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_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汇编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汇编
13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1节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第2节 评估网络质量 第3节 定位网络问题 第4节 实施优化
14
实施优化
在实际网络优化过程中,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如有
故障排查 在网络优化过程中需要首先对问题区域的设备进行检查,排除设备故障。 覆盖调整 主要是对扇区的覆盖进行优化,控制覆盖范围,解决欠覆盖或越区覆盖的问题, 避免导频污染。 参数调整 在实际优化过程中,需要对邻小区参数、切换参数、接入参数、功率参数、搜 索窗等主要参数进行调整。 资源调整 根据容量或网络覆盖的需要适当调整资源配置参数、调整基站或直放站的物理 资源等手段来改善网络质量。 干扰排查 通过观察反向RSSI和扫频仪,判断是否存在干扰,根据干扰特点查找干扰源。 网络结构优化 根据话务分布、设备配置要求,合理设置MSC和BSC边界,使网络结构更为 合理。
15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第4章 CDM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技术原理篇系列教材之
——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1
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 – 掌握CDMA无线网络优化 流程 – 理解CDMA2000 1X网络的 覆盖、容量分析方法 – 熟悉CDMA2000 1X与 EVDO Rev.A无线网络性能 指标
2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第4章 CDM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8
评估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可以通过OMC性能指标、用户感受、现场测试等几 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无线维护基础理论

无线维护基础理论

无线维护基础理论第一章通信技术概论第一节信号一、信号传递方式通信的任务是传递信息。

人类社会中需要传递的信息可以是声音、文字、符号、音乐、图像和数据等。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主要运用的传输方式是电通信技术,即以电信号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在实际通信中以电的形式来传递信息,首先是在发送端采用传感器将一般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收到的电信号还原。

二、信号的分类电信号通常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大类。

1.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电信号的某一参量的取值范围是连续的,因此可有无限多个取值,如话筒产生的话音电压信号,摄像机所产生的图像电流信号等。

模拟信号通常是时间连续函数,也有时间离散函数的情况,但无论时间是否连续,其取值一定是连续的。

最简单的模拟信号如图1-1所示,图1-2为时间离散的模拟信号。

图1-1 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图1-2 时间离散的模拟信号2.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指电信号的某一参量携带着离散信息,其取值是有限个数值,如电报信号、数据信号等,如图1-3所示。

图1-3 数字信号第二节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实现信息转换成信号这一过程的全部技术设备和设施统称为系统。

在通信领域中将实现通信过程的全部技术设备和设施称为通信系统。

一、基本模型通信是将信息从发信者传递给在另一个时空点的收信者。

由于完成这一信息传递的通信系统的种类繁多,因此它们的具体设备和业务功能可能各不相同,经过抽象概括,通信流程可用图1-4所示的基本模型图来表示。

图1-4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图整个流程是由信源、发送变换器、信道(或传输媒介)、噪声、接收变换器和信宿(收信者)等六部分组成。

1. 信源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

在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情况下,信源就是指发出信息的人;在机器与机器之间通信的情况下,信源就是发出信息的机器,如计算机或其它机器等。

2. 发送变换器发送变换器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传输媒介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信息信号变换为利于传送的信号形式送往传输媒介。

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WiFi基础理论[可修改版ppt]

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WiFi基础理论[可修改版ppt]
线网络
体育场馆新闻中心 展馆与证券大厅
制造车间
物流运输
WiFi技术发展 — 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趋势
-传输速率提高到54M - 2.4G频段 -兼容11b -目前主流协议
- 2.4G频段和5.8G频段
-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
-兼容11a/11b/11g -目前主流协议
✓6G以下频段和60G频段 ✓传输速率不小于1Gbit/s ✓协议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WiFi无线网络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是运营商优化现有网络,提供增 值服务从而获利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延伸转变为高速无 线因特网接入技术。相对于其他接入手段,其应用特点如下:
附件二无线维护岗 位认证教材WiFi基
础理论
教材章节 WiFi技术发展 WiFi无线基础知识 802.11协议技术与信令流程 WiFi网络设备与组网架构 WiFi安全技术与应用
WiFi技术发展 — 为什么要引入WiFi技术
1、无线让网络使用更自由 凡是自由空间均可连接网络,不受限于线缆和端口位置。
802.11i 802.11n
2004年,在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定义了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 标准,并制定了TKIP和CCMP两种新的加密协议
2009年,最新一代11n标准,导入MIMO技术,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工作频段2.4GHz和 5.8GHz,支持最高速率300Mbps;向下兼容802.11a/b/g
WPA2: 802.11i
WMM:802.11e的子集,支持EDCA方式
➢CAPWAP
IETF目前有关于无线交换机和FIT AP间控制和管理标准axonomy for CAPWAP (RFC 4118)

