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讲 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一) 文档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知识点: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一)
【知识点1】业绩指标设计的原则
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设计好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与战略相关。
以战略目标为起点。
2.均衡互补。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均衡互补。
3.目标一致。
避免局部与整体的冲突。
4.系统性。
若干个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衡量。
5.可操作性。
【知识点2】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是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的是既定产品质量与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十数量差异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2.费用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①确定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是一件困难的工作。
原因在于投入产出关系不密切,并且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也难以量化。
②通常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制业绩。
以上是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了帮助参加CTA考试的学员巩固知识、提高备考效果,中华会计网校特意大家整理了注税考试各科目练习题,祝您备考顺利!。
业绩评价(1)
业绩评价回顾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业绩评价问题的研究成果,可称是“汗牛充栋”。
这个问题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关注,不仅因为业绩评价的结果将作为分配的依据,而且因为有效的业绩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促进效率提高的过程。
在本章中,首先将介绍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在开发具体的业绩评价工具时,这些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开发者明确应当考虑的各方面因素。
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业绩评价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企业可以借鉴这些业绩评价方法成功实施的案例,一方面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开发和实施业绩评价工作的步骤。
第一节业绩评价的理论与发展业绩评价是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19世纪的管理文献中就有记载。
在会计研究领域,约翰逊和卡普兰(1987)1提到,从150年前对远离总部的生产部门成本和效率的评价,到20世纪初杜邦等综合类组织中分部投资效益的评价,业绩评价一直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齐默尔曼(2000)2中所说的,组织的内部会计系统最终的目的在于为组织的计划和经营决策提供必需的资料以更好的对组织的员工进行激励和管理。
近年来业绩评价问题也特别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业绩评价的理论吸收了很多管理学中很多其他理论的思想,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控制理论和战略管理等企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研究的结论成为业绩评价理论的基础,也对业绩评价方法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组织业绩评价问题的基础。
正是由于现代组织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才使得对各级组织和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变得十分1[美]H·托马斯·约翰逊,罗伯特·S·卡普兰著,侯本领,刘兴云译,《管理会计的兴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92年版。
2[美]齐默尔曼,邱寒等译,《决策与控制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必要,控制和约束确保代理人不做委托人不希望他做的事情,而激励则是激发代理人做那些委托人希望他做的事情。
论企业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二 、利润中心的业 绩评价
对 于利 润 中心进 行 考核 的主 要指标 是 利润 。 但是 , 也 应 当看到 ,
任 何 一 个单 独 的 业 绩衡 量指 标 都 不能 够 反 映 出某 个 组 织单 位 的所 理 费 用 而 引起 部 门利 润 的 不 利 变化 , 不 能 由部 门经 理 负 责 。 不 仅如 有经 济 效 果 , 利 润指 标 也 是如 此 。 因此 , 尽 管利 润 指标 具 有综 合 性 、 此, 分配 给 各 部 门 的管 理 费 用 的计 算 方法 常 常 是任 意 的 , 部 门本 身 利 润 计算 具 有强 制性 和 较好 的 规范 化程 度 , 但 仍然 需要 一 些 非货 币 的活 动和分 配来 的 管理 费 用高低 并无 因果 关 系。 的衡 量 方法 作 为补 充 , 包括 生产 率 、 市 场地 位 、 产 品质 量 、 职工 态度 、 社 会 责任 、 短 期 目标 和 长期 目标 的平 衡等 。 三、投 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在计 量一 个利 润 中心 的利润 时 , 需解 决两个 问题 , 首先, 选择 一 投 资 中心 的业 绩评价 指标 通 常有 以下 四种 。 ( 一) 投 资报 酬 率 。 这 个指 标是 最 常见 的考核 投 资 中心业 绩 的指 个 利 润 指标 , 包 括如 何分 配 成本 到该 中心 , 其次 , 为在 利润 中心转 移 标, 该 指标 又 称 资 产净 利 率 。 用投 资报 酬 率 来 评价 投 资 中 心业 绩 有 的商 品规 定价 格 。
减: 公 司 管理 费用 ( 4 ) 部 门税 前 利润
2 0 4 O
因为 部 门经理 至少 可 以控制 某些 固定 成本 , 并 且在 固定 成本 和
计量, 或者 投入 与 产 出之 间没 有 密切 联 系的成 本 中心 。 一 般来 说 , 行 变 动成 本 的 划分 上 有 一定 选 择余 地 。 所 以贡 献 毛益 1 O 0 万 元作 为 业
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
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责任中心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以往活动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一、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成本中心是只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
只要有费用支出的地方,就可以建立成本中心。
上至企业、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
构成一个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的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
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是在事先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上,通过提交责任报告将责任中心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与其责任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实际数大于预算数的差异是不利差异,实际数小于预算数产生的差异叫有利差异。
