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产生社会不公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收入差距的主要体现及原因,为扩大收入分配的公正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收入差距的主要体现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50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00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达2.5倍。
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更大。
2.就业机会差距城市的职业机会相对于农村更多、更多元化,城市居民的职业选择、职业成长空间和收入水平远比农村居民更好。
3.社会保障福利差距城市居民更容易享受到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教育及医疗设施等。
而农村居民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等,但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会选择更接近的中药店等地方诊所,水平往往难以和大城市或城市般的医院相媲美。
4.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主要载体,城市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远大于农村,城市孩子能够接触更广泛、更好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便于为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城乡居民之间又存在教育机会差距。
1.税收制度的差异城镇居民所缴纳的多项税费,在很大程度上也化作为公共事业的支持。
如城市项目的投融资、公路、桥梁、水利收费等,其市民的花销会直接落到这些公共基建设施的建设上,而农村居民则很难接触到这些设施。
此外,城镇居民的新政策如消费税等也相对较低,而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鲜有优惠。
2.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城市居民可能接受更高端、更有竞争力的职业培训,也可能享受到一些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农村居民很难接触到这些机会并得到支持。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城市居民可以轻松享受到众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人寿保险、五险一金、公积金、住房补贴等。
而农村居民则仅有医保、养老保险等较为简单的社保,其收入、生活和工作都较为不稳定。
总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探讨相关现象、探讨相应的对策,在推动全民收入水平的平稳提升上持续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分析及实证检验——以新疆为例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在我国二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尤为突出。
我国农村地区的现实境况是“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新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其实质是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严重流失,经济衰退,农业效益低下所形成的乡村衰退问题,农村发展面临着自身内生力量丢失的窘境。
我国农村发展面对如此不利条件,使得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日益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便是这种现象的明显表征。
在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社会经济生态中,城乡之间的不均等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城乡居民在收入层面上的差异,而且农村居民取得收入的能力与机会也与城市居民差距明显,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便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尤其是在城乡区域间,仍存在着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使得城乡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现状不断加剧,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上也逐渐显现差异,直接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加大。
针对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那么,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居民面对的“低收入——低保障——低消费”的窘境,进而缩小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分析及实证检验——以新疆为例付煜袁培摘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剖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认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会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力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虽然目前分配差距仍处于警戒线之下,但已逼近警戒线,要高度重视农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问题。
我们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表明,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住户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同时,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时化解收入分配中的矛盾。
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逐步扭转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4年的2936元,翻了4番多,年均增长7.1%。
26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在波动中持续增长,总体上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
农村普遍实行以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这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人均134元增加到355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16.5%。
第二阶段,1985-1990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出现徘徊,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农业生产资料等工业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农民收入增速产生剧烈波动。
这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3.0%,其中1988年增长6.4%,1989年出现负增长,增速为-1.6%。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_理论与实证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_理论与实证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引言:在当代全球经济中,劳动力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力的流动不断增加,这对于各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格局、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1. 劳动力流动理论劳动力流动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收入差距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劳动力价值和收入水平。
收入差距理论则关注于制度性因素和社会经济背景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则着重考虑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对劳动力流动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2.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指的是对劳动力进行分类,并将其分配到符合其特色优势的地区,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在中国的实践中,异质性劳动力流动被广泛应用,各地区都聚集了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分工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这种劳动力流动,有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二、实证分析1.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长期存在,东部地区相对发达,收入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收入水平明显较低。
这种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也体现在城乡之间。