《移动通信基础》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课件
了解和比较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传统手机。
基站
介绍基站的功能和类型,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核心网络
探讨核心网络的结构,包括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服务和协议。
GSM网络
GSM技术
深入了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技 术原理和架构。
覆盖范围
介绍GSM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扩展 性,以及如何提高网络质量。
LTE网络
LTE技术
介绍长期演进技术,它是4G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
高速数据传输
探索LTE网络提供的高速数据 传输能力和优质的网络连接。
未来发展
展望LTE网络的未来,包括5G 技术的引入和新的应用场景。
安全性
讨论GSM网络的安全问题和加密 技术,以保护用户的通信数据。
CDMA网络
1
CDMA技术
探索码分多址技术,它是CDMA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信技术。
2
CDMA vs GSM
比较CDMA和GSM网络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3
数据传输
讨论CDMA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和速率,以及相关的技术挑战。
移动通信基础
这是一门《移动通信基础》的课程,它将全面介绍无线传输原理、移动通信 系统结构以及GSM,CDMA和LTE网络。
课程介绍
移动设备的发展
探索移动设备的历史和发展,了 解它们是如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原理
深入探讨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包括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等关 键概念。
移动通信网络
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包括手机、基站和核心网络的功 能和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原理
1
调制解调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初级)1. 移动通信的概述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方式实现信息传输。

相比有线通信,移动通信具有灵活、便捷、无需布线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信号调制: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信号。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信号传输:通过天线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出去,传播到接收端。

信号解调: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解调为原始信号。

信号处理:将解调后的信号经过处理,恢复为可读的信息。

3. 移动通信的技术制式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是指在移动通信中采用的一种标准,用于协调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制式包括:2G(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支持语音和低速数据传输。

3G(CDMA2000、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提供更快的网速和更多的服务。

4G(LTE):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丰富的应用。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制式,具备更低的时延、更高的网速和更广的连接性能。

4.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移动终端: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核心网:用于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互联网: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应用。

5. 移动通信的应用移动通信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语音通信: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语音通话。

短信和彩信: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和多媒体信息。

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可以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使用各种应用。

移动支付: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可以进行电子支付和移动金融服务。

结论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初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课件553——第三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和技术

移动通信课件553——第三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和技术

移动通信课件553——第三章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和技术移动通信课件553——第三章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和技术1.引言1.1 移动通信的定义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2.移动通信系统结构2.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2.2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2.3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3.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概述3.2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3.3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子系统3.4 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4.移动通信网络频谱管理4.1 频谱资源的分配4.2 频率复用技术4.3 频谱规划与管理5.移动通信的信道传输技术5.1 无线传输介质5.2 多址传输技术5.3 信道编码技术5.4 信道调制与解调技术6.移动通信的接入方式6.1 移动通信的接入方式概述 6.2 TDMA方式6.3 CDMA方式6.4 OFDMA方式7.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技术7.1 数据传输技术的基本概念 7.2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 7.3 数据传输技术的标准化8.移动通信网络的漫游与切换8.1 移动通信的漫游概念8.2 漫游管理8.3 移动通信的切换技术9.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与保密9.1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保密需求分析 9.2 移动通信网络的加密技术9.3 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管理10.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0.1 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趋势10.2 移动通信的业务发展趋势10.3 移动通信的应用发展趋势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图附件2: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附件3:频谱规划示意图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频谱资源:适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电频率资源,由国家管理并分配给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商。

2.TDMA方式:时分多址技术,通过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使多个用户在不同时隙中传输数据。

3.CDMA方式:码分多址技术,通过将不同用户的数据编码成不同的码序列,并同时传输,接收端通过解码分离出对应用户的数据。

2024年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2024年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旨在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站、交换中心和传输系统等组成。

移动台包括方式、平板等移动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信号传输,交换中心负责处理呼叫控制和用户鉴权等功能,传输系统则负责将信号从一个基站传输到另一个基站或交换中心。

2.无线信号传输(1)发射:移动台将语音或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射出去。

(2)传播: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等。

(3)接收:基站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处理。

(4)解调:基站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还原为原始的语音或数据信号。

3.无线信号调制与解调无线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的关键技术。

常见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2.扩频技术扩频技术是通过扩展信号带宽来降低信号功率谱密度,从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

