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鄱阳湖大战PPT介绍

合集下载

23.大江保卫战ppt

23.大江保卫战ppt
23.大江保卫战
指长江。
这是一篇通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顺课文中的句子。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边读边思:
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我会读
zhǐ

脚趾
我会读
jiān
筑起了一道人墙。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
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
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 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 有血有肉的身躯 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突出了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
筑起了一道人墙。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
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 排比句
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 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 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我会读
qiáo ( 翘首 ) hè ( 一唱一和 )

qiào ( 翘起 ) jié ( 结束 )

hé ( 和平 ) lěi ( 积累 )


jiē ( 结实 )
lèi ( 劳累 )
理解词语
崩塌:崩裂而倒塌。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鏖战:指激烈的战斗。 肆虐:肆,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残暴狠毒。任性,凶狠,想怎么 就怎么。本文中指洪水凶猛。 一绺:绺,量词,线、麻、头发、胡须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 惊心动魄:心,心灵。魄,灵魂。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惊,灵魂受到震撼。 铮铮铁汉:铮铮,象声词,形容金属相撞发出的响亮声音。形容人刚强 无比,是硬汉子。 日夜兼程:兼,两倍的。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血肉之躯:躯,身体。有血有肉的身体。本文指战士用生命构筑挡水人墙。 奔腾不息:奔腾:奔跑跳跃。息:停息。形容江水急速流淌 ,不停息。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大江保卫战 -第一课时_苏教版(共10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大江保卫战 -第一课时_苏教版(共10张PPT)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1:18:20 PM

பைடு நூலகம்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32021/8/32021/8/3Aug-213-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3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3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3日星期 二2021/8/32021/8/32021/8/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 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 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 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 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石片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 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 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

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

永修,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永修县,那里风景优美,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拥有近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吴城古镇,位于永修的东部,是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

吴城是一个珍禽王国,每年秋末冬初到翌年暮春,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我国东北等地飞来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

初冬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来到吴城候鸟保护区,站在水上公路上,左边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湖面上,停着许多美丽的鸟,也有展翅飞翔的。

有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既有越冬候鸟,也有长住珍禽,这里还是野鸭群的乐园。

耳边还时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声。

吴城镇有一座望夫亭,就坐落在鄱阳湖边上,登临亭顶,可以俯瞰鄱阳湖,看日出日落、风雨归舟,看飞鸟翱翔、潮水涨落。

说起望夫亭,它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相传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起初各有胜负。

陈友谅的娄妃常在吴城望湖亭观战,一次陈友谅获胜而归,却令部下倒挂帅旗与其娄妃开玩笑,以致娄妃以为大势已去而跳江溺水身亡,为纪念娄妃,望湖亭改为望夫亭。

后世因方言中“夫”“湖”同音,“望夫亭”讹为“望湖亭。

永修还有我国著名的佛教场所云居山,迷人的柘林湖,哺育我们长大的修河,这里的美景数不胜数。

我爱我的家乡——永修!。

走进鄱阳湖正稿(PPT正版)

走进鄱阳湖正稿(PPT正版)

·1.认识鄱阳湖
形成演变: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盆地范围广及今江西北部、 湖北黄梅地区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带。至1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时,断 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 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尚书·禹贡》 已记有“彭蠡”,《汉书》则记为“彭泽”。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 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 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 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隋时因湖 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而称鄱阳山。据考, 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阳湖。 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渐北撤,明清时又南侵。此时湖形似葫芦,北段别称落 星湖(因入们以为湖中一小岛是陨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别称官亭湖(据说 因庐山脚下有一官亭庙而名)、族亭湖。近代,由于淤积和围垦等原因,湖面 日益缩小,到20世纪末,湖形已不象葫芦,而像一只昂首欲飞的天鹅。
·3.鄱阳湖特点
二、秋水一线: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m,最高 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22.59m,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 6日的5.90m(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随水量变化,鄱 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 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 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 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 一片”的自然景观。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 中国第二大湖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鄱阳湖大战:元末两位“王者”终极对决,80万大军齐聚,一战定乾坤

