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宇宙7.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三单元:宇宙7.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2.科学思维: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3.探究实践: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4.态度责任: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多途径收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宇宙知识相关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纸质、图片、视频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
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3)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随着望远镜的出现,人们看到了更远的宇宙。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新时代。300多年来,望远镜是人们天文观测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国贵州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而飞行在大气层之上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天文物理图像,帮助天文学家们弥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
教学难点:
1、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2、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微课堂。
各位乘客,请系好安全带。宇宙号飞船即将出发,让我们透过身侧的舷窗,欣赏美丽的宇宙吧!
你能指出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系吗?
对啦!我们居住在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许许多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的发亮光带形成了夜空中的银河系,而银河系外又有无穷无尽这样的星系。
三、不停运动的宇宙
此外,科学家观测,宇宙还在不停地膨胀呢!在膨胀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很多恒星消亡。有的恒星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也有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因此,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及工具
闪烁的繁星,璀璨的银河,吸引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回望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留下了哪些印记呢?
二、光年及计算
如果我们想走出银河系,要走多远呢?1500光年。
什么是光年呢?
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假如我们乘坐光速飞船,请同学们算一算,1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渠道收集宇宙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二)新课讲授1、认识宇宙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宇宙的初步印象。
讲解宇宙的概念,包括宇宙的范围、组成等。
2、常见的天体依次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常见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明,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太阳系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等特征。
4、银河系讲解银河系的概念,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从古至今,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过程,如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来推测天体的运行规律。
介绍现代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宇宙探索的成就,如发射卫星、探测器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在这个铁饼里,人们肉眼看到的银河正是这个“铁饼”的一部分。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
侧看:银河系象个中间厚两边薄的铁饼俯看:像个大漩涡,四条旋臂从中伸出在地球上看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
4、银河系就是宇宙吗?明确: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
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仙女座星系,位于仙女座方位的拥有巨大盘状结构的旋涡星系,直径22万光年,距离地球有254万光年,是距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
猎犬座星系,是距离地球较近的旋涡星系。
猎犬座星系位于猎犬座北面,距离我们约1400万光年。
猎犬座星系也属于漩涡星系,从它的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漩涡臂,这种形态显示它是在旋转着。
小结: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被称为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5、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说明:宇宙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层次的。
6、知识卡片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算一算,1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明确: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千米二、充满活力的宇宙1、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阅读资料归纳回答计算多恒星消亡。
恒星的一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短片了解恒星的一生。
播放视频《恒星的一生》。
当宇宙中星云的气体和尘埃一旦紧缩成一颗原恒星时,一颗恒星就诞生了;当恒星的燃料开始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膨胀而变成巨星或超巨星;巨星和超大型巨星可能爆炸成超新星,一些由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的红巨星,会因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超新星又有两种变化:一是质量最大的恒星遗留物会瓦解成为黑洞,即使光也无法从黑洞中逃走,另一变化是超新星的遗留物会变成中子星;白矮星还会因为能量的耗尽而变成黑矮星。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宇宙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等基本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与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呈现的内容,总结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特征,并尝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天体特征和宇宙起源演化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如宇宙的边界、宇宙中的生命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描述一下夜空中的恒星、行星等天体,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运动的原因。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宇宙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宇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宇宙的定义、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索宇宙的方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理解宇宙的无限广阔。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视、教学课件、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宇宙的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材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无限广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事物。
3. 讲解(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定义,即包括地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等一切存在的空间所组成的整体。
(2)教师介绍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星球、恒星、银河系、星系团等。
(3)教师从宇宙诞生的原因、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探索宇宙的意义和目的。
4. 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的相对位置。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使用望远镜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让学生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宇宙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探索宇宙的方式。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热情。
五、教学延伸1. 在家长会上邀请一位天文学爱好者或专家,为家长和学生分享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七节探索宇宙一、教材分析《探索宇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会根据哈雷彗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3.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五、教学课时共2课时六、课前准备查阅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中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研究提供的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发现有效信息。
2.研究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研究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膨胀的宇宙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2.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4.学生思考回答。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学生发表看法。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计算一下。
8.了解了银河系,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二、充满活力的宇宙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组成宇宙的恒星。
2.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新星爆炸资料。
