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困难急腹症的分析报告(附三例病历报告)
基层医院急腹症230例临床分析

【 1 ] 周洪 泽. 急腹 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J ] . 中国乡村 医药 , 2 0 1 1 , 1 8
( 5 ) : 4 -5 .
【 2 】 刘作 民. 9 7 例青年患者 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J ] . 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 , 2 0 1 0 , 4 ( 5 ) : 7 2 . 【 3 】 田治进. 基层卫生院1 1 6 例中老年人急腹症临床诊治体会[ J 】 . 当代 医学 ,2 0 1 1 ,1 7 ( 2 6 ) : 8 8 - 8 9 . [ 4 】 李德忠 . 基层医院对老年急腹症 的临床诊治体 A【 J ] . 中国实用医 药 ,2 0 1 1 ,6 ( 1 ) : 1 0 3 —1 0 4 . [ 5 ] 杨 德辉 . 基 层 医院老年人 急腹症 临床诊疗[ J 】 . 中国医药指 南 , 2 0 1 1 ,9 ( 1 6 ) : 2 7 0 — 2 7 1 . [ 6 ] 王雁 , 韩春蕃 , 沈华 . 老年急腹症 1 2 7 例诊治体会[ J ] . 浙江 中医药 大学学报 ,2 0 1 0 ,3 4 ( 4 ) : 5 4 1 .
组病例术前误诊率为 8 . 3 %, 主要原 因是医生没有综合利用
病 史 资 料 、体 格 检 查 和 辅助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正确 分 析 ,从 而作
出错误诊断 。本组资料显示 ,Βιβλιοθήκη 性 阑尾 炎、急性胆囊( 管) 炎
及 急 性 肠 梗 阻是 急 腹 症 常 见 病 因 ,而 6 0岁 以下 患者 大 多 可
助 检 查 的 相 关 结 果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根 据 自 己的 临 床 经 验 及 时 做 出诊 断 与 处 理 ,降 低 误 诊 率 。
1 0例 ,误诊率 6 . 5 %( 1 0 / 1 5 4 ) {6 0岁及 以上 9例 ,误诊 率
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分析

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诊断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等进行B超、生化指标等检查,分析患者确诊率等。
结果:本次研究中,16例患者被确诊为异位妊娠,11例盆腔炎,9例黄体破裂,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等;临床妇产科急腹症总确诊率为80%和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妇产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加强患者诊断能力,帮助患者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标签:妇产科急腹症;诊断方法;诊断效果妇产科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妇产科急腹症发病率占 1.3%,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这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目前,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有: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这些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且发病率较高,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治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
为了探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效果。
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断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5-43岁,平均年龄为29.5岁。
实验中,患者均符合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妇产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率也比较高,主要根据患者症状、B超等方法检查。
使用B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时让患者保持膀胱充盈,然后对患者下腹部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要认真注意患者的子宫与附件情况,分析其盆腔是否存在包块等,对于疑似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分析包块位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
腹部卒中(附3例报告)

体格检查 , 此例为老年病人 , 对酸或碱性化学性刺激 敏感 性 降 低 , 但剧 烈 腹 痛 已 5小 时 , 如果 是 胃穿 孔 , 其一般情况不可能这样简单 ,术前若作腹腔穿刺可
危痊 愈 o
例 1 患者 , 6 : 男,3岁 。 上腹部突发剧烈疼痛 因“ 5 小时” 入我院 。 既往有 胃溃疡和高血压病史 6 。 年 查体 : 面色苍 白, 清, 神 体温 3 . 6 。c , 8 脉搏 18 / 1次
分, 血压 107mmHg。上 腹 稍膨 , 腹 压痛 , 跳 0/0 全 反
腹部卒 中是腹腔 内小血管 自发性破裂引起的腹 腔 内出血 的少见 特殊 急腹症 。由于 临床表现 无 特异
性 , 断 困难 , 诊 。 诊 易误 近年来 我们 经 手术确 诊腹 部
紧张 , 右 下 腹 为 重 , 动 性 浊 音 ()。血 红 蛋 白 以 移 +
7 L,红 细胞 1.×1 L, 中性粒 细 胞 0 4 淋 5 21 0 / . , 7
维普资讯
.