鄱阳湖大战:元末两位“王者”终极对决,80万大军齐聚,一战定乾坤

鄱阳湖大战:元末两位“王者”终极对决,80万大军齐聚,一战定乾坤尘缘亦绝一年前鄱阳湖大战在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前,总会有对前朝的灭国之战和与曾经的“队友”之间的争夺,而这种争夺,总会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例如,在秦汉,有垓下悲歌,相应的,元明易代,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也会面对他的强敌——陈友谅;然后送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鄱阳湖之战。

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运的进步,战争的方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中世纪最大规模的水战——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不只是朝代更迭中的一朵小浪花,可以成为风口浪潮。

换言之,不仅是改朝易代的关键,更是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前形势对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各方势力范围元末农民起义,白莲教魁韩山童首举义旗,号红巾军。

后被镇压,余众刘福通并韩林儿等人盘桓直隶、黄淮之间,逐步星火燎原。

与此同时,张士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纷纷响应,时有反复。

到至正二十年,曾经如火如荼的红巾军已经腹背受敌,早早消亡;张士诚家资最丰,据有大半江浙;陈友谅刚刚夺权,根基未稳,势力与张士诚接壤,同时需要防备西南的叛将。

红巾军至于我们的主角朱元璋,以金陵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充其势力。

这时,北面的韩林儿、刘福通已经瓦解,西面是陈友谅,志大才疏;东面是张士诚,小富即安,后期已经被蒙元腐蚀,经济实力不错,军事实力却未必。

陈、张占据吴楚,惟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因为驻守的元兵势力较弱而被朱元璋收入囊中。

至于元朝政府,早已经风雨飘摇,不足为惧。

南方势力的争夺进入了最后阶段,是时候整合所有力量与北方的蒙元政府一较高下。

于是,至正二十三年,朱、陈会战于鄱阳湖,陈氏大败,朱元璋解决了统一南方最大的阻碍。

2.为什么要夺取鄱阳湖?元朝,在经济上,是一个很令人可惜的朝代。

在它之前,宋朝,出现了中国的商业革命,出现了创造性的纸币、市场、租赁关系、雇佣关系。

在它之后,明朝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

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元朝不能说毫无建树,但确实错失良机。

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

至正十七年陈友谅迎徐寿辉迁都江州,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建都江州,国号汉。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东伐朱元璋,并在途中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水军10万攻占太平,夺取采石,并派人和张士诚联系,企图上下夹击,一举吞灭朱元璋。

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设伏聚歼的方针,诱使陈军舍舟登岸,以扬己之长,迫使陈军舍长用短。

为了诱使陈军速来,朱元璋让陈友谅的老友、元朝降将康茂才写信向陈友谅诈降,表示愿为内应,并约定在江东桥会合。

与此同时,朱元璋根据应天的地形条件作了部署。

陈友谅接到康茂才的信后信以为真,便率军自采石进抵大胜港。

朱元璋看到陈军进入伏击圈,乘其登岸立足未稳之际发出信号,伏兵四起,水陆夹击,陈军大乱,争相登舟而逃。

时值退潮,陈军巨舰搁浅,士卒被杀和落水而死者甚多,陈友谅遗弃巨舰100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今江西九江)。

朱元璋挥军乘胜追击攻占多地,实力大大增强,控制区迅速扩展。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派兵围攻小明王的最后据点安丰,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朱元璋于是率兵渡江救援安丰。

陈友谅乘朱军主力救援安丰,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围攻洪都。

守城朱军浴血奋战死守洪都,坚持月余。

此时朱元璋已回到应天,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往救洪都。

派兵守住泾江口,另派一军屯于南湖嘴切断陈友谅归路,朱元璋则亲率水师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