4.小结: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和消亡,同时恒星也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因此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六年级科学下册 宇宙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2. 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特点;3.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与月亮的关系;4. 认识太阳的作用和地球上光、热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世界地图;3. 模型或图片展示宇宙和太阳系的结构;4.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温度计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1.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2. 使用世界地图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 使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宇宙的组成部分,如星球、恒星、星系等。
第二课: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特点1. 介绍太阳系的概念和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2. 使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太阳系的结构,让学生理解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3.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各行星的特点,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第三课: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与月亮的关系1. 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一天和一年的概念;2. 使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轨迹;3. 讲解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包括月亮绕地球运动和月相的变化;4.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情况。
第四课:认识太阳的作用和地球上光、热的来源1. 介绍太阳的作用,包括提供光和热能;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的性质和热的传播规律;3. 讲解地球上光、热的来源,如阳光、火焰等。
四、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和记录星星、月亮的变化情况;2. 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差异;3. 通过讨论,拓展学生对宇宙和太阳系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2. 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轨迹;3. 提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分。
六、拓展阅读1. 推荐相关科普图书,如《宇宙奥秘》、《太阳系漫游指南》等;2. 建议学生观看相关科学纪录片,如《宇宙探秘》、《行星探险》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 宇宙系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系教案教科版
目标:
- 了解宇宙系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 探索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
教学内容:
第一课:宇宙的组成
- 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星球、恒星和银河系。
- 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第二课:宇宙的运动规律
- 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说明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
和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介绍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与地球的比较。
第三课:宇宙探索
- 回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介绍重要的宇宙探测器和航天器。
-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的进展。
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和视频播放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结合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共同讨论和思考宇宙系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 制定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
- 批改学生的练册,检查他们对宇宙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 在课堂结束后,组织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宇宙系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参考资料:
- 教科书《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系章节
- 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资料。
3.7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是由所有的天体和空间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流星、星际尘埃等。宇宙是无限的,它的范围和边界目前还无法确定。
2. 宇宙的组成:宇宙主要由星系组成,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卫星、黑洞、星际尘埃等组成的。宇宙中的物质主要包括气体、尘埃、岩石和金属等。
8. 宇宙的未来:目前对宇宙的未来有很多不同的预测,包括宇宙的膨胀、宇宙的收缩、宇宙的大撕裂等。
9.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宇宙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的起源地,也是人类探索的极限。宇宙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奥秘,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资源和能源。
10. 宇宙的挑战:宇宙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宇宙的观测技术、宇宙的计算模型、宇宙的物理定律等。这些挑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了问题或设置了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环节为后续的新课呈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我注重清晰、准确地讲解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3.7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中的“3.7 探索宇宙”,属于科学学科,主要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以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节课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_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三单元宇宙8.探索宇宙一、教材简析:教科书共 3 页,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份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天文学家们的主要课题之一。
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
哈勃的发现等于向人们宣布,宇宙的某一部份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
如:宇宙是浩大深邃的,是由许多个庞大的星系组成的,星系奇妙亮丽,恒星多彩变化,宇宙万物生生不息。
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教科书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还在资料页中展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一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二、教学背景:《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宇宙认知的体系的总结课。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份,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罗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目生,那末的难以看到又是那末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三、教学设计:(一)科学概念 :1.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2.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学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7.探索宇宙》教案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个宇宙知识手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组织学生研究一项宇宙探索项目,如火星探测、外星生命搜索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宇宙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讨论宇宙探索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如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提升等。
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宇宙探索的利与弊,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在宇宙探索中的角色和贡献,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宇宙构成与星系特点
介绍宇宙的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其结构和运动规律。
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星系的特点和差异,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开展模拟实验,模拟星系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宇宙构成的理解。
行星探索与特点
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包括行星的轨道、自转周期、表面特征等。
组织学生观看行星探索的纪录片或图片,让他们感受宇宙的神秘和壮观。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未来宇宙探索的可能性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宇宙探索方法与历史
介绍宇宙探索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远镜观测、空间探测器等,并让学生了解宇宙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开展模拟实验,模拟望远镜观测和空间探测器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重点:宇宙的构成、星系和行星的特点,以及宇宙探索的历史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