同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差距呈现收敛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2.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实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推动了经济增长和高薪职位的增加。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通过吸引外来劳动力,更好地利用本地资源,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实现了贫富差距的减小。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 aol t 1,0 1 E 。国外文献针对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 的研究均显示 , 自 Sdue e a 20 )s t . ] 来 非农 产业 的工资性 收入不
收 稿 日期 :0 0—0 21 4—2 2 作 者简 介 : 门 大 学 经 济学 院计 划 统 计 学 系博 士 研 究 生 , 门 市 ,6 05 厦 厦 3 10 。
中国农村居 民工资性收入 的影 响和作 用机制 , 对工资性 收入差 异做 出回答 和解释 。
二、 社会资本 的概 念及其作用机制
( ) 一 社会资本的经济 学概 念及 其在经济学领域 的作用 机制 社会资本是 一 个 社 会 学 概 念 , 社 会 学 领 域 的定 义 范 畴相 对 比 较 广 泛 , 细 可 以 参 见 A l 在 详 de r和 K o wn (0 9 。L S ( 97 在 系统 总结 和归 纳 G m et( 9 8 [ C l a 19 ) 、 u a 19 ) 6以及 20 ) L V 19 ) a b t 1 8 )1 、 o m n( 90 P t m( 9 3 D] a 4 3 e n
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实证分析
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显现,而农村劳动力流动则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入手,进行一定的实证分析。
首先,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城乡差距是衡量城乡经济差异的重要指标,其中包括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医疗保障差距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
为了改善生活状况和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农村劳动力往往选择流动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因此,城乡差距一方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另一方面也受到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流动,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流动还促进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源流动,推动了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
这对于减少城乡差距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流动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其次,农村留守人口增加,导致了农村空心化。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差距的缩小进程,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再次,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育水平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他们在城市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其次,农业发展水平也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着影响。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他们对城市的吸引力,从而减缓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速度。
另外,社会保障体系也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意愿。
如果农村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他们就不太有动力离开家乡。
因此,要全面了解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关系,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
最后,针对城乡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良性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目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在迅速增长,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缩小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统计资料,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找出一些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关键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收入差距;回归分析判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采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我们搜集了1978—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并计算了每年这两项的比值。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影响变量的理论分析(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农村居民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第一产业的收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势必影响农民的收入,比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比重减少,农村居民收入减少,因此,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将作为解释变量产生影响。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长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大量产业蓬勃发展,但农业仍作为基础产业,且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进行扶持。
可以说政府是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由政府引导,提供技术、资金支持成为一种模式,因此,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减必将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乡镇企业职工增长率。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多少影响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所以乡镇企业职工增长率也将作为解释变量产生影响。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根据所得的数据,我们以城乡收入之比Y作因变量,以X1、X2、X3、X4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線性回归模型的公式即: Y=α+ β1X1+β2X2+β3X3+β4X4+ε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0.927338,F统计量为54.2398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较好,说明模型中各解释变量联合对y的影响力较显著;但是,x2,x3的t统计量均较低,二者不能通过统计检验,处理方法如下:由此看出拟合优度=0.014382,过低,而且t检验不显著,因此,需要舍掉x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结构变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对 劳动 力 转 移 的 影 响 也 较 大 。
充, 些模 型解释 了发展 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动 力 、 这 特点 及 机制 。 刘易斯模型认为城市工业部 门的工资高于农业部门 , 收入
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7 8 2 0 )2 0 3 — 2 04 2 6 (0 6 l— 0 9 0
动 的收入 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认 为农村劳动力 流动可 以提 高 外 出打工户 的家庭收入水平 ,还会抑 制农 村居 民收入差距 的扩
、
文献综 述 与问题 的提 出
的差 异 与 转 移 的 无 障碍 ,以 及 资 本 积 累 扩 张 形 成 了剩 余 劳 动 力 源源不断的转化 ;拉尼 斯一 费景 汉模 式考 虑了农业生产率 的增
笔者认为农业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转 移是工业化过程 的基本 内容 . 动 力转 移 的规 模 , 决 于 工 业 化 的 发 展 和 城 乡 实 际收 入 劳 取 差异 , 取决 于三者关 系的演 进及协调 。 笔者 结合我国农 村劳动 力 转移 的实际 , 建立模 型, 进行 理论分析 , 而做 出进一步 的实证 进