战斗呈胶着状态,陈舰巨大,朱军舰小不能仰攻,朱元璋及时采纳了部将郭兴建议,决定改用火攻破敌。

朱元璋选择勇敢士兵驾驶7艘渔船,船上装满火药柴薪迫近敌舰,顺风放火,转瞬之间烧毁陈军数百艘巨舰,陈军死伤过半,朱元璋挥军乘势发起猛攻。

陈军屡战屡败,形势渐越不利,陈军内部军心动摇,力量更加削弱。

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

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并悼死医伤,瓦解陈军士气,从而大得人心。

明鄱阳湖大战PPT介绍

明鄱阳湖大战PPT介绍

鄱阳湖大战的经过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 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 大军,进攻洪都。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 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 决战。 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 璋的水军,却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 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 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 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 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 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 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鄱阳湖大战之后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 后,自称吴王。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 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 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 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 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 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 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 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主要人物介绍:
• 陈友谅,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
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 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 (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天完 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 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 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 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 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 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 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鄱阳湖之战简介

鄱阳湖之战简介

● 战前准备
● 朱元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认为张士诚专意保守现有地区,不足为虑;而陈友谅正 在扩张势力,又轻骄喜功。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全力来救,将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14] 因此,决定集中主力先打陈友谅,而对张士诚则采取守势,控制江阴、常州、宜兴、长兴、 吉安等战略要点,阻止张军向西发展,并拉拢方国珍,借以牵制张士诚,稳定侧后,减少东顾之 忧。正当朱元璋准备攻打陈友谅之际,陈友谅也在积极筹划消灭朱元璋。 [1] [15]
● 为了诱使陈军速来,朱元璋让陈友谅的老友、元朝降将康茂才写信向陈友谅诈降,表示愿为内应, [16] 并 约定在江东桥(今南京江东门附近)会合,以呼“老康”为暗号。 [14] 与此同时,朱元璋根据应天的地形 条件作了如下部署:常遇春等率兵3万埋伏于石灰山(今南京幕府山)侧;徐达等率兵列阵于南门外;赵德 胜率兵横跨新河(今南京城西南)驻虎口城;杨璟驻兵大胜港(今南京城西南15里);张德胜等率水师出龙 江关(今南京兴中门外);朱元璋自率主力埋伏于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并派胡大海自婺州、衢州率兵 西攻信州(今江西上饶),威胁陈友谅侧后,进行牵制。
● 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 八月二十六日,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 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陈友谅中箭 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复与诸 将遨击邀于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陈友谅败死 。
● 次年,又率水陆大军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取得了一个战略基地,实现了第一步 战略计划。 此后数年,由于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北方牵制了大量元朝兵力,朱元璋得以先后攻 占苏南、皖南、赣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并开始东与张士诚、方国珍,西与陈友谅的势力相接触。 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实现第二步战略计划,势必同他们特别是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因为陈 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 就10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 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大江保卫战 PPT优秀课件2

大江保卫战 PPT优秀课件2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 • • • • •
• • • • • • •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 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 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 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 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 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 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 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 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 了他们的大救星。
•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 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 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 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 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 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 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 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 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鄱阳故事: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

鄱阳故事: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

鄱阳故事:朱元璋、陈友谅⼤战鄱阳湖鄱阳湖⼤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进⾏的⼀次战略决战。

决战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

鄱阳湖⼤战是中世纪中国规模最⼤的⽔战,前后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投⼊兵⼒与舰船之多,战⽃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战史上都是空前的。

这场战争,为朱元璋统⼀江南,涤平敌⼿,进⽽建⽴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战发⽣在元⾄正⼆⼗三年(1343)。

从双⽅兵⼒对⽐来看,陈友谅部60万⼈,朱元璋部仅有20万⼈;陈军的战船⼤多是新造的,形体⾼⼤,装备精良,但笨重不灵;朱军的战船主要是收编和缴获的,以⼩船居多,但机动灵活,进退⾃如。

两相⽐较,陈军实⼒占优势。

但陈部⼈多却因久战⽽情绪低沉,朱部⼈少⽽⼠⽓⾼昂。

交战结果是劣势兵⼒的朱军战胜了优势兵⼒的陈军。

这是中国⽔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在鄱阳湖⼤战中,饶州民众起着⾮常重要的作⽤。

尤其在第⼀阶段也是影响整个战役的决定性阶段,即在南鄱阳湖康⼭附近的战⽃中,朱元璋⼏次死⾥逃⽣,都与饶州民众的⽀持有关。

据王泽洪《重建康⼭忠⾂庙记》记载,饶州⼈⾼阳侯韩成跟从明太祖举义,屡建伟功。

在⼀次战⽃中,朱元璋被陈友谅军围困,形势万分危急,正束⼿⽆策之时,韩成为掩护朱元璋突围,⾝著朱元璋“⾐袍冠冕”,对着敌众投⼊⽔中,陈友谅以为朱元璋已死,顿时松懈,朱元璋乘机逃脱,⽽韩成却壮烈⾝亡。