常见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等。

3.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而进行的编码处理。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信号。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有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调制、解调、信道估计等,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

四、移动通信发展趋势1.5G技术5G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主要特点包括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4
无线信号的传输的简单模型
• 信源(发射机)--信道--信宿(接收 机) • 空中接口的信道是开放的,很容易引入干 扰。
5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率、频率
•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每秒30万千米。 • 无线电波的波长 波长=无线电波的速率/无线电波的频率。 800M电波的波长:约37.5CM 1900M电波的波长:约15.8CM
相辅相成,可用于研究进程的不同阶段
28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5章 第 6章
无线电波传播基本理论 移动通信的发展简史 CDMA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CDMA频段的划分 CDMA网络基本架构 编号计划
29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G


1G-模拟蜂窝(FDMA)
话音通信 主要系统:AMPS、TACS、NMT、J-TACS、其它
9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
• 在移动通信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 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 (接收功率或它的反面,路径损耗)是基 于反射、散射和绕射的大尺度传播模型预 测的最重要的参数。 • 这三种传播机制也描述了小尺度衰弱和多 径传播。
10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反射
•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 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 壁表面。 • 反射波和传输波的电场强度取决于费涅尔 Fresnel)反射系数G。反射系数为材料的 函数,并与极性、入射角和频率有关。
2G
2.5G

2G-数字蜂窝(TDMA、CDMA)
话音通信、低速数据通信:9.6Kbps

主要系统:GSM、IS-95 CDMA、TDMA IS-136、PDC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隐私保护挑战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_CDMA2000 EVDO rev.A网络无线技术

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_CDMA2000 EVDO rev.A网络无线技术
30
EVDO A信道基本概念
• 反向CDM
– 类似于1x – 反向帧长16个时隙,26.66.. Ms – 1个帧含4个子帧,每个子帧含4个时隙 – 反向功控150Hz
• 前向TDM
– 周期长256时隙 – 1个时隙为2048个码片,1.66..Ms – 前向时隙的基本结构一样
31
反向链路结构
思考题:反向是完全的CDM么?
占用60MHz+30MHz(对称频段)
TDD频段:1880—1920MHz、2019—2025MHz TDD补充频段:2300—2400MHz
占用40MHz+15MHz+100MHz(非对称频段) 摘自《信息产业部无[2019]479号文件》
20
800MHz频谱分配
799 716 715 667 666
适合非 对称业务
上下行 特性相同
无须射频 双工器
18
FDD:频分双工
1
网络不需要严 格同步,不依 赖GPS
2
系统运行时没 有上下行干扰
3
网络维护、优 化相对简单
频分双工FDD的优势
19
3G常用工作频段
IMT—2000 : FDD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 FDD补充频段:1755—1785MHz/1850—1880MHz
EVDO A可以做什么?
Technology
Download Peak Speed
Data Rate (Kbps) 9.6 14.4 28
Application
EXCELL ENT
GOO D
64
144 384
ACCEP T
Basic Transaction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岗位认证培训教材(ppt51张)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岗位认证培训教材(ppt51张)
6
发展历程简述
除了ANSI TIA之外,其他一些标准化组织和生产厂 商对CDMA标准的制订也起到积极作用。如CDG(CDMA 发展小组)和3GPP2(负责第三代CDMA移动通信标准的 制订),先后推出了有关A接口的IOS系列标准,涉及的 内容包括从窄带的CDMA到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 CDMA。一批知名的通信公司如MOTOROLA、LUCENT、 NORTEL、QUALCOMM等首先提出了有关CDMA标准的 方案和建议,经过多次协商讨论,最终修改成为目前被普 遍接受的通用标准。
7
内容介 绍
第1章 CDMA无线接口协议概述
第1节 CDMA国际标准发展历程 第2节 CDMA2000标准演进
8
CDMA2000标准演进
Hale Waihona Puke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主要代表,cdma2000技 术是从cdma0ne演进而来的。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 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 进的技术体制方案,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标准是 一个体系结构,称为cdma2000家族,它包含一系列子标准。 由cdma0ne向3G演进的途径为:cdma0ne, IS-95B, cdma2000 lx(3x)和cdma2000 1xEV。其中从cdma2000 lx之后均属于第 三代技术。
10
CDMA2000 1XEV
1xEV是cdma2000 lx进一步发展的前景所在,它的演进又 被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为1xEV-DO (Data Only)。它采用与话音分离的信道传输数据,支持平均速率为 650kbids,峰值速率为2.4Mbit/s的高速数据业务。目前,HDR 已被3GPP2正式采纳为cdma2000 lx EV-DO的惟一标准。1xEVDO可提供前向达2.4Mbit/s、反向达153.6kbit/s的高速数据 业务,也不需要MSC, HLR等设备的再投人。1xEV-DO通过对前 向链路的进一步改进,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前向实现了全功 率发射,同时又在频段、带宽、码片速率、Turbo码等方面沿 用了原lx技术,既提高了数据吞吐量,改善了分组域QoS,又 充分考虑了平滑升级问题,与lx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设备 共享,保护了运营商的设备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 – 移动通信的组成、特点、 分类及工作方式 –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输 – CDMA技术标准的发展、 CDMA2000的发展趋势等 –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业务及其特征,等
3
第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5章 第 6章 第 7章
无线电波传播基本理论 移动通信的发展简史 CDMA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CDMA频段的划分 CDMA网络基本架构 编号计划 常用名称解释
3G

