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有效促进数学课堂精彩生成
☆ 教 学前 沿
有效促进数学课堂精彩生成
文 / 福 顺 彭
叶 澜教 授 在 “ 基 础 教 育” 论 巾提 出 问 题 .并 把 解决 问题 的 主 动 不 竭 动力 。 教 师 要 爱 护学 生 的好 奇 新 理 ” 中强调 .课 堂应 是 向 未 知 方 向 挺 进 权交 给学 生 .给 学 生 留下 了更 多 展 心 、 “ 求知 欲 , 助学生 白主学 习 、 帮 独 的 旅 程 。随 时 都 有 可 能 发 现 意 外 的 示 自己 的思 维 方 式 的 机 会 和 空 f 。 立 思 考 , 护 学 生 的探 索 精 神 , 养 保 培 H J
合理课堂引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合理课堂引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好一节课,要注意课堂的各个环节,引入环节尤为重要。
对教师来说,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如何开好头最令他们头疼。
一节课,如果引入的好,引入的合理,可以让教学变得简单、生动,可以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引入预设与生成教学有效性一节好课,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其中引入环节尤为重要。
对教师来说,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如何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合理的课堂引入可以让教学变得简单、生动,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用的教学引入有复习引入、情景引入、谈话引入、游戏引入等,本文笔者从另外一种角度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教学引入的几点思考。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知识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奥苏泊尔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获取,都是建立在他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对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取知识,就要在教学时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帮助学生找到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帮助他们从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我在进行五年级第一学期《平行四边形》教学时,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从长方形的性质引入,通过教具演示(做一个长方形框架),从长方形变化为平行四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不仅直观,而且把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比把长方形的性质成功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新授知识)。
二、着眼最近发展区,设置“有难度”的问题引入什么样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最牢固,那就是他们曾经遇到困难并让他们思考过的知识。
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既带有难度,又不能过于困难的内容,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这样他们才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
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是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成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计划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以师为本,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讲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尤如“折翅的天使”,难以展翅高飞。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突破“预设”窠臼,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成为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
一、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铺桥架路“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备课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我认为“动态生成课堂”的备课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深入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起点和思维类型等实际情况的预见要更充分。
对预见的种种可能性,选择的引导策略成竹在胸。
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二、关注学生,为课堂生成创设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对回答有误的学生,教师要宽容;对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对答案出人意料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意外往往生成精彩……只有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课堂动态生成才能成为可能。
善用课堂生成 提升教学效果
善用课堂生成提升教学效果课堂生成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共同创造、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善用课堂生成,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探讨善用课堂生成的重要性,以及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而善用课堂生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生成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自主研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用课堂生成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通过课堂生成的形式,教师可以安排开放式的实验、实践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精彩。
课堂生成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效果。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课堂生成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交流和拓展中去。
善用课堂生成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分析、讨论和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策略为了善用课堂生成,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实践策略:1. 设计挑战性问题和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在新课程数学课堂中生成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数学课堂中生成的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15-01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
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何关注课堂生成,正确处理课堂生成呢?1 精心设计教案,挖掘学生的潜能数学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在课前的“运筹帷幄”,只有课前对教材内容仔细解读,透彻理解,细心思考,并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学情,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否则,即使如教师所愿,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点子亮出,有灵感出现,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不能有效的抓住契机,课堂就留下了遗憾!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心应手地施教,挥洒自如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充分预见到学生进入新知学习过程中生长因素产生的可能性。