二、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中心,它是处于比成本中心高一层次的责任中心。
一个利润中心通常包含若干个不同层次的下属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对利润负责,其实质是对收入和成本负责。
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和考核的重点是贡献边际和利润。
但对于不同的利润中心来说,其指标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具体有以下几种:部门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部门贡献、公司税前利润。
在运用时要注意分清利润中心的层次。
三、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
投资中心拥有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
投资中心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是利润及投资效果,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投资报酬率=利润÷投资额× 100%不同投资中心在使用投资报酬率指标时,应注意可比性。
投资报酬率指标是个相对数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剩余收益=利润一投资额×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在采用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时,所采用的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对剩余收益的影响很大,通常应以整个企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作为最低报酬率。
剩余收益是个绝对数正指标,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
27讲 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二) 文档
第四章业绩评价第三节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二、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三)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案例4-1】D公司为投资中心,下设甲、乙两个利润中心,相关财务资料如下:资料一:甲利润中心营业收入为38000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4000元,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的固定成本为4000元,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但应由该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7000元。
资料二:乙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贡献毛益为30000元,利润中心部门税前营业利润为22000元。
资料三:D公司税前营业利润为33000元,投资额为200000元,该公司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
要求:(1)根据资料一,计算甲利润中心的下列指标:①利润中心贡献毛益;②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贡献毛益;③利润中心部门税前营业利润。
(2)根据资料二,计算乙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
(3)根据资料三,计算D公司的剩余收益。
【参考答案及分析】(1)①利润中心贡献毛益=38000-14000=24000(元)②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贡献毛益=24000-4000=20000(元)③利润中心部门税前营业利润=20000-7000=13000(元)(2)乙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30000-22000=8000(元)。
(3)D公司的剩余收益=33000-200000×12%=9000(元)。
(四)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是经常用来衡量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
1.投资报酬率法(ROI)(1)计算公式投资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投资占用的资本=息税前利润/(非流动资产+营运资本)(2)特点①优点:投资报酬率可以用于在经营业务不同的部门之间或者竞争对手之间进行比较。
②缺点:1)在项目投资决策时,可能造成的结果是某个部门的投资报酬率提高了,而整个公司税前营业利润却下降了。
2)投资报酬率的计算是基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因为折旧而逐渐减速少,因此,所计算的投资报酬率会逐渐升高,这样产生一个错觉,越旧的资产反而投资报酬率越高,所以部门经理会倾向于保留旧资产,而在投资新资产时非常谨慎。
xx集团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0001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和职责第三章制定标准和评价原则第四章评价流程第五章评价周期和内容第六章评价量化办法第七章评价结果运用第八章评价文档归档、保管和查阅第九章附则附表一: 评价目标附表二:评价结果量化表11 11 12 13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各责任中心工作绩效,全面贯彻落实哈药集团发展战略和各项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评价目标, 对哈药集团各责任中心的各项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动态地衡量和评定, 并对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运用以激发各责任中心责任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 造性,提高工作业绩的管理过程。
第三条 本制度中的评价对象为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包括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职 能部门和各权属公司。
第四条 本制度中除特殊注明之外,“集团公司”是指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权属 公司”是指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企业。
第二章组织和职责集团公司董事会是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的决策机构。
其职责包括: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管理制度;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目标;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结果;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管理制度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管理制 度;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标准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标准;第五条 (5) 审批评价结果运用方案。
第六条 集团公司总裁是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工作的最终责任者, 其职责包括:(4)(5)第七条包括:(1)(2)(3)(4)第八条(4)第九条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目标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目标; 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结果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结果;审批团公司职能部门评价结果运用方案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结果运用方案。
