,而在现代社会,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蒙古族来说,科技教育就如同一朵盛开的春花,为他们的未来之路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由于蒙古族生活在偏远的草原地区,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学习条件相对艰苦,使得他们接触和掌握科技教育的机会比较有限。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蒙古族人民积极探索和实践,让科技教育的春花在草原上盛开绽放。
“春花”茁壮成长的关键,是教育。
在蒙古族自治区的学校,学生们正在接受着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
学校里配备了先进的电脑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们精心设计的科技教育课程,使学生们在快乐学习的掌握了科技知识和技能。
在这里,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如何进行网络搜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等基本的科技教育技能。
他们还在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新颖科技项目上进行了实践探索,为自己的科技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蒙古族的父母也意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为孩子们的科技教育投入精力和金钱。
他们鼓励孩子在家里进行科技实验和DIY创作,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他们也通过购买科技类图书、游戏和玩具等途径,丰富孩子的科技知识,拓展孩子的科技视野,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蒙古族科技教育的推广工作中来。
一些科技教育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纷纷走进草原,为蒙古族的孩子们带去了科技教育的乐趣和启迪。
他们开设科技兴趣班、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让蒙古族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科技梦想。
他们还捐赠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器材和图书,为蒙古族的科技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藏区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培养
传 统 教学 中 ,由于 多种 因素 , 常常不 能充分实现这一过程 。 而利用 多媒 体教学 ,既省时 间 又 加大知识 容量 ,既环环相扣 又生动形象 ,从而既提高 了教 与学的效率 , 又 为教师有效组 织 教学 、灵活选 择教法 ,为学 生 自主学 习、 自主探 究活动创
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但不应该阻止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积极的为他们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们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原 理 具 体 而 又 形象 地演 示 出 来,学生看得 明 白,听得懂 , 留下 了深刻 印象 ;我们的祖先 在 一千八百多年前 就能发 明如 此精 确 ,灵敏 的仪 器,真是 了 不起 !由此 了解到 欧洲的 同类 发明要 比我 国迟 一千多年 ,一 种 民族 自豪感油然而生 , 这样 , 既传授 了历史知识 ,又 进行爱 国主义思想教 育。 历 史教师要在 课堂教 学中 善于创设较 真实的历史情景 导
造 了条件 , 使得教师 真正成为
学 生学习过程 中的组 织者、指 导 者、促进者和合作 者。尉时 还 促 进 了学 生 学 习方 式 的 改 变 , 使 学生真正 由 “ 被 动”学 习转变 为 “ 主动 ”学 习、 自主 学习 , 成 为 学 习 的主 人 ,师 生 之 间 、 生 生 之 间 也 真 正 实 现 了
入课堂教 学, 以便将学生带进
角色之 中。通 过创 设一定 的学 习情境 ,刺激 学生天生 的好奇 心,唤起学生 的学习欲望 。丰 富课本知识 。如在 《 辉煌的 隋 唐 文化》教学 中,教师 可 以先 展 示图片 ( 赵州桥 ),然后用 生动 的语言讲述赵州桥 与鲁班 的神 话传说导入新课 ,这样既 刺 激 了学 生天 生 的好 奇心 , 学生一 下子就被课本知识所 吸 引 ,同时又 为下一步的学 习探 究活动奠定 良好 的基础。 教 学 过 程 应 该 是 师 生之 间、 生 生之 间互动的交流过程 。
少数民族牧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从孩 子身心发展 的特点出发 , 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关注孩 子 的生活环境 、 家 庭实际 , 结合孩子 的成长经历 。 充分利 用身边具
体、 生动的课 程资源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 , 那 么科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孩子而言就
小学 兼任科学课的教学 。 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 便 于提高课堂 教学 的质量 。 近年来, 学校先后开发出《 裕固家园》 和《 多元文化 乡土
1 . 优美的校园环境 。近 年来学校加大资金 的投 入 , 种植 了松、
柏、 杨、 柳和榆叶梅 、 玫瑰 、 丁香 、 野玫瑰等花木。校园中乔灌木错落
有致 、 草坪 和花卉相 间、 奇石点缀其 间 , 可谓 绿树成荫 、 绿草如茵 、 花鲜四溢 、 蜂飞蝶舞 、 野鸟 啼鸣。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 的校 园环境 之中 。 可以接触到丰富 的科学学 习资源 。 2 . 丰富 的图书资源。 图书 室和 阅览室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的 好场所。通过图书仪器装 备工程 , 根 本上改善了学生的阅读 条件 。
不再是冰 冷和僵硬的东西 , 而是充满好奇和快 乐。因此 , 要在“ 趣”
和“ 精” 上作足文章。如播放学生喜爱 的电视 节目《 动物 世界》 和蕴 含科学知识 的动画片等。了解生态平衡 , 可从学生最 为熟悉的草原 上的食物 链人手 倡导环境保护 , 可精选 当地 国家保 护的一二类野 生动物 。 生活 中的科学知识教育 , 可选择与寄宿生相 关的饮食起居 和 当地少数民族 的饮食风俗。总之 , 对学校 、 家 乡的资源利用得 当, 还 易于培 养孩子爱科 学 、 爱 学校 、 爱 家 乡和爱祖 国的情感 。 进而形 成亲近 自然 、 欣赏 自然 、 珍爱生命的价 值观 。 3 . 活动性和实践性 。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 生学 习科学的 主要方式 。学生要在探究过程 中理解科学概念 , 掌握科 学方法 , 培 养科 学态度 。在 活动中学 习科学 。 既是课程内容本身 的要求 , 也符