标 负相关; 同时, 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 兰杰原 因, 但并不显著。 文章 的政策含义是, 解决转移结构 问题上着 从 手 来 缩 小 城 乡收 入 差 距 和 通 过 进 一 步 发 展 民营 经 济 来促 进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问题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 ■ 词 】 乡收入差距; 关 城 经济 结构 ; 劳动力转移; 协整 ; 因果检验 【 中圈分类号】F 2 .;147 336 F 2 .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一、概述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从内陆向沿海地区的流动日趋频繁,伴随着经济活动集聚的现象,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都市圈的形成。
这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的过程,同时也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这引发了我们对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关系的深入思考。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如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出发,探讨劳动力流动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
这种理论往往忽视了劳动力自身的异质性,如技能、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的影响。
我们需要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引入劳动力的异质性,对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该理论强调空间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劳动力流动和产业集聚的地理分布。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劳动力的异质性被引入模型,从而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
本文旨在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我们将首先构建一个反映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内生关系的模型,然后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对模型进行扩展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问题的提出:介绍当前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在其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伴随着这一增长的是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尤为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滞后,劳动力流出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劳动力流动的不均衡性不仅影响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平衡,也加剧了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
劳动力市场异质性与收入不平等问题
劳动力市场异质性与收入不平等问题近年来,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是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表现在不同行业、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在高薪行业和职业,如金融、法律、科技等,薪酬水平明显高于低薪行业和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导致薪酬水平不同。
例如,发达地区的薪酬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还表现在不同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之间的差异。
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而低学历和低技能的劳动者则往往只能从事低薪的工作。
此外,工作经验的长短也会影响薪酬水平。
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而刚入行的新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薪的工作。
然而,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不仅导致了收入不平等问题,也导致了就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的问题。
在这个市场中,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和需求的多样性,不同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也存在差异。
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劳动者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而低学历和低技能的劳动者则往往只能从事低薪的工作和缺乏保障的福利。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也会导致社会流动的困难。
我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成为历史。
现在,在某些行业和行业的分支,社会流动可能是非常少的。
这些特定行业并不需要大多数人的参与,因此,拥有这些技能的人总是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但那些不能在这些行业中得到东西的人只能担任较低级别的工作,其工作状态缺乏发展中的机遇,经济贡献也会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劳动力市场异质性导致的问题?首先,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教育使所有人能够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事高薪的工作。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减少行业和地区之间的薪酬差异,提高低薪工人的薪酬水平。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引言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和预测,深入探讨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和未来的趋势,为相关决策制定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基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结合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进行研究。
数据的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发布的相关数据。
实证分析结果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现状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另一方面,城乡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也较大。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收入、财产收入、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原因造成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创新能力更强,因此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机会。
其次,城市居民在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更多,因此他们具备更高的就业能力和劳动生产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也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得到保障。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预测根据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当前的政策倾向,可以预测我国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但会逐渐缩小。
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将会提升。
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和改革措施将会不断加强,以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也会进行适度调整,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结论与讨论经过实证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目前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较大,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的。
然而,随着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政府需要继续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加强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概述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差异,还表现为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导致社会不公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
因此,及时了解和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数据出发,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未来城乡收入差距做出预测。
