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讲义-第21单元-补虚药

合集下载

中药-补虚药课件

中药-补虚药课件

利水消肿
白术
功效应用
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补气健脾
脾虚水肿,痰饮
燥湿利水
表虚自汗
专入脾胃,既 补脾气,又祛 湿,为治疗脾 虚诸证要药!
止汗 安胎
脾气虚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应用
脾气虚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少便溏或泄泻
益气养阴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补脾肺肾 固精止汗
补肺、脾、肾三 脏气阴、性平力 缓,不寒不热、 不燥不腻,号称 “平补三焦良
肾虚精亏的不孕、阳萎、遗精、腰酸
温肾补精
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消瘦 乏力、产后少乳
肺肾两虚的气喘咳嗽
养血益气
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海马
功效应用 补肾助阳
肾阳虚亏阳萎精 少,尿频遗尿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当归
功效应用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补血 圣药
补精益髓
何首乌
乌须发要药
功效应用
补益精血 解毒
截疟 润肠通便
经血不足的头晕眼花、须发 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 漏、带下 疮肿,痹疬 体虚久疟 肠燥便秘
龙眼肉
功效应用
易助热 内火
心脾两虚之心悸 怔忡、失眠健忘
补心脾
益气血
安心神
气血不足证
第四节 补阴药
南沙参 北沙参 麦冬 石斛 黄精 枸杞子 龟甲 鳖甲 玉竹 百合 桑葚 蛤蟆油
麦冬
功效应用 润肺养阴
清胃肺心热 养胃肺心阴
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咳血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执业中药师第21章补虚药

执业中药师第21章补虚药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补益正气、增强体质——虚证功用与适应症:补气——气虚证;补阳——阳虚证;补血——血虚证;补阴——阴虚证。

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第一节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肺气虚——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脾气虚——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1)味: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2)作用: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3)配伍:配附子——大补大温,益气回阳——亡阳气脱配蛤蚧—补肺益肾而定喘嗽,肺肾两虚、动辄气喘配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消渴(4)特点:●大补元气可用15~30g,●野生人参——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平——气阴不足者;●红参性偏温——气阳两虚者。

●注意: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1)味: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黄芪(1)味:甘,微温。

(2)作用:补气升阳——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益卫固表——自汗,盗汗肺气虚证,表虚自汗证,气虚感冒。

利水消肿——气虚水肿。

托毒生肌——虚症疮疡。

(3)特点:补而性燥。

此外,本品上有补气行滞,补气摄血,补气生津作用,还可用于应气虚所致的血虚出血,消渴,中风后遗症,痹痛麻木等病症。

黄芪配柴胡、升麻、葛根:升阳举陷人参、党参与黄芪的比较(1)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2)党参:补气之力平和——补脾肺之气、兼补血。

《中医中药补虚药》课件

《中医中药补虚药》课件

助阳药
如附子、肉桂等,主要用于治 疗阳虚证。
补虚药的功效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增强免疫功能
补虚药能够补充人体所需 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 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调节生理功能
补虚药能够调节人体生理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 缓衰老。
改善虚弱症状
补虚药能够改善气虚、血 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 状,如乏力、头晕、心悸 、畏寒等。
02
中医补虚药的常见药材
人参
补气固脱
人参能补充人体的元气 ,对于气虚所致的脱证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益智安神
人参能益智安神,对于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延缓衰老
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 质,能清除自由基,延
缓细胞衰老。
提高免疫力
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抗病能力。
当归
养血调经
当归能补血养血,对于血虚所 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
补阳药的配伍原则
补阳药与温里药的配伍
温里药有助于温中散寒,促进阳气的生发,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 活力。
补阳药与行气药的配伍
行气药有助于疏通气机,促进气的运行,与补阳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抗 病能力。
补阳药与消食药的配伍
消食药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与补阳药配伍可提高机体抗 病和修复能力。
补阳药与利水药的配伍
清燥药有助于清除燥热,滋润脏腑,与补阴药配 伍可增强滋阴效果。
补阴药与养气药的配伍
养气药有助于补充正气,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与补阴药配伍可增强机体滋润能力。
ABCD
补阴药与利湿药的配伍
利湿药有助于排泄体内湿邪,避免湿邪伤阴,与 补阴药配伍可促进阴液的生成。