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我认为在备课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2、全面了解学生,预设有效方案。
3.突出教材重点,把握教材尺度。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术。
虽然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但要突出学生对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的体会,因为这有助于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道算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同时要求学生把两道算术写成一个等式。
在让学生比较等号两边的算术有什么联系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用相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联系。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同时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而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就需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可以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要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首先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具有启发性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有关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整数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的关键。
传统的板书讲解和学生单向接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具体。
通过演示幻灯片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和记忆直线方程的知识。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参与感。
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调查,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从实际数据中总结出圆的性质,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问题,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我们注重课堂动态生成,要实行价值引导,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起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事实上,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两者是互补关系,生成往往是在充分预设之下形成的。
我们的目标预设应从凝固型到渗透型转变。
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但是在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
所以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预设时要考虑到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思考过程的再展开。
随着课堂的推动,教学就要合理地实行删添、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二、重点注重——有效生成的触发点教学的过程,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设计之中,巧妙使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1、注重新问题。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总是持续地深化和发展的。
他们往往和以前的旧知识产生不同的联系,从而迸发出种种问题,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注重新问题不但促动了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这种善于联想的思维热情。
2、捕捉新创意。
课堂就像个网络,学生则是网络的节点,课堂上网络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更应该特别注重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闪光。
三、合理驾驭——有效生成的中心点要想教学过程真正表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持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动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即时应答。
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有效生成
叶 澜 教 授 指 出 :教 学 过 程 是 师 生 实 “ 现 教 学 任 务 与 目 的 , 绕 教 学 内 容 , 同 围 共 参 与 , 过 对 话 、 通 、 作 活 动 , 生 交 通 沟 合 产
所 以 是 3的倍 数 。
生 我 前 面跟 他 们 是 一 样 的 , 剩 下 2 8 2时 , “ 多补 : 当 、、 用 移
点 ,它 体 师进修学 校 一 0 0 一 的 性和 福建长 乐市教 现 了课 堂 教 学 开 放0 多 变
性 ,激 发 了 师 生 的 创 造 l和 智 慧 潜 能 , 生 f 使 课 堂 真 正 焕发 出 生 命 活 力 。 那 么 , 堂 上 课 的生 成 是 不 是 越 多 越好 ? 堂 上 的 每 一 次 课 生 成 是 不 是都 是 积 极 有 效 的 呢 ? 案 显 然 答 是否 定 的 。 因 此 , 何 促 进 课 堂 上 的生 成 如 更 加 精 彩 、 效 , 每 一 位 教 师 需 要 共 同 有 是 关注的课题 。
师: 好 6 0 是 不是 3的倍 数 ? 58 生 ,不 是 3的倍 数 。 这 个 数 各 位 上 的 数 的 和 是 l , 是 3 : 9不
的倍数 .以 60 所 5 8不 是 3的 倍 数 。
师 : 好 。3 6 呢 ? 很 39
师: 这里有两个分数—— 和}, 请你说说, 们有什么 它
连 冠
方 案 的 设 计 , 在教 学方 案 设 计 中 预 先 为 并
学 生 的 主 动 参 与 留 出时 间和 空 间 , 教 学 为 过 程 的动 态 生 成 创 造 条 件 。 ”叶 澜 语 ) ( 因 此 , 们 必 须 明 白 , 堂 注 重 教 学 的 生 成 我 课 性 , 不意味着 不需要 预设 , 是 对预设 决 而
浅谈在“课堂生成”中有效教学
浅谈在“课堂生成”中有效教学“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
”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在课堂上,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正确处理生成、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及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让学生的精彩表现得以及时展现。
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用圆柱体学具拼摆成近似的长方体。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体的高,因此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学到这里,新课部分预设的目标已基本达成,教师正准备出示练习,这时有学生提出:老师,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
教师随即顺水推舟让这位学生说出他的想法。
其他同学受到启发,纷纷举手:老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
像这样,一个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及时捕捉,成了燎原之火,使其他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也竞相迸发。
二、引导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资源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飞扬着学生的智慧,而在智慧灵动闪烁之时,需要教师理性把握,相机引导,把这些闪动的智慧及时转化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
