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利《品《红楼梦》诗词悟人生》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鉴赏《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和对话艺术。

4. 深入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概述小说的情节梗概。

2. 第二章: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章:鉴赏《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林黛玉进荣府等,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和对话艺术。

4. 第四章:深入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封建礼教、家族衰落等,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剖析作品的精彩之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4.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思考情况,评价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阅读测试: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对《红楼梦》的整体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正版原著,方便他们随时查阅、深入阅读。

2. 相关学术资料:收集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评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品读《红楼梦》教学大纲

品读《红楼梦》教学大纲
二、透过《红楼梦》与相关知识融综,使学者默识而会通人文艺术的素养,体悟「书写技巧」、透视「人生百态」、领略「穷而后工」,从其妙笔生花之中,探得作品内涵的「生命哲思」,裨益走进心灵飨宴的艺术殿堂。
三、分享阅读策略、剖析辞章架构,理解文意所在,进而能具推理与想象能力,进而从中获得相关知识与启思,并有初阶之理解与品读能力。
4)上课认真,勤作笔记者
5)热心服务有助于本课程之教学效益者(2)有以下情形者酌情予以扣分:
1)作业迟交或缺缴
2)无故迟到早退
3)上课睡觉或滑手机
4)随意走动、交谈影响课堂秩序者
5)其他有故意或造成负面学习之行为者
参 考 书 目
1.曹雪芹着,脂砚斋评,马美信校注:《脂评红楼梦》(台北:三民书局,2019年)
□参访多媒体教学□业师协同教学其他(请说明):问答讨论
评 量 方 式
(一)读书心得分享报告(10%)。
(二)学期作业(10%):
1.平时测验与课堂指派作业(10%)
2.学习态度(10%):基本分数75分
(1)有下情形者酌情予以加分:1)主动参与课后活动或竞赛者
2)认真完成作业且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者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者
2.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9年)
3.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台北:风云时代出版,2007年)
4.刘梦溪:《牡丹亭》与《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5.潘重规:《红楼梦新解》(台北:三民书局,2010年)
6.王关仕:《红楼梦新论:闲枕脂评梦红楼》(台北:三民书局,2013年)
二、学生能说出文本作者背景、撰作旨趣、段落大意、价值与文化创意思考应用。
(1.语文表达与沟通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栏目,主题为“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通过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名著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复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认识并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对古典名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对古典文学中深奥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领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精选段落,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古典名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精选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中的感受和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全班分享: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包括以下部分: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2. 主要人物:孙悟空、诸葛亮、宋江、贾宝玉等3.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主要情节4. 人生哲理:列举古典名著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任选一本古典名著,阅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红楼梦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红楼梦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任选)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本课程从力求系统性地介绍《红楼梦》的文化价值,通过人物、情节的示范性分析,引领学生提高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经典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阅读和分析,提升大学生对人生的感悟,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红楼梦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红楼梦赏析
Analysi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课程编码
SHL123731020
开课院部
文法学院
课程团队
理论法学教学团队
学分
2.0
课内学时
32
讲授
32
实验
0
上机
0
实践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公选课组)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3
M2
课堂表现
10%
A完全符合课程目标,课堂表现优秀;B大部分符合课程目标,课堂表现一般;C达不到课程目标,课堂表现消极。
4
M2
期末考试
70%
卷面成绩及素材质量
评分等级说明:
[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A,B,C,D]=[90-100,75-89,60-74,0-59];[A,B,C]=[90-100,75-89,60-74,0-59];[A,B]=[80-100,0-79]
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赏析
M1
2
讲授
2
作业
5
2.3
“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
王熙凤人物赏析

《红楼梦》研究 教学大纲

《红楼梦》研究 教学大纲

《红楼梦》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红楼梦》研究二 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目的: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研究现状,重新解读《红楼梦》,意识到它对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对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三)开课对象:中文系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二)考核方式:考查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学 分:2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红楼梦》概说 1.1 已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1.2 简介红学大家1.3 一书以名学的缘由1.4 红学的超学科特点1.5 《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重点难点:《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学生掌握要点:所谓红学第二章 红学概说 1.1 考证派红学的危机与生机1.2 索引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1.3 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1.4 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重点难点: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学生掌握要点:红学三大流派第三章 《红楼梦》总体结构及其存在意味 1.1 《红楼梦》艺术结构1.2 《红楼梦》对情节冲突的特殊处理--解析宝玉挨打重点难点:特殊情节处理学生掌握要点:刘姥姥存在意味第四章 贾宝玉形象还原及其死亡准备 1.1 宝玉生存状态的还原考察1.2 宝玉的文化归属重点难点:宝玉文化归属学生掌握要点:宝玉形象特征第五章 大观园内外的男人世界 1.1 由石而泥1.2 父辈与子辈公子哥儿的互补1.3 由石而玉形象系列1.4 伟男扛枷贾雨村1.5 宝玉"死党"茗烟重点难点:由石而玉学生掌握要点:贾雨村形象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女性世界 1.1 提供一个参照系1.2 《红楼梦》中的女性描写1.3 是是非非宝丫头1.4 莫怨东风写黛玉1.5 晴雯之死袭人冤重点难点:晴雯之死袭人冤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女性描写第七章 余论 1.1 红学论争1.2 红学公案1.3 论大观园中人物原型1.4 《红楼梦》中的象征主义重点难点:红学论争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象征主义六、教材与教参(一)教材:(无)(二)教参目录: 《周思源看红楼》 周思源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话说<红楼梦>梦中人》 韩三平 张强 刘德宏编著,崇文书局,2006年版 《红楼十二论》(张锦池) 《红楼梦论稿》(蔡和森)。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教师出示古典名著中的图片,学生观看,引出主题。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古典名著在时间长河涤荡后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读古典名著,去感受先人的哲思、人物的精彩和想象的魅力,去品其折射出的百味人生。