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统计报告(包含2000年至2020年的数据),城乡人口比例数据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1:新发展阶段的重构与应对》。
所有数据均为区别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大陆地区数据。
城乡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区别明显。
实证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9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2元,两者之间差距为2.9倍,而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两者之间差距为2.45倍。
•城乡人口比例逐渐接近。
200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36.2%,而农村人口占63.8%;而202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59.6%,农村人口占比例为40.4%。
影响因素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教育水平差异。
受家庭条件、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历和技能与城市人口相比较为落后。
教育水平低会导致农村人口较难获得高收入的机会。
•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较少。
相比较城市,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并且劳动力就业密切关系到经济收入的高低。
另外,农村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民,受种植、养殖等原始产业的盈亏影响较大,收入相对不稳定。
•国家政策的不平等。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时,劳动力质量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享受到更多机会和福利,而农村人口受限于土地资源、教育等方面的限制。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浪费,限制了中国经济的潜力。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应该由高效率的部门流向低效率的部门,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使得这种流动性变得困难,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其次,劳动力质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质量包括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
随着中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劳动力的质量逐步提高。
然而,在城乡收入差距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相对不足,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劳动力质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质量。
首先,经济增长不平衡导致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有限,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对人才流动造成一定的制约。
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流向城市,而农村地区则难以留住高素质的劳动力,导致人才的流失。
因此,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进一步削弱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质量,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劳动力质量的提升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的支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提高劳动力质量。
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变量的实证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变量的实证研究引言: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收入差距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缩小这一差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变量。
一、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一个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更多,人们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
而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人们更多从事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
因此,教育水平是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变量之一。
二、职业结构城乡职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地区,职业分工较为细化,各类高薪职位更多,高技能劳动者相对集中。
而在农村地区,农业劳动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农民的职业选择较为有限。
因此,职业结构是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三、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城市往往更容易吸引经济资源和人才,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工资水平也更高。
此外,城市地区相对较为集中的市场、供应链以及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也对提升劳动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地理位置也是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变量。
四、行政政策行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可忽视。
政府实施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城市,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还可以通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五、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城市社会文化更加开放和多元化,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也更容易产生高收入。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相对保守,传统农业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可能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因此,社会文化因素是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异质性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改革 开放 40年 以来 ,中国经 济 实 现 了举 世 瞩 目的高速增长。然而,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 ,城乡 发展不平衡 、收 入分配不 均等 问题 依然存在 (白 玫 ,2017;-1 陈 丰龙 等,2018 )。2016年 我 国居 民人 均可 支配 收入基 尼 系数 为 0.465,虽然 比 2012 年 的基尼系数下降 0.9%,但仍显著高于国际公认 的 0.4贫 富 差距警 戒 线 。而在 贫 富 差距 逐 渐 拉 大 的过程 中,城乡收入差距则是一个 十分显 著的推 动 因素 (罗楚 亮 ,2006)E3 3,由此 也 导致 我 国城 乡 发
目前 ,国 内外 关 于 异 质 性 人 力 资 本对 城 乡 收 入 差距影 响的相关 研 究也 较 为 丰 富 。从 影 响机 制 上 ,蔡武 和 陈广 汉 (2013) 认 为 在 城 乡 人 力 资 本 流 动规模 逐 步 扩 大 的过 程 中 ,高技 能 人 力 资 本 的 流 出对 城 乡收 人 差 距 的缩 小 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而 低技 能人 力 资 本 的流 出 则 起 到 了 负 向 作 用 。此 后 ,学者们相继以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其 中,部分 学者 主要 基 于农村 劳动 力 为 获取 更 高 劳 动报 酬 而 进行 的选 择 性 转 移 视 角 开 展 研 究 ,认 为农 村 人 力 资本 不足 导 致 城 乡 生 产 效 率 的失 衡 ,最 终 引起 城 乡 收入 差 距 的 持 续 扩 大 (Pavlopoulosa D,et al, 2014; 匡远 风 ,2018 )。还 有 学 者 从 马克 思 主 义关 于人 的发 展理论 视 角 分 析人 力 资本 如 何 通 过 要素 和产 品 交换 对 城 乡 收 入 差距 产 生 影 响 ,认 为 应从 城乡 之 间的交换 为 切入 点制 定 缩小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的 梯 度 性 开 放 政 策 (李 飞 龙 和 赖 小 琼 , 2016)[91;从政 策 倾 向上 ,学 者 们 更 倾 向 于采 用 农