牧区教育教学浅思
牧区教育教学浅思1.牧区家长整体素质较低,家庭缺乏教育氛围。
现在牧区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有的甚至认为没有知识照样能生活,不重视教育只注重牲畜(牛羊)的数量,特别是夏天挖虫草的季节一到,学生都跑去挖虫草,有的家长跑到学校把学生接走去挖虫草。
更严重的是有些家长认为学生上学是一种差事,对教师和学校有好处,来一段时间逃一段时间,根本弄不清楚教育的目的。
2.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而且过分依赖学校。
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教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及家人的和睦相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最终的利益在于谁?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使教学走正规化。
这就需要我们管理教育的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宣传《义务教育》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及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转变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是我们每个公民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一般来说,多数牧区的学生从小没有与社会上的人来往,具有不习惯居住在人多的地方的心理特征。
而且牧区学校的条件比较差,管理不科学,大多是人对人的管理和强制性的手段。
学校生活过于单一化,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得学生厌倦学校的生活,因此对于多数学生长期居住在学校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学校应该考虑以下这些方面:1.改善学校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
2.在课间与课余时间里多开展、多了解牧区学生所喜欢的各种活动。
3.全体教职员工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来教育他们。
同时多接触、多谈论等方法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来搞好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喜爱学校生活。
三、牧区学校教学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更新十分缓慢。
从整体上讲,教师群体对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培养“四有”新型人才的教育总体要求和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形势缺乏明确认识,缺乏迅速改变牧区教学面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摘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科学的“实实在在”,学校要勇于往前冲,给科学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59-01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活动。
农村孩子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经验,熟知植物动物的成长过程。
做事比较勤快,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室外才是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一、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根据农村孩子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
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
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微课程: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总结一下 • • • • • • • •
神 感 惊 激 喜 开 生 有 奇 悟 喜 动 欢 心 动 趣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 • • • • • • •
动 手 操 作
小 组 合 作
大 开 眼 界
观 察 思 考
共 同 探 究
课 做 讨 外 实 论 知 验 识
思考,我们能做到几点?
我们需要具备什么?
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鲁巷实验小学 综合组
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是什么样的?
• 科学课应该是与大自然有关, 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 科学课应该是要做实验的!
• 科学课能让人发现奇妙的 世界!
• 科学课要善于观察!
• 科学课有奇妙的问题!
• 有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激动、 有惊喜、有感悟的课堂。
• 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很开心的!
老师有很多丰富的知识让我 们来探究发现。
• 失败乃成功之母,永不言 弃,定心做实验,不能因 失败而放弃,不要放弃你 以前定下来要做的事!
• 科学课是可以做实验的, 有趣的。
• 科学课上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得出结果。
• 每个人可以参与讨论、实 验。
• 有很多我感兴趣的实验和课 外知识。
科学课是有趣的生动的,我 们喜欢的课。
• 充满乐趣的,神秘课程。
• 科学课上让我们知道其实有 许多微小的东西,我们千万 别以为他没用,例如蚂蚁, 团结一心,就能把很重的东 西抬起来!
• 学好科学,用心观察思考!
• 虽然我只是世界的一个小点, 但我要认真学习科学,让全 世界知道我的名字!
• 科学家们做实验,很多有用 的东西让我们的祖国更富强!