2.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中国古典名著及其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激发兴趣1.教师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中“你读过吗”这部分内容,并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明确:《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3.简单总结前面所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其他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小结:同学们,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陪伴我们成长,启迪我们怎样为人处世。

我们了解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再一起去品读“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吧。

4.教师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中“相信你可以读更多”这部分内容,并探究所提到的三本书的主要内容。

明确:《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课程纲要

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课程纲要

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课程纲要《名著伴我成长》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名著伴我成长——走进《红楼梦》开发教师: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小学一天门校区龙容适合对象:五年级学生一、课程意义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语文教育教学观与新的课程资源开发观的要求。

开发利用好四大名著这一校本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与方式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名著经典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能使学生热爱名著,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自出世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乃至在世界都享有盛誉,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学问。

此课程通过走进《红楼梦》,走近传统的文化经典,得到经典文化思想的熏陶与濡染,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起到切实的引路与提升作用。

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名著,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对名著浓厚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学生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进行阅读,了解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掌握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学生表达、作文能力。

3.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生能联系实际对名著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得。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通过阅读原著,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让学生去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接受书中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素质与审美素质的提高。

5.通过阅读名著,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高阅读感悟。

三、课程内容1.欣赏名著原著文本阅读2.欣赏名著影视3.我眼中的名著4.趣味活动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我们将实施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评价、发展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再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这一单元,选自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本单元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名著片段,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品味百味人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的精彩片段,以及一些与名著相关的趣味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名著的基本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文章,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但是,古典名著的语言较为古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几乎没有接触过名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名著中的内容,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名著片段,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品质,领悟百味人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名著片段,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

2.难点:正确理解名著中的语言,欣赏古典文学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名著中的具体人物和情节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名著封面、人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名著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评百味人生》优质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评百味人生》优质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评百味人生》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评百味人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评书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名著。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名著,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典名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还不够,需要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广泛,喜欢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欣赏能力和阅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传承经典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古典名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典名著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古代文学与现代人生智慧的呼应教学案例

古代文学与现代人生智慧的呼应教学案例

古代文学与现代人生智慧的呼应教学案例尊敬的学生们,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人生智慧的呼应。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考其对现代人生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思想。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我们先来看一段描写贾宝玉的经典语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短暂而珍贵,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瞬息即逝。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充实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案例二:诗词中的人生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比如杜甫的《登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人生如一场奔向未知的旅行。

就像黄鹤一去不复返,我们离开过去的时光只能留下回忆。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应该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案例三: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论语》作为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格言犹如明灯照亮了迷茫的人们。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相互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虚心谦卑的心态,勇于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案例四:软文的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软文是一种常见的传媒形式,它蕴含着一定的人生智慧。

比如一篇关于成功人士的软文中,可能会提到他们的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的坚持。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人生智慧。

比如,成功往往需要经历一番曲折和挫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同时还要注意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只有与他人分享,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 1. 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古典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能够体验到古典名著带给人的人生百味; 3. 认识和明白古典名著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三部古典名著中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及其背后代表的意义;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古典名著给人生带来的百味。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课时:《红楼梦》1.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情节;(10分钟)2.分组讨论《红楼梦》中有哪些代表人物;(20分钟)3.看视频,了解《红楼梦》中人物的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30分钟)第二课时:《西游记》1.讲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10分钟)2.分组讨论《西游记》中有哪些代表人物;(20分钟)3.看视频,了解《西游记》中人物的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30分钟)第三课时:《水浒传》1.讲述《水浒传》的基本情节;(10分钟)2.分组讨论《水浒传》中有哪些代表人物;(20分钟)3.看视频,了解《水浒传》中人物的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30分钟)第四课时:百味人生1.分组讨论古典名著给人生带来的不同百味;(20分钟)2.小组贴出自己的相关作品心得体会;(20分钟)3.老师点评。

(20分钟)四、教学方法1. 社会化学习本课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增强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2. 视听教学法采用视听教学法,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视听材料,进一步了解古典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点拨采用课堂点拨的方式,老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