劳动力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Labor and the Urban- Rural Income Gap 作者: 郑嘉伟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金融发展研究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异质性 财政支出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统计学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浅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整体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但同时也应看到, 在社会收入分配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各类收入差距显著地扩大,集中体现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收入差距等的不断扩大。
其中,尤以城乡收入差距最引人关注,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造成了群众的严重不满,威胁社会的稳定。
鉴于此, 本文对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对策收入差距合理、合法、合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目前不合理、不合法的,特别是群众深恶痛绝的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甚至违法乱纪地大量分配造成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背离了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且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意义重大。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为准确认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们可以从城乡居民的的平均每人年收入还有生活消费水品的差距等方面来深入了解。
1.人均年收入的差距想要了解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当然首先要看我国城乡的收入情况。
从我国历年的人均年收入来看(表一、图一),1990年,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全部年收入都很低,差距相对较小。
从1990年至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上涨,但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明显迅速增长,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则十分缓慢,且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从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来看,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按这样的趋势来看,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城乡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表一图一2.从人们的消费水平来了解城乡收入差距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恩格尔系数大小,来了解一个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
劳动力保证措施的城乡差异研究
劳动力保证措施的城乡差异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保证措施的城乡差异也日益凸显。
城市地区在人力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完善的制度,造成了城乡劳动力保障的差异。
本文将对劳动力保证措施在城乡领域中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劳动力保障的意义及现状分析劳动力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保障和福利,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城乡劳动力保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差异城市地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缺乏技术创新,导致了就业机会的有限性。
这一差异也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就业方面的不平等。
2.社会保障差异城市地区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市劳动者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水平。
例如,城市地区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制度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福利需求。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导致了农村劳动者的保障水平低于城市。
3.职业发展差异城市地区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职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城市劳动力更容易获得培训机会和职业提升空间,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此相比,农村地区的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劳动者的进步空间相对较窄。
二、城乡劳动力保障差异的原因分析城乡劳动力保障差异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城乡劳动力保障水平的不平衡。
2.制度机制不完善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弱,无法有效满足农村劳动者的需求。
农村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低于城市,保障水平有限。
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农村人口去城市打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然而,农村外出劳动力往往面临着较低的工资水平和较大的收入差距问题,这既是一个个体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劳动报酬,改善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
三、研究内容1.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如年龄、学历、技能、工作地区等,并对其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
2.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迁徙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如人口流动、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因素,指出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3.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措施:市场机制是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市场机制下的政策、法规等措施,促进农村外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其工作技能和竞争力,同时也探讨政府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了解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有利于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2. 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助于提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对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 研究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措施,可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善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水平。
4. 生成可持续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实现农业增产,加工和贸易,来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作者:郑嘉伟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异质性;财政支出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8-0008-04一、引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大量经济资源向城市聚集,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和对城市的巨额财政支出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未能充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教育回报摆脱了计划体制束缚,企业管理者获得更多物质激励,民营经济为人们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大量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劳动异质性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随着动态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和收入分配流动性问题的研究文献日益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是当代收入分配理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开始在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中分析持续性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