6 0.
生国 挝医堂盘查 2 生 2 笙 鲞筮 2
i
』
Q 坠 !丛 £ 翌
』 2Q Q : 坠 Q2 ! , :
・
误 诊误 治 ・
腹部卒 中( 3 报告) 附 例
胡 平 曾; 管破裂; 腹痛; 诊 断 【 文献标识码 】 B 【 中图分类号】 66 R 5. 1 【 文章编号】 64 38 (070-000 18—8620 ) 06-2 4
痛, 腹肌 紧张 , 以上腹部 为重 , 浊音界 缩 小 , 肝 移动 性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标题: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引言:急腹症是指突发、剧烈腹痛,伴有全身症状的一类病症。
由于急腹症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详细分析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策略,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一、临床表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具备特异性。
临床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诊断。
1.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男女发病率相近。
主要表现为以中上腹转移到右下腹为特点的腹痛,压痛位于“McBurney点”。
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2.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发作性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可出现Murphy征阳性。
3. 急性胰腺炎:腹痛持续时间长,胰腺区位于脐下、中上腹,辐射至背部。
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膜炎体征等。
二、鉴别诊断:对于病情危急的急腹症患者,早期准确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有助于及时开展相应处理。
1. 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或确定诊断。
2. 腹腔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些疾病所致的腹痛一般伴有系统性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线索。
3. 外科腹痛:如肠梗阻、胃肠穿孔、腹膜炎等,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腹部平片、CT等),可以帮助鉴别。
三、治疗策略:急腹症的治疗目标是尽早确定病因并进行有效处理。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策略。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没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和广泛腹腔感染的患者。
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等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急腹症伴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广泛腹腔感染等严重情况。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及时控制感染、修复病变器官,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急腹症病例分析(修改稿)2

目前考虑: 严重sepsis、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右 面部脓肿
考虑其原发感染灶为右面部感染,并经 血源继发肺部、腹膜等感染,病原菌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可能性最大,故予万古霉素针 0.5 ivgtt q8h抗感染治疗,告病危。
当前第34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五\8点
当前第1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五\8点
【既往史】 无特殊。 【个人史】 出生四川金阳,刚来宁波10
余天,其它无特殊。 【过敏史】 阿奇霉素。 【婚育史】 无特殊。 【家族史】 无特殊。
当前第2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五\8点
【体格检查】 T37.4℃、P115次/分、R26次/分、BP132/79mmHg、SPO2 96%。神志清醒,精神软,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无黄染、 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面部见约4*3cm破 溃皮肤,已愈合,无触痛,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 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115次/分,心律齐,各瓣膜 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板 状腹,脐周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 意,肝、脾区无扣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 ;双下肢无水肿,关节无红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
请大家讨论: 患者肺部感染进行性加重,腹痛不缓解,
再加上患者PLT128×109/L ~66×109/L下 降之快,诊断?为何在血象中仅有血小板减 少,是血小板过渡消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还是血小板 分布的异常。