后来陈友谅败死,朱元璋以韩成为⾸功,赠封为安远⼤将军、轻车都尉、⾼阳侯。

建忠⾂祠于康郎⼭,所祀以韩成位为第⼀,同时被祀于庙中者还有三⼗五⼈,全是同⼼协⼒战死于鄱湖中的饶州籍烈⼠。

所祀的三⼗六位饶州⼈,“封侯爵⼗⼆⼈,公爵⼀⼈,伯爵⼆⼈,⼦爵⼗⼆⼈,男爵⼋⼈”。

饶州⼈以⾃⼰的勇敢壮烈锐意赴死的浩然之⽓,为鄱阳湖⼤战做出了巨⼤的贡献。

在整个鄱阳湖战役中,饶州西南有吴宏部为藩屏,东北有于光部为保障,使朱元璋有⼀个紧接战场的稳固后⽅,粮草和兵⼒能得以源源不断的补充,为夺取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传说概要

鄱阳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传说概要

矶山的由来相传,有一天冬天,到久受到干旱,唯独鄱阳湖中的几个小湖有水,于是外地的百姓也迁居鄱阳湖。

他们来到这里捞鱼,挖莲藕等维持生活。

有一天,湖洲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呼叫,期望下降,顷刻下起大雪,这时,正在湖中劳动的百姓辨不明方向,无法向岸边靠拢,渔民们处于绝境,生命危在旦夕。

他们哭哭啼啼的互相挤在一起。

当时有许多百姓冷饿而死,眼看全部要完。

就在他们对生命不抱希望时,突然有一只搏击风雪,在风雪中高傲地飞翔的凤鸡从东海飞来,它目睹此景,心如刀绞,一个个善良的百姓眼看全部要死于天祸。

于是,它毫不犹豫的飞到遇难百姓之中,将湖中的百姓一个个背回岸边。

在他的拯救之下,这些百姓保住了性命。

可它为了百姓的命,耗尽了全部的精力,最后死于鄱阳湖中央。

在世,它为百姓办了不计其数的好事,临死时,它立下诺言,死后要继续为百姓效力。

于是它在湖中变成了一座大石山,就是现在的矶山。

一是让百姓在这山上安居,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被大水淹死或被风雪冰死;二是使百姓能靠石山生活,再也不用冒险到湖中劳作。

解放后,余干县康山有位财主雇请石匠在此开采红石,后定名为矶山红石厂。

这座巍峨的石山,它耸立在鄱阳湖的中央,点缀着鄱阳湖,真是独具一格。

人们为了纪念这只谋利益、善良、美丽的凤鸡,此山也犹如凤鸡,便将此山叫做“凤鸡山”。

并有凤头、凤尾、凤躯。

如今成为鄱阳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现正在申遗。

图1 矶山远景图2 矶山村内的湖池穿盔甲村的由来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两军时常在鄱阳湖上相遇,双方互不甘休,在鄱阳湖上整整激战了三十六天。

作战时,朱元璋将一部分兵驻扎在南矶山北面的穿盔甲村。

穿盔甲村原来较为偏僻,距乡政府2.5公里,该村依山傍水,树木、竹草成荫,原来还有高大的灌木、乔木,密不透风。

山崖峭壁又好停靠战船。

加上刘伯温指点说:这山是风水宝地,定能取胜。

山高、树密,人躲在里面根本找不到。

朱元璋就选择了这天时地利的优势。

有一天,朱元璋战船停在穿盔甲村小憩时,将士们在山上捕捉了许多野鸡、野兔、吃得饱饱的,神气十足。

鄱阳湖之战 元末战争

鄱阳湖之战 元末战争

鄱阳湖之战元末战争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陈友谅的战舰被铁索牢牢固定,犹如一串骨肉相连,一处着火,迅速蔓延到另一艘,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脱离。

