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人生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风华绝代李清照词教案教学设计
风华绝代李清照词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李清照简介1.1 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了解她所处的宋朝时期。
1.2 生平经历讲述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学习经历以及创作生涯。
1.3 文学地位介绍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被誉为“词圣”和“花间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李清照词的特点2.1 语言风格2.2 情感表达探讨李清照词中的情感表达,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生活以及家国的深情厚意。
2.3 艺术手法讲解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以及她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
第三章:经典词作解析3.1 《如梦令》解析《如梦令》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3.2 《声声慢》解析《声声慢》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3.3 《武陵春》解析《武陵春》一词的创作背景、词意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创作要求让学生模仿李清照的词风,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词。
4.2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李清照词的特点,如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
4.3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交流、点评。
第五章:拓展阅读与思考5.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及其他花间派词人的作品,以加深对李清照词风格的理解。
5.2 思考题目提出一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李清照词的特点和意义,如她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等。
第六章:李清照词的音乐特色6.1 词与音乐的关系讲解词与音乐的关系,介绍宋朝时期的词牌和词谱。
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在音乐上的特点,如何通过音律、节奏来表达情感。
第七章:李清照词作的文化价值7.1 词与文化的关联分析李清照词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哲学、伦理等方面。
探讨李清照词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她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李清照与苏轼词的比较分析李清照与苏轼在词风、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和魅力。
中班李清照古诗教案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中班李清照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女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背诵李清照的古诗。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局限以及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
四、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古诗选集。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古代诗人的认识,例如问:“你们知道古代有些诗人吗?”或者“你们有没有听过古诗呢?”2.用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李清照,并引发学生对她的兴趣。
Step 2:学习李清照的古诗1.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古诗,并读给学生听。
2.引导学生跟读,逐句解读诗句的意思,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诗句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和抒情效果,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可以仿写李清照的古诗,或者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Step 3:唱诗歌1.将李清照的诗歌集成诗歌歌谣,并教给学生。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和音调唱出诗歌的节奏感。
3.组织小组比赛,让学生表演自己对李清照诗歌的理解和演绎。
Step 4:扩展活动1.带领学生观看与李清照诗歌相关的图片、动画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通过表达来理解和记忆诗歌。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李清照这位古代女诗人的生平和她的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唱诗歌和绘画等扩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们对古诗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答、讨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那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女词人李清照,一生的作品很多,那么大家学习了其中的哪些了呢?【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难点:理解并积累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设想】鉴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简介作者(学生读课文题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
词集有《漱玉词》。
2、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复习)(读或背)《如梦令》和《武陵春》。
3、介绍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风格上面这两首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对轻松、活泼,一首相对愁绪满怀,比较沉重。
)这是为什么?这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结婚后与嫁给赵明诚,与丈夫情投意合,相亲相爱,但也开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独守空家的孤独和寂寞;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后来受过骗,坐过牢,没有子嗣,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三、学习新课,感受经典。
(一)学习《醉花阴》1、初读感知。
女生读。
听朗读录音。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生平遭受与创作的亲密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育同学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育同学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预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现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学校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开心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味道”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欢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觉: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开心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假如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领悟《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领悟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如梦令》(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如梦令》,感知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声声慢》(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声声慢》,感知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比较阅读(一)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词的异同。
(二)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异同。
2.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词的异同。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强调两首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
五、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
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李清照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领悟其意境和情感,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李清照诗词教案
李清照诗词教案这是李清照诗词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诗词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四.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2.体验到这首词的意境3.重点词解析4.词的技巧分析五.教学难点:1.对诗词的理解2.把握诗词情感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
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
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