3G-多媒体数据通信(CDMA-DS/MC/TDD、TDMA)
话音通信、数据通信、移动多媒体 :2Mbps 主要系统:W-CDMA、cdma2000 EV、TD-SCDMA
30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采用频分多址(FDMA),模拟系统
• 代表系统: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
11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绕射
产生 的二次波散布于空间,甚至于阻挡体的背 面。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不存在视距路 径,围绕阻挡体也产生波弯曲。在高频波 段,绕射与反射一样,依赖于物体的形状, 以及绕射点入射波振幅、相位和极化的情 况。
27
移动信道研究的基本方法
(1)理论分析,即用电磁场理论或统计理论分析电波在移 动环境个中的传播特性,并用各种数学模型来描述移动信 道。往往要提出一些假设条件使信道数学模型简化,所以 数学模型对信道的描述都是近似的。 (2)现场电波传播实测,即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做电波 传播实测试验。测试参数包括接收信号幅度、延时以及其 它反映信道特征的参数。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 得出一些有用的结果。 (3)移动信道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能灵活快速地模拟各种移动环境。
• 频谱利用率提高 (CDMA) • 业务种类增加 • 窄带数据业务 • 保密性较好 • 减小了设备成本 降低 -提高了2倍(GSM)或10倍 -提供了较丰富的电信业务 -提供了低速数据业务(最大64Kbit/s) -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 -设备(尤其是终端设备)成本大大 体积、重量也大大减少
4
无线信号的传输的简单模型
• 信源(发射机)--信道--信宿(接收 机) • 空中接口的信道是开放的,很容易引入干 扰。
5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率、频率
•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每秒30万千米。 • 无线电波的波长 波长=无线电波的速率/无线电波的频率。 800M电波的波长:约37.5CM 1900M电波的波长:约15.8CM
26
菲涅耳区
• 菲涅耳区一个直接环绕在可见视距传播路径周围 的椭球区域,其半径会因信号传播路径长度和信号频 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当发射机和接收机处于视距时,可以建立直达的 传播路径。如果路径中有凸出障碍物进入了菲涅 耳区,尽管其高度不足以阻挡信号的传播,但无 线电波的衍射仍会使部分信号偏转,致使其到达 接收机的时间略晚于直达信号。由于这些绕射的 信号与直达信号有相位差,叠加的时候就会削弱 直达信号,干扰了直达信号。总而言之,尽管发 射机能够看到接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射机就 能够建立到接收机良好的信号传输路径。
6
无线传播概述
• 传播特性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的能力、天线 高度的确定、通信距离的计算、以及为实现 优质可靠的通信所必须采用的技术措施等一 系列系统设计问题。 •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环境比固定无线通 信的信道环境更复杂,必须根据移动通信的 特点按照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分 析和仿真。
7
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
14
空间波传播环境
覆盖区大小与天线的高度和增益成比例。在 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高度从20m~100m不等, 其具体取值由环境确定,例如城市中天线高 度约为30m,郊区高度取50m,乡村取80m。天 线增益的取值同样依赖于环境
15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长波传播(波长1000米以上) 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 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 收的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 中波传播(波长100-1000米) 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 波长在2000-200米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 短波传播(波长10-100米) 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
9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
• 在移动通信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 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 (接收功率或它的反面,路径损耗)是基 于反射、散射和绕射的大尺度传播模型预 测的最重要的参数。 • 这三种传播机制也描述了小尺度衰弱和多 径传播。
10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反射
•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 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 壁表面。 • 反射波和传输波的电场强度取决于费涅尔 Fresnel)反射系数G。反射系数为材料的 函数,并与极性、入射角和频率有关。
8
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
• 天波传播 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 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我们把经过电 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 • 散射传播 当天线辐射出去的电波,投射到那些不均匀体 的时候,类似于光的散射和反射现象,电波发生 散射或反射,一部分能量传播到接收点,这种传 播称为散射传播。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技术原理篇系列教材之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1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业 务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 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CDMA 是移动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 的数字无线技术之一,它提供的各类业 务在信号质量、安全性、功耗和可靠性 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技术优势。 随着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 通运营,移动通信新时代正在来临并蓬 勃发展,本课程介绍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3
时延扩展
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个路 径来的反射波到达时间不同,也就是各信号的时 延不同。当发送端发送一个极窄的脉冲信号时, 移动台接收的信号由许多不同时延的脉冲组成, 我们称为时延扩展。
24
多普勒频移-1
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
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所以我们在 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这也 加大了移动通信的复杂性。
17
传播性能的指标
• 传送的功率指的是发射机所发射的能量。拥有较高 的传输功率将有助于压制它的频带内其他的干扰信 号,但是拥有较高传输功率的设备也将可能耗电较 多,同时对别的信号的干扰也加强。 • 灵敏性指的是在信道中可以被接收机接受的最弱信 号的测量。数值愈低的那台接收机的设备就愈好。 但是这要求所有的制造商和标准都用相同的参考值 (如包丢失率)来定义灵敏度。 • 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 一种形象比喻,信道有一定的带宽。
16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 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的频率很高,表 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 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 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 空间的传播方式。 • 超短波和微波的频带很宽。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 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可同时传送几千 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 • 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基本上相同,主要是在低 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 一般把天线架高。
最大多普勒频移fm与载波频率fc及接收机最 大移动速度vm相关: fm= fc vm/C
其中c为无线电波传播速度。
发射机的载波频率为910MHz,
25
多普勒频移-2
• 以步行速度1.33m/s移动由此引起的最大多普勒频 移为±4Hz;
•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移动,则多普勒频移将增加 到±120Hz左右。
19
阴影效应
• 由于高频的无线电波以直射波为主,高大建筑和 山峰会成为无线电波的阻碍,这就象阳光被高大 建筑的阻挡,会产生阴影一样。 • 在高大建筑背后,接收信号的强度大幅度下降, 这种效应称为阴影衰弱效应。 • 阴影衰弱是慢衰弱的一种,也就是接收信号的强 度主要随空间变化而变化随时间变化不大。 • 阴影衰弱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 表面波传播 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 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 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 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 的电波发生绕射。 • 外层空间传播 电磁波由地面发出,经低空大气层和电 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如卫星传播、 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距离传播。宇宙空 间近似于真空状态,传输特性比较稳定。
2G
2.5G