如《比的意义》教学时,有学生提问:“一场足球比赛2﹕0是不是比?”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想创建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等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或者通过数学实验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让他们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很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通过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题目和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引导,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果在当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比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和解释数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效生成资源 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利用有效生成资源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 这就必然会出现许多偶发性的教学资源. 由于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对教材编排的理解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把握程度不同,驾驭调控课堂能力的不同,就使得这些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充满了不确定和复杂性. 我们应如何把握利用这些宝贵的稍纵即逝的有效生成资源,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机智应变,把握生成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属性. 在课堂上,有时候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但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我们要能够机智应变,顺势引导,及时调整预设,才能创造出未曾预约的精彩. 例如,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后,接下来安排练习题. 我在黑板上出示三道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0.672 ÷ 6.4 44.8 ÷ 5.6 2.1 ÷ 1.8做了一会儿,就听到一些学生在小声议论. 我连忙巡视,一名学生说:“第三题我怎么也除不完,题目一定是错了. ”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我把2.8写成了1.8.这时我头脑飞快的转动着,是马上改过来,承认题错了,还是……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名学生突然叫了一嗓子:“这题的商后面狂是6.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一片哄笑声. 议论的同学更多了. 这时,我灵机一动,不再上练习课了,干脆将错就错,直接上“循环小数”. 因为学生已自主发现了循环小数和它的特征. 凭借着机智应变,我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课程资源,它比教材上安排的用一个算式引出循环小数更生动. 这节练习课由于错数,让学生意外发现了循环小数. “商后面狂是6”,这一儿童口语化的表达中,正是蕴含了循环小数的基本特征. 在把握生成,调整预设后,学生学习更有激情、更投入、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尴尬转化为契机,成就了一节好课.二、引领质疑,直面生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面对着一群充满奇思妙想的学生时,再完善的预设也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他们有太多的“节外生枝”,有随时闪亮的“耀眼火花”. 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思维状态,引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发展. 质疑、引领、思考、交流的过程,正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直面对待、把握机会,灵活调控,还课堂给学生,引领他们去操作、思考、分析、讨论,把质疑解难的过程转化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引领他们正确构建新知.三、善待错误,激活生成资源生成的课堂,呼唤着我们要彻底更新理念. 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特别是遇到学生出现差错和发生意外时,不能训斥或回避,而应该宽容善待、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灵感,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由机械、沉闷,变得生动而富有乐趣. 在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课上,在看图认识了什么是几分之一后,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并涂上颜色. 一会儿,有一名学生举手说:“老师,他折的不对. ”这时,他的同桌拿着手中的纸片说:“老师,我折错了. ”我拿着这张纸片看了看,对他说:“你能把它贴到黑板上去吗?”他只好无奈地把纸贴在黑板上,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这是,不是”的议论声. 我叫起这名同学,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吗?”“我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成了了”. 对于他的错误折法,我没有训斥,而是加以利用. 接着,我问“大家对于他的折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说的?”一名学生说:“他多折了一次. ”另一名学生说:“他在开小差,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 ”我接过来说:“他知道自己折了个,说明他听懂了今天的新课. ”在制止了学生的取笑,保护了这名学生的自尊的同时,我决定进一步利用这个错误生成的资源. “那么大家看看,怎样在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到这张纸的?”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纸片思索了起来. “哦,我知道了,只要再涂一份,就是从四份里面涂两份,就也能表示这张纸的”. 一名同学高兴地说,“对,和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我接着让出错的那名同学上黑板,把涂成了 .“老师,我也得到了一个分数,它的大小也与一样大.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个个分数不断报上来,“只要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那么这样的分数都和一样大”,学生兴奋的叫道.差错在探究中不断得到修正,规律在思索中逐渐生成. 教学中以辩错、改错为起点,激活了课堂生成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 在课堂上,把消极错误的转化利用为积极正确的,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精彩纷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倾心追求. 要创造这样让人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我们除了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规律外,还需要用教学的机智去把握利用稍纵即逝的有效的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引领学生不断地发现与创新,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让他们真正成为自我建构的主人. 从而让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充满理性、灵动、智慧和精彩.。
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生课下 学习负担 过重 .所 以我们要倡 导教 师 打造 丰富 的、 有效 的、 适合 学生的课 堂 . 即高
效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要研 “ 厚” 教材 、 读“ 透” 学生、 练“ 厚” 功底 关键 词: 数 学 课 堂 有效