• 科学课上有很多问题,让我 们去思考,让我们去解决!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张望连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
它对于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材料,上好每一节科学实验课。
下面我就农村小学实验教学谈谈几点看法:一、注重选择实验材料:(1)多样化选择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
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
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实验仪器室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列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 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我在教学《种子发芽了》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将种子隔绝空气的材料不好找,我发现水这种材料可以隔绝空气,我就选择了水。
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水而且容易收集。
(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在《植物的“分身术”》中我就选择了既有茎繁殖的,又有枝条繁殖的,还有茎枝都可以繁殖的作为研究对象。
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如何上好边远山区农村小孩子的科学课
如何上好边远山区农村小孩子的科学课摘要:科学知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这一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提高农村科学教师的自身科学素质、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态度、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个方面实施教学作了论述。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质资源优势研究与实践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利因素:一是教学仪器设备少,特别是村一级学校基本没有教学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什么像样的实验室等,所以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讲明白,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掌握好;二是没有专业教师。
农村学校大多数老师一个人担任语数两门以上的课,还要兼科学课,所以这些任课教师根本没时间去研究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在完成任务。
但农村有农村的特色,这里有广阔的田野,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有供我们耕种的土地,这些条件为我们农村小学科学课提供了足够的实验材料,也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
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这些自然优势,就能对学生的专题研究进行科学探究,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科学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要提高农村科学教师的自身科学素质教师是学生的科学启蒙老师,老师的自身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以后的科学素质。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师资较弱,很多是兼课老师,比如说我,要教语文、品德、音乐、地方、信息、科学、体育等七八门课程。
自身的科学素质缺乏,所以作为农村的科学老师要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给予孩子们科学知识的营养,才能给不懂科学的孩子们一块更科学的天地,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如果我们自己的功底都不扎实,又怎能做好儿童的科学启蒙呢?要提高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得有扎实的科学功底,而扎实的科学功底又来源于不断的学习、观察、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
那么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学习科学的新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作为农村小学科学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所以必须不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真正做好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浅谈牧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浅谈牧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摘要】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
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
本文主要探究牧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关键词】小学科学牧区课堂教学本地资源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10-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少数民族牧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更要挖掘出各类教育的思想内涵,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本地资源巧妙整合,不断提高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德育素养。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
二、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
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
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
这就意味着,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
那么,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一个向导,像好导游循循善诱,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一样,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像好导演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牧区孩子眼中的科学课
我们生活在北方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这儿的孩子们朴实纯洁,但接触面极为狭小,家长忙于种植忙于放牧常常忽略孩子的学习,甚至很难全面地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这种单一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思维定式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群群孩子在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有很多他们所不理解不为所知的内容,在授小学科学课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的迷惑。
那么我们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就这十几年的教学中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到“科学”两个字,我们这儿的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神秘,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例如: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比晾在室内干得快;天气太热了,巧克力就会容易熔化;毛毛虫长大了,就会变成花蝴蝶……因此,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景趋向生活化,打消学生对科学课的畏惧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打乒乓球是小学生最喜欢进行的一项运动,把乒乓球弄瘪了也是孩子们很常见的事情。
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拿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这个球还能用吗?”学生们都很遗憾地摇着头说:“球都瘪了,肯定不能用啦!”“真的不能用了吗?让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吧!”我一边说一边把乒乓球放进一盆课前准备好的热水里。
“哇!可真神啦!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啦!”看着瘪了的
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呢?看了老师刚才做的实验,学生们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这个疑问。
于是,我从学生的疑问引出该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热胀冷缩》这一课去寻找答案。
因为是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该课时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缩短科学课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揭开科学的秘面纱,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还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课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学习科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走出教室上科学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奇心重,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室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小学科学教学又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把学生带出外面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上科学课!
在教学《寻找生命》时,考虑到该课时需要观察的东西比较多,而且也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草地填写一个《我们的记录》。
我们学校有很多草地,于是我就带着学生们外出观察真正的的草地,在真实的情景中上课。
一听到要外出上科学课,学生们都很雀跃,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小宇也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去观察草地里有什么,并认真地作好记录。
课后,不少学生都说,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也有不少学生感概地说,这样外出上课真有趣,而且对所学的
知识记得也特别牢。
又如教学《红番茄》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家地里的番茄。
通过自己的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样上课就事半功倍了。
科学课的很多内容、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生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在教室内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还要结合课本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菜地等地方去上课,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行为。
在教学《热往哪里传》这一课时,我拿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走进教室,对学生说:“老师现在很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使这杯热开水快点冷却,让老师快一点喝到一杯凉开水啊?”把热开水变凉,是学生们生活中常有的事,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热开水快点变凉。
” “用一个杯口大一点的杯子来装热开水。
”“把这杯热开水放进一盆冷水里面。
”…… 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所以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动手做实验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四、让学生享受科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科学知识之后,教
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去实践科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享受科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
如在学习相关的动植物时,要求他们及早的观察自己田地里各种经济作物的异同。
通过自己的观察,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也了解了家禽走兽的生活习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习惯和合作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美感,还让他们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只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适合牧区孩子上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