当前第31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五\8点
2010-7-19 22:00 患者胸痛明显,疼痛时伴 有板状腹,压痛反跳痛均明显,腹胀不明显 ,肠鸣音可闻及,但减弱为1~2次/分,结合 腹部CT,积气以及查体,不能完全用胸痛引 起来解释,故请外科急会诊,考虑腹内积气 ,肺部感染,暂无急腹症指征。由于患者疼 痛不能耐受,给予强痛定针0.1对症处理,患 者安睡,氧饱和度98%。
病例分析——急腹症

第三章病例分析——急腹症字体:打印: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管腔中粪石或结石阻塞为常见原因。
(2)细菌入侵。
临床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1.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较少频繁出现。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心率增快、体温增高等。
2.体征(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肿块:触及右下腹压痛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它体征:①结肠充气试验;②腰大肌试验;③闭孔内肌试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垂肿胀,可靠性高于B超。
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痛,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样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妇科急腹症: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不凝血性液体,尿HCG阳性,血HCG升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查体可及附件区明显触痛肿块。
上述疾病结合B超一般不难鉴别。
3.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结合B超、X线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原则1.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
2.对于不同意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发病已超过72小时或已形成炎性肿块有手术禁忌证者,可选用非手术治疗。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研究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急腹症疾患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根据患者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
通过治疗护理,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在20天内成功痊愈,其余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特别护理,诊治符合率95.46%。
结论:急腹症临床表现形态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利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发挥诊治效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标签:急腹症;临床诊治;研究与分析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类型多、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甚至容易引起其他疾患。
以往,受急诊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并不好。
随着急腹症诊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典型病例的多年积累,医院在诊断急腹症患者临床病症时,基本可以初步确定病理原因,并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7(58.69%)例,女性患者19(41.31%)例,平均年龄(31.24±2.35)岁。
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
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各有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500例

的从 某一 种症状 体征 诊断疾 病 。 以 , 询问病史 、 所 认真 体格检 查是诊 断 的关键环节 , 鉴别诊断 中应 注意 急服 症的复杂性 及辅助检查 的局 限 陛,
这 样 才能 提 高诊断 的 正 确率 , 少漏 诊和 误诊 。. 减 参考 文献
[]宋茂 民 . 腹症诊 进展 [】中 国医刊 , 0 3, : . 1 急 J. 2 0 3 8 f】李静 , 燕燕 , 2 刘 金丽君 . 急性 腹痛 的诊断策 略【 . J 中华 急诊医学杂志 , ]
疾变 及 非特 异性 腹痛 ; 腔 外病 因 , 腹 如胸 腔 的病 变( 急性 心肌梗 死 、 急 性肺梗 死等) 、 盆腔疾 病、 腹壁疾 病等 , 时代谢性 疾病和神 经 系统 疾病 有 也可 引起腹痛 , 资料分析结 果显示 : 创伤 性急性 腹痛 的疾痛仍 以 本组 非 急性 胃肠 炎 , 尿系结 石 、 性 阑尾炎 , 泌 急 以及 急性胆 道疾 病最 为 常见 。 () 腹症 特 点是 病情 急 、 、 2急 重 病种 杂 , 急诊 内科 常常 是急 性腹 而 痛患者的首诊 科室 , 因此要求急诊 内科医师要有 比较全面 的知 识 , 不但 要掌握 内科各 系统急症 , 对于外 科 , 科常见的急腹 症亦应有充分 的 妇产 了解 , 这样 才能 正确 鉴 别 各科疾 病 导 致的 腹痛 。
2 0 ,45. 0 5 1 ()
[]刘兆东 . 3 老年 急腹 症1 0 误诊原 因分 析[]中国社 区医学 系 . 3例 J.