作为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决策机构,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的成员集团公司董事长;集团公司总裁;集团公司副总裁;权属公司外派董事代表(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
岗位责任的绩效评价
岗位责任的绩效评价简介岗位责任的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客观地评估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岗位责任的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估。
通过绩效评价,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贡献,并针对不同的员工设计相应的发展计划。
二、标准设定的重要性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明确的标准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明确的标准,才能够客观地评估员工的表现。
同时,标准设定还有利于员工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对岗位责任的认识。
三、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在选择绩效评价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员工在岗位上的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只有选择全面而合理的指标,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员工在岗位上的绩效。
四、多角度的评价方法绩效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不仅仅局限于直接上级的评价。
除了上级评价外,评价者还可以包括同事、下属和客户等。
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表现,减少评价的主观性。
五、周期性评估的重要性绩效评价不应该只发生在一年一度的考核中,而应该具有周期性。
周期性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员工不断成长和改进。
六、沟通与反馈的重要性绩效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及时向员工反馈评价结果,也要听取员工对评价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沟通与反馈能够促进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评价的效果。
七、激励与奖惩的运用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员工表现的评估,也是对员工激励与奖惩的运用。
通过绩效评价,企业可以给予优秀员工适当的激励,如晋升、加薪等。
同时,对于表现差的员工也应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改进意识。
八、个性化评价的重要性绩效评价应该尽可能地个性化。
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个性化的评价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集团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
集团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H药集团有限公司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目录第一章评价标准与指标说明 (1)一、集团公司 (1)二、权属公司 (5)三、战略进展部 (8)四、资产管理部 (11)五、审计监察部 (14)六、经营协调部 (17)七、行政管理部 (20)八、人力资源部 (23)第二章指标量化办法 (26)一、指标分类 (26)二、正向指标量化办法 (26)三、逆向指标量化办法 (27)四、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 (27)五、非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 (28)附录一:非满意度指标量化表 (29)附录二:满意度调查问卷 (38)一、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38)二、服务支持满意度调查问卷 (40)三、有关部门满意度调查问卷 (42)四、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45)五、部门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49)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第一章评价标准与指标说明一、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业绩评价标准集团公司业绩指标说明二、权属公司权属公司业绩指标说明三、战略进展部战略进展部业绩评价标准战略进展部业绩指标说明四、资产管理部资产管理部业绩评价标准资产管理部业绩指标说明五、审计监察部审计监察部业绩评价标准审计监察部业绩指标说明六、经营协调部经营协调部业绩评价标准经营协调部业绩指标说明七、行政管理部行政管理部业绩评价标准行政管理部业绩指标说明八、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业绩评价标准人力资源部业绩指标说明第二章指标量化办法一、指标分类二、正向指标量化办法特例的例外处理:1、当利润目标值为负数,而实际值也为负数时,Z=目标值/实际值;2、当利润目标值为负数,而实际值也为零或者正数时,直接取Z>1.3。
三、逆向指标量化办法四、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五、非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附录一:非满意度指标量化表附录二:满意度调查问卷一、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1.问卷内容(1)您所熟悉到的被调查公司违约的现象【】a)偶尔出现 b)很少出现 c)有的时候会有 d)经常这样 e)总是这样(2)您对被调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者者服务质量【】a)非常好 b)较好 c)通常 d)较差 e)极差(3)被调查公司的产品或者者服务的价格非常适中【】a)非常赞同 b)支持 c)中立 d)反对 e)强烈反对(4)关于你提出的产品或者者服务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满意的处理【】a)非常赞同 b)支持 c)中立 d)反对 e)强烈反对(5)被调查公司销售人员或者者服务人员的基本素养【】a)非常好 b)较好 c)通常 d)较差 e)非常差(6)被调查公司销售人员或者者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a)非常赞同 b)支持 c)中立 d)反对 e)强烈反对(7)被调查公司销售人员或者者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a)非常好 b)较好 c)通常 d)较差 e)非常差(8)你会继续使用被调查公司的产品或者者服务吗【】a) 确信会 b) 可能会 c)说不定 d) 可能不可能 e)确信不可能(9)总体上你对被调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者者服务【】a) 非常满意 b) 较为满意 c)通常 d) 不太满意 e)极不满意2.调查与计分办法本问卷为匿名调查问卷,调查者自愿参加。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标准目录第一章指标说明 (1)总裁办业绩指标说明 (1)投资发展部业绩指标说明 (2)企业管理部业绩指标说明 (3)信息中心业绩指标说明. (4)财务部业绩指标说明 (5)稽核部业绩指标说明 (6)人力资源部业绩指标说明 (7)设备部业绩指标说明 (8)行政事务部业绩指标说明 (9)产品研发中心业绩指标说明 (10)产品发展部业绩指标说明 (11)模具厂业绩指标说明 (12)科技试验厂业绩指标说明 (13)品管部业绩指标说明 (14)采购部业绩指标说明 (15)物流部业绩指标说明 (16)生产部业绩指标说明 (17)装配厂业绩指标说明 (18)模塑厂业绩指标说明 (19)特种工艺厂业绩指标说明 (21)包装厂业绩指标说明 (23)第二章指标量化办法 (24)一、指标分类 (24)二、正向指标量化办法 (24)三、逆向指标量化办法 (25)四、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 (26)五、非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 (26)第一章指标说明总裁办业绩指标说明投资发展部业绩指标说明企业管理部业绩指标说明信息中心业绩指标说明财务部业绩指标说明稽核部业绩指标说明人力资源部业绩指标说明设备部业绩指标说明行政事务部业绩指标说明产品研发中心业绩指标说明产品发展部业绩指标说明模具厂业绩指标说明科技试验厂业绩指标说明品管部业绩指标说明采购部业绩指标说明物流部业绩指标说明生产部业绩指标说明装配厂业绩指标说明模塑厂业绩指标说明特种工艺厂业绩指标说明包装厂业绩指标说明第二章指标量化办法指标分类正向指标量化办法特例的例外处理:1、当利润目标值为负数,而实际值也为负数时,Z=目标值/实际值;2、当利润目标值为负数,而实际值也为零或正数时,直接取X = 100。