“火炽十里之间,烟焰涨天”,一时烈焰飞腾,湖水尽赤,转瞬之间汉军巨舰化做一片火海,军士死伤狼藉。

朱元璋乘势挥军发起猛攻,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及平章陈普略均死于阵中。

压制了朱元璋大半天,正在中军等着吴军崩溃消息的陈友谅,听到顺风局被逆转的消息,立即出舱察看,眼前的鄱阳湖已是火光漫天,天边的云霞都被染成了赤色,成了一个壮美又凄厉的战场。

陈友谅颓然坐倒,一声长叹,他明白,这一阵他败了。

这一战,陈友谅的舰队被焚毁近半,实力严重受损,朱元璋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友谅之卒。

死者过半,而我兵(指朱军)所亡失亦略相当”,副元帅昌文贵、左元帅李信、王胜、刘义又在此战中阵亡。

【明朝统一战争】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抗:血战鄱阳湖

【明朝统一战争】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抗:血战鄱阳湖

【明朝统一战争】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抗:血战鄱阳湖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军战舰由江西松门(今江西新建北130公里)赶到湖口,发现他的老对头陈友谅已将全部水军撤到鄱阳湖里,湖口空无一人。

他不觉暗暗高兴,对身边的军师刘基说:“这呆头鹅又失算了,湖口是鄱阳湖流入长江唯一出口,我扼住了湖口,等于扼住了他的咽喉,这一仗,他输定了。

”“呆头鹅”是朱元璋讥讽陈友谅的口头禅。

他们原来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和元军作战中,曾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元朝政府被打垮后,他俩为争夺天下成了冤家对头。

3年前,陈友谅率水军战舰从江州(今九江)沿江东下,逼近朱元璋占据的应天(今南京),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

朱元璋令部将康茂才用诈降计,诱使陈友谅进入他的埋伏圈,把陈友谅打得落花流水。

陈友谅坐了小船,拼死突围,才逃了条命。

他的指挥船也被朱元璋夺了。

陈友谅逃得仓惶,将康茂才写给他的诈降信遗于船上。

朱元璋拿着这封信笑了起来:“陈友谅真是呆头鹅,愚蠢到如此地步,哪有不败之理!”但陈友谅这呆头鹅并不服输。

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

不久前,他接到探子奏报,张士诚围攻红中军首领小明王,朱元璋亲自领兵去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去了。

真是天赐良机,陈友谅集中兵力60万人,决定乘虚东下,先攻朱元璋军据守的洪都(今南昌),再从九江顺流而下直捣应天,洪都统帅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他率领土卒,据城死战,陈友谅攻城三个月都没攻破。

这三个月给朱元璋赢得了时间,他迅速击退了张士诚,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居住,随即将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集中到应天,总计兵力20万人,由他率领开赴江西援救洪都。

陈友谋久攻洪都不下,听到朱元璋来了的消息,便撤围东下,进入水面空阔的鄱阳湖迎战。

再说军师刘基听朱元璋骂陈友谅是呆头鹅,流露出轻敌情绪,觉得有必要提醒他,就说:“陈友谅违逆天意,必败无疑。

但是,他有60万兵力,我们仅20万,斗败他还得一场血战。

他从洪都退入鄱阳湖,并不是胆怯,而是自恃水军比我们强大,妄图以已之长攻我之短。

鄱阳湖之战的简介

鄱阳湖之战的简介

鄱阳湖之战的简介鄱阳湖之战的背景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

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

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分混乱,而各地的起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社会上也是动荡不堪的,而在当时南方的起义活动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且也大部分都能取得胜利。

就在这样的时机之下徐寿辉出现了,他一举攻打下了南方的许多城市,同时也为鄱阳湖之战拉开了序幕。

那么在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中战争双方都处于怎样的形势之下呢?刚刚在说鄱阳湖之战背景的时候提到了徐寿辉,但是在徐寿辉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却很快就被陈友谅夺取了胜利的果实,陈友谅也趁机改了年号,自称是新一代王朝的汉王,并且掌握了长江中下游这一部分区域的领导权,这样一来他有了和朱元璋展开战争的基础条件。