【 稿 日期 】 0 - 4 0 收 2 1 0 -3 0
囊 疾 病 占 1. 、 尿结石 占1. 、 梗阻 占31 、 疡穿孔 占24 3 泌 5 肠 .% 溃 .%。
检 查 , 高诊 断 的正 确 率 。 提
疑难急腹症6例分析

・
13 ・ 28
经 验 交 流
现 代 中西 医 杂 志 2 0 0 2年 第 1 卷 l l 3期 7月 号
疑 难 急 腹 症 6例 分 析
河北 省 石 家庄 市友 谊 医院 ( 5 0 1 杜金 风 王 新 星 李 继 民 0 08 )
腹 透视 未 见异 常 , 为 溃疡 病 穿 孑 。人 院后 腹 痛 减轻 , 疑 L 但 高热 憋气 ,4 2 h后 突 发 呼 吸 困难 、 克 、 部 及 上 胸 部 皮 休 颈 下气 肿 、 胸腔 积 液 , 诊 胸 部 探 查 , 实 为 食 管 下 段 破 左 急 证 裂 , 修 补及 胸 腔 闭 式 引 流 术 。后 因纵 隔 及 胸 内感 染 严 行
全 腹肌 紧张及 有 明 显压 痛 , C 1 . 0 L~。急 诊胸 WB 4 腔 脏 器 未 见 明显 病 变 。切 除 阑尾 , 病理 检 查证 实为 急 性 单 纯 性 阑尾 炎 。 但 术后 腹 痛 加 重 ,
发作 频 繁 , 半小 时 可 自行 缓 解 , 约 发作 时烦 躁 不 安 、 意识 不清 、 无 伦 次 , 语 发作 后 不 能 回忆 当 时情 况 , 神 经 科 会 经
重 , d后 死 亡 。 7
诊 考 虑 为 腹 型癫 痫 , 转科 治 疗痊 愈 出 院 。 此病 例 发 病早 期 为 右 下 腹 隐痛 并 渐 加 重 , 合 一 般 符 炎 症 症状 , 理 检 查 为急 性单 纯 性 阑尾 炎 , 发病 过程 及 病 但 术 后 出 现一 些 精 神症 状 , 符合 腹 型癫 痫 。两 者 并存 , 者 前 诱 发后 者 , 病 情 复 杂化 , 扰 了临 床诊 断 。 使 干
轻 , 不排 除 阑 尾 炎 蛔虫 症 而 行 剖 腹 探 查 术 。 手 术证 实 因
急腹症的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

急腹症的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2009年1~11月收治急腹症患者200例,年龄2~85岁,男122例,女78例。
儿童腹痛患者年龄2~15岁,男42例,女16例,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多,共46例。
其中右下腹痛18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0例,脐周痛12例,上腹痛4例,全腹痛4例。
患儿疼痛程度多数能耐受,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少数为持续性隐痛。
伴有恶心12例,恶心、呕吐者28例,腹泻13例;发热36例,其中高热2例,中度热29例,低热5例;少数患者伴有皮疹、腹胀、血尿、便血、惊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
青少年、中老年腹痛患者年龄16~60岁;男60例,女48例,以中青年腹痛患者为多,共78例。
60例男性腹痛患者中左、右侧腹痛27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0例,上腹痛4例,下腹痛6例,全腹痛3例。
患者疼痛程度多数难以忍受,男性的忍耐力比女性的忍耐力差,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胀痛、隐痛,常伴有血尿、便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大汗、面色苍白、腹肌紧张、反跳痛,少数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心前区疼痛、尿中异物等。
48例女性腹痛患者中已婚38例,未婚6例,绝经4例。
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多以急性下腹部疼痛为主,共42例,少数患者左、右侧腹痛,疼痛性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隐痛,可伴有停经、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脓性白带、腹部压痛、肛门坠胀、血尿、休克等。
老年人腹痛患者年龄61~85岁,男20例,女14例。
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病较多,腹痛部位多以上腹部为主,共22例,下腹部6例,左、右侧腹痛4例,脐周痛2例。
除腹痛外,常伴有胸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绞痛、胀痛,有时呈阵发性发作。
结果病因明确的腹痛共179例,有40多种病因,以内科性疾病为主,少部分为外科性疾病。
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疾病共有149例:腹部B超确诊的有胆结石7例,胆囊炎4例,胆道蛔虫症1例,夹层腹主动脉瘤1例,双肾及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10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13例,卵巢囊肿及并发症1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7例,右卵巢黄体破裂出血2例,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各1例,肝、脾破裂各1例。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急腹症是一种病情危重的急性腹部疾病,常由于腹腔内的炎症、出血、肠梗阻、肠套叠等引起。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疾病概述急腹症是指急性腹部疾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或腹膜刺激征等症状。
病因多样,常见的包括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溃疡病穿孔等。