五、教学资源1.视频材料:《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相关视频材料;2.课件资料:古典名著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及意义的ppt资料。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与反馈可采用专业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疑问、评价等进行记录和汇总,既方便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过程的改进,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一、教材目标•认识中国古典名著并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练习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名著里的人生哲理,如《红楼梦》里的家国情怀、《西游记》里的人情世态、《水浒传》里的正义少侠等等•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难点•学生们需要理解古典文学中包含的哲理和语言的差异•学生需要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四、教学方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 * 讨论法: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观点和表达能力 * 视听辅助法:使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示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背景五、教学内容第一课:《红楼梦》•学习目标:了解有关《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红楼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家国情怀在《红楼梦》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红楼梦》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二课:《西游记》•学习目标: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人情世态”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人情世态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西游记》的有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人情世态,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西游记》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三课:《水浒传》•学习目标: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正义少侠”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正义少侠在《水浒传》中的表现,了解真、善、美在文本中的体现•学习难点: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语言优美而难懂,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异•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视听辅助法•课堂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水浒传》的有关片段,并分析片段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组讨论《水浒传》中的正义少侠,主要表现在哪些人物身上,有何表现形式?–观看有关《水浒传》的视频,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六、教学反思中华古典名著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典名著,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中华文化认同感。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难点三:语言表达方式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古典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语言特点是如何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的。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物形象、情节梳理和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3. 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小剧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古典名著的故事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古典名著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名著的背景和内容。
2. 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如电子白板、教学互动平台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图书馆、古典文学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古典名著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古典名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或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古典名著选段,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典文学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当堂检测: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们将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1. 人物形象分析:请选择一部古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命运走向。例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古典名著中的精彩故事,通过学习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体会到人生百味。

1. 课文1.《西游记》中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3.《水浒传》中的故事:武松打虎2. 阅读理解题1.请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回答孙悟空为何要三打白骨精?2.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你认为他们的爱情是怎样的?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小组活动或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典名著的重要性。

2.学习《西游记》中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孙悟空为何要三打白骨精,并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2.学习《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

3.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按照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示答案。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的记忆。

2.学习《水浒传》中的故事:武松打虎,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3.分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武松打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阅读理解练习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典名著中的精彩故事。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挖掘更多古典名著中的精彩故事。

2.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古典名著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提升其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

3.比较阅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深入体会不同人物诗作体现出的性格与思想。
咏白海棠蘅芜君(薛宝钗)珍重芳 咏白海棠潇湘妃子(林黛玉)半卷 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 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 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 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以言志: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生动活泼,风流别致,与宝 钗淡而不露的沉稳不同。宝钗是符合封建道德的淑女典型, 而黛玉是富有个性,敢于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者。两人 的诗歌,作者有意通过一个细节进行关联和对照,“珍重 芳姿昼掩门”“半卷湘帘半掩门”的语言内涵丰富,给读者 多种联想。而在意象上,“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缕魂”,白 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 这都和黛玉清高的气质吻合。而颈联想象中包含的哀怨之 气,正和黛玉才华卓绝、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性格暗合。
第十二节葬花葬奴。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十三节花落人亡。
写作背景: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 这一天是四月 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闺中更兴 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早起来。满 园里绣带飘飞,花枝招展,加之这些人打扮得 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时的 林黛玉因前一天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与宝玉 的误会未解,气愤委屈下来至葬花处,吟下了 这首《葬花吟》。
钗黛二人性情比较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 一个丰腴、一个羸弱;一个柔,一个刚; 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公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品《红楼梦》诗词悟人生》适用范围:全院各年级学生
学时(周数):32学时
学分:2学分
开课单位:化工原理教研室
编制执笔人:李英利
审定人(单位):化学工程系
制(修)订日期: 2012.4
《品《红楼梦》诗词悟人生》教学大纲
制定人李英利
一、概述
古典名著《红楼梦》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极高。

自晚清以来,“红学”盛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的人物,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有那么复杂多变的环境,人人都面临做人、处世的问题。

《品<红楼梦>诗词悟人生》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做事的技巧,并感悟精彩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一部全面容纳中国文化精髓的古典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医学、建筑、日常生活等的状况并且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它们的弊端,同时展现了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红楼梦》揭示了人类生存的矛盾和困境、表达了人类对诗意生存的赞美和渴望。

小说中所揭示的种种矛盾:物质与精神、自由与秩序、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理智与情感等等,都是超越历史的人类永恒的矛盾和困惑,而小说中所精心描绘的大观园,则是人类以其生命本真状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一梦想的现实化,虽然短暂,却永驻心间。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超越了具体的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本课程选取了《红楼梦》诗词与人生这一维度,向学生介绍、剖析《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既加深学生对《红楼梦》诗词的了解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使学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的解读,加深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本校学生大多数为理科类学生,本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修养,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修养,今后更加热爱读书。

特别在技术时代,在人们忙于追逐各种物质而把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遗忘的时代,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修养的意义更为重要。

二、各章节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
三、大纲使用说明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次小论文。

2、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3、期末考核形式: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或写作论文:要求不少于2000字。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自编讲义,同时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

2、主要参考书:
(1)刘再复,《红楼梦悟》,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2)王蒙,《红楼启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3)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4)曹雪芹、高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