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师问: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学的这首《如梦令》的作者是宋代伟大女词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诗词还有哪些?对于她,大家还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举手回答一下。
(老师总结同学们答案)(二)介绍李清照生平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师:我们了解过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之后,是不是对她的词也充满了好奇呢?特别是在宋朝那个词作鼎盛的时候,在众多才子里面作为一个女词人能够脱颖而出,也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李清照词作的风采。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李清照教案》是针对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中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的教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才子,她的作品以深情而又细腻的描写方式,反映了她在动荡岁月中的满腔柔情。
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价值;2. 学习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细腻而深情的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3. 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对比鉴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2.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价值;2. 欣赏法: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3. 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4. 对比法:通过对比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诗词中“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让学生猜测并热烈讨论李清照的身份和职业。
(2)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出身背景、婚姻经历和政治背景。
(3)评析李清照的作品,探讨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1)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部分诗歌和散文,让学生对她的作品有初步了解。
(2)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包括她的题材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醉如痴》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武陵春·春晚》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1.4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教学难点:2.1两首词的修辞手法及意象分析。
2.2两首词的情感及哲理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向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1.2提问:同学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词有哪些特点?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感受词的意境。
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2提问:同学们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感悟有哪些?2.学习《武陵春·春晚》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武陵春·春晚》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
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一切设计。
【文本与学情】文本: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
因词人生活的变化,词的风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发展为哀婉凄凉、忧愤深沉。
而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加之创造性的连用叠词等来渲染和传达的。
学情:1.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喜爱,学生鉴赏的积极性会很高。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设计目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
自主方能突显个性解读,合作弥补个性之不足。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画像及其词园对联,请同学猜是谁?)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四、朗诵体会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六、叠词的作用:
叠词的妙用:叠字的运用,创意出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东篱——藏头(“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把(菊花)酒——省略“菊花”二字。
暗香——菊花香气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十、小结: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第二课时
一、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优秀教案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1、诵读品悟2、情感体验3、探究学习4、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
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
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二、鉴赏《声声慢》1、解题2、自由读词。
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动作恍惚):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其代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3.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4.文学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阅读法:通过阅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3.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4.创作法:通过文学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其家庭背景、学识和文学成就等。
2.分析李清照的创作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让学生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1.介绍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如是》等。
2.分析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3. 李清照的诗歌鉴赏1.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2.阅读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3.分析李清照的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文学创作实践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2.分析学生的文学创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2.通过文学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通过分析学生的文学创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其文学素养。
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肖怀贞【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过程一、自学反馈(一)在线检测(选择题)(二)初识李清照,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愁消瘦二、诵愁心(5分钟)小组朗诵,然后选代表班上展示,学生点评。
(朗诵者1,点评者1人挑战者1人吴飞)点评的角度:语速,抑扬,感情三、知愁事结合材料,微课,课文,为什么而愁?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四、品愁情——如何写愁的?1、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
(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1. 读一读。
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关键(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
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凉。
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
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重阳节。
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永昼”“半夜”“黄昏后”。
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2. 品一品。
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人生教案课题:李清照诗词人生的鉴赏及主题初探时间:2018执教者:苗薇薇一.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特点。
并能够理解代表作品中所蕴含着的感情。
能够将李清照的典故事迹作为素材运用的平常的写作中。
二.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同学们,上课!那李清照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体会过她“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的豪迈,不同的人在心中也会映射出她的多种不同的侧面,那同学们,知道多少关于李清照的事情呢,老师想找一个同学来交流一下,(提示,可是关于李清照的诗歌,她的生平,或者是故乡,或者是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呢,老师感觉,李清照和同学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她的基本知识呢大家还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说呢,了解一个人,要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呀,就像小品里说的,要刨根问底,还得往祖坟里刨。