首先卢卡斯(Lucas,1992)讨论了经济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的问题,研究表明,在纯信用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存在稳定均衡分布状态,收入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剧。
卡塞利和文图拉(Caselli和Ventura,2000)在一个代表性消费的Ramsey模型中,在劳动力存在固定偏好差异、固定能力差异和初始财富不平等的假设下,分析了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特征,通过模型证明:对于一个具有社会平均财富水平的劳动力,其劳动收入贴现值的净储蓄率大于0,整个经济中收入差距会趋于收敛;如果这一净储蓄率小于0,收入差距将会发散。
李、谢和邹(Li、Xie和Zou,2000)分别在扩展的(RCK,Ramsey—Cass—Koopmans)框架下分析了当存在初始财富不平等时收入差距的演化特征,分析表明:在扩展的RCK框架下,如果经济位于平衡增长路径以下,随着经济向均衡点过渡,不平等程度会不断地改善;反之则相反。
国内学者王弟海和龚六堂(2006)在一个异质性消费者的Ramsey模型中,系统地讨论了当存在初始财富不平等、个人偏好和能力存在随机性差异时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如果个人对未来工资收入水平变化是完全理性预期,那么收入差距不会收敛,初始不平等的影响会永远持续下去;如果个人对未来的工资收入变化具有短视性预期,且经济中不存在经济增长时,差距的动态演化和完全理性预期时一样;如果经济中存在经济增长,则即使个人能力和偏好会受到随机因素的冲击,不平等也会趋于收敛,初始不平等对持续性不平等没有影响。
二、劳动力异质性理论以及假说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以刘易斯为代表,假定劳动力的流动不需要人力资本的积累,认为所有的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即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之间在教育、技能、年龄和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因此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为强烈的选择性,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与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在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专有技能、社会资本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我们称为劳动力异质性。
劳动力异质性对我国二元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忽视了劳动力的异质性,我国城镇化进程会受到很大阻碍。
本文结合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财政学视角分析了财政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提出以下两个待检验假说。
假说1: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在经济平衡的增长路径上城乡收入差距是发散的。
假说2:存在不同的物质资本初始禀赋和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政策导致经济一般均衡扭曲,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即经济中会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一)劳动力异质性假设我们假设整个经济中存在大量劳动力,用j=1,2,……J表示,且劳动力在偏好、能力和初始财富方面都存在着异质性。
个人j行为表现为最大化其一生效用,其函数为:[U=∞t=0e-αtu(cj(t))dt] (1)[cj(t)]表示劳动力在t期的消费水平,[u(cj(t))]表示劳动力单期效用函数,[α]是贴现率,[α]越大,说明相对于现期消费,劳动力对未来消费的估计越小。
劳动力单期效用函数可以用著名的相对风险厌恶不变(CRRA,Constantly RelativeRisk Averse)效用函数①表示:[u(cj(t))=cj(t)1-θ1-θ] [θ>0] (2)假设劳动力的收入来源于两部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
假设劳动力的初始财富水平存在差异,这是劳动力之间的第一种异质性,令[kj∈R+]代表劳动力j在t期所拥有的财富水平。
劳动力之间第二种异质性表现在个人劳动能力的随机性差别,用[Lj]表示劳动力j在t期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水平,且假设[Lj]是均值为1,方差为[σ2L]的随机变量,且它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劳动力之间具有独立同分布的性质。
[r(t)]和[w(t)]分别表示经济中的利率水平和工资水平,它们分别由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在这些假定下,劳动力个人j的预算约束方程为:[kj(t+1)=r(t)kj(t)+w(t)Lj-cj(t)] (3)最后假设劳动力个人行为满足非蓬齐对策条件。
(二)劳动力j的最优化行为代表性劳动力j在其预算约束限定下最大化其终生效用,最优化行为可以表示为:[Max] [U=∞t=0e-αtcj(t)1-θ1-θdt] (4)[S.t.] [kj(t+1)=r(t)kj(t)+w(t)Lj-cj(t)]我们利用目标函数与预算约束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劳动力个人在预算约束限制下,选择[c (t)]的路径去最大化终生效用(1),在每个时点家庭选择c,对于每一单个[c(t)],一阶条件是:[e-αtcj(t)-θ=-λ] (5)其次给方程(5)两边取对数,最后对方程两边关于t求导后可得到劳动力优化行为的欧拉方程:[c′j(t)cj(t)=-αθ] (6)这样资本积累方程可以分别表示为:[kj(t+1)=sj[r(t)kj(t)+w(t)Lj]-aj](7)其中[sj]是储蓄率,[aj]为对于所有劳动力都相同的由工资水平决定的自发消费水平,当初始财富水平相同时,消费方程满足凯恩斯形式。
(三)收入差距的动态行为本文采用收入差距的变异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②,对资本积累方程(7)两边同时对j取方差,得到个人收入方差的递推方程:[V(k(t+1))=[sr(t)]2V(k(t))+[sw(t)]2σ2L] (8)在方程(8)两边同时除以t+1时期人均资本的平方,得到整个社会收入变异系数的递推方程:[CV2t+1=[sr(t)k(t)k(t+1)]2CV2t+[sw(t)k(t+1)]2σ2L](9)结论1: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异质性的经济中,个人之间存在随机性的能力差异,那么在经济平衡的增长路径上有[CV2t+1>CV2t],即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四)模型的扩展:代际联系假设第t期第j个人从上代中获得的初始物质资本用[Wjt-1]表示,总收入为[yjt],随机收入③为[εjt]。
劳动力的每期总收入为:[yjt=rWjt-1+wLjt+εjt],其中[εjt~N(0,ρ2R)] (10)[ρ2R]为随机收入的方差。
劳动力代际继承关系和代际物质资本转移关系为:[Wjt=yjt+Wjt-1-cjt,Wjt=γ(yjt+Wjt-1)] (11)[γ]为代际贴现率,另外假定劳动力个人初始物质资本、个人能力和个人随机收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由方程(11)可得劳动力的优化行为:[Wjt=γwLjt+γ(1+r)Wjt-1+γεjt] (12)根据方程(12)可得收入差距的绝对不平等程度[V(Wj)]和相对不平等程度的CV (W)的递推关系为:[V(Wt)=(γw)2σ2L+[(1+r)γ]2V(Wt-1)+γ2ρ2R](13)[CV2(Wt)=[γwE(Wt)]2σ2L+[E(Wt-1)E(Wt)]2[(1+r)γ]2CV(Wt-1)+γ2ρ2R[E (Wt)]2] (14)结论2: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即劳动力个人之间相对差距会保持不变。
四、实证研究(一)计量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所谓动态模型就是回归元中包括了滞后因变量,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将传统的标准时间序列模型或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扩展为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即在解释变量中包含因变量的一阶滞后值,具体模型可表述为:[disn,t=α0+α1finn,t+α3NXn,t+α4URBn,t+α5INVn,t+α6lnpgdpn,t+α7i=13wiHi+α8disn,t-1+εn,t](15)[disn,t=α0+α1m=14gm,t+α3NXn,t+α4URBn,t+α5INVn,t+α6lnpgdpn,t+α7i=13wiHi+α8disn,t-1+εn,t](16)其中dis表示城乡收入差距;fin表示财政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重;NX表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URB表示城市化;INV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lnpgdp表示人均GDP的对数;[Hj=i=13wiHi]表示异质性劳动力,i=1,2,3,分别代表小学、普通中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wi]为权重;[Hi]为各种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gm]表示财政支出结构,m=1,2,3,4,分别代表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支农,行政管理费所占GDP的比重,下标n和t分别表示第n个省份与第t年。
本文主要是利用全国以及各省的1978—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
由于2007年财政支出调整统计口径,其中缺省的数据由各省统计局网站提供的年鉴数据补充。
对于个别年份的缺失值,和彭国华(2005)的做法相同,采用移动平均法做了补充。
根据以上设定的计量方程,运用Eviews 5.0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对面板数据做Fisher-ADF单位根检验发现该面板数据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均为一阶单整I(1),可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