在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中朱元璋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朱元璋在当时也有着自己的势力,并且他非常注重人才和军队的素质,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武装力量很快就壮大,并且在有着自己的作战计划之下,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国家的北方地区,经过了一系列大发展,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作为中世纪时期,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一场水上战争,鄱阳湖之战是相当激烈,也是比较困难的,双方实力相当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这样一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就出现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已经是一触即发了,那么鄱阳湖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鄱阳湖之战的过程是比较激烈的,当时朱元璋十分的谨慎和精明,这让他对对方作战方式和处事方法也是比较了解的,于是在双方各自的算计中,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也是十分激烈的。

陈友谅本来是出身水师的部队的,在水上作战说起来也是他巨大的优势,但就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才让他产生了骄傲自大,并且比较轻视敌人的心理,这样一来就为朱元璋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让他自己在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中处在了被动的局势中不能脱身。

中国历史-鄱阳湖之役

中国历史-鄱阳湖之役

中国历史:鄱阳湖之役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率军在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大规模水上作战。

元朝末年,南方各反元武装在取得初步胜利后,相互间矛盾日趋尖锐。

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同以武昌为统治中心、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辖区相邻,相互兼并,屡动干戈。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陈友谅乘朱元璋率军北援安丰(今安徽寿县)红巾军、江南兵力薄弱之隙,挥师号称60万,取道水路,围攻洪都(今南昌)。

守将朱文正奋力固守,并派人赴应天告急。

朱元璋闻讯后,令朱文正继续坚守,以疲惫消耗陈军;于七月初六亲率舟师20万救援洪都,十六日进至鄱阳湖口。

朱元璋为把陈军困于湖中,先部署一部兵力扼守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陈军归路;又调信州(今江西上饶)之兵守武阳渡(今南昌东),威胁陈军侧后;亲率主力进入鄱阳湖,与陈军决战。

陈友谅围攻洪都85天不克,惊闻朱元璋来救,遂撤围移师鄱阳湖迎战。

七月二十,两军在康郎山水域相遇。

次日,朱元璋见陈友谅联巨舰当前,令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等分率舟师迫近陈军,先发火炮,再射利箭,继以短兵相搏,毁陈军巨舰20余艘,杀伤陈军数万人。

二十二日,陈友谅率全部巨舰出战。

朱军因舟小,仰攻不利。

下午,东北风起,朱元璋采纳部将郭兴的建议,改用火攻,命敢死士驾驶装满火具的小舟,偷袭陈军。

顿时风急火烈,焚陈友谅巨舰数百艘,陈军大败,死者过半,陈友谅弟友仁、友贵等重要将领被烧死。

陈军连战皆败,不敢再战。

朱元璋为控扼长江水道,乘夜移军左蠡。

陈友谅也移舟泊于渚矶。

相持三日,陈军左、右金吾将军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朱元璋,陈军士气更趋低落。

朱元璋乘机致书陈友谅劝降。

陈为泄愤,尽杀俘虏。

朱元璋则放还全部俘虏,并医伤悼死,以分化瓦解陈军。

为阻止陈军逃遁,朱元璋下令移军湖口,命常遇春等率舟师横截湖面,又令一部在长江两岸修筑寨栅,并置火筏于江中。

八月二十六,陈军因粮食奇缺,将士饥疲,遂冒险向湖口方向突围,又陷入朱军的包围。

1363年8月30日,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畔爆发水战

1363年8月30日,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畔爆发水战

1363年8月30日,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畔爆发水战朱元璋像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出兵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陆两军号称共计60万人,陈友谅军的战船使用的时高大却迟缓的楼船,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之侄朱文正),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九天后,朱元璋军舰队大军自南京出发便抵达南昌救援,朱元璋军舰队分成11队,大船队在中央,余小船队载步兵至南昌登陆支援南昌守军,七月二十日(8月29日)两军主力在鄱阳湖对峙,次日(8月30日)黎明开始大战。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前三天朱元璋军船小兵少处劣势,汉军“楼船”居高放炮石攻低处明军船舰,朱元璋座舰也中弹攻毁几乎被汉军俘虏,幸赖锦衣卫数船奔赴救出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投石机,第四天(9月2日)起烧毁陈军二十几艘楼船舰船,汉军伤亡惨重,至少两万五千名汉军战殁,陈友谅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章(官名,地方高级长官)陈普略等皆阵亡。