2G-数字蜂窝(TDMA、CDMA)
话音通信、低速数据通信:9.6Kbps

主要系统:GSM、IS-95 CDMA、TDMA IS-136、PDC



2.5G-数据通信(TDMA、CDMA)
话音通信、数据通信:115Kbps/144Kbps
主要系统:GPRS、cdma2000 1X
21
多径衰落-2
• 多径传播使接收端的信号近似于一种叫做 Rayleigh瑞利分布的数学分布,故多径快 衰落又称为 Rayleigh瑞利衰落。 • 在城市环境中,一辆快速行驶车辆上的移 动台的接收信号在一秒钟之内的显著衰落 可达数十次。
22
慢衰落
• 接收信号除瞬时值出现快衰落之外,场强平 均值也会出现缓慢变化。这种由阴影效应和 气象原因引起的信号变化称为慢衰落。慢衰 落接收信号近似服从一种叫做对数正态分布 的数学分布,变化幅度取决于障碍物状况、 工作频率、障碍物和移动台移动速度等。 • 快衰落和慢衰落是由相互独立的原因产生, 随着移动台的移动,这二者构成移动通信接 收信号不稳定的因素。
20
多径衰落-1
• 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个路径 来的反射波到达时间不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 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迭加,有时迭加而加强(方 向相同),有时迭加而减弱(方向相反)。这样, 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即产生了快衰落。 • 多径衰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描述和测 试。 • 多径衰弱是产生小尺寸衰弱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