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干预,急腹症可以导致腹腔感染、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临床特征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一些常见的特征。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剧烈、阵发性或间歇性疼痛。
腹部肌紧张和压痛是急腹症的另一特征,可见于腹膜炎、肠梗阻等疾病。
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或便血等。
三、诊断方法临床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急腹症的诊断。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疼痛部位、食欲变化等。
然后,进行腹部体检,观察腹部是否出现肌紧张、压痛等体征。
最后,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X光、腹部超声等。
四、常见病因和治疗策略1. 阑尾炎:阑尾炎是急腹症常见的病因之一,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患者的阑尾。
但在手术前,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炎症。
2. 胆囊炎:胆囊炎是胆结石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治疗常规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手术切除炎症严重的胆囊。
3. 肠梗阻:肠梗阻是肠腔的梗阻导致胃肠内容物无法流通的情况,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轻度的肠梗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肠道通畅,如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等。
但对于严重的肠梗阻,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4. 溃疡病穿孔:溃疡病穿孔是急腹症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手术是治疗溃疡病穿孔的主要方式,通过修复穿孔的部位,遵循洗腹引流的原则。
五、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急腹症的并发症严重,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腹腔感染、肠坏死等。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小儿外科急腹症是指由于腹部内脏器官的急性病变所致的急性腹痛,是小儿外科急诊的常见病。
急腹症的诊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诊断水平。
本文结合20例小儿外科急腹症的诊治实例,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临床资料1. 患者基本情况:本次分析的20例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1岁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岁。
2. 主要症状:所有患儿均以急性剧烈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有恶心呕吐者11例;腹胀者7例;便秘者2例。
继发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和肢体乏力等。
3. 体征:全腹压痛者18例;腹部反跳痛者15例;腹肌紧张者13例;腹部包块者5例。
4.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超声检查:17例显示腹腔积液,3例提示盆腔脏器异常。
二、临床分析1. 急腹症的病因分析: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20例急腹症病因可归纳为:阑尾炎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阻塞性肠梗阻2例;胃肠炎1例;肠套叠1例。
2.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急腹症的病因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对于肠扭转,行手术解扭等。
3. 术中处理:手术时需谨慎处理,既要充分解剖,又要避免损伤正常组织结构。
在处理肠扭转时,要及时解扭,恢复肠腔通畅,保护受损肠组织;在处理阑尾炎时,要注意彻底切除炎症部位,避免术后淋巴炎及阑尾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术后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对于术后肠麻痹、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总结与展望小儿外科急腹症的诊治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需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及家庭情况等综合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针对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医生需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80例临床诊断分析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80例临床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探讨有效诊断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询问诊断,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及病史,体格检查,配合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后,确诊急性胃肠炎120例,消化道溃疡28例,细菌性痢疾19例,心肌梗死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尿毒症1例,缺血性结肠炎1例,胃癌1例,肝癌1例。