中医学补虚药课件

中医学补虚药课件

人 参 补……气…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应用】
一.元气虚极欲脱证(体虚欲脱,脉微肢冷)。 (大补元气)
1.单用(气脱)休克 2.亡阳:参附汤 3.血脱+当归:发挥间接的固涩作用,防止进一步丢 失 4.亡阴:+麦冬、五味子
人 参 补气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活动后 加剧等。
▪ 肾气虚——症见腰膝酸软,尿频遗尿,遗精滑精,带下量 多,胎动易滑等。
▪ 元气虚——轻者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 气息短促,脉微欲绝。
补气药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配伍应用】
▪ 主归脾、肺经;兼归心、肾经。
【功效】补气
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
补气药概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适应证】气虚证
▪ 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 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 摄等。
▪ 肺气虚——症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 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
扶正祛邪
【适应证】 虚弱证 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
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 虚弱等。
虚实夹杂证
概 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功效、适应证及分类】
补气血
气虚证
血虚证 分
阴阳不足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补虚药介绍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补虚药介绍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补虚药介绍
来源:智阅网
所谓补虚药,又分为补气、补阳、补阴等几个内容;今天我们从整体上说说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补虚药在总体上,应该掌握哪些内容,以及补气药的要点内容。

概述要点
1.补虚药的配伍方法。

2.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补气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

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枣、蜂蜜。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

6.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做做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书中的选择题和解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好相关知识点。

还没有买到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去智阅网上看看,智阅网上最近有很多购书优惠,买得越多,折扣越多。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补虚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补虚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补虚药◆含义:补虚扶弱,纠正气血阴阳虚衰,治虚证◆性能特点:◇性味:甘◆功效应用:◇补虚:虚证●补气:气虚●补阳:阳虚●补血:血虚●补阴:阴虚◆运用配伍:◇因证选药◇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配伍其他药物,扶正祛邪◇常配健脾消食药,促进运化◆使用注意:◇虚证病程长,宜作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酒剂◇汤剂宜久煎,药味尽出◇无虚不宜,免致阴阳失衡,误补益疾◇邪盛正未虚,祛邪为主,免闭门留蔻第一节补气药◆性能特点:◇性味:甘,温、平◇归经:脾、肺、心◆适应证:◇补气:气虚证●补脾气:脾气虚:倦怠乏力、肌肉消瘦,食少、腹胀、便溏、浮肿脱肛、脏器下垂、血失统摄●补肺气:肺气虚:少气懒言、语言低微、易喘促、出虚汗●补心气: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剧●补元气:元气虚:○轻者:脏气虚○虚极欲脱:气息短促、脉微欲绝◆运用配伍:◇性多壅滞,易致中满,常配理气药人参、党参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心经。

党参:甘,平。

归脾、肺经。

◆共同点:◇补脾益肺:●脾气虚●肺气虚◇生津止渴:气津两伤、气短口渴,消渴◇注:反藜芦◆不同点:◇人参:补益力强,补虚扶正要药,虚劳内伤第一品,气血津液不足均可●善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脉微欲绝:15~30g浓煎○兼亡阳○兼汗多口渴●补脾要药:脾气虚○兼湿滞○脾不统血、出血○气血两虚●补肺要药:肺气虚●补心气、安神益智:心气虚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健忘●补益肾气:○肾虚气喘○肾虚阳痿●注:○畏五灵脂、恶莱菔子○不宜同吃萝卜、喝茶,影响补力。

●规格:○野山参:补益力强○参须:药力最缓,宜虚不受补○园参:补力不如野山参○参芦:耗气致吐。

实无催吐,补益效佳○高丽参:较国产红参力强○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糖参:功同生晒参而药力较缓◇党参:人参替代品,无大补元气之功。

益气生津力缓,补中益气良药,且补血人参、西洋参西洋参:甘、微苦,凉。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补虚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补虚药
失常,降血脂,降血压,升血压
等。
2020/6/12
12
七、适应范围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冠心病、病态窦房综合征、充血性
心力衰竭、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殖功能障碍、糖
尿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属虚证者,可
2020/6/12
57
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神农本草经》
山药 为薯蓣 科多年 蔓生草 本薯蓣 的干燥 根茎。 切厚片
毛山药
光山药
山药
性味:甘,平。
功用:
1.益气养阴(为平补脾胃气阴,营养
调补之佳品),尤宜于治脾胃气阴两虚,
伴见营养不良诸证。可作食品长期服用,
如归脾丸 (4)益气生津:治气津不足证 如生脉散 3.补益肺气:治肺气虚证 如补肺汤
人参蛤蚧散
2020/6/12
25
4.安神益智:治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失 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
5.益气壮阳:治肾虚阳痿 配鹿茸 6.扶正祛邪,治:
(1)气虚外感, 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2)里实气虚 如黄龙汤
《神农本草经》
黄芪 为豆科 多年生 草本蒙 古黄芪 或膜荚 黄芪的 干燥根 生用或 蜜炙用
膜 荚 黄 芪
蒙古黄芪
炮台芪
冲正芪
膜荚黄芪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用:
1.补气升阳,治: (1)中气下陷证 如补中益气汤 (2)脾胃气虚证 如芪术膏 (3)肺气虚证 如参芪膏
2.益卫固表止汗,治: (1)气虚自汗 如玉屏风散 (2)阴虚盗汗 如当归六黄汤