那下面呢,咱们就一起去刨一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2.介绍身世背景,家庭情况⑴首先呢,我们要先对李清照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个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比较熟悉了,刚刚也有同学提到了,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李清照女士的个人档案!⑵同学们都学过历史了吧,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人家女孩子都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那李清照是不是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呢我们下面来一起看一首词,引入《如梦令》(朗读一遍)播放视频找两个同学先朗读一下,然后放视频,再然后全班齐读解释,这首如梦令呢,一共有两首,都是很著名的篇章,写的也很有灵性,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
今天呢我们就着重来看这一首。
这里呢老师要问一个问题了。
那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词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看看它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词呢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B.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呀,看到这首词,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提问两个同学。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总结一下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酒喝过了头,由于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于是便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
)好,通过这首词呢,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是过的那种封建女子传统的待字闺中的生活么不是,是吧那李清照为什么可以在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中,始终保持那样一种率真的性情呢又是怎么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学修养呢我们要从她的家庭说起⑶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
深受苏轼的赏识。
在古代,凡是中了进士的男子,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了,在社会上都受到尊重,而且可以在朝廷中做官,李格非这个人是个清官,清廉,刚正不阿。
她的母亲是王氏。
这个王氏出身可不得了,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诸多高职。
那我们就想想这个家族培养出来的孙女,那肯定也应该不是特别一般。
也是知书识礼,贤良淑德的女子。
李清照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一步一步的成长,自然也就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所能比的。
3.介绍李清照的婚姻生活经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转眼间李清照年满十八岁了,成为一个大姑娘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就在这一年呢,李清照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子,就是赵明诚。
找个同学起来读一下关于赵明诚文学常识⑴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
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娶李清照。
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家属受株连。
赵明诚和李清照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
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任江宁知府。
两年以后,病逝于建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赵明诚也属于名门之后了,两人也算是门当户对的。
婚后呢,两个人十分恩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品评字画和金石研究。
⑵这里呢给同学们看一首词找一位同学来念一下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是为悼念亡妻所作,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两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大家又没有听说过呀其中呢,“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借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这个典故是什么呢,两人由于都喜欢诗文和饮茶,但是当时茶叶是非常名贵的东西,数量不多,那该给谁喝呢两人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比赛。
就是随便说一句诗,看谁能记得这句诗是出处是于哪本书的哪卷哪页,赢得人呢就可以喝茶了。
李清照呢,非常聪明,记忆力也很好,所以每次基本都是她喝茶。
有一天李清照连续饮了好几杯茶了,而赵明诚一杯也没有喝,正在那里郁闷呢,李清照看到赵明诚那副郁闷的神情然后被逗乐了,手一抖,茶都被泼到书上了。
最后两人都没有喝到茶,但两人的恩爱和志趣相投却被传为了一曲佳话。
⑶但是好景不长呀,赵明诚受到朝廷的调度要去外地做官,于是两人开始了看似遥遥无期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异地恋。
这在这个阶段呢,李清照创作了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的词,。
比如说这首《醉花阴》A.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
视频,同学读,齐读B.好了,老师要给大家出难题了,老师想问一下,从这首词里,你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有哪些表示这种感情的意象呢启发段(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
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
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
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⑷李清照的《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哈。
好,请坐“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什么意思呢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写完之后,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赵明诚看了以后:就想,写得太好了,怎么就写得这么好呢先是很感慨,很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她比我写得好呢这不成啊,于是呢,他就痛下决心,不上班了,请假,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写,制造诗词,制造了五十首词,然后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见了陆德夫,德夫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作品怎么样,看了好半天...:说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说哪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那正是李清照所写的。
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文才,不是赵明诚所能及的,但两人之间类似于儿童之间的那种天真纯洁的感情还是十分让人们羡慕的。
4.人生后期但是好景不长呀。
突然间的国破家亡使李清照措不及防,幸福而欢乐的生活就这样被金人的铁骑和丈夫的离世给打破了。
在那样一种孤苦无依,漂泊流落异国他乡之时,李清照的身体和精神收到了双重磨难,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李清照写下了诸多的旷世名作,比如这首《武陵春》⑴解读诗。
A.看一下这首词的背景,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同学读,齐读。
下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词B.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上阕,找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没有风,也没有花香,只有孤独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
已经都日上三竿了,我还是坐在梳妆台前面,没有打扮。
张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眼泪禁不住掉落下来,滴到自己的衣襟上。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但是熟悉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再出现,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边的自己,想到在以前的时候,也许镜子里边这个时候应该映出的是两个人的笑脸,但永远只能有她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自己的满面愁容。
)好,请坐C.那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通过上阕,看到的怎样一位女子,那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女子的形象的,运用到了那些人物描写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D.下面呢,看一下下阕,找一位同学翻译一下春天到了,跟朋友们出去到双溪转一转,看一看,听说那儿的春色是最美好的,我也打算和我的朋友一样,快快活活地,像我年轻的时候写的那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可是现在我这样的一副心境,是一种积累起来的,难以释怀的、沉重的心情,小小的舴艋舟怎么能载得动呢E.那在这里,同学们能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么,能告诉老师,作者的心情通篇是怎样变化么(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刚刚词人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这里呢我们来看“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