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3-1: 水体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学生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学生版)

1.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在复习过程中,应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复习巩固运用水体运动的规律知识。

考向 1 水循环[模拟诊断]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 .10-15千米 B .15-20千米 C .20-25千米D .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命题趋势专题 三 ××水体运动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2.C【解析】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 第2部分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 第2部分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

角度4 局部海域地理特征分析
4.(2013· 杭州二模)读某海域等水温线分布图,完成(1)~(3)题。
(1)此时,甲附近海域洋流性质和海水流向分别是 A.寒流,向高纬流 C.寒流,向低纬流 B.暖流,向高纬流 D.暖流,向低纬流
(
)。
(2)图示时期甲处的盛行风向为 (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3)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海域多雾天 B.甲附近海岸为雨林景观 C.甲以西陆地降水量东多西少 D.甲处附近陆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1)根据图中等水温线的分布可知,甲处水温自海岸线向 外海升高,表明甲处有上升流,具有降温作用。(2)结合上题可 知,甲处形成上升流是由于甲处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3) 甲处冷海水上泛对沿岸海域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近海地区易 形成海雾。 答案 (1)A (2)D (3)A
解析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B.①③⑤ 本题以伏尔加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
A.①②④
的过程和地理意义。伏尔加河流域整体上纬度偏高 (45°N~60°N),气温偏低,蒸发较弱;流域西部降水受 西风带影响;该河注入里海(最大的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 内循环;东欧平原的地势起伏不是伏尔加河影响形成的; 该河注入里海,对里海的水热平衡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 C
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
)。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洋 流、天气气候等知识。读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美国西 海岸,地中海气候区,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夏季多 雾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空气湿度大;同时沿岸寒流的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河流补给形式和河流特征[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上海卷)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大 B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小 C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小 D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大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为“月份”,限定句为“箭头a代表的补给”,解题思路是结合图分析长江水与洞庭湖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2)题,关键是甲代表的“水体类型”,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水体有哪些基本类型,然后确定与长江水、洞庭湖水存在互补的水体类型。

第(3)题,主旨词为“退耕还湖”,解题思路是退耕还湖会增大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使得汛期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水量增大,枯水期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水量增大。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不同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图中水体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1)水体之间有的是单向补给,有的是互补。

(2)不理解退耕还湖等措施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包括内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2)影响因素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与蒸发关系。

②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综合训练(三)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综合训练(三)

选择题综合训练(三)一、单项选择题(2013·杭州模拟改编)读“2013年6月某日地球日照图”及“某卫星绕地球运动轨迹示意图”,回答12题。

1.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3:20B. 15:20C. 2:00D. 14:002. 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90分钟。

从上述时间开始,该卫星连续飞行四圈后,图中最靠近晨线的城市是( )A. 甲B. 乙C. 丙D. 丁(原创题)读2013年某日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 图中甲天气系统的势力在增强,而乙天气系统正在南辙,该日最可能位于( )A. 1月B. 4月C. 9月D. 11月4. 此日,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华北地区风沙肆虐B. 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C. 东北地区寒冷干燥D. 台湾海峡地区盛行东北风(原创题)右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该地区( )A. 山麓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B.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 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D. 沿岸为暖流流经6. 下列关于R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 水面宽度一年中夏季最大D. 自上游向下游流速逐渐增加(2013·临沂期中改编)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78题。

7. 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B. 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 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 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8.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 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 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D. 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2013·聊城模拟改编)读下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训练(三) 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安徽)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

伏尔加河流域内位于40°E以东的地区,受西风带的影响小;伏尔加河河水最终注入里海,因此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因此C项正确。

伏尔加河所在纬度较高,蒸发不旺盛,只在下游蒸发旺盛,由于该河流主要在平原上流动,流速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可以使其流域地势趋于平坦,而非高低不平。

答案 C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解析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形成及分布。

由于伏尔加河流域面积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注入里海径流量占进入里海总径流量的85%。

流域内人口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43%,同时该流域气候干旱,因此该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水资源丰富有关系,故C项正确。

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相同,都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由于石油、天然气形成年代较早,与伏尔加河沉积作用关系不大;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不能通过伏尔加河将石油、天然气运往西欧。

答案 C(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 )A.加剧城市内涝B.导致地下水位下降C.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D.加重绿地土壤盐渍化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雨水收集再利用,可减小地面雨水聚集量,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内涝,并且可以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不会加重城市绿地土壤盐渍化。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1.练高考(2024•新课标Ⅲ卷)一般状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养分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旁边海疆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养分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A.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植物生长。

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削减,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实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削减。

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留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更的最主要缘由”,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更的的缘由。

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2024•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更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实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9.D 10.B 11.A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高三地理专题 《水体运动规律》基础练习题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专题 《水体运动规律》基础练习题二轮复习