计算方法:上述X的计算公式利用等比例的计算方法得出:若 a w z<b,对应的C W X <d ;则(Z-a)/(b-a) = (X-c)/(d-c) 〜X = (d-c)(Z-a)/(b-a)+ c以下各类别的量化指标的X值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三、逆向指标量化办法1、当目标值为0时,只要发生,X = 02、当实际值为0时,无论目标值为多少,X = 100四、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五、非满意度指标量化办法贝发考核体系中非满意度指标有两个:一、对企业管理部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的评判,该指标由考核委员会的各高管人员打分, 根据打分的平均分计算企业管理部该项指标的得分,打分规则如下所示:、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打分规则如下所示:。
论企业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论企业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作者:王媛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5期摘要:企业业绩评价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控制制度。
本文从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个方面对企业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进行了论述。
对投资中心业绩评价的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现金回收率、剩余现金流量这四个指标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责任中心业绩评价评价指标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的成本、利润、投资发生的单位,这些内部单位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其责任人则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控制。
责任中心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一个部门,也可能是分公司、事业部,甚至是整个企业。
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和责任对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种。
一、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成本中心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是指那些有明确、具体的产品,且对生产产品所需各种要素的投入量能够合理预计的成本中心。
例如,生产某种零件的班组、生产某种产品的车间等;费用中心则是指那些工作成果不是明确的实物,无法有效计量,或者投入与产出之间没有密切联系的成本中心。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科研开发、广告宣传等服务性部门应列为费用中心。
两种成本中心的评价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标准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是既定产品质量和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费用中心的业绩涉及预算、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量化很困难,并且与费用支出关系密切,这正是费用中心与标准成本中心的主要差别。
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质量和数量有良好的量化方法,如果能以低于预算水平的实际成本生产出相同的产品,则说明该中心业绩良好。
而对于费用中心则不然,一个费用中心的支出没有超过预算,可能该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于计划的要求。
通常,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制业绩,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零基预算法,即详尽分析支出的必要性及其取得的效果,确定预算标准。
XX高级会计师考试模拟试题 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XX高级会计师考试模拟试题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责任中心是指承当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下面给大家了xx模拟试题: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某是河北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高才生,目前正在找工作,前几天到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要求他针对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他答复的内容如下:本钱中心,是指只发生本钱(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
任何只发生本钱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本钱中心。
对于本钱中心只考核其变动本钱,而不考核其他内容。
企业在设定本钱中心责任时,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本钱转嫁;二是过分关注短期目标;三是预算宽余。
利润中心,是指对利润负责的责任单位。
根据收入、利润的形成方式不同,利润中心往往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
自然利润中心直接面对市场,向市场销售产品、提供效劳并最终取得利润。
人为利润中心一般不直接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是依据企业内部价值链及业务流程等,按照内部设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提供产品或效劳,并取得“内部利润”或“结算利润”。
梳理内部价值链、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是正确计量人为利润中心的内部利润的前提条件;同时,依据计量出来的“内部利润”对各车间进行有效奖励,是设立人为利润中心的根本目的。
人为利润中心和自然利润中心通常只计算可控本钱,而不分担不可控本钱。
投资中心,是指既对本钱、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
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当最大的责任。
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最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决策权。
利润中心经理人不拥有投资决策权,只对投资后形成的资产的经营效率负责,而投资中心经理人那么拥有投资决策权。