结论:急性腹痛患者诊断应采用询问诊断、体格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等辅助诊断,诊断时应注意全面,以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关键词】急性腹痛;内科急诊;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55-01作为急诊中十分普遍的临床表现症状,急性腹痛是使病患不得不就诊的直接因素,该病具备病情发展迅猛、发病急迫、症状表现严重等基本特征,严重地降低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
假若不按时开展临床诊疗,则会危及病患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引发病患急性腹痛的因素较为复杂,同行会牵涉到内科、外科、妇科等诸科室,大都是由病患腹部的脏器受损所致,个别病患是因其他全身性病症所并发而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的18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范围20~70岁,其平均年龄为(39.5±1.5)岁。
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不同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少数发热、呼吸困难等现象。
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h至3d。
1.2诊断方法对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排除患者是否有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患者起病的缓急和疼痛的程度,疼痛的部位是上腹部还是下腹部,将其入院后的症状进行记录,患者入院后的症状和以往病史进行对比是否有类似情况。
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项身体状况,按照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B超、心电检查,必要时给予患者进行穿刺检查,比如腹腔穿刺、阴道后穹窿穿刺等,根据不同患者自身的基本条件进行合理的检查项目。
临床诊断困难急腹症的分析报告(附三例病历报告)

临床诊断困难急腹症的分析报告(附三例病历报告)
张锋;余立新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0(023)015
【摘要】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疼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治疗方法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1]。
【总页数】2页(P2983-2984)
【作者】张锋;余立新
【作者单位】张掖市医院急救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1
【相关文献】
1.老年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附238例临床分析) [J], 沈贵虎;李强;刘艳梅
2.补片三点固定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研究(附18例临床分析报告) [J], 张志勇;李慎惠;江尚回;徐家朴
3.主副弓丝配合矫治唇向低位上颌尖牙的临床应用(附38例病历报告) [J], 吴伯宏
4.临床诊断困难急腹症的分析报告(附三例病历报告) [J], 张锋; 佘立新
5.西藏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治疗(附5例病历报告) [J], 彭先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急腹症病例分析

可编辑ppt
17
诊断和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支持点:15岁女性,餐后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 弥漫至全腹部,中上腹压痛、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入院第 1天粪OB阳性 ❀不支持点:腹痛数小时后才弥漫至全腹部,血清淀粉酶和 脂肪酶尤其是脂肪酶明显增高,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 后面复查粪OB阴性。 ❀结论:基本可排除。
可编辑ppt
13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腹膜炎(继发性) ❀诊断依据:15岁女性,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弥漫至 全腹部,腹痛于屈曲位可稍缓解,恶心,呕吐,高热,脉搏、 呼吸增快,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和中 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 ❀诊断基本明确。
可编辑ppt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肠梗阻(不完全性) ❀诊断依据:之前无明显肠梗阻表现,入院第2天后有恶心、呕吐,腹部 平片提示左上腹数个气液平,入院第3天肠鸣音减弱,复查腹部平片提示 左上腹及中腹部气液平明显增多,左上腹肠管明显扩张,呈“马蹄形“, 肠壁增厚(图2),腹部CT也提示小肠明显扩张。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 次量少,考虑是盆腔包裹性积液刺激引起,并不能排除肠梗阻,可能为不 完全性。 ❀诊断基本明确。
可编辑ppt
24