有效课 堂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的需要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 师只有 以生 为 本. 尊 重学生 学的需要 . 不 断地实践 与思考 , 才能推进课堂 的有效教 学 例如 . 教学 “ 小数 乘小数 ” 一课 . 教师先 用准备 题揭示 “ 两个 因 数的变化引起积 的变化” 这一规律 . 为讲解 例 题做铺垫 . 帮 助学 生利用这个规律探索 “ 小数 乘小数” 的计算方 法 . 并通过例题 的教 学归纳 出小数乘法 的计 算法则 其实这样 的课 堂效 果并不是很好 当教师再讲该 内容时 . 做了反 思并进行 了一些 调整 学生在尝试计算准 备 题时 .由于 已有前 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作 基 础 .对于把小数乘法先 转化成整数乘法再 计 算的方法不 陌生 。但是此 时. 学生得出的算 法 还没有数 学理论 依据 . 因此 . 探索 “ 两个 因数 的变化引起积 的变化 的规律” 就成 了学生 “ 学 的需要 ” 。此时 . 将 教材 内容稍作调整 . 便将 教 学重心放在 了学 生的已有经验之上 .正视 了 学生内在的矛盾 这样教学就激发 了学生的探 究热情 .使他们始终处在有 问题需要解决 . 有 猜想需要验证的状态 学生在 自己探究的基础 上互相辩驳 、 归纳 、 总结 。 不但实现 了掌握计算 的教学 目标 . 而且也很好地锻炼 了思维 二 有效课堂要善于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往往 给课堂带来不 一 样的声音 和惊喜 。例如 . 一位教师执教的四年 级“ 三 角形三 边的关 系” 一课 . 教师 首先提 出 思考讨论题 : 为什么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7 . 不 能围成三角形 的原因是什么’能否 围成三角 形与什么有关 系呢?三角形三边之 间有什 么 关系呢?学生阐述了 自己的想法 . 有个学生看 着 自己的几组数据提 出问题 : “ 是不是 连续 的 三个数都 能围成三角形呢’” 教师随即又把这 个问题抛给其他学生 . 最后 由教师 的引导. 并 通过激烈 的讨论 . 全 班学生得 出结论 : “ 连续 的三个 数分别 作为边 长都能 围成三角 形 . 边 长为 l 、 2 、 3 除外” , 这个讨论 给课堂增添 了一 个新的亮点 又如 .特级教师潘小 明执教 的 “ 圆的认识” 一课 . 在 教师引导学生得 出“ 足球 不是圆” 的结论后 . 有 的学生提 出“ 球是什 么” 这一 问题 这 个问题是教师上课前 没有预设 的 问题 .向眼前 这群小学生解释清楚 这个问 题可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其 中会涉及 中学立 体几何的知识 内容 , 学生能听得明A吗?到底 要不要在课 堂上及 时回应呢?稍作停顿后 . 教 师没有避而不谈 . 而是急 中生智 . 抓 住时机动 态生成 .以特有 的方式生动形象 的解 释了空
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提高策略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提高策略生成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积极整合新信息于已有图式的理论。
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借鉴维特罗克的这种生成思想,就提高学生知识生成有效性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一、给学生多些尊重--突出有效生成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一些前概念、前知识.尽管这前概念并非是真认知,但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因为这可是学生知识生成的基础.案例一: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给课程多些”活”资源--确保有效生成的信息多样性学生前概念、已有的经验是课堂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学生的差异是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性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存在的困惑甚至常犯错误的地方不再是教学的绊脚石,而是一种不可预测的动态的”生成性资源”。
案例二:”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
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荡秋千。
(出示荡秋千图)瞧,老师来了。
”(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
)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话锋,进入主题:”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三、让课堂多些对话和体验--促进有效生成渠道的多元化学习应是个体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同时头脑中已有的经验通过重组或改造而获得生长的过程。
促进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关键因素
了精心的预设 ,还应把预设转化 为有效生成的理 堂有效生成的关键 因素。
1 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 过程的基 、
念、 策略和艺术。我们 认为 , 以下五方 面是促进课 的问题 , 且尽量把问题设 计得大一些 , 引发学生深
层次 的思考 ; 课中 , 要根据学 情 , 相机诱导 , 学 促进
3 学会聆 听和 回应 。教 师是否善于仔 细聆听 、 和恰 当的回应是促进 课室 教学 的 “ 过程生 成” 和
“ 资源生成” 的关键 。 在这当中 , 的回应直接影 教师
响课堂的进展 ,是课堂教学过程 能否往纵 深发展
的决定因素。 回应无效 , 教师和学生 只能停 留在原
为学习活动 的主体 ,教师成 为学生数学学 习活动 有水平上“ 打转转 ” 回应有 效 , ; 学生又会生 成出新 一 的组织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导者与合作者 , 学生 的发展 才可能得 的资 源……而教师在课 堂 中的 回应 是否有效 ,
吧、 录像 厅 、 戏室 、 游 桌球室 等如雨 后春 笋般地 冒
了出来 , 小学生 的意 志力 比较 弱 , 易受 到诱惑 , 容 事”等活动培养了学生 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动笔动 沉溺其 中, 法 自拔 , 无 甚至 有的学生去模仿录象里 脑 习惯 ;欢乐艺术节” “ “ 、春季运 动会 ” “ 、冬季三项 的动作去抢劫 、 偷窃 ; 的学生对 学 习、 活产生 有 生 赛” 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生活。以学生 绝 望 , 走上 自杀的道路 ……面对 以上种种情况 , 我 干部带 动其他同学 的“ 以点 带面 ” 的方式 , 造 了 们学校 充分发挥学 校精神 文 明主阵地 的作用 , 创 坚
引并 引导学生参 与互 动。可采取 以下 的对策 :1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做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
预设就是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精心的预设。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
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即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才更具有方向性和有效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目标预设要从确定性到灵活性,环节的设计从单一到多向。
也就是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预设要着力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重点关注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促进课堂生成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和旧知识发生联系,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强烈的问题情境意识,从而迸发出新问题。
教师应予以关注,顺势调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与探索,从不同的层次进行联想与思考,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专注于问题的思考与活动的操作。
教师要及时捕捉思维的火花,激励其创新与探究,让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成果有效生成。
将课堂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学会放弃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常常会预设意外的情况,教师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灵活选择、合理整合甚至放弃已有的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
四、优化练习定准难度,设计一些“一问多答”“一问多思”的开放式练习。