二是评价重点、评价指标。
利润中心业绩只限于“可控经营活动范围内”所创造的经营利润,不涉及投资决策及其后果,而投资中心业绩评价那么侧重于投资决策与投资效果。
业绩评价(1)
非财务指标评价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更适用于现代经营环境。那些使企业 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多为一些非财务指标, 产品成本不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关 键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科技公司,顾 客首先关心的是产品设计是否美观,功能 是否齐全,交货是否及时。
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传统业绩评价导致的短 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 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 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 行为目标。而激励作为人的一种内心活动,起 着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的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 等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标杆瞄准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种制度,但
是这种建立评价标准的方式对管理者的业绩评 价也有借鉴意义:(1)由于标杆瞄准是以领 先企业为基准的,因而必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
作性。这种目标与计划目标相比,能够不断追 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2)标杆瞄 准引导企业在经营中达到最优秀的竞争对手的
业绩,安排和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使企 业赶上并最终超过竞争对手;(3)以标杆瞄 准来制定标准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管理者的才
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相比更为客观,它反 映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不易 受到内部人员的控制,但缺陷是外部的 利益相关者不能完全了解企业的实际情 况,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集团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
xxx集团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和职责 (1)第三章制定标准和评价原则 (4)第四章评价流程 (6)第五章评价周期和内容 (7)第六章评价量化办法 (8)第七章评价结果运用 (9)第八章评价文档归档、保管和查阅 (11)第九章附则 (11)附表一:评价目标 (12)附表二:评价结果量化表 (13)- i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各责任中心工作绩效,全面贯彻落实xxx集团发展战略和各项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评价目标,对xxx集团各责任中心的各项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动态地衡量和评定,并对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运用以激发各责任中心责任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业绩的管理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中的评价对象为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包括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各权属公司。
第四条本制度中除特殊注明之外,“集团”是指xxx集团,“集团公司”是指xxx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权属公司”是指xxx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企业。
第二章组织和职责第五条集团公司董事局是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的决策机构。
其职责包括:(1)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管理制度;(2)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标准;(3)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目标;(4)审批集团公司业绩评价结果;(5)审批评价结果运用方案。
第六条集团公司总裁是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工作的最终责任者,其职责包括:(1)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管理制度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管理制度;(2)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标准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标准;(3)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目标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目标;(4)审批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业绩评价结果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结果;(5)审批团公司职能部门评价结果运用方案和权属公司业绩评价结果运用方案。
业绩评价报告范文
业绩评价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作为一名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本年度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业绩成绩。
以下是我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报告。
首先,我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勇于承担责任,能够高效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我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与同事的协作中,我能够注重团队合作,有效地协调工作进度和沟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其次,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在本年度一直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在公司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并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这使得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迅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公司和团队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的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在年度目标设定和绩效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详细的工作计划,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与同事和领导的沟通中,我能够注重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改善工作关系,增进团队合作。