.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
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年代以来,岱海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区闻名的四大水产基地之一和重要农区畜牧业基地。

岱海自古以来就是内蒙古著名景点,近
多万人次。

下图为岱海位置及岱海流域示
(1)说明岱海流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

(2)说出岱海流域水循环类型,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湖水性质。

(3)下图是岱海水位变化过程示意图(1955—2005年),岱海水位呈现图示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高原盆地地形。

原因:位于内蒙古高原;
水系呈向心状,显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陆地内循环。

岱海没有河流流出,属内流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大;流域内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引水量增加,使汇入岱海。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江苏单科)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4.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B.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降水多C.补给水源主要是地下水D.航运价值很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下游水量远大于中游水量B.②水文站径流量大是因为其以上河段降水多C.该河流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D.③水文站径流量较②水文站小是因为下游地区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解析第4题,乌拉尔河注入里海.属于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故A选项正确;该河流位于大陆内部,发源于乌拉尔山脉,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故B、C选项错误;该河流所处纬度较高,结冰期长,且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航运价值较小,故D选项错误。

第5题,该河流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逐渐减小,故A选项错误;②水文站以上河段有众多河流汇入,水量较大,下游地区支流汇入少,且下渗量大,径流量逐渐减小,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下游地区河流由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 4.A 5.D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水文站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河流流量7、8月份最大C.图示区域沿岸的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甲、乙两水文站所在地盛行季风7.甲、乙两水文站相比,月平均流量甲站明显大于乙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教材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教材

训练(三)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安徽)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

伏尔加河流域内位于40°E以东的地区,受西风带的影响小;伏尔加河河水最终注入里海,因此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因此C项正确。

伏尔加河所在纬度较高,蒸发不旺盛,只在下游蒸发旺盛,由于该河流主要在平原上流动,流速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可以使其流域地势趋于平坦,而非高低不平。

答案 C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解析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形成及分布。

由于伏尔加河流域面积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注入里海径流量占进入里海总径流量的85%。

流域内人口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43%,同时该流域气候干旱,因此该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水资源丰富有关系,故C项正确。

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相同,都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由于石油、天然气形成年代较早,与伏尔加河沉积作用关系不大;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不能通过伏尔加河将石油、天然气运往西欧。

答案 C(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A.加剧城市内涝B.导致地下水位下降C.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D.加重绿地土壤盐渍化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雨水收集再利用,可减小地面雨水聚集量,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内涝,并且可以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不会加重城市绿地土壤盐渍化。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水体运动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强化练习卷:水体运动

水体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水文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A.4 B.8C.7 D.92.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是( )A.水文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水文站上游修建了水库C.水文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D.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降雨停止时间为18:00,而出现洪水(径流量达到满岸流量)时间为22:00,则降雨停止4小时后水文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故A项正确。

第2题,水文站下游植被增加及引水灌溉对水文站附近水量没有影响,A、C两项错误;水文站上游修建水库能拦蓄部分洪水,使洪峰到来时间推后,从而使洪峰滞延期变长,B项正确;水文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会使上游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汇水速度加快,使洪峰到来时间提前,从而使洪峰滞延期缩短,D项错误。

答案:1.A 2.B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

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调节a B.减少cC.增加f D.增加d解析:第3题,据“海绵公园”的含义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①错误;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②正确;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③错误,④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

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4·新课标Ⅱ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解析: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

A正确。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C)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

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3~4题。

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D)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故选D(④地)。

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C)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5题。

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D)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解析:图示地区是美国的旧金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113 水体运动题能专训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113 水体运动题能专训

提能专训(三) 水体运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4·北京西城区5月二模)如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答案:A 解析:由图可看出,“绿”水和“蓝”水均来自于大气降水。

2.绿水(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答案:C 解析:“绿”水是土壤水蒸发到空中的部分,是空气中的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2014·山东滨州高三模拟)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如图是“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该洋流H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①暖流②寒流③大洋东岸④大洋西岸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伞式洋流发电站的工作原理,工作索往北运动伞面撑开,与洋流方向一致,也就是洋流往北运动,根据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该洋流应位于大洋西部,属暖流。

故选B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发电站位于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则该洋流沿岸人口城市稠密B.若该发电站位于南美附近海域,则该洋流附近沿岸多雾C.若该发电站位于非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沿岸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森林D.若该发电站位于欧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的形成与信风有关答案:B 解析:因洋流往北运动,若该发电站位于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应位于西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沿岸人口城市稀少;若该发电站位于南美附近海域,应位于秘鲁寒流,因洋面冷却作用,近地面水汽凝结该洋流附近沿岸多雾;若该发电站位于非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为本格拉寒流,沿岸分布着热带沙漠;若该发电站位于欧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形成与信风无关。