浅说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浅说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有效生成指教师对那些在备课时不可预测或较难预测到的形形色色情况、事件等课堂资源,作出立即的反应,根据“突发情况”及“课堂教学目标”适时调整应变,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而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灵机性,有效的动态生成,就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顺着学生的思维,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1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即时灵机的资料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和场景,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案,更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的美丽。
【案例1】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自主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学生纷纷动起手来,大部分学生画的都很好,但问题也就出来了:有同学把纸给划破,有同学画的圆不封闭,有的画成椭圆……大家画得都很认真,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好呢?在画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抓住机遇,把问题又一次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得失,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画圆的方。
虽然这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教,虽然学生的”非预约性生成”打乱了教学的正常顺序,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
2教师善于对待错误,进行巧妙点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者出现差异,因此出现错误更是难免的。
有的老师却不正常地看到错误的消极方面,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事实却事与愿违。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对待学生错误的观点,充分认识错误在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把错误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错误时,要因势利导,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案例2】教学分数的初步意义,老师让同学们折出1/2,学生纷纷地折出各式各样的1/2,唯独一个折出了1/4。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关注了成长中学生的整个生命。
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很多数学教师突破“预设”的樊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堂的现场生成,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开始了追求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艰难历程。
一、什么是有效生成1.一个定义: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2.一对关系: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双重特性,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秉持兼容、兼顾的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二者的动态平衡,实现和谐统一。
3.几个方向扎实——有意义。
生成的内容是对“诱导点”有益的再补充,再创造,再提高。
学生的生成是立足一定框架之下的再创造。
充实——有效率。
一是生成的内容对学生,对文本,对教学内容是有效的、有用的。
二是一部分或几个学生生成的内容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真实——有瑕疵。
任何一次生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称心如意的。
有点问题、不够完备,有待完善的生成才是真实的生成。
二、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1.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的重要意义(1)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当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时,可以看到: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参与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替代学生的成长。
因此要求教学活动开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条件,通过师生多元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2)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师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而这种无法事先预测的各种丰富性正是开放的教学和师生交互作用生成的必然结果。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摘要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在建立认知过程,培养认知方式,注重情感融入等环节上多探究,真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成有效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学科教学也同样,必须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三维目标能同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
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在建立认知过程、培养认知方式、注重情感融入等环节上多探究,真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一、找准起点,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
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简单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我们可以以这部分教学资源为起点,与新知相连接,在教案设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由这些起点呈辐射状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认知矛盾与冲突、实践操作与反思、合作探索与交流中不断调整和更新学习方法,在教学的即时性与实效性上更有所提高。
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具有不同学情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不断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书上的练习题基本是沿袭了例题的思路,把两个量单纯的合并或相减,思路清晰,方法明确。
但我根据班中学生思维灵活的特点,出了这样一道题:“小强家离学校900米,小丽家离学校400米,小强家与小丽家相距多少米?”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策略
成 的结 果 也 不 同 ,旨 在培 养 学 生 多 角 度 思 考 问题 的能
力。
二 、 作交流 合
在讨 论 中 生成
建 构 主 义 强 调 学 生 自主 与 交 往 活 动 在 知 识建 构过
程 及 发 展 中具 有 重 要 作 用 。运 用 合 作 交流 应 把 握 好 “ 三
个 策 略 ” :
一
是 把 握 有 合 作 价 值 内 容 的 策 略 。组 织 合 作 学 习
必 须 选 择 教 材 的 核 心 问题 , 学 生 去 经 历 过 程 , 立 心 让 建
理 表 象 , 高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提
二 是 把 握 合 作 学 习时 机 的 策略 。当 学 习 过 程 出现 似 曾相 识 又 不 清 晰 、 生 愤 悱 的 心 理 境 界 时 : 产 当学 生 提 出 有价 值 的 思 考 问题 , 人 独 立 解 决产 生 困惑 时 ; 个 三 是把 握 合 作讨 论 中 “ 色 定 位 ” 策 略 。创 设 时 角 的
钢 明 宇 杰