陈友谅更悲痛不已,陈军愤而于阵前杀朱元璋军俘虏,导致朱元璋军自觉退无可退、非背水一战不可。

然而之后形势却开始倒向朱元璋一边:鄱阳湖因为秋阳久晒导致水位降低,汉军楼船大重却吃水深慢甚至搁浅、不敢靠岸,反观朱元璋军船小速快可利攻击,也可以靠岸扎水寨作持久战;八月下旬,朱元璋军陆军克复南昌,部分朱元璋军舰队撤出至赣江、长江,仅留部分舰队与陈续战,等待明步军来援完成水陆包围。

鄱阳湖之战形势示意图八月二十六日(10月4日),陈军企图突围退回武昌,在湖口受到朱元璋军岸上步兵万箭遮天连发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伸出头来探视,不料竟被弓箭所射死,陈军于此再丧两万士卒,余五十万残部溃散逃败。

张定边与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回武昌。

次年二月,朱元璋率师围攻武昌,迫陈理投降,尽占陈友谅所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鄱阳湖水战

鄱阳湖水战

鄱阳湖水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历史简介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自称汉帝,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大汉政权一面抗元、一面与朱元璋作战。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朱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进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陈友谅还动用水陆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出身原元军水师叛军的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从兵力上分析,时年44岁的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之众,而小他八岁的朱元璋只凑出了二十万人的军队,显然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上分析,陈友谅麾下的战舰大多是特大号的,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而朱元璋方面净是一些小船,相比之下颇象是压缩饼干,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明显敌强我弱。

在这种极其不利因素充斥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场仗,朱元璋有斗志有信心。

当然,信心百倍是一回事,势力较量是另一回事。

开始的几天,双方酣战正急,“炮火连天,湖水尽赤”《石匮书》语,想那湖水都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可谓极其惨烈。

好在朱元璋部队找到了陈友谅的水军的软肋,发现敌方船体“块头”虽大却很笨拙,己方船虽小好掉头,可以其左冲右突的灵活性,有效扬长避短,击打大块头的软肋。

陈友谅部在朱元璋部的死缠烂打之下,只好灰溜溜地后撤。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

谁知湖口早已被朱元璋重兵堵住,重重包围。

陈友谅不惜冒死突围,结果被朱军一阵乱箭射死。

战争评价陈友谅的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指挥上的失误。

本来,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丰,造成应天空虚。

如果陈友谅不是先攻洪都,而是以一部兵力对洪都进行牵制,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那么朱元璋将处于陈、张夹攻、进退失据的不利处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中国中国最大淡水湖 ----鄱阳湖
在这片美丽 而又平静的湖面上, 谁又曾料想 这里曾发生过几次激战.
主要人物介绍: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
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 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 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 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 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友谅,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
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 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 (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天完 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 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 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 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 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 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 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VS陈友谅
起因: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 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 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 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
背景
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 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起义政权。公元 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 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 领的地盘。
鄱阳湖大战的经过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 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 大军,进攻洪都。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 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 决战。 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 璋的水军,却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 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 不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 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 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 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 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鄱阳湖大战之后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 后,自称吴王。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 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 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 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 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 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 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 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鄱阳湖大战前的一场战争
朱元璋从陈友谅的逃兵那儿得到情报,弄清楚他们进 攻的路线,就让大将徐达、常遇春等分几路在沿江几个 重要关口埋伏了人马。朱元璋亲自统率大军守在卢龙山 (今南京狮子山),布置兵士准备好红黄两面旗帜,规 定了信号:举起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黄旗 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 罗网。 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 亲自带领,直驶江东桥。哪想到到了约定地点,竟没见 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起了疑心。陈友谅 想,别管他是石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 就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应。 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