201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基本技能“考学练”大冲关训练题 专题9 水体运动规律(含解析)

201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基本技能“考学练”大冲关训练题 专题9 水体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9 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水循环1、3、4、7、8 13洋流2、5、6、9、10、11、12 14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2013·XXXX质检)读南部非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M水文站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C.该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2.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解析第1题,图示M水文站所在河流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但材料反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故可能为水库建设,能调节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变化。

第2题,图示P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离岸而去,故形成上升补偿流,故形成渔场。

答案 1.B 2.C(2013·XXXX月考)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解析第3题,乌拉尔河注入内流湖——里海,因而其参与的为陆地内循环;乌拉尔河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最大径流量出现在4、5月的春季,因而可判断出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第4题,②至③河段流经地区气候干旱支流汇入少,蒸发和下渗量大。

答案 3.B 4.D(2013·XXXX月考)海流对岛屿的气候影响较大,如我国XX岛东侧海域常年受日本暖流影响,西侧海域受季风影响较大。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强化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深圳市重点学校联考)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

据此完成1~2题。

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B.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水2.“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A.冰雪融化迅速 B.昼夜温差大C.降水变率很大 D.自然灾害频繁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6月正值当地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海拔较低处的积雪逐渐融化,这种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此时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到夏季气温进一步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这时河流就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第2题,“一日一汛”说明白天积雪融化多,河流水量大,夜晚融化少,河流水量小,这主要是昼夜温差大所致。

“一日一汛”反映的是河流水量变化,不是灾害多少。

答案:1.C 2.B3.(2014·茂名市一模)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B.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D.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解析:鄱阳湖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流域内降水是湖泊主要水源,故降水较少,是导致湖泊水位出现严重低枯水位的主要原因,故选A。

答案:A(2014·揭阳市二模)读下图,完成4~5题。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5.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C.光照强 D.气温高解析:第4题,图示屋顶流水是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能表示地下径流,故A说法错误;图示环节没有水分从地面到空中的过程,所以说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故答案选B;该设计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不仅适合缺水地区,也可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故答案C、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水体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温州中学三模)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

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

结合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
A.①B.②
C.③D.④
2.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A.调蓄湖泊水库水量B.增加湿地生态用水
C.满足农业灌溉需水D.治理土地的盐碱化
(2013·绍兴试卷)下图为某溪流连续两天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两昼夜内,该溪流流量特点是()
A.变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
B.最大流量: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
C.最小流量:出现在凌晨6点前
D.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小
4.导致溪流流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位置B.气温影响
C.洋流影响D.地形影响
(2013·福州三中模拟)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径流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

5.结合图可以推断()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B.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C.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D.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6.等径流系数线沿图中箭头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B.降水量
C.灌溉用水D.地上河
(2013·上海普陀二模)洋流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下图所示为某区域洋流模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据上图,该大洋环流所处的海域位置是()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
8.若上图所示海域为北印度洋,那么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B.我国江南一带多寒潮天气
C.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2013·汕头月考)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9~10题。

9.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海平面上升B.风浪大
C.降水量大D.河流输沙量大
10.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A.3~5月B.6~8月
C.9~11月D.12~2月
11.(2013·汕头月考)读图,下列关于图中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
C.以雨水补给为主
D.是非洲最大的内流河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分)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6分)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8分)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6分)
13.(2013·太原3月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8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8分)
(3)归纳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6分)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8分)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水体的运动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解析:1.A 2.B第1题,扎龙湿地位于内流区,春季干旱风大,故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第2题,引嫩干渠的主要作用是引嫩江的水补充扎龙湿地的水分,增大
解析:3.B 4.B第3题,据图判读,两昼夜内,该溪流流量第一天明显大于第二天,且昼夜差异大,呈波动变化,最小流量大致在第二天日出前后,最大流量在第一天的午后。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天的流量明显变小,且日出前后流量为零,可能是结冰,故判断为最可能受一股冷空气影响所致。

解析:5.C 6.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丘陵区的径流系数大,平原地区径流系数小。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径流系数线沿箭头方向凸出,并且凸向数值较大的区域,说明该地径流系数小,结合图可知该地黄河为地上河。

解析:7.A8.A第7题,从环流呈顺时针流动和以23°26′为中心可知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第8题,若图为北印度洋,其洋流呈顺时针时为北半球夏季,故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解析:9.B10.D第9题,台湾岛东岸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风浪大,侵蚀作用强。

第10题,图中沿岸寒流形成与冬季风有关。

解析:11.C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它以雨水补给为主,是外流河。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

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

第(2)题,甲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第(3)题,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

第(4)题,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答案:(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洋流方向和名称各2分,共8分)
(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13.(2013·太原3月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分)
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

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

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