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和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 尿量、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 ❀定期监测血、尿淀粉酶、脂肪酶,血电解质、血清 钙、血糖、血常规、血气分析、粪OB等,必要时做动 态的B超、CT及腹平片检查。 ❀密切观察有无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如休克、心、肺、 肾功能的变化。
可编辑ppt
15
诊断和鉴别诊断
盆腔包裹性积液 ❀诊断依据:入院第 2 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1 次/10-15 分钟,每次量少,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直肠前壁触痛 明显。CT提示盆腔包裹性积液(图 4); ❀诊断基本明确。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小儿外科急腹症是指病情动态变化,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诊断和治疗的一类急性腹痛疾病。
小儿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在临床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小儿外科急腹症的诊治经验,在这里,我将结合实例展开讨论。
我将选择20例小儿外科急腹症的患者,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这些病例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套叠、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
接下来,我将以这些病例为例,对小儿外科急腹症进行诊治分析。
第一例,一名6岁男孩,因急性右下腹剧痛、恶心、呕吐,体温38.5℃来我科就诊。
体格检查显示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伴有肌紧张。
经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
CT检查显示急性阑尾炎。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抗感染、止痛治疗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第三例,一名4岁男孩,因剧痛、呕吐,大便带血来我科就诊。
体格检查显示腹部包块,CT检查提示肠套叠,经急诊手术行肠套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以上三例病例中,均为小儿外科急腹症,但病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诊断和治疗。
有一些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因为年龄小、症状不典型,需要更加细致的检查和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在诊治小儿外科急腹症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临床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因素,进行差异诊断。
对于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
小儿外科急腹症是一类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的急性腹痛疾病,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实践中,临床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诊疗指南,对小儿外科急腹症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外科急腹症的诊治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以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三章病例研究——急腹症

第三章病例分析——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管腔中粪石或结石阻塞为常见原因。
<2)细菌入侵。
临床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炎;<4)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1.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较少频繁出现。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心率增快、体温增高等。
2.体征<1)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体征。
<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右下腹肿块:触及右下腹压痛性肿块,固定,边界不清,应考虑阑尾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它体征:①结肠充气实验;②腰大肌实验;③闭孔内肌实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垂肿胀,可靠性高于B 超。
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痛,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查体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有疼痛和压痛,腹壁板样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妇科急腹症: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有停经史,突发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体征,查体有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穹窿穿刺有不凝血性液体,尿HCG阳性,血HCG升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查体可及附件区明显触痛肿块。