2019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章节复习第二十一章-8页文档资料

2019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章节复习第二十一章-8页文档资料

2014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章节复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第一节概述1.配伍方法首先应因证选药,必须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的药物。

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气血两虚,阴阳丽盛者应气血双补或阴阳并补。

正虚邪实者,须配祛邪药以扶正祛邪。

补虚药常配理气健脾药,以使补药更好发挥疗效。

2.使用注意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湿盛中满者忌用。

第二节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心经。

■大补元气:元气将脱证。

兼有亡阳,常和附子配伍。

■补脾益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配白术、茯苓,肺肾两虚证,配蛤蚧、胡桃肉。

■生津止渴:气津两亏证,津亏证,热邪伤津证,配伍石膏、知母。

■安神益智:健忘、心悸、失眠等。

■配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

西洋参■性味:苦、微甘,寒。

■补气养阴:特点:补中兼清。

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以此代之。

气阴两伤证;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清热生津:热伤气阴之气短乏力、口渴等。

■注意:忌铁器炒制,另炖。

党参■性味:甘,平。

■补脾肺气:特点:不燥不腻不寒,鼓舞清阳,振动中气。

应用:脾胃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感冒。

■补血生津:气津两亏证,气血两虚证。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特点:补气而不刚燥,补气力缓,用于气虚不受温补者、不受峻补者。

脾肺气阴两虚证。

黄芪■性味:甘,微温。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特点:补而性燥。

用于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不摄血证,气不行血证,气不生津证,气虚发热证。

■益卫固表:肺气虚证,表虚自汗证,气虚感冒。

补虚药医学知识讲座

补虚药医学知识讲座
另外,对体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也可随证配解表 药、泻下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按语:党参甘平入脾肺,其性不腻不燥,既擅补中气, 又善益肺气,为治脾肺气虚证最常见之品。气能生血, 气旺津生,故又具养血、生津之效,治血虚、津亏之 证。其补气之力与人参相同,唯药力较缓,普通补益 方剂中可代人参使用,但危证、重证仍以人参为宜。
5、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作汤 剂则宜久煎。
补虚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5页
第一节补气药
一、定义: 凡含有补气功效,治疗气虚证药品,称补气药。 二、性能特点: 性味:甘温(或甘平),甘重于温 归经:脾、肺 功效:补脾气,益肺气 适应范围:气虚证(脾气虚或肺气虚病证) 脾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甚或浮肿、 脱肛、脏器下垂等。 肺气虚: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甚或喘促、易出虚汗等 。
性味:甘,微温。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扶助卫气,收缩腠理,降低出汗,防御外邪入侵
分析:
入脾—补中气而升阳举陷
甘温主补—入脾肺
补气升阳
脾气旺盛
入肺—益肺卫而固表止汗 益卫固表 胜邪而托毒外出,促进脓液早溃
正气充盛
托疮
气血充分
加速肌肉新生,使疮痈早愈 生肌
补虚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9页
补虚药医学知识讲座
பைடு நூலகம்第30页
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以增强补气作用,即参芪膏。
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 以补气温中,如黄芪建中汤。
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以益气温阳固表, 即芪附汤。
用治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者,本品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 柴胡等,以培中举陷,如补中益气汤。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xx年xx月xx日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CATALOGUE
目录
补虚药概述中药学——补虚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学——补虚药的种类及用法中药学——补虚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药学——补虚药的临床应用及案例分析中药学——补虚药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01
补虚药概述
补虚药是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主要用于改善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包括鹿茸、淫羊藿、肉苁蓉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状的人群。
禁忌
需注意补虚药的适用人群及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适用人群与禁忌
02
中药学——补虚药的药理作用
抗疲劳作用是指能够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作用。
总结词
目前对于补虚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缺乏系统深入的机制研究
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补虚药在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不一
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缺乏规范性,存在滥用、误用现象,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临床应用规范待完善
总结词
制定严格的补虚药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临床应用的可信度和认可度。
加强补虚药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避免滥用和误用现象,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探索补虚药与其他药物或疗法的联合应用,开发新型复方补虚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适应性,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对补虚药进行系统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评估其潜在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耐药性问题,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学课件-中药补虚药