同时,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和领导互动沟通,我也提高了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困难和问题。
最后,我在本年度的工作中还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一些公司内外的劳动竞赛和培训学习活动。
我通过多方面学习和实践,发展了多元化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全面的服务。
总结来说,通过一年的努力和不断提升,我在本年度的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
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司和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业绩评价第三节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一、业绩指标设计的原则(★★★)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设计好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与战略相关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战略目标为起点,按照企业内部的控制层级,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层次管理者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这是一个从战略目标到关键成功要素(CSF),再到关键业绩指标(KPI)的过程。
业绩评价体系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所以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必须能够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提供战略管理所需要的业绩信息,确保业绩评价有效引导企业的行为,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2.均衡互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以及短期指标和中长期指标的均衡互补、不能以牺牲一个指标为代价来换取另一个指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财务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可以量化、且操作方便、可信性高、能够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的结果进行量化而总括地评价,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公信力。
但财务指标具有容易导致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等局限性。
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非财务指标与之相匹配,才能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
3.目标一致企业的整体业绩指标会分解为内部战略业务单元的业绩指标。
如果指标设计有问题,会导致业务单元的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只从本单元的利益出发,而牺牲了其他单元甚至企业整体的利益。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单元之间,以及局部和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导各业务单元共同朝着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前进。
4.系统性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必须用若干个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衡量,才能评价其全貌。
指标既要有战略性的,也要有战术性的;既要有总括性的,也要有辅助说明性的。
同时,这些指标必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一层次上的指标应可能边界分明,避免互相包含,减少对同一内容的重复评价。
5.可操作性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业绩的各项指标应易为员工所理解,且所需的资料必须能够取得。
同一层次上指标的权重分配要合理,对指标权重的分配要尽量合理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标杆管理法。
二、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一)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成本中心的业绩指标是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内容由于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稳定而明确,投入产出关系明确,因此对其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的是既定产品质量与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中心不需要做出价格决策、产量决策或产品结构决策,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及技术也往往由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做出决策。
所以,标准成本中心也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标准成本中心的产品没有达到既定的质量,或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来,会对其他内部责任单位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按照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进行生产。
2.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变动成本,其实际成本高低取决于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标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所以其成本差异可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
成本差异=实际数量实际成本-标准数量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差异类型差异计算差异的成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不应由耗用材料的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做出说明。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材料质量不好,也会影响生产效率。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制造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3.标准成本中心业绩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门对其作出说明,如供应商价格变动、未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货、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紧急订货等。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如操作失误造成废品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等,反映了生产部门的业绩控制标准。