上述疾病结合B超一般不难鉴别。
3.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右下腹绞痛,并向腰部及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结合B超、X线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原则1.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过氧化氢浸泡 , % 然后再用生理盐水 冲洗干净 。 以上各步骤完成后 ,
保留适 当长 度的血管 蒂 , 处理好后 的离断 耳取骨 , 将 包埋入 颞浅 深 筋膜之 间, 彻底止血后将切 口缝合 。离断耳软骨在埋入 3周后 , 以原 T形 口取 出, 特别注 意修 薄 , 除多余皮肤 附件及其分 泌物 , 要 去 在受 床 上方 与颞部切 口间前行 分离 形成皮下隧道 , 带有颞浅 筋膜瓣 的 将 离断耳 , 经过隧道引致受床 。注意观察颞浅动脉 的搏动 , 蒂部血管勿 打皱 。切开残耳受植皮区皮肤 , 分离治残耳断端面 , 将离断耳软骨断 面 与残耳软骨 断面同面 间断缝合 , 在耳 甲腔 、 舟 、 耳 三角窝等 沟 、 凹
( 掖 市 医院 急 救 中心 , 肃 张 甘
急腹症是一类 以急性 腹疼为突 出表 现 , 需要 早期诊断 和及时处 理 的腹部疾 病 , 其特点是发病急 , 进展快 , 变化多 , 情重 , 病 一旦 诊断 延误 , 治疗 方法不当 , 将会 给患 者带来严重危 害甚 至死亡i ” 。在临床 急诊工作 中 , 时会 遇到一 些少见 、 有 特殊 、 疑难 的急腹症 患者 , 给诊 断和治疗带来一定 困难 。现将以下三例病例的诊治过程报告分析如
医学 信 息 2 1 0 0年 0 8月第 2 卷 第 8 3 期 Me ia Ifr t n A g 2 1 . o. 3 N . dcl nomao . u . 0 0 V 12 . o8 i
颞浅筋膜瓣及 自体 离断耳在治疗外伤性耳廓缺损 中的应用
马 秀 红
( 庆 市 第 四 医院 , 龙 江 大 庆 1 3 5 大 黑 6 4 3) 耳廓缺损的常见病因为先天性 、 烧伤及外伤所致 , 外耳 的重建不
参 考 文 献
【】 l 闵静 , 耳 廓撕 裂伤 2 例l. 等. 6 J临床耳鼻喉科 杂志 ,981(2 :7. 1 19 ,0 1)52
编辑, 杜苏利
收稿 日期 :0 o 0 — 0 2 1一 4 2
临床诊 断困难 急腹症 的分析报告( 附三例病历报 告 )
张 锋 . 立新 余
下:
张掖 7 4 0 ) 3 00
肠减 压, 感染, 抗 补液, 防治休 克等 治疗 措施后, 未好转, 病情 休克加 重, 经会诊后决定抢救休克 的同时行 剖腹探查, 中见结肠 高度扩 张 、 术 色
白 、 壁 系膜 水 肿 明显 , 张 肠 段 内大 量 积 粪 , 用 Sae 式 次 全 切 肠 扩 采 ov 术
手术 优缺点 : ①选取颞 浅筋 膜瓣的手术设 计合理 , 式简单 , 术 同
时也减轻 了因皮 片萎缩所 致的耳廓外 观改变。②术后 的形 态和功 能 理想, 安全可靠 。 不必再 为外耳廓的血运担 心 , 应属首 选方 法 。③手 术 尚缺乏经验 , 有待 于进一 步研究 改进 , 以保证 手术成功 。
1资 料 与 方 法 源自我们采 用颢浅筋膜瓣 , 是因该瓣解剖层次 清晰 , 浅动 、 颞 静脉形 成恒定且血运 丰富易成活 [ 1 ] 。该瓣的优点为薄 , 很适 宜眼眶 、 颊部和 耳 缺损 的治疗 , 且损 伤小 , 不会造 成解剖结 构及生理 功能 的过多改
变。
11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中 , 3例 , 1 , . 男 女 例 年龄 2 — 5岁 。 53 右耳大部 分缺损 3例 , 左耳缺损 l例 , 全因外伤所致。
终须取 出 , 口方能愈合 , 而 自体离 断耳却 能避免 以上 情况 的发 伤 然
生。但 自体离断耳也有其局限性 , 患者不一定都能保存好离断部 , 另 外离体时 间也有 一定限制 。由于条件 所限 , 本病例 未做临床实验 性 研究 , 且此组病例均在 2 3 ~ h内来院就 医。 就血管 蒂的要求 而言 , 管蒂 的长度需适 度 , 长可能在 隧道 内扭 血 过 曲 , 短则张力过大。 过 因此 , 血管蒂通过隧道时不能扭曲 , 包扎 时不能 加压 , 否则都将影响血供。根据我们的经验 , 血管蒂的长度在 4 5 m ~c 为适 合。
陷处拥有纱条 填好 , 式缝合 几针将纱 条固定 , 并褥 以使皮肤 紧贴 于软
骨支架 的凹陷处 , 以保证耳廓外形 , 然后适 当加压包 扎。
2 结 果 与 讨 论
仅是外 观的需要 , 而且在 恢复其 生理功 能方 面 , 也有 重要意义 。为
此 , 0 5年 7月至 20 自2 0 0 9年 7月 , 我们 在急诊 的状态下 , 用颞浅 利 筋膜及 自体离 断耳 ,为 3例外伤 性耳廓 缺损患 者进行 了耳廓再 造 术, 收到 了良好效果 。
关于耳廓支架问题 ,以往耳廓缺损治疗常用肋软骨或硅橡胶做 成的支架 , 一方面是塑形按 自体离断耳的外观有一定的差距 , 另一方 面切取肋软骨操作 中, 出现撕破胸腔造成气胸 ; 易 而硅橡胶制作的支 架, 由于异物反映 , 常引起皮下积液及皮肤破损 , 出现寞道等并发症 ,
1 方法 患者手 术全 在局麻下进行 , 应用 自体离断耳软骨作 耳廓 . 2 均 支架。具体做法如 下: 耳廓缺损按无 菌原则 常规 消毒清创 , 彻底止血
后, 用无损伤针线将 创面缝合 。在 同侧颞 部用手触及 到颞浅静脉 的 搏动, 以龙胆紫字标记 , 划出行程路线 。一般 情况下 , 动脉 的搏 动 该 较 易触到 , 如颞部有 瘢痕影 响动脉触 摸时 , 可用 多普勒血 流探测 仪 测 定标记 。在残耳上方 做一 T形切 口 , 其垂直部位 与颓 浅动脉 主干 的后侧 , 水平部位与鬓 角上方水平线 , 逐层分 离制颞浅筋 膜间 , 探察 颞 浅动 、 静脉 , 做好标 记 , 并 同时加 以保护。离断耳 彻底 清洗后 , 剪 用 刀将 表皮去掉 , l 用 %新洁尔 灭冲洗 , 再用生 理盐水 冲洗 , 后再 用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