燕 娟 敏
芸 芳
三 年 级 第 一 小 组 的男 、 生 进 行 套 圈 比 赛 , 人 套 女 每 1个圈。 5 男生 套 得 准 一 些 还 是 女生 套 得 准 一 些 ? 面 的 f 上 统 计 图 表 示 他 们套 中的 个 数 1 当 学 生 对 具 体 情 境 中 的 “ 均 数 ” 了深 刻 的 认 识 平 有 之后 , 笔者 出示 下 面 三 个 问题 进 行 小 组 合 作 讨 论 。
习 中 会 产 生 一 些 认 知偏 差 甚 至 错 误 的 信 息 。如 果 直 接
否 决 , 给 学 生 带 来 负 面 效 应 。 因 此 , 学 中 要 挖 掘 出 会 教 “ 误” 在的 教学价 值 , 学 生的错 误为促 进学生发 错 存 变 展 的有 效 资源 。 如 在 教 学 “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 进 位 乘 法 竖式 计 算 三 时 , 者 出 示 :4 3 在 学 生 尝 试 计 算 后 , 三 位 学 生 笔 2x = 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作者:林养城
来源:《学周刊·A》2014年第02期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相信他们的自身潜能,尽力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调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为课堂有效生成提供条件,打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为课堂生成营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和谐、愉快、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有新的生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问题如果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就比较积极,效果也远比教师预设问题让他们解答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预设问题情境,让问题在学生中生成。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信息“某校去年有学生900人,今年有1200人”,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兴致倍增,有的提出:“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几?”,有的说:“今年比去年多了百分之几……”然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出来,让学生接着解答。
这样由学生自己在情境中生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并做出解释,使学生体验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等知识生成的乐趣,享受知识发现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力,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为课堂生成创造条件
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促使课堂生成的问题,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有利条件,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提供保证。
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而教学设计中有效的问题设置,则能给课堂生成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今年爷孙两人的年龄是合数,明年他们的岁数相乘是1610,爷孙两人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分解质因数,会生成出1610=161×10=230×7=115×14=23×70等四种结果。
有的学生说:“因为1610=161×10,今年就是160岁和9岁”;还有的学生说:“因为1610=230×7,今年就是229岁和6岁……”到底怎么选择还是交给学生。
我问:“有没有发现问题?”学生经过思考,终于发现:160岁和229岁不符合实际,13不是合数,因此,正确答案是:爷孙两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69岁和22岁。
三、教学机智,为课堂生成注入活力
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全方位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和学科智慧,及时地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敏锐地捕捉到课堂上所出现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利用、引导,来趁“机”施教。
例如,有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角的分类”时,他按照预设的教学程序,通过操作演示,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特征。
这时,他发现一位学生欲言又止,看到这一举动他忙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叫什么角呢?”这时,其他学生也投来探询的目光。
这一问题在教者和所有听课教师的意料之外。
面对这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面带微笑,先是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好学精神,善于动脑,敢于提问;接着他为学生讲解了有关“角”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超越了现阶段课本内容。
“小于平角的角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而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叫优角,优角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
”听了这样的讲解,学生豁然开朗,进而积极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整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一环节,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在探索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发展。
四、激励评价,为课堂生成拓展空间
众所周知,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鲜活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课堂生成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体现。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敢想、敢说,否则生成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他们的想法有时是见解独特、创造精彩,有时却是一种错误理解或是一种即时难辨真伪的模糊认识。
对于那些见解独特,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将这些思路展示出来。
一句“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但对于那些“刁钻”和“另类”的问题,教师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不能采用否定的处理方式,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实,学生错误或模糊的思路,正是反映了他们在认知上的冲突,或知识迁移上存在障碍,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发展潜能的有效手段,找出其中错误的“合理性”,以满腔的热情,殷切的期望,及时给予肯定。
一句“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或“你的想法不错,是个肯学习的孩子”就能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励,他们会仍保持着“我能行”的心理去积极思考,从而为课堂的生成拓展了空间,也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
总之,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没有精妙的生成问题,就无法成就精彩的课堂。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思多德说过:“一个不好的老师是给人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面对课堂上新的“生成”资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智慧,呵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从而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