(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工资率调整等原因形成,一般来说应该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工作环境、工人经验、劳动情绪、作业计划等原因形成,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3)生产部门有责任将变动性制造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一般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
实际工时脱离了标准造成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其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一般应该由生产部门负责。
4.费用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通常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制业绩。
由于很难依据一个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来确定费用预算数,经常采用的解决办法就是考察同行业类似职能的支出水平,或者根据本企业历史费用水平确定预算标准。
也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即通过分析支出的必要性及其取得的效果来确定预算标准。
(二)收入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收入中心业绩计量的主要指标就是该中心所创造的收入。
如果收入中心的管理拥有营销或销售支出方面的决策权,则可以采用收入中心的贡献(该中心的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业绩指标。
(三)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1.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在评价利润中心的业绩指标时,至少可以有四种选择:贡献毛益、可控贡献毛益、部门税前营业利润、部门利润。
利润中心各指标的计算步骤如下:(1)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2)可控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可控固定成本(3)部门税前营业利润=可控贡献毛益-不可控固定成本(4)部门税前利润=部门税前营业利润-总部分摊的管理费用2.利润中心业绩评价指标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以产品的贡献毛益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至少某些固定成本是在利润中心经理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而且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上部门经理有一定的选择权。
若以贡献毛益作为评价依据,可能部门经理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人为调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标准。
(2)以利润中心可控贡献毛益作为评价依据可能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利润中心经理在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收入、变动成本以及部分固定成本在利润中心经理权限控制范围内,因而也可以对可控利润承担责任。
这一衡量标准的问题是可控固定成本和不可控固定成本的区分较困难。
(3)以利润中心税前营业利润作为评价指标,可能更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因为有一部分固定成本不在其可控范围内而不适合对利润中心经理的业绩评价。
如果要决定该部门的取舍,利润中心分部利润指标则更有意义。
(4)以利润中心税前利润作为业绩评价依据,通常是不适合的,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是利润中心经理无法控制的成本。
企业把所有总部管理费用分配给下属部门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那就是提醒下属部门经理们注意:各部门提供的贡献毛益或分部利润必须抵补总部管理费用,否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盈利。
3.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通常有以下几种:(1)市价价格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减去对外的销售费用是理想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最能体现客观性、公平性,从而被相关的责任中心各方所认可、接受。
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之间。
(2)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如果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即内部购销部门管理层通过协商程序所确定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协商价格应以变动成本为下限,但以市场价格为上限。
市场价格作为上限的原因,可能在于:①内部结算价格中不含营销、管理费用等;②用于交易的中间品数量大,其单位成本相应较低;③供应方可能拥有剩余生产能力。
协商价格往往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部门获利能力大小与该部分谈判人员的谈判技巧有很大关系。
(3)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种方法要求中间产品的转移用单位变动成本来定价,与此同时,还应向购买部门收取固定费,作为长期以低价获得中间产品的一种补偿。
这样做,生产部门有机会通过每期收取固定费来补偿其固定成本并获得利润,购买部门每期支付特定数额的固定费之后,对于购入的产品只需要支付变动成本。
当销售部门有剩余生产能力,且转移定价的目标是满足产品的内部需求时,通常使用变动成本法。
由于变动成本相对较低(低于完全成本或市场价格),因此以变动成本作为转移定价基础,有利于促进产品的内部销售(或内部购买)。
(4)全部成本转移价格这种方法以全部成本或者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以完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可能是最差的选择,一般只用在无法采用其他形式的转移定价时,才考虑使用全部成本法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
除上述四种单一定价方式外,企业还可能会采用两种或更多的定价方法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如以标准完全成本作为购买方的转入价格,而销售方则采用市价法定价,即双重定价法。
从价值链、内部资源高效利用等战略角度,转移定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对以下因素的判断:(1)有没有外部供应商?如果没有,且产品没有市场价格作参考,则转移价格以成本或协商价格为基础确定。
如果有外部供应商,则需要就内部供应商的变动成本与外部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2)内部供应商的变动成本低于市场价格吗?如果不是,则应考虑从市场上进行外购(从价值链角度考虑);如果是,则需要考虑内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及资源利用效率。
(3)内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主要涉及来自内部购买者的订单是否会使内部供应者放弃其他销售机会。
如果不是,则内部生产单位应当为内部购买者提供产品,且转移价格介于变动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如协商定价法);如果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已充分利用,则需要考虑内部销售的成本节约和生产单位失去销售机会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内部购买者获得的成本节约大于内部生产者的销售损失,则应当内部购买。
在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上,一般遵循以下策略:(1)对于成本中心之间因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以事先商定的标准成本或预计分配率作为内部转移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