医学课件-中药补虚药
历史
中药补虚药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等。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药补虚药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逐渐丰富和 扩展。
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补虚 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补虚药的制备工 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高。
临床应用拓展
发掘中药补虚药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 用潜力,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拓 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中药补虚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其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已成功分离出多 种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了鉴定,为 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进一步明确中药补虚药的化学成分, 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探索作用机制
深入研究中药补虚药的作用机制,阐 明其作用靶点及信号转导途径,提高 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枸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 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目昏不明、消渴等情况。此外,枸杞子还能 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黄芪
总结词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 养血,行滞通痹
VS
详细描述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 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 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功效。常用于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 肛等情况。此外,黄芪还能止汗、利尿消 肿、排脓等作用。
当归
总结词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详细描述

3424.1.1补虚药概述中药中医学课件

3424.1.1补虚药概述中药中医学课件

药)
——导致阴阳平衡失调
(2)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 (3)邪盛正未虚者——不宜使用—免“闭门留蔻”
【六、使用注意】
2、首先照顾脾胃—适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 防止补药滋腻碍脾—产生气滞腹胀等。
3、根据病情: 慢性虚证——宜缓缓调养 虚脱急症——宜大补峻补
4、作汤剂——宜文火久煎 5、补虚药须久服——宜作蜜丸、滋膏剂。
或作片剂、口服液、颗料剂或酒剂等。
同学们 下节课再见!
——能振奋衰弱的机能 补血药、补阴药——多寒凉或温和(属阴
——能补充耗损的体液
【四、适应证】
气血阴阳不足的各种虚证。 1、病后正气虚弱——扶助正气。 2、邪盛正虚或正虚病邪未尽的
病证——扶正祛邪。
【五、配伍应用】
1、气血阴阳相互关系密切
阳虚常兼气虚 气属阳
补阳配补气
气虚可导致阳虚

①属性

血属阴
2、临证具体应用时应: (1)分清虚证的所在;——脏腑 (2)分清缓急主次; (3)正虚夹邪——扶正祛邪。
3、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
【六、使用注意】
1、使用原则——正虚无邪
(1)不能滥补(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避免当补而补之不
当;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
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
阴虚常兼血虚 血虚可导致阴虚
主 补阴配补血
【五、配伍应用】
阳生阴长—补阴配补阳 ②阴阳互根 阴生阳长—补阳配补阴
③气血互生
血足气生—补气配补血(量小)—血能载
气,血为气母,气有所附
补气生血—补血配补气(量大)—气为血
帅,血有所依
④阴阳俱虚—阴阳双补—补阴配补阳

中药课件精讲--补虚药

中药课件精讲--补虚药
常学义.临床用药点滴.新中医 物 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药 材根
处方用名 黄芪、绵黄芪、绵芪、口芪、北芪、
正北芪、黄耆、生黄芪、炙黄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黄芪补气且升阳,固表利水亦托疮
1、补气升阳——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 2. 益卫固表——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 3.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4. 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2、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肺肾虚弱证。 久咳久喘(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遗精、尿频(配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金樱子等)
朱鸿铭.略谈临证用荭之偏.山东中医杂志,1987(4):4
白术
类 别 植物 原 植 物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 药 材 根茎
处方用名 白术、于白术、于术、冬白术、生白术、 漂白术、土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白术补气专健脾,止汗安胎祛湿水
1. 补气健脾——脾胃气虚。 2. 燥湿利水——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3. 止汗——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 4. 安胎——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常配砂仁同用。
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 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退, 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处方以生白术60g为主,加肉桂3g,佐以厚
朴6g,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
《名老中医医话》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白术
剧新民经验:《本草从新》言能“定痛”,《本经逢源》还说“散腰脐 间血”。综腰痛成因过外有三,肾虚、湿蕴、气血瘀滞而已。肾阳不足, 腰府失养面作痛,当以温肾强腰为治,加白术健脾益气,强健肌肉,燥 湿利水,补而不滞,故见效甚带。湿邪留滞腰府,或兼寒、或兼热,应 以温阳散寒利湿或清热利湿治之,重加白术,燥湿利水,湿去经脉通利, 腰府自健。跌仆闪挫,损伤腰部脉络,瘀血留滞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加白术利腰脐间血,又能定痛,再配活血舒气之品,故 瘀血去而痛止。笔者常用白术治疗腰痛,实为治疗腰痛之良药。

中药学补虚药讲课文档

中药学补虚药讲课文档

野山参
第五页,共127页。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 经。
[功 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1 . 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 2 . 用于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 脉虚自汗等证。
第六页,共127页。
3 . 用于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 。
第二十三页,共127页。
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 生缠绕性藤本薯蓣的 干燥根茎。主产于河 南、江苏、广西、湖 南等地。冬季茎叶枯 萎后采挖。根据加工 方法不同分“毛山药 ”和“光山药”。润 透,切厚片,生用或 麸炒用。
第二十四页,共127页。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 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第十八页,共127页。
人参、黄芪、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人参 黄芪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均能益气 生津,适 用于气津 两伤之证
人参、黄 芪、党参 尚能益气 生血
大补元气,补气力最强,为虚劳内伤 第一要药。 善升举阳气,为治中气下陷诸证的要 药 最宜于虚而有热之证,为清补之品
不燥不腻,善补中气,作用平
3、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应用时须适当辅以理气
药。
第四页,共127页。
人 参 园参
来源:为五加科多年生草 本人参的干燥根。主产吉 林、辽宁、黑龙江。野生 者名“山参”;栽培者称 “园参”。于秋季采挖。
园参一般栽培5~6年后收 获。园参经晒干或烘干 ,称“生晒参”;园参 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 “红参”;山参经晒干 ,称“生晒山参”。切 片或研粉用。
第二十八页,共127页。
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一、概念: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

三、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第一节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人参与党参的比较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之口渴等证。

然,人参源于五加科,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党参源于桔梗科,性平而补气力较缓,挽救虚脱虽非其所能,但却善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治血虚萎黄等证。

由此可知,人参力强,党参力薄,若以党参代人参用,则宜加大用量。

黄芪甘,微温。

补气升阳——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特点:补而性燥。

益卫固表——自汗,盗汗肺气虚证,表虚自汗证,气虚感冒。

丽水消肿——气虚水肿。

托毒生肌——虚症疮疡。

此外,本品上有补气行滞,补气摄血,补气生津作用,还可用于应气虚所致的血虚出血,消渴,中风后遗症,痹痛麻木等病症。

【配伍】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

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人参、党参与黄芪的比较人参、党参与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之功,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党参补气之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苦、甘,温。

补气健脾——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特点:与党参比,党参补而守,此则补而动,党参但补中气,此则补而兼燥。

用于脾虚兼湿盛者。

燥湿利水——脾虚水肿,痰饮。

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特点:与黄芪比,黄芪补肺气固表止汗优于白术,此则重在补脾气运中焦。

用于气虚自汗,气虚感冒。

安胎——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使用: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

白术与苍术的比较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证及夜盲证。

山药甘,平。

归肺脾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肾阴虚证,消渴证。

特点:长于补脾胃,性兼涩。

固精止带——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甘草甘,平。

归脾、胃、肺、心经。

益气补中——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脉跳动时有间歇,止有定数、即几跳一停者为代脉;脉有间歇,但止无定数为结脉。

祛痰止咳——咳嗽气喘。

缓急止痛——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配芍药。

解毒——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①缓和硝、黄等,使之泻不伤正;②缓和芩、连等,使之寒不伤阳;③缓和姜、附等,使之热不伤阴.④缓和参、芪等,使之补力持久。

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

禁忌证: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疗程:不宜久服。

水肿。

配伍: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功能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功能养血柔肝。

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西洋参苦、微甘,凉。

归心、肺、肾经。

补气养阴——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特点:补中兼清。

清火生津——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阳虚内寒及寒湿者慎服。

人参与西洋参的比较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

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且可用于病情较重者;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

其次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用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好;而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兼热之证为宜。

此外,两药还可益气生津,均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

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志,还可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太子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经。

补气生津——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肺虚咳嗽。

心悸,失眠,多汗。

特点:补气而不刚燥,补气力缓,用于气虚不受温补者、不受峻补者。

刺五加甘、辛、微苦,温。

归脾、肾、心经。

补气健脾——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益肾强腰——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养心安神——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活血通络——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大枣甘,温。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养血安神: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脏躁是指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

缓和药性。

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如十枣汤,即用意缓和甘遂、大戟的毒性。

大枣与甘草的比较甘草、大枣,均属甘缓补虚之品,功能补中益气、缓和药性,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或于复方中缓和药物的毒烈之性而调和诸药。

所不同的是:甘草性平,炙用性偏温而善补心气、缓急止痛,治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以及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生用偏凉,又能祛痰止咳、解毒,治咳嗽痰多、痈肿疮毒,并解药物及食物之毒。

大枣性温,又善养血安神,治血虚萎黄及脏躁证等。

白扁豆甘,微温。

归脾、胃经。

健脾化湿——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下。

特点:健脾而不腻,除湿而不燥。

用于脾虚湿盛证。

人参、白术配伍。

消暑——暑湿吐泻。

解毒——食物中毒。

健脾化湿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蜂蜜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

补中缓急: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润肺止咳: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解毒:疮疡,烫伤,解乌头毒。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15~30g。

冲服;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适量,局部外涂。

内服宜用熟蜜,外涂宜用新鲜生蜜。

甘草与蜂蜜的比较甘草、蜂蜜,均味甘性平,生用偏凉而清热,制用偏温而补虚。

均能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同治脾胃气弱、气血双亏、肺虚久咳、燥咳痰黏、脘腹挛急作痛及疮疡肿毒,同能缓解某些药物的毒烈之性。

然,甘草应用面广,又治心虚动悸、血虚脏躁、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及四肢拘挛痛;还解一切毒,治食物、药物中毒。

蜂蜜质润,应用面较小,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此外,二药均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湿盛中满者忌用。

甘草大量久服易致浮肿,水肿者慎服;蜂蜜滑肠,便溏或泄泻者忌服。

饴糖甘,温。

归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缓急止痛——虚寒腹痛。

润肺止咳——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红景天甘、苦,平。

归肺、心经。

益气——气虚体倦。

平喘——久咳虚喘。

活血通脉——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绞股蓝甘、苦,寒。

归脾、肺、肾经。

健脾益气——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祛痰止咳——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清热解毒——热毒疮痈,癌肿。

第二节补阳药治疗阳虚证,见畏寒肢冷、便溏尿清、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色晦暗、舌淡脉迟等。

主治肾阳虚证,见腰膝凉痛、遗尿滑精、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动则气喘等。

鹿茸甘、咸,温。

归肝、肾经。

壮肾阳——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益精血——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特点:禀天地纯阳之性,用于肾阳虚证,经血不足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强筋骨——肾虚骨软,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调冲任——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托疮毒——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服,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伤阴动血。

肉苁蓉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①补肾阳:肾虚阳痿、不孕。

②益精血: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③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锁阳甘,温。

归肝、肾、大肠经。

①补肾阳:肾虚阳痿、不孕。

②益精血: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③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肉苁蓉与锁阳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以及肠燥便秘。

同中之异:肉苁蓉质润,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兴阳固精优于肉苁蓉。

淫羊藿辛、甘,温。

归肝、肾经。

①补肾阳,强筋骨: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②祛风湿: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仙茅辛,热。

有毒。

归肾、肝、脾经①补肾壮阳:肾虚阳痿精冷,阳虚冷泻。

②强筋健骨,祛寒除湿:肾虚筋骨冷痛,寒湿久痹。

巴戟天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既补肾阳而强筋骨,又祛风湿而蠲痹痛。

其功力较强而灵验.①补肾阳:肾虚阳痿、不孕、尿频。

②强筋骨,祛风湿:肾虚兼风湿的腰膝疼痛或软弱无力。

杜仲甘,温。

归肝、肾经。

①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肝肾虚寒之阳痿、尿频。

高血压属肝肾亏虚者。

安胎: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②续断苦、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①补肝肾:肝肾不足的腰痛脚弱、肝肾亏虚的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欲坠。

②行血脉,续筋骨:跌仆损伤,金疮,痈疽肿痛。

补骨脂(别称:破故纸)辛、苦,温。

归肾、脾经。

①补肾壮阳:肾阳不足的阳痿、腰膝冷痛。

②固精缩尿:肾虚不固的滑精、遗尿、尿频。

③温脾止泻:脾肾阳虚的泄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